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法国中尉的女人》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法国中尉的女人》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7-06 04:2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法国中尉的女人》读后感精选10篇

  《法国中尉的女人》是一本由[英] 约翰·福尔斯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50元,页数:48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法国中尉的女人》读后感(一):不钟脸的一见钟情

  在还没读完的时候我就已经迫不及待的想写读后感了。

  这是一本很厚的书,也是目前唯一一本让我做了整整一支笔芯笔记的书,它的每一页都值得仔仔细细来回读。

  这是一个关于一见钟情爱情故事遗憾的是读到最后我才看出来......在这个不再有什么人相信世上有纯粹的一见钟情的时代,这个故事相当符合我的观念

  如果说一个女人只因为一面之缘,就会为了一个男人抛弃当时对自己来说最重要的贞洁而选择耻辱孤独生活着,编造谎言证实自己的爱情,纯粹的为了爱而奉献自己的身体,不考虑任何后果,也不计较任何回报。在身不由己迫不得已之下拒绝并赶走最心爱的人时,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得承受多大的痛苦?如果说这世上存在一种特别容易让人孤注一掷,剑走偏锋的事物的话,爱情的却最具备这个实力

  在那个极度注重所谓礼仪教养绅士风度社会,一位中产阶级的绅士,在即将和能给自己带来富有娇小美丽纯洁未婚妻订婚时,遇上了一个狂野放荡不羁女子,她给他带来前所未有感觉,她的眼睛仿佛能把他看穿,这使我想起《第九个寡妇》里的王葡萄。这是一种自由精神,一种以爱至上的直率,有点“一根筋”的味道在里面。无疑给一位整日与上层社会打交道的绅士带来前所未有的体验。他其实一直在质疑这个时代,不断地自我否定同时又觉得自己已经懂得了一切,就是如此纠结,与我此时一样。他向往激情,又在意名声。他憧憬自由,又惧怕体制。这就导致了他和萨拉见面,交谈时,总是“嘴上说着不要,身体却很诚实呢”的状态。可以看出,他一直在徘徊,在决断。是选择做作,刻薄,富有,娇小美丽,年轻无知的未婚妻,还是选择自由,真挚炽热,让人身不由己同时又耻辱在身的萨拉,面对两个同时爱着自己纯洁的女子,这真是个困难,无情的选择。我甚至无耻地想到,当初如果不在防波堤上遇到萨拉,那该多好。

  欧内斯蒂娜其实同样可怜作为靠经商富有起来的厌恶绅士同时又不断模仿绅士的商人女儿,与一个贵族结婚事实已经同她绑在一起,她没得选。她娇生惯养,具有千金小姐傲娇,无知,小心眼,做作,刻薄之类的一切特征。她确实可以给追求她的人带来自信。她追求地位,十分在意外人评价。在得知未婚夫无法继承庄园时也会恼怒成羞,也会给未婚夫织一些手工制造浪漫,也会记日记总结两人之间的爱情。她是当时那种环境下众多被教条制度毒害的美丽小姐中的一员,尽管她百分百地爱着自己的未婚夫,但是她的方式没法带给他快乐,更可怜的是她自己永远不会知道这里面究竟是为什么。他们在一起是合情合理名正言顺无可挑剔的。但是正如查尔斯悔婚后随之而来律师信一样,他们不会美满

  合上书我想,换做是我会如何选择?我一会儿想选欧内斯蒂娜,一会儿想选萨拉,其实我是二者都想要。我不禁马上对自己产生的这种想法产生深深的鄙视。一个人总是欲壑难填,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要想得到,必须做出取舍,必须快刀斩乱麻,必须有人受伤,有人退出,必须有人接受徒劳的奉献。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否则终会一无所有

  可能自己想表达的不止这些,或者说表达的不准确,有一些感想就像一些结块的絮状物在脑袋里,自己可以感知到,却无法付诸于语言,这也是我还需要努力地方,当我能够用文字准确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时,我也就前进了一大步。

  单就这本书来说,最美好的一见钟情,钟的真不是脸。

  《法国中尉的女人》读后感(二):自由的意义

  一个年轻女子只身来到某个陌生小镇不好好谋生,却整天失魂落魄,不名誉流言蜚语随之而起,这样的剧情设置似乎是一个大俗套。若是任其发展说不定就会变成《阿黛尔·雨果的故事》,只不过后者的父亲是维克多·雨果,而前者则只是默默无名的一个乡村教师

  这不是重点

  自从福楼拜写了那本鼎鼎大名的让爱慕虚荣文艺妇女死无葬身之地的名著人们自然而然把那些出身平凡却热衷文艺,不好好守着妇道的女青年叫做“包法利夫人”,现代包法利夫人不过是脱下了厚重的衬裙,穿上轻薄的棉麻长裙,褪下了绸缎高跟鞋,趿着一双浅咖啡圆头皮鞋安妮宝贝

  可是福楼拜所不知道的是,世界上还有另外一种他无法解读的女人,这种女人不要说他理解不了,甚至放在他眼前,也会被他忽略不计。因为世上就有那么一种男人,他们看到女人就好像看到祸水,但凡女人有了一点见识就好像立马要兴风作浪颠覆他们的地位,对此他们充满了恐惧。除了满足情欲之外,他们看不到女人任何存在的意义;除了虚荣和性欲之外,他们也看不到女人还有别的需要。

  好吧,黑完福楼拜老师,我们还是来谈谈法国中尉的女人。

  莎拉,这个让自己陷于身败名裂的乡村女子,不仅不愿意改变命运,甚至拒绝了好心帮助她脱离苦海恩人。以至于被格罗根大夫诊断为“模糊忧郁”,无可救药的自虐人格。当然,格罗根大夫是善意的,他试图从病理学角度去理解她,给她开脱。但在大多数人眼里,她可就不是一个“病人”这么简单了。她的封号说明了问题

