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寂寞的公因数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寂寞的公因数的读后感10篇

2018-07-13 05:2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寂寞的公因数的读后感10篇

  《寂寞的公因数》是一本由[法] 弗朗索瓦·乐洛尔 (François Lelord)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页数:25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寂寞的公因数》读后感(一):比寂寞多一点 比孤独少一点

  公约数,在数学里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整数共有的约数。比如,12和18的公约数可以是2、6。这种性质放到本书中,大概意指主人公这个会说法语的因纽克是作为人类遗产存在古老因纽特族与以摩登法国为代表的现代工业文明这两者的公约数。甚至,是当今社会疏离已久的男人女人试图进行沟通的公约数。一定程度上来说,主人公尤利克是一个媒介,是一种桥梁。但看完全书你会发现,他的作用也仅止于此,并不能使全书呈现的“寂寞”现状发生改变

  封二上写着这是本用“小王子”式的语言书写的寓言小说。翻阅了一遍,确实看到了很多和《小王子》结构上的相似。主人公尤利克(小王子),从一个被划为世界人类遗产的因纽特族聚居地(有猴面包树和玫瑰的、名为B612的小行星)来到了现代化的巴黎(陌生地球),遇到了形形色色被遗弃在孤独里的都市患者不同星球统治者),身边有一个为他解释缘由心理医生能说会道的小狐狸),最后还是抵御住了都市的诱惑回到了心爱的姑娘身边(回到自己的星球和玫瑰在一起)。诸如此类,仔细分析,便能一一对应。

  但本书讨论东西,比起《小王子》,要现实的多。作者选用了寓言般的写作手法,试图把书中涉及到的议题进行一种模糊及和缓的处理,好像我们讨论的是“今天晚上吃什么”、“我买了一个新包包”等轻松话题,而不是工业社会日益对环境造成破坏、对古老生活进行蚕食侵吞、对两性关系不断重塑这类的严肃内容

  作者的目的达到了,借由寓言、借由一个对现代文明不熟悉的因纽克,用一种初到现代社会的原始人的孩童简单眼光,浅浅的谈到以上这些问题,把他们轻轻地放到了桌面上,但又不深入议论,以免伤害人们敏感易碎的心,引起男女之间的冲突分歧

  最终,作者以“我在和你说一些有关感情的事”的口吻,淡化了背后理性思考力量。只有那些真的想要思考的人,会进一步思考其中看到的问题本质

  所以,书名中“寂寞”一词,比介绍中那些不断出现的“孤独”这一字眼定位确切多了。这是一场男女之间感情的“寂寞”拉锯,还远远没有达到心灵上“孤独”的程度。

  唯一的缺憾,大概是本书的结尾稍显疲弱。主人公尤利克最后回到族人的聚居地,发现那里已经物人皆非,心爱的女孩吶娃拉呐娃正在酒馆里跳艳舞。震惊之后,他把她带了出来,一起出逃,离开故乡,到了另一个世界人类遗产居住开始新的生活。我不能明白这样温情苍白的处理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迎合《小王子》的结构:小王子最后回到他的星球和玫瑰在一起?所以,本书真正切合了“寓言式”这三个字的,只有这一个让我费解结局吧。

  《寂寞的公因数》读后感(二):来自因纽特部落的你,在陌生的都市里阅人无数

  在决定看这本书之前,我有一点小担心。之前接触过的法国作品,像《追忆逝水年华》这种,我根本读不下去。很多法国电影也看得我想撞墙,那种拖沓节奏和无法理解文化背景,让我很难产生兴趣

  “《寂寞的公因数》以《小王子》式的语言,通过因纽特人尤利克的视角,去审视都市人的情感和两性关系,语言优美,直达内心。”看了这个简介,我想试一试,结果证明,“语言优美,直达内心”完全没有错。据说译者尉迟秀是米兰•昆德拉的御用译者(译过《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和《不朽》等多部作品),确实译得很美。故事通俗易懂,找不到异国色彩

  我用了大概3个小时,在中午和晚上看完了这本书。我没有办法隔夜再看,因为它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要一口气读完。合上书后,我陷入了沉思。

  明明就是一个写都市情感和两性关系的故事,为什么从一个因纽特人的视角来看,就生出了这么多吸引力?这个故事,让我想到了从现代穿越到大清朝的若曦和当下红得发紫的来自星星的都教授

