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燃烧的棕榈》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燃烧的棕榈》经典影评10篇

2018-07-06 03:4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燃烧的棕榈》经典影评10篇

  《燃烧的棕榈》是一部由Christopher B. Landon执导,Zoe Saldana / Jamie Chung / Nick Stahl主演的一部惊悚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燃烧的棕榈》影评(一):胜利荣耀背后

  它的片名总让我想起:上帝在燃烧的灌木中的显现。西方文化里把棕榈认为是胜利、荣耀等等的象征,不知道这个片名有没有这样隐藏的涵义。看这部电影之前听到推荐说:你总会喜欢5个故事中的一个。给它3颗星是表示我的失望

  第二个故事——肮脏之人,对于华裔文化中性洁癖展现如此老套而没有新意,似乎除了一遍遍洗手就没有表现洁癖的方式。第一个、第五个故事也是同样,几乎让人看开头就可以猜到结局。顺便说一句,我不懂为什么那么多人觉得这5个故事没有结局

  这部被导演号称探寻“人性深层的黑暗底蕴”的片子,给我的感觉只有故作高深。故事结束,留下印象的只有“反悔之人”里,非洲小姑娘发出的那一声出于自然天性的呼叫,和“审判之人”中,面对以善良严谨掩饰自己保姆小男孩严肃面容

  《燃烧的棕榈》影评(二):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五个小故事用一本书翻页的形式系起来,每一页都用连环画的形式简明的表达。挺有玄幻的色彩

  第一个故事:善妒之人。中文翻译标题是这样,一度让我把未婚妻看成反面人物。一出场就感觉她的眼神不太对劲,尤其是看未婚夫女儿,想表现出友好大度可是偏偏事与愿违。玩冰球的游戏嫉妒之情开始爆发,而父女俩在屋顶裸身玩耍的景象让她一度崩溃。最终想以报复行为引起未婚夫的注意,***后发现父女俩很融洽的躺在沙发上睡懒觉。这些终于触动了她敏感神经,了结了自己的生命。很同情未婚妻,因为我有过类似感触,就算在朋友之间,那种无法插足的感觉也非常不舒服,其实她们也不是估计做给你看,只是关系有亲疏,不由自主了。影片中的女儿演的非常到位,完全把那种泼辣不羁的性格表现出来,那样的妙龄少女,一个沉稳的中年妇女如何是她的对手。最后这个未婚夫是可悲的,从没有站在未婚妻的角度考虑一句话,爱是自私的,即便是与亲人分享

  第二个故事:肮脏之人。女主人公因为将手指放入男朋友的私处而引发了一系列心理变化。片中那个会说话的耶稣带来了许多神话色彩,最后的断指挥手让人毛骨悚然。肮脏的不是手而是心灵。估计这个华裔女学生是个处女座,心理洁癖。一句话:肮脏的就请遗忘不然折磨的是自己。

  第三个故事:反悔之人。题目起得莫名其妙。不过两个大男人过日子确实挺搞笑的,SEX的戏份挺多,不过大多带有喜剧成分,加上那个非洲的小朋友,非常逗乐。同志可以领养孩子,这个主意还真不错。一句话:养孩子可没那么容易

  第四个故事:受审之人。情节有些俗套,那根脐带也够恶心人的。不明白弄死男人的孩子到底对男人有多大的伤害呢?一句话:亏心事做不得。

  第五个故事:饥渴之人。被人强奸后反而产生依赖,我理解为一种受虐心理,这种心理每个人都有,尤其是性方面,受到强迫反而说明自己的魅力。可是仅仅身体上的快感坚持多久呢?真正的幸福感应该是精神上的。女主角看着也不错,会没有倾慕者吗?她需要的不是做爱,而是被爱的感觉以及自信。一句话:爱惜自己,看重自己,才能找到真正的精神的归属地。

  《燃烧的棕榈》影评(三):Freak show

  Wow, this one is really creepy!!!可能自己很久都没看weird的电影了,上次看到还是那个the Human Centipede(that one is a big joke,还不如去看南方公园恶搞它和苹果的那一集)。只是看到演职员表上的Peter Macdissi(he is very good in SFU and towelhead),我决定要看一看。

