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好好活,因为我们会死很久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好好活,因为我们会死很久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7-15 05:1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好好活,因为我们会死很久读后感精选10篇

  《好好活,因为我们会死很久》是一本由安热拉·利埃比 / 埃尔韦·德·沙朗达尔著著作,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208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4-1-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好好活,因为我们会死很久》读后感(一):书评A003:珍视生命、正视生命 ——《好好活,因为我们会死很久》读后感

  文/望月听雪

  作者安热拉•利埃比不是文坛大家,也不是有多显赫学识背景,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法国主妇,在经历“死去”的11天后,用自己徘徊踌躇、踽踽独行生死边缘痛苦深刻的经历,诉说着一份让他人“珍视生命”的宣告,发自肺腑感人至深

  故事源于安热拉刚刚从昏迷中苏醒过来的心理感受,有意识但不能言不能动不能自己呼吸,所谓的“脑死亡”状态,只有她自己知道自己清醒着,能感知周围的人声,但被大家认为是一个“死亡”之人,这是何等被黑暗笼罩着的没有任何希望,没有任何生气的“活着”。很长一段篇幅叙述着她自己听到的周围的谈话,读者会紧紧的揪着一颗提心吊胆的心,随着她的叙述忽上忽下,为她的命运担忧害怕着。在她的这段时间的黑暗生命中不分昼夜,感知不到晨露未晞、幕落黄昏、长夜未央、只余下时有时无的人声,或悲喜交集于至亲的熟悉嗓音,或痛苦害怕于陌生医生一句“脑死亡”的命定,直至对至亲说出放弃语句,那种恐惧无以言表,读者设身处地的思虑足以体会亲历。曙光转折于亲人的不弃不离,尤其女儿述说着第三个孩子即将降临,那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情感终于爆发了一滴极其珍贵眼泪,让亲人见证自己还存在于这个世界,慢慢的,在11天若即若离的状态中逐渐走回到亲人的视线中,“7月25日 脱离昏迷状态;27日 能左右摇头;8月3日 活动手指;6日 用‘是’和‘不’进行交流…… ”。可以想见恢复不是很容易,后面还有很长的荆棘需要突破

  之后很大篇幅叙述的是逐渐康复过程,艰难但需要更大的勇气,需要克服各种各样困难才能真正走回到亲人们怀抱中。尤其脱离呼吸机一段,对于常人与生俱来直觉功能,她却要辗转于泥泞中,艰难的适应稍有不慎就会危及生命。那种无奈,就像鱼儿感叹自己不会游泳,鸟儿仰望蓝天却不会飞翔花儿谢了不会再开……这段康复阶段包括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各种器官的恢复过程,因为是从死亡线上回来的人啊,在此不做赘述,很凄惨但又何等的坚忍

  故事结束主人公和亲人流连忘返于红峰勃朗峰迤逦壮美风光中,她的病好了,但没完全康复,仍然需要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痊愈,但崇山峻岭见证了一个妇人生命的奇迹!末了一段“另眼看昏迷”给所有人留下了一个“不解之谜”,人的免疫系统神经纤维是一个极其复杂费解知识领域,很关键的是她的亲身经历见证了一个信息,“一个处于深度昏迷中的人可能具有完全清醒的意识。”请善待生命,不轻言放弃生命!这是书的末尾对所有从医人员以及芸芸众生呐喊出的一句发自肺腑的格言意义深远,愿天下人珍视生命、正视生命!

  文末附书腰的两句名言

  “我们注定要失去我们所爱的人,要不然我们怎么会知道他们对我们有多么的重要。”

  —— (美)菲茨杰拉德《本杰明•巴顿奇事》

  “要活下去,总有一天我们能笑着缅怀过去的艰辛。”

  ——(日)渡濑悠宇《不可思议游戏

  《好好活,因为我们会死很久》读后感(二):读后感

  quot;只有真正面临死亡时,才会真正意识到生命的珍贵。"本书是由一名突患罕见重症,与死神艰难地抗争后,恢复健康女士所撰写的,记录了那一段难忘的,痛苦而真实挣扎着活下来经历。不同技能书籍或是文学散文,由于真实又特殊,所以多了一分震撼人心力量作为一个过来人,作者用真诚笔触,让读者对生命有了更清晰认识

  如果你处于身体昏迷而思维清晰的可怕境况,医生告诉你的家人,“没有希望了,请尽快准备后事。”听到这些,只有思维可以自控的你会怎么办?只有思维和感觉尚存,身体完全像是一副棺材,重重地,丝毫不能动,而你又由于感觉,每时每刻都清清楚楚地感受着疼痛,感受着自己被别人像玩偶一样随意摆弄,你会如何?听得到家和朋友的叹息和谈话,你希望他们多和你说些话,有趣的,鼓励话语,哪怕只是平淡讲述一下这几天发生事情,好让你多一份活下来的勇气和希望,可是他们听不到你的心声,只是按照自己的方式来看望你,而你似乎是一个完完全全的旁观者根本无法发出自己的声音,你作何感想