  尤利克从因纽特到一个陌生的都市,表面上看是从一个地域到另一个地域,就像出国,不存在穿越一说,但是因纽特的生活方式还停留在男人狩猎,女人在家做衣服的远古时代,跟穿越差不了多少。不同的是,若曦从现在穿越到古代,而尤利克是从远古穿越到现代。相同的是,都带有遥远的地域特色,本身又非常具有魅力,让当地的异性充满好奇好感

  尤利克刚到都市时,无法忍受孤独感,因为在因纽特是群居,不会出现独自一人的情况。后来他与酒吧交际花发生了关系,甚至住到了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选来陪他的女人的家里,再后来,他与录制节目女强人发生了关系,与一起录节目的女搭档发生了关系,甚至被要求生一个他的baby。

  围绕发生的几段关系,作者对尤利克的内心矛盾思想冲突进行了深入地描述,由此展现出两个不同地域和时代的人对待两性关系的不同观点。因纽特人从小就会被指婚,婚姻关系一开始就决定了,也可以避免不要的麻烦竞争。都市的女人,明明很有魅力,却宁可独身或者离婚,宁可忍受孤独也不愿意与不爱的人勉强过活。为什么那些有魅力的女人无法得到都市男人的忠诚对待?尤利克现身说法,在经历了几个女人之后,“他开始明白这里的男人经历的是什么了:面对这些拥有自由之身的女人,如何能在唯一的女人身上停下来?他们哪有办法对属于自己的那个女人保持忠诚?”

  如果他是都市里的一员,大概会被归为不专一花花公子,与都市的其他男人并无两样。因为他来自因纽特部落,所以他可以跟很多女人发生关系,而不被指责,甚至连读者都觉得理所当然

  尤利克的每段艳遇都描述得很美,也很符合那些女人的性格。很囧的是,我竟然冒出了“性爱是寂寞的解药”的观点。小说一开始对尤利克的孤独感进行了非常细腻的描述,让我想起那些室友都回家后的周末,一个人被孤独侵蚀感觉突然,尤利克住到了女陪同的家里,和她的两个孩子一起生活,甚至把自己当成了男主人。从那时起,好像孤独突然就不见了,也难怪我会有那样的想法

  透过因纽特人的视角,还可以了解到男人对“性”的态度不管哪个国度,哪个时代,大概都是一样的,与“爱”是分开的。尤利克可以和那些女人发生关系,但是他心里一直都有呐娃拉呐娃。

  故事的结尾让我有一种心碎震撼。在尤利克带着对都市美好的不舍回到因纽特部落时,所有的一切都不再是原来的样子,包括他最爱的那个女人。“在他离开的日子里,因纽特人这种传统的生活方式早已被喀卜隆呐克人摧毁殆尽。这些喀卜隆呐克人或许没有什么恶意,但他们的社会就好像一头巨大的、莽撞的熊,闯入别人的屋子,本想朝着主人做一个友好手势,结果却一巴掌拍了个面目全非。”这就是现代化对传统的冲击,所以我们才会怀念传统社会里那些美好的东西。

  《寂寞的公因数》读后感(三):不能承受的孤独

  一直以来很少读读现代小说,窃以为现代以前的小说,大多是对“普通人”生活的呈现,优秀作家能引人穿越时间进入当时的世界,现代的小说也许是受现代艺术影响,总是喜欢关注“异类”的生活状态,用这种对普通人某种隐秘的生命状态极限夸张表现一些东西。这种小说读浅了觉得小说中的事儿离自己太远,没有共鸣,读深了会觉得小说中的人跟自己是如此相似,只是一直没被发现或者说不愿承认,切肤之痛

  这次痛苦来自《寂寞的公因数》,Francois Lelord用平淡的语言让我们直面自己的孤独和脆弱……

  她慢慢靠近,像一只好奇的小狐狸挺着漂亮鼻子。这一刻,他看见一个小姑娘的灵,还活在她的身上。

  不论一个女人职业、性格、表现如何,在她感觉最幸福时刻,终究会卸下伪装,露出性别本身的软弱天真

  这是生命的气息,完全不同于孤寂——被孤寂包围,就是死人坟墓里,只听得见自己的骨头在咔咔作响。

  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疯人的世界,这样的女人怎么会被遗弃在孤独里

  人都注定难以忍受孤独,对于在现代生活中生活的人尚且如此,何况是已经习惯无时无刻不处在陪伴中的尤利克。当他刚刚踏进这个“文明社会”的时候感觉到痛苦,因为他接触到的人们,都已经习惯于独处,习惯于孤独。尤其是这里的女人,大多独自生活,开始时尤利克还对她们万般同情,后来发现这都是多余的。这里的女人居然不需要和男人生活在一起。这里的人都对孤独司空见怪,只有自己是个异类,一个出色的因纽特猎手,居然忍受不了独处的孤独。

