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紫罗兰》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紫罗兰》读后感10篇

2018-08-02 05:42: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紫罗兰》读后感10篇

  《紫罗兰》是一本由[日]青山七惠著作,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页数:149,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紫罗兰》读后感(一):淡淡的忧伤

  紫色控的神经系统导致了一见到这紫色的封面的书就冲动买下了,

  没认真看到底是什么内容

  反正认定紫色封面外加青山七惠,

  不管怎样应该不会太差的。

  淡紫色虽然漂亮清淡脱俗,

  但总是觉得有股小小的、淡淡的忧伤在里面,

  看久就会感觉那小而淡的忧伤悄悄的钻进了心窝里,

  让人不经意地也散发了小小的有伤感

  文字、内容一如封面的淡紫色,

  简单干净、有淡淡的忧伤。

  一如既往的日式叙述风格

  三分之二过去也还是身在其外,

  不知那淡紫色的忧郁已经渗入心窝里。

  越接近结尾的时候

  才发现原来已被小忧郁包围

  跳脱不出来,

  也跟着伤感起来了。

  伤感却又温暖

  庆幸

  《紫罗兰》读后感(二):施与与自救

  施与

  这本书最大的亮点是在最后作者独白反省

  雷米可能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任何一个人,正需要我们的帮助。但是人自私的劣根性无处不在。它随时都在提醒我们要与可能伤及自身利益事情远离。我们找了无数多的理由来抗拒帮助一个正需要帮助的人,找了无数多的理由来原谅自己怯懦和自私。然后就如蓝子一样,我们的一生可能都会自责,久久不能原谅自己。带着这个梦魇遗憾地与善良擦肩而过

  自救

  也许你我都经历过雷米时期。我们脆弱敏感、过分依赖。别人施与再多的帮助可能也不及自我的一点救赎

  其实就像蓝子所说,不是别人不愿意帮助,而是你自己不克服自己的心理,你怎么会有所变化呢?!

  也许世上有善良的人,他们愿意帮助我们度过难关,甚至愿意一生一世陪伴着我们。但是说到底,谁有义务这样做呢?

  一方面我们反省自己,是否给予了帮助;另一方面我们是否能够自我救赎呢?

  《紫罗兰》读后感(三):真正的人生,没有时间悲伤

  从《一个人的好天气认识青山七惠便爱上了她朴实平淡的文字,到看过《窗灯》后,我确定我喜欢这个作家。后来陆陆续续有了很多她的书,但都没什么时间看,这次选择了《紫罗兰》,没有让我失望

  刚开始调调很平淡,没有波澜生活忙碌准备中考的蓝子,人到中年却无所事事的雷米,怎么觉得两人的身份颠倒了。

  想要成为和爸爸妈妈一样厉害的人,却又坚定的想“即便有一种喝下去就会变成那些人的毒药,我也绝对不会喝的,即便有一条通往那些人的世界桥梁,允许我免费过去,我也不会过去的。”“我不喜欢轻易得来的幸福。”总体想想,蓝子和妈妈挺像,肯为自己的梦想努力付出,这从她最后考上了理想高中可以看出来。后来,她和妈妈一样收回了对雷米的援助之手,而且是第一个收回的。

  蓝子一直用“我还只是一个孩子”来为自己开脱找借口,也是想要安慰自己,弥补一下自己对雷米的愧疚,虽然她年龄尚小能力有限,她有她当下的使命——中考,但如果她疯狂一把,还是会留下来陪伴雷米的。

  但,我们都没有义务深陷另一个人的伤悲,我们帮助了你,但不可能一辈子帮你,我们还有自己的路要走,作为朋友关键时刻伸出援手,拉你一把,可接下来的路,我们并不是必须要搀着你陪你走。过于浓厚的依赖,让那些人意疲乏,本来拥有的过人才能也被磨灭,“心境发生了变化”,雷米叙述中的那个人,因为没有人帮助他而变得焦躁,更加孤僻,而雷米自己,因为时时依赖着他人的帮助,变得怠惰颓靡,连神经都有点不正常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不是不能自理,而是已经没法靠自己一个人和这个社会交流

