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逻辑思考力:经典版》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逻辑思考力:经典版》读后感10篇

2018-04-25 21:4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逻辑思考力:经典版》读后感10篇

  《逻辑思考力:经典版》是一本由西村克己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9.90,页数:2016-7-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逻辑思考力:经典版》读后感(一):读《逻辑思考力》

  这是一本逻辑学的入门书。作者西村克己,是日本著名企业管理咨询师,芝浦工业大学客座教授

  日本的学科入门书有个特点一面一个概念。就是翻开任何一面,左右两页讲的都是一个概念,每个概念也只用这两页讲完。就像是把一天的课程分成了一节节5分钟的短课,大大减轻了初学者压力

  这类书还有个特点,就是图文并茂。也许日本真的是个全民漫画国家,谁都能提笔画几个卡通插图。

  逻辑学极其重要,曾有知名人士称,如果我国把逻辑学列入中小学启蒙教育,GDP起码能上升1个点。逻辑学有不少方法论,书中提到了一些。归纳、演绎、三段论、MECE原则、5W2H法等,但也只是提到而已,并没有深入下去。作者的意图,是想让完全没有接触过逻辑学的人,对逻辑学有个初步概念。就算只有一个初步概念,也会对日常生活工作起到很大帮助。如果读者有兴趣,可以继续找更专业书籍研读。我找的是华东师范教研组出的《形式逻辑》第五版。

  书中还专门用了2个章节,讲了写作演讲。写作和演讲都是信息传达的极好方式。写作可以跨越时间,让个人思想流传;演讲是一对多的思想传达,是一种现场的情绪控制器。西方国家对写作和演讲非常看重。相比之下,国内的教育在这方面欠缺不少。

  全书分五个章节。

  第一章,何谓“逻辑思考力”。主要讲了为什么要学逻辑学。缺乏逻辑会在与人沟通出现问题,会让我们认识事物时很片面,讲的话没有条例,没有说服力,也就解决不了问题。理工科人士在思考深度上没有问题,却常常陷入视野狭窄误区。所以要先采用广泛浅显的思考方式,再进行垂直深入的思考。这种思考方式称为水平思考和垂直思考相结合

  【相关定义

  逻辑思考力,就是建立逻辑思维来对问题进行分析能力

  有逻辑,就是要建立逻辑结构,从而得出结论,使结论的正当有理可循。

  第二章,培养逻辑思考力的7大基本方法。分别是过程法、三角逻辑、归纳法、演绎法、MECE、逻辑树和5W2H。

  三角逻辑就是由数据加论据推出结论。MECE是英文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的缩写,意思是完全穷尽,没有重叠,是很多逻辑方法和企业管理方法论的基本原则。

  5W2H,就是What(什么)、Why(为什么)、When(时间)、Who(人物)、Where(地点)、How(怎么)、How much(多少),是提建议、写方案、做计划书的方法论。

  【相关定义】

  改善(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 —— 确定主题 —— 分析现状 —— 探究原因 —— 确立方案 —— 实施方案 —— 确认效果 —— 解决问题。

  数据,是为了说明自己主张而举的事例统计数据等事实

  论据,是原理法则、公理、人们普遍认同观点等,相当于理由

  归纳法,是将一个个数据积累起来,分析其发展趋势。是由特殊推导到一般。

  演绎法,是讲一般的趋势用一个个数据整合起来从而得出结论。是由一般推导到特殊。

  三段论,是大前提(原则和公理等) ——> 小前提(一个个事实) ——> 结论(假说、推论),是演绎法的一种。

  第三章,如何进行逻辑思考。除了运用第二章的7大方法外,还要把握几个要点。最重要的是要分清事实和判断(观点)。其他还有思考完备再说、善用排除法、做“是什么”和“不是什么”的对比、用纸笔帮助思考,平时多问为什么。

  【相关定义】

  事实,是客观的、能看见的、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

  判断(观点),是在观察事物的时候掺杂了自己的主观判断,由此所得出的主张。

  问题,就是自己的期待现实之间的差距,如果这个差距使人感到一场,就被认为产生了问题。

  第四章,如何进行逻辑写作。逻辑写作就是用逻辑方法,让文章言之有物,且条例清楚、论证严密。步骤如下

  1、明确文章的离场、主题、意愿和读者是谁;

  2、整理素材

  3、想清楚为什么要写;

  4、列提纲;

  5、分段落,每500字一个段落,每个段落给一个小标题

  6、尽量写断句,少用专业术语;

  7、要站在读者的角度,给读者分层,找出读者要提的“为什么”;

  8、如果读者是时间很紧的人群,则结论先行;

