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爱你到老》的读后感10篇
《想爱你到老》是一本由胡发云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30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想爱你到老》读后感(一):关于爱的故事
《爱你到老》是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胡发云,2013-1出版。作者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也就经历了新中国所有的风风雨雨,这也许也是以后的财富,自然会是很独特的人生。从本书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热血青年,兴趣广泛,热爱音乐,当然也热爱人生,是一个乐天派的人物,他的性格非常好,可以说是那厚重,百折不回的坚毅人物,所有的苦难都没有让他消沉,他一直在追求自己的幸福。这本书正如书名一样《爱你到老》,这本书是一本典型的散文集,也可以说是叙事的散文集,其中讲述的基本都是爱的故事,关于他和妻子的故事,文字之间展示出浓浓的对妻子浓烈的爱,对家庭、对生活、对孩子、对往昔的爱。这是一本以爱为主题的散文集,字里行间都渗透出温情、真情,无论是悲伤,还是兴奋,给人的感觉都是温暖的、和煦的类似阳光的,无处不在的爱,整本散文集分为四个部分,第一辑标题为永不停息的情话,一共收录了6篇散文;第二辑标题为一种活法,一共收录了14篇散文;第三辑标题为被点亮的记忆,一共收录了15篇散文;第四辑标题为我们的那些孩子,一共收录了13篇散文。胡发云的故事很多都是耳熟明祥的故事,特殊的时代,造就的伟大的爱情故事。李虹可以说是一个很有地位的女性,面对着被打成反动派的作者,表现出了一种伟大坚贞的爱情,她抛弃了自己的地位和名声,不计自己的前途,勇敢地站出来表明自己的爱,就是在今天看来,也是走在前面的知识女性,她给作者带来希望和命运的转折。正是因为她的坚持,他们的爱情故事才得以生根发芽,落地生根,他们的孩子也正是他们爱情的见证。他们经历了很多,这和其他同龄人一样,面对着共和国的每一次运动,他们都一起经历,不管是什么打击和挫折,他们都一起度过。有人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当然这是很正常的事,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谁也不会在乎这个的。但是李虹面对着命运多桀的丈夫,表现出来的是不离不弃,这当然是很伟大的事,他们的爱情故事委婉凄美,虽然李虹最终离他而去,但是却把爱留给了作者,值得他一生去回忆。
当然这么多散文的内容涵盖范围很广,涉及的故事也很多很多,但是这些故事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就是关于爱的故事。在这个越来越物质化的现实社会里,这份爱更是弥足珍贵。
《想爱你到老》读后感(二):终会有人陪你看细水长流
中午接到朋友的电话,她说这个周日要结婚,请我过去参加她的婚礼。挂掉电话,思绪慢慢回到遥远的高中时代。
许多个早晨,我和她一起走在晨读的林荫小道上;许多个黄昏,我和她一起在楼顶谈论梦想和远方;许多个睡不着的夜晚,我和她互相鼓励,缓解压力。多年前的那个留着长长马尾的小姑娘,那个浅浅笑容、温润如水般的小姑娘,如今终于找到一个人,一起来完成这辈子的天荒地老。从此,有人为她把红豆,熬成缠绵的相思;从此,有人陪她一起看细水长流。他和她,许下一生的诺言:想爱你到老。
《想爱你到老》是胡发云先生的散文集,这是一部以爱为名的散文集,有对妻子浓烈的爱,有对家庭温馨的爱,有对孩子怜惜的爱,有对自然的爱,有对动物的爱,有对往昔怀恋的爱。字里行间充溢着温情、悲悯之感。没有曲折离奇,没有波澜壮阔,只是用淡然如水的文字,记录着生活中的所感所思,所见所闻。
