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济群生录的读后感10篇
《道济群生录》是一本由张万康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3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道济群生录》读后感(一):(转帖)鹿鸣之什: 活着,就是个好! ——评张万康《道济群生录》
绝症严酷而无人情,书写者面对突发的凶险,矛盾的选择,亲人的痛苦,即使通过理性的文字,也无法掩藏每日承受的哀伤与虚无。但《道济群生录》不同,它将与疾病的战斗变成一场游戏,父子相偕齐力配合,足够恶搞足够戏谑,双手叉腰面对癌魔哈哈大笑。
张万康的父亲张济(万爸)与癌症的斗争经历,让他写出了这本《道济群生录》。张万康用古典小说章回体形式,说书似的语言,封面设计成道符似的黄裱纸,几近于“古”其实非常无厘头。小说里这样写:“我也把你的英勇故事写成一本书,书名叫《道济群生录》,‘济’就是你,‘群’就是我,‘道济群生’是保生大帝头上的匾额,保生大帝保佑着你……因为你杰出的表现,你的名字将会留在历史上”。
在人间,张万康时刻遭遇着冷硬的、铅灰色的现实。他奔走医院各个科室,用日记写下每日见闻,食物无法通过贲门导致胃食管反流,万爸只能通过营养针维持,又得忍受呼吸机插管之苦,以及癌症对肝、肾、肺、胃的共同折磨。万爸的病情时好时坏,医生们的治疗建议十分矛盾,万康只能“少输为赢”将损失降到最小。
在仙界,一群神仙佛却时刻关注着“苦主”张济,好像希腊神话里的众神,时刻都爱看看人间。这群神仙被万爸的生存意志感动,决定佛道齐发功,联手与病魔斗争。保生大帝、药师如来、关云长、宫毘罗主战,万康与万爸携手,兼及万康养的小猫“喵喵”和小狗“哈噜”,和无意中救下的小鸽子,共赴战场,与炎魔大王、恶水娘娘、肿王展开激烈交锋。负责搞笑与吐槽的判官,在人间与仙界来回穿梭,万康顺便借他之手狠狠抒发了一番对现实的不满(自然是调戏居多)。
万爸喜欢战、喜欢拼,擅长麻将、嗜好彩票,不相信一手烂牌不能够自摸,能拼一天是一天,绝不轻易放弃!万康知道万爸的心思,所以要和他一起战,要把这本书写得激昂向上,因为这是万爸的生活态度。“他很拼,他在拼。不定然与看开不看开有关,而是病痛来的当口上,看开不看开都不能输。”万爸生活节俭却尽力享受生活,他珍惜生活,爱慕生活,渴望多活。没有什么理由,只因“活着,就是个好!”。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兵力虽然损失惨重,但终究暂时稳住病情。万爸的痛苦降到最少,于是佛祖化他平安去往西天极乐做仙鸡(万爸属鸡)。
最后观音来度万爸,缓缓道出万爸一生,让他明白此生已圆满,是时候放下了。万爸像个孩子似的在观音怀里哭泣。观世音的话就是万康想说的话,他用文字告慰万爸,自己会好好活,替他活。
大战之后,万爸已登西天,万康与判官、关公、药师佛、宫毘罗及诸将饮酒作对,共同追忆与怀思。这让死亡显得不那么孤单,亲人的逝去并非无奈与无常,而是天命所归,更何况还有一同作战的朋友们,可以拍肩拥抱,互相鼓励。
张万康的语言戏谑搞怪,有时甚至“老不正经”得“淫词浪语”泛滥,正常向文字走着走着,忽“陡然一跌”坠入无厘头,让读者喷饭。比如鸽子向药师佛与阿弥陀佛报告说已将观音领来,文字一转,道“说着翅膀一指,众皆望去,只见观音正在等红绿灯过马路”,这种混搭在书里比比皆是,此种妙处,还需读者自己揣摩品味,以图会心一笑耳。
《道济群生录》获“台湾文学金典奖”百万首奖,朱天心赞曰“我,诚愿意以多年阅读、写作的一点点信用,赌徒似的全数押在张万康”。既然天心如此保证,想必读者大可放心展卷了。
□书评人 鹿鸣之什
《道济群生录》读后感(二):活着,就是个好!