  然而偏偏是这样一个女人,在那样一个时代里(维多利亚时期),成为了一道黯淡的光,就仿佛白开水里的一粒盐,她如此与众不同,与世人格格不入,她的自暴自弃为整个社会的虚伪矜持所不容,越是惺惺作态的人越是恨她入骨。但是这也同时使她具有无比的魅力,这种魅力在于她犯了禁忌,而且对于世人的诽谤采取了极度隐忍,断绝了人们进一步窥探她内心的可能。又加上这件事整个过程暧昧不明,更替她增添了几分神秘

  查尔斯作为一个贵族公子哥,在他那个正在逐渐瓦解的阶级社会里生活安逸,没吃过苦头,在碰上莎拉之前,恐怕他对于“自由”啦,“人权”啦的观念都只停留在脑海里,他对于“女人”的定义则没有超出妻子母亲范畴,虽然他也在巴黎寻过欢,但内心深处还是有道德感作祟。他以为自己可以将人生掌握与手心——在那以前确实如此。

  如果说莎拉的出现只是一个偶然,那么他的搭讪则绝非无意为之。莎拉的眼神早就打动了他,他的什么呢?也许是他自己都未探知的自我,也许是他甚为好奇的某个神秘世界的可能。他如何能知道呢?因为从一开始,莎拉才是引导者,查尔斯只是跟随。

  这时我们看到一个女人在爱情的养分下,会变出怎样的分身。她只是一个平凡普通的女子,她受过一定的教育,她有头脑,也有一定姿色,可是另一方面,她出身卑微,不名一文,她没有任何可以与他平等对话条件。于是,一场猎物猎人的斡旋开始了,猎物在逃,猎人在找,表面上是查尔斯找到了莎拉,可实际莎拉才是猎人,她逃避的方式正是一种追逐

  她向查尔斯倾诉了自己的故事,此时,我们仍然认为查尔斯在帮莎拉,他想要为她疗愈伤口。可是实际发生的是,莎拉已经捕获了查尔斯,他已然爱上了她!

  莎拉是个怎样的女人呢?如果她是一个满腹心机无辜装纯介入查尔斯感情第三者,那么今天我们也有一个很好的词可以用,叫做“绿茶婊”。可是莎拉并非那样(福楼拜要不屑了),问题就在于,莎拉所说所做的一切,都是坦然的,谈不上算计,也根本不是演技。她一开始对查尔斯的戒心是真实的,后来她想要倾诉的欲望是真实的,再后来她不顾一切要见他的冲动也是真实的。她见到他的时候,不知不觉便把内心真实的恐惧、自卑难过、痛苦都一一表达了出来,既没有刻意掩盖,也没有故弄玄虚

  我常常觉得有一类女人很是神奇,她们似乎缺乏应有的自我意识,很少听她们谈论自己(女人不是最爱谈论自己吗?),在被问到内心感受的时候,往往不知所措。莎拉正是属于这样的女人,这样的女人往往会有非常出人意料反差,因为她们完全依照直觉生活。

  法国中尉的女人,也许只是莎拉的一个面具!根本没有什么法国中尉(有原型,但没有那个故事),根本没有莎拉亲口告诉查尔斯的那档子事,那么故事是怎么产生的呢?并非是莎拉编的,这个故事的来源非常简单:蜚短流长,众口铄金。正如文章一开头提示的,人们的想象力在那个年代,赋予了莎拉这个形象的定义。莎拉只是一个单纯单身女子,慢慢被塑造成了“法国中尉的女人”。

  奇异的是,莎拉接受了这个身份,她毫不抗拒,不作解释。她生活在“法国中尉的女人”的设定里,甘心成为被人唾弃的对象,为何如此?答案正如她向查尔斯剖白的:只有这样,带着耻感活下去我才能感觉到自己活着。否则意味着死去,意味着被同化,被稀释,意味着妥协,意味着失败,变得和芸芸众生一样虚伪。

  莎拉无异于在查尔斯心中开启了一扇真理之窗,让他看到自己所生活的苍白现实之后那一片广袤星空的一鳞半爪。

  当他还在拘泥于婚前性行为的不洁之感时,莎拉的名字让他彻底呕吐了一番。莎拉唤醒的并不是他的道德感,而是他真实的爱情和欲望,一旦越过这一点,查尔斯和旧有的观念、和世俗决裂的道路就变得通畅无阻了。相反,他想要回到过去,想要重拾平庸幸福生活的道路却变得杂草丛生毫无价值。一个平凡女子,一手颠覆了贵族男青年的价值观,使之毅然背叛传统,这也许是莎拉自己都不曾意识到的。

  所以才有了后来的故事,在查尔斯下定决心娶莎拉为妻,并且彻底放弃自己的大好前程,甚至不惜放弃名誉之后,却发现莎拉早就不见了踪影。他苦苦寻觅多年,直到失去希望去了美国——这仿佛是暗示着查尔斯在精神上更理解了何为自由,何为平等——莎拉才再一次出现。

  莎拉为什么要离开呢?其实很简单——因为打一开始她就没有想要占有查尔斯,她只是想要爱他,想要得到他的爱。对她来说,这已经是奢望了。

  作者给出了两种结局,个人更喜欢第一种:莎拉默默抚养着查尔斯与自己的孩子,并且在诗人画家之家找到了一份能够让自己有尊严的生活下去的工作。查尔斯在一番痛苦的质问之后,最终发现莎拉一直深爱着自己,两人终成眷属

