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布雷特的生命清单》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布雷特的生命清单》的读后感10篇

2018-07-22 05:3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布雷特的生命清单》的读后感10篇

  《布雷特的生命清单》是一本由洛里•斯皮尔曼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13-1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布雷特的生命清单》读后感(一):最初的梦想

  “如果骄傲没被现实大海冷冷拍下,又怎会懂得要多努力才走得到远方,如果梦想不曾坠落悬崖千钧一发,又怎会晓得执着的人拥有隐形翅膀…………最初的梦想 紧握在手上,最想要去的地方,怎么能在半路就返航。最初的梦想绝对会到达实现了真的渴望才能够算到过了天堂…………”

  这是我看完《布雷特的生命清单》这本书以后首先就想到的一首歌,范玮琪的《最初的梦想》,梦想使我们从小到大就一直会存在的一种“精神安慰剂”,当我们被现实打的东倒西歪时候,及时在受伤的地方补上一针,使我们在凌乱的现实也会使我们从中理出头绪,整理战袍重新出发。

  《布雷特的生命清单》讲述的是34岁的女主人公布雷特似乎拥有完美的一切,她有着慈爱富有母亲、一座宽敞明亮的独栋楼阁、一份称心如意工作、一个英俊帅气男友,这样童话般的生活却因为母亲的离世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原以为可以继承母亲事业财产的布雷特满怀期待等待律师宣读医嘱的时候,却惊奇发现,母亲把财产全部分给了两个哥哥嫂子,留给布雷特的是一直清单。清单上详细地列举着布雷特14岁时写下的20个梦想,只有在一年内实现清单上所有的梦想,她才有资格获得母亲的遗产

  布雷特觉得她的人生简直就要被颠覆了,她想不通母亲为什么会逼着自己疼爱小女儿实现14岁时的梦想,那么小的年龄什么都不懂,跟14岁相比,她的梦想早已发生变化,何况有些目标根本可能再实现,但是为了自己能够得到财产,布雷特还是在纠结和不情愿中踏上了实现“梦想”的旅程,但是令她没有想到的是,她在实现这些最初的梦想的过程当中所有的事情逐渐明晰起来的时候自己的人生观以及生活态度都发生了变化,从而找回原来的自己。

  这是一个关于爱、关于感情关于人生美好故事,我们都能从中找回自己那种少年时的感觉,读完这本书,你能想起,在你14岁的时候,拥有什么样的梦想呢?14岁,一个如花的年纪,一个刚要盛开还没有经历风雨花朵,涉世未深,还拥有清澈眸子的少年,怀揣着最原始的美好开始将要进行的人生之路,一切的梦想都将是清纯而美好的。但是,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开始上路,路途遥远风景各异,途中出现的各种诱惑,逐渐迷惑内心,进而,使我们无法辨识来时的路,而我们最初的梦想也在现实的磨砺下慢慢脱了色,隐了形,知道消失在我们的内心深处

  布雷特是幸运的,因为她有一位慈爱而特别的母亲,正是这位慈母用临终的寄托唤醒深藏在爱女心中的最初梦想,直到她找回那个迷失的自己。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最初的梦想,但是又有几个人可以真的去为了实现它而努力了,大多数人都是在世俗中、流年里逐渐忘记了那个曾经纯真的自己,在喧嚣的诱惑中慢慢沉沦,直至淹没在时代洪流,消失在市井大街小巷……

  时光荏苒岁月如流水划过指尖,轻轻捻起,却滴滴坠入无情的深渊,使我们只觉水流而不闻水声,偶尔一丝清风略过,吹起微微涟漪,我们才恍然清醒,回首张望:哦,原来,此时方为最初!

