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逻辑思考力》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逻辑思考力》读后感10篇

2018-08-01 04:5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逻辑思考力》读后感10篇

  《逻辑思考力》是一本由[日]西村克己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90,页数:17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逻辑思考力》读后感(一):逻辑思考

  1、水平思考+垂直思考。水平思考从整体把握,垂直思考寻求问题根源,可以引入饼图和柱状图进行分析

  2、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定措施—>解决问题—>验证措施—>改善方案(PDCA、闭环验证)。原因分析要深入,找到Root Cause,制定可以落地的措施。

  3、改善:循序渐进改革一气呵成

  4、三角逻辑:数据+论据(原则原理法则等)—>结论;多层三角逻辑。

  5、归纳法和演绎法。可以引入散点图和折线图分析。

  6、MECR:相互独立完全穷尽。

  7、逻辑树:业务树、投诉树、鱼骨图。

  8、5W2H:How much

  9、判断=事实观察力)+主观意识

  10、会说话的人也善于倾听。

  11、金字塔构成法:结论=论据1+论据2+论据3(三个左右论据);论据=数据1+数据2+数据3;论据和数据部分可以适当引入事例,增强说服力

  《逻辑思考力》读后感(二):一本工具

  逻辑思考力是一项很重要能力,此书旨在教人如何进行逻辑思考、逻辑写作以及逻辑表达

  首先,逻辑思考要求善于提出问题,什么是问题?问题就是基准值和差距。什么是麻烦?麻烦就是填补现状与基准值之间的鸿沟。解决问题的步骤就是先明确问题,基准值和差距,分析现状,认识差距,明确解决方针,确立具体解决方案,并进行实施。水平思考和垂直思考同时考虑

  其次,逻辑写作需要遵循金字塔写作的原则,掌握结论、数据、和论据,进行逻辑表达,语言连贯,一般来讲,一个结论三个论据比较容易记忆,同时语句不宜过长。

  最后,逻辑表达的目的在于进行有效沟通,需要做到:1、善于倾听 2、将要表达的信息分类,人记忆的极限是七个左右3、使用金字塔模式表达。

  贯穿于这三种逻辑力的工具有1、透明决策过程2、三角逻辑 结论,数据,论据或构成归纳与演绎的三角形3、归纳与演绎4、MECE 毫无遗漏和重复,5、逻辑树 6、5W2H

  《逻辑思考力》读后感(三):2016No.14读书笔记《逻辑思考力》-十万个为什么~

  本书先介绍了什么是逻辑思考力,为什么需要逻辑思考力,逻辑思考力可以给我们提供什么帮助,明确目的后和我们介绍了7种逻辑思考的方法。最后再从逻辑思考、逻辑写作和逻辑表达这三种具体场景进行了进一步的补充

  本书最大的不足在于一本介绍逻辑思考的书籍,在整本书的组织架构感觉不到充分的逻辑性。第一层级的目录清晰的,但到具体的小项,比如介绍如何进行逻辑表达的每个小点,罗列之间的关系并没有让我感受到书里提到的7种逻辑思考的方法,有些混乱零散感觉...不知是日本作者表达上经常比较松散缘故,还是翻译的缘故。

  本书另外一个不足是举例太少,有些概念甚至感觉看完并不能理解含义,还需要自己百度=,=

  所以本书作为一本粗浅的入门读物就好,欢迎向我推荐其他的逻辑相关书籍谢谢~(づ ̄3 ̄)づ╭❤~

  下面是读完本书的收获总结

什么是逻辑思考力?

  所谓逻辑思考力,就是通过逻辑对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

  为什么要进行逻辑思考?使用逻辑思考力的目标是让大脑不再一直处于混乱,想不明白,没法做抉择,最后迫于时间压力等匆匆做决定状态。遇到新的问题,会知道可以如何去分析处理,而不是每次遇到新的东西都一脸茫然。可以建立起一套框架应用于各种事情和问题的分析处理。

  知道了什么是逻辑思考力,以及为什么要学习逻辑思考力,接下来介绍几种逻辑思考的方法。

逻辑思考的方法

三角逻辑法

  数据+论据-》结论

  论据往往是容易会遗漏的环节。我们经常做的是摆出数据和事实后,就推出了结论,但并没有建立起彼此的关联。铁三角少了任何一步都是不完整的~

归纳法

  是通过针对大量的数据和事实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选择不同的数据有可能归纳出不同甚至是相反的结论。比如辩论就是先明确立场,针对立场去找寻对应的数据进行论证。