  第二种结局则是:莎拉并没有给自己的行为一个圆满的解释,也拒绝再回到查尔斯身边,对她来说更重要的是自己眼下的自由和一份和男人平等的尊严。查尔斯只能带着遗憾离开。

  无论如何,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始终以查尔斯代入思考,让读者去感触、理解莎拉。尽管他用现代视角审视着查尔斯和他的同代人,却放过了莎拉,他对于莎拉的这份保护使得莎拉能尽情做自己,我们从有限描写中窥伺莎拉的行为和言语,我们从怀疑走到迷惘,在旁人的闲言碎语中感受到莎拉的无力,有时像格罗根大夫那样的振振有词甚至说服我们去相信莎拉不过是一个病人。但是有心的读者最后一定会发现莎拉的真面目,发现她隐藏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下纯洁而可贵的真挚品质,发现她柔弱背后的强大内心。正如作者想要让我们看到的,一个地位卑贱的女人怎样在一个毫无自由的社会里用自己的方式争取到自由——爱的自由、生活的自由、人格的自由……而“自由不是个别人的事,只有靠许多人共同努力和相互理解,自由才可能取得。”

  查尔斯一定能理解这句话的意义,剩下的就要看读者的领悟了。

  《法国中尉的女人》读后感(三):小三拆散一对但却没上位的故事?

  非严肃评论:三天看完了整本书。作者冷不丁总是冒出来讲讲人物情节真是让读者分分钟出戏噢。

  不过想了解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风土人情男女社会地位以及人们的思想状态,作者对于这些还是非自然呈现的。所以我们便知道,资产阶级初现的金钱地位与贵族头衔就是最佳婚配组合。伦敦的纸醉金迷,对于各种世态包容和小地方的猜忌和保守。婚约的严谨直接和绅士名誉挂钩等等。还有当时英国的妓院真多!

  但大概故事也就是一名女性追求感情身体自由,在这过程当中,她牺牲了自己的名誉,破坏了他人的婚约,并终于将自己托付给爱情和自己创造的人生。

  所以小三为何能上位:

  1. 未婚妻Tina本身就是弱势对手:只是拥有一个富商父亲和独生女的身份,自身思想陈旧,依附于男人的类型,同时她对于查尔斯未必处于真爱体现在查尔斯的继承者地位被动摇之后她难以自控的行为。查尔斯也觊觎她的嫁妆这段感情本身并不稳固

  2.萨拉则是一个充满神秘的女人,名誉受损的女人往往会带动男人的幻想,但萨拉绝不属于恶类,每次见面都替查尔斯的名誉着想,还是个处女。不过“法国中尉的女人”这个身份本身就在挑动查尔斯的内心。同时萨拉本身敢于追求爱情,且不吊死在一棵树上。该表白绝不后退,勾引也有分寸,留的字条都简单直接,有意者自骚动,无意者不过是一个地址。敢爱。同时,还有自己百依百顺的丛属感流露,男人的虚荣心怎能不被满足。

  3.查尔斯这个大龄男青年(三十二岁)怪他见识太多,思想也被开发了。能上钩的原因很大程度也来自于自身继承者地位的动摇,去准丈人那边碰一鼻子灰。自己不屑于做生意,所以未婚妻无形给他很大压力。但作为男人掉头躲开一桩婚约,我倒也很同情Tina。

  故事的结局并不完美,萨拉如果真的嫁给查尔斯就不是萨拉了。她过的是自己的人生,并不满足于扮演角色。

  《法国中尉的女人》读后感(四):与时代同流合污还是选择叛经离道的自由

  “你不仅将匕首插进了我的胸膛,你的'自由'还给你权利来搅动它。”当绅士查尔斯对着萨拉歇斯底里时脱口而出的这句话,我认为这正是给这本40万字的长篇圈出了一个圆满的句点。

  在维多利亚时代里“自由的意识”成了令人好奇的谜,这点印证在萨拉身上。萨拉一个卑微阶级的女仆,曾从事过唯一一件看上去体面的工作---家庭教师,后来因为与“法国中尉”动情而声名狼藉,在一个伪善而且刻薄的强势家族中当仆谋生。她常站在科布崖边眺望大海,人们说她是在等那个“法国中尉”,并冠以她“悲剧”之名。

  但是“法国中尉”并不一定真的存在,“法国中尉的妓女”更是无稽之谈,但是不幸的是萨拉并不去与流言抗争,她缄默承认,并选择了“被世俗遗弃”,嫁给了耻辱。萨拉说是耻辱让她活着。她获得了在她的时代里其他女人所无法理解的自由,侮辱和责备都动不了她一根毫毛,她让自己脱离常规,变的什么也不是。她选择的“自由”幻化成谜,从眼神里渗漏而出,随着海风摇曳,氤氲成路过的查尔斯迫不及待想去触探和挖掘的自由之谜。

  绅士查尔斯的“自由意识”的觉醒一部分来源于萨拉带给他的激情和想象,另一部分则来源于自身对于时代的抗争。查尔斯是达尔文的进化论的拥护者,游历四方,为古化石着迷,在与未婚妻的父亲交谈结婚事宜时因这个铜臭商人说达尔文是一只该关在动物园里的猴子而愤怒不已,铜臭商人和她女儿所带来的布商更是让这个绅士感觉自由被绑架,毫无兴趣可言。

  在最后当查尔斯怀抱萨拉的时候,旁白是:我们认识到,一切时代的支柱不可能是别的任何东西,而只能是爱。而查尔斯说的却是“我还有机会理解你的谜吗?”