  《布雷特的生命清单》读后感(二):唯有爱 不可妥协

  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研究生,写论文谈恋爱、做项目、找工作、然后选一个合适的人结婚、生孩子重复着我父辈的生活。也许我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挣更多的钱,买一些我父母年轻时候买不到的化妆品时装包包,去他们曾经没去过的欧洲、美国旅行。然后把重心放在我的孩子身上,让他接受更好的教育,然后我垂垂老矣。我几乎一眼看到了我的未来。就好像布雷特一眼看到自己继承巨额遗产,与完美男友步入婚姻殿堂,成为董事长走向人生巅峰。似乎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没有惊喜但也没有遗憾了。

  而事实上,我已经忘记,曾经想写一本小说的自己,想当漫画家的自己,想养一只狗一只猫,然后住在一个不大不小城市,和一个我今生今世最爱的人一起慢慢变老。如今的我,只是在大家都在写论文的时候写论文,进国企的时候努力进国企,发文章的时候写自己并不感兴趣的文章。出国旅游变为时尚的时候给自己办了护照,哪个牌子的包包流行就跟风入一个,哪个明星最近大火关注一下微博,生怕被这个时代淘汰,生怕被这个世界抛弃。

  我已经不再关心自己要什么,而是别人眼中什么样最棒,我就要变成那样。最后,即便我最成功,也不过是拥有一个别羡慕的工作和家庭。布雷特如果和赫伯特这个黄金单身汉结了婚,是不是就成为了别人眼中最幸福的人?她会得到别的女人嫉妒羡慕的目光,她会过上被像公主一样宠爱的生活。然后,痛苦一生

  我们看了太多有钱人的生活,有名人的生活,我们觉得那种奢华的生活,白富美与高富帅结合就是终极的目标,可是,当抛去钱财虚荣,忽略别人的声音和目光,真正能让你感到幸福的,也许是一只血统并不名贵的杂种狗,一个并不高富帅没有万贯家财的丧妻中年男人,一个因***诞下的混血女婴,一间数十人居住的小屋子

  不要让这个社会将你融化,你可以妥协几个包包,几间屋子,几件衣服,几套化妆品,但是请千万不要妥协你内心深处真正的渴望和追求

  《布雷特的生命清单》读后感(三):愿内心依旧如年少般清澈

  这本小说的立意很新颖,虽然打着励志鸡汤标签,但丝毫不影响内容质量。故事中,女主妈妈是一位独立自主甚至有些强势企业家,在过世后将巨额遗产留给了两个儿子,但最心爱的女儿却只获得了一张14岁时立下的生命清单。并要求如果不在一年内完成清单上看似不可能兑现的10条梦想,就不会继承任何遗产。我想每个人从懂事起都曾经有过梦想,曾经将这些愿望写到本子里,希望将来能成为一个这样或那样的人。但最终这些心愿大部分都被时间埋没了。我们会找各种做不到的理由借口,就像故事中女主一样,感觉生活都快崩塌了,怎么可能把14岁的梦想当真。但就像她母亲所言,正是因为年少,我们的梦想才是最纯洁的,它不沾染任何世俗气息,没有被功利玷污,是我们内心最真实向往成年后的生活其实未必真如我们所感觉的那样幸福,更多的是活在别人认为我是什么样的投射下,久而久之失去了真实的自我。女主最终完成了10条生命清单,她比从前更快乐,更懂得生命的意义。我们是否也能站在第三方,彻底审视自己,现在的样子是否是最想要的,现在的生活轨迹是否是最幸福的。

  《布雷特的生命清单》读后感(四):去问问那个十四岁的小孩

  十四岁的我们已经上初中,“我的理想”这种作文已经写过无数次,童年自信满满的“我要当科学家”、“我要做大明星”、“我要成为世界首富”的向往已慢慢从头脑中淡出。

  但十四岁的我们又已经开始像模像样思考人生,我们有了新的梦想,新的对十四岁的自己来说更合乎实际的梦想。

  它们是什么呢?是开一家蛋糕店,因为可以每天生活在蛋糕的香气中?是做图书馆管理员,因为永远有看不完的书,还是免费的?是做一个园丁,因为跟花花草草打交道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是嫁一个帅气又有魅力男人,然后跟着他浪迹天涯?是生一对龙凤胎,因为有男有女而且不违反计划生育?……

  十四岁的梦想看起来仍然幼稚,可是至少不是那么痴妄,仔细想想,如果坚持下去,还是有实现的可能性的。

  我想,没有人会在十四岁的时候,梦想以后每天挤两个小时的公交地铁繁华写字楼中做一个蝼蚁,然后营营汲汲,迷失于混乱人际斗争中吧?也没有人会梦想娶一个或者嫁一个除了钱什么也没有的土豪吧?更没有人会梦想自己成为一个每天累得像狗一样的机器人,把所有情绪都隐藏起来吧?……

  有多少人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十四岁时的梦想就是成为现在的自己,我的梦想已经实现了?