演绎法

  将一般的趋势用一个数据整合起来从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理解为有一个假设,然后通过数据事实去验证后得到结论~

MECE

  所谓mece这本书里,解释的不是很清晰,所以百度了下网上的说法,这个博客里讲的挺好的,表示感谢~

  【结构思维】MECE原则

  关键点:分类+切入点+明确范围

逻辑树

  逻辑树是将问题的所有子问题分层罗列,从最高开始,并逐步向下扩展。

5W2H

  (1)WHAT——是什么?目的是什么?做什么工作

  (2) HOW ——怎么做?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实施?方法怎样?

  (3)WHY——为什么?为什么要这么做?理由何在?原因是什么?造成这样的结果为什么?

  (4)WHEN——何时?什么时间完成?什么时机最适宜?

  (5) WHERE——何处?在哪里做?从哪里入手?

  (6)WHO——谁?由谁来承担?谁来完成?谁负责

  (7)HOW MUCH——多少?做到什么程度数量如何?质量水平如何?费用产出如何?

  所以遇到新的问题,脑子一团浆糊的时候想想上面介绍的这几种方法,有哪些可以帮助你快速理清思路的~

如何逻辑思考

  从考虑的混同状态 -> 考虑构成因素

  比如:考虑如何把公司搞好,要考虑目标、现状、原因、解决方案。

学会区别事实和判断

遇到事情,遇到问题,多去思考为什么

  这是提高逻辑思考力的关键。不管结果是好是坏,都要考虑为什么成功了,为什么失败了,不要把事情都归于运气

  发生问题后,从直接去想解决方案转变为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再去针对的想解决方案。

  这也是看完本书后最大的收获 (づ ̄3 ̄)づ╭❤~

用is is not去做比较

  问题发生前后,两种不同的场景之间有什么不同?学会去罗列不同点,从而发现背后的原因。

  比如工作做的好的人与不好的人之间的差别是什么?

  销量下降前后的变化是什么?

学会用排除法

  这里在我理解看来,是遇到很多选项无法抉择时,要学会找到几个重要的维度,对这些选项进行排序打分,从而得出答案

充分利用书写,手指是人的第二大脑。

  不要空想,用笔用电脑记下来,这样可以让大脑有充分的思考。

问题其实就是和基准值之间的差距

  最后关于逻辑思考,书里这段话说的特别好:

他人的推断只不过是浮萍轻易相信没有根据言论就无法进行逻辑思考。所以我们要分析出那些是事实,哪些是判断。与判断相比,把事实放在优先位置;与别人的判断相比,要把自己的判断放在首要位置。如果想每天自信生活,就要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思考自己的语言,然后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迷茫的时候,要从事实和观察开始,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

  真正你自己思考的东西,才真正属于你。

如何逻辑写作

  写作前先想清楚 1.要明确自己要传达的目的和结论 2.需要的素材

  写作可以借鉴这样的逻辑关系:序言-结论-论据主要内容-各个论据的详细内容---结论的归纳

如何通俗易懂

  1)首先列出要点,思考清楚你要表达的内容。

  2)尽量一个句子表达一个信息,不要有过长的语句不便理解。

  3)注意说话的连续性,一定回看自己的文章,论证是否充分,是否出现跳跃、不充分?

  4)考虑受众的读者,是否可以理解你要表达的专业性的内容,如果可能存在疑问,请解释。“”所谓xxx,是XXX”

  5)完整表达主语——不要用这个是关于那个,把这个那个实际的含义表达出来。

  6)考虑比如,用例子可以让意思更清晰,同时让读者印象深刻结合自己文章长度需要决定是否加上比喻

  以上。

  《逻辑思考力》读后感(四):容易忽视的思考力要点

  逻辑常见常用,却常用不好。我能意识到逻辑的重要性,读书期间数学也学的不错,但是一到生活或者与人交谈时,却常常脑子混乱,缺乏逻辑。那是自己的基本概念不清,还是不能很好的学以致用呢?《逻辑思考虑》给了我一些提示

  《逻辑思考力》是本小册子,而且差不多一半的内容都是图。该书从概念、基本方法、思考、写作和表达等五部分阐述了逻辑思考力,干货满满。

  其实,思考的环境和思考顺序对于没有系统学习逻辑思考的人来说还是比较主要的。

  西村克己在前部分就提到需要注意先整体后局部的思考方式。整体思考更多指的是水平思考,局部更多指的垂直思考。水平思考提倡的是思考的广度,垂直思考谈到的是思考的深度。不少人容易一开始就陷入到垂直思考里面,尤其某一领域能手,可以很轻松的切入到垂直化的思考中,不过这样也很容易陷入到死胡同,从大局着手其实说易行难。书中强调从思考方式的顺序,但并没有谈及如何培养优先从水平思考?尤其是对那部分在某一领域有着较强垂直思考优势的人而言,优先考虑水平思考,变得更难。只能依靠通过21天培养一个习惯的这种方式么?

