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说不尽的外交》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说不尽的外交》读后感精选10篇

2022-03-22 03:34:1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说不尽的外交》读后感精选10篇

  《说不尽的外交》是一本由李肇星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34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说不尽的外交》读后感(一):读者喜欢也是我们的心愿

  2012年3月,第一次拿到李肇星外长的手稿。周末一口气读完,非常过瘾。二十余万字的篇幅不短,仍觉意犹未尽。

  李部长说,“我想写本老百姓读得进、看得懂的书。”这句话成了日后我们在策划、编辑书稿时的“尚方宝剑”。他希望我们从读者的角度多提意见,遇到不太好理解、不那么“白话”的地方,最好画出来,他再想想、改改,少点专业书的味道,多点拉家常的感觉。

  这与我们的策划思路不谋而合。若让一位职业外交家谈外交、讲政策,定是驾轻就熟、信手拈来,但要把那些专业的、“高高在上”的东西,表达得深入浅出、不那么枯燥,就不容易了。而本书难能可贵之处在于,除披露若干重大外交事件内幕等“题中应有之义”外,可读性极强,寓讲原则、说道理、做评论于丰富的案例、鲜活的细节、充沛的情感中,于专业性与通俗性间挥洒自如,嬉笑怒骂皆成文 章。即便是毫无专业背景的读者,也能看得津津有味。

  书里谈的都是大事,却从“小事”落笔,看似漫不经心,实则举重若轻。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专业人士既可从亲历者的回溯中洞察历史细节、寻找事实真相,普通读者也能从国际舞台上高手过招的纵横捭阖中一窥外交工作的惊心动魄。

  谈外交。除了说事儿还讲人,与基辛格一起被“忽悠”去澳门,跟奥尔布赖特都成了“孤儿”;飞机上向戈尔巴乔夫请教“苏联为什么解体”,“方便时”与麻生外相“厕所外交”……与作者有过私人交往的各国政要,皆“有血有肉”,生动可亲。

  曝内幕。处理“炸馆事件”,美国人的道歉是“逼”出来的,尊重是“吵”出来的,赔偿是“斗”出来的……详尽的叙述,道尽外事“斗争”的曲折艰难。

  忆成长。肯尼亚七年献青春,从零开始学做外交官;莱索托第一次当“一把手”,建馆经费缝在裤子里,使馆大印捆在胳膊上……作者毫不讳言初出国门的尴尬、青涩,个人成长路上的苦乐酸甜娓娓道来,让人忍俊不禁,又感慨万分。

  诉衷肠。领事保护,能管尽量管;解救人质,有勇也有谋;外交为民,再累也心甘……一代外交人不畏险阻,用血泪甚至生命践行“祖国唯一,人民万岁”的信仰,拳拳之心催人落泪。

  最后一部分“乐在其中”,系统总结、梳理了作者多年外交生涯的“实战”经验,有志于从事外交工作的读者可引为借鉴。后来我们才知道,这些内容是李部长在不少年轻同事的鼓励下,犹豫再三才动笔的。用作者的话说,它们不只属于他个人,更多是集体智慧。

  坦率说,初稿的质量已属上乘,但我们还是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在“好读易懂”的原则指导下,多次跟作者讨论、修改。这样一边读一边改,改完再读,读了再改,从篇章次序的调整、章名标题的润色,到史料查证、文字推敲,大家反复斟酌、核实,作者数易其稿。直至最终定稿,又过了一年多。在这个过程中,外交部的不少朋友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

  李部长很忙,写作、修改经常是出差路上,在飞机、火车、汽车里完成。书稿进入出版流程后、正式付印前,他又从头至尾读了两遍,做了细致的校正。

  作者在“后记”中说,“读者喜欢是我的心愿,也是我的快乐”。作为本书的策划方,能为李部长这么重要一部著作的出版尽一点薄力,也是我们的荣幸。我们由衷地希望这两年来的工作能得到大家认可,不辜负作者的信任与重托。读者喜欢也是我们的心愿。

  《说不尽的外交》读后感(二):得八卦者得天下,从外交小事中看到大智慧

  宣传语说“这是一本劲爆的八卦集”,于是本人满怀饱满的热情,得到的结论是:外交部长接触到的八卦果真非我们小市民能意淫到的。

  李肇星敢讲,在一次大会上,他被派去与外国某大使谈条约,两人在外面溜达了5分钟就搞定了,现在就回会场是不是显得谈判太简单了呢?于是他和外国大使又溜达了5分钟。。。奇葩~