  虽然作者的病真的相当罕见,但是你怎么知道这样罕见的病不会再次发生病例?作者在序言中表达了自己是否要写这本书的矛盾心理,但是“为了让人们听到病患的心声,让护理人员自我反省”,作者决定,“我应该写作,因为一段经历应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错误随时会发生,但不应该反复发生。”

  可见作者写书的出发点是好的,书中的语言也偶有幽默点,而最感人的,最震撼的,当然是作者无助地与病魔斗争,忍受着无法言说的痛苦时的心路历程,以及扛着巨大压力始终相信妻子会恢复,给予妻子勇气的雷伊,在妻子后来可以通过眨眼来交流时,又总是最快最准确明白妻子想法。这段经历着实可怕,作者本人乐观坚强性格,家人的支持陪伴,那些负责任的护理人员和医生的帮助,都是让作者死里逃生因素。除了讲述 这一段经历,作者还想批评那些不负责任,忽略关键信息,妄下定论的少数的医生,作者通过多方询问了解到自己的病确实很有迷惑性,但是有些医疗过程中的定论依据不明不白,而且最终被证实是错误的,这让作者很疑惑也很生气。另外,作者也表达了对一些不负责任的护理人员的不满提醒。(比如在作者进行呼吸训练期间,因为机器的某个零件掉落,导致呼吸不畅,而在向护理人员多次反映,甚至是哀求着重新检查一下是否哪里出了问题后,得到的只是对方的推脱和应付,最终使得作者病情跌回冰点,重走一回鬼关)

  医患纠纷?控诉医生?No!作者的观点比较理性善解人意的。作者在书中写到“参考自己的亲身经历,我估计有5%的护理人员在医院无所事事,但有95%的人还是兢兢业业的。其实只要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一个关切表情,每天给我一点点人性关怀,我就会收获巨大的快乐。”在作者那种状态下,“无法表达,无法自己处理,只能完全任人摆布,乞盼她们(护理人员)有足够工作热情。”其实,从事各行各业,时间长了都会疲惫,都会烦躁,但是以医生为例,你的服务对象——病人可能是第一次患如此重的病,可能正是无助的时候,他们需要关怀,因此,敬业精神显得格外重要。

  总之,这本书第一眼吸引我的是标题,因为我比较喜欢心理类的作品,读了之后,发现并不是文学性散文,而它的真实性不平凡性,成为了让我读下去的理由,书不是看卖得好不好吧,应该看你从中收获了什么,毕竟,作者们的写书目的也不同。不喜欢细腻文字朋友可能会觉得很无聊,其实,看自己喜欢的就好。前面讲的好像剧情透漏很多了,但实际上,书里描述的更加细致,更加流畅,读的话会有更多的感触喜欢的话自己去看看吧。

  《好好活,因为我们会死很久》读后感(三):极致体验

  黑暗、孤独、恐惧的世界里,你不能动弹,只有听觉,而且需要呆11天;等你醒来后,还需要像婴幼儿一样重新学习掌握自己的身体,如坐、行、呼吸等最基本的动作。你确定你能做得比她更好?如果不能,就需要仔细研究她的经历,并试图去理解书本里没有说出来的东西

  现代医学是很发达,但对于人体自身这个奇迹,知道的越多,未知的就越多;中外医疗服务体系并没有本质区别

  死亡终究不可避免,我们不能逃避,恐惧及视而不见不是解决之道,我们能做的就是去了解,去准备。

  《好好活,因为我们会死很久》读后感(四):用故事来探讨原则

  当一个人昏迷的时候,他还会有感觉吗?会听的见别人说话吗?会不会有心理活动呢?安热拉是一名57岁的法国女性,在治疗中陷入昏迷,当医生宣判其脑死亡的时候,她醒了过来,写下这本关于昏迷之后的世界的书。在书中还讲述了她的康复过程。文字简单,也很简洁阅读轻松

  ------------------------------------分割线-----------------------------------

  在下读大学的时候,隔壁宿舍男生在上实验课时忽然昏倒,陷入了昏迷。昏迷时间长达3天。当他康复以后,告诉在下,其实他在ICU病房里躺着的时候,虽然不能睁开眼睛,也听不到声音,但是他能清晰地感觉到隔壁床住着的那个人。实际上,那个人在当晚就离世了。而书叔的这位同学说,他感觉到隔壁床铺上有人站起来,而且还在他身边走了几圈,然后慢慢地离开了。他说当时他很害怕,想躲开,可是身体完全无法挪动。

  在下当时听完,也只是笑笑,觉得这位同学不过就是在讲吓人的故事。加上当时他的表情带着淡淡的微笑,看起来也不是很认真样子。但是读过这本书,在下忽然就想到,其实书里很多描写,包括听到对话、声音的时候,作者安热拉的感受与反映,和在下的这位同学是多么的相似啊!