  所以当人们还在歌颂查尔斯和萨拉一见钟情的伟大爱情时,倒不如赞扬肯打破禁忌追求在这个晦涩时代里飘泊泛扬着微弱的自由之光的两个人儿。毕竟在最后,查尔斯和萨拉并没有因为爱情而走在一起,却是为了追求自由而分开。

  文学大将作者约翰.福尔斯从未脱离其中任其发展,而是实实在在的参与了时代的发展,并成为一个负责任的解说者和记录者(从书页下各种注释就能看出来)。或许他就站在查尔斯或者萨拉的身后或者是他们见面的莱姆悬崖边的草丛里解说和描绘着时代的服装、人文、阶级等级等等背景以及男女主人公的心理,或许又是站在莱姆镇上的教堂里阐述这个时代的宗教信仰,确保你了解了时代才能去真正理解查尔斯和萨拉以及故事里的每个人每句对白的意义。

  难得的是同时作者给了两个结局,每一个又都切切实实。一个是放弃自由一个是选择自由,那么自由的魅力就很容易看出来了。

  《法国中尉的女人》读后感(五):用一颗什么样的灵魂,来偿还这个世界

  首先这篇书评的迟来,我必须深深地道个歉。

  分割线————————————————————

  一个贵族小伙在道听途说中对一个神秘的女仆产生兴趣,并在与她的多次接触和了解中慢慢爱上她,为了这个法国中尉的女人,他纯真的灵魂不得不去面对自己的内心,与虚伪的感情告别,与虚伪的世界告别,最后才知道,这个女人出于嫉妒心伪造了自己的经历,获得他的同情与怜悯,还有爱情。萨拉在结尾为艺术家工作,行为举止,谈吐衣着都变的优雅无比,她的灵魂也被艺术感染了,她变得圣洁,独立,纯粹,她拒绝了自己捏造欺骗而得来的感情,就像艺术家撕毁一幅不够完美的作品,这最后的转变意味着什么呢?

  故事的结尾显然是中尉的女人赢了,其实她从来也不是中尉的女人,查尔斯先生为了这段爱情,失去了原有的感情以及阶级世界,只能再次投入生活当中,重新面对这个已经被萨拉打破一切的世界,未来的他会怎样,只能报以祝福而别无他法。爱情和现实一样,都是残酷的,不管是小说还是真实世界,女人一旦要耍起爱情的招术,男人就会频频中招,只得臣服于雌性智慧。

  在查尔斯的心目中,萨拉一开始就是一个不可捉摸的女人,她的特立独行与神秘气质多少勾起了这个男人的好奇心,进而又被她伪造的故事而深深感动,决意要拯救这样一个孤独脆弱的灵魂,而这个女人之所以要故意伪造一个故事以各种方式接近她,是因为她的嫉妒心和自卑意识作怪:为什么自己就是个地位低下的奴仆,为什么那些衣着光鲜的贵族,人们对他们总是抱以和善的礼貌和宽容,他们的感情看起来是那么璀璨耀眼,而自己却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这一切又凭什么,社会对待贫穷的生命为什么这么残酷?这种强烈的不公平感造成她一定要去实践内心想法的驱动力,最后她赢了,或者说,她又觉醒了,她被艺术拯救,虽然获得了这个男人的爱,却终于明白,对于生命而言,艺术、圣洁、纯真,才是最高的信仰,带有欺骗的爱情不应该保留。

  查尔斯是彻头彻尾的受害者,他以为自己可以拯救这个女人,相反却被一个获得拯救的女人抛弃,小说语言时而冷静,时而朴实,时而华丽俏皮,风格多变,大段的心理描写也非常细腻,但多少又使人觉得枯燥,需要静下心来慢慢体味梳理每一个细节。这本书与众不同的地方还在于,每一篇的开头都会引用前人的诗歌或名言真理,作者经常会以一个局外人的角色出现,以一种叙述者的身份来向读者阐释人物的心理,或者讲述小说创作需要遵循的一些要领,使这本小说同时兼具讲述故事和如何创作故事两种切入角度。

  这种创作手法的好处在于,丰富了小说的可读性,同时来自创作者的解读使人物形象也变得更加丰富和富有层次,了解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在小说的302页,作者对当时的查尔斯进行了更为深刻的解析,查尔斯并不是个虚伪的中产阶级,相反,他受骗是因为他还保留着一颗不受世俗污染的心,他内心对中产阶级的反感也是促成这段感情的缘由之一,之所以愿意靠近一个女仆,愿意无条件帮助萨拉,因为他的心灵是完整而自有的,不受规则支配,但当他抛弃这一切的时候,他显然没有做好准备去面对这个冰冷的世界,他感到迷茫、寒冷,以及巨大的压力,这个时候,萨拉的感情已成为他唯一的支撑,当他了解到萨拉是在欺骗他,他显然无法承受而崩溃,甚至发出恶毒的宣判,诅咒这个女人将会收到巨大的惩罚,他的一切都是徒劳,他将重返世界。

  《法国中尉的女人》读后感(六):读书笔记(故事脉络)

  《法国中尉的女人》

  •第一部分,写查尔斯和欧内斯提纳在海边漫步,海堤的尽头站着一个女人,她便是法国中尉的女人

  •第二部分,写查尔斯和欧内斯提纳的背景和性格。

  •第三部分,写一个古怪的老寡妇,波尔坦尼太太,她最讨厌下人在她眼皮子底下谈恋爱。

  •第四部分,波尔坦尼太太要找个仆人,牧师向她推荐了萨拉,——法国中尉的女人。牧师和波尔坦尼谈话期间,讲述了萨拉的悲剧。她过去爱上了一个法国中尉,但那个人抛弃了她。