绝症严酷而无人情,书写者面对突发的凶险,矛盾的选择,亲人的痛苦,即使通过理性的文字,也无法掩藏每日承受的哀伤与虚无。但《道济群生录》不同,它将与疾病的战斗变成一场游戏,父子相偕齐力配合,足够恶搞足够戏谑,双手叉腰面对癌魔哈哈大笑。
张万康的父亲张济(万爸)与癌症的斗争经历,让他写出了这本《道济群生录》。张万康用古典小说章回体形式,说书似的语言,封面设计成道符似的黄裱纸,几近于“古”其实非常无厘头。小说里这样写:“我也把你的英勇故事写成一本书,书名叫《道济群生录》,‘济’就是你,‘群’就是我,‘道济群生’是保生大帝头上的匾额,保生大帝保佑着你……因为你杰出的表现,你的名字将会留在历史上”。
在人间,张万康时刻遭遇着冷硬的、铅灰色的现实。他奔走医院各个科室,用日记写下每日见闻,食物无法通过贲门导致胃食管反流,万爸只能通过营养针维持,又得忍受呼吸机插管之苦,以及癌症对肝、肾、肺、胃的共同折磨。万爸的病情时好时坏,医生们的治疗建议十分矛盾,万康只能“少输为赢”将损失降到最小。
在仙界,一群神仙佛却时刻关注着“苦主”张济,好像希腊神话里的众神,时刻都爱看看人间。这群神仙被万爸的生存意志感动,决定佛道齐发功,联手与病魔斗争。保生大帝、药师如来、关云长、宫毘罗主战,万康与万爸携手,兼及万康养的小猫“喵喵”和小狗“哈噜”,和无意中救下的小鸽子,共赴战场,与炎魔大王、恶水娘娘、肿王展开激烈交锋。负责搞笑与吐槽的判官,在人间与仙界来回穿梭,万康顺便借他之手狠狠抒发了一番对现实的不满(自然是调戏居多)。
万爸喜欢战、喜欢拼,擅长麻将、嗜好彩票,不相信一手烂牌不能够自摸,能拼一天是一天,绝不轻易放弃!万康知道万爸的心思,所以要和他一起战,要把这本书写得激昂向上,因为这是万爸的生活态度。“他很拼,他在拼。不定然与看开不看开有关,而是病痛来的当口上,看开不看开都不能输。”万爸生活节俭却尽力享受生活,他珍惜生活,爱慕生活,渴望多活。没有什么理由,只因“活着,就是个好!”。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兵力虽然损失惨重,但终究暂时稳住病情。万爸的痛苦降到最少,于是佛祖化他平安去往西天极乐做仙鸡(万爸属鸡)。
最后观音来度万爸,缓缓道出万爸一生,让他明白此生已圆满,是时候放下了。万爸像个孩子似的在观音怀里哭泣。观世音的话就是万康想说的话,他用文字告慰万爸,自己会好好活,替他活。
大战之后,万爸已登西天,万康与判官、关公、药师佛、宫毘罗及诸将饮酒作对,共同追忆与怀思。这让死亡显得不那么孤单,亲人的逝去并非无奈与无常,而是天命所归,更何况还有一同作战的朋友们,可以拍肩拥抱,互相鼓励。
张万康的语言戏谑搞怪,有时甚至“老不正经”得“淫词浪语”泛滥,正常向文字走着走着,忽“陡然一跌”坠入无厘头,让读者喷饭。比如鸽子向药师佛与阿弥陀佛报告说已将观音领来,文字一转,道“说着翅膀一指,众皆望去,只见观音正在等红绿灯过马路”,这种混搭在书里比比皆是,此种妙处,还需读者自己揣摩品味,以图会心一笑耳。