  不论是不是自己的选择的,面对孤独都需要很多勇气

  在尤利克的自尊心终于被难以忍受的孤独击败后,他找到了嘉桑特和雅莉克丝。渐渐的,他发现,这里的人们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喜欢独处,孤独的处境,有时候并不是她们最开始要选择的,只不过,她们选择了坚强的面对这个结果,最起码看上去是坚强的。

  在这里,在城市里,大家都很忙,所以恁不可能一天到晚缠着朋友,把痛苦的事情说给他们听。您会担心失去他们

  终于,尤利克发现,这些孤独的人们的生活中带着多大的无奈。文明社会中的人啊,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当自己需要倾诉的时候,往往找不到一个可以倾听的人,慢慢的,人们只让自己不再体验被陪伴的幸福,给自己一个不需要陪伴的假象。然而这谈何容易啊,即使是冷静沉着的艾克托医生也有需要呐喀里可。

  他开始明白这里的男人经历的是什么了:面对这些有自由之身的女人,如何能在唯一的女人身上停下来?他们哪有办法对属于自己的那个女人保持忠诚?

  在这个世界了里到处都是孤独的男人和孤独的女人,这里的居民不知道比尤利克的部落多多少倍,但是众多的选择带来的不是充实,而是孤独。女人面对这么多男人不知道哪一个才是自己的白马王子,只能一个个试验,即使是已婚的女人也会后悔自己草率的婚姻,总想着去突破这种束缚。但是当这些女人还是青涩的女孩的时候,试来试去不可避免的会碰到一些人渣,这对于幼小天真的心灵会产生多大打击,看她们对于男人的态度就能知道。有些人女人因为这些经历,拒绝接受婚姻,拒绝再信任男人,更极端的,从心理上否定一个女人需要归属一个男人。因此,她们都选择孤独的生活。男人们呢?他们貌似也没好到哪里去。一个有资格在因纽特人的部落里拥有最美丽妻子的男人,在这里却孤独的生活在森林里。那些已经有妻子的人,也通过种种方式,渴望找回被需要的感觉。

  容我冒昧说上一句,

  我在此处感受到远离尘嚣的爱

  它让它的情人舒服自在、毫不尴尬

  这是纯粹的上天馈赠,来自脚步之下。

  孤独,我在其中找到一种秘密温柔

  原来,孤独也可以如此的美丽,甚至可以成为爱的源泉。如果一个男人不能坐视一个孤独的女人却无动于衷,一个女人也渴望安慰这个孤独的男人,就有了爱。两个人感受到这种爱滋润长久以来孤独的心灵,多么幸福

  “我想我的身体知道你快要离开了,”她终于说了,

  “所以,它开始准备了。”

  但是当两个知道这种陪伴不能持续的时候,就会慢慢抽离,让自己提前适应离开后的孤独,关系自然也因这种改变而快速瓦解了。爱,可以如此快速的熄灭。全都是因为这里的人们受够了这种伤害,终于学会怎样全身而退了。

  心碎和欢乐同时出现。呐娃拉呐娃。

  呐娃拉呐娃

  他就要再见到她了。

  此时此刻,看上去好像一尊雕像,这大概应当是一个雕刻家最欣赏、最想抓住的场景了。

  尤利克是幸运的,他还拥有未被现代文明的孤独文化侵蚀的爱人,他用尽力量阻止了她被侵蚀,带着她去了未被污染的世界。又是童话般的结局,因为,身处文明中的我们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尤利克永远依靠的纳奴克大神,如果两个人都有这种温暖的依靠,也许很多问题可以解决。可惜,大多数人没有。现代社会让我们更加难以承受孤独,渴望寻求保护,我们不能看到心爱的人孤独而无动于衷,但出于种种考虑,又不能去打扰,可结果往往是陷入更深的孤独,这真是社会进化的悲剧,也是人类的悲剧。

