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蝴蝶·天堂·探险记》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蝴蝶·天堂·探险记》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7-11 04:4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蝴蝶·天堂·探险记》读后感精选10篇

  《蝴蝶·天堂·探险记》是一本由(英)伊娃·伊博森著作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页数:32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蝴蝶·天堂·探险记》读后感(一):成长就是向不可数的未知出发

  蝴蝶·天堂·探险记书评

  成长就是向不可数的未知出发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已经开始惊呼了“这本书也太美了”

  这应该是我见过的装帧最棒的儿童文学类别书。很多这类书的编辑大多都觉得“孩子审美观只能够辨别可爱而不是辨别美”,所以放着过高的定价却不能做到更高的品质大抵是这一类书籍给我的印象了。可现在,这本书是一个例外

  虽然我一直都更倾向简洁封面,但是也总有那么几个例外。通过这几个词语搭配书名,也大抵可以猜测出这个故事主题是探险,地点是有蝴蝶的天堂,所以不管是腰封还是封面的蝴蝶搭配似锦繁花,都给人以春意盎然之感,非常切合这本书的主题。而简洁的地方在于书名大气设计又或是还搭配了蝴蝶的黑色竖直腰封了。

  打开内里更是让我觉得“物超所值”“惊喜连连”,简洁的风格一向是我的心头之爱,而清亮柠檬色先是让我心头一暖,然后又有如沐浴清泉般在炎热夏天里切实地感到了舒服凉意,这不冲突,因为在我看来,这是美好,就好像这个故事一样,前路未知,可美好时常存于心间。内页的插图不多,但是搭配不同颜色差异不失是一种简洁的美,赠送的书签也一样沿袭了封面的好看藏书卡的概念第一次运用到了这类书籍里更是增添了这本书的收藏价值

  前面也有提到,这个故事发生在亚马逊(地理不好……),而故事的开头却定在了英国,应该会有人想问,这是否是多余的呢?其实一个好的故事不会从开头就进入到高潮,也不一定需要开篇就直入主题,在作者不急不缓的笔触下,这段在英国的经历方便读者进入这个故事,去熟悉这个故事的主人公,可谓是锦上添花同时这也是情绪的一个起伏点,其实这对于孩子阅读是很有好处的,这会让他们知道,这个世上不是只存在欢笑,我们也要学着面对别离

  一直都很喜欢英伦的文化,倒不是说他们的文化的全部都很好,可那份开放包容的确是我们所没有的。就好像开篇提到的这所学校,只是寥寥数语,就可以在脑海中构想出鸟语花香,是与我们印象中的学校相差甚远的存在啊。

  而他们概念里的教育除却知识还包含有礼仪这也是我们的学校一直都存在缺陷的地方,虽然对外说着“教会孩子做人”,但其实做人的道理很多都是自己领悟的,或对或错也只有受过伤之后才会知道,老师指引正确道德导向方面做得还是可圈可点的。就好像我上面的用词,中国重视“道德”,西方重视“礼仪”,礼仪里包括了道德,但又还有很多感性东西,所以西方对“爱”的表达大胆的,而我们对“爱”的表达是内敛的。

  在这种环境下的女主人公,不可能是什么坏孩子,只是对于孩子来说,更多的事物都还是不可数的未知,可能需要成长,又或是这本书里的一次冒险,才能对这个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吧。

  写于2014.9.26

  《蝴蝶·天堂·探险记》读后感(二):有爱的地方才是天堂

  《蝴蝶.天堂.探险记》这本书,放在我那十岁孩子的身上,她读过之后怎么看呢?她认为:这本书充满了探险的刺激。——失去双亲的英国小女孩玛雅从英国的优雅学校舟车劳顿来到巴西的亚马逊雨林边缘,唯一可以收养她的远房亲戚卡特一家。玛雅憧憬着美好新生活的开始,然而现实给了她残酷打击,卡特一家给她的只有梦想生活破碎。但是玛雅,这个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勇敢小女孩,她有一颗追求光明与自由之心紧紧支撑着,这使她内心充满了挣脱桎梏斗志。缘于对神秘雨林的向往,玛雅终于忍不住一个人走入了雨林当中,从而邂逅了在雨林中生活的神秘同龄男孩芬恩。围绕玛雅、芬恩展开了一系列关于勇气、成长和爱的刺激冒险故事。还有作者对书中人物幽默使孩子忍俊不禁。——作者有意把从英国来找芬恩的那两个侦探称之为讨人厌的“乌鸦”,这完全契合孩子爱憎分明和有些调皮心性。这本书充满了探险的刺激,和一些讽喻式的幽默,这就是我那十岁孩子认为这本书精彩的观感。

