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看人看到骨子里》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看人看到骨子里》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7-26 04:3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看人看到骨子里》读后感精选10篇

  《看人看到骨子里》是一本由菲利普•休斯顿 / 迈克尔•弗洛伊德 / 苏珊•卡尼瑟洛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013-1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看人看到骨子里》读后感(一):看人看到骨子里

  说谎,如何发现别人说谎?如何让自己谎言不被别人发现?

  人之初性本善,绝大多数人愿意去相信别人是诚实的。调查显示,人们平均每10分钟要说3个谎话,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下意识的说出或善意恶意的谎话,身边的亲人朋友同事也会有谎言的存在。谎言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在本书中,你会发现,中情局的三位专家经过多年的实战演练总结,为我们将谎言划分了三个类别:伪造式、故意疏漏式、误导式,也为我们归纳总结了人们肢体行为等表现出的七种面孔,从中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日常行为表现进行对号入座,让我们会更加有兴趣的去观察了解分析,去判断别人的言语及行为表现是否真实

  但是我们在判断的时候,往往仅凭自己的直觉判断,但每个人都会我们有思维定势,通过阅读本书你会发现,原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尤其是基于推理的交流是一件非常复杂事情,并不像我们日常聊天那么简单。如何让真正能够困扰我们的谎言能够扼杀在摇篮里,防范于未然,本书虽然是从美国人视角案例去分析、讲解,但CIA的三位专家根据多年经验研究总结的谎言甄别法,这种方法论并没有用复杂、枯燥科学理论高端的科学测谎仪进行分析,而是通过真实、简单、切实可行方法,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案例,教会我们看人看到骨子里的技巧和方法,我们还是足以引以为鉴的。

  想成为人肉测谎仪么?当然任何人都不能百分之百确定一个人是否在说谎,除非他所说的和我们事先知道的事实相反。但这本书还是告诉我们一些工具,三名中情局的专家为我们搭建了判断一个人简单的谎言甄别模型,即“一个战略方针+两个原则”。

  最后的经典案例个个经典,每个案例都对欺骗性行为进行明确的说明解释分析,深入浅出引人入胜。案例是个引子,书中最后还为我们总结罗列了“术语表”,并一一对不同的术语及行为进行分析,如当人们出现“不合时宜的讲礼貌”,即是一种言语性欺骗行为,“顾左右而言他”、“清嗓子或吞咽”即是一种非言语性欺骗行为等等。

  三位专家也客观的告知我们,不能循规蹈矩的按照书中所罗列的问题进行问答,阅人无数不等于识人全部,作为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和企业管理人员,这本书是值得一看的,在面试和日常员工面谈时,可以以此为鉴,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与小朋友相处识别他们的小伎俩,也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看人看到骨子里》读后感(二):教你如何慧眼识谎

  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不可避免会说谎话,有些无伤大雅,无需过于计较,但是有些谎言,必须要识破、拆穿,比如警察要识破嫌疑犯的谎言,才能使得案情水落石出;也比如管理者要能够从下属的行为举止中做出自己的判断;父母要能甄别保姆是否在认真照看婴儿,辨别出已经长大有些叛逆孩子有没有做出出格的事情等。所以,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懂得一些分辨谎言的方法和技巧,还是非常有用的。

  本书讲述了美国中央情报局(CIA)以菲利普为主的工作人员所运用的谎言甄别法,概括起来就是一个方针和两个原则,战略方针即忽略真相,以找寻真相,两个原则即时机原则和集群原则。作者在这本书中,向读者展示了如何掌握与谎言制造者谈话的主动权机智提问的各种方式,让原本谈话占据优势的、同时也是信息持有者的谎言制造者,将真实的信息展露无遗、让谎言不攻自破

  书中将谎言的类型大致做了分类:伪造式谎言、故意疏漏式谎言以及误导式谎言,说谎者在制造谎言的过程中,要么顾左右而言他,要么做出让你无以否认的举止(书中列举了要么不愿意或拒绝回答问题,要么重复问题等等多达十几种无以否认的形式),要么进行说服性陈述。以上是言语式欺骗行为,但谎言的出现,并不仅仅是言语上的,同时伴随的,也有非言语性行为,基本上,言语与非言语爱谎言中会同时出现,或者交替出现。书中对这些非言语性欺骗行为也一一进行了列举和阐述。

