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贵族侦探》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贵族侦探》的读后感10篇

2018-08-05 05:29: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贵族侦探》的读后感10篇

  《贵族侦探》是一本由(日)麻耶雄嵩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5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贵族侦探》读后感(一):看过电视剧就不需要看这本书了

  因为aiba了解到了麻耶这样一个存在,他的每本书都很离谱,但是有让人想要了解还能怎么离谱的魔力 这本比之前看的都正常多了 同时惊喜的离谱也少了很多 当然看过了电视剧,不认真看书都知道发生了什么 说实话,我看完以后竟然觉得电视剧拍的很好,看过电视剧的完全不用看小说,电视剧对小说的还原极高 大家都对电视剧诸多吐槽,可是这种小说,拍成电视剧aiba出场时间挺多了,比小说多太多。。。就感觉书中的贵族真的是一个贵族,而aiba又温柔善良可爱,少了一点贵族与生俱来的"目中无人"或者说贵族病???这里的贵族是真把人当工具啊。。。但当然是aiba的贵族最棒了(✪▽✪)

  《贵族侦探》读后感(二):一则短篇彻底洗白一个作家(泄底)

  五则短篇目前全部看完,首先我感谢fan叔和秋彦兄,是他们根据我的口味,向我推荐了这部短篇。

  我原来对麻耶雄嵩这个作家印象很不佳:看过吉林社的《鸦》,大失所望,之后又翻《夏与冬》,看了一半就看不下去了。加上社会上经常能见到麻耶雄嵩的极端粉,各种往天上吹。常言道:一厨顶十黑。出于对厨子的看不惯,加上那两本作品本身就有不少问题(最严重的就是故事讲得僵硬具体情节人物比较白板,过渡很不自然),还不对我口味,因此我在较长一段时间都以麻耶黑的形象示人。万幸这次听了fan叔和秋彦的推荐,否则恐怕我就永远错过了这则水平颇高、颇为有趣的短篇集了。

  先谈谈总体感受:这部作品可推性和互动性非常强,除了第四则之外,剩下四篇我都在阅读期间进行了对应的推理和分析难度上,难易皆有,但公平性是相当有保证的。

  下面逐一谈谈对各篇的感受。

  1.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此篇综合实力之强令人震惊。个人觉得,它也是整个集子里水平最高的一篇。我对本格推理的口味算是被各种名作喂得比较高档的了,但这则故事,我几乎通篇挑不出什么缺点。它是近乎于短篇中的完美作品(我会将它排进我那个优秀中短篇作品推荐榜单的豆列中)。我正是看了这则以及后面的第三则故事,从而一举扭转了从前对麻耶雄嵩这个作家偏负面的印象。可以说得上是一则短篇洗白一个作家。

  这个故事一开始就用凶手视角,讲了凶手杀人后,如何构建密室伪造自杀。但途中出现了意外,线断了,凶手的伪造计划流产,现场成了略作鉴定就能发现是他杀的状态

  之后各嫌犯逐一登场。然后警察如古典推理故事一样进行逐一盘问。

  这里讲讲我阅读时的思路

  读到这里,我开始起了疑心:伪造密室的手法已经明显不能成立,凶手也很明显是在仅有的几个内部人物之间。那么,这就奇怪了,真凶为什么还能如此镇静?我从描写中,看不出谁谁的神情举止异常,看不出谁谁惊慌失措。我又设想,如果我是凶手,当时伪造密室出现意外失败时,我该怎么做。我觉得我大概会选:1.伪造一个冲动杀人现场,然后投案自首,争取宽大处理(这条在小说中太作死了);2.放弃密室布局,伪造一个尽可能排除自己嫌疑的新场面。我宁可把窗户敲碎,也要回收针线;然后我会把现场弄乱,伪造成入室抢劫,或类似的外部犯犯罪的迹象

  但是现场依然像开篇所写的那样。因此我就开始怀疑这其中会不会耍了类似叙述诡计的花招。最终我推测的结论是:密室制造者不是杀人犯死者系自杀,但是密室制造者为了嫁祸给某人(有备用钥匙的人),因而设计了密室诡计。意外失败后,因为并不会直接怀疑到自己,而且自己确实没杀人,所以密室制造者泰然自若,也没做弥补措施

  但后来又死了第二个人,我这个分析对此无法进行解释。于是我只得承认自己分析失败。

  看完解答,确实很吃惊。这篇布局大胆,而且公然将最重要要点和推理突破口摆在读者眼皮底下。难得可贵的是,推理也做得很细致,理据俱服,环环相扣;而且没有耍叙诡这种小花招,是实打实的硬本事。此外,麻耶雄嵩在长篇里面的几个毛病(比如叙述不流畅等)在本篇里也基本没有看到影子

  2.闲聊快速波尔卡

  开场用非常正式的口气简练地介绍了旧仓库陈尸的案发现场。——这是一个分尸案。死者的首级和四肢被切断后丢到另一个地方警方抓到一个勒索犯,但勒索犯有不在场证明。之后顺着警方的搜索路径,分尸的意义极少被提及,这个案子似乎朝着破解不在场证明的方向运转。

  不过,大概是因为阅读过众多横沟正史、岛田庄司、北山猛邦、京极夏彦等一大批爱写分尸的推理作家作品的缘故,我对分尸这个设定非常警觉,尤其是作者在前中期越不去触及它,我的怀疑就越往分尸上面靠。何况麻耶雄嵩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作家,我不认为他会满足于写类似松本清张《声音之谜》的那种纯粹的时间差不在场证明。

