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晚年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晚年读后感10篇

2018-08-03 04:50: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晚年读后感10篇

  《晚年》是一本由(日)太宰治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页数:32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晚年》读后感(一):真的是晚年

  这是我阅读的太宰治系列的最后一本。不知道为什么给这个短篇集子取名叫《晚年》,以这些短篇创作时间来看,的确是太宰治后期的作品常规的说,一般人都要四十岁以上,才算是进入了中年时代,不过,太宰治的生命定格在三十九岁,三十几岁,真的是他人生的暮年了,或许,可以叫做“晚年”。事实上,这本小说集子也的确有种暮年的磨磨唧唧,我看了很久,才看完。比起他以往的作品来说,个人认为比较不能忍受。首当其冲的就是《回忆》。

  《回忆》不是一个小短篇,应该算一个中篇吧。故事从太宰有记忆的幼年时代说起,说起他温暖姨妈,说起他严厉奶奶母亲以及童年时代的女仆。你能感觉这个人真的很敏感,不是因为他经常会因为一些女仆莫须有的故事吓得哇哇大哭,而是时隔这么多年,他居然还能记得这些小细节。也许,这就是这个男人天生的敏感天生的耻感。他能够将自己所有的脆弱白描出来,但是却永远也不敢去面对真实的自己。絮絮叨叨的各种回忆让这篇文章读起来很是磨叽,这或许也是那些不喜欢太宰治文章的人的一个原因吧。

  用心理学来讲,童年的伤痕,如果痊愈,必然经历一个看见、面对和接受过程,才最终能放下,过去。然而,作为一个时代的伤痕的太宰治,作为人,他只能止步于看见,然后是漫无目的的奔逃。恰逢战争,一切未知的时代,时代的喧嚣契合了他的气质,而他的笔触成为了一代人代言。经历过战争的日本民族,在那段时间之内,都止步于看见,很少有人真的能够面对。这也是他能成为那么多的人的拥趸的一个原因。

  日本民族的文学很推崇私小说。不只太宰治的时代,直到六十七十年代,私小说从来都没有落伍,甚至到现在,依旧如此。不久之前,读江国香织的小说,突然想起了柳里美。相比之下,吉本芭娜娜的小说算得上温暖人心的了。好多日本作家都在用自己的人生践行一种行为艺术,比如柳里美的《生》、《命》、《魂》等。在新的世纪,我们更期待一种温暖人心的日式文学,这就是我虽然读太宰治,但是却并不推崇他的原因。太宰治的颓靡,柳里美的疼痛,和江国香织的漠然,这些要比安妮宝贝文字更具有杀伤力特别是太宰治,他的时代造就了这样的文字,而这样的文字,比那些和平时代的伤感来的深刻和刻骨的多。

  比较精彩的是《猴岛》,让我有一种看《楚门的世界》的感觉。虽说是第一人称,但是却带入的是一只猴子视角,这种感觉,是你会发现这个作家并不仅仅的沉湎于自己的小世界,他还在关注着这个周遭的世界,这对于太宰治来说,实在太不容易了。所以,有点惊喜的感觉。

  凡是太宰治以第一人称来写的私小说,基本是是我个人所不喜欢的,在《小丑之花》中,身为作者的太宰治也意识到了小说的人称问题。他甚至自问,总是用第一人称会不会让大家厌烦,会不会让大家觉得自己没有才华?(不小心又绕到了作家的敏感上,对于太宰治来说,这种轻视会让他“生不如死”。)《小丑之花》可以看做《人间失格》的番外,或者是创作心路。在《小丑之花》中可以看到很多太宰治第一次自杀的细节,因为作者的这篇小说将自己作为一名作家也带入了文字中,其实还是不容易判断哪些是真的哪些是臆想出来的是创作出来的,但是,大体还是那件事。第一次携有夫之妇去自杀,自己没有死成,女的死了。被抢救回来之后接受警察局调查,被指控“协助自杀”。后面基本上再次絮絮叨叨。