  如果水平思考够了,如何开展垂直思考呢?作者给出的答案是多问为什么。从日常生活中开始,凡事多问为什么,不断探究答案这样加深你的思考深度。

  如何逻辑性的探究答案,我们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方法。作者给出了7个基本方法:

  1)解决问题过程要明确,遵循“问题设定主题明确,现状分析,原因分析,改善或改革方案的讨论执行,问题解决”的过程。

  2)三角逻辑(论据、数据、结论),提高说服力。

  3)归纳法

  4)演绎法

  5)MCME(Mul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法,防止遗漏和重复

  6)逻辑树,便于分类整理

  7)5W2H,What,When,Where,Who,Why,How,How much,即是深度思考的切入也是防止遗漏信息点的重要手段。多数人都会自觉或不自觉的用上。

  如何进一步的思考、写作和表达,多还是之前的思考方式和方法的组合的具体化运营,关键在长期实践最终才能信手拈来。不容易,却值得我们有意识的这么去做。

  《逻辑思考力》读后感(五):不建议购买阅读

  这本书很浅显易读,我是利用一下午时间读完的。

  这本书属于逻辑思维类的书,如果想阅读逻辑思维类的书,我推荐如下

  第一位:《金字塔原理》芭芭拉明托著

  第二位:《结构思考力》李忠秋著

  第三位:《透过结构看世界》李忠秋著

  第四位:《零秒思考》赤羽雄二著

  该书有2页内容值得一看:

  第14页:“让我们变成小鸟,去看森林的全貌吧” 这页内容不错,写的是在我们思考问题是,应该像小鸟一样看森林的全貌,即鸟瞰。对我启发很大,我们应该跳出问题的本身去全面看待这个问题,会有新的发现。

  第18页:“从水平思考到垂直思考”

  水平思考在金字塔原理中叫横向思考,垂直思考在金字塔原理中叫纵向思考,这两种思考方式。

  个人说法,仅供参考

  《逻辑思考力》读后感(六):《逻辑思考力》划记部分

  如果说话时没有一定的逻辑,那么别人就会认为我们“没有条理”。

  逻辑思考的基础,就是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一个透明清晰的认识。

  改革指不在固执于目前的做法,而是彻底从根源上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不考虑未来事业是难以持久的。

  运用数据去证明一个正确的事实时,如果不能百分之百证明它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就把这种结论称之为假说和推论。

  把握事物整体的时候,一定要防止出现思考的遗漏点和重复。

  5W2H在罗列计划书的项目和信息传达方面是很必要的。

  所谓5W2H,就是What、Why、When、Who、Where、How、How much。

  要向对方表达自己的主张、对必要的信息进行分解,再按照一定顺序表达出来。

  一旦急于表达主张和结论,则就会欠缺论据和数据等必要的信息,使语言没有连贯性。所以有必要在说话时尽量冷静下来,想想“有没有向对方传达到必要的信息”“对于论据和数据对方是否能全部理解”。

  问题发生之后,就要用“Why”去调查原因。

  多问“Why”,才容易发现事物的本质

  会问“为什么”的人, 不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能从其经历中学到很多东西。

  虽然成功了但还是有我们值得反思的地方,争取从经验中学习,进一步成长。

  不考虑“为什么”的人,只关心结果,不探究原因。如果偶尔成功了,就认为“自己优秀”,陶醉在成功的喜悦里;一旦失败了,便会说“运气太差了”,而且后悔不已。这样难以从中学到经验兵之道自己日后的行动。

  表面画的问题只不过是冰山一角。找到问题发生的原因和产生不利结果的原因是有必要的。

  如果将排除法运用到工作中会怎么样呢?早晨到了公司,把所有需要做的工作列出来。然后一个一个地认真去做。工作一件件减少,就会有成就感。只剩两三件工作的时候,应该是比较花时间的重要工作,可以聚精会神地去完成它们。