51年的生命,30年的相识,26年的夫妻。妻子像一株自己种下的花儿,他眼见了一个女人一生的美。这种美,只有种花人自己才真正看得见,哪怕凋萎,也得见其中绵延不绝的风韵,就像山菊花和勿忘我。看完胡发云先生的《想爱你到老》,先生和妻子那种相濡以沫、相依相偎的爱情让人感动,让人流泪。有妻如此,夫复何求。作者因言获罪,被所在工厂关押,没有自由,没有阳光。那个早来的十月,伴着萧瑟的寒风,飘零的黄叶,更加的让人寒冷。但是她送来的物品,她寒夜的呼喊,就像暖暖的炉火,温暖了作者冰冷的心。一个是“现行反革命”,一个是喉舌机关的干部,他们的结合自然受到家庭和社会的阻扰。不出意外的,她被停职审查,被批判监视,在家庭和爱情的选择中,选择了爱情。获得自由的他和她,第二天就去领了结婚证,成为了法律认可的合法夫妻。后来他们有了儿子小鹿,一家三口其乐融融,日子平淡却幸福。
描写给患病妻子洗澡的细节,最是让人动容:妻子说想洗个澡,他跑了大半个城市,买来一个轻巧浴缸,刚好可以放在病房里。他灌满热水,把妻子抱起来放进小浴缸,先用毛巾把锁骨处的输液接口裹严实,再一处一处给她轻轻擦洗。夫妻之间那种浓浓的爱,浓浓的关怀,通过这个细节,一点点渗透出来,流到读者的心田。原来至真至爱的相爱,到最后就是至亲致敬的相守。有人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少年夫妻,新婚燕尔,甜甜蜜蜜,你侬我侬,日子久了,耳鬓厮磨的柔情终会被油盐酱醋等俗世烦恼冲淡,淡到寡索如水,淡到不起波澜,这个时候,剩下的,只是亲情。你叫我婆婆,我叫你爹爹,头发花白的时候,搀扶相伴的时候,彼时的小夫妻,成了此时的老来伴。
在我们还相信爱情的时候,在我们还没迟到的年纪,愿我们早日找到那个他或她,一起看夕阳西下,一起看细水长流。
《想爱你到老》读后感(三):十年生死两茫茫
文狸奴老妖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想来悼亡词中最出名最动人的,怕就是苏轼的这一首《江城子》了吧?每每读来,就感觉心内升起隐隐的伤感,叫人不由得被作者的深情所传染。
或许是巧合,2004年,作者的妻子病逝,距离这本书的出版,也正好十年,十年之后,一个男人,依旧对自己的妻子怀念至深,字里行间的悲痛和想念一目了然,不由得叫人再次深深地感动。
这份纯真的爱与怀念,在今时今日这样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倍显珍贵,原来到了21世纪,依旧有人同古人一样情深意重,将满心的思念写入文字,只恨不能让已经离去的那个人知晓。
这本《想爱你到老》,是作家胡发云的散文集,书中所写的俱是生活琐事,父母,妻子、儿子、家庭、家里请过的阿姨、家里的装修、自己的收藏癖好、少年往事的追忆、年少时对文学的追求、自己在乡村在工厂里的经历、家里养过的那些猫猫狗狗……皆是质朴动人的文字,没有刻意地渲染和艺术加工,只是那么信笔闲闲地写来,却叫人读起来倍觉舒适和安心,尤其是读惯了畅销书的我,在看到这样传统的文本时,只感觉仿佛一股股清泉汩汩而流,留下一阵清凉和舒心,看到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抒写了他独特的生活情绪和久远记忆的时候,难得的是竟然不觉隔阂,只让人感觉,这位老人的可爱、率真与颇有趣味。
然而,这些散文篇章中,最叫人动容的,还是那些关于抒写怀念已故妻子的文字。妻子已经离开十年了,他们相伴了一生,然而在胡发云的眼中,她依旧是他初见时候的样子,他一遍遍写着两人年轻时候的相恋,自己被关押时候妻子的不离不弃,在看守处的墙外大声地一遍遍喊着:“胡发云!胡发云!”听到回音后才肯离去,拆了自己所有的线衣给他织毛衣毛裤,而他亦通过看守给她送去自己精心制作的蜡雕,他们的结婚,不过是一起拍了个照就这样定了终身——没有现今年轻人结婚必备的戒指婚礼酒席甚至车房,然而,他们却始终恩爱了一生,以及一方离开,另一个依旧情深不倦。