  9、论据后举例说明,用例子控制文章篇幅

  10、善用图解法,有三种基本图形(框、箭头、关键词)和六种常用图形(关系图、过程图、树形图、矩阵图、表格和插图)。

  第五章,如何进行逻辑表达。逻辑表达的要点是:学会倾听和根据场合不同语言想想对方希望听什么,少表扬自己,少批评别人,不要讲不是事实和没有根据的话;做实质性的讨论批判就要提出解决方案。演讲(正式场合讲话)的要点是:分三个层次,如果内容太多,就用金字塔模式,三个三个地归纳起来,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是结论、论据、数据或事例的关系。

  【相关定义】

  金字塔模式,就是讲三角逻辑的结论、论据、数据(事实和信息数据)做更为体系化的整理的方法。

  readiness,在交流用语中,有一种叫readiness(用意、防备、准备),就是指听者一方的心理准备(准备状态)。根绝性别年龄知识等不同,存在一种基本上不发生变化的基本的readiness。还有一种是根据心情疲劳度、兴趣和愿望等不同很容易变化的readiness。readiness不同,想听和不想听的内容就会不同。

  《逻辑思考力:经典版》读后感(二):他说:这是逻辑思考的圣经

  古人曰: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如何摘掉这片叶,丢开这两粒豆呢?看看《逻辑思考力》怎么说?

  有这样一个故事夫妻二人去吃霄夜,丈夫表示夜食习惯不是正确的生活方式,且很容易肥胖。不想妻子一句话让丈夫很无语。妻子说:你看,这条街上吃霄夜的有几个是胖女人呢?丈夫伸长脖子一看,咦?还真是。一个个狼吞虎咽掂一下估计也就逼近一百斤。妻子很得意,谁知丈夫说了一句话让她的计划成了泡影。丈夫说:胖子都在家减肥呢。这个故事虽说是玩笑话,但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为什么同一件事,在不同人的眼里总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呢?比如上面的事例。妻子为什么会得出晚上吃饭不会胖的结论呢?她所看到的现象是:这条街上的吃霄夜的女人都是瘦子,这是一个无懈可击证据,于是得出了这个结论。但是这个结论正确吗?显然是不正确的,哪里不正确呢?丈夫给出了补充。在瘦子之外还有一个胖子群体,胖子为什么不出来吃饭呢?因为胖子足够胖了,再吃夜霄会胖上加胖。丈夫得出了一个跟妻子完全相反的结论:吃霄夜会胖上加胖。为什么看到同一个现象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呢?妻子之所以得出吃霄夜不会胖这个结论,是因为缺乏数据。没有从整体上去看待这个现象,这条街虽然没有胖子,但她的存在也是事实,这个也是佐证“吃霄夜不瘦”的有力数据。丈夫加入了这个数据就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他所用的就是三角逻辑推理。也是《逻辑思考力》里的思考方法之一。

  《逻辑思考力》的作者西村克己,是日本逻辑思考大师,芝浦工业大学研究生院客座教授,经营顾问,专攻经营战略技术经营、战略思维、逻辑思考、项目管理等。他还有在富士胶片公司从职的经历。并于1990年进入日本综合研究所,主要担任企业经营顾问,负责员工培训与演讲。他的主要著作有《用“图”说话:高效员工这样做》《一分钟读懂德鲁克》《孙子兵法的经营智慧图解》《终极图解力》等。《逻辑思考力》这本书,作者对它有充分自信期望,他说:希望你们把它当作逻辑思考的圣经来读。事实也是如此。这本书非常有创见性,不仅仅是方法,也体现在排版编辑上。它的右页是文字内容,左页是图形图解,是对右页文字的图形化;非常有助于学习和思考。它不仅介绍了方法,同时也提供的操作上的示范性。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古人曰: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如何摘掉这片叶,丢开这两粒豆呢?看看《逻辑思考力》怎么说?

  一,怎样才算得上逻辑思考?

鸟瞰式从整体看问题,从整体到局部分析 把垂直思考和水平思考结合起来

  莫畏浮云遮望眼,为什么?就是从整体上看这件事或现象,更能真实把握事物的本质小鸟飞得高,就比行走于途更容易看清山山水水,更容易使证明结论的场景明确化,而不是拘泥于眼前的细节而停步不前,才会不惧那片叶。比如关于吃霄夜的夫妻的对话,妻子的分析就没有广度,她的数据不足以得出“吃霄夜不胖”这个结论,但是丈夫的分析就一定正确吗?当然还不够,他只是推理上得出了“吃霄夜不胖”的不严密性,但并未有更多的数据来说明“吃霄夜一定会胖”这个结论。比如,今天可能是个偶然,整条街直得没有一个胖子。但并不能说胖子不会在家吃。

  二、如何进行逻辑表达?

把信息点归纳为三个左右 用金字塔模式对结论和内容进行整理

  人在轻松状态下能够接收的信息也就三个左右。三是古老而神的数字。但并不是说明明十几个要点你舍三去四,而是三个三个的归纳起来更容易让人接受。西术克己告诉我们一个办法:将信息整理成四项目(2X2)、六项目(2X3)、九项目(3X3)的表格上,这样就能把握多个信息点了。多妙的方法。这些信息点如何应用呢?那就要用金字塔模式对其进行整理。何谓金字塔模式,就是将三角逻辑的结论、论据、数据(事实和信息数据)做更为体系化的整理方法。把这些信息各归其位,一个有理有据的模式就成立了。

  按照这个思路表达,明白易懂还具有说服力。如此这般,想吃霄夜那还不是明正言顺的事吗?