《道济群生录》获“台湾文学金典奖”百万首奖,朱天心赞曰“我,诚愿意以多年阅读、写作的一点点信用,赌徒似的全数押在张万康”。既然天心如此保证,想必读者大可放心展卷了。
《道济群生录》读后感(三):拉拉拉拉拉拉拉(大羞)
我盆友小宇建議我發短評,一個不小心我寫太長了。所以剪下前幾段貼入短評。後幾段我就貼這裡唄。以下從頭貼起:
今日是我申請豆瓣的大喜(?)之日。問我盆友小宇怎麼使用?他說不如你先去你的書底下發表評論,俺們再來幫你作個廣播。
首先,謝謝大家的短評,也希望我的留言不致影響後續的短評。
接著談一下這本5年前出版的書(廣西師範的版本晚上3年;2014夏天)。
廣西師範對拙作做了台灣用語、台語用字的註釋,做得仔細。儘管有些地方可能不用註釋也看得懂,但安上註釋顯得更周至。兩岸從1980年代末期恢復交流以來,一些大陸用語,台灣也學上了,使用普及,年輕一輩大多不知「到位」是大陸傳來的。大陸民間現在也用了不少台灣用語,好比「吐嘈」、「好爽」、「哇噻」。把香港的算進來,那三地間的用語交流更說不完。
我扯這個幹嘛呢?~~~~我也不知道。沒話找話講唄。
我自己時常不大想談這本書。不過台灣讀者很多人也只知道我這本。在內地我也只出過這本。主因是內容上在個人來說不是啥好的回憶。很多不滿,一口氣逼出來(而寫它)。說真的寫了也無法徹底消氣或療癒什麼的。總之有寫還是比沒寫好。過了就過了。過不去的,也沒法解決(關於醫療問題)。
具體來說,至今我偶爾仍幻想,在醫院的地下室停車場,槍擊曾欺凌我父親的那個骨科醫師。~當然我也沒槍,況若真有,我敢用下去嗎?是否顧忌往後的刑責。~並又幻想我去醫院門口堵人,劫持欺負咱們父子的兩三個女護士。然後掌摑她們,嚇壞她們,問她們我是長得多老多醜啦!讓你們這樣糟蹋咱父子,悠悠鬧夠了才放她們走。
(關於醫師護士怎麼欺負人的部份,我在書中省略很多,只因寫了也沒啥人會相信吧。台灣號稱進步的地方,存在太過惡質的醫生護士必讓人難以信服,約莫是家屬有被迫害妄想症,我想大多數人會這樣去認知。)
(而上段所述的暴力想法,我是首次寫出。在台灣的文學講座或我私人網路空間,都沒這樣講過或寫過,原因倒不是散播暴戾之氣,那不過是不會實踐的念頭,而是聽的人會認為我個性太過執著。因為他們也是台灣人,必不相信我有必要說出這樣的話語,這之前說過了,他們不會相信咱父子遭到什麼恐怖的待遇,對大夥兒來說只是一本書罷了,醫病糾紛或誤解比比皆是,張萬康你個性也太極端了吧。
我選擇在這裡「悄悄說」,說給大陸的讀者聽,只因某種距離感,或許您稍能理解與體會為何我會出手寫它。基本上這是失敗者的書,或說我的每一本書都是失敗者之書。強者是我父親——萬爸,不是我。我也不是啥孝子,這不是故意推辭,頂多過得去,平時我與萬爸也很少交談。寫這書與孝順與否無關的。我只是想找出一種寫作方式,讓大家願意相信我的話——有人這樣糟蹋我父親、一個老人,原因究竟為何?是否我自己也該負責,摁沒錯。