  而要如何运用方法识别以上的种种谎言呢? 最重要的,就是提出恰当问题(要注意问题的选取以及问问题的方式),全面开启你的”视听模式“,查看和倾听由两个或多个欺骗行为构成的集群。当然,在这之前,要先有意识训练自己的大脑,并且具备相应的理论基础。谎言的甄别,除了具备相应的理论基础,开启”视听模式“之外,同时也有一些前提:打破思维定势,不要让谎言中真实的部分影响你、误导你。

  难得的是,书中列举了大量的案例进行具体阐述,让我们得以跟作者一起,在分析研究案例的过程中,运用从书中所学到的理论,避免了只是一味的讲述我们并不熟悉的理论知识,非常注重读者的参与。也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研究,让我们能够更深刻的了解和掌握书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我们觉得不合理、不符合常态的行为,就都可以归结为谎言、欺骗行为,书中也举出了几种我们需要注意的如眼神交流、闭合姿势、一般神经紧张等几种行为,也做了具体的解释,我们不能仅仅有这些行为的出现就判定或者下结论对方在说谎,同时也避免我们在运用中走向另外一个极端,认为所有出现的书中提到的行为就一定是对方在说谎。

  如何判定得出准确的结论,除了熟稔基本理论、掌握技巧、不断练习之外,也要对特殊例外情况心中有数。作者花了这么多年的时间精力,才能达到比较高的水平,于我们而言,仍然需要非常多的积累锻炼,以及更多的知识储备人生阅历,才能使自己的阅人识谎水平得以提升

  本书是一个很好的起点,但如何识人,辨别谎言,仍然路漫漫,本书可以作为入门书籍,给读者提供一扇打开更广阔心理世界的一扇窗。

  《看人看到骨子里》读后感(三):让谎言无处遁形

  说实话,在看到《看人看到骨子里》这个书名的那一刹那,我感到毛骨悚然。古语有云,“知人知面不知心”“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无不诉说着识人之难,辨人之艰。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所交的是良师益友还是狐朋狗友,无疑对你的人生轨迹起着不可估量作用。可是正如本书目录所言“看透他人有多难”一样,在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阻碍我们“识别人心的迷雾”,我们如何才能拨云见日,去除这迷雾,这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

  毫无疑问,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同时扮演者说谎者和受骗者的双重角色。这似乎是个矛盾悖论,我们对别人说谎,别人也对我们说谎,我们让他人上当,自己也掉进了他人的圈套……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有句名言——他人即是地狱。在人与人的交往之中,说谎与欺骗无可避免,这是人性所致,身而为人,这一点无法消除,书中提到,有调查显示“一个普通人在谈话的时候,平均每10分钟要说三个谎话”。由此可见,谎言是多么的频繁常见。对此,我们只能从两方便改变这个现状:1作为说谎者,虽然我们无法做到一辈子不说谎,但是我们可以在心里告诫自己尽量避免说谎;2作为受骗者,我们必须提高自身对谎言的甄别能力——这也就是本书想要教给我们的地方

  甄别谎言说白了就是辨识人性。当你对一个人了如指掌,他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你的眼睛时,你也就不存在被他的话所欺骗的情况了。然而,遗憾的是我们无法做到每一个人都明察秋毫。在此情况下,本书便显得举足轻重了,对于粗心大意轻易相信别人的读者来说,这本书便很有读的必要了。

  上面提到的是针对我们比较熟悉的朋友的情况,此外针对那些我们与之不熟悉的陌生人而言,我们又如何识别他说的话是真是假呢?这时候,更有看此书的必要了。

  第一种情况,也就是针对熟人时,上当受骗,还可能情有可原,怪自己太相信ta,这种情况下,我们一般所受大多是精神层面伤害。毕竟至交好友的欺骗,总是会令人心痛。而第二种,也即陌生人的欺骗,这就只能我们掉以轻心,为人愚蠢了,这种情况下,损失的大多为钱财

  本书对于各种情况都有全面而详细介绍应对技巧。总结出来,不外乎察言观色,了解谎言的常见面孔、说谎者说谎的一般心理,以及那些出卖他们的典型的撒谎时的表情举动等等。

  可以说,学会了本书中所介绍的甄别谎言的技巧和方法,将会对你的精神和物质都起到很大的作用。让你免除精神上受到伤害的同时,也避免了钱财的损失。

  《看人看到骨子里》读后感(四):借我一双慧眼吧,看透谎言

  亦舒在小说里经常说,人心是天底下最黑暗的地方。

  人心隔肚皮,我们如何能够穿透这层肚皮,看透那天底下最黑暗的地方?谁能借我一双看透人心、识破谎言的慧眼?