  与其用“我不过是个小孩子啊”这样的话来安慰自己,倒不如直接说“我不过是个普通人啊”。我们都必须学着靠自己的力量活下去。

  《紫罗兰》读后感(四):长大后仍像孩子一样无助

  书中有一段话,是全书深入我心的话:

  “世间肯定有很多像雷米这样的人,只是我不知道而已。即,自己的痛苦一个人承受不了,即便自己想办法解决,也解决不了,只得依赖别人帮助的一些人……可是如果有一天,突然失去了所有援手的话,他们该怎么办呢?即便是我,也极有可能会变得像雷米那样。等待再老一些(人生失败了,就会变成她那样吧),那时,比我年轻的人有可能会这么看的。因为害怕变成那样,才会不管怎样都不想让任何人触及我的痛苦,让自己独自痛苦到最后。我最讨厌因为年龄大了,而被人同情问题是,真正痛苦的时候,那份苦楚自己究竟可不可以独自承担,不到那个程度是无从知晓的。而且,倘若一切努力都来不及了,独自一人又无能为力,真的需要他人援助的时候,却偏偏无人伸出援助之手的话,那该怎么办呢?十五岁的我,不敢再往下想了,只感到可怕无比。”

  有人说,真正的孤独并不是身边一个人都没有,而是明明身边有很多人,却进不去任何一个人的世界。

  我刚来到这座城市的时候,有一次站在十字路口处等红绿灯,身边有很多穿着校服中学生,还有骑着自行车下班的大人,来来往往的车辆也是川流不息,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感到非常陌生。这种陌生并不是对于初到一座城市而感到的陌生,而是对于身边站满了人,眼前跑满了车子却猛然间发现,这里竟没有一个人会和牵着手过马路,也没有一辆车会为我开门而感到的陌生。

  发现独自一人站在世界中心孤立无援,是件非常令人恐慌的事情。明明是被大环境标为一个团体而和大家生活在一起的,然而,唯独自己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团体决定意见发表权。团体中的其他人围坐在一边进行着团体的活动,唯独自己因为没有参与过团体决定的意向表决,所以在另一边的时空里即悲伤又倔强的装作无所谓。更可怜的是,这样的悲伤和倔强也没有可与之诉说分享的人。即使内心痛苦也不肯放下自己颤巍巍的自尊心

  不喊痛,不诉苦孤独,所以没有人发现你是孤独的,是独自一人承担着痛苦的,久而久之,你被贴标签坚强的人。

  哪有不会痛的人,哪有不会感到孤独的人?即使身边都是熟悉的人,也会有觉得他们都离得好远这样的想法

  青山七惠的这部作品充满着这种于浩瀚世界中的无助感,也许也曾有过试图了解彼此世界的人,也有过愿意在对方无助的时候扶持一把的人,但是,最后的最后,每个人都是或自愿或被迫的回归到了自己的生活世界中,失去了援助之后的人,也就不可避免的消失了,不再出现

  《紫罗兰》读后感(五):依赖慢慢杀死你

  《紫罗兰》中,作者青山七惠以虽然并不惊艳华丽,但是却充满了温馨细腻笔触,将雷米的故事缓缓道来,如同叙述家常一般。

  蓝子的家中的常住人口除了蓝子的爸爸妈妈和蓝子,还借宿了蓝子爸爸妈妈的一个大学同学雷米。

  雷米是个不太正常的女人,和一般人不一样。

  雷米三十七八的年纪,是齐天大级别剩女,却由偶尔来旧时的同窗家中做客发展为长期借宿在同学家中,甚至和同学的十五岁的未成年女儿一样称呼同学为“爸爸”“妈妈”。

  年轻时的雷米也曾才华横溢精力过人,她给校刊写过小说,还多次入围新人奖最后一轮。但是,这都是“历史”。现在的雷米,根本看不出当年的影子目光黯淡无神,几乎不外出工作

  与蓝子结交后,雷米仿佛找到了真正懂得她的人——蓝子。只是,在一次又一次地相谈甚欢之中,雷米浑然忘却蓝子正面临着人生之中最重要考试之一,蓝子没有太多的闲暇时间,她需要努力学习

  甚至,雷米结交了新男友之后,外出约会时,仍要拉上蓝子作伴。

  如此种种。

  三十七八岁的雷米的所作所为甚至还不如十五岁的蓝子的表现大方成熟。雷米有些自私、有些胡搅蛮缠,就像小孩子一样。

  这……也忒奇怪了吧?