也所以我用偏向網路語言的方式來寫它,讓大家好讀,畢竟我最早是po在網路上,從沒出過書,網路文章就讓它帶點鄉民風吧,不必太去考驗讀者的耐性與水平。也所以它必須是喜劇,苦情只會產生閱讀障礙,且那也不是我的個性。~不過說真的連載網路期間也沒啥人讀。囧。)
可話說回來,當有人跟我說起書中哪一段噴笑、哪一段可愛,我還是很愉快、欣幸那樣。有時要稍微回想一下,才想起那是哪一段,喔有,有寫過。這樣講也不是故作文青恍惚的意思,人生本就是這樣,人對記憶本就如此。故此電影一代宗師的章子怡、梁朝偉之間,我來看就是過於夢幻XD~章子怡後來有場戲說「我心裡有過你」。我覺梁朝偉若體貼的回覆:「謝謝。」但心中暗道,可我心裡沒你啊,頂多一下下,沒那麼濃啊——這樣比較合乎人間真實。
(ps.這部電影我覺頗值一看,只是有些地方我不禁失笑。不是失禁啦。也可以說是啦。)
我覺人與人之間是有情的,這沒錯,只是雙方攤開來時常不符比例原則。你若問你的另一半、或問你父母之間有多少愛?或老套的問,誰比較愛誰?——這多少有點恐怖。若老實回答,老套的題目也會讓一切亂了套。
我覺創作也是,寫的人與讀的人之間有多少共鳴?或是被否定,也都沒差。自己心中的一根絃要調妥,有情有思、有意無意間,說不出所以然卻又篤定,此為自識,且須知否定你的人搞不好比你有才情且高明。或者也不能這樣看,只能說是一種擦肩而過(這是用愛情比喻沒錯)。
這樣說下來,您可能認為我是以無比嚴肅的心緒來寫本書的。還真沒錯。非常嚴肅,只是不必莊嚴。也因為它太嚴肅,我不太想回顧它。
另一不想回顧的原因是,我覺這不是我最好的作品咩。以長篇來說,《摳我》以及《笑的童話》第二章(後半本)都比《道濟群生錄》好。有的盆友也是這麼說的喲,好啦別老尻賣瓜了這是。
總之謝謝大家。
尻公2016夏天。台北。
(發評論文必須勾選星星顆數等級,那我選三顆好了。短評那邊我本沒勾星,但發了本篇後系統將之自動跳成三星。~囉唆,見諒。)
《道济群生录》读后感(四):【超新星/張萬康】朱天心談張萬康:大隱於市的張萬康
一九六七年生於台北,祖籍湖北,文化大學畢業……看起來好熟悉,這說的是人人知曉且崇拜的文壇一哥駱以軍嗎?
這蠻驚人的巧合卻是大隱於市、默默練功、寫作了十九年的張萬康,唯一公開發表(因恰巧獲得二○○六聯合報小說獎首獎)的作品僅有〈大陶島〉。有幸因為作為決審而讀到他小說的我和另一評審王德威,於討論始都主動表示這是我們的第一名,說「主動」,是因依慣例在評審討論初階段是不需表明各自的排序的,除非到了最終必須投票表決時。
王德威有王德威的理由,也許日後有機會他自個兒說明。
我,誠願意以多年閱讀、寫作的一點點信用,賭徒似的全數押在張萬康。
何以必須如此戲劇化的姿態推薦?