  《看人看到骨子里》这本书便本着“超强读心术,让你第一时间看透对方”的宗旨,教读者“看藏在骨子里的真,辨隐在迷雾下的人”。

  全书读下来,我觉得这本书中的种种谎言甄别法归根结底就是——破除思维定势。

  人们之所以被谎言所误导,主要是因为自己的思维定势。

  或者是因为说谎者陈述了一些对他有利的真实信息,或者是因为说谎者具有一个让人觉得充满正义感身份,或者是因为说谎者在陈述时进行了感情渲染……总之,种种表象听者内心倾向于相信说谎的人。

  马尔科姆•蒙格瑞奇说:“人们相信谎言不是因为别无选择,而是他们选择相信谎言。”

  其实,这就是思维定势。听者在选择是否相信说话者所说的话以前,便已经决定是相信还是不相信即将或者正在传入自己耳中的语言

  要识别谎言,听者首先要做的就是破除自己的思维定势,从倾向于相信或者不相信说话者的思维局限中跳出来,过滤掉那些不相关的信息,确确实实地知道说话者在说什么,不要让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事件本身之上,就事论事,才能拨开阻碍听者识别人心的迷雾。

  只是,有时候,谎言并非仅仅是虚假的陈述。

  以往,在看美国律政剧时,我会产生一种这样的感觉:美国人对信仰极其敬畏,对法律非常尊重,对个人的诚信度也异常重视,因而在法庭上宣誓作证时,他们总是进行真实的陈述,拒绝伪证。

  但是,《看人看到骨子里》这本书告诉我,“所有已经讲出的谎言和即将出口的谎言分为三个种类:伪造式谎言、故意疏漏式谎言和误导式谎言。”因此,在法庭上,证人作证时要宣誓“会说实话,全部的实话,而且将只说实话”,这三项“实话”的宣誓是针对三种谎言的。只是,故意疏漏式谎言和误导式谎言更加难以识别。

  具体来说,《看人看到骨子里》一书介绍了一些方法,教读者如何来发现谎言。我觉得,总的来说,就是两大规则:一是试听模式,要求听者全方位地仔细地观察说话者,不仅仅要听,更要仔细地去看。透过一缕缕不易察觉的蛛丝马迹,才能寻觅到谎言的影子。二是集群规则,也就是让听者不要通过单一线索进行判断,而是依据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欺骗线索。也许说话者的某一个行为恰好符合了说谎者的某个表现形式,但是,或许,这正是说话者的一个细小习惯而已。

  总而言之,《看人看到骨子里》这本书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她给了作为普通读者的我们一双慧眼,一双让我们破除自己的思维定势、不偏见、不盲从,从一个更为宽泛的视角公正地去辨别他人的言语。荐之。

  《看人看到骨子里》读后感(五):尽管撒谎吧,反正我会拆穿你

  书看完了,感觉自己整体智商有所提高,对于自己以往一些判断谎言的经验在书里得到了确认,更多属于“又涨姿势了”的范畴。这世界充斥各种各样的谎言,虽说人艰不拆,但是前提是我已看穿你;千万别想拆穿和需要拆穿的时候都不知道从哪拆穿。

  书的英文原名SPY THE LIE,spy,因为它是名词的时候指的神秘间谍,而本书与此产生关联的是三位作者曾供职于我们眼中大名鼎鼎的间谍机构——美国中央情报局,尤其是菲利普休斯敦,他为中情局的测谎部门工作了25年。本书即以这些专家们丰富的测谎经验出发,为读者提供具有实际意义检测谎言和欺骗的方法。但也提醒读者,测谎统筹是不容易的,需要开放心态和战略。

  我喜欢这本书所举的那些实际的案例及分析,真正做到了理论结合实际。案例中的对象既包括情报人员和政客、嫌疑犯,也包括孩子是否写完作业、面试的保姆是否可靠这一类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经常面对的问题。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联想到我追的美剧傲骨贤妻》(我还没有看过那部《lie to me》所以不能引用),我觉得非常适合用参照这本书提到的方法来观看那些法庭上下针锋相对、挖掘事实(或掩盖事实)的场景,我想编剧一定深谙测谎之道,同时也由于它是一部剧,通过演员的表演在镜头前的呈现可以可以做出非常明显的判断。有点像上学时给自己做的习题对答案。而经常让我觉得非常佩服的是Alicia的盘问技巧,而关于怎样去盘问你的对象在书中也有非常实用的介绍。