  那么,究竟是谁错了?是现在的我们还是那个十四岁的小孩?

  布雷特坚信自己是对的,是那个十四岁的小女孩错了。她把将她十四岁时的梦想挖出来的妈妈归入敌方阵营,她冲她喊“我已经变了”,她甚至恨自己的母亲在离开时带走了自己的一切,只给自己留下了那张她想要毁掉的该死的清单。

  十四岁时的布雷特有二十个梦想,二十年过去,她还有十个愿望没有实现,而她最爱的妈妈却逼她在一年内完成它们。

  让我们来看看十四岁的布雷特留下来的梦想:

  1.生一个小孩,或者两个

  2.养一条狗

  3.和卡丽做永远的朋友

  4.帮助穷人

  5.拥有一座漂亮房子

  6.养一匹马

  7.坠入爱河

  8.在非常大的舞台上做现场表演

  9.和爸爸建立良好关系

  10.做一个很棒的老师

  这十个愿望,除了第四条,其它对布雷特来说都是高难度动作。个中理由就不赘述了,我们只要知道那都是些难于上青天的梦想,若非如此,又怎么会二十年都没有实现呢?

  布雷特是从第8条开始做起的,她在俱乐部做了一场单口相声表演,毫无疑问,她失败了,这几乎是必然的。可是她的妈妈怎么说?

  “……今夜,你又活过来了,我的小演员,你又和以前一样了,我为此感到非常高兴。我相信这样的激情——即便是来自恐惧焦虑的激情——比平淡无奇的一生要好得多。让今夜的故事给你提个醒,让你时刻鼓足勇气不屈不挠大胆向前,你害怕的时候,抓住这一勇气,甩掉恐惧,因为现在你知道了勇气是你的,而我一直都知道。埃莉诺·罗斯福曾经说过,每天都做一些让自己害怕的事。不断强迫自己去做那些令你害怕的事,亲爱的,冒险起飞去看看自己会在哪里降落,因为这能让人生之旅更有价值。”

  看到这里,我们就该明白了,其实清单上写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实现这些愿望的时候能找到真正的自己,找到那个曾经单纯勇敢的自己,那个被自己杀死的自己。

  之后的故事都是围绕这些愿望展开的,布雷特对它们的态度从最开始的排斥、敷衍,到真心投入其中,用心地完成每一项。在这个过程中,她也曾抓狂,也曾自弃,也曾埋怨自己的母亲。这很正常。她是被逼上路的,所以她有资格抱怨那个逼她的人。

  可是在她真正投入到这个“追梦人”的角色中时,她不再怀疑了,甚至一切来自外部的质疑、打击、劝阻都被她自动屏蔽,她开始认真的履行每一条任务,她甚至像最严格的钟表师,要求自己精益求精

  当清单上的愿望只剩下最后一项“坠入爱河”时,她已经拥有了一个堪称完美的男友,并且这是一个希望娶她的男人。可是清单上写的是“坠入爱河”,当所有人都跟她说她的任务完成了,再也不会有一个想她的男友一样好的人等着她了,甚至连她自己也怀疑自己还能不能遇到一个让自己坠入爱河的人时,她想到了那个十四岁的小女孩。她说:“那个十四岁的我闪过我的脑海,用渴望的眼乞求我不要放弃她一辈子的梦想时,我住了口,我听到妈妈告诉我,爱是你永远不能妥协的东西。我不能让妈妈或者那个曾经的小女孩失望。”

  所以她离开了完美男友,能不能完成清单上的任务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已经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所以最后的最后,她邂逅了真正爱情