  《寂寞的公因数》读后感(四):打着爱情幌子,借着孤独的名义

  文 莫小沫

  一千个人读《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这本《寂寞的公因数》在不同人的眼里,解读也是不同的。有的人从这本书里找到了最原始而单纯的爱情,有的人从这本书中读出了人类的孤独,还有的人从这本书里感受到了欲望的力量。而我看到了主人公打着爱情的幌子,借着孤独的名义,为所欲为。

  小说以因纽特人尤利克的视角来描述都市人群的孤独,初来乍到的他不可思议的发现城市里的夜晚特别的孤独,他发现居然有很多单身的女人。而这种情况在因纽特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在他的家乡,所有的屋子里都有男人和女人,男人少了女人就会被冻死。同时,男女都各有分工:男人负责打猎,女人负责照顾冰屋,养小孩。女人无法独自生活,因为她们没有生存的本领。如果因纽特的女人是独自一人,这就意味着她们有缺陷、个性不好,或是她们没有能力把丈夫照顾好。在那里,女人更像是一件男人的所属物品,可以转借,优秀的猎人可以拥有两个妻子,他可以直接从别人那里带走一个,甚至两个。女人对于因纽特男人来说就是暖床工具,没有女人就没有合适的衣服,就没办法繁衍子嗣。

  主人公打着爱情的幌子,为着爱而远走他乡,结果又借着孤独的名义,一边想着自己的呐娃拉呐娃,却一边跟别的女人在一起。他说他爱呐娃拉呐娃,但是这份爱抵挡不了一丁点孤独,或许他真的觉得女人只是一件用来取暖的物品。

  跟小说里的都市一样,在当今的都市生活里,越来越多的女人选择单身,大龄未婚女人被扣上剩女的帽子,甚至一些相亲网站打出一些广告让女性觉得不结婚是罪恶的,却从不会把未婚大龄男人称之为剩男,这种性别上的不平等从古至今,经过几千年的洗礼还没泯灭。

  同时,家庭越来越不稳定,因为离婚率越来越高,而这样的不和谐,起因于女性开始觉醒,开始有了做人的意识,开始走向独立自强,当女人自强以后,再也没办法忍受自己被当作一件物品,于是越来越多的女人无法忍受男人的不忠诚。而大家都知道,古代的婚姻的稳定大多数时候都靠女人的忍让来维持的,男人可以三妻四妾,而女人哪怕是丈夫死了,还得为其守贞一辈子。

  小说只是描述了寂寞的现状,至于如何去解决这种寂寞,就留给广大读者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了。

  《寂寞的公因数》读后感(五):温柔的孤独

  在我心里,一直有这样一个场景。

  大学时期的一个下午,我回到家里,看见爸爸妈妈在厨房里做饭,他们说说笑笑,和谐异常,亲切的告诉我晚饭得推迟一会儿。我放下书包,来到了离家不远的长石凳边,我坐在那里,面前是一大片的绿地,早春的微风扑面,夕阳挂在遥远的山头,余晖扑展在脸上,那么温暖、惬意。我看着红彤彤的夕阳,身边喧嚣不断,那一刻,泪如泉涌。

  像大多数人一样,最早的自我认知来源于环境,确切的说,是身边的人。我敏感、多疑、寡言少语,我不断的从周围人的身上,来确立自我,可是越来越地,我只能蜷缩起自己,一直到了大学,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有了很严重的抑郁症,彻底封闭了自己。

  现在我已告别了那段痛苦的时光,可是留下了一个自我治愈中的习惯:回忆美好。于是,就有了上面的那个场景。这么长时间以来,无论遇到任何沮丧、痛苦、难过的事情,我总会放任自己回到那个夕阳斜挂,微风扑面,绿草如席的下午,感受着温柔与肆意,我想,我再也不需要从周围人身上来认知并确立自我了。

  尤利克从几乎与世隔绝的因纽特部落进入一个他从大都市,他在这里遇到各种男人、女人,小孩,位高权重者,普通平民,他用自己视角和价值观一次次的认识、破解、重新认识这个新世界。在因纽特人的国度里,落单意味着受排挤,孤独是一种惩罚,但是在喀卜隆呐克人这里,孤独是一种常态。在这种民族心理文化的碰撞中,尤利克从恐惧到可以深入地和朋友讨论这种这种孤独,他适应的很好,遭遇了很多女人的爱情,要离开的时候,他甚至产生了心碎的感觉。最后,他仍旧选择离开了,告别他“南方来的小礼物”,他的朋友艾克托,以及很多的不舍,为了他的呐娃拉呐娃。