  我呢,我认为《蝴蝶.天堂.探险记》不单仅仅是写给孩子看的书,更是写给我们看的书。我读这本书,和孩子一样也深深被吸引进去。我被这个迂回曲折的冒险故事,更被作者高超写作技巧所深深吸引。

  看看作者独具匠心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安排:随玛雅同行到亚马逊的家教老师明登小姐虽然不是主角,可是缺少她,这本书的很多情节和精彩故事就无法展开。明登小姐这样一个重要人物,作者是怎样在不经意之中给予暗示和安排,随着故事的发展,明登小姐担起揭开芬恩家族来历的重要任务。作者埋下的伏笔和暗示,让人很自然地过渡到原来明登小姐是芬恩父亲小时候的女仆的真相。而明登小姐之所以会应聘成为随玛雅到巴西的家教老师,那是为了心底里的一份爱与挂念——她要了解清楚芬恩父亲死亡的真正原因。这种“运用预告的手法,以暗示逐渐揭示出未来事件,使读者对人物与情节关联充分心理准备,又极其明快地将叙述线收拢在一起,引向一个快乐结局。”这种写作手法对阅读产生巨大吸引力。还有那些对雨林景致深入细节描写,使得雨林的景物生动鲜活,让人不由亦对这美丽的亚马逊雨林充满了无比的向往。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安排自然巧妙,生动的细节描写,这是《蝴蝶.天堂.探险记》最震撼我的地方。

  而被誉为“世界最会讲故事大师”的麦克.莫波格,读了《蝴蝶.天堂.探险记》之后也这样评价作者伊娃.伊博森说:“对伊博森,我再也不是羡慕妒忌,而是和很多友人一样,充满了钦佩和喜爱……她用一个史诗般的故事完美诠释个体内心的成长历程。”

  而说到成长,明登小姐说:“每一个人的世界,都是自己造出来的。”的确,无论是使坏的卡特一家,还是勇敢的玛雅和芬恩,以及希望过上优雅生活的克洛威斯,抑或那些善良友好的人们,他们都在自己创造着属于自己的世界。

  玛雅和芬恩在共同冒险的历程中,少年的心开始萌生出朦胧爱意,明登小姐在和博物馆馆长寻找玛雅他们的艰险旅途中,亦有爱念在彼此孤单的心中滋生。他们因了对人的爱与挂念,眼里的风景也因为这人而美。

  经历让他们更懂得:有爱的地方才是天堂。

  《蝴蝶·天堂·探险记》读后感(三):孩子的成长伴侣成人心灵启蒙

  孩子的成长伴侣,成人的心灵启蒙

  ALMOST 冲

  对于未知世界的向往和恐慌往往像一对亲密无间的伴侣一样交织在人的内心深处,这是一种天生注定的宿命般的心灵归宿

  在《蝴蝶•天堂•探险记》中,包括玛雅、芬恩、克洛威斯、碧翠丝和关朵兰无论她们表现的是否如你所愿,都逃不开这一话题

  从一个商业政治发达贵族主义渗透到骨子里但却骨板浮夸的英伦世界,到一个满目阔叶植物、遍布危险却又处处惊喜的未开垦的处女地,这对于像玛雅这样的孩子来说 是成长道路上跨出的十分艰难的一步:到底在亚马逊河的那一端文明还是野蛮,是绿色地狱还是彩色天堂,全然未知,就像在人生的每个抉择后是对还是错,无法预知一样。

  在进入新环境后,这些孩子们表现出来的大相径庭

  玛雅作为叙事的主人公,她是一个继承家庭财富但却单纯女孩子,在就读于“伦敦最好的学校之一”,拥有伙伴们和老师的喜爱,但她身上终究散发出孤独压抑情感,她对自由世界的向往超过了她对未知世界的恐惧,玛雅眼中望出去的世界还是平等的,是广阔的,她渴望亚马逊的自由也享受茅草屋里口哨声吹出的《南风吹》,她试图“又一次爬到椅子上,眺望外面的茅屋,将钉在窗上的纱网弄松,然后再拉开窗钩”去看里面的人,她与当地的朋友为友,真诚交流