  女孩飞身瀑布,变成一只小鱼或者小蛇,让人看到了自由喜悦

  总的来说,这本《晚年》真的有种“晚年”的感觉。

  《晚年》读后感(二):读《晚年》

  前言中说太宰治早期的作品多为私小说,充满了“叛逆反抗”,而且难解(所以我好多看完了都不知道他要表达什么,绝对是我智商的问题)。

  太宰治是日本无赖派的代表人物,在这本集子里,他笔下的人物确实也都是一个个反抗权威的“不正常青年,《逆行》的小说名最能体现他的这个特点。而他的小说作品里,从《回忆》里顽皮孩子,到《逆行》里的各式人物(包括小孩大学生成年人),到《他不再是他》(这是我在《晚年》里最喜欢的小说)里无所事事的青年,甚至《传说》中虚构的三名主人公,无一不是这样。

  太宰治的小说有很浓烈的后现代小说的意味。例如《叶》中使用片段化、蒙太奇化手段,直接引语不加引号,《小丑之花》《玩具》的元小说特点等等。

  他的小说还很幽默!感觉有不少自身是神经质的作家反而能写出可爱的幽默作品,例如夏目漱石的《我是猫》。

  最后我不得不说,太宰治一家都是美男(尤其是在日本的那种环境中)!尤其是他的长兄津岛文治啊!!!

  《晚年》读后感(三):值得推荐的劣作集

  太宰治个人时间线上的第一本小说集,许多篇目是第一次在国内出版,简直是劣作集锦,三流作品大全,读起来让人痛苦不堪,正因如此,这本书非常值得推荐!

  记得当初第一次看《斜阳》和《人间失格》时,完全炸了,惊呆了,太宰治在自己的代表作光芒万丈,我没法不被这种坦诚人格信手拈来不费功夫的笔法所吸引(《斜阳》一开头那个关于他妈妈喝汤动作描述,毫无戏剧性,但能够脱离情节深深地刻在脑沟回里)。

  多看些《晚年》里的平庸作品,会更客观地理解作为人、作为曾想堂堂正正地在“文坛”里开始自己职业生涯的一位郁闷的青年作家的太宰治。他东奔西突,尝试了很多方法,在文本里使用时髦的专有名词,又无法瞒过自己的颓废,最后心灵冲突太大,匆忙撂笔。了解一个人的困境,是了解这个人内心的直接方式,对不对?读了这一本以后,当我去太宰治墓的时候,会更心平气和地敬他一杯。你所有不伟大失败,来得也不是那么妙手偶得,投机取巧呀。

  平心而论,这本书里不都是劣作。我自己不大喜欢那些实验性略强的把主人公和作者视角揉在一起的作品,磨磨唧唧,离开那个时代之后也没有生命力。比较喜欢那些普通作品,比如《回忆》。很喜欢那些他自己说“纯属胡编乱造浪费别人时间”的超短篇传奇故事,比如《传奇》,尤其是第二篇打架大王次郎兵卫,语言节奏特别好。

  《晚年》读后感(四):敏性少年太宰治

  《晚年》是太宰治于1936年出版的第一部作品集,也是太宰治创作生涯早期重要的一部作品,而之所以叫“晚年”,太宰治说:“我以为这也许是我唯一的遗著,所以将书名定为《晚年》。”要是在出版这部本书后的1937年太宰治第三次自杀成功的话,那么这个集子就会名副其实,并且日本文学也就没太宰治什么事了。

  关于这本书,太宰治还说:“我为了这一册而诞生,从此往后,我将是尸骸,度过我的余生。”这不免有些自负。这部小说集收录的作品风格不一,有私小说,有对民间故事的改编,也有一些实验性质的小说。有几篇很有趣,但有一些作品只能算二流文学,文笔生涩,与他后期的著作相比,可谓都是练笔。

  太宰治的创作生涯中不同时期作品的特点和他的生活状态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不同于中期作品的明朗、再生,晚期的颓废、毁灭,这本太宰治的早期作品集更多地显示出他青年时的脆弱、敏感、多情,以及一些叛逆与自负。

