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舌染红尘》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舌染红尘》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7-15 05:0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舌染红尘》经典读后感10篇

  《舌染红尘》是一本由荆方著作中国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页数:20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舌染红尘》读后感(一):一份简单食物,或许就是一份难以磨灭的情怀

  凤楼

  《舌染红尘》,染的便是人生百味。滚滚红尘中,人生白驹过隙。经年间,忘记的事情太多,但有些记忆如同香辛料般回味无穷作者荆方用最直接最细腻方式,游走在回忆点滴之间。带着酸甜苦辣咸,回味人生的五味杂陈。文字像黄昏后,亦如清晨时分,茶案前的暖暖碎语,带你走入谁的红尘漫漫。

  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是在一个没有吃晚饭的夜里,天可怜见吾辈当时的心情是多么的纠结。饿,绝对是看这本书的第一反应。文字是二次元的见证,不比直观影像那般真切,如果能将鲜香可口味觉冲击带入文字让人感同身受,是件不易的事情。

  跟随一个女孩,用味觉去摸索她的童年,少年,青年。就像她要你作为一个客人,引领着你去吃,去闻,去想,去感受。感受那本该压抑年代中,却带着那么一丝天真烂漫;感受那本是热血澎湃的年纪,却带着那么一种哀伤;感受那本该颠沛流离日子,却有着那么一段流连忘返

  我第一次喝胡辣汤,是寻到广州的一个深巷里,在一个河南女人摊位上,从那以后就欲罢不能。荆方对胡辣汤味觉的描写,总算是把我当时第一次喝胡辣汤时不知如何表达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胡辣汤就是这样一种东西,你很容易上瘾,但上瘾后却发现想见它并不容易。它不是随叫随到,你要可以寻找见它的机会才行。”(《胡辣汤》)

  《冰糖煮梨》是最爱的一篇。其实这种食物在岭南地区也是有的,但你真正去尝到它,与你看到文字里的它,后者更为深厚吧。对比下,它是那么的小资哀怨,在一个旁观者的眼里口里,是那么的值得揣摩。也许在文中男主角的心里,这种食物会变成一颗永远朱砂痣,烙在青涩年华中。每每想起的,便是那冰糖的甜、梨子的酸,以及消弭在热闹夜市中的,自己懵懂情怀。

  美食实则不一定是完美的,如同《红菜汤》中母亲的一段幽暗往事。虽然我未曾经历那灰暗的年代,但我深知,味觉的记忆远比任何形式的记忆来得直接,来得翻江倒海

  在一种饥肠辘辘的心情下看完这本书,此时的我已不觉美食仅仅是一种味觉的填补。也许我们面对食物,对它带有珍爱之心,不仅仅是一种慈悲或是一份功德之心,而是明白,对于你来说它只是一份简单的食物,对于他人来说,那或许就是一份或喜或悲的往事、一份难以磨灭的情怀。

  《舌染红尘》读后感(二):滚滚红尘,食物人生

  如果你同时拿“最爱的食物是什么”和“记忆里最挂念的食物是什么”这两个问题来问我,我一定会恍惚。因为我很难分辨清晰自己对某一个食物产生感情究竟是因为喜爱食物本身还是因为记忆深处的那个柔软心弦触动

  正如荆方在《舌染红尘》的序中所写的:“在我们的一生中,尝过的味道就像录下的磁带,由味蕾转存至脑海。不管过去多久,每当味蕾再一次触碰到这个味道,大脑立刻翻出当年的存储,那段味道所记忆的酸甜苦辣、缠绵悱恻乃至爱恨情仇,一股脑地翻涌而至,随着味蕾的感受占领你的思维,让你唏嘘,让你感动,让你悲伤,也让你甜蜜。”

  食物是我们最亲密朋友,它至始至终地伴随着我们的一生,它早已与我们的人生丝丝相扣,枝蔓纠缠难解难分。透过食物,我们可以穿越岁月流逝,与昔日的自己相逢;也可以看到自己内心隐秘憧憬渴望

  看着传送带上一圈一圈缓缓转着的寿司剩女难免心头生悲:便宜的、卖相一般的寿司反而很容易被领走,而那些剩下的、无人问津的,都是材料好的、价格昂贵的。然则,是否要降低自己的格调来迁就男人口味?当然不!只是,如此珍重芳姿,却难掩心中的孤寂落寞

  南方常见芒果在北方闭塞的小城属于娇贵的稀罕之物,南方经济特区的灯红酒绿对来自北方的小城姑娘来说也充满了诱惑。是半推半就、舍难取易地选择南方的清香四溢的芒果,还是洁身自好、抵挡芒果炮弹的诱惑?原来,人生的轨迹已然在选择水果分道扬镳

  一方水土一方人。荆方生于北京,成长于开封,游历四方,定居广州;中华大地的滚滚红尘汇聚在她的笔下,舞成了舌尖上的那一缕缕牵挂

  在《舌染红尘》一书中,荆方的文字从开封的乡思,到海南的猎奇,又到北京的记忆,再到俄罗斯的牵挂,字里行间支撑起这些爱恨情仇的便是食物。

  这些食物记录食客们的璀璨年华:钟情玫瑰切糕的娇俏少女热爱胡辣汤和羊肉串的生猛少年,喜好面条婚姻男女

  夹杂在平淡人生之中的,是一些小小的波澜,例如,宛若偷情般刺激的羊双肠,带有犯贱寻芳色彩的灌汤小笼包,人生需要随着情境调整烧饼。只是,这些泛起波涛的食物终究不能成为世俗儿女主食人世间情爱最终还是平平淡淡来得更为源远流长