  •第五部分,牧师说了好话,波尔坦尼太太经过考验后雇佣了萨拉。

  •查尔斯喜欢研究化石,有人建议他去堤岸那里找找。

  •萨拉是个怎样的女人:她天生丽质,很聪明。

  萨拉到波尔坦尼太太家后很快得宠。但也有困扰,外出受到限制,唯一半天还得发小册子。一天她躺在床上流泪,医生看过后说是抑郁症,需要多休息,于是她多了半天时间。这半天时间,她便去堤岸散步。

  •查尔斯去找化石,他在那里碰到了正在熟睡的萨拉。

  •欧提内斯生查尔斯的气,查尔斯没有告诉他他见到了萨拉。

  •波尔坦尼太太痛恨维尔康忙斯的原因,因为那是个浪荡之地,萨拉回来后受到责备,晚上她痛不欲生,差点寻短见。

  •查尔斯后来和欧提内斯拜访波尔坦尼太太,在那里就玛丽聊起天,查尔斯受了数落。

  •查尔斯去海岸边,这次他又遇到了萨拉,萨拉说那个中尉已经结婚了。

  •萨拉和莫尔斯再次相遇,萨拉突然在莫尔斯面前跪下,恳求他听自己讲讲自己的身世。

  •查尔斯,拒绝了,他离开后,回去后和医生吃饭,医生无意中说起这么一段评价她的话:那女人抑郁成瘾了,就像上了鸦片瘾一样,现在你听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吗?她的悲伤变成了他的快乐,他想成为极品,心理医生?刘伟说不清之处,他却大踏步向前,他疯狂了,你明白吗?她重新坐了下来,玄乎,太玄乎了。

  此外,长沙了解了一点,医生说,萨拉一向守口如瓶。

  •来古镇一片漆黑,这儿的芸芸众生显然都已跟往日一样,进入睡梦之中,但是自然选择出来的查尔斯却是才智非凡,犹如天马行空,清醒前行,他不需要睡眠,他理解一切。

  唯独萨拉,他不理解。p165

  •查尔斯和萨拉在僻静的地方再次见面了,这次,萨拉向他诉说了自己和法国中尉的往事。最后,查尔斯劝他离开这里,她接受了。在他们分手的时候,他们碰上了萨姆和玛丽,他们为了避嫌躲了一阵,这段时间,两人产生了微妙的变化。

  •查尔斯被伯父剥夺了继承权,回来后,欧内斯缇娜暴跳如雷,她表现得“有失贵妇风度。”

  特刊特告诉他们一个坏消息,萨拉被波儿坦尼太太辞退了。

  原因是,萨拉和查尔斯前一次会面后,离开途中,碰巧被费尔利太太看到了。

  萨拉被辞退后下落不明,查尔斯惊慌,他担心是不是有人发现他和她曾在一起。

  •查尔斯来到医生家,医生告诉他,这个女人是歇斯底里症,她享受这种折磨自己,被关注的状态。

  他们商量把她送进精神病院。

  •查尔斯来仓库见到了萨拉,萨拉向她坦言,她是故意让费尔利看到的,并且跪倒在查尔斯脚边,查尔斯把她拥入怀中。

  亲吻后,又推开她跑出门去。

  •萨姆和玛丽也来谷仓幽会,他们正好撞见了查尔斯和萨拉。查尔斯让他们不要说出去。

  •查尔斯向萨拉表示抱歉,并说自己要到伦敦去,推荐她找份新工作。随后,他们分开了。

  •查尔斯在伦敦招妓,巧的是这个妓女叫萨拉,她曾今和一个士兵上床,生了个孩子,现在孤苦一人,靠出卖肉体过活。

  •查尔斯回到家里,另一个不妙的消息,他的男仆萨姆决定不久后离开他。他准备和玛丽结婚,以后他们想靠积攒下的钱做点小生意。到查尔斯表示了反对。

  •故事的第一个查尔斯想象的结尾:他回到家里,和欧内斯蒂娜结婚,萨拉再没出现过。

  •故事的实际情况:查尔斯来到萨拉居住的旅馆,听说她脚伤了。他走进她的房间,和她发生了关系。事毕,他发现他强暴了一个处女。萨拉却表示自己撒谎了,她还说自己爱过他,但配不上他,她让他走。这些事充满谜团,查尔斯回到教堂反省。

  •他对萨拉的骗局开始有所理解了

  •查尔斯深刻反省后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他要和欧内斯蒂娜解除婚约。

  •欧内斯蒂娜听到这个消息痛恨,昏厥了过去。

  •查尔斯因解除婚约,可能不得不到国外去了。萨姆表示不能继续追随他,他要和玛丽在一起,他离开了查尔斯。

  •特刊特姨妈从玛丽口中得知了萨姆和她相恋的事,还对查尔斯表示不满。

  •格罗根医生表示对查尔斯的愤怒和不理解,还问了他回否和她结婚,末了提醒他如果变得更加自私,将会受到加倍的谴责。

  •查尔斯来到旅馆,可是萨拉已经离开了。查尔斯前往伦敦去找她。

  •查尔斯到伦敦和欧内斯蒂娜的父亲签署了认罪书。

  •查尔斯在伦敦没有找到萨拉,他决定出国。

  •萨姆离开查尔斯后得到欧内斯蒂娜一家的同情,佛里曼还赏识他的商业头脑,他和玛丽结婚,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正在提升。