  《叶》

  《叶》以生活主题,它并不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而是由一些非常零碎的片段组成,以致都不知道作者想说什么。这篇小说内包含了一个卖花女的小故事,读来让人动容,只此便可成篇了。

  太宰治在小说中提到他曾写过的一篇题为《哀蚊》的文章。所谓的哀蚊,就是“一直活到秋天的蚊子……那是因为有的人大发慈悲不点蚊香的缘故。”太宰治似乎无论写什么,都是在写他自己,《晚年》这部小说集里有很多这样耐人寻味意象,比如《猴岛》里的日本猴、《鬼火》里甲壳被压碎了的螃蟹。这个故事里的哀蚊也是,“其实,我就是哀蚊,朝不保夕。”

  这篇文章里另一个值得注意的意象是叶——也就是这篇文章的名字:“你知道这样一种树的名字吗?它的叶子直到脱落还是绿的,可是叶子背面却一点一点地干枯,被虫子啃食。树叶将这一面掩藏起来,直到落叶都给人看绿色的一面。你要是知道那种树的名字就明白了。”

  篇末写道:“生活安逸时会作出绝望的诗,生活窘迫时会不断地写出生的喜悦。”太宰治写这篇文章时大概生活窘迫吧,所以故事中可以看到他极力地去发现生的喜悦,比如篇首的这段话:“我曾经想到过死。今年新年的时候,有人送我一身和服作为新年的礼物。和服的质地是亚麻的,上面还织着细细的青灰色条纹。大概是夏天穿的吧,那我还是活到夏天吧。”

  《回忆》

  《回忆》是太宰治的第一部正式作品,是他关于自己童年及少年时代写的一篇小说,据我看过的一些太宰治的传记,这篇文章里所写的事情应该绝大多数都是真实的。

  太宰治出生在一个大家庭,但从小没有多少和父母相处机会。他出生后由乳母扶养,两岁时乳母离开了,他便由姨妈照顾。在太宰治的幼年时光里,除了姨妈,他还和女佣阿竹很亲近,很长一段时间内阿竹教太宰治识字念书,太宰治在另一篇文章我的童年》里写了阿竹对他的袒护,他对阿竹也有一种特别的感情不幸的是,阿竹因为嫁人而在太宰治六岁的时候离开了他。后来,临上小学之前,太宰治从姨妈家搬回了自己家住。在家里,太宰治并没有得到该有的关心祖母说他长得不好看,他为此苦恼,他想引起祖母的注意,但每次祖母都不屑一顾中学时,他迷恋上了家里的女佣,也就是这个故事里的美代,却又好意思表达,他经常“为自己的胆小感到悲哀”。在女佣离开时他都没有表达出来。

  太宰治从小缺乏母爱,于是从这篇《回忆》可以看到,他对从小到大照顾他的女性都有着复杂的情感。而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太宰治也表现出一定的矛盾心境:一方面渴望得到关注,他希望在别人眼里他是优秀的;但同时他又很脆弱、敏感,很爱面子生活中发生的一些小事情常常让他感到自卑

  太宰治说:“我是一片即将凋落的花瓣,哪怕是一丝微风也会令我颤抖不已。我受到他人的任何轻视都会感到生不如死。”他为了应付考试而拼命学那些枯燥知识。除此之外,让他感到苦恼的还有他的身体状况,他血色不好,关键是他觉得这是因为自慰导致的,所以别人说他脸色不好时,他就很紧张。于是,他想通过劳动、参加体育运动来获得健康的脸色,然而,“脸色却还是老样子”。

  他对自己是否能成功时常陷入忧虑焦躁情绪,正是在这一时期,他开始对文学痴迷,并且对自己的创作颇具自信。然而,真正的创作之路并非如他以为的那样顺利,这本《晚年》里有两篇写到自己创作的文章:《猿面冠者》和《他不再是他》,他通过旁观者眼睛来看自己的写作生活,他看到的是一个时常有创作幻想但又屡屡不得志的文学青年,他有些失意,并透露出一些自怜。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作品的有一些描写很有趣,让人忍俊不禁。太宰治书的附录里也说:“《回忆》读起来不是很有意思吗?你一定会捧腹大笑的。这就足够了。”