  芬恩是一个“不开化”的小孩子,他像是完全与自然融为一体,一尘不沾工业社会的任何气息,毫无保留地秉承着自然所有该有的品质同时完全顺其自然的沿着自已最天然的生长足迹

  而双胞胎姐妹和卡特夫妇就是最现实典型的工业社会代表,在南美的土地上获得自已的富贵,却在心底上是对这块地方充满着敌意的,她们活在自已的世界中无法自拔,有一种无迹可遁的优越感

  作者借玛雅的这一段旅程的叙述,对其所遇的种种人物的描述像是娓娓到来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前方的道路有很多秘密,也埋藏着许多宝藏究竟我们将要找迎来的是地狱还是天堂,是自由歌声还是枷锁牢笼,许多时候也要靠我们自已去探索发现,自已去端正对事情的眼光,同样的景致,每个人眼中所见却差之万里。

  在读这本书目之前,我一直不屑于欣赏儿童文学作品肤浅地认为这只是在孩童成长过程中的一种陪伴而已。

  然而现在我明白,这并不仅仅是孩子的世界,作者只是聪明地运用了孩子的视角,用最舒缓的语气和最温和的眼光来告诉成年世界的人这个世界的美好和如何去享受去接受新事物的决对勇气。对于苦心孤诣囿于工作中的成年人来说,这本书像是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户,为我们带来了最清新空气,是一场透彻心扉的心灵启蒙。

  也借用文中最后那个场景结束我的感悟:我们从哪儿来,我们往何处去?清楚她自己的风向,那就是继续顺流而下,听凭南风吹……

  《蝴蝶·天堂·探险记》读后感(四):异域风情

  本书讲述内心的成长和蜕变,三个孩子的冒险旅程。横跨英国、巴西、亚马逊热带雨林,关于探险、勇气、自由和爱!

  伊娃伊博森,被推崇为与为与J.K.罗琳比肩的耀眼文学之星。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后到英国北部定居,育有三个儿子及一个女儿。作为作者最经典代表作,每个角色各有特质,以致形成强烈对比张力,也各有自己的故事,故事间又巧妙地互为牵连,构成《蝴蝶天堂探险记》这本具有丰富情节与深刻人性的冒险小说

  想采集到树汁,必须要找熟悉丛林且了解橡胶树的印第安人。而印第安人是有自尊、有自己生活方式民族。要是你像奴隶一样看待他们,他们并不会反叛或罢工,他们只会退回丛林里,重回他们的部落,失去踪影

  屋外的树林里有许多间茅屋,是替卡特家工作的印第安人的居所。这些房子并非本地人构筑的那种造型独特,且又有茅草屋顶的茅屋,而是专供仆人居住简陋木寮。她掀起防蚊网的一角,便看到了萤火虫——数以百计,在半空中飞舞的亮点,且听到了青蛙的呱呱叫声。屋外充满了无比的活力,而屋里却是多么的死气沉沉! 当她眺望室外时,她看到一个女孩披了件色彩明亮的斗篷,抱了个婴孩,走进中间的那间茅屋里。她打开门时,传来驯养鹦鹉的吱吱叫声和小狗的短暂吠叫声。接着又传来了歌唱声——缓慢、低吟的歌声,可能是唱给婴儿听的催眠曲吧。

  一段异域风情完整展现在读者面前,不得不佩服作者高超的文笔

  《蝴蝶·天堂·探险记》读后感(五):给孩子打造一个梦想的天堂

  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生活真是太安逸了。大多数孩子不知道什么是苦难,什么是忧虑,对于自己想要什么其实是很模糊的,因为总有“爱”他们的父母替他们安排好了一切,告诉他们应该怎么做,很多事他们没有自己的选择。也因此,他们往往对生活缺乏热情和斗志。千篇一律的生活是他们觉得乏味的,没准这种生活是别的孩子强烈向往的;而别的孩子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离开了父母的庇护,你又该如何生活?