  •查尔斯没在伦敦找到萨拉,他前往美国,在那里继续寻找,并游历。一天,他收到了电报,说萨拉找到了,在伦敦。

  •查尔斯见到了萨拉,她在为画家做模特,看上去过的很好。她给出她的理由是,1.她喜欢孤独2.她喜欢她现在的工作。最后,她带他见到他和她的女儿。

  第三种结尾:萨拉挽留查尔斯听她解释,但查尔斯已经失望,他愤愤的离开了。他要重头开始。

  《法国中尉的女人》读后感(七):爱情与某种关怀

  封面被这挑起的眉眼吸引,果然这是一个关于“你的眼神”的故事。仅仅只是因为查尔斯对莎拉那匆匆一瞥,因她在芸芸众生中的与其他女子表现不同,不娇柔眼神坦然而直接的戳入了他的心底。查尔斯由此开始念念不忘一次一次偶然的遇见、交谈、帮助,甚至不惜与未婚妻解除了婚约,一路磕磕碰碰用心守护。可沉浸在爱情里她还是那样凛冽的眼神,不急不缓,并无太多挽留。一个悲伤的爱情故事诞生,两个人最终在这眼神中再无回响了。

  其实这样的爱情故事换一个背景换一个国度,也是成立的。最美是不可得,最悔是已失去。关于爱情本是千万人写过的故事,而我最看中的是这书中的注释,大片段的作者旁白对整个维多利亚时代的描述。佳句很多,作者很是费心,将每一个章节的前言引用的恰到好处。时常翻着翻着回头看前言,拍拍自己的头恍然大悟了。这本书的注解也极其用心,很多生僻的宗教、专业术语皆有详细说明。做到这样的译本已然是很难得,这一点必须要赞许。

  作者旁白看似无关紧要,爱读故事的恨不得立马飞跃过直接跳到故事梗概,其实配合着旁白来看更加好品味。对未婚妻的描写着墨虽然不多,但一个呆板守旧娇气的形象树立了。未婚妻克制自己的爱情,觉得月经、爱、性都是不洁的,自然对待莎拉这个法国中尉的女人是不屑的甚至是敌对的。她具备着时代赋予她地位的优越感却同时扼杀了原本女孩子天真可爱的个性,乏善可陈的呆板和木讷。

  我们爱上的必定是自己没有的,我们讨厌的必然是自己所拥有的。这正是作者高明之处,一个上流社会的公子哥遇到一个与他周遭女子截然不同的类型。她有自己的思想,不会变现自怜、攀附。只因她独立,她有着大约读过一些书之后形成的智慧,而这智慧使她无法融入她原本所在的圈子也可以说是阶层,而她想进去的圈子或阶层明显不接纳她这身份。看到这段时,思考起来作者的智慧在于非对爱情而对我们身处的时代和社会有着智慧的思考。与围城的心理极其相似,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所以说真的,看作者的旁白比故事更过瘾,往往是在迷途处,一针下来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了。

  借着这个爱情故事真正的寓言金蝉脱壳了,我猜法国中尉是一个巨大的网,勾着我们往前看,到最后发现中尉只是个陷阱,乃至有没有这个中尉都是问号。但这个人是否真实肯定不重要,关于小镇上的关于莎拉的传言真假也不重要,记住的是莎拉的眼神,黑色的长袍这段错位了的也是必然发生的爱情。

  跳出爱情本身,作者近乎梦呓式的对维多利亚时代的描写也让人折服。我曾经问过一个朋友,男性作家和女性作家最大的区别在哪里?朋友想了想说:男性作家的文字里似乎有着天生的人文关怀,而女性作家的文字似乎有着天生的自恋。我很同意,福尔斯的作品里体现的很彻底。

  《法国中尉的女人》读后感(八):一见钟情的爱情

  《法国中尉的女人》

  ——约翰·福尔斯

  在爱情的世界里,没有任何道理与对错可以讲。如果这个基础与前提你不能认同,恐怕很难去体会和理解那种怦然心动的一见钟情的感情了。感情一直都是复杂而诡异的,而一见钟情则是所有感情分类中最复杂的一种——没有道理可讲,没有对错区分,没有是非辩驳,更没有一丝丝的怀疑。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则是非常难得的一个眼神开启了一段感情,一汪秋水荡平所有疑虑,那样的爱恨离别的伤感,那样的普索迷茫的历史故事,一切,都是一见钟情。

  众所周知的原因,《法国中尉的女人》是部小说,讲述了几个故事;千古不变的故事,唯有爱情。爱情的世界里,总是让人向往而又无法自拔。《法国中尉的女人》大体故事梗概是十七世纪的大英帝国,贵族查尔斯即将与未婚妻成婚,但在这个他生活而习惯的小镇上,她听到了斯蒂娜告诉他关于千百个外号的女人——萨拉,更是被这个叫萨拉的女人一个眼神儿所深深震撼和吸引住了。但因为个人的荣耀、贵族的特有尊严和不太坚定的信念,故事从一开始就都开始扑朔迷离而飘忽不定。查尔斯是贵族,他未来的妻子是富商的子女,他们的未来是那么的美好,一切都那么自然。但当查尔斯当真为了寻找真爱而放弃所有的时候,却又发现自己只不过是萨拉的一个消遣——毫无感知的让查尔斯心中一见钟情的爱情砰然坍塌。

  故事内容曲折而富有感情,很真诚、深刻而全面的刻画出了一个寻找真爱的贵族青年查尔斯。在查尔斯做选择的那几年时间里,故事百回千转而变得模糊不清。当慢慢开始坚定的查尔斯准备去寻找自己的所谓的一见钟情式的爱情的时候,那纯洁的一见钟情似乎只是毫无感情的回眸一笑便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法国中尉的女人》整本书里面,都没有发现和法国中尉有什么关系,但就是这么个不存在的人物衬托出“法国中尉的女人”的萨拉魅力的十足,内心的曲折和迷离。这是写作手法的高潮,还是铺垫的完美无缺呢?思考这个问题,让人侧目。