  写而导的Christopher Landon显然借鉴了“creepshow”的概念,讲了这么五个关于madness的小故事。

  1. the green-eyed monster。A woman commits suicide because her fiancé has a close or even incestuous relationship with his daughter。非常的disturbing,结局略显仓促,可以更好。

  2. This Little Piggy。小胸中国女人不够自信,为了让自己安心同意男朋友finger他的请求(哈哈,straight boys,you know you like it),结果事与愿违,竟然无法释怀,最终将自己逼疯。很有点喜剧效果,当然可以更好。Robert Hoffman你这娃儿怎么不注意保持身材,发福了不是。。。

  3. Buyers Remorse。Now it is gay show。Christopher Landon自己是gay,当然会有这么一出。一对gay couple从黑市上买了一个非洲娃,结果这娃不会说话,结果两人费劲半天,这女娃会说的第一个单词竟然是faggot,两人于是将这娃弃置荒野,过上了饮着martini,养着小狗的日子。 当然这片子充满了stereotypes of gay men:West Hollywood,gym queen or just queen,promiscuity,drugs,BDSM。还好Peter Macdissi的表演出色,故事虽然不是最好的,但是娱乐性却是最强的。可惜身材最好的Victor Webster和Jason Brooks两个人也没有露一下。

  4. Kangaroo Court。这个最没意思了,一群闲得蛋疼的小屁孩儿逼疯自家女仆自杀的故事,除了Lake Bell的台词之外实在没别的看头。

  5. Maneater。故事开始于Zoe Saldana被强奸的场景,更加disturbing的是当她发现强奸犯的钱包之后,居然要挟他再次非礼她,不知道是真的寂寞到了极点,还是有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总之是个非常令人感伤又让人起鸡皮疙瘩片段,Zoe Saldana演的非常好!

  虽然你说Christopher Landon模仿Tarantino也好,或者Stephen King也罢,这年头原创都不太可能了。当然每部都还有提高的可能,但是至少这五部能让你看下出去,加上一群二线演员尽职的表演,你也就不想多要求什么了。

  《燃烧的棕榈》影评(四):不要在自己的世界里越陷越深

  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一些有害情绪会给人造成的恶果

  当然发展到这么严重程度是很RIDICULOUS的

  第一个有关嫉妒,如果真的进入不了他们的小世界

  为何不LEAVE THEM ALONE呢?跳出他们的世界自然就有了广阔天地

  第二个有关传统。如果真的接受不了男友的提议

  又为何要勉强自己呢?但是女人年轻时候,总怕自己不够好,吸引不了身边的男人

  于是牺牲自己的意愿去迎合对方

  直到把自己逼疯。这个故事的意义是,不要勉强自己的意愿去迎合别人

  第三个故事有关收养,把收养一个小孩当做时尚玩意儿,把小孩当做小猫小狗来养育

  会三国语言?会拉小提琴?他们一定觉得很亏吧?买了这么一样东西

  可是,小孩并不是马戏团的小丑作用只在AMUSING别人

  第四个是儿童的恶之花?那么冷酷,直到把心里受了创伤的女佣逼死

  好喜欢里面那个每天昏昏沉沉的女孩,很美

  看完了也没搞清她的身份,是他们的大姐?还是领养来的?

  这些小孩是他们父母亲生的么?

  第五个有关孤独,是融入不了主流社会黑人女孩么?

  被强奸了居然爱上强奸犯,因为那个人有点小帅?