  有时候让孩子看惯了甜腻腻的通话,偶尔看一些有现实意义的作品实在是很有现实意义的。英国作家伊娃•伊博森的《蝴蝶天堂探险记》这本书给我们叙述了一个一波三折的故事,各种人物齐聚亚马逊,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多面性也让我们见识风采旖旎的亚马逊风情,同时向我们展示了三种孩子的不同生活环境和生活理念

  书中的三个小主人公都是父母双亡的孤儿,他们的生活经历和选择构成了故事的框架。玛雅是继承了一大笔遗产的孤女,父母双亡,只有一个老律师执行遗嘱,以保证她的生活。没有父母的教导却有一大笔遗传,我们都很担心玛雅是不是会变成一个只会花钱的败家女。庆幸的是,玛雅一直勤奋好学,热情有礼。她珍惜友谊,重视自己的诺言,不管怎么困难也要实践诺言和约好的演员朋友见面。她和印第安人友好相处,和山提族人亲如一家。她在天真可爱,她的真诚善良为她赢得了一个又一个朋友。她的热情也感染着周围每一个接近她的人,除了那一对双胞胎。她虽然强烈渴望有一个完整的家,有可以嬉戏玩耍的姐妹,但在卡特一家窒息的环境下,她更向往自由快乐的亚马逊丛林,觉得那里才是自己的天堂。失火后,她宁可自己爬向丛林也不愿意让卡特一家找到。对自然的向往,对歌唱的热爱,让她充满活力,这样纯天然的小女孩让每个人都对她心生怜爱。

  和玛雅相同理想的是英国贵族后代芬恩。他的父亲虽然出身贵族,却讨厌贵族的束缚最终离家出走,奔向自由的亚马逊丛林,并与山提族人结婚生下芬恩。芬恩继承了父亲对自由的热爱和执着,即使面对遗产也丝毫没有动摇。对他来说,那里和监狱无异。一个小男孩,两岁丧母,继而父亲去世,虽然有友好的印第安人照顾,但大多数情况下,依然要靠他自己维持生活。这样的生活对于城市的小孩子来说也许是不可思议的,但对于芬恩来说,却是常态,甚至以此为傲。看看他的出逃计划,再看看他去找母亲部落的行动,你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刚刚十岁出头的小男孩能想到的,他的生存和适应能力连大人都会佩服。

  和玛雅和芬恩不同,同是孤儿的小演员克洛威斯却是另一种性情。他虽然四处流浪,为深为流浪所苦,他希望能留在英国,留在养母身边,过一种闲适优雅的生活。芬恩所鄙弃的正是他所向往的。他和玛雅在船上结为好友,并通过玛雅认识了芬恩,并代替芬恩回到了芬恩父亲的出生地,继承了芬恩的遗产。他虽然个性懦弱,但他知道什么是他的,什么不是他的。他曾经说出了实情,在被拒绝的情况下如实告诉芬恩,并征询芬恩的意见,终于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安定,芬恩得到了他想要的自由。

  作者在叙述过程中没有简单地下定论说哪个孩子的选择是对的,哪个孩子的选择是错的,他们遵从自己内心的愿望,并为之努力,在不伤害别人的情况下,执着地追寻着自己梦想中的天堂。他们的单纯、善良和热情连成人都受到了感染,即使看上去很凶的明登小姐也愿意留在亚马逊。

  作者把故事的背景放在奔放的亚马逊丛林中,让主人公在一段段冒险中成长,也让小读者们在刺激的旅行中不断体验、对照、思索和自我反省。如果自己也处在此情此景,我会怎么样呢?和这些同龄的小伙伴们相比,我有哪些欠缺呢?这个故事真是最好的教材,而且不用语言说教,故事本身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

  对照这三个孩子,再对照卡特家那一对“就像那些永远只等着被喂食和打理的昆虫幼蛆一样,双胞胎智慧喝令仆人们为她们梳头,为她们捡拾手帕,将她们绑发的丝带烫平-----” 的双胞胎,自私自利、贪婪冷酷、傲慢无礼,没有丝毫的同情心,孰优孰劣,相信每个孩子都会做出自己的判断。

  环境无法改变,但阅读却可以开拓孩子的视野。从不同的故事中找到不同的榜样,从而找到自己想要的生活,为自己打造出一个梦想天堂的模样,并从此为之努力,这就是这本书带给孩子最大的收益吧!

  《蝴蝶·天堂·探险记》读后感(六):从容踏过生命的河流

  文/友竹

  历尽奔波和掩藏身份之苦的芬恩最后认识到,每个人的生命就像一条河,我们必须随着水流的方向浮动,不能逆流而行,否则便会浪费气息,更可能淹溺。芬恩——一位个性十足的勇敢男孩,韦士伍真正的继承人,也是主人公玛雅的好朋友。

  他认识到生命的河流已经不允许自己将克洛威斯的安危置之不理,于是接到克洛威斯的便签后,立刻改变主意去令他感到痛苦和恐惧的韦士伍解救朋友。其实当读到欧布利爵士认为克洛威斯长得极像画廊里那位海军上将的画像时,就暗自觉得两个孩子隐瞒身份这事儿已经办妥了,说不定克洛威斯真有韦士伍的血统呢——他是孤儿,被养母带大,所以谁知道他的真实身份究竟如何呢!

