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湿润的文明》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湿润的文明》读后感10篇

2018-07-18 05:15: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湿润的文明》读后感10篇

  《湿润文明》是一本由中央新影历史节目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湿的文明》读后感(一):敬畏大自然湿地开始

  《湿润的文明》是一本什么样的书?本书的介绍说得很清楚:《湿润的文明》从国家视角出发,对中国湿地现状、湿地保护历程进行全面梳理,将个体人物命运作为主要叙事线索,通过湿地周边人物的生活,勾连 文化生态、甚至是地质、历史常识讲述湿地与人类文明的故事,讲述湿地与人不可割裂的关系

  从这个介绍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本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思考性。

  那么这本书思考了什么敬畏生命敬畏自然问题呢?个人以为,既有对大自然的敬畏,也有对人类的反思。既有对地球之肾的赞誉,也有对地球之肾的担忧。既有对现代人生活方式的审视,也有对美丽中国远景的盼望。既有对保护湿地的赞扬,也有对生态文明的思考。既是普及了湿地知识通俗读物,也是唤起人们对湿地保护的思考和关注

  这些明显的思辨性色彩,从本书的目录中,即可以明显感受到。例如:堤坝:黄河文明发展双刃剑。黄河湿地的前世今生危机!湿地的退化。脆弱的湿地生态系统城市扩张污染侵略鱼米之乡的“困惑”。候鸟与湿地的困境

  那些看过湿地纪录片观众,再来读参与拍摄节目工作人员的书面感悟肯定会有新的收获,因为节目工作人员不希望人们对湿地问题的关注,随节目播出结束而结束。

  对想全面了解中国湿地知识,特别是已经开放的湿地,比如说中国不少已经开始接待游客已经收票的很多著名湿地来说,显然,这本书不是景点介绍,也不是某一家湿地的宣传广告,虽然书中有不少宣传湿地的精美图片。这本书是以思想性见长。

  不过你大可不必对这本书失望。今天,中国将近有一半的天然湿地已经被人类开发占用。像曾经拥有5百万公倾沼泽湿地的东北三江平原,80%多的湿地面积已经消失。这种危机,我们肯定无法回避,不然谈论湿地与文明的关系,关注生物多样性问题,只能是纸上谈兵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需要关心事情确实很多:湿地有哪几种类型?湿地在大自然中发挥哪些重要作用?湿地和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密不可分

  从这些角度来说,这样一本书,对我们来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个道理非常明显,建设美丽中国,探寻魅力湿地,追求自然、社会、人类的和谐相处,是我们共同的美好愿望。何况首部关于中国湿地现状的精美图文并茂书,是不是很好看,读者观点不会一样

  编者说《湿润的文明》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从国家视角出发,将湿地的开发置于整个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当中去考量个性的叙事与宏大主题结合。既有常识,又有故事。

  《湿润的文明》读后感(二):湿地消失带来的思索

  湿地是地球上介于陆地与水体直接的过度带。它包括沼泽、湖泊河流低潮水深不超过6米的近海海岸以及人工库塘等五种积水形态。由于有着净化水体 和吸收有毒物质的作用,湿地又被称作“地球之肾”。书中详细的对湿地现状已寄保护历程进行了梳理和寄讲解,在让我们领悟到湿地的作用和美景同时,也讲诉了湿地和我们不可割裂的关系。

  其实,如果说道湿地人们可能并不了解,如果问到全国有多少湿地的 时候可能就更迷惑了。你知道2013CCTV发起的全国网络投票产生的“十大魅力湿地吗?”不知道的话那换个问题,你知道电影非诚勿扰吗?非诚勿扰的拍摄地就是在十大魅力湿地之一的西溪湿地。它与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去这个人间天堂游玩必不可少的景点之一。如此一说可能让湿地也就被人们微微了解了一些了。

  其实在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对湿地的表现,如诗经中作为开篇的关关雎鸠,在河之州就以是描绘湿地风貌的;还有耳熟能详诗歌,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或者我们可以想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些都是让人欢喜不已的景色,让人羡慕情感。美好的景色,未曾荒废、破坏土地,这样的大自然让总会让人欣喜不已。看看黄河流域,走走青藏高原,或者去浅海面伴着阳光走走,一切都是那么惬意。你可以看到黑颈鹤、湿地霜冻、空心莲子草、水下草海等一系列美好的风景,可以让思绪遨游,可以放松心情,可以走进大自然的怀抱

  湿地风景总是如此美好,可是伴随着农业开发和工业建设,湿地的面积正在慢慢减少。水,正在干涸,种植的滩地能在萎缩物种也在灭绝。世世代代养育了人们的江河,如今也需要人们怀着感恩的人去保护它了。要知道在人类出现后,生物物种灭绝的速度是物种自然消亡速度的1000倍,人们在一方面赞扬它的时候却又在抹杀它,这样的角色到底是怎样的思考才能演出来的?现在的湿地已经被人类文明割裂,真正的自然开始被珍藏。我们能做 ,难道只是路过是拍俩几张风景然后慢慢等着她消亡么?

