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的旅行哲学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我的旅行哲学的读后感10篇

2018-07-10 04:1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的旅行哲学的读后感10篇

  《我的旅行哲学》是一本由陈丹燕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8.00,页数:24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我的旅行哲学》读后感(一):清醒的醉着

  这几日生病,病的昏天黑地,有时候梦境现实都分不清了。小时总希望生病,那样就不用上学了,爸妈还买一堆好吃的,有时候为了一个鸡腿,也要装生病。而现在就算烧晕,也要坐起来,因为喜欢东西不再是鸡腿了。

  看完了陈丹燕的《我的旅行哲学》,心早就飞到了欧洲,在欧洲国家旅行就像在一个国家不同省份旅行一样便捷,对于没出过国门半步的我来说简直难以想象。倘若有一天,我也带着一个行李箱,走上这条路,那一定会感谢丹燕姐。我与她对旅行和对“人”的认识在很多方面都很一致,巧的是她喜欢火车旅行,喜欢独处的时候不被人打扰,我也是。除此外,我还喜欢一个人公交车,带上耳机听最喜欢的音乐,这时候总会觉得很幸福,即使只有我一个人。

  欧洲是个人才辈出地方,虽然有很多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但是都给人以浪漫、文艺的气息,这和东方城市给人的感受是不同的。文学、音乐、绘画这些从古至今用来表达内心方式全世界都通用,以前觉得出国受制于语言,现在看来出国真正受制的是对世界看法。“温饱思淫欲”,真希望我们的国家在解决完“温饱”问题后,也能出现好多的大师,给这个终会无趣的世界留下点什么。陈丹燕就有一颗去探索世界、感受世界的心,她能很细微的去感受发生过世界大事的每个地方的共同之处,想象若干年前的样子。就像我毕业那年去故宫,在一条小路上,想象几百年前这里或许是帝王走过的地方。地点是老地点可是时间和人都不一样了,旅行本身就是一门哲学,它和旅游可大不同。

  跟着这本书,游完了欧洲,那些令人敬佩的灵魂其实就做了一件事:坚持自己而已。从自身的追求出发,没有谁的标准一定是对和错的,当然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就因人而异了。我没有丹燕姐那么有资本能够去全世界旅行来感悟生命,但我要通过活着的每一天去加固自己的内心,有一天再出发时,想想开心啊,看,这不是还能继续折腾嘛。只是这一路不要太受别人的眼光约束才好,我脸皮薄,怕做不好别人批评,慢慢明白,对的起自己已经很不容易了。

  贵在,明白了很多大道理,但是依然有要过好这一生决心。清醒的醉着,可不是人人都能活出的样子。

  《我的旅行哲学》读后感(二):每周一书《我的旅行哲学》

  陈丹燕一直都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位作者,早年看她写的上海小说,很有感觉,是那种细腻的笔调;后来得知她也写一些关于旅行的书,便找到这本《我的旅行哲学》来看看,看了之后,说不出是怎样的感觉吧,我承认她的笔触还是细腻的,但旅行这种事情本来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上升到哲学一说似乎有点过了。

  看得出陈老师应该是去过很多地方,经历丰富的人。可是越是这样的人,可能越喜欢炫耀些什么吧。陈老师对于每个地方的记忆不再是我们这种凡夫俗子般的记录自己看到些什么,吃了些什么,而是跳跃式的,从A地直接跳跃到若干年前自己在B地的所思所想,让人有点跟不上节奏了,再加上我根本没有去过这些地方,也就不可能有陈老师的感触了。倒不如看穷游网上的游记一般舒坦,觉得接地气。可能是我的水平有限,还没到那样的境界吧。

  必须要吐槽的是陈老师的照片,可能陈老师觉得这些照片代表了某种当时当刻的心境,但在一般读者看来,好普通啊,甚至有一种连这样的照片都拿出来的感受,比起我拍的都不如;更何况陈老师总是标榜自己热爱摄影这一特征,更是觉得有点啼笑皆非了。至少这种风格我是无力欣赏评价的。

  这是一本小书,大概仅用了三个小时就通读了一遍,读了一边下来也没觉得有什么收获,记住的仅仅是对于陈老师可以走遍全球羡慕。可能旅行真的是一件自我的事情吧,甲之蜜糖,彼之砒霜。