  爱情让人着迷,《法国中尉的女人》刻画出来的人物有血有肉,而且大环境介绍后真诚的感觉给读者非常强的代入感。放佛一转眼,我们就是查尔斯或者萨拉;再一转眼,又遗恨了终生。爱情的故事总是那么凄惨、悲苦才显得那么值得同情与珍惜,很多幸福的爱情故事终究是像《尤利西斯》那样平淡无奇而缺少关注。是啊,人们都想要惊心动魄而有全新注入的爱情故事,缺有害怕时间和世事的阻挡;人们都想要那种简单而幸福的生活,但却有极少去关注彼此真诚的想法与诉求。我想说,幸福是简单的,只有简单的人才能幸福的获得。

  总结《法国中尉的女人》这本书,我会给出这样的评语“一见钟情的爱情,千古一狠的迷恋”。如果非要给这本书来一个总结式结尾,我想我会这样来描述:

  《法国中尉的女人》女人塑造了非常成功的男主角查尔斯,贵族的身份、看得见的美好未来、个性、内心的矛盾和周遭环境的影响,使得他放弃了曾经的誓言又转而寻找自己真心看到过的那个一见钟情的女人萨拉。而故事的女主角萨拉的各种矛盾心理、选择和判断和最终的决定,都让故事发展的非常自然而然。整本《法国中尉的女人》在塑造的人物、构建的环境、铺垫的种种注脚,非常的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得读者有一种很强的代入感。时而去愤恨查尔斯的背弃,时而又会去惋惜萨拉的决定……人啊,总是复杂而矛盾的。

  《法国中尉的女人》读后感(九):不曾相对,身影却印入脑海

  读了大半,小说中法国中尉还一直缺席,唯一被萨拉提及也只是故事,还不能确认是否是事实。因为萨拉讲这段故事时仍然心绪难平,毕竟已经看到中尉的真实一面,还要做让人无法理解的“献身”,这个情节,有点说不通。萨拉的讲述,只能令读者确信那个法国中尉会一直缺席。应该说她是爱过法国中尉的女人。只是她为了这份爱失去了正常的生活。

  于是我觉得可以这样理解,这之后,她的爱情总会跟法国中尉的相爱结果大致雷同,所以我预想这部小说是一个爱情悲剧。

  当看到查尔斯解除婚约的情节时,我几乎开始觉得我妄下结论,似乎诅咒了萨拉的命运,为什么不能希望她过得好一点呢?可是,当查尔斯跟萨拉最后见面时,我真觉得萨拉的态度太不坚定,她总是很难为自己的行为作出解释,但却始终能诚实地讲出真相。

  这次,我相信她是知道查尔斯解除婚约,并且一直在苦苦找她,她选择躲起来。当查尔斯为解除婚约付出了巨大代价,又被她的失踪弄得身心疲惫,渐渐地心绪平静时,萨拉却又出现了。查尔斯的愤怒,很容易理解,如果不能理解萨拉,还会令读者对萨拉的行为产生质疑,似乎,她的出现导致了查尔斯的悲剧结果,而查尔斯却一直在帮她帮她,而且代价越来越大。

  她被世俗禁锢了的情感,也只在查尔斯面前会有所流露,最后见面的谈话几近结束,她用手抓住查尔斯的胳膊,但她最终放下手,看着查尔斯离去。这是个悠长的镜头,给人留下浮想联翩。也恰呼应了开头作者对萨拉在科布堤回头看查尔斯的表情。欲言又止,孤独面对。

  小说讲述的就是这么一个故事。封面上那个黑衣女子的故事,她的脸棱角分明,有着男人的轮廓,而在她背后,是一张妩媚女性的脸,红的唇,动人的眼睛,这本该是她的内心的形象。

  莫里哀说过,女人最大的心愿是有人爱她。萨拉以为法国中尉爱她,所以不顾一切地去找他,结果落空而回。她在最痛苦的时候,把她去找法国中尉的事告诉了塔尔博特太太,而她诉说了是另一版本。法国中尉会回来娶她,于是,小镇里的人把她称作法国中尉的女人。这是她对男人放弃了希望,还是对爱情产生的绝望?

  每个人的影子背后都有一种浓郁的摆脱不掉的制约着他们真实的阴云,那就是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书中也不断会介绍到,比如说,在当时的维多利亚时代,人们还有一种奇特的埃及式特征:幽闭欲。他们害怕开放与暴露,而萨拉去爱一个法国中尉,跟欧内斯蒂娜爱着查尔斯性质完全不同。

  小说开头是以欧内斯蒂娜与查尔斯这对美满情侣开始的故事。他俩门当户对,绝对符合当时社会的婚姻要求。我对小说所在的那个时代的理解,有点跟查尔斯自称是达尔文主义者,但他并不真正理解达尔文。我只觉得,当小说里的人物出现了令人费解的行为选择时,就在猜不透的基础上,明显能感到是被当时社会所不容的真实境遇。比如,萨拉去爱一个法国中尉,比如查尔斯解除了理想的婚约……

  当萨拉看到中尉的另一面时,决然选择离开。这跟查尔斯与萨拉最后相见后的离开,有着不同意味。但境况又有点相似,那就是她爱的那个男人已经不像她原先看到的那样绅士。法国中尉的落魄,与查尔斯悔婚后的被动,而萨拉犹如站在审判席上去看他们。萨拉有爱,但她的爱无法保证她能获得她期望得到的生活时,她会选择放弃。她想要有尊严的生活,法国中尉和查尔斯都不能真正帮她获得。她对她服务的太太们嫉妒大于尊重,想要获得有尊严的生活,但现实总是令她尴尬。