  雷米就像一个谜,几乎贯穿了全部的故事。

  而谜底则自雷米的生日会那天开始逐渐揭开。

  雷米的一生,可以说是失败至极的一生。

  雷米读大学时也曾是个才华横溢的充满活力干劲的漂亮姑娘,有过不俗的小说作品。

  但是当雷米专职写小说并且再也写不出好的作品时,光芒万丈的雷米于瞬间退却了所有的光辉黯然失色。从此成为了另一个与众不同的不太正常的雷米。

  人在遭遇打击,尤其是理想惨遇滑铁卢时,往往会有两种截然相反的反应:一种是从此臣服命运得过且过,不再做任何抗争。另一种则是不服输的干劲和豪情,越是困难越要迎头直上。

  蓝子的妈妈是后者。

  蓝子的妈妈因为蓝子的出生而失去了出版社的工作,为了能够再次得到这份工作,蓝子的妈妈考入研究院继续深造。

  所以,蓝子的妈妈才会说:“也许这话已经老掉牙了,可我还是要说,永不放弃,只要踏踏实实地努力,总有一天会梦想成真的。”

  而雷米,无疑是前者。

  雷米就像“泯然众人矣”的仲永,一下子沉寂下去。并且从来不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自己不够努力、不够勤奋、不够坚持,而是觉得自己的才能被那些无聊的事情给糟蹋了。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

  那么,究竟是什么造就了雷米的性格、决定了雷米的命运呢?

  生于2月14日的人善于演说评论表达事物的意见;具有文学艺术音乐方面的才华。但是,野心太大,冲动、急躁情绪容易紧张

  我不知道《紫罗兰》的作者青山七惠是否也对星象有所研究

  但是,出生于情人节的雷米还真的就像形象书上描绘的这般具有文学才华,另外还有着不容忽视的神经质。

  雷米将自己的痛苦强加于人

  雷米像悲剧中的女主人公,以为天底下只有自己最不幸、最可怜,没完没了地哭。

  但是,难道完全是因为星座缘故才使得雷米如此幼稚、如此自私、如此神经质的吗?

  O!

  与其说是雷米的星座决定了雷米的性格从而导致了雷米的命运,不如说,是雷米对他人的依赖以及他人对雷米的纵容慢慢地杀死了雷米。

  蓝子最终意识到:世间有很多像雷米这样的人,自己的痛苦一个人承受不了,即使自己想办法解决,也解决不了,只得依赖别人帮助的一些人。

  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即便是至亲,谁也没有义务彻底背负起另外一个人的人生。只有自己,才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试想:如果一个人完全依赖于另一个人,倘若有一天,帮助者突然收回了ta的帮助,被帮助者又该如何自处?

  正如蓝子的妈妈所说:“我们不是已经帮了她很多了吗?但是不可能永远这么帮下去呀。因为我们也有我们自己的生活!”