  书写的效果=集中注意力+记忆力的补充+发散思维

  为什么书写是有好处的呢?这是因为它能够补充人们思考的缺陷。这里的缺陷之一就是“就是想到了但很快会忘记掉”。有时候仿佛在瞬间就忘掉了。而书写,可以填补记忆力的不足。其二,“思考的范围是非常狭窄的”。只考虑部分的时候,就会忘了整体的印象。但只考虑整体,就会使思考过于浅显。对整体做宽范围且深入的分析是很难的。这时,写在纸上就会对记忆力进行补充,用眼睛边确认边明确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所谓图解的三种神秘武器就是图形框、箭形符号、关键词。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仔细听别人讲话,认真观察事物,这时必不可少的。如果不从周围收集资料,就有可能背离现实和事实。所以迷茫的时候,姚聪事实和观察开始,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

  写文章前,把结论和论据的展开素材写出来,然后用简单的语言试着口头表达一下。

  文章的展开素材最好采用“序言》结论》论据的概要》各个论据的详细内容》结论的归纳”的形式。

  写文章时不应只局限于文章的内容,应站在读者的角度写出容易被人理解的文章。

  一篇文章中,只有一个要传达的主题,就会使文章变得简洁(一个句子、一个信息)。

  有意识地将“一句话限定在40字以内”。

  如果写作不是面向专家的话,尽量不要使用专业用语。在使用专业用语的情况下,应当加上括号,或者用“所谓... ...是指... ...”来解释。

  想要写出容易被读懂的文章,就要稍微下一点工夫,尽量不用代名词。

  不论文章长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目录。

  如果把部分内动提炼出来的话,不论书写还是阅读都会很轻松

  写文章之前,如果文章的字数超过1000字,就要先制作目录。使用目录可以清晰紧密地记在要写的内容,对书的整体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超过几千字的时候就要将目录分出层次,先找出章的分割,整理出体系。

  考虑读者的知识面和关心的重点,对文章层次进行界定。

  在商务写作中,一般都是子啊文章开头说明结论。

  明确每段“总而言之是在说什么”,是提高文章写作的秘诀。边思考每段“要讲的主要内容”,边进行写作。这样对于读者来说,随着段落的划分,就能领会到文章的要点“原来是这个”。对于作者来说,也能轻松地写出让人容易理解的文章。

  目录最终用一张幻灯片来表示的话,就能说明逻辑的展开并能使人把握文章的整体内容。

  在沟通时,比起嘴更要学会用耳朵,以便使谈话富有逻辑性。

  演讲的信息含量大,所以更要抓住主要内容进行讲述。

  演讲的目的就是说服对方,是自己的提案得到大家的赞成。为了说服对方,就要正确地进行逻辑表达,是对方容易理解。

  当今是信息含量大、时间紧迫的时代,更应当在短时间内传达浅显易懂的内容。

  我们不应该把演讲看成一件难事,而应当将其看作是一次机会。

  人们常说一个演讲能不能成功,80%取决于事前准备阶段。所以一定要做好事前准备。

  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所以在讲话前先整理三个左右的信息点或者将它们分组使用。

  将信息点归纳为三个左右,会减小自己和对方的负担

  人们在轻松的状态下一次性能够记忆的信息点是三个左右。如果是三个左右的事物,记忆起来就没有什么负担了。

  进一步说,如果用乘法来看,将信息整理成四项目(2*2)、六项目(2*3)、九项目(3*3)的表格(格子),就能把握多个信息点了。

  选择话题时,要考虑对方想听的和不想听的内容。

  一般来说,在正式场合,逻辑性是被看重的;但是在非正式场合,亲近感才受大家的欢迎。

  over

  《逻辑思考力》读后感(七):脑保健操第一节 入门篇

  这本书是入门级的,简单易懂,适合没有任何基础的小白。

  书中最有意义的是第一章,通过几个案例,将有逻辑与无逻辑的行为进行对比,让人意识到逻辑的重要性。从而开始慢慢进行逻辑思维训练。

  后边的章节就稍微鸡肋了点,出现了一堆统计学常用的5W2H、SWOT,归纳法,演绎法等分析方式。对小白还是有些启发的,老手可以选择跳着读。

  其中一个is/is not 的思维方式,让我感觉很新鲜。

  具体是这样操作的:当你评价事物是好是坏时。可以把好的表现都列出来,然后对照该事物进行测评,达到的项目就是is,达不到的就是is not。最后把所有项目的结果进行汇总,得出一个客观的评价。