通常,多年評審經驗之於我,大多在分辨59分與61分,81與82與83分的差別,其差異幾若競爭慘烈的學測級分制,因此,眼前一名滿級分出現,除了大聲說出指出,我想不出其他方法。
張萬康願意自行印製成冊示人的作品數十萬字,品類繁多(聽聽這書名《麻將淮海》、《籃球影蹤錄》),從國共內戰、麻將技法、到在批踢踢BBS站連載的籃球小說……
儘管其中部分在我寫這推薦文時仍未及讀完,但我多少有義務擇一、二優點說明吧。
我承認,喜歡張萬康的作品,有我自己的特殊處境和強烈需索,我試著誠實的自剖。
多年前(一九九三),在為駱以軍的《我們自夜黯的酒館離開》寫閱讀感想時,便以自以為中年的姿態心境表達過面對文學史,我對較我輩年幼的後來作者的不滿意和焦慮(我尚極力保持風度的以駱的文字優雅的形容後來者的作品「沒有微光的星號,沒有寶藏,難道是我一再誤入空格,或偶入人稱有寶藏的格子而逕迷失其中終無所獲?」),於是我大膽任性(還有一點點的負氣)的宣稱:「可是怎麼辦,你確實不再有興趣去理解他們,因為他們的閱歷、知識、眼界的確貧乏於你太多,甚至到不值一顧的地步,他們所熱衷著迷追逐的(名牌、愛情、各種官能享受、爆炸的資訊),你世故早衰的以為那不過是五百年後必將還原成土石(儘管眼前看起來是)的黃金。我大約很抱持著這種心情的活了一些年,並且未有懊悔的不去知道那些例如我輩身後大量勃興的流行次文化,尤其不時加以佐證前述我所接觸過的作品,更證實我沒有分神花費過多心力時間在那些每一代必定雲湧和消逝的時尚潮流中,是正確無誤的。」
十四年後,我並沒打算收回或修改這發言,甚至願意更明確的說明我這個失望。我輩之後的作者,連駱以軍加起來不超過三個人除外,他們大多數糟,糟得一模一樣,更可怕的,好,也好得一模一樣。後者,當然比較值得一談,某些好小說的作者,我真不想這麼說,相對於前者的彷彿如大量養殖、齊一品管的飼料雞,後者,差別在,是吃得一流飼料的,呃,還是飼料雞,重點是,一模一樣,好得一模一樣。我幾乎可以清晰看出他們在哪一個年紀讀哪樣的書(儘管書單可能是米蘭?昆德拉、馬奎斯……),其一致性如同我們眼前一代之人的某特定日子凌晨排隊買《哈利波特》、五月天演唱會、《死亡筆記本》、某偶像的簽唱會……
地球是平的?
但,漸漸我已同情取代指責,這是他們的時代的優勢、和缺憾吧。我們(及更前行者)的養成,無論基於城鄉差距或家庭社經差異,每一個人的生命經驗與閱讀時點都發酵成差異極大的個人(可能A幼時家中唯一因此讀爛的章回小說讀本是B大學文藝青年時才補修的中國學分),我們甚至(不得不)花三十年光陰慢慢愛戀(消化)一個樂團、一個導演、一個作家。
一定不要誤會這是懷舊,我試圖說明這個差異而非好壞優劣。資訊、資本不充足不流通、每一個國家、地域、人如同孤島的時代,也許不利於資本主義、「現代」的發展,但於文學藝術中視為珍稀的「獨特性」,卻相對是有利的。出生於耶路薩冷、成長於開羅的E?薩依德在自傳《鄉關何處》描述他十七歲至美國唸高中時的吃驚,「大家看同樣的電視節目,穿同樣的衣服,用一致的意識形態思考,看同樣的電影,讀同樣的新聞,同樣的漫畫……」
儘管如此,我當然還是得給「好得一模一樣」的作者們credit,至少他們非常努力的避免變成「眾庸」,還不時得面對「糟得一模一樣」的作者不時譏以「菁英」或「銷路不佳」的民粹壓力。
但我同時得承認,「好得一模一樣的作者」的作品撲面而來的小說味兒如同學生時代打開水氣瀰爛的蒸便當,幾乎使我於下一代的小說閱讀得了厭食症。
此其一。