  人生很多时候都是这样,走着走着就走偏了,面对跑偏儿了的人生,大部分人的选择是将偏就偏,他们像34岁的布雷特一样大叫着“我已经变了,我的梦想也变了”,轻易遗弃了那个曾经的自己。因为没有人逼他们去找回自己,所以他们心安理得与过去的自己决裂,继续走在一条明显不能通向自己想去的地方的道路上。还有一部分人根本就意识不到自己偏了,因为他们早就已经将过去的自己遗忘,他们兴高采烈大步向前,为自己开辟新的人生。只有极少数极少数的人敢于像布雷特一样拨乱反正,在意识到自己偏了之后毅然改道,去寻找最初的梦想。

  第二种人身心合一,能得到最简单的快乐;第三种人一番孤勇,值得嘉许;而我们大多数是第一种人,因为记得曾经有梦,我们对现实不满;可是又因为畏惧未知,我们得过且过,我们给自己找的借口是“做梦是要付出代价的,不是所有寻梦的故事都会有一个Happy Ending”。

  可是,不试的话又怎么知道结局会如何?

  也许该去问问那个十四岁的小女孩或者小男孩了,问问她或者他是愿意你就这样走下去还是希望你去开始一段冒险之旅,问问她或者他是愿意你做一个成功的懦夫还是一个失败的英雄,问问她或者他愿不愿意你就这样轻易放弃了他/她的梦,那也许曾是他/她的整片天空

  记住,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布雷特的生命清单》读后感(五):做才有可能

  想出来的东西,不落到纸上,很容易就被吹散;说出来的话,不想法子做出来,极可能就是个笑话。多少人谈就风生水起,做就有心无力。最后呢,看着咬着牙做出来的人过上他们的理想生活,在边上羡慕嫉妒恨。

  出身背景、学历、外貌、财富,这些都很重要。《布雷特的生命清单》里的布雷特是个白富美,她这些都有,但是你看这本书,会发现,再好的背景学历、财富,就像是打怪时穿着高级装备,不去往前冲,站着不动的话,也是没有用的。或者说有时候成了一个阻碍。布雷特的前男友可以说是冲着布雷特的背景财富去的,爱她的身份,因为这能带来利益。布雷特的妈妈没有办法和不爱的人离婚,生下了布雷特,布雷特却成长在没有正当父爱的环境中。布雷特的妈妈是个很好的妈妈,她知道自己哪里不幸福,害怕自己的女儿也要和一个不爱的人过一生,逼着女儿去外面历练。最后小布,赢了孩子、赢了爱情还有后面的事业。小布是白富美,但是她后面的幸福是自己争取才实现的,她过的理所应当。

  来个接地气的故事。一个身上打着小城市农村长大、出身贫寒、小学学历、中年离异标签的女性G,你觉得她能走多远呢?能实现什么梦想呢?是一个家庭主妇,操心孩子的学习,家里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农忙时下地,农闲时进厂,还是一个保洁阿姨或者超市里的阿姨?还能猜出来吗?现实是,G现在在长沙开了公司,有2套房子,开着还不错的车子,老家也有房子。见过真人的人都不能相信她已经37岁。哦,对了,现在也有一个帅老公,今年刚生了一个宝宝。没人给她钱给她资源,现在的一切都是G自己争取来的。为了现在,她在深圳的时候睡了5年的沙发,自考的成人学历,去工厂跟项目,不间断的出差拜访客户......总之,吃过很多苦很多苦。跟她聊天,说起以前都是笑,跑去深圳回到长沙,都是G想去一个大点的城市生活,想让自己的孩子上个好学校,想怎么漂亮怎么打扮。你看,她赢了,她过现在的生活理所应当。

  我也列过自己的生命清单或者说梦想清单:二十岁前的除了生孩子、学会开摩托车和嫁给小卖部老板基本都实现了。但是二十岁以后的梦想,基本都停滞了。毕业的西部大环游,没有去成;带我爸妈的一年一行计划,因为我月光,已经搁浅;还有半年的间隔年计划,都搁浅了。现在回过头,当初的豪言壮语真心是个笑话。想得很好,没有去做,没有 合理的计划,也没有拼命去争取,没有足够的付出,凭什么我能实现我的梦想呢?