  《逻辑思考力:经典版》读后感(三):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适合短时间阅读的小书

  全书分为四个部分:

  一、何为逻辑思考力

  二、培养逻辑思考力的7大基本方法

  三、如何进行逻辑思考

  四、如何进行逻辑写作

  其中第二个部分是全书精华。培养逻辑思考力的7个基本方法:

  1、使问题解决透明化(横向分析和纵向分析相结合)

  2、三角逻辑,提高说服力(论据、数据和结论三角逻辑)

  3、归纳法,总结事实然后得出结论

  4、演绎法,找到事物的趋势从而确立假说

  5、MECE,使遗漏和重复率降到最低(MECE: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没有遗漏和重复的状态。大致意思是对事物进行分类和归纳,使之没有遗漏和重复)

  6、逻辑树,对信息进行整理

  7、5W2H,验证信息是否有遗漏(5W:why what when who where 2H:How & How much)

  《逻辑思考力:经典版》读后感(四):思考的艺术

  《逻辑思考力》

  类型:逻辑思维、实用方法、个人提升、生活管理   保持怀疑,越轻易相信就越无法进行逻辑(理性)思考。   太相信他人或是太相信自己时,我知道这是需要认真思考的时刻了,然而这个时候,我却往往下不了决心或是做好选择!   我时常会纠结于这样简单的问题:做?不做?/买?不买?/留?走?   我相信这并不只是我一个人会经常遇到的情况,那么为什么会这样?我想这是因为我们掺杂了太多的个人情感,走进了问题的死胡同,只看见前面的道路被堵死,忘了其实还可以转身,所以才会难以做出选择。事实上如果我们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为什么我要做这件事?没有更好的办法吗?做这件事我会学到(得到)什么呢?我想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这就是简单的进行逻辑思考(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那么什么叫做有逻辑?什么又叫做缺乏逻辑?   有逻辑首先就是建立在客观事实基础之上,进行理性思考,得出结论。遇见问题,找出原因,明确了造成问题的原因,便能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方法、计划。那么有如何找出原因呢?这时就要学会冷静,从整体上把握问题出现的可能性,也就是水平思考,把问题出现的范围确定下来,才不会让自己偏离大的方向;看清了整体范围,则可以分析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排除次要原因,再进行垂直思考,找出根源;做好了这两步也就基本上找到了对症下药的方法。   缺乏逻辑则是不注重事实,不仔细观察,喜欢经验断定一件事。比如做一件事成功或失败了,将它归结运气好或坏,而不去思考影响结果的因素。缺乏逻辑时,对事情总是会太过较真,太感情用事,有时还会固执己见。有时我们会陷入钻牛角尖的状态,这便是没有进行逻辑思考,太过专注于细节,从而看不到周围的事物。缺乏逻辑思考时,我们还会总是对任何事情都不加思考,将事实与判断混为一谈:看见落叶了,就说秋天到了,其实春天也有可能落叶。   在生活中,我们时刻都在思考,但如果有逻辑的进行思考,我们就能提高效率,避免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如何进行逻辑思考?   将事情具体化,也就是过程清晰化(量化过程、大目标化成小目标)。俗话说,一步一个脚印。将每一步都完成好,结果好与不好,在回头总结的时候都能够清晰的看见问题所在;相反对过程不加留意,很快就会忘了自己经过的路。   依据事实(数据)和理论进行归纳总结再得出结论。看见事物不加分析就很容易产生先入为主的观念,进行偏差较大或错误的判断。那么根据什么分析?把握整体、留心细节,和一般依据作比照,那么得出的结论自然经得起推敲。   再是对比,没有对比,就不知道利害。同类事物相互比较,就能看见差距,差距便是问题,我们的目标往往都是尽量减少差距甚至消除差距,所以思考问题,只有找到一个测量的尺度,才能让问题可以凸显出来,这时才能找到有价值的方法。   最后,懂得了一些基本的逻辑思考的方法,就可以在生活之中应用了。收集信息、表达、思考、写作等等一系列方面,时常用有逻辑的方式进行思考,我想会有不少收获的。   分享传递快乐,愿快乐可以传递下去!   注:此书的内容运作者运用了很多自己讲得逻辑方法(整体到具体到应用),但是我觉得这本书的系统性不强,内容有点分散,可能是作者太过注重逻辑的步骤,反倒失了点与点之间的连续性,当然又或许是方法类书本身的弊端(具体的方法就像是一棵树上不同的叶子一样,摘下来或许看不出它们的联系,但放在一整棵树上就会知道它们是如何连接在一起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