  这个案子我最后是凭借经验对了最终解答。因为核心诡计和40年代欧美某一经典长篇密室的解答撞了车(经常看欧美系密室的同学应该知道我说的是哪一本作品)。不过麻耶雄嵩对包装这个诡计着实下了一番功夫,很难往正确方向上考虑,很容易被作者勾上歧途。我也是看到很后面才联想到欧美那本推理作品的。

  这则故事总体上属于优秀短篇。

  3.蝙蝠

  这篇是5则里最长的一则,也是登场人物最多的一则。秋彦兄曾对我说,这篇是他认为此集中最好的一则。

  这个短篇开场花了几十页的篇幅写两个美少女相约度假,然后遇上了各自所粉的两个作家以及他们的亲属详细过程。之后故事在比较缓慢节奏中慢慢展开,出轨、跟踪、反跟踪等琐事一件接一件。到了蝙蝠洞烧灰节那天,所有角色分为留守集团观光集团而分开,然后观光集团里,在情感纠葛中处于核心位置的某女挂掉了。但观光集团另两人彼此能互相作不在场证明,留守集团的几人则一直在一起吃饭,也可互相提供不在场证明。

  这一则故事我阅读的时候,留意到两个异常:

  1.麻耶雄嵩不吝笔墨地把几乎每个角色都刻画出其相应的性格特征,这和之前两篇以及我看过的其他麻耶长篇的套路不同的。

  2.前面话了大量笔墨生动地刻画了一堆人物,但中期忽然山庄里跳出来一个类似于中介一样的贵生川,这个贵生川存在感极差,我看不出他和主线矛盾冲突有什么关系,对故事情节的推动可有可无。最关键的是,麻耶雄嵩在这则故事里对其他角色花费了几十页的笔墨让他们的形象变得生动,但对这个中介却几乎鲜有刻画,可以说整个文章发展到这里,只有此人的形象是非常扁平,非常抽象的。在惜字如金的短篇里,我瞧不出裁掉这个角色有什么不利之处。事出无因必有妖,我当下就对这个贵生川起了怀疑。但光是怀疑有什么用呢?对此人的背景甚至性格,作者几乎都没怎么触及,没有材料无从推理,也无从怀疑。这时候我开始怀疑会不会用叙诡。但是我审阅了不在场证明期间对留守集团的描写,那段文字里对大杉夫妇、绘美、纪子、贵生川都进行了描写和提及,他们全都在场,全跑不掉。这种场面看起来也很难做出叙诡。

  可以说我思路已经对了,但就差一那么一点。我没有料到麻耶雄嵩居然当着读者的眼皮底下玩弄叙诡,他做得天衣无缝,我已经非常小心了,而且特意对叙诡保持了警惕,但还是被骗了。不过这次被骗我心服口服。留守集团那段近似全知视角描述的文字,充分利用这种视角的优势,硬是挤出一个死角出来。

  这篇文我认为是全篇里第二强悍的。

  4.加速圆舞曲

  最后两则则有些不对我的口味了。

  第四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年轻女子被山上坠落的大石头砸坏了车子,在贵族侦探协助下,成为了一起命案的第一发现者,然后贵族侦探(应该说是他的手下)在天黑前破了这个案子。

  这个故事开局看起来挺有意思,但看下去会发现其实比较枯燥无趣。凶手大费周章搬运这个搬运那个,长路迢迢运来尸体,还要把整个别墅内外各种设置都挪动,这么多大小环节不出故障才怪呢。这么多近似无用功的瞎折腾,一方面增大被识破的概率,一方面读者看着也费事。搬运挪动屋子里的家具布局并非没有先例,比如奎因的《中国橘子》和鲇川哲也的《相似房间》,但后两则目的性很明显,实用性很强,通过推理都能推出凶手这样做的理由。而这一则,凶手大费周章的理由基本上是不用指望能凭借推理得出的,而不得出挪动各种布置的理由,又不能让人进一步解谜。于是故事进入了死循环而难以分析。

  此外,这则故事里出现了麻耶雄嵩的几个短处——故事性不佳(故事讲得不很好)、人物塑造偏扁平偏苍白等。此外,推理上面也值得吐槽,这则小说的因果链太长,佐证这个因果链每个环节的理由又薄弱,就好比“丢了一个钉子,亡了一个帝国”的故事一样,看似有理有据,但练成整体后,则发现其本质颇为牵强,并不合理

  因而我不喜欢这则故事。

  5.春之声

  这则故事同样不喜欢,不过理由却和第四则相反,这则是推理亮点不够,设定创意不足。暴风雪山庄连续死人的故事很常见,凶手设定也分几种常见套路。这篇的谜面和凶手都属于常见的类型,且没有新奇谜团或新奇解答。复数凶手在暴风雪山庄的短篇里是很多的,东野圭吾的名侦探守则里面就有一篇接力杀人对此进行了讽刺。我觉得,这篇小说,麻耶雄嵩主要是想借助这一体裁秀一秀自己的本格推理功底。虽然推理确实分量挺足,但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短篇幅小推理做得好的作家有很多,麻耶雄嵩终归不是最擅长这项工作的,综合前面几条,总体上本篇不是很令人满意。此外,本篇的推理有个问题:对水口被勒死的那段分析里,侦探助手是凭借凶手从背后勒死人,肯定要保持左右手交叉的姿势作为前提而进行下一步推理的;——但这点不同意。背后勒死人的姿势我以为起码有四种,文中仅仅提到了一种,排除了一种;但为什么不可以是死者左右手不交叉,平行向后发力然后用身子顶住死者的后辈?为什么不可以是凶手把绳子迅速打一个结再用力往两侧拉?