在看到妻子生病的那段时间,作者诉说两人在医院里相处的那段时光,我终于忍不住湿了眼眶,他对她照顾有加,她因为输液不能淋雨,他便四处奔走,买来一个大盆,将她抱进盆中,“用干毛巾护住接头,一处一处轻轻给你擦洗。”“洗完后,我用了几乎整整一瓶护肤霜给你全身上下轻轻涂抹了一遍,肌肤立时就滋润鲜亮起来。”而他的妻子,却是嘤嘤啜泣起来,越哭越厉害。——我想,她的啜泣,不是因为感动,而是不舍,这样恩爱的时光,很快就要结束了。
斯人已逝,徒留伤悲,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一点一点的写着他和妻子多年的回忆,曾经的幸福时光,他们一起搬家、制作家具,他们有了儿子,他们养了一大堆猫狗,他们有那么多美好的过去,他们在爱与生活早已融合得不着痕迹,他以为,自己可以和妻子一直恩爱到老,却不曾想,她撇开了他去,让他只能在一个个难熬的日子里,靠这些文字、回忆、做梦与她亲近……
《想爱你到老》读后感(四):想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你说想送我个浪漫的梦想,谢谢我带你找到天堂,哪怕用一辈子才能完成,只要我讲你就记住不忘,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
看到书名会很自然的想起歌手赵咏华的《最浪漫的事》,两个人从相识相知相爱到成婚,最理想的状态莫过于一起变老。
书名《想爱你到老》。作者,胡发云,生于1949年,当过知青,工人,企业干部,上了大学,后来成为一个职业作家,主要作品有《处决》、《老海失踪》、《死于合唱》、等。
此书分为四个部分来展开,第一部分说的是和妻子儿子相处的点滴。第二部分说的是生活中的一些琐事经历,第三部分是回忆往昔少年知青时代的经历,第四部分说了生活中曾经以及现在生活的众多如孩子一样的动物。
最让人感动的当属第一个部分,书中的有一个场景,是胡先生给病重的妻子李虹洗澡,妻子李虹自嘲说:“我变得这么难看了。”胡先生笑着说:“我觉得不难看,那就是不难看。”然后又说了杜拉斯《情人》中的那句话,与你年轻时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容颜。
胡先生说:51年的生命。30年的相识。26年的夫妻,像一株自己种下的花儿,眼见了一个女人一生的没。这种美,只有种花人自己才真正看得见.......哪怕凋萎,也得见其中绵延不绝的风韵,就像家里那几束早已老去的山菊花和勿忘我。
不能说,胡先生写的有多么的好,只是能从字词句中看出胡先生去妻子的爱珍惜,一个女人同一个人在一起,至始至终都希望能得到这个人全身心的爱,不管是在最一开始还是在最后。胡先生对着病重的妻子不离不弃,即使容颜老去的妻子也依旧爱的如花骨朵那般,没有任何的动摇,这样的爱情不正是我们希望的么。
不是每个男人都那么细致的会去给病重的妻子洗澡,不是每个男人都会对病重的妻子不离不弃。男人有时候就像脱线的风筝,总是喜爱那些等待含苞待放的花朵。对曾长久陪伴枯萎的花却视而不见。看到胡先生给妻子洗澡的场景,会觉着,大抵爱情婚姻当时如此般。最近总是被生活中一些小事感动,也被书里面胡先生对妻子的爱感动,选择对的人是那么的重要。
这是一部以爱为名的散文,胡先生通过回忆来写爱,写对妻子儿子父母家庭生活的爱,大到爱家人生活,小到爱家里的家具同一起生活过的猫狗。看完这本书,个人认为胡先生写这本书的主要目的是怀念他的妻子李虹,是对过去生活的一种梳理,做过的事遇到过的人。
类似的书,一本是三浦友和的《相性》和查尔斯·马丁的《亲爱的,我不会把你交给绝望》,《相性》和《想爱你到老》可能更类似,同样是说妻子说人生说生活,胡先生的笔调更显得优美。《相性》更多的是说了自己的一生,关于电影,关于爱人和家庭。在没有经历过之前,每件事都是边学着边成长。《亲爱的,我不会把你交给绝望》则是写了病重的妻子和丈夫如何渡过的每一天。丈夫面对患病的妻子同样是不离不弃。
这是一部,让人感动让人相信爱情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书。
书不知道是不是胡先生整理的日记,还是如何,有看到相同的情节出现过三四次,出现次数多了会觉得多余。从封面来说,我很喜欢这本书的质感。书本的序言(一个人的低吟浅说)和文章相对应,同样是失去了挚爱的丈夫的章诒和来写序,着实对应了胡先生的写妻子的一部分。