  还是终于有人对自己感兴趣?还是绝望到只要有人的眼光注视到自己就算莫大的荣幸

  几个古怪的小故事。。。

  《燃烧的棕榈》影评(五):仰望电影12

  燃烧的棕榈 个人评分:5 我不喜欢这部电影,但它绝对有会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故事。全片有五个故事,而这五个故事分别讲述了五种心理: 1、妒忌(未婚妻接受不了未婚夫和他的亲女儿之间太亲密的关系,选择自杀) 2、洁癖(洁癖女友帮男友肛交后觉得手指有味道,砍了手指) 3、反悔(同性夫夫买了个黑人女孩,发现了她的野性后悔遗弃,养了条狗) 4、审判别人(熊孩子审判女仆,女仆承认电死了自己的孩子,女仆自杀) 5、受虐欲(少女找到强奸自己的犯人,恳求他再强奸自己一次)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心理。 电影海报上有句话:Five tales that will fuck you up for life.它的片名总让我想起:上帝在燃烧的灌木中的显现。西方文化里把棕榈认为是胜利、荣耀等等的象征,不知道这个片名有没有这样隐藏的涵义。

  《燃烧的棕榈》影评(六):五个关于社会思想开放度、文明程度、以及情感心理的短片,轻度Cult

  分段式讲了五个故事。

  一,某未婚女(快要结婚了)发现未婚夫跟他的女儿(同前妻生的)关系非常亲密,亲吻不是亲额头脸颊,而是亲嘴唇;搂搂抱抱,在酒吧贴身热舞,爸爸还摸女儿的腰和臀;两个人在家晒太阳甚至赤裸相见……

  女主不知道是自己思想保守,还是他们思想开放,女儿十五岁就有性伴侣,跟人乱来,她有点受不了这对父女了。

  不管谁对谁错,第一个故事讲的是思想观念开放度的冲突矛盾

  二,某中国女孩有个老外男友,男友思想开放,跟女友亲热的时候想让女友用手指插他屁股——据调查,其实很多异性恋男人有过肛交经历享受前列腺高潮——但是,中国女孩很难接受。为了男朋友勉强试了一次,有了心理阴影,总觉得手指上沾了大便,闻起来有臭味,怎么洗都洗不掉,把手指都洗破皮了,血肉模糊,还是不行,有阴影;最后疯了,剪掉了手指,被抓进神经病院

  这个故事讲的也是思想观念开放度的冲突矛盾。

  三,一对同志夫夫领养了一个黑人女孩,黑人倒没什么关键是,那个黑人女孩不是文明社会的女孩子是非丛林里长大的,生活习惯都停留在非洲土著文明,不讲话,不沟通,甚至用竹子杀猫……

  这个故事讲的是现代文明与土著文明的冲突矛盾。

  四,一个女人因为嫉妒丈夫在外有外遇,杀了自己刚出生的婴儿……

  这个故事讲的是扭曲的情感心理和报复心理。

  五,一个被强暴的女人,找到了强暴她的男人,想再被强暴一次。从女生不停地说话就看得出来,她内心非常空虚寂寞,压抑内向,甚至扭曲了,有点受虐倾向……

  这个故事讲的也是扭曲的情感心理。

  说实话,前三个故事塞在一块,我可以理解;后两个故事塞在一块,我也可以理解;这五个故事塞在一块,只能说:这是个奇葩短片合集,略重口味,关于社会思想开放度、文明程度、以及情感心理的讨论,有Cult片的倾向,小清新不要随便看!

  视频地址: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654313/

  《燃烧的棕榈》影评(七):燃烧的棕榈:未曾经历过的人,请你保持沉默

  向导演致敬。第二个华裔女的黑色故事,常人看来略微夸张,对任何一个OCD患者而言,却无比贴近生活,真实可怕。没有想过会在电影中看到关于OCD的故事,华裔女的悲剧是场噩梦,一场也曾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噩梦,仅是没有那般严重。可能大多数人觉得故事太戏剧化,放大一件他们眼中微不足道的事,可他们不是OCD患者,怎会知道那种心理恶魔强悍

  故事的起源荒诞的,结局变得凄惨,看到华裔女被关进精神病院心理五味杂陈。自己有过相似崩溃的经历,患上洁癖,不停的洗手。从假期延续到开学,换的一个终日与水龙头为伍,荒废学业的结局。一学期后终于无奈休学。三年前的事近在眼前,一双手被各色洗涤用品折磨不堪,旁人用各色眼光区别看待,自己内心更是煎熬。

