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无比美妙的痛苦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无比美妙的痛苦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7-31 04:2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无比美妙的痛苦读后感精选10篇

  《无比美妙痛苦》是一本由(美)约翰·格林著作接力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31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无比美妙的痛苦》读后感(一):痛苦,也是爱的本身!

  从朋友手里拿到书,蓝色封面印刷着一朵白云,一朵乌云,也许文字里有一半明媚,一半忧伤。听说这是一个关于痛苦、爱与永恒故事。于是我不由得联想到自己十六岁的时候,那时我还像个假小子,短短的头发,傻里傻气的刘海,带着厚重眼镜,为着每次考试的排名而忙碌着。爱情?那是遥远而且神秘词汇,我不去想,也没时间去想。因此回到故事里,我对于两位十六七岁的年轻人就能深刻领悟爱情这个词的痛苦与美妙是羡慕的,更何况,他们还在同时面对着病痛与死亡。

  “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

  彼得•范•豪滕在《无比美妙的痛苦》一书中,将“爱”戛然而止的痛苦体现极致。一个突然结束、没有结尾的故事,让人愿相信,有些故事是没有结局的。因为,宇宙的一切,从未被细心安排过。它因存在而存在,从未因人的意志而转移。

  海蓁只有16岁,却已经与癌症相伴3年。她面对的不只是那股令人排斥的消毒水味,她还得面对自己从不离身的鼻管、氧气瓶以及可能永远使不上力气的肺。她对于自己的未来正如同她最爱的那本书的作者所传达的那样,充满否定。她选择相信,自己的人生也将在未来的某一天,结束得彻底,并且毫无征兆。然而上帝就像和她做对一般,奥古斯塔斯的出现在她的生命里投下一束光芒。他如同太阳一般的耀眼灿烂,让海蓁的心不可抑制的为他波动,为他澎湃,为他重新绽放原本静静等待枯萎的年华重要的是,他相信爱:“我不认为每个人都一定要双眼俱全或者永不生病什么的,但每个人都应该有真正的爱情,它持续的时间至少应当跟生命一样长。”他在海蓁面前从来没有掩饰过对她的爱,更从不吝啬对海蓁的赞美。他会对着插着鼻管的海蓁说:“你真美。”所以,当海蓁和奥古斯塔斯真正相爱以后,“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这句话也变得不那么准确了。如果分离是必然的,那么就让爱来填补分离的痛苦吧。

  “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

  我们身在宇宙中,终将需要接受生命诞生到逝去这样一个轮回。所以就像生病并非海蓁所愿一样,有太多的事情我们身不由己人类,在宇宙面前,渺小可怜。也许我们不能阻止生命在宇宙中的消逝,但我们的心,我们的情感却永远不会被宇宙左右。

  海蓁一直认为她需保护她深爱的人,不会因为她的突然消逝而受到伤害。“我觉得,我就像个手榴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爆炸。” 所以她选择对深爱她的父母说:“我只想离别远远的,看自己的书,想自己的事,跟你们待在一起,因为只有对你们的伤害我无能为力......”她觉得自己是个累赘,她的存在就代表着伤害。“你给我们带来的欢乐远比我们为你的病痛感到的悲伤要多得多。”这是海蓁的父母所给的答案。我们谁都无权评判海蓁的想法是对是错,因为这是她的故事,我们丝毫感受不到她所经历的一切!然而,在这个世界上,悲伤的故事要怎么讲述,我们总有选择。约翰•格林让奥古斯塔斯出现在她的生命里,“格斯,吾爱,我无法告诉你,我们小小的无穷让我心里多么感激。就是给我整个世界我也不换。你在有限日子里给了我永远,我满心感激。”其实,爱就是把一个人永远放在心上,哪怕生命逝去,爱也将是宇宙中的永恒。

  约翰•格林总有办法让你相信这个故事其实并不悲伤。哪怕是面对疾病、死亡。《无比美妙的痛苦》书里描绘的爱是那么的美妙,尽管她伴随着痛苦。当你真正爱一个人的时候,当你相信爱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其实痛苦也是爱的本身。文字总是略显苍白,文字与感觉永远有隔阂,去看看这本书吧,最后相信你会同我一样,在书的结尾,微笑着热泪盈眶