  能够看穿一个人是非常实用的技能。剧中有一集洛克加德纳律所雇佣了一位微表情专家来帮他们研究陪审团的微表情,以此来决定要针对哪个陪审员改变辩护词。那位专家的时薪高得令人咋舌。也许在我们国内没有专门从事这一类工作的专家,但是比如你的职业是从事人力资源、销售、或者警察、律师……,又或者你想雇佣一个保姆什么的,你会非常用得到。

  还有,就是你想知道老公是不是外边有小三什么的,理论上也用得到。但是,作者又提醒说,要慎重决定是否要用书里介绍的方法去用在你的另一半身上。因为,毕竟爱情这种东西要相互信任的吗。可能最后你知道了真相还不如不知道呢。

  再看一遍自己写的这个标题,自我感觉真是良好:)

  《看人看到骨子里》读后感(六):新奇好玩的辨人术

  我记得王小波在小说《绿毛水怪》里塑造了一个善于揭穿人谎言的陈辉的形象。陈辉看出了他的同学想讨好老师,把他们心里的小九九全都说出来。害得同学们对他敬而远之。我们也可以想象一下,当你与一个人日常的正常交往中,他的所思、所想都被你看得一清二楚,那么这样的交往会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

  是的,这不仅仅是你占了先机的问题!

  有人说人生充满了挑战性。就连社会交往也是。那么,在社会交往中,那些想看透别人心里是怎么想的人,那些不想让人看透自己心里正在想什么的人,都该看看这本《看人看到骨子里》。书的名字有些夸张,但看了内容确是这么回事!跟CIA学如何看透别人,里面的例子是美国中情局的案例,又怎么会不看到骨子里!!

  这本书新奇好玩之处在于里面举的各个例子。比如,所举的女员工金钱被偷的例子,讲述了“没什么比真相更能掩盖谎言,毫无掩饰就是最好的掩饰”的道理。还有,中情局如何甄别谎言;如何成为人肉测谎仪。从心里反应到下意识的行动举止,全都成为了被解读的对象。

  生活虽然没有中情局所面对的那么复杂,但是,不是也是“尔虞我诈”么?在这样的环境下,多学一点识人术,绝对是有好处的。

  常听人说,辨人难。又有人说,真心隔肚皮。还有句说说,知人知面不知心。这本书则可让你达到知人知面亦知心的道理。如何能在与对方的交谈中获知对方的心理,看了这本书简直就了如指掌了。

  很神奇的一本书。

  不过话说回来,对这个世界的一切都看得那么透彻了,是不是就没意思了呢?

  《看人看到骨子里》读后感(七):真實的謊言

  y 亂

  如何才能識破別有用心者編織的謊言?如何能夠憑直覺判斷你的孩子是不是在撒小謊?如何才能看透上司升職加薪的許諾只是緩兵之計?《看人看到骨子裏》的幾位作者就可以。當然,這是因為他們是美國中央情報局資源測謊師、人事篩選專家、臥底特工,是維持這個龐大的間諜機構運轉的核心力量。書中所羅列的各種識破謊言的方法,已經被廣泛運用到各類中介機構、公關公司、大型企業。現在,幾位作者將其畢生所專,濃縮成了這本《看人看到骨子裏》,用輕松易學的方法,讓大家掌握各類識人技巧。

  有些讀者可能會說,自己在天朝生活了幾十年,什麽騙術、什麽謊話、什麽陰謀沒見過,早就有自己的一整套識破謊言的訣竅。而且,身為社會草根,大家的日常生活只是柴米油鹽,與什麽恐怖主義、間諜活動、突發事件太遙遠了,何必去學那些洋專家似是而非的怪招兒呢?這本書認為,個人的生活經驗只是社會淺層的表象積累,只適用於某時某地某類人,一超出生活經驗就徹底抓瞎。若想從廣度和深度上提升自己待人接物的能力,至少能夠不被壞人忽悠,還真的必須放下身段、繼續補腦充電,向這幾個遠道而來的“和尚”取取經。

  其實,即便是在遠離的日常生活中,識人辨物的技巧也必不可少。假如你是一家公司的面試考官,你怎麽在短短幾分鐘時間內,精確判斷面試者的個人素質;假如你是服裝店的老板,你怎樣用輕描淡寫的幾句問話,就能搞清楚誰偷了店的東西;怎麽避免裝修工人偷工減料,怎麽判斷家裏請的保姆合不合適……《看人看到骨子裏》告訴我們,要想這些解決這些問題,必須要用簡單卻也專業的技巧。