  知道今日还习惯频繁洗手,只是没有当初那般疯狂。但一想起那段灰色时光,全无摆脱噩梦的庆幸,有的是残余的阵阵惊悚。他人看来不可思议:为何洗手会上瘾?为何不能停止洗手?OCD哪有那么的恐怖?这只是他们不曾有过的遭遇,无法产生一丝感同身受

  没有人知道那一年有多么黑暗,三百六十五天如同冻在深海的冷水中,寒冷彻骨,不能呼吸,不能呐喊。尽管有好友陪伴,她终不是我,难以了解OCD带来的剧痛,或给出实质性的帮助。比起任何一种生理上的疾病,心理层面的OCD远远更能击垮一个人。否则也不会在最后走了极端。

  感谢导演拍摄出精彩的影片,毫无保留的展现出OCD患者糟糕的生活。世事无常,充满喜和泪。普通的场景在特定的人群眼中却是独特。经历过才会有深刻的体验,未参与其中看到的永远是表象。未曾经历过的人,请你保持沉默

  《燃烧的棕榈》影评(八):5个关于人性的故事

  1.善妒之人,女孩是一个诅咒,未婚妻是第二个受害者。我觉得导演想表达的事情是爱,甚至是亲情的爱,也需有度,超越伦理的爱就不再是爱,是可以害死人的毒药。

  2.肮脏之人,女主首先是华裔,其次定位医生。导演之眼所见华人都是有廉耻之心,耻于欧美的开放的。在这个定位之上,一个一直害怕失去美国男友,try really hard to fit in 的华裔女孩做出了有生以来的第一个越轨之事,内心的折磨无法洗刷,最终选择咔嚓...人性表达点:不要轻易尝试违背你良心或者价值观的事,否则你会一辈子内心受到谴责。

  3.反悔之人,导演眼里,黄发gay甚至比黑发gay可爱。当孩儿不说话时,他没说啥;当小印第安迸别人一脸血的时候,他没说啥;当孩儿天天晚上躲草丛里时,他没说啥;可当faggot这个词从小黑孩儿嘴里脱口而出时(真没想到她说的第一句话会是这个....),他义无反顾地把孩儿扔回了大森林...⊙﹏⊙——也许他们最开始需要的就只是一条狗而已...人性嘛,谁都想要好玩具,没有人愿意一生下来就拿着一手烂牌,不管你再善良,表现的再温柔,push到了你的button,都没法忍受。

  4.受审之人,谁站在了评审席上谁就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利,even if那只是个小P孩,不知道为什么,看过这个短片之后我会无比的此起彼伏,想到美国打本拉登,想到萨达姆,也想到达人秀评委高晓松(这个性质不同)——有时候可能掌握别人生死的人,根本就不是什么好人。人性表达点:再不堪的人也可以扮演救世主的角色。

  5.饥渴之人,好吧,我承认我刚开始估计错剧情了,我以为女主会把男主大卸八块什么的,可是导演啊,你那圆滚滚的脑袋是肿么长的啊,会想到这么变态的剧情....ps:有木有人告诉我,那女主到底是不是zoe啊!为毛越看越像呢...(就阿凡达里面小蓝女主的真身)。ok,跑题了,导演表现的这种人性代表着受虐心理,就像有的时候人越痛苦就越不想摆脱痛苦,因为他们已经addicted to it 了......

  棕榈不燃烧的时候很正常,绿油油亮堂堂,就像正常的人的状态,就像没有后半段的5个故事,可一旦燃烧起来嘛......整个世界,就顿时混乱与不堪了。

  《燃烧的棕榈》影评(九):《燃烧的棕榈》:Five tales that will fuck you up for life

  《燃烧的棕榈》是编剧出身的克里斯托弗·B·兰敦的处女作,看的出来导演在这部电影里投入了巨大的心血,也隐藏着相当大的野心,电影由5个混乱又cult 的小故事组成,相对独立又有着微妙的关联,而且最晦涩的一个故事还是由《阿凡达》里的佐伊·索尔达娜饰演重要角色,剧情非常有趣和黑色幽默,貌似闹剧的剧情下却是对人性的探讨,只不过电影上映后反响平平,豆瓣的评分甚至才只有6.8,不过这也验证了导演所说的,这样的题材永远得不到所有人的认同,只是观看角度的问题,“如果可能的话,请在看一遍”。