  《我的旅行哲学》读后感(三):万里之外的那张书桌

  quot;有时一去万里,真是只为找一张安静的书桌."这是几个月前初读陈丹燕的《旅行的哲学》后,我唯一记住的书中的话。当然,一去万里,安静的书桌之外,还有一场日出音乐会观众席,或者日落时分山岗,一瓶未必能一个人喝完的啤酒,一片逛了又逛却没有什么要买的街区……这所有,都置放在旅途之中,置放在可以任由自己安排和支配的时间里,或者什么都不去做,只想想自己身在远方,却有心意相通,就已经足够了吧吧。

  对《旅行的哲学》第一遍的通读,并没有留下太深的印象,只是觉得作者行文中的语速太快,罗列出的地点和行程太过密集,想要呈现自己以旅行为生活、又高于旅行的思想却太过于深沉,让人读时成为一个漠然的旁观者生生与她无法接近。

  再次想要读这本书是在这次年休假的旅行将要结束时,手中已经再无可读之物,经过成都中转的晚上,在房间里,很好的灯光,翻手机时想到这本书,输入了书名之后被引进了一个阅读平台,便索性付费下载了电子书。也许,真的是跟心境有关吧,虽然旅行已经到了尾声,但依然是在路上,这次读来,手机屏上的字句不再那么生分,一页页倒是也可以读下去。有着二十多年旅行经历的作者,在讲述她的生活时使用了“我的旅行世界”这样的概念,她所涉足之处的旅行,自然也已经延伸到世界各地,她所能标志的旅行地已经足够涉及到一张世界地图上的各个点,她所津津乐道的,不再是一时一地,而完全是自己思绪上串连起的密集线索成熟旅行者、年长者的慎密的逻辑思维,这样的话,她完全可以将旅行上升到哲学的层面上,来从容平静地宛如客座学者那样,在笔下做一番不凡的谈吐了。

  多数,或者比多数还要多一些的旅行者,尚未能像她一样,如此有目的准备并且有深厚学识与倾底的勇气看世界,因此对于她所提及的行止起落,可能会如我一样,依然是读起来有些昏昏欲睡的感觉。

  不过,好在,这次回到家后,从电子书再转回到纸质书来读,就像面对一个陌生的你必然想要认识的人,端详着端详着,也就熟悉了一些、亲近了一些吧。总之终于对她行文风开始接受,慢慢读进去。

  自然,我发现自己仍旧不是为了学习作者所总结提升的那些旅行哲学意义,仅仅是借助她的文字,尤其是借助她讲述中的感性内容回味自己的经历。有风过处,当然闻到海水味道,无论相隔多远。有光照来,当然感到日出的丰盛,无论星辰寥落。有花树开放,当然,当然想到的是自己经过时,以及再次经过时的心心念念。有关生活,无论需要与否,我们都必须承担太多意义层面上的内容了,那么有关旅行,有关自由无羁、任性恣意、悠闲自在,或者就只是一个人无论是否在人群内外,都安静孤单地守着自己的心意,行若无事,止如无息的一段日子,不过就是深林中的一泓湖水,再繁复倒影,都不必激起波澜