  對於媒體人來說,向受訪者提出問題是司空見慣的事。如果受訪者企圖通過轉移話題、重復模糊而片面的問題蒙混過關,一個專業的記者就可以通過不同的角度,提出幾乎相同的問題,以便得到滿意的答案。是的,優秀的記者似乎擁有一種天生的能力,可以在模棱兩可、漫不經心的誤導性的回答裏,直接戳中問題的關鍵所在。但是,萬一受訪者是個老謀深算的家夥,對記者的背景、性格、提問方式、行文風格了如指掌,那麽采訪的整個過程就可能被“做局”,成了這個家夥提供虛假信息、為自己塗脂抹粉的舞臺。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最典型的當然是不厚書記,在大連和重慶時期的形象宣傳報道。

  連三歲的小孩都知道,可以用許多種方式撒謊。這包括,話語中的故意遺漏、半真半假、不懂裝懂、答非所問、前後失調、攻擊或反擊模式。本書的作者對此做好詳細的分析,並說明了如何識別並對付每種手段。很多中國人都相信,人之初,性本善。說謊並非人類的本能,人一旦說謊,內心或多或少就會產生負疚感、不適感。大家由此判斷,人不會輕易說謊。可是,在大多數情況下,這樣的判斷,並不如人們想象的那樣可靠。於是,作者便指出,我們應該將自己的感覺和假想放在一邊,去認真檢視對方的言談舉止。

  這本書裏充滿了比爾克林頓、辛普森、前安然公司CEO受訪內容的節選。有時,作者為了幫助大家揭穿其中的騙人招數,全力剖解這些例子時,會顯得比較冗長。一則可能是因為,作者擔心多數讀者屬於慢熱型,需要一段時間的閱讀浸泡才能漸入佳境,一則可能是為了讓這本書顯得更加厚重,以便與其他輕浮的快餐式讀物區別開來。

  但是,無論如何,書中的諸多技巧,只是眾多識人辨物方法中的九牛一毛。屌絲們不要天真地以為,將其中的方法學到手,就能到美國中情局打工,賺點外快貼補家用。羅莉們也不要傻傻地相信,掌握了裏面的一招半式,就可以練就過硬的讀心術,俘獲大叔一籮筐。人的心說復雜也復雜,說簡單也簡單,就看能否以心換心、將心比心,說到底就是尊重與自重。與人為善,必有善果,狡詐成性,必受其累。草根百姓還是老老實實做人,安安穩穩過日子,把說謊騙人的機會還是留給達官貴人、王侯將相吧。

  【約稿、轉載,請豆郵告知】

  《看人看到骨子里》读后感(八):测谎、微表情、推理以及真相

  很多年以前,当我们观看港片《功夫皇帝方世玉》第二部的时候,我们对着苗翠花被气的高高鼓起的肚子哈哈大笑。她被气成这样是因为儿媳妇雷婷婷极其刻薄狠毒地回答了她提出的问题,“一个很可怜的女人不小心跟丈夫以外的男人发生了关系应该怎么办”?雷婷婷的回答是:这样的女人就应该剥光了游街,然后浸猪笼,然后斩成十七八块,做成叉烧包去喂狗。

  很多年以后,对照《看人看到骨子里》中的分析,我们才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如果他是真正的罪犯,他讲出的处罚会更轻。根据理论,如果一个人是清白的,那他讲出的处罚会比较严厉,如果是十恶不赦的犯罪,那么他所讲的处罚会更严酷”。

  这是一个很好的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例子。当然书中还会列举一些其他我们习以为常却未必准确的辨别他人撒谎的分析方式,比如逃避眼神交流、抱紧手臂等闭合姿势、脸红紧张等,我们通常习惯以此来判断对方是否撒谎——也许教师会在日常工作中更多地用到这些,比如判断学生是否考试作弊、小偷小摸,但这本书告诉我们孤立地应用这些小技巧很多时候并不能奏效,尤其是过度自信的非专业人士往往会带来灾难。这一点阿加莎克里斯蒂老太太已经在推理名作《走向决定性时刻》中为我们指出来过,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记得巴特尔警督是如何批评他女儿那自作聪明的老师的。