  布雷特这么白富美,都还要去面对自己的短板,还有这么多的无能为力,还要克服自己去争取去努力。为甚身为普通人的我们,不能更去做自己的计划,做出自己的梦想?

  当看到别人过上他自己期许的日子时,不要急着问天问大地或者说要去问问宿命,最该问的是自己,凭什么我会过上那样的生活!凭说的好听,想的周全,却不去做吗?

  朝着自己的正确方向走,有阻力有坎坷,赢了,挺过去了,就离想要的更近一步。

  去争取去实现的,才有资格说是梦想,光说不干,那是空想。送我自己。

  《布雷特的生命清单》读后感(六):你的生命清单是什么?

  很早就想买《布雷特的生命清单》了。磨磨蹭蹭地直到给悟空大哥家的小公主买《小王子》时才捎带着把它买了回来。

  在单位的办公桌上放了一周。周五晚上等公交车,等了N久也不来,遂拆了包装,在终点站排队长龙中读了起来。这一读,竟拿不下了。

  说实话,故事写得很平淡。但让人拿不下的原因,就是因为它太像发生在我们周围的事,或者更确切的说,像发生我身上的事一样。是的,让我产生了共鸣。

  那个时候,正在经历一段低谷期,情况没有糟糕到像布雷特那样,却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基于对她和我未来的渴望和期待,每读完一个章节,都会迫不及待地开启下一篇章,就这样,在很多个深夜里,一口气读到凌晨,这对于我这样一个每晚10点就寝的养生人来说,实在罪过。怎样评价一本书的好?就像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的标准不同;单是在我这里,让我放弃早睡、欲罢不能这一条,足矣。

  我最喜欢这本书的话是:每天都做一些让自己害怕的事。不断强迫自己去做那些令你害怕的事。冒险起飞去看看自己会在哪里降落,这能让人生之旅更有意义。

  是不是也该列一个属于自己的生命清单,让那些曾经的梦想跃然纸上,带着勇气、循着内心去逐条践行……然后,回过头来,兴奋地拿着笔,把那些 items 一条条划掉……

  《布雷特的生命清单》读后感(七):很感谢让我此刻读到这本书

  2016年冬至的晚上,原本是我第一节素描课,但是我带着一丝忐忑到画室才得知老师今晚过节没有上课。带着一丝失望,还有一丝侥幸,我往回走。想学画画,这个想法一直在我的内心,总算跨出这一步的时候我又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喜欢或者适合这个~所以心情很复杂。没地方去,就去了书店,点了一杯红茶,翻完一本快速学铅笔素描的书之后,我决意找一本能打发多一点时间的书,在书店逛了一圈,就遇到这本~the life list~,不知道是什么吸引到我了,还是一本译本,哈。所以说,一本书你觉得好不好看,决定于自己目前的心境,境遇和书有没有契合点。

  而这本书,和我太投缘了。她失去了她的妈妈,也是因为病痛,我也是,我的妈妈也是病痛不在了,这本是我不想不敢面对的事。那年我25岁,却是我最不懂事最懵懂的年龄,现在的我36岁了,愈发体会到失去母亲的痛。每每午夜梦回,心真的是沮丧的。

  再者,我对我自己有两个打算,一个就是上文说的开始学画画,二就是重新学英语,哪怕每天多背一个单词我也是欣喜的,从四级单词开始,所以最近美剧也看得多,而这几天看的是modern family,对老美的家庭观有些体会,所以对书里老美奇怪的疏离又nice的亲情很有感觉。

  o,非常喜欢这本书,更萌生了买一本英文版本回来的看的念头。

  《布雷特的生命清单》读后感(八):凤凰涅磐,浴火重生

  一本书,一个故事,一段人生,一年时光

  在母亲遗嘱的指引下,布雷特用了一年的时间脱离不断走向肤浅、虚荣的“高速公路”,回到内心深处渴望的简单、朴素却厚重而有价值的“林间小道”,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亲情、友情、爱情。将近三百页的文字中,我看到一个浮夸的都市女郎逐渐脱掉裹覆在身上的层层枷锁,蜕变成曾经那个勇敢而有梦,温柔而强大的女孩子。就像凤凰涅槃一般,阵痛后的美丽惊天动地。