  《我的旅行哲学》读后感(四):简单提炼文字只值十分钟

  (本文在未说明情况下均指单独旅行) 第一章,我的旅行世界,类似游记,没劲没看不表。 第二章,我们为什么旅行,终于不跑题了。 1.旅行是复杂心理活动:作者听说了维多利亚岛淡水溪,大马哈鱼繁衍的悲壮情形,于是想去看,因为联想到儿时生活。想表达,旅行在陌生的城市是陌生,触景生情是熟悉,心理活动就是这么复杂起来的。 2.旅行是通往心灵世界道路:“你为何来此旅行?”作者列举了几种,“为得到日常生活中没有的享受而旅行”、“ 为艳遇而旅行”、“为塑造更好的自己而旅行”。同时,作者认为这个问题是很私人的,甚至是侵犯的性的,以此点题。摘抄一段,“人们对旅行的想象和要求,闪闪发光地照亮了他私人生活中的缺失,那些童年时代已悄然留存于心的梦想,那些平静安适的外貌后面,无法解脱隐痛欲望,还有体面的日常生活里强烈的窒息感,和经久不息好奇心,这好奇心来自安稳的生活,也来自被制约的生活,还来自对毁灭隐秘渴望”。如果问我,借用文章回答,“我只是想和自己多待一会”。 3.旅行是拜访一个完整的自我:作者在团队旅行中,收获的是偶然独处时的非凡感受,呵呵。作者也说,独行确实不轻松行李之外,更是孤独。“那时候自我充盈,但放眼一望,只是茕茕孑立,满腔感受只好雍塞在心中,变成了某种诗意,好像葡萄未被及时吃掉,才有机会被酿成酒。”作者喜欢这种孤独,依我看,就是文笔作家矫情。作者之后讲了一个除了自己全家被灭门,自己皈依佛门,在被灭门的故居修行的故事。作者在这感受到日常生活中没有的平静、内在、孤独和幸福之类的,依我看,就是正常生活过不好,跑到寺里找感觉。 4.旅行是成长:借美国世贸大厦,说明见到又主动离开的世界永恒不变错觉,上升到使作者成长的是旅行得到的类似的感受,以此点题。我越来越感觉,旅行才是作者正常生活,日常生活反而是不得不经过的中转站,怪不得虽然作者又穷游又做长途火车,写出来的东西仍然不接地气。 5.地图:作者说旅行逃离生活,说与日常生活相对,说很爽,但旅行有败笔,飞机误点之类只能算意外,真正的败笔是乏味,吃网红店,打网红卡。 6.旅行纪念品:作者偶然遇到当年没钱买,念念不忘的新天鹅纪念品,这个德国南部的小物件,联结了作者过去与当下的记忆。作者还为没有坚持买旅游商业化纪念品,并摆满墙而后悔,只因看到别人家这样的墙,而感受到似乎熟悉的家的味道。 书:“阅读是如今仅存的几项古老的享受只一”,作者把书带到故事的发生地细读,虽无特别但也美得无可厚非,然而最后作者写了一句“有时一去万里,真的只为找到一张安静的书桌”,我一口老血差点喷出来。 7相机:作者表达了作为普通旅行者,相机会阻碍心得到更好的旅行感受,比较认同,有一句“拍照更接近旅行中占有的欲望,与旅游纪念品性质相同”。不过照片的价值不可小觑,作者也同样表达了此意,只不过表达得更赚稿费。 8.精神性:作者看到喧闹着购物的中国游客,想到自己静默而节俭,看到有中国游客越来越有因钱而来的优越感浮躁,自己一直坚守平淡安静,内心纯正 9.旅行中可放弃物质:主要讲了作者的一些旅行经验。要精简就不买东西,要买就买能感动自己眼睛嘴巴的;要精简就一路丢弃旧衣服,为行李减重;再精简,就放弃餐馆,然而作为我这种不吃等于白来的人,还是算了吧;最后再减,就是相机,7有详述。 10.选择怎样的节奏,即选择怎样的世界:这篇文章算是整本书里有点营养的——独行节奏很重要,早晨睡得太久,会有胆怯沮丧;好好吃顿早饭,食物会变成乐观动力;早饭用毕,即刻出发,一切都会启动起来;傍晚若回了旅店,自己做份简单美味晚餐,打开电视会有家的安顿感;到了夜晚,灯要亮亮的,衣服要少少的,洗澡,喝茶,摊开地图做计划目的地与目的地之间最好坐火车,时间不长不短,空间不大不小,刚好够整理思路,又做好准备,似乎有了强烈的仪式感。 11.忍耐力忍耐风沙烈日,长途颠簸才能到达印度大沙漠中的古老城邦;忍耐危险驾驶以命相搏,各色宫殿映照下,蜂拥而上的乞讨和廉价纪念品;忍耐食物苍蝇排泄物,咖喱臭气拉肚子,才有夜晚女人们的舞,玫瑰精油的香,银河牛奶般洒在眼前。

  《我的旅行哲学》读后感(五):NB

  20 她那不得不背负各种责任与体面的生命

  22在一张舒适沙发上,总有人心情复杂地躺下,闭上眼睛,走上试图回到自己心中去一探究竟的道路,并开口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告诉另一个人,那人被称为心理医生

  51枯山水里的禅机,是无中有万物残缺重生

  53 但看到的残破多了,就能发现里面荡漾的诗意,有了它的陪衬,残缺的世界变得充满感情和意义,它比我们在阅历肤浅时为自己勾画出来的完美世界动人。阅历教会我们怜悯,于是我们的感情变得深厚,心也变得柔软