  《无比美妙的痛苦》读后感(二):无比美妙的痛苦

  把这本书归为爱情小说着实有点委屈了它。抱着休闲的心态买了英文原版来看,却被看哭了两次。看完书后又去追看电影又被看哭了。书的故事很简单,而自己的泪点却被书中那些平凡点滴莫名的戳中,真不知是自己太多愁善感还是作者太高明,让人沉醉其中。

  Hazel和Gus是两个身患绝症青少年,在由一群绝症少年成立的互助小组认识一见钟情(至少我是这样认为的)。Hazel推荐Gus读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无比美妙的痛苦》,书的作者是以一句未完的话作为结尾,引发了两个人对书中主角各自命运猜想。Gus与作者取得了联系,作者邀请他们去阿姆斯特丹会面,Hazel由于经济身体问题不能去,而作为绝症患者权利-实现自己的一个愿望的权利,在她13岁病重的时候就被用掉了。Gus这个时候挺身而出,用了自己的权利带着Hazel去圆梦。结果这次旅行没有得到期望中的主角的结局两个人的感情却得到了升华。Gus在成行之前也被确诊癌细胞扩散,回来之后没有几个月就去世了。

  如上所述这本就是一平淡悲伤的love story。但是里面却包含着很多复杂感情。在互助小组里,主持人问Gus最怕什么,“被遗忘”他笑着说,他害怕自己一旦离去却没有任何人记住自己,没有任何事证明自己的存在。而Hazel却认为自己本就渺小平凡,她不希望自己死后父母无法忘却她而生活在痛苦之中,她害怕爱上别人,因为自己就是枚定时炸弹,一旦爆炸会伤害很多人。Gus却说能被她伤害是自己的荣幸

  被遗忘或是被铭记?

  这并不仅仅是他们这些绝症孩子们考虑的,这不也是我们这些所谓正常人也要考虑的吗?记得曾经看过一句话说:”人这一生之所以有意义,就是在于度过这一生的过程。“生命周而复始生生不息,轮回不断,却在每一世每一时都有着不同意义。安安稳稳是一世,大起大落也是一世,最终不过是尘归尘,土归土,所以在有限的生命里能折腾出来无限的意义,这样的一辈子也值了。记得前不久和年近八十的外婆电话,她身边的朋友刚刚去世,我安慰她,她却告诉我,人就这么一辈子,不管怎么样一定要让自己活得开心。我一下释然了,以前纠结的种种也放下了,自己怎么样生活的快乐开心是由自己决定,与外界无关,何必要太介意那些不重要的人和事呢?外婆当了一辈子的小学老师外公去世的早,她拉扯大了四个孩子,又帮四个孩子带大了他们的孩子,看着第三代都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结婚生子老太太甚是欣慰。但她从来不麻烦别人,自己坚持独自住。和她探讨生死的问题,人家总是很淡然,死了就是没了,没了还能怎样?老人总能说出这样简短精辟的话来。

  很羡慕那些家里有族谱或是很古老家规、传家宝的人,这些神圣象征物总是提醒后人不要忘却先辈,不要忘却家族。这就是被后人铭记的一种方式吧。但是在中国那么多人,能有这些的又有多少呢?三代之后有多少人会记得那些先辈当年的种种?被遗忘是必然,但也可以另一种形式被铭记下来,比如你以身作则为教给后代做人原则,你开阔心胸奋斗不止的人生,这些都能以精神形式来影响下一代。就像电影《云图》那个星云状的胎记一般,一代代一辈辈的传承下去,成为刻入骨髓的精神。

  再看书里,在和病痛斗争中,他们互相鼓励并鼓励着自己身边同样遭受痛苦的朋友,“Hurts want to be noticed. Sometimes it seems the universe want to be noticed." 要正视那些痛苦。在Gus的最后日子里,他想自己能参加自己的葬礼于是办了个prefuneral,并让自己的好友女友写了悼词。"My name is Hazel. Augustus Waters was the great star-crossed love of my life. Ours was an epic love story, and I won't be able to get more than a sentence into it without disappearing into a puddle of tears.……You gave me a forever within the numbered days, and I'm grateful."“每次看到这句话都忍不住心痛。对于这份悼词,Gus也落泪了,Hazel原本以为会是Gus先为她写悼词,没想到最先走的却是他。最后Gus的真正葬礼,一个朋友告诉Hazel,Gus去世之前为她写的有东西,几经辗转Hazel终于拿到了Gus为她写的悼词,他把悼词邮寄给那个作家,让他帮忙色,”I wanted more time so we could fall in love. I got my wish, I suppose. I left my scar. .……“在这里,有了Hazel,有了爱情,留下了爱的印记,他也此生无憾了。