其二,相對於「一模一樣」,我所高高標舉的「獨特性」可也不是一件要有就有、甚至可選擇的容易事,之前,得做好多的功課、甚至是終身的修為。多年前,我曾非常喜歡費里尼的一句話:「我需要規矩,嚴格的規矩,如此我才能踰矩、自由。」(當時只覺這話酷斃,卻不真解其意)沒錯,不知道、或不經歷過「一模一樣」,可也如何辨別出「獨特性」,不建立在「一模一樣」基礎上的「獨特性」是非常難看、孤陋、無法卒讀的。
一模一樣,可能是歷史傳統,可能是人類普遍共通經驗,可能是費里尼略言及的道德規範、宗教儀式……,也可能所處當下無所不在、最一般般的看法、價值觀、嗡嗡聲。所以能全身走過一模一樣之境,是件並不容易、高風險的事,有多少儕輩也就在安全、人(市場)多的一模一樣中樂不思蜀終成了另一國人了。
我這也才漸漸知道為什麼特別喜歡納布可夫和馬奎斯的原因,前者,我每每答,因為他的穿透力,讓我好放心儘管一百年前的人,跟我們一樣,並非不可解的另一種人。馬奎斯也是,時間換成空間,相距如此遙遠的人、地,並不因人種、語言、宗教、歷史、風土之嚴重不同而變成另一種無從捕捉瞭解的人。
我不知道這意義為何於我重大,我猜,我試著猜,不然,我們的所有學習、閱讀、知識準備、文化承傳……不是徒然了,如果我們承認我們是只有當下有意義的「動物」(我實不願貶抑只是不同於我們的其他動物),即便攸關救命生存的趨吉避凶機制存在大腦海馬迴裡就夠了。
往過去、往左右,我都找尋得到(雖然不多)可予我小叮噹任意門的人、的作品,但,唯獨,距離自己眼下最近的下一代人,我近乎絕望、自暴自棄的承認他們(包括我女兒)是最陌生、最遙遠、最不可解、彷彿加拉巴哥群島大海龜的物種。
我曾至為感傷的用莎士比亞《凱撒》中的句子描述這心境,「羅馬的太陽已經沉沒,我們的白晝已成過去,烏雲、夜霧和危險正在逼近,我們的事業,已成灰燼。」
這些誠實的自剖,無非為了說明張萬康作品出現之於我的意義,我好高興他筆下雖貧薄寒傖的人、的感情,如此輕易又讓我能掌握並感動,我讀到〈電動人〉和〈天使2001〉中一陣風便足以吹散的無重量、也許連「愛情」也談不上的人與人交接,卻是我近年讀過最叫人心動、惆悵的愛情故事。我多高興他們(小咖、電動人、╳藤╳希……)不是變種人,我們不是化石人,原來我們單單純純都是可被理解的,人。
(冰河解凍……)
張萬康是結結實實置身、走過「一模一樣」的人,所以他較之於同世代作家的獨特性格外顯得奇花異草似的珍稀。我之所以未花隻字片語談他任何單篇小說,或汲汲於為他小說找尋文學史的位置、脈絡,而只做了敲鑼打鼓的事,實因他作品本身的豐富多義和大量未發表作品的多樣和十分有趣的實驗、練功,如何談論都必定掛一漏萬並侷限了它們。
我以為,讓這些作品完整的呈現,留待讀者和論者自行欣賞研究,應是最好的方式,我希望,我相信,《印刻》會繼續刊登。
《道济群生录》读后感(五):面对癌魔叉腰大笑!
对疾病的书写,总离不开几个要素:严酷的病症、矛盾的选择、临终的过程,最关键的,恐怕还是面对疾病的虚无与孤独。叙述者感到惘惘然的威胁,时刻承担突发的险情,做出各种两难的决定,每一步都不知会走向何方,这充满无常。直到送走亲人,叙述者才能用文字整理当时的思绪、氛围和心理,将这段经历变作纸上的终思,然后沉淀。
张万康的父亲张济(万爸)因为一次骨折入院,结果被诊断出疑似胰腺癌。父亲与癌症的斗争之时,张万康开始写这本《道济群生录》。《道济群生录》开始连载于万妈博客(万康自述:只因万妈的读者向来比万康多耶!踏奶奶的,不知该喜还是该忧),写完后怕万妈睹物伤情,遂单独开博,并收到不少网友祝福。张万康用古典小说的章回体,说书似的语言,封面设计成道符的黄裱纸,看似“复古”实则超级无厘头。道、济、群、生,四个人名字里的四个字,联起手就是保生大帝的匾额,万康要用这四字箴言来救万爸!