  她与查尔斯的爱情,犹如她一手策划,并且步步为营,我甚至觉得萨拉才是真正的赢家。这会令她的形象不免会有些扭曲。最后的见面,多半能理解查尔斯的怨气。可是,假如站在他们女儿的角度上考虑,萨拉的做法却太正常不过,选择在查尔斯悔婚后,明知他苦苦寻找自己时躲着他,这样做就算对自己再怎么合理,也是在查尔斯伤口上撒了把盐。

  而相对拉拉治而言,这个可爱的小女孩,只能因她母亲而获得更稳定地生活。但即使情况好很多,萨拉仍然是秘书的角色,只不过获得的同情要多与从前,如她自己所说,生活善待了她。而仅仅因此而对萨拉有所曲解,这也不公平。一切宿怨只能归结与那个与我们相距遥远的维多利亚时代!那个时代女性的顺从,从未在萨拉身上展现。而这样的相见结局,总会令我冥想,到底是谁策划了他们的相见,是欧内斯蒂娜吗?

  从骨子里还是喜欢萨拉,虽不曾正面相对,她的身影却印入脑海。她有才气,虽然命运不济,但她从未现实被打败,她最好的归宿就是被生活善待一点点,这不值得查尔斯妒忌,查尔斯在面对女儿时无动于衷的表现,清理了对他的一切好感。

  《法国中尉的女人》读后感(十):没有结局的女人

  《法国中尉的女人》 是英国作家约翰·福尔斯的代表作,出版当年就获得了国际笔会银奖和W.H.史密斯文学奖。福尔斯一生共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这是他最广为人知的作品。

  小说的主线很简单,贵族青年查尔斯即将与年轻小姐欧内斯蒂娜结婚,但他无意中邂逅了被称为“法国中尉的女人”的萨拉。他因好奇而陷入爱情,为她的命运所迷恋,并和她有了私情。后来萨拉离开查尔斯,查尔斯满世界寻找,直到在伦敦再见到萨拉,可萨拉已经变了。小说结尾,查尔斯行走在河堤上,面对着未知的生活。

  这部小说的好玩之处在于,它是一本披着维多利亚时代小说外衣的“元小说”。叙述者站在20世纪60年代的角度书写这部小说,所以里面的混搭元素随处可见。比如当萨拉对波尔坦尼太太说她没有一本法文书时,叙述者站出来评论:“她没有一本法文书,是因为全都卖了,并非因为她是语出惊人的麦克卢汉的先驱”,此处行文猛转,将现代元素引入维多利亚世界,让读者会心一笑。

  故事的最后,查尔斯走在河堤上,和当初在河堤上见到萨拉形成一个循环,萨拉是永远的谜,她携带着神秘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让查尔斯爱慕。萨拉是作者派来戏仿这个小说世界的工具,她介入这个典型的“维多利亚”世界,却处处带着“异类”的味道。她像一面镜子,照出这个世界人物的奇怪,也带着作者的疑惑和调侃。她和这个世界产生巨大的张力,这是因为她太“正常”?还是因为她太“不正常”?也许站在不同的视角会有不同的答案。对于萨拉的解读,是这部小说最大的魅力。

  这本小说描写的固然是关于查尔斯与萨拉的爱情,但痴男怨女的情感不是福尔斯的书写目标,他也无意塑造鲜明动人的爱情情节,他写了一部关于“怎样看待维多利亚时期”的小说。站在二十世纪的现代回望,叙述者自然能看出维多利亚时期人物的各种奇特地方,同时还可随时借助历史坐标,看到他们在“大历史”之下的小小人生,显出在这个风云际会的时代,他们如何对此毫无觉察。叙述者以戏谑的口吻调侃人物的心理动机,实质也顺带调侃了这些小说合理成立的基础———它们仿佛默认世界就是此种模样,因为它们写于彼时,只看得见这一种可能,它们让读者也相信这个事实,继而相信小说的“拟真”。但站在现代回望,现代意识(叙述者)和维多利亚时期(小说人物)的差异与间离就会显现出来,于是叙述者忍不住对它本身加以审视与解释。

  叙述者仿佛在做一个实验:现代作家能写出维多利亚风格的小说吗?叙述者劝服读者(也是劝服自己)相信那些“并不那么可信”的真实,(现在还有这样生活、这样思考的人吗?)但又时刻怀疑并戏谑它们的奇特。叙述者以一种间离姿态观察着主人公们,他时时站出来发言,他坦承自己无法全部把握人物的命运,只能任由他们按照自己的规律走向远方。所以最后叙述者也无法给查尔斯一个结局。生活就是这样神秘莫测,下一秒的人生,谁知道会不会再次遇见另一个萨拉?

  “生活之河,充满了神秘的法则和神圣的选择”,这句话写在小说的最后,可以用来解释小说世界的神秘。传统小说的叙述者(作者)隐瞒了这一点,他们认为自己可以操纵小说。但他们没有告诉读者,很大程度上他们是被人物操控,甚至是被某种更神秘的力量把持。这本小说的叙述者诚实地告诉读者,他固然可以根据典型的维多利亚小说,为主人到仆人各个角色安排好“他们命定的结局”,但这不是真相,因为分明有什么暧昧的东西挣扎着不肯屈服。

  我期待着更费脑细胞的神作《巫术师》早日再版,这本书位列现代图书馆“20世纪百部最佳英语小说”之一,几乎分分秒秒让读者惊呼:“天呐!这次又不是真的吗?”福尔斯的作品总是那么迷人,复杂而神秘。他创造了一个世界,这个世界逼近真实,但其中有什么被悄悄扭转了,因为它们太细微而无从觉察。读者进入这个“正常”的世界,但当他们发现不同的时候,却已经走得太远而无法自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