  电影里把很多细节删除了,但是对原著也算是原汁原味的呈现,配乐和场景搭配完美。个人觉得看完书后再看电影能更加深对书的理解。比起国内更多缅怀青春爱情的小说和电影,这部书更有深度,对于爱情,对于生命,对于宇宙的无限可能,”Some infinities are bigger than other infinities."……

  《无比美妙的痛苦》读后感(三):在浩瀚的宇宙中,我们想做的只是不要被人遗忘

  16岁的海蓁是一个甲状腺癌患者,讨厌社交,在妈妈的迫使下,参加了在“实实在在的耶稣心脏”里举办的互助小组,在哪里,她遇见了一生挚爱,奥古斯塔斯,一个骨瘤癌患者,一个装有义肢的大男孩。艾萨克,一个眼癌患者,后失明。

  相见那天,奥古斯塔斯(下面简称格斯)一直盯着海蓁看,说她想《V字仇杀队》里的娜塔莉波特曼,并邀请海蓁去他家观看,两人渐渐熟络起来。海蓁爱上了这个迷人小伙子

  两人分享了图书《无比美妙的痛苦》,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两人为了寻找结局,来到阿姆斯特丹,找到了作者,却没找到结局,但两人却无法自拔的爱上了对方。与此同时另一场噩梦开启了,格斯复发了,他时日无多。

  短短的几天,海蓁就从一个最不健康的人变成最健康的人,帮格斯写悼词,最后真的参加了他的葬礼。

  格斯说过:“我爱上你了,我知道爱只是空虚中的叫喊,我知道遗忘不可避免,我知道我们都注定在劫难逃,总有一天我们的努力都将重归尘土,我知道太阳会吞噬我们唯一拥有的地球,可我爱上你

  这世间只存在两种感情 爱与恐惧

  爱情的力量可以摧毁一切不是吗?可它却打败不了病魔

  格斯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他看到检查结果上满是亮点片子,就下定决心要把最后的时光,最后快乐的时光和海蓁一起度过。他是一个勇敢的人,他自己参加了自己的葬礼,给自己改悼词。

  是的,他不惧怕恐惧,只是惧怕被人遗忘。“我害怕被遗忘,就像寓言里所有盲人害怕黑暗一样”

  可是我们终将死去,没有人能够永垂不朽,不是么?在历史长河中,我们或许连一滴水珠都算不上。

  有一种斜落下的幽光

  冬日的下午往往有一种

  斜落下来的幽光,

  压迫着我们,那重量如同

  大教堂中的琴响。

  它给我们以神圣的创伤

  我们找不到斑痕。

  只有内心所引起的变化

  将它的意义蕴存。

  没有人能够使它感悟

  它是绝望烙印

  一种无比美妙的痛苦,

  借大气传给我们。

  当它来时,四野都倾听,

  阴影全屏住呼吸

  当去时,远得像我们

  遥望死亡的距离

  《无比美妙的痛苦》读后感(四):生命永远充斥着无比美妙的痛苦

  我们总是恐惧生命中的种种痛苦,谁知那些让你淋漓尽致的痛苦过后却又带来无限的美妙,美好与痛苦永远是相对存在的,其实,生命本身就是一场无比美妙的痛苦。

  2012年的《纽约时报畅销榜第一名的《无比美妙的痛苦》让亿万读者为之落泪和欢笑。《无比美妙的痛苦》是一部充斥着生、死、爱情,谁说年轻人就一定浅薄?无法阅读严肃作品?涉世不深就无法承受残酷的人生吗?