  这种思维方式也可以用来分析变化。比如A产品的销量下滑,可以列出关键因素,与销量好的时候进行对照,就可以找出原因。

  下面附上几个简单的测试题,如果你的回答中Yes较多,那真的应该读读这本书。

  1.当被问到“为什么”时,不知如何回答

  2.不善于在任前进行语言表达

  3.面对新任务,不知如何着手

  4.别人会对自己说“你究竟想要说什么”

  5.不擅长写作

  6.经常被指责说工作做得不够完整或需要重做

  《逻辑思考力》读后感(八):我总结了几个,提升逻辑思考力的6个小技巧,送你

  逻辑思考力是一种,用有逻辑的思维来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今天继续聊聊,关于提升逻辑思考力的6个小技巧,依旧是纯干货,不鸡汤,很枯燥,很无聊。

  首先,为啥要提升逻辑思考力呢?答曰:为了高效,高效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则,提高决策能力,二则,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其次,提升逻辑思考力的方法,散落在各种好书里,比如西村克己的《逻辑思考力》、比如芭芭拉·明拖的《金字塔原理》,比如大前研一《思考的技术》、比如麦克伦尼的《简单的逻辑学》等。

  虽然这些书名能帮助我显得博学,但是深切知道,多即是无,这里只说6个最最最常见常用的方法,即学即会、不会反弹:透明法则、三角逻辑法、归纳演绎法、逻辑树法则、MECE法则、思维导图法。

  最后,很多人觉得自己逻辑差,是不是哪里先天不足,其实不是的,说话慢一点,做事多检查几遍,慢慢逻辑性就强了,好,接下来工具请拿走:

  1、透明法则:分解过程并透明化

  咱们知道,人都懒于改变,会在潜意识中假装看不见、听不到、不晓得、忘记了。所以但凡提倡精进的书籍,都倡导咱们,要把目标可视化,要把事项细分、成文、公布出来,让问题明显暴露,这样既有利于梳理内容,也也利于执行,最常用的工具模板就是透明化法则。

  2

  如图所示,这是我遇事经常会用的透明法则,用张A4纸,写出如上几个问题,通常就能帮忙解决80%的问题。

  比如:我高中时害怕考试,但是我不知道或是不愿相信,害怕考试的真实原因是害怕考高数、考英语,更深入看是害怕数学中的微积分、害怕英语中的长词。

  后来我发现,自己不能很模糊的认为是害怕考试就算了,让自己一边害怕着、一边却无所适从、无力改变,我要用“过程透明化”方法进行梳理。后来一试,果然有效。

  问题:怕考不好

  主题:为了考好高数,这个月拼了

  分析现状:微积分太差、计算能力不行

  探究原因:没看过书,没训练过做题

  确立改革方案:拒绝晒太阳,马上看书,马上做题

  实施改革方案:接下来一个小时,做两套数学题

  确认改善结果:完成,奖励;未完成,惩罚,

  虽然这个方法很简单,虽然我一直是个懒虫,但是这个方法帮助我分析问题、呈现缺点,并顺便让我一直是高中第一名,直到现在,当我跨领域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我还在用这个思维框架,只是内容更复杂些罢了,不过大框架没变。

  2、使用三角逻辑法

  三角逻辑法是指使用数据、论据、结论进行思考的一种分析方法。在对具体数据、事例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会发觉一些原理和原则,进而可以推导出一些结论。这样的结论思路清晰、呈现清晰、可操作化明显。

  3

  比如:朋友劝酒的时候,你说:“我过敏,不能喝酒,不信你问他们”。很明显这样的说辞是没有说服力的,寄希望于“他们”很不明智,劝酒的不就是“他们”嘛。

  那么怎么回答呢,用三角逻辑法:

  数据:不好意思啊,我3岁的时候就生了1场大病,人生到现在总共喝了5次酒,其中有4次都过敏了。每次喝酒后身上有108处瘙痒,要吐约1L苦胆,卧床2天……

  论据:如果今天我喝了这1杯酒,可能我就会皮肤瘙痒。喝2杯可能就会病倒、喝3杯可能要住院……

  结论:要么喝了它,和大家伙永别;要么我以茶代酒,互相尊重情谊在

  如果都这样说了,他们还劝酒,那么就更不用喝了……

  3、数据不行,还可以归纳

  归纳法通常是指:从经验观察出发,通过对大量现象的观察概括出具有普遍性,或一般性结论的方法,即看到数据汇成论据,看到论据,浓缩成概况,这是人类社会的重要逻辑能力。

  4

  英国哲学家穆勒认为,归纳因果关系的方法有这五种:

  求同法;

  差异法;

  求同求异法;

  共变法;

  剩余法。

  不多说了,归纳演绎都懂的。

  4、应用广泛的MECE法则

  取名于英文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即不遗漏、不重复的原则,虽然是一个小原理,但是应用十分广泛。

  5

  比如做问卷设计,问题要求:完备性、互斥性、连贯性、时效性

  比如给文章加小标题,要求:要点明确、分类叙述、各类分级

  反正,不管是做计划、写PPT,写方案,做汇报,每一个事项基本都可以用到MECE法则,只要记住两句话就可以了:所有子选项共同组成整体,每个子选项之间互不包含。

  5、好看好用的逻辑树法则

  逻辑树是很可爱的一个罗辑思维工具,相对而言,门槛低、效果好、应用广泛,记住这两个图,包治百病:

  6

  6、传说中的思维导图法

  咪蒙、视觉志等大号写文,都是有套路的,最常用的套路就是思维导图,先画出文章主干,再慢慢填充段子,比如现在我想写篇文章《学好逻辑写作,看这一篇就够了》,它的目录就可以用思维导图来罗列:

  7

  7、其他注意事项

  最后,针对逻辑性差的问题,还有几句心法送你,一定要背得哦,我们改天要抽查的,背不出来要打手心的哦:

  首先,不要急于表达结论或主张,先让事情充分浮出水面,让想法充分酝酿。

  其次,澄清问题,要有对构成要素进行拆分的思维。

  再者,区分事实和判断,多描述,少判断。别说“他是公司职员”,而应该说“他在系领带”,别说“这屋子很热”,而应该说“房间温度30,湿度70%”;别说“那个人很着急”,而应该说“他在小跑哎”。

  最后,别光想不做,别光想不做,别光想不做。

  好了,最后打个广告,原文首发于我的公众号,如果喜欢可以关注我,勾搭我哦,公众化ID:wpg183。

  书虫小小钢

  《逻辑思考力》读后感(九):有理有据

  书很轻便简薄。符合日本人一贯写东西的特点:好懂和实用。

  讲逻辑的书一般都会提到金字塔思考模式。结论,数据,论据。其实细想来很像我们中国人的一句俗话,就是说话做事都要有理有据。

  1、只专注于一个细节,就很容易看不到周围的事物。

  2、如果你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时间和场合来引用支持你结论的典故,恰巧是暴露了你的说服力不够强。

  3、首先进行整体上浅层次的水平思考,然后再进行有深度的垂直分析。

  4、改善,是以现在的做法为主,力所能及做到最好。改革是从根本上彻底地进行转变,打破现状。

  5、三角逻辑。结论是三角形的顶点,二数据和论据是三角形底边的左右两点。所谓数据,就是为了说明自己的主张而举的实力、统计数据等事实。所谓论据,就是原理、法则、公里、人们普遍认同的观点等,相当于理由。

  6、归纳法。数据→ 论据→ 结论。将一个个数据积累起来,分析其发展趋势。加之一般法则,得到自己的结论。

  7、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没有遗漏和重复的状态。

  8、5W2H。what,why,when,where,who,how,how much。可以防止信息遗漏,具体化。

  9、is/is not。问题一旦发生,把问题发生前和问题发生后的状态进行比较。明确前后之间的差距和不同。

  10、用水平思考发对事物进行广而浅的思考,从而探寻其可能性,再排除可能性较小的事情,找到可能性大的事项。

  11、问题就是和基准值之间的差距。所谓麻烦的解决,就是让现实向基准值靠近。为了保持发现问题的意识就要提高基准值。

  12、把“将一句话控制在40个字以内”作为目标。

  13、即使是写邮件,也要和面对面说话时的限度保持一致。

  14、当读者问“为什么”时,对文章的理解就会被阻断。

  15、在商务写作时,一般都是在文章开头说明结论。在当今繁忙的时代,对于大多数人们来说还是想尽早听到结论。

  16、金字塔模型的说话顺序

  引子,传达结论,叙述三个左右的论据,用数据来使论据有说服力,必要时插入事例,再次展示论据、确认结论。

  17、讨论的过程

  共有,发散,归纳,决定。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