  第一个故事就充满着阴郁的压抑,父亲与女儿之间的“坦诚相见”反而让父亲的未婚妻充满着嫉妒,女人无数次的告诉自己是因为伦理道德接受不了,而不是单纯的嫉妒,可是当她第一次在机场见到女孩时,她就知道自己已经被打败了,整个过程中,她可能都已经忘记了这也是她的“女儿”,而把她当成一个较劲的情敌了吧。爱是自私的,特别是在女人这边,片中的女人和女孩都有极强的占有欲,或许在女孩这边只是单纯的任性和依赖,但是在女人这边,后面就已经变成扭曲的恐惧了,最后的自杀显然是有点诡异的,但其实既然插足不了这对父女之间,为什么不选择退出而是选择毁灭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便是爱,也是有底线的,有个度存在的,某些关系一旦跃过了底线,就算是亲情也是不能够被接受的。而女人的善妒之心,也是无关年龄没有止境的,片中女孩跟酒吧邂逅的男生在房间缠绵,声音透过墙壁传到女人耳朵里,打乱了她看书的心情,她看看身边已经熟睡的男人,露出无奈且烦躁的表情,这个细节的隐喻恰好表达出了女人内心复杂的心情,一方面是自己心中的传统思想被逾越,还有就是欲望和妒火已在心中悄悄燃烧,这个情节也为后面女人出轨和最后的悲剧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第二个关于肮脏的故事其实颇为荒诞和搞笑,女生因为做爱时男友要求她把手指放到私处,而一直有肮脏的心理包袱存在,最终把自己逼疯。故事设定女主角为医生,而且还是华裔,外国人一般对于这类事情作风比较开放,而华裔的女主角受到熏陶的则是传统的教育,所以她一直认为这是件肮脏的事情,可是为了留住美国男友的心,不得不违背自己的原则。故事开头就表明女主是一个没有主见和非常自卑的人,看到男友与大波服务生打情骂俏却无可奈何,只会埋怨自己胸小,直到听到接电话的男友在那边气喘吁吁,就更加坚定了要挽回男友的想法。最后的结局,女生接受了“神”的旨意,切掉了认为肮脏的手指。其实,如果你有你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原则,就不要轻易为了别人去改变,因为,你的改变可能毁掉自己的一生,但在别人看来,却不一定是伟大的。

  第三个故事,是大部分观众认为最搞笑也最认可的一个故事,一对男同性恋买了一个非洲小女孩做女儿,但是这个女孩却不开口说话,自始至终格力都对这个小女孩没有表现出多大的兴趣,倒是汤姆一直发挥着“慈爱母亲”的角色,一直宽容的忍耐着,她不说话,没关系,可以等,她半夜尖叫跑到灌木丛,没关系,慢慢教,她毁了整个派对,没关系,可以忍,可是当女孩看着他欢呼雀跃的说出“同性恋”这个单词时,他毫不犹豫的把她抛弃荒野,任其自生自灭。这个故事的两个重点,一个是一个人可能无论你对他做在过分的事情他都可以忍耐,可以原谅,但是你一旦戳到他的痛处,跃过他的底线,哪怕只是一个玩笑都是无法原谅的,因为一旦揭开了这个伤疤,就是一个无法修补的伤口。另外一个,他们领养一个孩子倒不如说是买回一个可以秀的玩具,“会三国语言,会拉一手令人难以置信的小提琴”,还有彬彬有礼的问候语,只是看着女孩们脸上的表情,就知道,她们的“爸爸”们并没有倾注多少感情在她们身上,养育一个孩子谈何容易?或许,他们缺的仅仅是只狗而已。