  纽约时报年度畅销书作家、新生代言作家约翰•格林对此无法认同。其新作《无比美妙的痛苦》自2002年1月出版,就一直牢牢占据《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首位的位置,迄今已近80周。一时间,全美青年人争相谈论和传看,影响甚远。可以说,它创下了美国青春文学的奇迹。简体中文版8月即将由接力出版社隆重推出。

  《无比美妙的痛苦》读后感(五):有些无穷,比别的无穷更大

  电影《恋爱写真》里,大冢爱的歌声伴着诚人来到静流的画展上,绝症姑娘的爱情秘密,随着她的死亡才娓娓道来……假如生命还没开始绽放便进入倒计时,你最遗憾的是什么?事业?爱情?亲情?友情?这也是《无比美妙的痛苦》里海蓁和奥古斯塔斯所苦苦纠结、难以释怀的东西。

  《纽约时报》畅销书首席作家约翰·格林,被16岁癌症少年的精神世界所震撼,筹备7年,写下了这部生命哲理小说《无比美妙的痛苦》,其对生命本质的独特拷问,引领读者开启了思想的另一扇大门,进入生命的开阔地。

  《无比美妙的痛苦》以女孩海蓁的视角展开。海蓁13岁便身患晚期癌症,依靠独特治疗维持生命。与其他癌症患者不同,她对事物总是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热爱小说《无比美妙的痛苦》,并对小说未完的结局耿耿于怀。在癌症患者互助小组里,她认识了奥古斯塔斯,一个已经痊愈的肿瘤患者,两人萌生了甜蜜而绝望的爱情。奥古斯塔斯用自己的“癌症愿望”带海蓁飞往作者居住的阿姆斯特丹,找寻海蓁心心念念小说的最终结局,而属于他们的结局也徐徐到来……

  如果你单纯的以为,这是一部讲述抗击癌症的励志小说,那么恭喜你走宝了。我更愿意把它看做是绝美的“绝境小说”,当人处在生命边缘,对人生真谛的追寻越发迫切,所展现的人性之美也就更加瑰丽夺目。小说用时而幽默,时而梦幻的笔触,讲述着两个踩在死亡线上的青年对人生理想、友情、爱情的感悟和追求,引发对生命与爱的深度思考。

  关于生命,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小说中的海蓁和奥古斯塔斯,虽然接受了自己是癌症患者的事实,并努力使自己活下去,但他们心中充满了遗憾和困惑。海蓁酸楚地发现,自己永远无法像同龄女孩一样,即使她同样生活学习恋爱,但她失去了未来,“仅仅是没有死而已”,生活在她身上剩下的只是重复,而这种重复又随时可能消失,希望的缺失令她备感困惑和疲惫。奥古斯塔斯面临的则是存在感的问题,男人建功立业被人铭记的愿望,因为他的残缺变得遥不可及。他读莎士比亚的史诗,为诗中伟人终被世人遗忘而痛苦。这种恐惧和执着,也可以说是孤独,几乎是人类思想上的顽疾。我们都渴望被人永远记住,不遗余力地在地球上留下痕迹。但有穷的人生,在无穷的时间面前微乎其微,我们建功立业、开创朝代,一时辉煌又很快被历史淹没,像推石头上山的西绪弗斯。即便如此,奥古斯塔斯连这样的机会都失去了。

  两个困惑而孤独的灵魂,相遇抚慰,被一本《无比美妙的痛苦》越来越紧的联系在一起。爱情是治疗伤痛的良药,但对于身患绝症的人来说,也是凌迟的刀斧。海蓁执着于小说里戛然而止的结局,更深层次来讲,是对自己死后现实世界的担心。她怕自己的死会炸毁父母男友的生活。由深爱引发的恐惧,使她近乎疯狂的执着。小说的最后,癌症复发的奥古斯塔斯隐瞒了病情,陪伴海蓁千里迢迢找寻小说作者,但当作者临终受托,赶来告诉海蓁故事结局时,海蓁却拒绝了:奥古斯塔斯,已经用生命为她“续写”了最好的结局。而海蓁也终于放下心结,体会到当下的美好和生命的勇敢。