  故事中,布雷特一点一点地成长、变得勇敢面对自己的内心,这个过程固然动人,但是我还是觉得那位睿智的母亲才是我真正的向往。她才是真正支撑着布雷特不断前进的源动力。作者在她身上耗费的笔墨并不多,除了少许回忆便是她给女儿留下的十封信件。这十封信是她去世前写的,却总能穿越时空,时而鼓励女儿,时而指点前路,更多的是捍卫女儿的勇气。这些极具洞察力的信件每每在女儿想要妥协时发出直达心灵的叩问。

  “你什么时候开始认为自己必须是完美的?”

  “她去哪里了,那个自信的热爱娱乐的小女孩去哪儿了?”

  如果可以,我想成为母亲这样的人。年轻时,有自己钟爱的事业,为之努力;年老时,有一段深刻的爱情,可以微笑着回忆。我希望自己可以像她一样,有一双深邃而富有洞察力的双眼,有一颗坚定、温柔,充满爱意的心灵。不浮躁,不张扬,洗尽铅华后仍有醉人的芬芳。我希望多年后,有人能告诉我——与你年轻时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还是再说说布雷特吧。这个在母亲的庇佑下,悄然变得肤浅、势利而不自知的女子。最初这个女子出现时,真的一点让人喜爱的地方都没有。嫉妒继承母亲公司的嫂子,怀疑她居心不良,这也就算了。还对那个明摆着死盯着钱财、地位,根本不爱她的“男朋友”百般信任,非要在这棵歪脖子树上吊死,死皮赖脸地求着要生个孩子。整个就是浓妆花掉之后,破罐子破摔的,连头发衣服也弄得杂乱无章的零智商菟丝子。

  直到她一气之下搬离男朋友的房子,搬走所有她购买的家具、电器,我才忍不住大笑,爱上这个火力全开的女子。不再优柔寡断,不再柔柔弱弱,不再纠缠不清。一刀斩断过去,潇潇洒洒,迈开大步前进。尽管这个曾经被现实改变的女子在后来的感情生活中也一路跌跌撞撞,一度为了相对舒适的“未来”向现实妥协,但是最终,她还是勇敢地追向了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

  “这佛光闪闪的高原,三步两步便是天堂,却仍有很多人,因心事太重而走不动。”但愿读完这本书,能有更多的你我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布雷特的生命清单》读后感(九):从现在开始,书写一个全然不同的结局

  故事的主人公叫布雷特,已经34岁了。最爱的妈妈因癌症过世,她以为作为妈妈最疼爱的孩子,作为家族中唯一一个在自家企业工作的孩子,她理所当然会得到总裁的位置,得到妈妈的财富。

  然而她以为深爱她的妈妈将财产分给了哥哥们,只给她留下了一张清单——the life list——20年前的布雷特写下的。

  1、生一个小孩,或者两个

  2、养一条狗

  3、和卡丽.纽瑟姆做永远的朋友

  4、帮助穷人

  5、拥有一座漂亮的房子

  6、养一匹马

  7、坠入爱河

  8、在非常大的舞台上做现场表演

  9、和爸爸简历良好的关系

  10、做一个很棒的老师

  ......

  这张清单是一个14岁的小姑娘写下的,有爱情、友情、亲情、理想...布雷特想不通为什么妈妈要逼着她去实现14岁时的梦想,她的梦想早已经改变,有的甚至已经不可能实现了。在费解和不情愿中,布雷特踏上实现少年时代梦想的旅程,然而一切慢慢明朗起来。

  看完这本书,我很好奇为什么出版社将这本书定位为“爱”,一位母亲的遗愿,一位去世的母亲对女儿的爱?