  此外,我觉得可以把这篇小说与三岛由纪夫的《假面自白》对比着读读,看看这两个经常被用来比较的作家写自己童年时的一些情感态度上的不同。(这个等我重读三岛时再细谈吧。)

  《鱼服记》

  1930年,太宰治想娶艺妓小山初代为妻,却遭到长兄津岛文治的反对,再加上参加左翼运动家族带来不良影响的缘故,太宰治遭到津岛家分家除籍的处分。这年11月,太宰治与银座酒吧的女招待田部阿滋弥一起服用安眠药投河自杀,最后田部阿滋弥死了,太宰治被抢救回来。1932年,共产主义运动在日本遭到全面禁止,太宰治也不得不断绝和左翼运动的联系。这一系列的事情让他有些抑郁,在回到东京帝国大学后他便开始投入到文学创作中去,这篇《鱼服记》正是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一部作品。

  这是个带有神话色彩的故事。这个小故事里,小女孩父亲在瀑布旁搭了一间小茶馆小女孩一个人看店招呼客人,不过生意不好,他们过着贫苦日子。在秋天到来的时候,他们把店关了。小女孩问她父亲为什么活着。她父亲说不知道。小女孩嗫嚅道:“还不如去死。”这样的故事叫人心碎。后来她被她父亲强暴,她逃了出去,跳入了瀑布下的水潭中,她变成了一条鲤鱼(她以为她会变成一条蛇)。她很高兴开心了一阵子,她又陷入沉思。在最后,她还是选择自杀,游向了瀑潭。

  这个故事的结局多少代表了太宰治的死亡观。在第一篇《叶》中有关于自杀的一句话:“我倒觉得自杀的行为只是出于处世的考虑”,在《道化之华》里,主人公叶藏说:“如果现在跳进海里,就什么问题都没有了……一切烦恼都没有了”,《道化之华》结尾是叶藏站在悬崖上俯瞰下面翻滚的海水的场景。而在1948年,太宰治与情人山崎富荣捆绑在一起并投入玉川上水自杀身亡的情节和这篇《鱼服记》也有些相似。

  这个故事本来还有一个更明确一点的结局:“三天后,女孩的尸体惨不忍睹地漂浮在村子的栈桥下。”然而,太宰治说他觉得这样会让这个作品变得无趣,于是就把这句话删掉了。

  《小丑之花》(又译《道化之华》)

  当今日本文学界有两个最重要的大奖:芥川奖和直木奖,分别颁给纯文学和大众文学的新人作家(后来也颁给中坚作家)。但这两个奖都在设立初期都几乎无人问津,不像如今这样有这么高的地位。

  在1935年第一届芥川奖中,太宰治有两部作品被提名:一部是《道化之华》,另一部是《逆行》。太宰治对《道化之华》很有自信,并且这部作品受到芥川奖评委之一佐藤春夫的肯定,然而它却落选了。入围的《逆行》也没能帮助太宰治夺得芥川奖。在成绩揭晓后,川端康成在文艺春秋上发表了对《道化之华》的评价:“以我之见,作者对眼下的生活怀有厌恶之情,使得作者不能将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是很遗憾的。”太宰治看了之后很不爽,写了一篇文章大骂川端康成。

  《道化之华》可以算是《人间失格》的最初版本,主人公也叫叶藏。这段故事应该是根据他第二次自杀经历(即1930年太宰治与田部阿滋弥一起服用安眠药投河自杀)写作而成的。《道化之华》描述了叶藏自杀被救起后在医院里发生的事,他的朋友前来看望他,他哥哥也来帮他想办法免于刑事处分。故事里,大家都试图让叶藏走出阴影,而叶藏却满是自责,可以看到,虽然他活下来了,但是他依旧是想死的。对于“人间失格”,止庵有这样的解读:“当时两个人都想死,都跳海,但一个淹死了,一个没死。所谓太宰治丧失为人资格,就是针对这件事……他其实后来所有的自杀,都是要满足这次自杀,证明那次是真想死。”