  用句老话说,人们总是在失去的时候才知道它的珍贵。可是如果湿地不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将会怎样?不敢去想象,只是希望人们能够去呵护珍惜那些美好的事物。毕竟如果肾都要没了,人还算健全么?

  《湿润的文明》读后感(三):中国的湿地在哪里?《湿润的文明》

  中国的湿地在哪里?《湿润的文明》

  人们都说湿地是地球的肾,认识到这一点的确不容易解放以后我们一直在开垦湿地,向湿地要粮食,要把北大荒变成北大仓,为有牺牲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在人定胜天年月里,湿地的作用还不被人们所认识,于是湿地就等于荒地,垦荒可以多收粮食,这就是为人服务。因此滇池被开垦了,鄱阳湖洞庭湖被开垦了,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被开垦了,中国的湿地面积骤然减少。

  等到环境恶化,水质变差,候鸟消失的时候,人们才认识到了湿地的价值,可是湿地已经破碎不堪了。这本书《湿润的文明》就是在讲述中国湿地的故事,这本书的内容来自林业局和中央电视台新影中心合作的一部大型纪录片,所以里面有大量的一手照片,向我们展示了中国湿地的概况。

  虽然破坏严重,但是中国的湿地依然是亚洲面积最大的湿地。湿地泽被苍生,它的存在使得污浊的河流变得清澈起来,是天然的污水处理厂。湿地也是动物们的天堂,尤其是鸟类,如果没有了湿地,实际上多数的鸟类将因为失去自己家园而死亡。湿地也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沿海滩涂湿地,红树林保护住了海岸线,可以对抗台风袭击

  书里面也介绍了中国的几块重要的湿地,扎龙湿地、若尔盖湿地、黄河湿地等等,书里面还附上了一张宣传单,内容是介绍了中国几个著名的湿地旅游区,其中就有辽宁盘锦双台河口红海滩自然保护区,这是很多条旅行线路的必经之地,在辽宁很有影响。除此之外还有扎龙自然保护区,新疆巴音布鲁克国家保护区,杭州西溪湿地公园,山东微山湖湿地,等等,没想到云南哈尼梯田竟然也属于湿地的范畴想想也对,稻田本来就是湿地,只是他们把水引到了山上,让湿地上山变成了一种美丽奇观。的确湿地是美丽的,中国面积这么大,从南到北的湿地都是不同的,形形色色各种各样,很多都适合观赏,可以开发旅游。而且因为湿地中有很多鸟类生活,一点点的兴起的观鸟热也在悄悄带动我们走向湿地。

  抚顺其实也有湿地,浑河沿岸就是重要的湿地,可惜的是浑河城区两岸都硬化了,还修建了几道橡胶坝,宽阔水面使得湿地荡然无存,还好硬化堤岸是很费钱的,所以抚顺绝大多数水域都还保留了自然的状态,在城区的上游和下游,还分布着大量的湿地,还可以看到白鹭等大型鸟类的存在,相信这些湿地会越来越得到我们的重视和保护。

  《湿润的文明》读后感(四):还湿地之文明,缔人类之兴盛

  就在我正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在1月13日的新闻当中看到了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张永利介绍第二次(第一次为2003年)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报告:目前全国湿地总面积5360.26万公顷,湿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率(即湿地率)为5.58%。与2003年第一次调查同口径减少了339.63万公顷,减少率为8.82%。湿地维持着约2.7万亿吨淡水,保存了全国96%的可利用淡水资源。

  因为阅读这本书,我了解到湿地之于我们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也正因为这本书,使我密切关注起和湿地相关的新闻。在阅读这本书之前,我连什么是湿地也弄不大明白,莫讲说是关注了。

  湿地,就是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之“肾”,是地球上介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它有沼泽、湖泊、河流,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近海海岸和人工库塘等五种积水形态。我还知道了,湿地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有着千丝万缕联系:它水陆交汇的复杂环境滋养万物生灵,湿地的减少,沙化将导致生态恶化,由此将会给地球带来无法预料的灾难