  总体而言,个人认为,一则神作(第一则),一则准神作(第三则),一则一流上(第二则),两则二流上(后两则),总体实力算是一流上。豆瓣评分大概在四星到四星半之间。一个短篇集能有超过一半的作品属一流上水准及以上,并有神作的话,我觉得就可以算短篇集里的精品了。何况这个神作具有“一则洗白一个作家”的实力。

  前几天我曾开玩笑地说,以后怕是不能再黑麻耶了(麻耶黑阵营众人:你这个没有骨气墙头草,这么轻易背叛了你的誓言信仰来人,将这个叛徒拖出去鞭尸)。事实上,无论粉还是黑,我只针对具体作品,不针对具体流派或个人(唯一的例外恐怕是清凉流水,因为他的作品几乎都是那种基调),我不会因为曾经黑过某个作家的某几部作品或其某种文风,而否认他的优秀作品的。

  《贵族侦探》读后感(三):惊闻麻老师明年要来中国,心情澎湃,一时难以自已。

  惊闻麻老师明年要来中国,心情澎湃,一时难以自已。说不得,赶快搬一篇旧评来捧臭……不,捧场!

  众所周知(?),麻神有二神:一是神乎其技的神,代表作有《夏冬》《神的游戏》;二是化腐朽神奇的神,代表作有《鸦》《萤》。然后,还有一个日本读者用得比较多的评语:ひねくれた。不懂日语没关系,大家一看这堆假名歪来扭去的,就知道是“歪来扭去”的意思(众日语帝争相揭发:所有假名都是歪来扭去的……FAN老师你不要忽悠大家!)。

  不过拿这个词来形容刚看完的《贵族侦探》是最合适不过的。由于“歪来扭去”,麻神的这个短篇集有如醉汉驾车,时而歪到对面的车道(问题作),时而又扭回正确的车道(本格良心作)。

  现对书中的五个短篇逐一作评。

  第一曲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凶手X杀死Y,打算用针线通过窗的缝隙把钥匙还入室内,做成密室。不料回收线时发生意外,线竟然断在室内。第二天警方来现场(被害者Y的家)勘查,发现了细线……嫌疑犯限定在Y的部下A、妻子B、儿子C、侄女D,以及情妇E这几个中。案发当晚,情妇E带来一个手提包,和妻子B的一模一样,于是引发两人争吵,情妇E一气之下跑了。正当嫌疑渐渐集中到情妇E身上时,却发现情妇E已死在自己家里。

  Whodunit题材。制造密室失败在开头就已说明构思可谓奇特。而制造密室失败后导致的连锁反应,为侦探提供了锁定凶手的直接线索,实为本篇的最大亮点。

  然而在推演过程中,麻神还是拿出了不搞点问题出来誓不罢休的劲头。首先,关于导致连锁反应之第一环的原因,根本没给出线索,纯属侦探的脑补。而对之后每一环的解说,FAN老师表示看了两遍才看懂(很适合拿来当日语1级考的阅读分析题……)。情况很像两人猜拳:1、我知道你经常出剪子,所以我出石头应该赢面大一点;2、但转念一想,你也许猜到了思路1,可能会出布,那么我就出剪子吧;但再一转念,你不会连我的思路2都看穿了吧?那我出布……佩服凶手脑子灵光的同时,又微妙地觉得凶手大大你是不是想太多了?

  但不管怎么说,这篇算得上是良心作。特别是对决定性证据的设置,非常巧妙。

  备注一

  破案人:贵族侦探家的管家。

  出场美女:1名。

  第二曲 《波尔卡》

  仓库里发现了一具头颅和双手缺失的女尸。不久,有个男子被人看到在河边掩埋头颅、双手及死者的遗物,遂成为最大嫌疑人。然而,在案发当天下午3点半和4点半,分别有人见过死者,令男子有了完美的不在场证明……警方抓住当天下午3点至5点之间一直在下雨,但遗物中却没有伞的疑点,试图破解不在场证明。

  乍一看是不在场证明题材,其实还要加上……

  两大推理元素俱备,但一个在明、一个在暗,使最后解谜时的冲击力增强了一倍,充分显示了麻神的手腕。推演时也是丝丝入扣,基本没发现问题……

  然而,在核心诡计上还是出了点问题。尽管在文中所示的特殊场合下也许行得通,但还是逃不出岛田流具有的一切弊病。更何况诡计本身还很陈旧,虽然做了一点加强。

  备注二

  破案人:贵族侦探家的女仆。

  出场美女:人数不详。

  第三曲 《蝙蝠》

  女大学生妃子深受前男友骚扰之苦,好朋友绘美陪她来一家老式旅馆住宿散心。期间偶遇畅销作家大杉道雄和堂岛尚树,并与大杉的妻子及妻妹夫妇一家相谈甚欢。不久,妃子在温泉入浴后,发现衣服被人搅乱,怀疑是前男友所为。接着,两人又得知大杉的妻妹曾与多人有不伦关系,甚至堂岛也卷入其中。所有的一切似乎都预示着将有大事发生。果不其然,在蝶阵祭上,大杉的妻妹遇害身亡,然而所有人都有牢不可破的不在场证明……