  为何这些小技巧会误导我们,书中同样给出了答案,学术一点概括来说就是因果关系的复杂性往往包含一果多因、一因多果、多果多音的情况,所以很难说可以一一对照来得出现成的答案。关于这一点,推理史上最有名的反推理小说《毒巧克力命案》中已经有过精彩陈述。书中说:这是个装红色液体的罐子,那是一个装蓝色液体的罐子。如果这两罐都证明是墨水的话,那我们就仿如可以解读死人的心思一样,知道它们是被买来充填图书室里的空墨水瓶。然而,红墨水也许是女佣买来染上衣的,而蓝墨水是秘书为他自己的钢笔买的:像这类的解释可能有上百个。但这些其他可能性,都被无声地忽略掉了。

  所以《看人看到骨子里》顺理成章引出它独创并反复强调的概念——集群原则和测谎模型。这因为任何行为都不能被孤立地判断,所以我们需要一个固定的模式,来引导出足够多的数据来进行全面的分析,虽然这样说一点都不酷。更多时候我们希望能够说,哦,你的眼珠向左上方转了,你一定在撒谎;或者我们希望能像测谎超人莱特曼博士一样说,你的微表情已经出卖了你,你招供吧!但考虑生活不是电影,没有NG重来的机会,我们最好还是采取谦卑的态度和更为稳妥的方法。

  那么接下来的时间,就交给你了。

  《看人看到骨子里》读后感(九):慧眼识人

  向我推荐此书的MM用曾经风靡一时的一部美剧《Lie To Me>》来作为对比,剧中蒂姆•罗斯主演的主人公莱特曼博士想必给不少人留下深刻印象,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更是让人觉得,那简直是神一样的存在。《看人看到骨子里》这本书虽然与电视剧一样,关注的都是如何识别谎言,但在我看来,书与电视的剧可比性其实不太大,且不说,电视剧为求收视率,主人公的能力被神话了一些。另一方面,电视剧中识谎的侧重点在于,莱特曼博士是通过观察人的本能反应,如人的面部的微表情,肢体语言等来测谎,也就是说主要依靠的是人的难以主观控制的生理反应。而这本书中则主要是通过技巧性的询问或注意聆听被测人的语言的表达、观察被测人对问题的反应,找出不合理的地方来判断人是否说谎,侧重点在于人的心理反应。

  这本书始读时,略嫌絮叨,然而深读下去,则渐入佳境,书中通过一些案例来教人如何识别谎言,但是,却并不武断地罗列出条条框框,让读者生搬硬套,而是要让读者综合考虑被测者的人生经历,生活习惯以及当时的处境来作出更科学地判断,这听起来有点复杂,好像不经过专业训练,难以达到。但从作者举出的例子来看,事情并不如我们所想的那样难,有不少案例来自于我们的日常生活,甚至也许我们都有过亲身经历,只是当时曾被忽视。我说一些书中的例子来说明吧,书中摘录了一个叫马尔科姆的人说的这么一段话:“人们相信谎言并不是别无选择,而是他们已选择相信谎言。”这让我想起一句关于婚姻的一句话,说是“配偶出轨,另一半往往是最后一个才知道的人。”按理说,夫妻俩共同生活,如果有一方有外遇,必然会有些反常现象出现,这些反常,另一半是最能察觉出来的,可为什么全世界的人都知道了,而TA却不知道?是出轨的那位太会演戏,隐藏的太好吗?现在想来,应是被背判的那一方选择相信谎言,宁愿自欺,也不愿意面对现实,对于配偶的反常行为,TA会找出能让自己相信的种种理由,或是对一些反常下意识地视而不见。情感影响了判断力(不过,我觉得,将这种现象只归于情感蒙蔽双眼,似乎不够完整。如果深入分析,在心理学上,我觉得潜意识里,这还是一种保护自己不被伤害的一种很消极的方法,就像是将头埋进沙里的驼鸟)。扯远了,关于情感战胜理智,书中还有另一个实例,与上述案例正好相反,对被测者怀有成见,也会让自己的判断出现错误。有很多原因会导致这种情况的出现,信仰的不同,文化的差异,甚至年龄的差别……,日本有一句俗语:“只有放下成见,才能看见真实”。关于识谎,书中还列有许多方法,这里就不一一说明。读完此书,我们并不能变身为莱特曼博士,但是,经过有意识的训练自己,我想,我们可能会变得更加敏感一点,当然,前提是,你喜欢这种感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