  《道化之华》初稿题为《海》,写于太宰治24岁,后来太宰治把这部作品“分割得零零碎碎,把‘我’这个男性安插在文中随处露面”(太宰治《致川端康成》),也就是说,太宰治在叙述故事的同时,让“作者”这一身份不时地在文中出现,发一番议论,谈谈自己的创作思路。这一手法在《晚年》作品集中还有几篇小说中有所运用,这可以算是他的实验,太宰治自己似乎对这一形式很有信心,他还“到处向朋友夸口这(《道化之华》)是一部日本史无前例的小说”,但这样的手法却让读者很不舒服——因为会时不时从故事中跳脱出来。

  《逆行》

  太宰治凭借《逆行》这部作品入围第一节芥川奖。芥川龙之介是太宰治自青年时代的偶像,所以太宰治当时把这个奖看得很重。从前面一篇《猿面冠者》多少可以看出,太宰治对于自己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多么心怀期待。结果,最终获奖的却是另一个人。太宰治写信大骂川端康成。后来,因为“二二六”事件太宰治无缘第二次芥川奖。第三次,太宰治写信哀求川端康成把奖给他,结果芥川奖评委会规定“前两届的候选人不得再列入候选名单”,于是太宰治的作品不能入围。这对太宰治的打击无疑是巨大的。

  《逆行》由四个故事组成。“逆行”有两层含义:一是这四个故事的顺序是以故事主角的年龄从大到小排列的;二是这四个故事里,人物都有些叛逆,有着一个反抗的劲儿。我觉得,把这本书里另一个小故事《猴岛》加进来作为第五个故事完全没问题,也完全符合逆行的这两点含义。这样说不定就能拿到芥川奖了呢。

  除了以上的几篇,这本短篇小说集里还有些小故事也值得读读,比如《地球图》、《猴岛》、《麻雀游戏》、《他不再是他》、《传奇》、《鬼火》(又译《阴火》)。至于其他几篇,在我看来都是无趣的劣作,让人恨不得将它们从书中撕去。

  太宰治在附录里说:“美好的事情不是被人指定而感受到的,而是自己,自己一个人忽然发现的。你能否从《晚年》中发现美好的事物,那是你的自由,是读者的权利。因此,我不主动推荐。对于不明白的家伙,就打他一顿,因为他决不会明白的。”

  在这些故事里,有些情节有趣,更多的是感伤、无奈,有时又会看到一些抗争的力量,并且,他对自己的才华一会儿肯定一会儿否定,情感也很矛盾。但可以确定的是,所有的故事都没有脱离太宰治自己的生活,如佐藤春夫对这一时期太宰治的评价:“奔放但内心软弱”、“自我意识过剩”。

  《晚年》读后感(五):所谓的"弱者的文学"

  《晚年》

  这是我读的太宰治的第三本书,前两本是《人间失格》与《斜阳》。初读太宰治的文字就觉得他的文字异常的安静。哪怕是牢骚也好,不满也好都是安静的。那种像细流一样的颓唐萦绕在读者的心间挥之不去。总是觉得和他之间灵魂贴的很近很近,读完之后简直心绪不宁。相较于《人间失格》和《斜阳》来说,《晚年》这个名字取的真是好。真的就像是一个身处晚年的人在喋喋不休的叙述着自己的回忆,叙述着自己的故事,叙述着那些光怪陆离的事情。《晚年》并不像是一部小说,里面有故事,但都感觉很随性。唯一让我特别喜欢的恐怕是《猴岛》。与其说是小说,私小说,更像是一个人在对着自己喃喃自语。读起来好几次,都忍不住睡过去。但是和《人间失格》还有《斜阳》一样,都很安静。