  而这本书并不是只是想探究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昏迷之后的世界,在下看来,安热拉这本书在探索神秘感受的基础上,似乎更像探究究竟该有尊严的死去还是应该不够有尊严的活下来。

  在这本书中,有很多描写安热拉自己是如何痛苦,不仅仅是肉体上的折磨以及不能控制自己的巨大压力,更多的是精神上感觉自己丧失了最基本的做人能力——吃穿拉撒,基本的生理需求,都无法自我实现依靠别人依靠机器,这样的生活还要不要过下去?

  在阅读这本书之前,在下是比较支持安乐死的。因为这样的病人造成了家人漫长的痛苦,也无法解除自己的痛苦。安乐死可以让病人和其家属短暂痛苦之后,家属便会花比较多的时间慢慢恢复。但是在读了这本书之后,在下的感觉是,求生这种本能,就连在昏迷的时候,都是没有消失的,而是非强烈,可以说更加强烈。

  或许我们都只是作为旁观者的时候,会轻松地讲出“要有尊严的活着”这样的话。如果我们是当事人,濒死感绝对会激发出我们的求生意识,哪怕是再没有尊严。

  最后再说一下本书的风格,通过安热拉自己的描写,乍看起来是讲述一个有些神秘的故事,实际上还是探讨了尊严与活着的这样一个原则。

  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一个?虚无的尊严,还是真实的活着?

  -------------------------------------分割线---------------------------------------

  欢迎关注

  敢看敢说的原创公共微信book-life

  (书叔有话说)

  《好好活,因为我们会死很久》读后感(五):珍视生命、正视生命 ——《好好活,因为我们会死很久》读后感

  文/望月听雪

  作者安热拉•利埃比不是文坛大家,也不是有多显赫的学识背景,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法国主妇,在经历“死去”的11天后,用自己徘徊踌躇、踽踽独行在生死边缘的痛苦深刻的经历,诉说着一份让他人“珍视生命”的宣告,发自肺腑,感人至深。

  故事源于安热拉刚刚从昏迷中苏醒过来的心理感受,有意识但不能言不能动也不能自己呼吸,所谓的“脑死亡”状态,只有她自己知道自己清醒着,能感知周围的人声,但被大家认为是一个“死亡”之人,这是何等被黑暗笼罩着的没有任何希望,没有任何生气的“活着”。很长一段篇幅叙述着她自己听到的周围的谈话,读者会紧紧的揪着一颗提心吊胆的心,随着她的叙述忽上忽下,为她的命运担忧害怕着。在她的这段时间的黑暗生命中不分昼夜,感知不到晨露未晞、幕落黄昏、长夜未央、只余下时有时无的人声,或悲喜交集于至亲的熟悉嗓音,或痛苦害怕于陌生医生一句“脑死亡”的命定,直至对至亲说出放弃的语句,那种恐惧无以言表,读者设身处地的思虑足以体会亲历。曙光转折于亲人的不弃不离,尤其女儿述说着第三个孩子即将降临,那种发自内心深处的情感终于爆发了一滴极其珍贵的眼泪,让亲人见证自己还存在于这个世界,慢慢的,在11天若即若离的状态中逐渐走回到亲人的视线中,“7月25日 脱离昏迷状态;27日 能左右摇头;8月3日 活动了手指;6日 用‘是’和‘不’进行交流…… ”。可以想见恢复不是很容易,后面还有很长的荆棘需要突破。

  之后很大篇幅叙述的是逐渐康复的过程,艰难但需要更大的勇气,需要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才能真正走回到亲人们的怀抱中。尤其脱离呼吸机一段,对于常人的与生俱来的直觉功能,她却要辗转于泥泞中,艰难的适应,稍有不慎就会危及生命。那种无奈,就像鱼儿感叹自己不会游泳,鸟儿仰望蓝天却不会飞翔,花儿谢了不会再开……这段康复阶段包括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各种器官的恢复过程,因为是从死亡线上回来的人啊,在此不做赘述,很凄惨但又何等的坚忍!

  故事结束在主人公和亲人流连忘返于红峰勃朗峰迤逦壮美的风光中,她的病好了,但没完全康复,仍然需要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痊愈,但崇山峻岭见证了一个妇人生命的奇迹!末了一段“另眼看昏迷”给所有人留下了一个“不解之谜”,人的免疫系统、神经纤维是一个极其复杂而费解的知识领域,很关键的是她的亲身经历见证了一个信息,“一个处于深度昏迷中的人可能具有完全清醒的意识。”请善待生命,不轻言放弃生命!这是书的末尾对所有从医人员以及芸芸众生呐喊出的一句发自肺腑的格言,意义深远,愿天下人珍视生命、正视生命!

  文末附书腰的两句名言:

  “我们注定要失去我们所爱的人,要不然我们怎么会知道他们对我们有多么的重要。”

  —— (美)菲茨杰拉德《本杰明•巴顿奇事》

  “要活下去,总有一天我们能笑着缅怀过去的艰辛。”

  ——(日)渡濑悠宇《不可思议的游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