  和上篇一样,麻神又打了一套组合拳。乍一看是不在场证明题材,其实还要加上……和……

  三大推理元素俱备,但一个在明,两个在暗,使最后解谜时的冲击力增强了N倍,充分显示了麻神的手腕。推演时也是丝丝入扣,基本没发现问题(FAN老师你这是在凑字数吗?)。

  很多人认为这一篇是全书的最佳作,我想多半是因为上面两个“……”中的一个。但问题在于,无论类型还是具体的手法都有先例,导致冲击力大减。而且,麻神的手法更坑爹,不像某作多少还讲点原则(其实某作已经很没节操了)。然而微妙的是,又比某作公平得多,也即只要读者够仔细,就完全能揭穿其中的奥妙。这种介于坑与不坑(爹)之间的奇妙感觉,实在难以言表。

  另外,犯罪动机也没作交代……这,就是麻神!

  备注三

  破案人:贵族侦探家的女仆。

  出场美女:2名。

  第四曲 《加速度圆舞曲》

  某女被男友背叛,气呼呼地开车回家,路上差点儿被一块从山上滚下来的巨石砸中,并偶遇了贵族侦探。不知怎么搞的,几个人就想弄明白这是谁家干的好事,便沿着滚落的轨迹来到了一位知名作家的府上,不料在书斋中发现了作家的尸体。接着,这几位又在后院找到了一些痕迹,推断是有人从后院把巨石推下去的……

  作评之前,先介绍日本的一个谚语“風が吹けば桶屋が儲かる”,直译就是:大风一刮,桶店发财。据说这里的“桶”原本应写作“箱”字,也有说“桶”是“桶棺”的意思。这些姑且不管,单说这句话的意思,其实就是一种“蝴蝶效应”,即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事象其实是有内在联系的。这句谚语的推演过程如下:

  大风一刮,尘土飞来。

  尘土入眼,盲人剧增。

  盲人剧增,三味线热卖。(古时日本盲人多从事三味线演奏)

  三味线热卖,猫被屠宰。(猫皮是制作三味线的原材料之一)

  猫被屠宰,鼠患成灾。

  鼠患成灾,桶被咬坏。

  桶被咬坏,桶店发财。

  之所以介绍这个谚语,是因为和本篇的逻辑推演比较相似。当然我要说一句,没上面的那么神展开就是了。另外,本篇采用了倒推法,且倒推到最后的结果能直接锁定凶手,不得不承认是相当优秀的构思!难怪黄金羊毛亭的主人也大加赞扬:有如惊涛骇浪一般的逻辑推演!倒推的大致过程是这样的:

  问:为什么要推下石头?

  答:因为不想让人觉得某物A放在某地很奇怪。

  问:为什么不想让人觉得某物A放在某地很奇怪?

  答:因为不想让人察觉某物B没法使用。

  问:为什么不想让人察觉某物B没法使用?

  答:因为不想让人发现其实一直用的是某物C。

  问:为什么不想让人发现其实一直用的是某物C?

  答:因为某物C现在不能用了。

  问:为什么某物C现在不能用了?

  答:因为有人动了手脚。

  问:为什么有人要动手脚?

  答:你再问下去就该泄底啦!(其实是因为FAN老师也没搞明白……)

  FAN老师没搞明白的地方,就是本篇最大的问题……(学姐,还不快死过来给叔解释一下!)

  备注四

  破案人:贵族侦探家的司机。

  出场美女:1名。

  第五曲 《春之声》

  大富豪樱川家的老爷子给孙女招婿,备了三个候选人。由于没一个像样的,大小姐难作抉择。老爷子定下三日之限,还成功挑起了三个候选人的争胜之心。不料,就在当晚三个候选人全部遇害,案发现场呈现雪密室状态。更令人吃惊的是,根据种种线索,竟推出了“A杀B、B杀C、C杀A”这种不可能发生的情况。贵族侦探派出三员得力干将(管家、女仆、司机),一人负责一个命案。最终,众人汇聚一堂,三员干将也轮番登场,将三桩命案个个击破。但是……

  翻过最后一页,我瞬间想起了阿婆的《无妄之灾》(又名《奉命谋杀案》)、《幕》、以及门前典之的某部作品。当然,只是用到了上述作品中的一些小梗。

  虽然麻神喜出怪作,但本格功底十分扎实,在本篇中再次得到了印证,实为全书最本格良心的一篇。但可惜,“三蛇互噬”的谜面构造极具魅力,解答却颇为无趣。只是,若想解得有趣,多半就成了问题作,到时我又会有另一番吐槽。难道说,在麻神的熏陶下,FAN老师也成了一个ひねくれた读者吗?