  他一个人回忆着自己的过去,有着和别人不同的视野。他的小说被人冠以”弱者的文学”,饱受争议。是,他作品中的人物都是一些潦倒之人。无法面对现实、面对社会去积极争取生存。反而不思进取、喝酒玩女人。可人就是这么脆弱,拨开一切外衣,所有人都不堪一击。每次在读太宰治的书的时候,就会想到《约会,恋爱究竟是什么呢~》当中的男主角,他坐在公园里的椅子上看着来来回回走来走去忙碌不堪的人们想:”大家都好厉害啊。可是我做不到。”做不到和这个社会的想法一致去努力工作赚钱,积极投入社会,也做不到将自己的理想完美实现。太宰治可能和他一样吧,都是天才,都想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对于太宰治来说,他想成为芥川龙之介这样的作家,可是多次与芥川奖失之交臂,可谓痛苦。也没办法放弃这样的理想,一辈子在理想和现实的差距中痛苦着。只能在文字中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温暖自己受伤的心灵(这里都是我猜的,没依据。)。

  《晚年》读后感(六):致郁但真诚的作品

  致郁但真诚的作品——胆小鬼连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都会痛。

  太宰治一生五次自杀,最终在39岁离开人间,如他所言,我终是丧失了做人的资格。

  死亡是他生而为人的表达方式。

  电影《令人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松子崇拜的那个作家就是太宰治,她委身的男人号称要做太宰治第二,她便任劳任怨地支持,连松子自杀的地点都要选择太宰投湖自尽的玉川上水河。

  爱这部电影的人一定也是能懂太宰治作品的人,懂他的耻辱、隔离、颓废,懂他那没落的斜阳。

  《晚年》是太宰治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他全心全意写就这本小说集,准备冲击芥川文学奖,却被身为评委的川端康成否决。

  太宰治一生推崇芥川龙之介,却三次与芥川奖擦肩,不能说不遗憾。

  可是,正如太宰治所言“对于无趣的小说一定要坚决拒绝....

  你读《晚年》么?

  美好的事情不是被人指定而感受到的,而是自己,自己一个人忽然发现的。

  《晚年》就是这样一部有趣到不需要芥川奖认定也值得读的作品。

  《晚年》读后感(七):废稿的价值

  太宰治用这本书充分向我们证明了废稿的巨大价值。第一篇:叶,整篇都是逼格很高的短语小片段和零星故事,就像是杂乱的日记,也像他从正稿里面删掉的东西。除此以外,每篇都有些零落的叙述,感觉像是从哪里塞进去了,私小说不是说什么都可以说,多了些东西反而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当然,太宰治毕竟是太宰治,比起日本其他很多作家来还是高出很多。

  整本书我超级喜欢回忆,鱼服记,传奇和他不再是他。回忆写太宰治小时候憋屈的童年成长故事。鱼服记的笔法十分隐晦,讲一位少女跟着父亲在山里过活,生意不好,有一个雪天的晚上,父亲喝酒压上她的刹那,她选择了逃亡,然后从瀑布跳了下去。传奇讲述一位练变形术变成大汉无法恢复的人,一位练拳杀死妻子的消防队长,一位经常喝酒的人,三人聚到了一起。

  他不再是他讲述一位无钱的欠房租的房客,在与房东多次交往后,竟随着房东话语里的人物与喜好不断变化着自己的梦想及品性。这篇还可翻译为《彼身非复旧时身》。

  其他的一些故事,比如猴岛,讲述猴子的友谊及逃亡。小丑之花是讲一位女子跟随男子自杀,男子活下来,女子死了,于是男子在精神疗养院成了焦点。鬼火讲太宰治以孩童的眼光看待的世界及其记忆。

  每篇故事里都有太宰治自己的影子,小丑之花更是太宰治自己的故事。

  读完真是感慨万分。

  最后可以看一下梁文道的讲解,有利于了解太宰治:《梁文道:太宰治为何有严重的自杀情结》http://book.ifeng.com/kaijuanbafenzhong/wendang/detail_2011_03/03/4949900_0.shtml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晚年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