  103我喜好在一个热闹的世界里,像一只鸡蛋一样沉默,可脆弱的壳里,却包含着一个完整的小世界,一个完整无缺的细胞结构,这就是我所认为的完美。

  104这时候,会觉得自己并不是自己,还有一个更古老的,经过一次次生命永生的自己,就住在自己深不可测心底里。这个从遥远深处跃然而出的自己,就将自己这一世匆匆而过得生命衬托得深厚,甚至永恒

  161

  阅读是如今仅存的几项古老的享受之一,带着古老时代的奢侈气息。

  175

  我领悟到,那些小心翼翼,其实与其说来自陌生,不如说是来自自尊。(谈论博物馆里的高龄中国夫妇

  他们这些人,看上去平淡安静,其实内心纯正,从无物质的羁绊。他们的眼睛因为看到,并看懂了好东西而灵光闪烁。

  178说真的,当我拖着我的行李飞奔时,听着风在我耳边响,心中有说不出的兴奋和自恋,好像自己是超人。

  179从那时起,我知道自己是饿得起,苦得起,是个结实的人。

  200

  你得努力保持视而不见的样子,径直往前走,别在心里想托尔斯泰。

  《我的旅行哲学》读后感(六):海上月光

  “黑暗的房间里,白色的大床上遍布月光。宽大的阳台外,是深蓝色的,缀满了星星的夜空,午夜时分,月亮已经移至大洋中间的火山上方,因为太明亮,而显得硬朗如刀锋般的月光细碎地在无数条海浪中闪烁。我猜想那正是潮汐之间的平静,无垠的大海,从面前到天边,只是宁静的闪烁着,就像熟睡的年轻男孩子脊背上缓慢而安宁的起伏。

  我为自己倒了一杯白葡萄酒,坐在阳台里,面向大海。空腹喝下的葡萄酒很快让我身体变得放松,就好像在潜水时的随波逐流一样放任与自由,明月渐渐西沉,午夜后,完全沉入火山之后。月亮落尽的那一刹那,天上的牛奶路突然大放光芒,清澈的夜空里,能找到橘红色的星星,淡黄色的星星,和蓝色的星星。自北极极寒的深夜以后,这是我在温暖的北回归线附近的海岛第一次看到彩色星星”

  -----好想有一个这样的夜晚。

  《我的旅行哲学》读后感(七):沉静的力

  市面上多是些喜欢说俏皮话的游记,对话来对话去,像这本这么“沉静”的,还真是不多。

  大概旅行背后的含义多指向轻松愉悦,所以现在几乎没什么人会对这件事不感兴趣。很容易拿起来,也很容易记录。可这本书里文字尤为郑重,读起来有股自然的力,也许是来源于她把人生与旅行联系起来的做法,也许是由于那些人生经历与心得感悟都很认真,像是作者在你面前掏心掏肺,缓缓道来曾经在脑海中纠结多时的想法。

  想来旅行跟绘画、书法在某种程度上都一样,当你把心放进去,沉到底,它能打开跟世界、跟自我沟通的门路。“与天地精神独往来”,旅行(或者旅游)都具备作为这样的媒介的条件。

  所以这样的文字不一定就能被所有的人喜欢,因为人人接触旅游,目的都是不同的。就像关于叫它“旅游”还是“旅行”,都有着各种各样的看法。但,如何称呼有那么重要吗?可能也只是叫起来的感觉哪个比较郑重、哪个比较轻浮的区别而已。

  我觉得陈丹燕很适合写那些暗藏力量的地方。例如这次书中提到的镰仓,写那里的夏天,和她碰到的浇花的女人,一如她曾在在《我要去大海》里花大篇幅写的爱尔兰的海边。那是俏皮话写不出来的安静,也是大部分照片都展现不出来的力。

  《我的旅行哲学》读后感(八):旅行的意义

  我的旅行哲学,这书名,取得有点大了。里面有谈到哲学层面吗?没有。谈的是陈丹燕她对于旅行的感悟和一些私人的乐趣吧。

  与其他旅行书籍的差别是,这本书,指向内心。并不是要介绍某某个地方,而重在写出自己在旅行过程中各个细小的感受。也就难免会有一些过于感情化。

  我的经验是,如果一本书都是非常感情化的内容时,那就不会是一本非看不可的书。不过,空闲的时候,看看也是很不错的。

  一个文艺女青年的旅行应该怎么做?怎么去感悟旅行地的景色?这本书也算得上是一种有别于只讲吃喝的旅行指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