  《无比美妙的痛苦》解锁了人类的终极恐惧——死亡。既然无法永恒,又何必执着于物质的停留,而忽略了当下心灵的温柔。“世界不是批量满足心愿的大工厂”,我们生而为人,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比起那些只剩下“倒数”的人生,我们幸福太多了。那些触手可及的未来温暖而绚烂,那些长久的拥抱厚实而热情。生活中的幸福、痛苦都会随时光流走,人生终将继续,与其担心未来,不如活好现在。欲望太强烈,人生才复杂。幸福其实需要的不多,纵使时光无穷,这一刻的温暖也是永恒,就像书中海蓁说的:有些无穷,比别的无穷更大。

  (发表于 2013年12月8日 《南方日报》)

  《无比美妙的痛苦》读后感(六):好在爱与美恒久

  以16、7岁的绝症患者为主角,这样的小说怎么也摆脱不了伤感,何况本书作者并没有励志的打算,只是想表现生命面对威胁时,日子该怎么过。海蓁(名字的英文本意是“生机勃勃”)出场时,癌症已转移肺部,必须随身携带氧气瓶罐,鼻子里插着氧气管。不过,除此而外,她能够正常生活。非常幸运,她认识了奥古斯塔,另一位年龄相仿的绝症患者,俩人相爱了。

  俩人如何获得对待绝症的勇气,不在作者表现的范围,这时的俩人均已完完全全明白自身的病情状况,已然不惧。海蓁着迷于一部小说《无比美妙的痛苦》,不管是否虚构,坚持要搞清楚书中人物的走向,奥古斯塔决心要帮海蓁。当我以为虚构的作者彼得•范•豪滕,理应是个拯救者的形象,为俩个生命受到威胁的人,提供战胜噩运的力量。不料,这个彼得•范•豪滕基本就是个浑蛋,在他知道俩人的病况后,并没打算给俩人任何方便,想知道人物结局嘛,得到荷兰上门拜访。于是,俩个缺乏资金且行动不便的人,克服重重困难,冒着生命威胁,长途跋飞行到荷兰,面见彼得•范•豪滕。这个浑蛋居然食言,根本不管俩人的感受。

  卑鄙无耻、没有人性、烂心烂肺的大浑蛋,任谁看到海蓁、奥古斯塔与彼得•范•豪滕会面的一幕,都要忍不住破口大骂。我几乎给气炸了。好在,受到打击的海蓁,彻底放弃心思,转而与奥古斯塔享受初恋的美妙,谁说不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彼得•范•豪滕是个我没有见过的人物形象,也绝对想象不到,在作者笔下,这个人物隐喻谁?是——上帝。仔细想想,蛮有道理。上帝,恐怕在人们的心中,代表不可理喻、喜怒无常。你无法知道他怎么想的,为何会把悲惨的命运加在两个未成年人的身上。谁又何曾预料,他为俩人设置重重障碍,且干脆利落地打破海蓁的幻想,难道不是为了让他们能够体验比梦想更美妙的现实?

  “无比美妙的痛苦”是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一句诗,这是个天才的诗人,她的诗美且诡异。本书作者以她的诗为题目,且在小说中又套了部同名小说,借此让人舒口气:纵人生无常,好在爱与美恒久。

  《无比美妙的痛苦》读后感(七):百分百通俗小说爱好者

  《无比美妙的痛苦》是贯穿整本小说的一本小说名,作者以此命名了自己的小说。(真心饶舌!!)

  我喜欢的是小说中一个小细节的处理:女孩安娜是《无比美妙的痛苦》的叙述者,得了血癌。小说在安娜叙述的中途嘎然而止,说明安娜死了,或者病的太重。安娜的妈妈、荷兰郁金香老爹还有西西弗斯仓鼠最后怎么样了都没有交代。(天呐,我爱死这种文学处理手段了,一定是我见识短浅的缘故吧。)

  女主人公海蓁(zhen)太想知道故事后来的发展了,她给作者彼得写信,请求告知故事后来的发展。对作家的喜爱之情,她在信中这么说的:“坦白地说,就算是日常购物单我也想读”。这种对小说作者的无限崇拜之情深得我心。我对自己偶像作家的感情也是如此:如果她长时间的不在网络上发表小文或者汇报近况,我都萌生了去她家楼下翻垃圾桶的想法。