  只是作者可能不想在这部作品里增加这种太过巧合的桥段了,毕竟玛雅的家庭教师明登就是当年为芬恩父亲指出逃离家庭之路的女仆这事儿已经够令人意想不到了。况且,让明知自己并非韦士伍继承人却又相当留恋这边生活的克洛威斯耐不住内心的煎熬,向芬恩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更能向读者揭示出孩子天性中纯真、良善的一面。

  成人世界那套对等级制度和财产极度重视的想法,在孩子们这里是完全行不通的。但是,孩子们当然也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芬恩许诺克洛威斯可以拿走他在韦士伍享有的一切,但是当克洛威斯试着询问芬恩“他长大后能否得到玛雅时”,芬恩断然拒绝了。在此,我倒不认为芬恩是借着自己少爷的架势在欺压他人,而是他也感觉到了玛雅对自己的感情。

  虽然之前他不断指出玛雅总是护着克洛威斯,并且不顾玛雅的不满,明显表达对此的嫉妒,但是经过了玛雅的大火逃生事件后,他一定真正意识到了玛雅对他的信赖和依恋。而且,玛雅在他准备独自出发寻找山提部落之前,也曾多次央求带上她同行,尽管他每次都是忍痛回绝,但是孤身一人行驶河中的体验让他深深怀念有人相伴的时刻,他想念玛雅,他惧怕一人上路,只是一直假装坚强、勇敢、沉稳的他从没将这些感受向别人表达出来过而已。

  玛雅的生命之河将她从英国带到了巴西,本想重新开始不同往日的梦幻生活,冰冷的现实却将她的梦想击得粉碎。作为远方表亲的卡特一家根本无意视她为家人,甚至也不真心待她如客人,而是把她当做缓解日益困顿生活的工具——她每个月的零用钱都被卡特一家用光了,而且卡特夫妇还常提前一个月就在为争夺她零用钱的支配权吵得不可开交。生命的河流将会带离她走出这个自私冷酷的“家”,但是一切都需要时机。

  明登小姐为了给玛雅更好的生活和教育,正在不遗余力地努力,谨慎的她不想在事情没搞定之前就把消息透露出去。结果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玛雅就在卡特家的失火事件中失踪了。可怜的明登为了寻找玛雅搞得身心俱疲,但是她不放弃,甚至说服了格拉斯登贝利教授与她一起登上了卡特家那艘墨绿色的船,顺着河流追寻玛雅和芬恩。接下来的相处让教授爱上了这位外冷内热的女家教并向她求婚了,当然这是后话,考虑到两人都有探险、观察和采集野生生物的爱好,这也是很自然的事。

  故事的最后对各位人物的结局并未明确交代,我们不知道芬恩会不会跟玛雅一起在学校里接受正常的教育;也不知道两个孩子会不会再回到亚马逊河领域去实现各自的梦——学印第安医术和收集印第安人的歌曲;正如我们也不会知道明登是否会嫁给格拉斯登贝利教授结束单身生活一样。但是无论怎样,生命的河流一定会带他们体验更多的精彩和感动,因为他们是那么的乐观积极和坚持做善良的自己。相比之下,双胞胎和他们的父母就只能任生命之河带他们去为之前所作的坏事赎罪了。

  正如莫波格所说,这是一本精彩到让你忘记自己翻页的书,阅读它,体会它,你会发现那个不一样的自己,像是突然回到了十几岁的年龄,你记起当年自己对远方那些未知世界的幻想,对孤独的惧怕以及有朋友陪伴的安心感,你当然还会想起那时候喜欢过的人,想与ta逃离眼前乱作一团的现实世界,踏上充满刺激和惊喜的探险之路,毫无目的地逆流而上或顺流而下。无论带着多少顾虑,你只想不带目的、无所畏惧地与ta在一起,挽住时间,留在那里。

  《蝴蝶·天堂·探险记》读后感(七):这绝非一本“坏小孩教唆书”

  童书《蝴蝶•天堂•历险记》的作者伊娃•伊博森早期童话写作的内容是鬼怪、巫师等,在这本书里转变了方向,将聚焦点放在几个孩子身上——父母早亡、带着大笔遗产投奔远在亚马逊的亲戚、却被恶意相待的玛雅;具有贵族身份、却不屑于这种身份、立志要成为丛林神医的芬恩;渴望成为优秀的演员、害怕脸上的青春痘、贪恋英国美食的克洛威斯……