  你可以说蓝子的妈妈虚伪,以这种“让雷米独立”的冠冕堂皇话语曾经给予雷米的帮助统统收回。

  但是,首先,蓝子的妈妈没有义务去帮助雷米。她愿意帮助雷米,是她的念旧情,是她的善良;她不帮助雷米,在道义上也纯属应当。

  而且,蓝子的妈妈也意识到:“就是因为总有人帮她(雷米),她才变成那样的。别人只是对她稍微冷淡一些,她就像到了世界末日一样,乱发脾气灰心丧气,然后又向其他人寻求帮助,不然就活不下去。”

  说来也挺可笑的。将雷米纵容成如今模样的人们之一——便有蓝子的爸爸妈妈和蓝子。

  只是,他们只对戏剧的前半场负责——呵,我们曾经无私慷慨地给过你帮助啊。

  至于戏剧的后半场——你变成如今的模样,很伤我们的心,所以我们不再帮助你,这一切不是我们没有仁慈没有善心,而是你自己不懂得珍惜我们的帮助——如今,你是死是活,同我们再也没有丝毫关系

  这真是一个黑色幽默恶性循环

  这就是那个经历过层层包装之后被掩盖的事实

  可是,这一切又能怪谁?

  只能怪雷米自己得到别人帮助时,不懂得借助外力重新站立起来,而偏偏想要偷懒,宁可去做那缠绕着大树藤蔓

  树倒了,藤蔓失去了赖以依靠支撑,从此以后,生死只能靠藤蔓自己来决定。

  所以,我对小说的最后蓝子希望他人能够善待、拯救雷米的情节嗤之以鼻

  呵,蓝子啊,到底还是一个孩子,一个善良纯真的孩子——哪怕她曾经放开了雷米的手。

  可是,这个世界上,真的只有孩子才会如此天真

  除了雷米自己,谁又能拯救她?

  书名叫做《紫罗兰》。

  偏爱紫罗兰的人内心崇尚高雅天使般的圣洁,但同时代表了她的单薄、脆弱。

  雷米给自己取了一个美丽名字——紫罗兰。而这个名字早就预言了她的命运。

  《紫罗兰》读后感(六):回忆一下

  紫罗兰这本书带给我的感觉依旧,依然是朴素平淡的描写,可以说是轻描淡写吧。了解青山七惠这个作家真的算是个意外,想当初住在三里河那边时,只要三叔又出了新书,便会第一时间去百万庄图书大厦买到,那是个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书店,但怎么着也有三层呢,只不过,近现代的小语种作品只有区区三排书架,现在想来还真是不过瘾呢。每次买完三叔的新书都会去那三排书架转转,就是那一次偶然,买到了青山七惠的《一个人的好天气》,这本书的名字很有趣,清新简单的封面更是吸引了我,不过那次一同买的几本书就没那么幸运了,有本《寂静的房子》现在还没拆封呢。第一次读过青山七惠的作品,感觉很奇怪,这么朴素的描写,是怎么让我乖乖的看完这本书的,现在想想或许正式这种如融入在生活中的诗的感觉,才如此的吸引着人,之后便去拜读了她的《温柔的叹息》《窗灯》《紫罗兰》,无一例外,那种扑面而来的清新之气,怎么都挥之不去,这样写文章的人,我想不是很多吧,这些点点滴滴的生活琐事,或许正在身边发生着吧。只是那些戛然而止,还真是多少有点不甘心呢。

  《紫罗兰》读后感(七):真正的人生,哪有时间伤悲

  青山七惠的短篇《紫罗兰》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单靠细腻平实的笔触抓住读者。读《紫罗兰》,就像剥开一颗洋葱,瓣瓣深入,泪也漫溢,心也酸楚,再回味,又是对人生一如悠悠长水的怅然。紫罗兰的花语是永恒之美,纤弱中带些圣洁,可雷米的经历却像在宣示:真正的人生,哪有时间伤悲。

  乍看之下,《紫罗兰》是一本成长记录,一方面,蓝子和每个普通人一样,努力却平凡地成长。作为参照,紫罗兰——雷米,怀抱谜团,任性故我地生活。作者并不着意滋养情节的枝桠,许多能够展开的地方,不惜一笔带过。对雷米的经历,也都欲言又止,直到文末也言之未详。

  但细节上,作者却煞费苦心。如果留心作者多次描绘雷米瘦削的身材、冰凉的手指,也就能体会背后蕴藏的薄命象征。就故事性而言,作者也肆意留白。在镰仓的那一夜,雷米发生了什么?爸爸妈妈对雷米的转变,为何突然而至?这些线索,都埋在小说的主题之下,任由读者索解、阐释。

  为什么一部小说,要刻意回避引人入胜的部分?