  在我个人看来,这是励志小说,在实现这份清单的时候,便是破壳重生的时候。不管我们处于时光的哪个刻度,只要有勇气推翻,照样会面临无限可能。

  obody can go back and start a new begining,but anyone can start now and make a new ending.

  《布雷特的生命清单》读后感(十):天空越暗 越能看到星辰

  喀布尔——阿富汗的首都,世界上地势最高的首都之一。那里群山环抱,那里溪流遍布,那座神秘高原上空星光璀璨,耀眼而纯净,触手可及。

  《喀布尔的星空》记录了加拿大华裔,CBC广播公司知名记者冯文嘉(文中:梅丽莎)的亲身经历,还原了阿富汗的丑陋与美丽,其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天空仍旧像一幅画着数百万盏灯的油画,在月光的照耀下,可以看到对面的山巅。我看到了有一个红色的闪光,也许是数千公里高空的卫星。接着,又出现了一阵流星雨,一颗一颗的流星争相划过夜空,美的无与伦比。” 令人遗憾的是,正是在这片美的无与伦比的星光下,阿富汗人民正在遭受着战乱,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忍受着伤痛和苦难。在这里,绑架是种生活方式,真实与荒诞并存,自由与禁锢肌肤相依,饥饿、苦难、死亡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妇女、孩子、男人们都在祈祷安拉的庇佑,祈祷战争结束,祈祷自己建设自己的国家,过自己生活。而此刻,我们只能祈祷星空灿烂温柔,庇佑苍生,只能坚定不移的相信——天空越暗,越能看到星辰!

  没有隐私的囚禁

  “我是塔利班”,只此一句话,猝不及防的改变了梅丽莎的命运,她从CBC广播公司的知名记者变成了“塔利班”的人质,从此之后的28天里,她的生活简单到用一堆破碎的独立名词来形容:潮湿的地洞、饼干、盒装果汁、劣质香烟、自制的金属桶厕所、铁链、单薄的蓝色绒被、玫瑰经念珠、笔记本。更加让人难过的是,她受伤了,真正切切流血的伤口,面对的是一包劣质的粉色厕纸,没有医生没有治疗,等待她的是黑暗、是绑匪,是未知的命运。

  囚禁梅丽莎的地方是一个潮湿阴暗的地洞,陪伴她的是一群陌生的绑匪,彼此性别不同、信仰不同、语言不通;更绝望的是,这个肮脏污浊的地洞里,人质和绑匪没有隐私。“我不想在我的绑匪面前小便,因为我认为这是一种身体上的投降,虽然这听起来很愚蠢,但我认为只要使用了那个桶,就等于默认了囚徒这个身份。所以我尽可能地拖延这件不可避免的事。”尽管梅丽莎尽可能的在掌控局面,但结果还是屈服。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梅丽莎和绑匪们是彼此在地洞里的唯一交流者,她的囚禁生活围绕这一群绑匪展开,可喜的是,她终于发现这群绑匪和“塔利班”不一样,他们只是冒牌的。

  安拉的平安在你身上

  “安拉的平安在你身上”,这是穆斯林之间的问候语,我更愿意将它理解为“安拉佑你平安”,身处战乱的阿富汗人民似乎从未忘记安拉,这份世代相传的狂热的宗教信仰让他们一度认为,绑架人质敲诈金钱是安拉的旨意,人质能不能获得自由也都是安拉的安排。事实上,他们并不是真正的为了信仰而死,宗教似乎只是他们谋财害命的借口而已。

  这些虔诚的穆斯林认为天堂只有一个,世界上所有的人,只有成为穆斯林,只有读《古兰经》,才能去得了天堂。这样狂热的信仰,让他们永远无法接受有人信仰安拉的方式和他们不同!在他们的世界里,让他人皈依自己的信仰是一种使命?

  在一个没有隐私的黑暗世界里,梅丽莎和看守者各自祈祷,一个起到平安回家,一个祈祷生活顺利。谁告诉他们,他们来那个对立方是不是正在向同一个神祈祷?上帝或者安拉,是在聆听受苦的梅丽莎,还是在聆听喀布尔绑匪?又或者是在同时聆听他们的祷告?安拉或者上帝,他该帮助谁?回应谁的意愿?