  虽然远离了“怪力乱神”,作者仍然有办法把“人”写得妙趣横生。作者把自己变成了孩子,通过他们的眼睛看世界,通过他们的脑袋想问题,通过他们的嘴巴说话,所有无聊呆板的事物通过他们的描述都会让人忍俊不禁:那个六十多岁、让人害怕的班克小姐“胸部壮硕到足可以使她当船首胸像,昂然面对惊涛骇浪”;而穿着束身衣不苟言笑的明登小姐“高瘦又面容憔悴,像一根硬邦邦的耙子或胡桃夹子”。

  热情活泼的玛雅厌倦了冷峻无趣的英国寄宿学校,恨不得立刻投身到奔放自由的亚马逊丛林里面。在成年人眼中,那里“河流中爬满水蛭,游动着不知名字的会吸人血的昆虫,还有藏在丛林中吹口箭的印第安人”。但是在孩子看来,完全不用顾忌食人鱼和短吻鳄,这些地方才是风景优美的广阔天地,热爱自由的天性得以释放,进入丛林才是“回家”了。

  从英国到巴西,这个建立在橡胶贸易事实基础上的故事背景设定不仅仅是为了在故事中制造戏剧矛盾,更是体现出作者对文明冲突的思考。作为理性的成年人的卡特夫妇,以做生意为目的到达巴西,使用当地的劳力,赚当地的钱,但是从心里排斥当地文化,卡特太太每天忙着用杀虫气毒杀各种虫子以保持室内“清洁”,卡特先生则是终日守在书房里玩弄收藏的玻璃眼球,拒绝跟任何人亲密接触。在这样封闭的大房子长大的双胞胎姐妹,虽然血缘上继承了金发碧眼的英国特色,思想却得不到任何英国文化熏染,更无法融入身边的巴西文化氛围,甚至很难与同为移民家族的其他小伙伴打成一片。文化上的根脉断裂,在孩子性格培养上造成了难以愈合的创伤:冷漠,自私,唯利是图。陪同玛雅的明登小姐作为一名优秀的家庭教师,敏锐地察觉到这对双胞胎的病态,不遗余力地保护着玛雅,创造条件让她自由地看书、跳舞、交朋友,保护了那颗与大自然无比亲密的赤子之心。最激动人心的是,在这场文明冲突的较量中,明登小姐也重塑了那个被教条束缚了的自己,扯掉烦人的束胸衣,将它扔进河流,迎来自由。

  这是一本以“逃”为主题的书:玛雅想逃离古板、古怪的卡特家;芬恩想逃离贵族的身份和古堡的束缚;克洛威斯则想逃离衰败的演出团,做一个不用“演戏”的人……我无法知晓十来岁的孩子看完这本《蝴蝶•天堂•历险记》会是什么感觉,我读完之后,有点儿害怕——害怕孩子们强大的想象力和破坏性。因为他们什么都想得到,什么都做得出。爱看书的小孩尤其可怕,书里的内容在他们小脑袋里面发酵成各种奇思妙想,他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实践——这太挑战成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了。

  但是这本书的奇妙之处在于,“逃”为大家找到了更光明的出口,“逃”为大家展示了更多的生命可能性。“一个地方是天堂或地狱,看你自己而定。带着勇气与宽阔的胸襟前往,便可能发现自己置身于天堂。”这绝非一本“坏小孩教唆书”,小伙伴们精心策划的逃亡之旅能够改写成年人的价值观,当看似刻板理性的明登小姐,在孩子们的感染下成为一个背叛了自己身份、对中规中矩的教育体制say no的革新者。当成年人自大又固执地用自己的价值观来约束孩子的时候,难道不应该换位思考,站在他们的角度上重新审视某事么?