  海蓁认为,只有彼得有资格把故事继续讲下去。她做不到自己给自己讲完故事,好好男友也有心无力。这也是我为什么这么喜爱作家这个职业的缘由,作家赋予小说中人物以生命,掌握他们的生杀大权。读者被故事深深吸引,虽然不愿接受那样的结局,但是绝对尊重、服从作家的编排。

  《无比美妙的痛苦》读后感(八):一切无法改变的美妙痛苦

  彼得·范·豪滕依旧是个糟糕的醉鬼,莫妮卡最终也没有回心转意。最初几乎要康复的人先一步死去,一直离死神不过一步之遥的人也并不可能迎来奇迹。

  害怕遗忘而终将会遗忘,忽视痛苦却总是被拖入其中。

  “我赞美你的坚强。”

  “我愿意用坚强来换取康复。”

  这是年轻的爱情,却不是轻率的。即使痛苦和遗忘都不可能避免,却依旧爱上。疾病带来什么?死亡又带来什么?

  “这一生很不错。”

  这一生,与痛苦抗争,既被束缚又享受自由,害怕遗忘又全力去爱,不想被“观看”又想被当做一个存在着的个体。

  这难道只因为他们与死神相伴吗?

  ———— 2015.8.2

  《无比美妙的痛苦》读后感(九):我留下了我的伤疤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会阅读无比美妙的痛苦这本书。

  我看过这本小说改编的电影,可能因为电影注重讲述两个罹患癌症的青少年之间美好而不易的爱情故事,并未过多去挖掘这个故事言情的外表之下对于有限之意义的追寻,所以并未给我留下太深刻的印象。

  这个冬天,我的父亲因为晚期肺癌不幸过世了。他只一味地咳嗽,没什么别的更为厉害的症状,我便一直以为只是肺炎,因为我们的疏忽,查出是肺癌的时候为时已晚,更由于病情恶化,不到一个月时间就离开了我们。

  我一直觉得癌症是离我波澜不惊的生活最遥远不过的事物,然而它却像深不见底的湖里的怪物那样猛然窜出水面,仓促地掳走了我的父亲。我最后一次与父亲交谈的时候,他还能坐着打针,神色自若地询问我最近的生活怎么样,他还是记忆中我那健康的父亲。下一次再见到的却已是ICU病房中面无血色,几乎没有意识,只等着死亡将他一分一秒吞噬的病人。

  其实,我很想知道在离死亡越来越近的那段时间里他的感受,是惊慌失措,是逃避现实,是深刻的恐惧,还是仅仅回顾这一生所有的记忆,然后释然等待必然的死亡来临。

  在我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抱了一摞书去图书馆归还,那都是我在料理父亲后事期间过期未还的书。还书之后我还在图书馆里转悠了一会,恰好看到了无比美妙的痛苦,翻了几页,其中有一句是这么写的:“它真实地描绘了死亡”。

  恩,就是它了。我想。

  这是一个发生在两个罹患癌症的青少年之间的爱情故事,内容简介听起来很言情,不过认真读下去却发现作者借男女主角以及文中他们喜爱的那本书的作者彼得﹒范﹒豪滕之口表达了他对于生命与死亡,存在与意义的思考。

  奥古斯塔斯与海蓁都年少罹患癌症,自己也清楚知道自己只不过暂时还能勉强活下去,却几乎不太可能活到成年以后。奥古斯塔斯害怕被遗忘,而海蓁害怕活不过成年的自己会成为一颗手榴弹,会伤害自己所爱和爱自己的人,害怕她死后他们会伤心,会失去自己的生活。他们是如此不相同,却又彼此相互吸引,他们在病痛的折磨,生命的不确定性以及情感的考验中相互依偎。

  海蓁最爱一本叫做无比美妙的痛苦的书,她认为作者彼得﹒范﹒豪滕是她所见过唯一一个似乎理解死亡是怎么一回事,而又没有真正死过的人。然而这本书即便她已经读过无数次,却依旧无法得知最后的结局,因为彼得﹒范﹒豪滕根本没有给故事一个完整的结局,就像突如其来的死亡那样,只留一个未完的句子。于是,海蓁很想知道故事最后的结局。