《想爱你到老》读后感(五):岁月童话
人们常说,最美好的世界都在童话中。当我们渐渐长大,脱离童话,踏入社会大熔炉,世界将不再美好。
然而从意味着艰辛与苦难的大饥荒、牢狱之灾、命悬一线中走出来的胡老,却用清隽的文字述说了一段岁月洗练后依然动人心弦的童话。
和夫人李虹的爱情,从高墙内外发自肺腑的呼喊到年华老去后的相依相伴。就像那句动人的情话——和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倍受摧残的容颜。
中国人的情感自《诗经》以来就朴实无华,少有滔滔江水般的奔放热烈,多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朦胧婉约。这段几乎用尽一辈子的爱情有过炽烈有过执着最终依然化为流水涓涓。相较而下,王子公主的童话甚至逊色许多。现实打磨后的爱情,才能像雕琢后的钻石一般,绽放更美丽的光华。
爱情是童话的根源,但是生活不止爱情。树木花草、猫狗鸟鱼……尤其是小猫小狗占据了他们生活的半壁江山。一如他们简朴的生活,这些小动物并非血统纯正的名贵品种,多是身有残疾或者被主人遗弃的小可怜。在他们身边,小动物们得以娇憨地生活着。每只小猫小狗的性情、神态、动作简直惟妙惟肖。这些栩栩如生的描述中无不透露着主人对它们的宠爱之情。
在如今泛滥成灾的书市中,这本看似朴实无华的散文静静躺在那里,等待触动阅读者的心灵。
《想爱你到老》读后感(六):爱是进行时——胡发云其文证明其人
胡发云,其人生于1949,据他自己所说:少年爱诗,爱音乐,也爱玩,由于许多机遇,读了许多同龄人当年不太容易读到的东西;当过知青,工人,企业干部,后来成为一个职业作家;80年代后创作以散文、随笔、中短篇小说为主,九十年代淡出文坛,2006年退出官方认证体系并奉还各种头衔;为人、为文都散淡、怠情,任由性情,写得不多。
即便如此自我评价,胡发云还是因着《死于合唱》和《如焉@sars.come》等近期一些书的出版,逐渐被大家熟悉。同时,收获了“高贵的文字”、“高贵的小说”、“当代亦无文,唯胡发云《如焉》而已”等一系列极高的褒奖。
客观的讲,撇开当初为新书上市所做的明星但书或者宣传造势等成分,胡发云其人与其文果然如何,我一直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没有切实的体验。
恰好,手上拿到的这本《想爱你到老》,是胡发云的散文作品集。他自己亦在文前的自序中坦言:一人人无法在散文中隐藏自己——“在散文中,他常常无处藏身。”写作作为一种自语,“散文更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通过散文,“你的人品,秉性,风格,趣味,学识,观念,你的经历,你的生活以及你的表达方式,都会更真实更直接地显现出来”。
这样的见地通彻,可见是一个诚实待人、诚实待己的作者。
这几年,胡发云年纪渐老,又底子里是个念旧的人,再加上痛失爱妻,就越发耽于回忆这件事情。说《想爱你到老》是一本中老年男人的回忆录一点都不为过。全书以爱为名,串联起了胡发云从前往后、从年轻到老去的“一段段关于爱的往事”。
因为是回忆的性质,加之许多文章是旧时不同时期所做,编入本书后难免出现细节与文字上表述的重复与雷同,算是本书的一个弱处吧。
书中,胡发云写的与妻子有关的回忆文字(特别是病中为妻洗澡一节),被读者一再地提起并加上了重点符号,甚至将之评价为为现实里为数不多的爱情典范。
诚然,这段爱情可贵又动人,承载这段爱情的文字亦是真挚而深沉,但这绝不是胡发云的全部。除了对妻子的一往情深之外,胡发云的人品、秉性、趣味、观念、经历、生活等等,都有可看可探之处。
本书文字,除了几篇悼念文章,全都是在胡发云妻子病逝之前陆续发表的,更多的是“许许多多零零碎碎的日子,零零碎碎的事”,这些才是更加原原本本的向我们坦白了胡发云其人。