  “塔利班就是阿富汗”

  阿富汗的女孩大多都没收过教育,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直到出嫁,然后他们将在波卡下面度过余下的人生,这让我很难过,但这就是妇女在这个因战争而千疮百孔的国家的命运。塔利班倒台后,阿富汗的情况有所好转,但妇女仍旧无法拥有很多的选择权。对于在战争中长大的孩子来说,和平仍然是个梦想,这些美丽纯朴的阿富汗女孩,会跟随他们的男人去做人体炸弹,丢下他们的孩子和父母,这所有的一切在他们眼里顺其自然、理所当然,我起到安拉告诉他们,他们的生活本不该如此,这一切都是战争惹的祸。

  阿富汗人是恨外国人的,经过了三十年的入侵,这个国家早就受够了,大多数阿富汗人只希望他们能不受干涉地用自己的方式重建国家。也许有人会说,如果没有外国军队,塔利班就会上台,阿富汗的妇女和儿童画又会受折磨,但阿富汗的人民未必这么想,至少这些冒充“塔利班”的无名绑匪们坚持认为,“塔利班是好的,塔利班就是阿富汗!”因为他们太过奢望和平,希望喀布尔是他们的喀布尔,阿富汗是他们的阿富汗。

  帝国的坟墓

  为什么这个国家,会被人们称作是“帝国的坟墓”?答案简单又震慑人心,因为没有人——国际安全援助部队的士兵也好,美国大兵也好,加拿大部队也好——可以像当地人一样在这个地形错综复杂的国家自由穿梭。这片土地,对阿富汗人来说,就好像是他们的手背一样熟悉,他们不用指南针或者GPS就能到达想去的地方。这些错综复杂的地形帮助他们赶跑了苏联人,北约军队也受到了同样的款待。

  如果没有这场该死的战争,阿富汗的乡野该有多么宁静祥和。借身处险境的梅丽莎之眼,我们看到了醉人的美景:“天还未破晓,远处的城镇正在慢慢苏醒,从隐秘的高处看去,简直就是童话里的小镇,我想象着镇里的人们已经匆匆忙忙开始了一天的生活:女人在准备馕,孩子在满是泥的街道上相互追逐。”

  这是梅丽莎的想象,也是每无数阿富汗人的期待与渴求,战争打破了这片土地的祥和安宁,并且持续了好多年,这是阿富汗的伤痛,是地球上永远抚不平的伤疤!

  生命证明

  生命证明——这个词直射人心,整个绑架事件中,人的生命迹象已经不再是话语,不是呼吸、也不是脉搏,28天的囚禁中,生命只能通过特有的信息来证明,一段视频,一段语音,一段文字,一段有且只有她本人知道的私密信息来证明。生命证明意味着绑架事件正在解决,可这种希望其实是更幽深的绝望和破碎。

  人质和绑匪,梅丽莎一直在试图改变这种不愉快的关系,梅丽莎在一小段时间里荒唐的成了绑匪的姐姐,他们之间没有AK步枪,没有仇狠,他们在狭小的地洞里畅聊亲情、爱情,国家、信仰,甚至聊绑架事件本身。梅丽莎生命中美丽的一个月给了这个地洞,错过了美国大选,错过了家人团聚,错过了朋友聚会,这美丽的一个月被阿富汗绑匪偷走了,或者说被这场战争偷走了。

  还好,值得高兴的,坚强的梅丽莎从这28天的囚禁生活中,偷来了阿富汗的美丽、丑陋,阿富汗人民的谋生与挣扎,阿富汗泥泞的现状和期待的未来,以及穆斯林狂热的宗教信仰。在这段痛苦而难熬的经历中,亲情、友情、爱情努力透出了坚毅的光芒,而这一切都来源于一种难能可贵的生活态度。

  最后的最后,揪心的绑架结束了,梅丽莎平安回家了,这一刻,酸涩的刺痛感遍布我的全身,我只祈愿生活美好祥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