  当她真的有机会见到彼得﹒范﹒豪滕,他却告诉她这个故事没有所谓的结局,这些人物只存在扉页和封底之间,他们都是虚构的,都是暂时的,如同无限的宇宙中存在的有限的生命那样,是无意义的。

  正当海蓁与奥古斯塔斯决定不论有限的存在是否有意义,他们都要炽烈地彼此相爱时,奥古斯塔斯病情复发,最终在家人与海蓁的陪伴中死去。

  他在生命最后一段时光给彼得﹒范﹒豪滕的一封信中写下了给海蓁的悼词。

  为了让自己不被遗忘,人类像一群在消火栓上撒尿的狗那样,拼命地想要在这世界上留下自己的印记,而他们留下的印记太多时候只是伤疤。

  如果我们在世界上留下的印记难免是伤疤,那就选择你深爱的那个人来伤害你吧。奥古斯塔斯在信中写道:我想,我的愿望实现了。我留下了我的伤疤。

  信的最后,他说:在这个世界上你没法选择受不受伤害,但选择让谁来伤害你,你自己倒确实有几分发言权。我对我的选择很满意,希望她也满意她的选择。

  故事开始时,海蓁与奥古斯塔斯在互助小组相遇,那时的奥古斯塔斯毫不讳言他最恐惧的是被遗忘,而最终,在生命消逝前,他终于还是领悟到:无论如何,真正的英雄往往不是那些做了什么的人,而是那些观察到什么,加以注意的人。

  不仅是奥古斯塔斯对有限之意义有了新的领悟,故事的最后,海蓁也从对追问生命的意义怀有执念到放弃这种向他人追问答案的执念,平静地接纳无限的宇宙中有限的存在,与宇宙达成了和解。

  不是与之对峙,与之抗衡,而是与之和解,与之共存。

  因为有限,生即痛苦;而因为有限的每一个时刻间蕴含的通向永恒的爱,即便有限,一切裹挟着悲伤,分离以及死亡,这痛苦却又是无比美妙的。

  因为对无限宇宙的恐惧与不确定,有人执着地想要留下印记,有人企图不落痕迹轻盈地行走,也有人宁可选择凝固眼前这美好得让人屏息的有限的一刻。

  爱在黎明破晓前,赛琳就是这样一个宁可凝固眼前这美好而有限的时刻的人。她相信与杰西相遇那一夜已是他们之间的爱情最美好的状态,若是这种状态延续下去,此后无限的时间很可能让这种美好消失殆尽,所以她选择凝固这种有限的美好,选择在爱情还没在无限的侵蚀之下自然死亡之前,主动掐灭燃烧的烈火,她相信这其实是在心灵深处点起一支永不熄灭的蜡烛。

  她没有赴他们当初离别时定下的6个月之后再见之约,9年之后他们在巴黎一家书店偶遇,当杰西假设当年他们若是曾相见,现在是不是会有不同结局时,她也只是笑笑,说:即便当初曾相见,即便真的在一起,他们很可能也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最终分开。或许他们只适合在温暖的天气里在欧洲街头漫步。

  电影前半段,赛琳曾和杰西游览一处墓园。赛琳满怀感慨,她记得小时候曾经游览过那处墓园,看到过一个13岁小女孩的墓碑,当年她自己也正好13岁。而10年过去了,她已经长成23岁青年了,那个小女孩却依然13岁,她将永远13岁。赛琳说,你不觉得这很奇妙吗?

  这其实就是赛琳对于有限之意义的想法:将有限凝固以抗衡漫长的未知的无限。说到底,她还是挣扎着以一己之力与无限的宇宙抗衡,无法与宇宙达成和解。

  自从开始意识到死亡的存在,宇宙的无限之中生命的有限,我们就对这种无限中的虚空满怀恐惧,于是我们奔走忙碌,不甘心地企图赋予我们有限的生命更多的意义,仿佛这样就可以摆脱无限紧随身后的追赶。

  我们中的大多人在经历过半生的努力与追逐,得到并失去当初预想的一切之后,都会忍不住像少年时代中的母亲那样感慨一句:I just thought that life would be more.