  备注五

  破案人:贵族侦探家的管家、女仆和司机。

  出场美女:2名。

  众所周知(?),麻神笔下的侦探个个与众不同。关于这位贵族侦探的德性,本想多介绍几句,最后觉得还是让各位自己去揣摩吧。FAN老师也已经在上文给出了足够的线索……

  《贵族侦探》读后感(四):古典和新式本格的融合和求异(未读可入)

  古典和新式本格的融合和求异

  ——评《贵族侦探》by麻耶雄嵩

  作者简介:本名堀井良彦,一九六九年出生于三重县上野市。京都大学毕业生,“新本格推理发源地”京都大学推理社团骨干成员,和绫辻行人等并列为新本格派推理第一代作家。麻耶雄嵩作品数量不多,但每一部均能引发巨大争议。他的作品深沉厚重,结局往往具有不可思议的“崩坏性”。这种对传统推理理念的挑战,使得麻耶雄嵩一方面遭受保守派读者猛烈批评,另一方面却被新一代读者奉若神明。(照搬新星)

  本作所获奖项及排名:

  2010年本格推理best10第六名

  评分:★★★★

  1)关于作者:

  麻耶老师的名字我相信已经不必多提,如果对日本推理,特别是日本新生代推理作家有所了解的,或多或少都知道这个行文诡异出乎意料的作家。文字风格虽然不像浅胡桃那样有点儿邪恶的美感,朴实的笔触下,却带来了结尾处的惊天逆转,甚至达到了“崩坏”的效果:即扭转甚至摧毁读者之前的认知。

  笔者已于本作之前阅读了麻耶老师的《鸦》,《神的游戏》,《夏与冬的奏鸣曲》,《萤》还尚未阅读,但这三本分别出版于97,05,95年的作品,让我充分了解了这个争议颇多的作家。

  三作均为新本格推理,即绫辻行人《十角馆》之后的类型本格,但其思维角度之诡异奇特,超出我本人的想象。《鸦》讲述了一个发生于封闭空间的杀人事件,古典的谜题,新式的布局,由双重诡计构建的杀人计划给予了结尾的震撼。而《神》与《夏与冬》更为特殊,《神》讲述了少年与一名自称“神”的少年相遇,牵扯出一桩发生于小院的杀人事件,本作曾入选为“神秘大陆”系列,但结局黑暗的崩坏是绝不适合年轻读者阅读的,而《夏与冬》直接挑战了推理小说的原则,很多读者被结局的三重崩坏惊得不知所措,却不知该用什么的表情来面对作者的构思,亚马逊评论道:“神欺骗了人,而麻耶雄嵩欺骗了神。”

  2)关于本书:

  《贵族侦探》一书由五个短篇构成,首篇《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发表于2001年,最后一篇《春之声》发表于2009年,9年的时间里,麻耶老师发掘着古典本格与新本格的魅力。

  侦探:

  本作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侦探的塑造非常有个性,身着华丽西服,带着三名仆人,逢人不告诉自己的真名,自称“贵族侦探”,而到了现场自己什么都不干,让仆人调查,取证,自己连结论都不下。也就是说,这名侦探自己根本不懂推理~~吗?

  麻耶对于侦探的塑造一直那么值得玩味儿~~

  (1)分篇评述:

  本作的五个短篇标题均取自小施特劳斯的作品,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麻老师对于古典音乐的挚爱。而本文的诡计和布局也十分古典,当然,麻老师绝不会写一本和《不可能犯罪诊断书》一样类型的古典本格短篇集你懂。

  1.《维也纳森林的圆舞曲》 评分:四星

  某犯人想通过棉线制造一个密室,但却十分逗比地棉线系断了,无奈之下,犯人被迫做出了抉择。

  心理论证极为出色的一篇,切入点意向不到,推理过程循序渐进,实为一篇出色的本格推理,其中最令人激赏的莫过于棉线的逻辑推演,对犯罪心理的缜密描写,甚至能让我想到海伦的《分足先生》。

  涉及元素:不在场证明,心理论证,密室。

  2.《闲聊快速波尔卡》评分:四星

  某女性尸体被发现遗弃在仓库,尸体手腕之上被切除。经调查,该女性曾勒索数人,而勒索者和死者丈夫均有完美的不在场证明。

  本作是我认为略失公平的一作,虽然推理论证依旧精彩。

  涉及元素:不在场证明,心理物证,分尸。

  3.《蝙蝠》 评分:五星

  两个女大学生在休学旅行中,偶遇了著名作家及其夫人,在后也结实了夫人的妹妹和妹夫,而另一名作家朋友也如期而至。在一天蝶阵祭的晚上,夫人的妹妹被残酷地杀死,死状极像作家新作品中女主角的死法。

  本作最精彩or坑爹的一篇隆重登场,尽管表面上依旧是老式的不在场证明的诡计翻用,但解答却是各种“坑”,反正我是看到真相之后愣了好久才大呼上当,这篇应该是最“麻神”的一篇。

  涉及元素:不在场证明,还有你懂的~~

  4.《加速圆舞曲》 评分:3星半

  一女被男甩了之后踏入归途,中途经过某地时,险些被巨石砸中,该女在被贵族侦探救(pao)了之后,寻找石头来源,最后找到了一所畅销作家的别墅,而别墅的主人已经被杀。

  心理论证很是有趣,对于石头被推的解释有点牵强,但还算是有新意,只是里面的机械诡计让我不感冒233.

  涉及元素:心理物证。

  5.《春之声》 评分:4星

  豪宅门主为孙女选婿——三个企业工作者,结果三人在别馆离奇死亡,而现场呈现绝对密室,没有人能侵入其中,只可能三人互相残杀,结果令人震惊:甲杀了乙,乙杀了丙,丙杀了甲。

  三人互残的谜团颇具本格味儿,氛围也不错,最可惜的是,解答也颇具新本格的特色。

  涉及元素:互杀(~~)

  (2) 总评:本格的求异和融合:

  在这个短篇集中,我们可以看见麻老师书写本格的态度,既有1,4篇的古典本格,也有第三篇的纯粹的新本格,同时在第5篇甚至可以找到两者的痕迹。

  在其他作品中也是如此,比如短篇集《献给麦卡托和美袋的杀人》中,《水难》和《西伯利亚西行》拥有较为古典的内核,而《乡愁》(??),而将两者合二为一的作品中,《鸦》是极为鲜明的代表。

  本格的多样性,自己的多元化在这部短篇集里得到了彻底的展现,嘛,虽然未必尽如人意罢了233.