  按王安忆的说法,小说的真意是构建一个独立的心灵世界。以此审视《紫罗兰》,就会明白,青山七惠在情节和人物上的清简,旨在突出内心蕴藉的宏旨:每个平凡人,内心都有各自的悲怆。

  蓝子的心路大体可分为三类,与雷米的相知相惜,与学业的相离相依,与齐藤的相猜相吸。忘年之交,当日不知罕有,彼此明明不了解,却可以交心,终于还是零落天涯。远大前程,奈何力有不逮,眼看同侪相竞,内心也难免凄苦。至于两小无猜的那些私隐与甜蜜,显得飘渺而难以捉摸。书中最普通的蓝子,遭遇了最普通的愁绪。

  至于蓝子的爸爸和妈妈,其实是奋发自强、迎难而上的人。妈妈因蓝子而失去了出版社的工作,为了再次求职,决心考研究院继续深造。在告诫蓝子的时候,妈妈说:“永不放弃,只要踏踏实实地努力,总有一天会梦想成真的。”可正是这对良善、有为、耐心的夫妻,却在最后找了个借口,将寄居多年的雷米赶出了家门。如果读过茨威格《心灵的焦灼》,就会明白,爸爸和妈妈不当的同情,实则是雷米沉沦的推手。

  至于雷米,曾经的文学新人,在命运的揉搓间丧尽豪情,任由才能消磨在琐事和慵懒之间,最终要依赖他人,才能苟活。很多时候,会觉出雷米的可怜。也因为可怜,可恨之处便隐匿起来。人世间的事,从来不似《蒂凡尼的早餐》那般美满,终日逃避的结局,只有湮灭无闻。

  在这个意义上,青山七惠自况:这是她第一次用“心”,而不是用“脑”创作小说。我的理解是,她跳脱出对人物情节的布局,尽力白描每个人的局限,进而勾勒出现实的本质:世间所有,不过是病友之间的互相探问。而治心,最终还得依靠自己。

  雷米的伤悲太盛,如同紫罗兰,素朴绮丽,却运命堪虞。真正的人生,其实并没有时间伤悲。很多苦难,直叫人说不出话,千钧重担忽然就压在肩上,哪里容人闪躲。

  事情真的袭来,也唯有面对而已。哪怕越过山丘,却发现无人等候。哪怕忽而了然,人,终究要独自面对命运。这些,正是雷米不曾知晓,而多数人未能说出的“小事”。

  载《中国新闻出版报》,转载请注明出处

  《紫罗兰》读后感(八):【紫罗兰】我独自躲在角落伤风

  多年前初读青山七惠《一个人的好天气》,被头几页那朴素无华的文笔给吃惊到。这算什么?还能有这样的笔调去写故事?但就是这样漫不经心,仿佛喃喃自语的文风,却能够把生活中那些小小的细节,雕刻成像。

  给你最柔软的冷冽。

  很久不读青山七惠,《紫罗兰》,她一如既往。

  仿佛从夏夜池塘上岸后,浑身湿淋淋少女躺在草地望着夜空。《紫罗兰》是她人生经历里那最初的料峭早春,是躺在心底的烂漫星空,是秋日落叶纷飞的街头。

  每一次翻阅,往事生风,冷冽而教人清醒。

  《紫罗兰》说是小说,不如讲这是青山七惠过往中的一段吧。

  初三暑假后,父母的大学女同学雷米住在了家中。在大人眼中不算正常的雷米,却与我成为好友。

  从暑假后,到来年的隆冬。一点点相处,到最后的仓促离别,终此不再见。

  故事如此简单的平淡。说给人听,也不成一段起伏的故事。却成为我心底,最难以言说的沉重与伤感,以及最初、始终的写作动力。

  雷米是一个脾气古怪的37岁女人。

  读书时光芒万丈,颇具写作天赋。步入社会后却一事无成,脾气阴晴不定,易脆弱常崩溃。恋爱奋不顾身,敏感冷漠,又只能依赖他人的生活。我却觉得雷米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是隐藏着棱角的个性,在这残酷世界里慢慢消磨。