  呐娃拉呐娃对尤利克有多重意义。理想中的爱情,自幼年丧失双亲后生活中为数不多的温暖,未来的期盼和寄托,还有终年白雪皑皑的部落、冷风、猎犬、北极熊,而呐娃拉呐娃对尤利克最重要的意义是孤独,渴求温柔与归属的孤独。最后,成为了他灵魂的回归之处。

  在绝对意义上,个体都是孤独的。语言孤独、思维孤独、行为孤独、思维孤独、爱情孤独等,每个人本质上都是孤独的,每个灵魂都在孤独的路上前行,不管是因纽特落后的部落还是喀卜隆呐克人的大都市,而孤独的灵魂需要安抚。尤利克经历了很多安抚,与玛希•雅莉克丝的爱情,与艾克托的友情,与好几个女人的情欲,大量的金钱,名誉,但这些都不是他想要的。

  在我度过很痛苦的那段时间后,我探寻自己之所以从上文场景得到巨大力量的原因。我认识到:从那一刻,我真正承认了孤独。从因纽特部落到喀卜隆呐克人的城市,尤利克经历了身体孤独——完全陌生的环境,心理孤独——迷失灵魂的归属,他经历了恐惧,结构与重建自己的认识之后,终于回归到了自己真正需要的。而我,将自己紧紧的封闭在沉重的内心,不断地对抗自己的内心与环境,在周围人身上寻找慰藉与解脱,我不能承认自己,感觉彻底的绝望与沮丧,但是在那个午后,我终于找到了安宁,父母间的和谐,温柔的阳光,以及我抛下重负,放任自己驰骋在复杂的思绪里,对自己的心灵对话,确立想要的那个自我。我接受了自己,不再有压抑与强迫。

  孤独便是那个公因数,它独自前行,伤痕累累,孤独而自傲,卑微而张扬,却生机勃勃。

  《寂寞的公因数》读后感(六):由安慰机制维系的平衡——读《寂寞的公因数》

  由安慰机制维系的平衡——读《寂寞的公因数》

  文/飞熊

  有些作家,喜欢通过改变观察事物的视角,来制造某种陌生的疏离感。《麦田守望者》中的少年,《我是猫》中的猫,还有《寂寞的公因数》的尤利克,一个来自于原始文明的因纽克人(爱斯基摩)人。少年不会瞬间变成成人,猫也不会变成人,但来自原始文明的尤利克很容易适应现代文明,变成他们中的一员。于是,陌生感并不会非常陌生,陌生的是那些奇怪的字眼,“呐娃拉呐娃”、“呐呵呐呵”……. 呐娃拉呐娃虽然一直令尤利克牵肠挂肚,但终究是个符号,是个象征,整个小说描写这个女孩的文字也就百余字,或许都不到。“呐呵呐呵”,意为安慰,却是小说中很重要的一个字眼。女人们需要它,男人们也需要它。

  这本小说,叫我突然想起,我们国家那些描写打工一族的故事。乡下佬来到城里,看到了这与之前生活完全不同的花花世界,各种不适应,各种迷失,也会有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的各种融合,在几经挫折和迷惘后重新找回了自我。如果作者只停留在这个层次上,那这个故事未免流俗,也吸引不了太多读者的关注。

  这位法国作家笔下的尤利克,是作为一个部落的代表,一个大使来到这个文明社会的,于是各种会议、电视节目、广告,还可以接触各色人等。这位身为心理医生的作家,要带我们去经历别样的东西。他把话题导向孤独,那种在你推我搡的人群中的孤独。男人的孤独,还有女人的孤独,尤其是女人的孤独。所谓公因数,其实暗示了那种孤独和外部内容之间存在很多联系。尤利克,游移于两种不同类型的文明之中;女人们,在努力找寻一个“对的人”和独立生活不靠男人生活中苦苦挣扎;而男人们,在面对获取短暂的安慰和重新恢复婚姻生活的抉择时接受煎熬;还有那些孩子,他们被大人的世界包裹,影响,是完全拒绝还是慢慢融入……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样的主题,也算不得新鲜。但作者用一种娓娓道来的笔触,一步步地把我们带入孤独的深处,一个个人物,一桩桩事件,一点点暗示……想到作者作为心理医生的身份,那样的文字,是否有一点心理分析的味道呢?