  第四个故事我不是很喜欢,像一场闹剧一般,三个孩子组成的审判法庭,要查出是谁偷了女佣去世孩子的脐带,却意外的从女佣口中逼出原来为了让孩子的父亲痛苦,正是女佣自己杀害了自己的孩子。所有的事情都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女佣从出场都一直是以一个弱者的身份存在,在“法庭”也是受害者的角色,可是,仅仅是为了报复男友,却拿自己的骨肉作为复仇的工具。小审判者尼古拉斯,既是“正义的化身”又是偷脐带的真凶,而面对死亡所表现出来的镇静和麻木也是令人发指,而小尼古拉斯拥有真凶、审判者和未成年人的多种身份设定,也是一个有趣的讽刺和隐喻。

  第五个故事是最先拍出来的,经过导演多次的顺序调整,却被放到了最后。佐伊·索尔达娜饰演的宅女深夜被人强奸,发现遗留下的钱包和证件,却迷上了强奸自己的男子,千方百计的找到他,要他再实施一次当晚的“暴行”。这样跨越道德底线的剧情自然招来不少人的谴责和反感,的确,从女性角度来看,这个关于强暴的命题最后的结局自然是一个争论点,克里斯托弗·B·兰敦给出的答案是“我并不是大家口中的那种厌恶女性的偏激分子,对于我来说,我只看重这个故事所能带来的强大的动态效果。没错,她最后确实让他变得一无所有,她疯狂地掠夺了他的一切,因为她之前遭遇过的是相同的经历,所以她决定以牙还牙。在创作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我希望它能够成就出一个描述反牺牲精神的概念——不管是遭到强暴还是复仇”。

  故事的女主角显然是有些病态的,电话中她说她自己从不读报纸,说明她是一个很少与外界交流的人,如果说是斯德哥尔摩综合症,其实并不准确,而导演口中的复仇也有点牵强,看到最后女主角痛苦的表情,我想应该是对于这种畸形的感情产生了依赖感,所以受虐之后的快感已经超过了悲伤。

  集锦式电影往往不能每一段都精彩,而每个观众喜欢的片段肯定也是都不一样的,听说导演的妈妈最讨厌第二段,认为那“太愚蠢了”,但相反,我最喜欢这一段,有些信仰和原则是一定要坚持的,像如导演的这部处女作,有人会讨厌,有人会看不懂,难道要因为这一部分人就要放弃心中的想法而改变拍摄吗?生活中总有这样那样的妥协,但一定要学会选择,因为总有些人或事是不值得为他改变的。

  《燃烧的棕榈》影评(十):only for monsters

  第一个讲述的是暧昧的父女关系 和 旁观的新娘子

  确实,爸爸和女儿的关系总是很让人纠结的,尤其是从爸爸的新未婚妻看来。女儿告诉未婚妻,她的妈妈就是得了产后忧郁症,总觉得丈夫更爱女儿而感到郁郁寡欢,最后了结了性命。女儿说出“hate to share Daddy with anyone"这就注定了未婚妻的悲剧。她的悲剧其实是很多二婚夫妻面临的尴尬局面,而且这种尴尬又被爸爸跟女儿过于亲密的关系(有些地方确实让人觉得怪怪的)被激化了,最终导致了未婚妻选择了一条不归路。sad for her and her would-have-been husband。

  第二个讲述的其实是关于东西方关于sex的不同观念

  一名亚裔女子受不了男朋友提出的一个小要求,但还是出于爱照做了,结果从此有了阴影,其实看到用肥皂一遍遍洗手就已经感觉不对劲了。可惜的是,她的男朋友和她自己没有早一点看出端倪,要不然的话也不会最后弄成这样的可悲下场。唉,所以说,女生如果不想要做,就别做了,何必呢。可怜啊

  第三个第四个故事,我不是很喜欢,恩~就不提了

  第五个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女人遭受戴着面具的陌生男子强奸后,无意中发现男子遗漏了带有身份证的钱包,便千方百计地找到男人,并将男人引至家中。看惯韩国恐怖片的我,以为女主角会用一切可怕的手段报复男子,可惜,她却说"please don't leave me!please rape me!" 真是出人意料。

  她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难道是寂寞?还是一种心理疾病,受害者爱上了施暴者?

  期待智者提供解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