  只可惜那年初三的我,仍年幼,世事经历稀少。根本不懂得雷米的脆弱与软弱,根本不知道如何照顾一位渴望坚强但绵软无力的朋友

  我们忙着为人生加分,小小的怜悯心很快被消耗。

  雷米说,你看那些文字,原本只是一句简单的意思。但我们喜欢用一层又一层的类同文字去包裹它,然后抛给读的人。让他们再一层一层解开,直到读到或者根本读不出那最简单句子。但这个社会又必须是这样的。

  没有人懂得雷米小孩子一般的依赖,所以她被理解成不独立;

  没有人懂得雷米小孩子一般的爱恋,所以她被理解成不理智;

  没有人懂得雷米小孩子一般的脾气,所以她被理解成不成熟。

  雷米挣扎在漫长的涅槃期。而早已是社会人的我们,谁在结束读书与初步入社会的转换期间,不曾有过这样的不适与彷徨。

  20岁刚毕业时,我去到陌生城市实习。有着小孩子脾性与自以为成熟的入世态度与社会人交往,总是莫名遭遇不顺利打击。太多的跟头,闷在心里,变成了怯弱却步。

  陌生城市,同学朋友成为我逃避的一处棉被。但人家总有自己的生活,渐渐不再校园时那般收留无所事事的我。20岁的我像个流浪者在城市里飘荡。内心是对人生路的灰暗,丧失斗争的力气,一点点浮萍都是我紧紧抓牢的彼岸。

  身边的朋友,一个个长大成人,离我越来越远,我无所适从。我仿佛被这忙碌又生机勃勃的世界给孤立了。看不过眼的父母,在我无魂般飘荡近一年后,接我回家帮我开店营生。五年自营业时光,渐渐消淡我对独闯社会的恐惧。不知是福抑或是祸。但总归不至于我抑郁成疾。五年后重新走上拼搏路,终于有不怕风霜的心智。

  是因为终于知道:人生有长长的奋斗路,沉溺者终须上岸。长长夜路一盏灯,要勇敢要坚强。你的伤口没人看。

  如同雷米与妈妈两条截然相反的人生路。没有人定义过所谓人生路线,但我们总是要按照社会世俗的眼光去奋斗。长大成人,化为碎片。

  故事结尾,原本庆祝雷米生日的夜晚,妈妈假以怀孕事却意外让雷米当夜搬出了我家。从此音讯全无。

  妈妈伏在桌边痛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无能为力,可我们又无处可逃,每个人又都有自己无法回避的直面。人生路这样辛苦,一点点帮助都会叫人懒惰,慢慢怕冷。断奶是残忍长大第一步,我们无处可逃。

  没人能一直陪伴你。

  17岁面对成人的我们,27岁面对成家立业的我们,37岁面对独立生活的雷米。

  长长夜路一盏灯,要勇敢要坚强。要记得:你的伤口,根本没人看。

  《紫罗兰》读后感(九):紫罗兰

  这个长假没有安排任何的出游,由衷地觉得这种日子,吃吃睡睡,盘踞于沙发,喝喝茶,读读书,看看片,胜过许多。每天阳光洒到我的小屋,移动的光影,十分美好。可惜秋意渐浓,阳光日短,到了下午两三点便偏西去了。

  现在越来越觉得,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真的有必要记上一笔,不然的话,日久之后,竟如全未看过一般。即使所读之书,无非是消遣制作,读了多少也全然无法增加应对这个世界的智慧。

  这两天读了青山七惠两本比较新的作品,《紫罗兰》和《我的男友》。

  一直都喜欢读青山七惠,故事淡淡的,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情节,语言也淡淡的,只是如一杯清茶,喝下去觉得无比熨贴。