  尽管小说的节奏性不是很强,但却有一个主题深深的印入了每个读者的心里:女人,不依靠男人能不能独立生活?这里有独自带着两个孩子的母亲,有极具领导气质的女强人,因容貌稍微差点而少有人关注的丰满女士,还有那个从贫穷中走出来的妓女。所有这些人,都得到了尤利克的“呐呵呐呵”(安慰)。男人禁不住任何性的诱惑,任何一个女人都可以诱惑男人。而男人容易被性诱惑,就使得单身女人并不担心,无处倾诉;没有女人的男人也因为容易找到女人,很容易得到缓解压力的途径,男人释放的“呐呵呐呵”维护了这个世界的某种平衡。我很难评价这是不是一本女性主义作品,但在这里,男性的形象似乎被误解了。

  我在想,其实书中的尤利克和一直生活在工业文明中的我们,没什么不同。即使回到了一个相对原始的部落生活,他还是会发邮件,会正确使用那些因为广告等发生的收入……那刻意强调他来自冰雪的世界,又有什么意义?作者无非是使用了一个“他”的视角,来描述我们无法回答却早已厌倦的话题罢了,虽然这些话题的讨论有着积极的意义,但作者好像没有给出什么更新鲜的回答。

  《寂寞的公因数》读后感(七):《寂寞的公因数》:孤独与欲望的角力

  孤独不是在山上而是在街上,不在一个人里面而在许多人中间。在《寂寞的公因数》中,因纽特人尤利克的短暂经历注解了这句话。从冰天雪地人迹罕至到喧嚣鼎沸的不夜城,尤利克跌落在传统与现代的鸿沟中,在身不由己中反思存在的意义。法国作家弗朗索瓦·乐洛尔将自身对个人生存的焦虑投射在尤利克这个角色上,他自己则化身医生艾克托,不时现身提醒尤利克与众人的相似之处。作者以数学中“公因数”这一名词指代一类人和一种状态,渲染出在孤独与欲望的角力过程中一种秘而不宣的力道。

  与其说孤独是一个人在作战,不如说每一个孤独的背影后,都叠加着众多无奈。在喀卜隆呐克,尤利克是被异化的角色,身边陌生女子的轮番登场将他和故乡恋人呐娃拉呐娃拆散,所有难以启齿的话语都能轻易地从她们口中说出,当他见识了令他瞠目结舌的情景,因纽特人“浮冰上的美德”早已幻化成海市蜃楼。

  丈量了因纽特和喀卜隆呐克之间的距离也就知晓了传统与现代的差距:因纽特人永远不会落单。一族人冒着生命危险打猎;在冰舞里其乐融融地畅谈;如果大多数人刻意疏远一个人,意味着他犯了遭天谴的错,终生都难以得到原谅。孤独对他们来说是一种缺陷。因纽特人都有着固定的角色,所有男人都是猎人,所有女人都负责照顾冰屋、缝皮革、养育后代。如果一个人利用团体努力的成果,却没有贡献,就会招致最严厉的侮辱。然而,在纷繁复杂的喀卜隆呐克,一切都不同了。每个喀卜隆呐克人都有一技之长。对于男人来说,保持忠诚、疏远年轻女子是无法忍耐的;同时,单身女人甚至刻意暴露出自己的身体,渴望男人不断出轨。正如尤利克的描述,“在这里,似乎有很多单独的女人可以接近,不必担心会引起一位父亲的愤怒,或是激起一个男人的嫉妒。”

  也正因为如此,尤利克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呐娃拉呐娃的“替身”:单身母亲玛希·雅莉克丝、“拜金女王”嘉桑特、享受凌辱之爱的弗罗伦丝、独身主义者艾德琳,他将对她们的感官之爱视为对这座城市的膜拜。她们有着双重面孔,融奔放与冷峻于一身,享受爱情的狂欢,也可以一个人沉浸在孤独中。她们面对孤独时的勇气似乎等同于因纽特女人面对寒冷、饥饿以及新生儿的死亡甚至猛兽突袭时的勇气。她们被磨难驯服,为避免被社会抛弃,所有艳遇只不过是逢场作戏,大多数时候选择独处疗伤。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模式中,因纽特人和喀卜隆呐克人为了抵抗虚无,不得不苟且偷生,因纽特人发明了暂时换妻的方式,喀卜隆呐克人则求助于秘密的双妻制,殊途同归。