《永不止息的情话》一辑中,胡发云对妻子的爱,充满了温情脉脉的呢喃细语。在看的过程中,我脑海中一直闪出《你是我唱不完的一首歌》的旋律,非常适合冬天暖心、夏天舒心。这份爱,并不因当事人之一去世了而停止放送、沉重不堪,也不会因为失去了现实中的爱的对象而一朝变得虚无缥缈、无所寄托。胡发云回忆与妻子相爱、相守的过程,点点滴滴、细节历历在目。他们之间的爱,有许许多多的见证:相互借阅的图书、冬天的雪、屋外的呼喊、看守人、蜡制的小鹿、干枯的鲜花、儿子小鹿……胡发云总会在家的历史中,找到妻子存在的证据、相爱的证明,从而获得内心的平静。哀而不伤,这种处理伤痛的方式,值得我们学习。
在这一辑中,从胡发云的文字中,还隐约从旁瞥见了特殊年代的历史时光,因言获罪、被关押囚禁等等。更为重要的是,李虹从他的文字中活生生的站到了我面前。李虹其人,“一生一世永不止息狂放热烈又痴迷无忌的爱”、“煮骨焚心拼将一切为真情”、“激越、率直、不管不顾”。在与胡发云的夫妻一生中,李虹越发显得比先生爱的勇敢,爱的用力,甚至有种“如果不是李虹如此爱胡发云,胡发云的这份思念与回忆就会轻得多”的个人感觉。
第二辑《一种活法》中,则更加体现了胡发云念旧、传统、追求田园的一面。胡发云讲亲情,回忆双亲、回忆儿子成长故事;讲过去,回忆房子及老物件、回忆生活中来往的人和事;讲生活态度,追求动手、理想田园。作为一个脱离了官方认证体系的作者,胡发云从文到人,他的身上,“民间知识分子”和“都市农夫”的形象与标签愈发明显地显现出来了。
第三辑《被点亮的回忆》,则偏重对于饥荒年代、下乡知青的一段时光与人物、故事,从旁复原了一代人的生活背景及鲜活记忆。可即使是这段不甚幸福、堪称艰苦的日子,在胡发云笔下,也是平静自然且颇有趣味。饥荒时的小菜园如童话王国,是“生命的一部分”,童年游戏更是忘记饥饿的法宝,城市生活之外的大自然是如此吸引人,物质匮乏时精神又因为书籍丰富起来……“萧瑟岁月中,也有许多让人痴迷陶醉的时光”,这对于现在的、不是那个年代的读者来说,新鲜又不可思议。
最后一辑《我们的那些孩子》,则视各色动物如己出,称它们为自己的孩子,有猫有狗,有青蛙金鱼,有乌龟鹦鹉,总归是“猫猫狗狗也是一条性命”,大有一视同仁、天下大同的气质。“这世上,唯有人的苦难史该人自己去承担的”这一句,有多少有些对于人的冷淡在里面。
与共和国同龄、经历丰富的胡发云,人到中年都不止、又丧偶将要孤独终老的胡发云,自称散淡怠情,实则用情至深的胡发云,你都会在《想爱你到老》中看到。如果说胡发云呈现了爱,那么,本书文字及其表现的故事人物,都证明了胡发云曾经爱过,并且将一直爱下去。
《想爱你到老》读后感(七):想一直爱着,岁月的痕迹
《想爱你到老》是“一部以爱为名的散文集,对妻子浓烈的爱,对家庭温馨的爱,对生活热情的爱,对他们那些孩子怜惜的爱,对往昔怀念的爱。篇篇文字充溢着温情,即使悲伤,也是温暖的。”
去宁波面试之前开始读这本书,从长途汽车到面试考场,又轮回到汽车上。与准备考试的忙碌和考场上的激烈不同,书里的内容却如一股清泉,淡然清澈。虽然面试最终没有通过,但书里的收获却也颇让人慰藉。
这里没有追名逐利的喧嚣,牵扯不断的纠葛,曲折离奇的故事,更没有山珍海味的饕餮或火烧火燎的呼和,只是不温不火地像大家讲述着童年事的一二趣事,“孩子们”的三两点滴。人到中年,作者只是用他淡然如水的文字记录着自己的温情悲悯、生活点滴,一“如冬日的悠长,似飘落的雪花。”正如作者开篇所说“这里一些长长短短的文字,都是关于我个人的,或与我个人有关的人或事。它是生命飘落在这世上的落叶,或许被谁拾去,夹在书页中 。或许随风飘散,化作尘泥。”
“与你年轻时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容颜。”作为年轻人,我们总是在寻求新奇的事物,我们坐不安分,睡不安稳,总想着去旅行去探险,但是时光终究会告诉我们,只有经历世事摧残的,才会最美。也只有我们更深沉的爱,才能跟旧物肌肤相亲、温存永久。因为不管是你的爱人,还是你用久的桌椅,他们就像你自己种下的一朵花、一棵树,你见证了它们从矮小瘦弱到枯萎飘零的一生,你是它美的唯一见证,它留下了你生命的刻痕。“它已经成为你生活史的一部分 ,那张大床有你们肌肤相亲的余温,那只书桌有你们伏案的笔痕,衣柜里留着你们身体的气息,茶几能让你想起许多次友人来访的情景,孩子的床头贴着他儿时的粘胶画或某一次涂上的小人……”