  这绝非危言耸听。中央新影历史节目部跨越2/3中国拍摄而成的纪录片,真实地为我们展示了中国湿地的现状,《湿润的文明》是他们汇编成文字记录。从“湿地维持着约2.7万亿吨淡水,保存了全国96%的可利用淡水资源。”这个数据可知,湿地具有巨大的储藏水功能,湿地的退化减少,直接影响到地球的用水,而水是一切生物生存的基础,没有足够适用的水源,地球将何以为生?这实在是一个非常严峻世界性问题,每个人作为世界公民,是不是应该从现在开始自我做起,保护湿地,保护自然生态平衡。例如,少些污染,少些捕杀,少些人为破坏环境,少些为个人利益而围垦湖泊,沼泽等等。眼见“九曲黄河第一弯”的若尔盖湿地水土流失牧场的退化、干涸的河水,一个个数据触目惊心,令人震动!由此带来的危害,近者第一影响到湿地周边人们的生活,使得生存越发艰难。远者,长此下去,将影响整个中国,乃至世界。所以说,保护湿地,保护环境,并不仅仅是中国人的事,而更应该是地球公民每个人的事。地球人都应该尽自己所力爱护环境,维护这个万物赖以生存蓝色星球。

  现在在这本书里,我们还能看到很多湿地生存的动植物,如红树林、空心莲子草、草海下丰富植被,黑颈鹤、丹顶鹤等水禽近300种,而这些湿地居民的存在,正是维系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保障事实上每一种生物的存在都与人类唇齿相依,一旦人类自己破坏了这种生态平衡,各种不同程度的灾害就会袭卷而来。

  保护湿地,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然后从自我的一点一滴改变做起,不再践踏湿地,还湿润于文明。

  《湿润的文明》读后感(五):让子孙何以想象“蒹葭苍白露为霜”

  看这本书,纯属就是为了找难受。因为之前北京大大小小的“海子”的消失让人抓心抓肺地难过,那些草长莺飞、鱼戏鹤翔的池塘,一个个变作了硬底水泥抽水马桶,水气氤氲的海淀、后海往昔的风光早已不现。赤脚光膀子去海子里摸条小鱼的乐子,现在的孩子就已不能想象。就像济南泉城,家家泉眼户户垂柳早就是传说。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在干燥尘土飞扬的街道上,哪有莲叶间的芬芳可以留驻皇上

  上次去九寨沟,五花海熊猫海等等等等,什么称呼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在那里。看到它们仍然在,心里就是绝大的安慰

  想想,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许要跋涉千里,才能一睹“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容颜,留一些湿地给他们,好让他们知道《诗经》里的古人过的是怎样一种生活,也好让他们相信苍茫山川曾经存在。

  这,就是《湿润的文明》存在的理由

  无论如何,这本书还是太薄太薄了。也许是我想抓住留住它们的心太贪太大了。

  中央新影历史节目部做了善事,他们不光拍摄了纪录片,还留下了这本书。他们不仅关照了“湿地”,更关照了在湿地周边生活的人们,从人类生存的视角关照环境,是这本书最大的特点。也是有别于其他类似于“百科全书”的编撰方式来描述自然环境的图书的根本。书中人们对湿地的依赖分明也就是同一物种的我们对湿地的依赖。

  最沉重话语是:人类真正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几乎都以湿地的形式存在,湿地为人类提供着97%以上的淡水。而中国有将近一半的天然湿地已经消失。

  书中——

  桑巴拉一家居住在青海省玛多县。是黄河源头流经的第一个县,去玛曲河边打水,直接用来熬制奶茶,是他们每天必做的工作。居住黄河头,而住在黄河尾的刘秀英老人,喝到甜甜的黄河水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哈么当周住在若尔盖湿地近旁,当年的花湖水域很大,水草丰美的湖泊是他自幼放牧的地方依靠这里的水草,哈么当周养育了五个子女。而目前,水域干涸了差不多一半。

  青藏高原的湖泊数量占全国湖泊数量的一半多,但如今,号称“中华水塔”的青藏高原湿地的沙漠化正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

  民间环保组织“绿色江河”的创始人杨欣的照片中,几公里长、1公里多宽的冰川,时隔16年已经彻底消失。

  受到威胁的绝不仅仅是人类。鸟类、鱼类、植物等等的绝迹、灭种,都是湿地被破坏的直接受害者。

  洞庭湖浩荡不再,第一大淡水湖的位置已经被鄱阳湖替代。长江流域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湖泊被围垦,三江平原81%的湿地面积已经消失。

  后退的海岸线、后退的生命线。滨海湿地的开发如火如荼,中国18000公里的海岸线,70%已经被开发。

  书中提供了中国“十大魅力湿地”的指南,我要争分夺秒去看了。不定一个转身,它们就已经只剩书中的一幅幅照片了。

  这本书,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看到,我们也许就可以做到一些什么了吧?

  起码,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可以相信《诗经》不是祖先想象出来骗人的。为了这个,我们可以看看《湿润的文明》。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