  女人支配社会越多,社会就会远离暴力的侵扰。弗朗索瓦·乐洛尔试图颠覆男人一手遮天的局面。女人有了独立的人格,却又逃不过孤独的侵扰,然而,这并非女性专属,在孤独与欲望的角力中,身处异乡的尤利克难以主宰自身的命运,经不住诱惑,成了无家可归的游魂。当他踉跄着走向回家之路时,他发现自己的蜕变:“他想要把一切据为己有,留给自己、呐娃拉呐娃,还有他们未来的孩子。他被这个想法吓坏了:待在这里这么久,他开始像喀卜隆呐克人一样想事情了。”

  “喀卜隆呐克人的社会就好像一头巨大、莽撞的熊,闯入别人的屋子,本想朝着主人做一个友好的手势,结果却一巴掌拍了个面目全非。”原本单纯的呐娃拉呐娃走向堕落,无疑让尤利克看到了一种文明对另一种文明的摧毁,光怪陆离、层出不穷的想法抹杀了因纽特人独有的灵性,孤独与欲望的角力俨然演变为一场关乎所有人类指向自身的决斗,他们有自己的矛盾,甚至他们本身就是矛盾体,他们一次次戴着面具化身为他者,却不知对方也在极力隐藏着自身。

  2014.10.17 文艺报

  http://www.chinawriter.com.cn/bk/2014-10-17/78342.html

  转载请发豆邮告知,谢谢。

  《寂寞的公因数》读后感(八):一群人的寂寞

  看這樣的小說時間是會過得很快的。尤其是翻譯的語言通俗易懂又到位。捨弃了華麗的辭藻用最貼近漢語的說話方式,讀來的親切感不言而喻。而主人公是來自冰天雪地的因紐特人,本來就是一個思想單純,對現代社會沒有多少認識,或者說現代社會的發展并不能在他的部落起到很明顯的改變,對,就是因為他的不懂,才會使得在我們看來很普通的事卻是讓因紐特人覺得匪夷所思的。

  小說的結局,主人公尤利克和心愛的女人到了一個打漁的地方生活了下來,既有原先部落的傳統又能滿足生活多變的需要。

  來到喀卜隆納克(非因紐特人地區)生活,尤利克緊張,無所適從,不適應這份孤獨。因紐特人的寂寞是因為沒有人陪的寂寞,他們總是會有人陪著,處於環境和生存的需要,離開人群也許他們就活不下去。

  但是喀卜隆納克的人,他發現,他們更是寂寞。這是一群人的寂寞。不是有人陪著就能消除的寂寞。這裡的女人要求獨立,要求不需要男人也能自食其力的環境,是進化的結果,也是處於對環境的適應。男人不能滿足於忠貞地一份的愛情。“一夫多妻是禁止的”,艾托克說,但是他想到了解決的方法——連續性的一夫多妻。離婚后再婚即可。可能匆忙的生活,選擇增多,日子過得太快,心都迷失了。

  一群人的寂寞不是簡單的心理醫生能解決的問題。如果是在簡單的部落生活範圍里,沒有光怪陸離反而解決的方法更簡單。到底現代文明催生的這些是好還是不好?

  《寂寞的公因数》读后感(九):书0003

  偶然拿起的书,因为“公因数”吸引了目光,很特别的名字。公因数是可以被2整除的,那又怎么会是寂寞的呢?

  用两个多小时看完的书,很独特的视角——一个从近乎过着原始生活的因纽特人因为某种机缘巧合来到了纷繁的现代都市,通过这样一个单纯的近乎“愚蠢”的男人的视角来理解审视现代社会,特别是关于现代社会两性关系的解读。

  在那个被列进世界文化遗产的种族里面,因为人数较少,大家互相认识,因而婚姻似乎也并没有太多选择;简单的生活方式也使男女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互相需要。而现代社会,男女的关系却颠覆了这个因纽特人的认知——女人似乎强大到不需要男人的保护而且可以“指挥”男人;男人也并不忠贞甚至进行隐秘的“一夫多妻”。