  而我也相信,麻神在明确了自己的方向之后会得到更大的进步,同年出版的单眼少女成功走出了小众的阴影,一举夺得了推协奖和本格推理大奖,舍弃了“无奖者”的枷锁。

  作为麻神的脑残粉,我隆重推荐本作,特别是还没看过他的书的读者,这是一个极好的入口,让你一览这个邪恶(?)作家的绝好机会。

  最后只能期待新星引入续作——《贵族侦探对女侦探》,本作还获得了2014年本格推理best第一名不是么╭(╯^╰)╮哼

  《贵族侦探》读后感(五):新鲜芬芳的古典曲目(泄底)

  之前听到有人说这本是麻耶雄崇写的中规中矩的本格,看完后,才知道是真的。不过用“正宗”一词来形容比较恰当,毕竟此作不是那么“中规中矩”的,而且可以说是有点“耍炫”的古典推理。

  在我看来,除第一篇因为期待落差导致印象不好以外,这五篇在模仿古典推理上都很惊艳。并在维持了本格推理的纯正美味之外,都夹杂着各自“不一般”的特色,突破模式化的新意。

  此作还以施特莱斯的古典曲目命名短篇标题,增加了优雅气质的同时,揣测这种“印象主义”对我等古典乐迷来讲是很有意思的,因此我脑洞全开(都写在了感想最后)。

  形式虽然是纯正的本格,但这整部作品实际上蔓延着一种微妙的违和感,像是一场华丽的古典歌剧,兼备着甜腻的表演形式,又糅合了现代审美因素的冲击。从这点来看,果然是麻耶风味的作品。

  ————————————涉及泄底的感想——————————————————

  1.《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三星

  由凶手运用绳线诡计制造密室时的中途失误为视角,展开的情节和推理,十分独特。虽然对于凶手的心理活动分析很有料,但是由于凶手并不怎么令人吃惊,换包诡计伏笔太明显,加之我一直对大神抱有期待而此篇实在是太正常不过,所以印象里比较平庸。

  开头的叙诡是为了给读者造成凶手是没钥匙的人这种印象,从而把夫人推向微妙的心理死角,之后再通过大段复杂却严谨的推理在“钥匙持有者”这一身份上逆转。可惜这个不错的构思似乎缺少点强调的火候,平衡性也不是很好,况且大多数读者对于叙诡已有了一定的免疫力。

  古典:密室,关于“钥匙持有立场”的心理活动分析。

  新意:制造密室时中途失误的展开,还算巧妙的叙诡。

  标题印象:跨越森林的犯罪故事,脑补此篇封面是森林里的一把古旧钥匙。

  2.《闲聊快速波尔卡》 四星

  头和手肘以上切除的尸体在仓库里被发现,由于各种目击者,被警察钉死的嫌疑人拥有无懈可击的不在场证明。最后由侦探逆转并指出了真凶,真诡计运用在了伪造凶手的“目击者身份”上,还是纯正的分尸诡计。

  这篇的解答依靠着巧妙的切入口和严谨的推理,分尸也运用得很不错,凶手也算是挺意外的,比第一篇给我的印象强多了。

  古典:时刻表推理,围绕“伞的状态”展开的严谨推理。

  新意:分尸诡计运用于制造不在场证明和心理死角。

  标题印象:突破时间极限的快速,妇女间的犯罪,脑补封面是贯穿一群欢乐跳舞男女的波浪线。

  3.《蝙蝠》 五星

  此篇刚一看完印象里只有四星,带着没理解的疑惑翻回前面看懂后,好感度立即爆表。我对于叙述性诡计已经有点烦了,但此篇不知道该怎么说好的误导与伏笔完全不让我觉得腻,充满了新意且十分十分地赖皮。

  切乎凶手身份的心证推理也很棒,也提升了作品的美感。凶手设定意外,不过是以放弃解释动机为代价。

  此篇篇幅最长,也因此布满了伏线,与正常的诡计和叙述性诡计相结合后收束地实在是赞,体现了麻耶写坑爹推理的功力。

  古典:用替身制造不在场证明的诡计,阿婆式的心证推理。

  新意:第三人称视角下创新的叙述性诡计。

  标题印象:蝙蝠与影子的双重黑影,脑补封面为蝙蝠洞里被花葬的美女。

  4.《加速圆舞曲》 五星

  我十分喜欢此篇,也不觉得推理薄弱。很多人说此篇的推理太单一链而缺少佐证,事实上还是有伏笔“辅助”的,真正呈现“缺铁蹄亡国”的不合理连贯性的是凶手方的既定事实,是典型的“蝴蝶效应”。在推理方面,只是逆着揪出这条巧合的蝴蝶效应,在我看来是很合理的,完全符合推理小说中推理的要求。

  我把对凶手行为动机的具体推理过程记了一下:

  巨石原先被放置的地点+车现在停放的位置

  得出:车不可能是一直停放在现在的位置,+停在巨石朝里车门开不了,+后门没有设踏脚石

  得出:车原来停在无用的后门处,+凶手翘掉了巨石

  得出:凶手在掩盖后门的无用,+肯定还有出入口

  得出:凶手在掩盖真正的出入口,+被书架挡住的门

  得出:凶手在掩盖书架被移动过,+四方位物品的推理分析

  得出:凶手在掩盖某原本布局,+死者不会朝北睡

  得出:凶手在掩盖某床的原本朝向,+尸体从右面受到挨打

  得出:凶手在掩盖此非第一现场的事实

  最后得出的事实就是指出凶手身份的关键。梳理一遍就是,凶手在主馆杀死了死者,把他搬到别馆。为了看起来自然,只能把书架移到挡住门的位置,随后也只好把后门前一直停的车开走,因此翘掉了巨石。

  就如同书中所说,是“滚雪球”一般美妙的推理。

  古典:凶手行为中的违和细节的推理。

  新意:从滚落的巨石到凶手伪造了第一现场的“滚雪球”推理。

  标题印象:加速碰撞的戏剧性事件,脑补封面为富士山的雪原上越滚越大急剧加速的岩石。

  5.《春之声》 四星

  在看此篇的过程中,我一直觉得此篇作为“压轴”是有所觉悟的,因为谜面非常有意思,在雪地密室里三个人被杀,每一个死者都留下了另一个死者是凶手的证据。简直是无人生还的局面。所以最后看到嫌疑人中“无人是凶手”这样的解答难免有些失望。

  不过此篇的推理十分赞,各种细节和伏笔巧妙回收,逆转过来的事实也十分叫人吃惊,由“下面的人行凶”全部颠倒成“上面的人行凶”,各种疑点都串联在一起,尤为精妙。同时在尾声,真相也暗合了开头提到的“狼和三只小猪”的观念。

  古典:雪地密室,多人犯罪的谜面,各种真假线索的分析。

  新意:三人互相谋杀与互相嫁祸,最后无人生还的局面。

  标题印象:残酷冬日的消逝,所有人的欢乐结局,脑补封面为暖意之下尚未完全融化的小雪窝中三只互相咬着对方尾巴的蛇。

  ————————————————————————————————————

  相比麦卡托鲶,我对贵族侦探这个“侦探”形象并不称得上十分喜欢,毕竟唯一的卖点就是看他运用哲学家一般的口吻攻略一个个连笔墨描写都吝啬给出的美女。而且每一篇对侦探插手警察,委托人期待侦探的“安乐椅”,侦探让仆人宣布推理等等搞笑描写基本上都如出一辙,在最后一篇仆人都聚齐了我还在期待侦探大人的爆发,特别是在三个仆人阐述完互相矛盾的事实后。。。事实证明果然是我太天真了······

  与之比较,女仆这一角色萌多了。

  《贵族侦探》读后感(六):前戏太长,高潮太短

  标题的意思大概就是我看到了一起凶杀案,但完全没有感受到破案的快感。

  首先得感谢作者让我在阅读推理小说的过程中有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新奇体验,那就是侦探大人请你有多远滚多远好么!!

  这个世界不缺个性的侦探,不缺自大的侦探,不缺安乐椅侦探但我真的第一次看到把随意运用特权的趾气高昂当个性,随意说着乡下警察没本事的贵族式自大以及安乐到了不看现场不问证人甚至连推理都懒得说的所谓侦探,这位连名字都不能说的所谓「贵族侦探」真的是既不贵族也不侦探,整本书中侦探先生不遗余力的自黑节奏我实在是看不懂啊,你说他究竟图啥啊……还有我实在想象不出「白嫩的脸庞蓄满了胡须」究竟算个什么优雅范儿,作者你在做人设的时候到底在想什么……

  作为一本短篇故事集,最重要的是要在短小的篇幅内让读者读到一个完整的故事,推理小说更应当是浓缩的精华。我一直觉得推理小说里的凶手也要足够聪明才行,虽然说百密一疏或是低级错误都可以成为破案的关键,但如果凶手智硬那就显得无趣了,只是本书中的凶手们,有些甚至已经进化到深井冰了……唉,不说了,说多了都是泪……

  不过即使是这么一群不靠谱的凶手做出的案件却没有吸引与之相称的仇恨全都是因为「贵族侦探」是个杠杠的MT啊……所以说作者大人您其实是故意的吧?

  《贵族侦探》读后感(七):麻耶雄嵩的短篇其实蛮有趣

  1. 维也纳森林的故事

  这个故事是其中谜题最简单的,但是从心证推理的角度反而是完成度最高的。而且贵族侦探的首次亮相也挺有意思。

  2. 闲聊快速波尔卡

  推理过程中规中矩,读起来蛮轻松,最终谜题解答有点惊悚。

  3. 蝙蝠

  最喜欢的一篇,不过也是因为有前两篇作铺垫,所以可以明目张胆的玩叙诡,豆瓣上有些人看完后大骂整本书没意思,我觉得估计是没看懂这一篇或者平常叙诡看的数量少,看不出这其中的趣味性。

  4. 加速圆舞曲

  枕头位置的部分没有特别搞明白,不过那种“马蹄铁和帝国”的滚雪球式推理我其实觉得还好,毕竟读过西泽《啤酒之家的冒险》后,我对于这种滚雪球似的推理并不会感到惊艳。

  5. 春之声

  三个案件其实每一个单独论起来都算可圈可点啦,可是合在一起的谜底就太犯规了,并不能说服人,以前好像读过关于这个案件的泄底和吐槽,这次看原文,觉得没那么糟糕,但也谈不上好。

  总体来说这篇短篇集的故事都在水准以上,第三篇不仅谜底有趣,而且文字也蛮流畅,可读性最高。话说跳出了两个范畴,一是侦探一定要推理案件,二是侦探喜欢的女生必定是真凶,但是跳出这两个范畴依旧没有什么卵用。

  希望新星把续篇也引进吧,麻神的短篇集还是蛮有趣的。

  《贵族侦探》读后感(八):全是泄底的吐槽!!!忍无可忍的差评!!