  岁月流逝,成长中,食物也会给我们上了一课又一课。豆豉儿教会我们包容,秉着一颗安分的心,再苦难的日子也能安之若素狗肉让我们懂得真正的慈悲心是善待万物,而不是拘泥于吃或者不吃狗肉;方便面教会我们婚姻不只是丝袜口红、两情相悦那么简单,更是洗手作羹汤的烟火人生。

  在人的一生中,口味并非单一不变的,而是会随着韶华的老去、经历增长改变

  只是,我们的生活无论是处于低谷还是位于高潮,都有食物相伴,只是,低谷时,固然可以从鱼香肉丝中获取世俗的温暖慰藉,高潮时,却也不必从鱼翅中追求创造出来的、看上去很美的幻觉

  须知道,“待尘埃落定,一切是是非非恩恩怨怨,不过是残留在碗底的一汪残汁。鲜美滋味荡然无存,所有过往,都封缄在日渐褪色的身体里。”

  唯有食物,才是滚滚红尘中,与我们不离不弃的挚友

  在时光隧道里,我们终将与食物握手言欢,也终将与自己和解。

  《舌染红尘》读后感(三):食物中的记忆

  美食之中是曾经生活点点滴滴的回忆,每一篇都配有一幅插图,极富有趣味性,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插图。

  这本书,让我走进了作者曾经生活的那个年代,了解到了曾经的中国。“红菜汤”引出中苏关系变化以及母亲曾经的一段友情,“麦当劳”让我看到了中国20年来的巨大变迁,开封的“炒凉粉”、“双羊肠”、“烧饼”等小吃是作者对家乡食物的回忆......

  食物承载着人生往事的记忆,而食物又引发出对逝去之人的思念。多年之后再吃曾经的某样东西,曾经的点点滴滴立即浮现在眼前,只是这一切已物是人非,我们终究还是不能再回到从前了。

  每一种被遗弃的食物背后都隐藏着一段幽暗的往事,承载着生命沉重内涵。当我们过多的摄取某样食物的时候,我们最终会厌倦它的。

  《舌染红尘》读后感(四):一个吃货的漂泊史

  忘了在哪里看到一句话:“生命中那些痛苦的经历,在回忆里都很短暂;生命中那些甜蜜的经历,却可以甜很长很长,什么时候回忆起来,都是甜的。”

  时间可以治愈痛苦的心灵,但那些难过的往事,即使经过了时间的治愈,仍不免让人伤怀,只是不似当初那般伤得厉害。“在回忆里都很短暂”也意味着“回忆里仍然有,回想起来仍不快”。

  但加上“食物”就不同了。食物总能带给我们愉悦,它和时间一样,都有治愈的作用,站在食物的角度回忆往昔,那些扎在心里许久的伤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平息。

  作者一定是早早便发现食物的治愈作用,才写下了这本《舌染红尘》,也才有了序言中的那句话:“一切是是非非、恩恩怨怨,不过是残留在碗底的一汪汤汁。”汤汁只会让人回味,不会让人受伤。

  和今天的年轻人一样,作者年纪轻轻便离开家乡,四处闯荡。海南、北京、深圳、广州……南下北上,漂泊辗转多个地方。这中间过过有上顿没下顿的日子,住过乱七八糟的大仓库,失过业——不得不狼狈求助于朋友的亲戚,失过恋——一次被男友劈腿、一次被现实拆散;这中间有过委屈——被同事排挤、被误认成小三,有过悲伤——闺蜜去世、恋情无疾而终,也有过愤怒不甘——被领导性骚扰、被骗子利用理想破灭……但在讲述这些往事的时候,作者的心态非常平和,至少无论怎样用心地寻找,都无法从这本书中找到一丝一毫怨气。纵观全书,只有在“追腥逐臭”一文中,作者发了脾气,不过那通脾气也并非为自己而发,而实属“路见不平一声吼”。

  书中有的,只有温暖。

  这种温暖,和食物息息相关。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人通过食物彼此慰藉。在书中,作者提到了身世坎坷奶奶。作者的奶奶出身大户人家,中年时遭遇变故,生活水平一落千丈。但她始终没有放弃让生活变得更美好努力。她将难吃的粗粮做成好吃糕点,将瘦小的带鱼做成让孩子们几十年都念念不忘美味。正因为她,回忆起童年,作者想到的不是贫穷匮乏,而是一样样好吃的东西,一起起妙趣横生的“厨房事件”。

  作者显然继承了奶奶的“饮食智慧”,她可以从一碗破碎方便面里发现婚姻的真谛,可以从两碗寻常的浆面条中领悟相濡以沫亲情,可以从人们“打死也不吃”的讨厌食物中探出人极力回避的经历以及深藏于心的秘密——“每一种被遗弃的食物背后,都隐藏着一段幽暗的往事,都承载着生命最沉重的内涵。”

  人对待食物的态度,就是对待人生的态度。作者的豪爽洒脱,从作者对自己吃相的描绘中便可见一斑,而作者的细腻心思又可从对食物制作方法描述上窥得一二。书中涉及的38种食物,几乎都有非常详细地制作方法,喜欢的话,大可动手一试。

  漂泊路上的种种艰辛,都因为“吃”而沉淀成有趣的回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