  紫罗兰,是一个人的名字。十五岁的蓝子家里突然住进了一个三十七八女人叫雷米,是蓝子父母的大学同学,却和蓝子一样叫父母为“爸爸”“妈妈”。如同母亲所说,雷米虽然是大人,有时候看起来也很正常,但却是和一般人不太一样的。而雷米,的确还不如蓝子更适应正常大人的世界,却与15岁的蓝子相处更融洽。在日后,雷米应该是蓝子很难抹杀的一个记忆吧,在中学备考的日子里,闯入这样一个不寻常的女人,每日一起喝茶,吃点心,聊些与真正的大人无法聊的天。

  通过父母的透露,和蓝子与雷米的交往,我们断断续续知道了一些关于雷米的故事,她湮没的才华,无法抓住的爱情,和把握不了的人生。而生活是现实的,生活奖赏的永远是蓝子母亲这种永远充满进取活力的人,而不是雷米这样悬浮在空中无法落地的人。正常最终会容纳不下不正常,蓝子一家最终也谎称母亲怀孕,将雷米又抛进了广阔而迷茫的外面的世界。

  在书的末尾,蓝子一直觉得愧疚,如果在镰仓的海边,或者父母让雷米离开的时候能够陪在她身边,给她援手,也许就能拯救她。其实也不一定,雷米这样的人,只有自己才能拯救自己。而蓝子父母也许是正确的,只有当天际茫茫一片黑暗再也没有一根草可以抓住时,她们才会有一丝拯救自己的动力。或者,飘啊飘的,撞上一棵坚实的大树。

  《紫罗兰》读后感(十):15岁少女的赎罪

  又是哪个书架 同一排 不同的是 我看到了 陌生的脸孔 是它了 又是只剩一本的抢手书 图书馆对于这种封面好看的硬皮书 一般只会买3本 意味着 只有两本能借 在这个两万多人的学校里 它能出现在我手上被我暂时占有的几率是两万分之一 幸运的是 这么小的几率也算是被我撞上

  我不知道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几岁 但是 书中的主人公是个15岁的初中生 而很奇妙的是 作者描述的口吻 恰恰是那么贴切 就好像落笔这本小说的作者就是个15岁的少女 是一种就算经历过15岁的青春期 再回想 也没有那种口吻的感觉 大概 这就是写作的魅力吧

  书中 少女说自己的梦想是写小说和花插画 如果这真的是作者的从前 那么恭喜她 她的梦想实现了 不过 说句实在话 插画画得很烂 也可能是还没见到作者画画的厉害之处吧 书中的小插画 简洁明了 都是前文提到的主要事物 比如 我的绒毛企鹅 与雷米去镰仓时买的小荷包 还有后来雷米写作用的打字机 都是算是中心物 不过 这么简洁的画画方式 也挺是复合一个15岁少女的小心思的

  这可以算是人物传记吗 毕竟 整本书围绕着雷米这个人物在写 可是 比起人物传记特有的严肃 此书充满了日常生活的气息 很容易读的书籍 一开始以为这是一本在描写紫罗兰花的书 看到最后才知道 原来紫罗兰是雷米的真名 可为什么要用紫罗兰这个名字呢 可能 在那个15岁少女的心中 雷米就像紫罗兰一样神秘 一样挑剔 我是这样猜测的毕竟 每个名字的由来都是有缘由的

  雷米是个比主人公大两轮的女人 但是 却有比“我”幼稚的性格 可能这就是造就“我”与雷米深厚感情的原因吧 “我”在故事里写了与雷米共同生活的那些生活片段 也写了心理情感的变化 有很多的心里独白 就好像写日记一样 但是别忘了 如果这是一本日记的话 那我们观望的是一个少女的小心思和小秘密 也没有错 这可以算是一本日记吧 或者说 她就是一本日记 一本赎罪的日记 记载了悔恨和后悔 后悔自己从前深深走入雷米的心里后 又在她最无助的时候 抽回那只手 “我”觉得自己就是个罪人 所以 这本小说的出现 就像是在赎罪

  望心里有的那些罪恶都随着文字的落下 变成一缕平和 融入灵魂里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