  《说不尽的外交》读后感(三):外交

  读书笔记201:李肇星外事回忆

  从外交岗位退下来时间还不长,很多东西谈的也不能太深入,只能是些大家知道的边角料,不过身处一线,比起新闻稿来还是有不少东西可以挖掘。

  最重要的还是中美关系,李做过驻美大使,经历过南斯拉夫大使馆炸馆时间,同六任美国总统有过交集。中国领导人对于中美关系定义为好也好不到哪里去,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72年,毛和尼克松都面对苏联的霸权,美又陷入越南战争,双方都有改善关系的需要,毛就提出来不能同时跟两个超级大国对立。由于水门事件,尼克松提前下台,中美建交是在里根任上完成。到了布什时期,赶上社会主义阵营巨变,中国扛住了,但是遭受了制裁,后来李肇星遇见戈尔巴乔夫,询问苏联为何崩溃,戈说因为中国有邓。到了克林顿时期,通过了世贸谈判,但是在其他领域,对于中美关系依然困难重重,直到911,中美关系正常化,李认为今后中美关系不会有太大状况,即便有,中国也有实力应对。可以看到,随着反恐逐步胜利,美国回过头来还是要收拾中国这只最大的肥羊,以解决其国内的经济和就业问题。中美之间的博弈,不是你死我活,而是多与少的问题。911的红利用完了,后面要做好艰苦奋斗的准备了。

  其他内容来看,外交礼仪啊。联合国趣闻什么的,也蛮有意思,没有国与国之间的博弈,还是比较遗憾的。

  《说不尽的外交》读后感(四):李肇星向长者学习故事几则

  摘自 李肇星《说不尽的外交》

  1.

  因为莎士比亚的诗,我在党和国家领导人面前露过怯。有一次,外交部欧洲司为主席会见外宾准备了一份谈话参考要点。这份“谈参”引用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一句话:“和平在宣告橄榄枝永久葱茏”。我审批并签字后,呈送江主席参考。

  晚上10点多,我家电话响了,是江主席亲自打的:“肇星,你们上呈的‘谈参’写得很好。我就想问一下,莎士比亚是在哪里说的‘和平在宣告橄榄枝永久葱茏’。这么晚了,你不必帮我查原文。我这里有莎士比亚全集,你就告诉我是第几首诗就行了,我自己去查。”我知道莎士比亚一生写了154首十四行诗,但不记得这句话出自哪一首。没办法,我只好说:“对不起,江主席,我不知道。”

  放下电话,我立即问欧洲司司长,他也不知道。我又赶紧找翻译室主任张援远帮忙,他找到莎学泰斗、原驻英国参赞裘克安。裘老说,“和平在宣告橄榄枝永久葱茏”这句话应该出自莎翁的第107首十四行诗。欧洲司也很快传来消息,结论同样是第107首。

  已经是晚上10点半了。我给江主席办公室打电话,问江主席休息了没有。秘书说:没有,还在看你们外交部的材料。我赶紧向江主席报告结果,江主席高兴了,说:“外交部不错,查东西还挺快。”我很惭愧地接受了江主席这一“表扬”。

  在此后的一次部务会上,我告诫自己和同事,作为下级,我们再也不要向领导报送自己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材料;要像江主席那样学而不厌,要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

  2.

  2000年,法国总统希拉克访问中国,在扬州参观时正值国际运河论坛召开。大家由运河谈及隋炀帝,不知怎么就说到“隋朝有几个皇帝”的问题。我们一位同志不假思索地说:“两个皇帝,隋文帝和隋炀帝。”希拉克说:“不对,隋朝有三个皇帝,最后一个是恭帝。”希拉克自有道理,隋炀帝被推翻后,有个小孩被拥立为帝,尽管实际上只是傀儡。江主席说,外交部的同志啊,要加强学习,人家一个法国人都比我们知道得多。

  3.

  好学者能感人

  2001年4月,主席准备出访拉美。大约在出发两三个月前,他要我推荐一位西班牙语老师。原来,江主席打算在智利用西班牙语发表演讲。我推荐了外交部拉美司司长李金章。

  在之后的两个月里,江主席利用所有的周末时间学习西班牙语。金章告诉我,江主席学得非常认真,有时为了一个词的发音会练上十来遍。有一次,钱其琛副总理带我去汇报工作,警卫拦住我们,说:“对不起,江主席正在上课。”我们只好等着。20分钟后,江主席与“李老师”才兴致勃勃地从屋里出来。

  在智利,江主席用突击学会的西班牙语就中国与拉美国家关系发表演讲,受到热烈欢迎。当地一些官员还以为江主席大学学过西班牙语。当他们得知江主席是两个月前才学的,情不自禁赞叹他的勤奋,更赞叹中国领导人对拉美国家的重视——为了更好地沟通,年逾七旬的老人居然从头开始学一门外语。

  江主席有一次访问英国,去拜谒马克思墓。他在那里看到“Workers of all lands,unite”,就问我,为什么这句话会译成“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一点,我去了那么多次,从来没有想过。经请教老朋友、外交学会会长梅兆荣才知道,这是从德文“Proletarier aller Lander, vereinigt euch!”翻译而来的。

  还有一次,江主席到一个东欧国家访问。抵达宾馆后,我和驻该国大使一起向江主席汇报。江主席虚心地问大使:“当地话‘你好’怎么说?”这位大使说:“我刚到这里,还不会。”江主席又问:“那‘谢谢’怎么说?”他回答说:“对不起,江主席,我学的不是这个国家的语言。”

  江主席语重心长地说:我和你一样,也不是学这个国家语言的。但是,既然我在这个国家访问,你在这里常驻,为了显示对当地人的尊重,起码要会说“你好”、“谢谢”、“再见”这些常用语,而不需要翻译。

  江主席的话引起在场所有同志的深思。第二天,我在活动中发现,江主席能用当地语言说“你好”、“谢谢”。对方听了先是一愣,后是欣喜。

  4.