  《蝴蝶·天堂·探险记》读后感(八):后来

  有好人有坏人,有朋友有敌人,有奇兽有幻景,有拜金有鄙弃,有压榨有反抗,有刻薄有宽容,有报应有好运——一本印刷精美的童话书《蝴蝶天堂探险记》,很轻松,很好看。孩子看了觉得痛快,成人看了觉得美,都不禁向往起来。或是毕竟过了看童话的年龄,站在成人的角度看,在国产童话中特别少见的、可操作的契约精神让人印象深刻。

  一个孤儿有个律师监护人,负责使用孤儿父母的遗产,确保孤儿成长所需。即使孤儿并未成年,在使用遗产时也要征求她的意见,征得她的同意。一个女家教受托照顾孤儿,她把自己的钱严格地跟孤儿的钱分开,即使自己穷得没钱买衣服、没钱吃一顿象样的饭,也不动用孤儿一分钱。而在历经艰险后面对孤儿的监护人时,她第一时间把帐目交待清楚。一个恶棍家庭,债台高筑,几乎破产,他们的双胞胎女儿也可以保有自己挣得的一大笔钱,父母可以恳求,但并不逼迫。

  这样清爽的规矩,我们没有。父母兄弟之间耻于谈钱,关系好的时候,血浓于水,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反目之后,没有凭证,指天发誓者有之,呼天喊地者有之,背信弃义者有之,坑蒙拐骗者有之。此时人人都说人性丑恶,实际并非如此。人人混沌了权利义务的概念,没有契约精神,只靠所谓的人情维系利益,到末了利益受损之时即是人情两尽之日。

  但人人都要生活,人人受困于金钱,书里给每个人都交待了财产状况。比如伯纳,莱恩的父亲,他以采集动植物标本为生,被称誉“他从不滥杀他不需要的动物,只要得到一只样本,他决不碰其他的了。”这是一条正当的财路,因此,他的儿子,莱恩,他的朋友,明登小姐以及博物馆馆长葛拉斯登贝利教授都打算以此为生。当然,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玛雅也会加入的,不过她还有父母留下的丰厚遗产。

  不正当的财路是卡特先生一家所走的,比方诈骗、欺压、告密,结果当然很惨,坐牢的坐牢,帮佣的帮佣,各偿各债。

  书中最为推崇的一种,是为了理想放弃富贵荣华。莱恩和他爸爸所放弃的,正是多少人趋之若鹜的。其实我特别担心的倒是克洛威斯。当然他是一个胆小、单纯的好孩子,是莱恩自愿让他顶替过上巨富生活的,所谓“各取所需”,这正是各人所最希望的。想一想此书完结后的未来,如果克洛威斯的养母不小心泄露了他的真实身份,他会何去何从呢?从善的一路想,他退出不属于自己的生活,回归贫贱。可是我怀疑,从人的本性来讲,在他拥有了这一切之后,能否舍弃?这是个问题,这是个考验人性的大问题。可人性往往经不起考验。

  想到克洛威斯以后要走的路,要保守的秘密,要面对的世界,我替他捏一把汗。

  当然,童话只能如此。他讲了真相,却没有人需要真相,从此他心无挂碍快乐地生活下去,这真是好极了。

  书很美,很好看。只是读者如果在世间沾染过久,就配不上这种美好。比如我。

  《蝴蝶·天堂·探险记》读后感(九):从小就过我们自己想要的人生

  这本书我用了很慢的速度看完的,真的想把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甚至每一处风景,玛雅所经历过的每一件事情,都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

  经常会有那么一瞬间,突然就感觉,我对这本书的喜爱,让我觉得自己真的不像是一个三十岁的妈妈,倒像是一个十来岁的小姑娘,对书中所描述的一切,那么的有好奇心,那么的,希望去亲身体验一回,那么的希望能亲自去看一看亚马逊河,那么的希望能遇到明登小姐碰到的美丽的大蝴蝶,哪怕只是看一看,也就足够了。

  书中的玛雅让我们大多数的中国父母来看,绝对是可怜的,不幸的,甚至是倒霉的。失去了双亲,又找不着可以托付的亲戚,只好由着律师把她先寄养在寄宿学校中,这已经够不幸的了!却不曾想,还有更可怕的远亲卡特夫妇在等着玛雅,让我们大人一看到这里,就知道卡特夫妇其实并不是真心想收留玛雅,其实只是想要她带来的大笔的抚养费。可天真的孩子怎么会知道呢?玛雅很开心地研究了关于亚马逊丛林的一些情况,或者说她已经准备去探险了!

  我们可想而知,玛雅到了后是个什么样的情况,所以这些都在我们的意料之中,就不多说了。但是没有想到,坏的事情往往也伴着好的事情发生哦!比如,玛雅竟然遇到了明登小姐,玛雅竟然遇到了芬恩,从此人生大转折啊!虽然在卡特夫妇家和双胞胎姐妹的相处非常之不快,虽然还有两名乌鸦,虽然后来还发生了大火,虽然——可是这些不重要了!要想到达快乐的彼岸,一定要有所付出的!