  真的是无法理解麻耶的NC粉为什么那么多。。看完鸦的时候就已经觉得完全不是我的菜但是还是作死又买了几本来啃。。因为这个是短篇所以啃的比较快。。我也许真的只是为了吐槽才入了麻耶的书→_→……

  话说这本对于侦探本人的塑造感觉有点像是东川那种2B风格,就是为了体现侦探不推理并且喜欢把妹。。估计麻耶是期待自己的作品的电视剧化吧→_→。。只是这么推测下。。

  接下去关于故事本身的吐槽:

  第一个故事明显那个两个一样的包肯定是重点。。而且最后的关键点又是读者和作者的在不平等信息下的产物……所以很多麻耶nc粉说巨巨写的内容大家绝对想不到啊~~废话信息不对等不说还是误导向的,能猜得到的也是醉人,当然如果你深知麻耶巨巨的喜好连这一点都猜到了自然没话说╮(╯▽╰)╭

  第二个故事老套了。。很多那种拿头放在那装人的梗,一点也不新鲜。。

  第三个故事更是莫名其妙……先不说凶手不多此一举不的问题,根本杀人的理由也没说清楚啊,而且只是排除法推测出凶手,还故意用那个替身的梗(啊,又是置换,和第一个故事的梗其实有点冲突好吗,只不过一个是包一个是人。。。而且一篇文章就这么个内容还能拖那么多字。。拖了那么多字还不告诉我到底为什么要杀她!!你到底跟她多大仇!!一开始警察还故意误导说肯定是情杀呢?!她的2个情夫都没杀她啊!!即使不像柯南那样杀完人一定要交代原因,但是这个不交代原因我楞是搞不懂为什么好好的杀自己老婆的妹妹啊??!!老婆还帮凶一起杀自己妹妹。。脑子有病?

  第四个故事更是扯蛋到不能再扯蛋。。先不说石头砸下来正好要砸到车子的概率问题(我知道作为小说你一定要有偶然性,一定要有这种吸引人的节奏我能接受)但是。。。真的要伪装家里人死你首先怎样都不能扔块石头下去好吗,这么显眼是怕不被人发现你杀人了吗!!(不,首先从富士山带回那么大的石头本身就是个槽点)反正就是槽点满满。。最后还说因为被害人睡觉不朝北而不得不把整个房间格局改变了。。是有病吗夫人你不说全世界人就不知道,你不作死扔石头,没人会发现你作案。。这个故事的各种逻辑就是个有病的存在。。我看完我都觉得我整个人要变脑残啦!

  第五个。。我已经不想吐槽了。。一个被刀子插在身后都能完全无感去杀人的人到底是无神经到什么地步真的好想见识一下。。。作者巨巨你到底见识过多少奇葩才能写出这样的奇文。。

  麻耶巨巨能有那么多nc粉,说明他的脑波还是有很多一样波长的人能get到的。。只可惜我真心做不到啊做不到,真是太遗憾我天生欣赏不来这么屌的作品了_(:з」∠)_。。。

  《贵族侦探》读后感(九):本格推理

  短小精悍,节奏紧凑!虽然只是短篇集,但每一个故事都是可以发展成长篇的,但是麻耶雄嵩却用一本书的空间写了五个将本格推理发挥到极致的短篇!

  突然想到暑假看的二阶堂黎人的《恐怖的人狼成》,这套书确实是非长篇不能完结,但是一下子编了四部,也太扯了吧,其中好多东西就根本没有必要写,完全是为了达到“世界最长的本格推理小说”这一噱头,完全是为了长而长,相比之下麻耶雄嵩就实在多了,一本书里集合了五个本格推理故事,虽然文笔不怎么好(也有可能是翻译的问题),但每一个都给我很大的震撼。也许是看社会派的书看多了,突然看到这么精彩的本格推理小说,有一种久违的满足感,甚至有时候感觉脑子不够用,都快跟不上推理的节奏了,只能拿起笔,拿起本子边看边写好理出一个逻辑顺序来!

  从包装上来说,这本书是新星出版社午夜文库日系佳作的其中一本,新星出版社肯定是费了不少功夫的。手感确实不错,而且黑色封面上由一个个小正方形组成的四个金色大字虽然简单却显得很有内涵!(原谅我文采有限,只能用这么简单的文笔来描述一个这么精彩的封面)

  ~以前看的大部分都是电子书,开始看实体书也是今年才开始的,感觉果真不太一样,到现在突然想把以前看过的电子书换成实体书重新看一遍的冲动,但也只能是冲动了,学生党伤不起啊!

  最后不得不说,贵族侦探果真是贵族,完完全全是一种高高在上、俯视众生的姿态,完完全全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丝毫不顾及他人的感受,这种人居然在最后还都能抱得美人归,心理真是有些不平衡!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