作者的妻子和母亲一样,都是因为癌症去世。她们都为了所珍爱的生命,眷恋的生活,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摧残——化疗放疗、水肿、脱发、黄疸……最终,她们还是没有熬过和病魔的斗争,去了另一个世界。但是人生的剧集虽然不长,但总比拖沓无聊要好。而且,她们还会继续活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活在字里行间,已老的记忆,用旧的家具。
生活还要继续。
“一个充满欲望,匆匆前行的城市常常没有时间和心思来品味那些已逝或将逝的东西。”一个拼搏挣扎、行色匆匆的人也终将会将生活的点滴渐渐忘记。生活本是该和个人的品性相符,各有各的特色。但是我们却已经将它贴上了标准化的书签:“大体相同的住房格局,大体相同的家具陈设,大体相同的作息时间,大体相同的文化生活和大体相同的高兴或不高兴的话题,我想,如果做一次调查,怕连做爱的安排也是大体相同的……”就这样在标准化的浪潮中被推着向前,直至人生的最后一站。转头看看,生活少没少你好像关系并不大,只是拿另一条标准线补充即可。
我们一面用非主流的穿着向世人呼喊着我们的标新立异,标榜着我们的特立独行,一面又渐渐成为他人的复制品。
我们终将该冲破标准的藩篱,像作者一样身居闹市,却安静地过着自己的小日子,过得没日没夜,甚至忘了日期时间——将日子过得犹如世外隐者,独留自己的心灵田园。
《想爱你到老》读后感(八):想爱你到老
《爱你到老》是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胡发云,2013-1出版。
作者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也就经历了新中国所有的风风雨雨,这也许也是以后的财富,自然会是很独特的人生。从本书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热血青年,兴趣广泛,热爱音乐,当然也热爱人生,是一个乐天派的人物,他的性格非常好,可以说是那厚重,百折不回的坚毅人物,所有的苦难都没有让他消沉,他一直在追求自己的幸福。这本书正如书名一样《爱你到老》,这本书是一本典型的散文集,也可以说是叙事的散文集,其中讲述的基本都是爱的故事,关于他和妻子的故事,文字之间展示出浓浓的对妻子浓烈的爱,对家庭、对生活、对孩子、对往昔的爱。
这是一本以爱为主题的散文集,字里行间都渗透出温情、真情,无论是悲伤,还是兴奋,给人的感觉都是温暖的、和煦的类似阳光的,无处不在的爱,整本散文集分为四个部分,第一辑标题为永不停息的情话,一共收录了6篇散文;第二辑标题为一种活法,一共收录了14篇散文;第三辑标题为被点亮的记忆,一共收录了15篇散文;第四辑标题为我们的那些孩子,一共收录了13篇散文。
胡发云的故事很多都是耳熟明祥的故事,特殊的时代,造就的伟大的爱情故事。李虹可以说是一个很有地位的女性,面对着被打成反动派的作者,表现出了一种伟大坚贞的爱情,她抛弃了自己的地位和名声,不计自己的前途,勇敢地站出来表明自己的爱,就是在今天看来,也是走在前面的知识女性,她给作者带来希望和命运的转折。正是因为她的坚持,他们的爱情故事才得以生根发芽,落地生根,他们的孩子也正是他们爱情的见证。
他们经历了很多,这和其他同龄人一样,面对着共和国的每一次运动,他们都一起经历,不管是什么打击和挫折,他们都一起度过。有人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当然这是很正常的事,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谁也不会在乎这个的。但是李虹面对着命运多桀的丈夫,表现出来的是不离不弃,这当然是很伟大的事,他们的爱情故事委婉凄美,虽然李虹最终离他而去,但是却把爱留给了作者,值得他一生去回忆。
当然这么多散文的内容涵盖范围很广,涉及的故事也很多很多,但是这些故事都是围绕着一个主题,就是关于爱的故事。在这个越来越物质化的现实社会里,这份爱更是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