  有一次回国述职,我到中南海向主席汇报工作。准备告辞时,江主席指着我身上的衬衫问:“肇星,这种衬衫在纽约卖多少美元一件?”我从不去商店,不知道行情,只好如实回答:“对不起,江主席,我不知道。”江主席语重心长地说:“肇星啊,当大使,不仅要懂外交、政治,也要了解经济情况。”我虚心接受了江主席的批评。回纽约后要求常驻团加强经济调研,自己也破天荒地两次去超市看看,并在小本上记下一些服装的零售价。第二年回国,我又去见江主席,可惜这回他没问衣服的价格,而是问别的事情了。

  5.

  1993 年我去联合国工作前,主席在我笔记本上手书林则徐的两行诗赠我:“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说不尽的外交》读后感(五):一本分分钟教你如何做人的前外交部长删减版回忆录

  看完这本书,感觉有一肚子话想说,临落笔了却顿感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这大概就是这本书最直观的写照吧,350多页纸,讲道理、摆事实,内容不可谓不丰富,只不过是又红又专,鸡汤满满,小事小节、浮光掠影、点到即止,大概你买这本书是觉得应该是有点猛料的,但是真没啥猛料。可能当外长的人吧,都是这样子的,就像妈妈觉得自己的孩子永远都是最好的,不好的地方也又不好的道理。

  想到哪说到哪吧。中美关系,大篇幅讲了“大使馆被炸”事件的始末,应该说还是比较中肯、完整。中国怎么交涉、舆论怎么报道、美国怎么回应,逻辑是完整的,而且也说了一些大众不知道的事情,比如整个事件中提到中国的态度,从主席到部长,还是很强硬的,并不是只有绵软的“谴责”。外交的根本还是在于利益的保障,逞一时之快,是下策。

  另外又讲了一些跟布什们、克林顿一家子、基辛格、赖斯啥的一票儿人的交往过程吧,很实在,是在写一个人。美帝也不纯纯的唯恐天下不乱的坏人,他们有他们的利益格局,要为他们国家、人民谋福利,所以跟我们的冲突在所难免。外交工作要懂得这一点,站在自己国家的利益上据理力争,矛盾归矛盾,但至少不会让别的国家瞧不起。

  中苏、中俄关系,就更乏善可陈了,完全服从目前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大局。说道领土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库页岛的事情不了了之,但是鬼都知道我们在钓鱼岛、黄岩岛的立场那才叫坚定。不过中苏关系有一点,还是挺令人动容的,就是李外长曾经面问戈尔巴乔夫苏联为什么会解体,戈尔巴乔夫犹豫片刻,面色凝重地说,“各国领导人当中,我最敬佩邓小平,而我们那里没有个邓小平”。然后,就再也没有说什么。英雄迟暮,可歌可叹。书中了了几笔,这个悲情人物跃然纸上。可是老戈啊,小平同志虽强,但是到底是哪一点,你觉得可以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呢?

  中日关系总是最撩拨人心。除却战争因素不说,日本实在令人尊重。李外长也说,看日本应该一分为二。他举例说1988年,中国发生了一起列车相撞,死了28个人,其中27个是日本来华旅游的学生。孩子不明不白死在了异国,做父母的应该怎样反应?日本父母无一哭闹,而是努力配合善后,可怕。当然还有战争问题,讲中国外交官们如何据理力争,坚定立场,官话套话居多吧。

  另外,李外长还讲了很多他这非洲任职的事情,讲他的见闻、讲非洲的民风民情、讲他自己的成长之路、讲一个外交官的自我修养,有点像外交官拍的世界地理,但是外交工作的同志看一下想必还是很有用的。

  整本书李外长的个人语言风格很突出,幽默平和简洁,似娓娓道来,读起来很舒服。虽然是一本外交回忆录,但是讲了很多做人处事的道理,比如要诚信、要务实,有时候也可以耍一点手段。像是一个饱经世事的老人,在讲他的故事,我觉得这是这本书最难得的地方。

  然后就用李外长总结的外交“必修课”结尾吧,第一课:忠于祖国、忠于职守;第二课:只说真话、不说假话;第三课:尊重和理解别人;第四课:尽量不要“无可奉告”;第五课:敢于面对敏感、尖锐的问题。这大概也是做人的”必修课“吧。

  7分不能再少,8分较为中肯,对某些人来说,9分亦未尝不可。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