小说分成“人间”与“仙界”两重。在人间,张万康时刻遭遇残酷的现实。胰腺癌祸及肺部、肝脏、肾脏、胃部,只有心脏暂时无虞,但万爸患有高血压,心脏有些肿大,所以更加凶险。肿瘤压迫贲门,食物无法通过,导致胃食管反流。万爸严重便秘,只能由万康抠出死硬黑便,痛苦不堪。万爸无法正常进食,只能通过营养针维持生命;无法自主呼吸,只能通过呼吸机插管;无法说话,只能通过握手和眨眼表示意思。万爸的肺从全白变成渐渐一半黑色,呼吸机从开到百分之百下降到百分之三十,其生存意志不可小觑,但疾病凶残,反复无常,让万爸每日都如踩在刀锋烈焰之上。
万爸喜欢战喜欢拼,喜欢麻将喜欢彩票,打得一手好牌,对生存要求极低,洗手间的灯一定会关,冲厕所一定用杯子接水,万康给他买一罐可乐,也一定要喝完最后一滴。万爸面对如此凶险的疾病也要顽强抗争到底,能拼一天是一天,绝不轻易放弃。万康知道万爸的心思,知道他不愿轻易走,即使充满苦痛,也要拼一天赢一天,所以要和他一起战。“他很拼,他在拼。不定然与看开不看开有关,而是病痛来的当口上,看开不看开都不能输。是的,是战斗的本能。对懂战斗的人而言没有好战与否的问题”。没有什么理由,只那么简单:“活着,就是个好!”。
万康手绑《心经》入睡,播送基督教音乐为万爸祈祷(万康自嘲:临时抱基督脚),通过网络与医师网友交流。张万康记录万爸每日遭受的种种磨难,病情时好时坏。医生们的建议矛盾,护士们品行不一,遇到性格急躁的,言语多疏失,行事多恶劣,更是平添气结。万康只能“少输为赢”,尽量不让万爸承受过多折磨。万爸知道自己临终之时,瞪大双眼怒视病魔,似乎在用全部精力做最后一拼。万康及家人遵循万爸意志,让他在家里走完最后一程。万爸走后,屋内的佛号声持续。万康心想:目前写到第九回,万爸封棺的时间将近。
在仙界,一群神仙佛时刻关注着“苦主”张济。阴间判官起初打算照例将万爸带走,后来这群神仙被万爸顽强的生存意志感动,决定佛道齐发功,一起加入战斗。这是真正的战场厮杀。保生大帝、药师如来、关云长、宫毘罗主战,万康和万爸携手,兼及万康养的小猫“喵喵”和小狗“哈噜”,无意中救下的小鸽子(此时已成药师佛的探令信鸽),联合药师佛麾下十二路大军共赴战场。药师佛护佑万康,赠他洁白泪玉。万康习得“大力拍背掌”,与炎魔大王、恶水娘娘、肿王展开激烈交锋。负责搞笑与吐槽的判官,在人间与仙界来回穿梭,喜欢时不时钻到万爸病床下偷窥小护士,或浑身透明地悬浮在万康面前(有穿衣服!)。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万康一派虽然损失惨重,但终究暂时稳住病情,将万爸痛苦降到最少,让佛祖度化万爸平安去往西天极乐。于是药师佛和阿弥陀佛先来,邀万爸一起走,万爸表示还没活够,生活有那么多那么多好,希望走之前能喝杯咖啡。在医院咖啡吧里,万爸却犹豫着不喝完最后一沫。