  生活应该还有更多,而不是就现在这个样子了。

  我想,与宇宙达成和解应该就是平静地接受生活没有更多,它就是现在这个样子了,然后继续赋予有限的时刻最真诚的欣赏与爱吧。

  我不害怕死,也不害怕活下去。

  我不害怕不落痕迹,也不害怕留下伤疤。

  生即痛苦,而这痛苦却又是无比美妙的。美妙到值得被人注意到。

  《无比美妙的痛苦》读后感(十):【雨枫试读】懂得感恩,给予感动

  记得读高中的时候,要写一篇关于快乐与痛苦题材的作文,班上大多数同学以“痛并快乐着”命题然后写的作文,那次老师觉得60名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然后统统给了低分,至此之后,我再也不想提起痛并快乐着这个短语。

  可是,仔细想想,世间所有的事情并非绝对的痛苦与快乐。存在的,都是痛并且快乐……

  这本《无比美妙的痛苦》,读完之后,最大的体会是懂得感动与感恩。

  患有重病的女主人公海蓁,爱上了同病相怜的奥古斯塔斯。他们正值青春年华,对爱的理解尚处于懵懂时期,从相遇到相爱,时间不长。但他们一见倾心,相谈甚欢。

  奥古斯塔斯是很有绅士风度且懂得分享的男孩,他为了海蓁能够实现梦想,不惜舍弃掉自己的梦想。他为了心爱之人所付出的,不仅仅打动了海蓁,还有那些对爱情充满憧憬的少女。谁不想认识奥古斯塔斯?与他邂逅,然后被他宠爱!

  但我们万万没有海蓁那样的好运气,因为我们并不见得有海蓁的二分之一好。首先,她是位非常明朗乐观的女孩,身体的缺陷并没有给她的生活布满阴影。她会去看选美比赛,闲暇时间也会和闺蜜约会说些有趣的事情,也会非常勇敢地拖着氧气瓶赴约。其次,她非常有才华,给奥古斯塔斯读诗的时候,是那么的迷人!最后,海蓁相当执着,骨子里带有小孩子的天真与固执。就为了知道一本书的答案,不惜冒着生命的危险。

  如此一对惹人喜爱的男女主角,很可惜被病魔纠缠,但他们并没有向病魔屈服,而是用爱,融化了这世间的寒冷。

  尽管最后奥古斯塔斯的生命走向尽头,海蓁的结局也并不理想。但在那离开之前,所留下的感动,让我们不得不对他们产生敬仰之情。

  从阿姆斯特丹回来之后,海蓁与奥古斯塔斯陷入了爱情的深渊。他们对彼此的爱,已经到了无可自拔的地步。但与此同时,奥古斯塔斯的情况也并不乐观。正是由于旅行前错过的治疗时机,他的病情才更加严重。但对于这一点,他对海蓁缄口不言。他爱她,只想给她最好的,不让她有任何担忧。

  后来,他的病迫使他从阳光少年变成了病床上的无用之人,他只痛恨自己无力更爱海蓁多一些。甚至是在,用最后的生命来爱她,与她度过每一天。

  我们都应该惭愧,身体条件要比奥古斯塔斯好上千万倍,却没有真正懂得爱情的意义。或许语言上说了很多,但真正付出的呢?正当海蓁为奥古斯塔斯的死亡感到绝望时,她意外发现了奥古斯塔斯可能为她写了《无比美妙的痛苦》的结局,这给了她生的希望,她也看到了爱的伟大。

  那些微不足道的爱,不值一提却刻骨铭心。所以,才会爱得那么疯狂,不留遗憾。

  全文让我感动的,并不仅仅只有海蓁与奥古斯塔斯穿越生死的爱恋。还有那些感人肺腑的亲情。像是不辞劳苦跟在海蓁身后,为她付出一切的海蓁妈妈。在她身上能够看到母性身上闪烁的独有的光辉。

  还有一直默默守候女儿的海蓁爸爸,他对海蓁说的那段:

  爱上他一定是一件特别幸运的事。

  我可以让你明白我对你是什么感受。

  真是能够深刻感受到父爱的厚重。

  就像《时代》杂志所评论的“格林真是鬼才作家……在面对强大、简单、自然的情感时时如此无畏。”

  我们都应该学会爱的伟大,然后以一颗感恩之人,带给别人感动。

  论坛链接:http://www.douban.com/online/11641054/discussion/56464462/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