  经历了种种困难,最终,明登小姐,葛拉斯登贝利教授,芬恩和玛雅,一起过上了令我们向往的在蝴蝶天堂探险的生活!这四个完全没有联系的人,成为了一家人!过了自由快乐的生活!我们能不羡慕吗?

  当然,也有嗤之以鼻的人,也有觉得他们太疯狂太荒唐的人,比如芬恩,过着大庄园未来的主人不做,却要去过流浪的生活。现代人大部分的时候都被禁锢在工作中,被禁锢在金钱的铜臭味中,一年中唯数不多的那几个小长假,都挤到各处或人造的,或自然的景点去玩人挤人的游戏了,我想说,这本书,完全可以带你到一个全新的世界里去。不管你是大人,或者是——孩子!

  《蝴蝶·天堂·探险记》读后感(十):我的理想你别猜 ——《蝴蝶天堂探险记》读后感

  我的理想你别猜

  ——《蝴蝶天堂探险记》读后感

  文/邓云光

  上个礼拜,收到了三本书,《蝴蝶天堂探险记》《吉他 羊奶 天堂》和《激发无限潜能》,因为上周事情比较多,忙着给文苑小学戏说作文,忙着给我的孩子们备课,还忙了一些家务事,所以到现在为止,三本书还没全部读完,只能说完成了任务的二分之一,一本半吧。今晚,抽点时间,将《蝴蝶天堂探险记》的读后感写完。

  当我第一眼看到《蝴蝶天堂探险记》时,估计眼里得放出有颜色的光芒了,因为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和装帧太有特色了,太晃眼了,有点儿招人恨的感觉。

  既然是一见钟情,我也不能做那种见异思迁的男人,更何况咱也正在往读书人的圈子里凑热闹呢。

  作者伊娃·伊博森,被推崇为与为与J.K.罗琳比肩的耀眼文学之星。曾荣获卡耐基文学奖提名奖、惠特布雷德文学奖提名奖等多项大奖。

  《蝴蝶·天堂·探险记》作为作者最经典的代表作,每个角色各有特质,以致形成强烈的对比与张力,也各有自己的故事,故事间又巧妙地互为牵连,巧妙地构成这本具有丰富情节与深刻人性的冒险小说,同时攫获了儿童与成人的心。毋庸讳言,它连同我这颗老男人的心,也同样攫取啦。

  本书以亚马逊为背景,主要讲述了痛失双亲的玛雅,勇敢接受命运的捉弄和折磨的生活及探险的故事。同时在故事中刻画了芬恩、明登小姐、克洛威斯、双胞胎(碧翠丝和关朵兰)等几个灵魂人物。

  毫不客气地讲,全书文笔生动,故事扣人心弦,在很多的描写中折射出我们正在面对的很多问题。

  当玛雅即将开始她的亚马逊之旅前,她从书上看到了人们对亚马逊的“绿色地狱”之喻时,她暗自发誓“我可以使它变成天堂。”故事的发展和结局,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起码在亚马逊的那段时光,她生活在天堂里。从而向我们揭示了,也向我们证明了,威廉.莎士比亚曾说过的那句话“事物本身并无好坏之分,一切皆因人心所向。”

  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卡特太太要求明登小姐严格按照卜曼教授的教科书来教双胞胎,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无知让她盲目崇拜,无知让她要求明登小姐照本宣科,误了孩子,误了未来。

  在双胞胎因提供芬恩藏身的信息得到丰厚的奖金后,卡特太太希望她们能够和全家人分享好运的时候,却遭到了她们的断然拒绝。读后让人触目惊心,如果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自私自利、不能与父母共度难关的孩子时,我们只能说这教育是失败的,这孩子是无望的。

  总之,作者以清新温存的笔调,娓娓道出一段温文尔雅的英式乡愁和“蛮荒之地”的冒险冲动杂糅的奇幻旅程,里面包含着很多很多的故事和哲理,关于历史的,关于雨林的,关于探险的,关于勇气的,关于自由的,关于成长的,最关键最关键的,还有关于爱的。

  最后的评价,《蝴蝶天堂探险记》是一本值得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选读的一本好书,它会让孩子们喜欢上自然,爱上自然,它会让孩子们懂得爱,会去爱。爱自然,爱父母,爱我们的身边的每一个人,爱众生万物,永远是我们教育的主题。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