最后,观世音前来。观音搂着万爸,缓缓道出万爸的一生:来到台湾的湖北兵,晚年成为老荣民,相比许多战友孤寂一辈子,或婚姻多舛,万爸在台湾娶了妻子,生儿育女,办幼儿园,日子过得有声有色,可谓圆满,是该放下了。观世音的话就是万康想说的话,万康用文字告慰万爸,让他放心:“你让他去照应更多人面,让他的茎叶在学习和反省中能提出来,开出来的花就是你放在他身上的种,他活等于你在活,他笑等于你在笑”。这是书中最温暖的段落。万爸像孩子似的在观音怀里哭泣。
大战之后,万康与判官、关公、药师佛、宫毘罗诸将等人饮酒作对,共同追忆万爸。这让死亡不是那么孤单,亲人的逝去并非无奈与无常,而是天命所归。
张万康所以这样写,我想一个原因是,希望为万爸的病找到一个“命定”的解释。生病时的各种磨难、苦痛、纠结、矛盾,既是游戏(用戏谑笔法,面对癌魔叉腰大笑),更是父子相偕的最后一次默契战斗。既然终有一搏那就来吧!一手烂牌不能代表不能自摸!人生自有命数与定运,疾病也是一劫,这一遭痛苦与斗争俱是佛祖的考验。万爸的意志好顶赞,连神仙佛都忍不住帮他,有神仙佛们陪他一起战,一起将他送往西方极乐做仙鸡(万爸属鸡)!
张万康的语言戏谑搞怪,有时甚至随手拈来各种“淫词浪语”,让读者喷饭。最搞怪的就是判官调戏医生护士一节,判官任由自己轻音柔体,隐形着随意戏弄,让他们面部陶醉忍不住直呼“太舒服啦!!!”,此间用语之“软濡湿滑”,真真引读者遐想。万康等在和恶水娘娘苦战当头,言及肿魔负心事,突然一句“因为你不够...紧...”,惹得恶水娘娘发飙“用过的人都说我是名器!!!”。写药师佛军队出战前巡礼,在阴间有鬼曰“今瞻佛容颜,感其颜射这般,不枉犯罪一场!”,嗯,这里自然是说药师佛光耀眼,让鬼亦受感染也。
骆以军的《远方》同样书写“父亲的病”。他记述父亲在大陆旅游时突发小脑中风,自己和母亲在大陆和台湾奔波的卡夫卡式遭遇。骆以军在书里写他失根身份的尴尬,和大陆文化的冲突,对父亲疾病的无措,内心的苦闷孤寂。整本书弥漫着一种铅灰色的雾气。骆以军所见多是荒谬,如在迷宫中奔走,四处碰壁,携带的《百年孤独》似乎也成为某种镜像。而本书,则像一场精彩的游戏。将《远方》和本书对比阅读,想来能产生一番感受。时隔数年后,骆以军向万康提起,依然语带哽咽。
张万康和骆胖是哥们,当然在本书里也调侃了他一番。写他是“台湾最杰出的男作家”(“台湾最杰出的女作家”是朱天心,“世界有名的导演”是侯孝贤),写他特意去万康家,在万康送医生L的《月球姓氏》上签字,“不过L是否重视这本书的心意,就不得而知了。总之书难看的话就骂骆以军啦干!”。
张万康凭借《道济群生录》获得“台湾文学金典奖”百万首奖,朱天心赞曰“我,诚愿意以多年阅读、写作的一点点信用,赌徒似的全数押在张万康”。这之后他出版了《抠我》《Zone:张万康短篇小说集》和《笑的童话》。私以为喜欢本书的人不一定要读,因为风格固然唬烂剉赛一脉相承,但毕竟零散驳杂未成体系。在《笑的童话》里,他说这是最后一本少作,接下来就要写新书了。《道济群生录》如此好看,自然让我对他的作品有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