  就拿他自己来说,他本来一心一意只是念着自己家乡的“未婚妻”,甚至他来到这个纷繁的都市也是为了和他在一起;然而,最初因为孤独和玛希·雅莉克丝的结合最后却慢慢演变为对家的归属和依恋;同样处于孤独和嘉桑特的结合最后成了他自己也弄不清的情结,他只是觉得“这样和她在一起很自由”;至于弗萝伦丝和艾德琳则可以算作纯粹的“***”了……即使相对信仰忠贞的因纽特人来到了这样一个国度,也很难抵挡女人和孤独的诱惑。

  而至于那些看起来强悍,口口声声说着“不需要男人保护”的女人们,其实只是没有找到一个真正可以放心栖息的地方罢了。强悍的弗萝伦丝做爱时一直嚷嚷着要他用点力,要他骂她,要他把她弄疼其实不就是享受那种被征服被“强势”的感觉么?而一直宣扬着女性独立的艾德琳恳求他给她一个孩子不也是其实渴望男性渴望爱而又害怕失望的最好明证么?

  现代社会一方面解放了女性,给了女性相比从前更多的自由自主空间却也同样带来了更大的不确定性和更多受伤的可能。某种程度上,女性地位的迅速提高,自主空间的增大其实也意味着她们同时要担负起在这样的转型之中所带来的女性更加干练坚强的新面孔,或者说,这样一种自由同时也要求她们承担起相比以前更大的生存压力。而如何平衡这样一种逐渐明晰的矛盾,似乎还没有什么特别好的解决方式,甚至很多人或许根本就还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矛盾。这样的矛盾展现出来就是我们看到的太多的所谓坚强到无坚不摧的独立女性。

  再来说说男性,小说中尤利克也无法专一,他把这归咎于“女性过于暴露”。从这样的角度看,似乎男性于女性仅仅是生物学意义上的爱。书中这样说:“他开始明白这里的男人经历的是什么了:面对这些拥有自由之身的女人,如何能在唯一的女人身上停下来?他们哪有办法对属于自己的那个女人保持忠诚?”似乎是完全否定了男人忠贞的可能性,而原因仅仅是因为抵挡不了女人的诱惑,身体的诱惑。但是,作为一个稍有理智或者说稍微有些责任心的成熟男人,难道他的是非观对他这点自制力都没有?

  当然书中其实还涉及对当代文明的探讨,但是作者的很多笔触似乎仅仅只是浮于表面,并没有传达出多少真正有思考意义的词句。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缺乏“张力”吧。

  《寂寞的公因数》读后感(十):寂寞的公因数.弗朗索瓦·乐洛尔 译,尉迟秀

  居然写的是两性关系,不感冒,也没咋看深入,主要以寓言方式讲了女性的寂寞。看了点书评,书名公因数大概两层涵义:男人和女人的公因数,因纽特人(爱斯基摩人)和咔卜隆呐克人(非因纽特人)的公因数。一个男人和若干女人的故事。尤利克&呐娃拉呐娃、雅莉克丝、嘉桑特、弗萝伦丝、艾德琳。男主拉走未婚妻的尾声好突兀,竟硬生生引发出意犹未尽的感觉。

  呐娃拉呐娃,名字好难读。

  拉封丹寓言故事貌似很有名?

  “就像喝酒一样,电视似乎是发明出来帮人度过孤独时光的——这是一种药。”

  “你们可以没有男人,你们已经学会不要男人也可以生活。”“不论是不是自己选择的,面对孤独都需要很多勇气。”女人很难承认自己因孤独而痛苦,艾克托医生说“当我们在一个我们害怕走不出去的处境里,我们就会试着告诉自己,这样很好,好让自己不要太难过。她或许还说服了自己,她的生活这样子还不错,结果,也是真的。

  “不过一个男人爱得太多不是一件好事。”

  当有人问为什么在打猎上,女人永远不会像男人那样做得那么好时,尤利克回答“因为女人不喜欢杀戮。”

  “当春天来的时候,让人很想做爱”,是么?

  原油外泄,在阿拉斯加、南美洲、非洲,臭氧层的破洞,地球变暖,“因为我们用了太多石油。”

  “女人更会去思考保护环境的事,因为她们会担心孩子的未来”,比如柴静么?

  “我们不可能在同一个时刻拥有所有的幸福,但这些曾经拥有的幸福永远也不会消逝。”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