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千万次摇摆,才能长大成人》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千万次摇摆,才能长大成人》的读后感10篇

2018-08-05 05:43: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千万次摇摆,才能长大成人》的读后感10篇

  《千万次摇摆,才能长大成人》是一本由[韩] 金兰都著作,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256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13-6-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千万次摇摆,才能长大成人》读后感(一):青春没有直线前行,如果有,那只有一种选择——自由落体

  自古青春没有直线前行,如果有,那只有一种选择——自由落体。

  ——题记

  一、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却不意味着最快

  22年来,我一直在奉行“一次通过主义”——谈恋爱,最好一次初恋成功,禁不起身边人换来换去的麻烦;考驾照,最好一次领证,耽搁不起在教练场反复的时间毕业工作,最好一次签约,省得再跟面试官磨叽。就像是电影《致青春》里,陈孝正的那句台词: “我的人生是一栋只能建造一次的楼房,我必须让它精确无比,不能有一厘米差池——所以,我太紧张,害怕行差步错。”

  这样的“一次通过主义”,曾经给我在短期内带来了超速度,把很多“摇摆”的同龄人甩在了身后——当别人在享受gap year的时候,我已经把自己弄到大媒体实习丛林法则;当别人毕业后还为工作摇摆不定换来换去的时候,我已经在选定的行业开始了朝九晚五;甚至当别人在享受下班喝酒聊天时,我开始琢磨谈恋爱事儿——生怕自己没人要。

  曾经这么以为,既然数学老师告诉我们两点之间直线最短,那么人生也是如此。可是越往后越发现,两点之间直线最短,却不意味着最快。

  二、脸上溜光水滑,心里却又长皱纹冲动

  其实,二十岁出头烦心事儿都差不多吧,缺钱花,和男女朋友吵架,工作排挤新人父母不解,没人陪,同学朋友日益生分。身边的人纷纷名企有主或者名花有主,唯自己还在单身、生病……

  大概就像《中国合伙人》里边说的,脸上还是溜光水滑,心上却有长皱纹的冲动。一方面,我们是前所未有早衰的一代,“十八岁开始苍老”,二十岁开始怀旧,尽管仍在青春,“你爱谈天我爱笑”的时光竟成了一代人集体乡愁;另一方面,我们拼命地向前奔跑,想要稳定、无虑的生活,想要拥有某种确定感,想要立即像那些事业成功中年人一样,车房不缺。

  可是有时候会想,为什么一定要像直线一样前行?为什么要揠苗助长本该摇摆的青春和成长?20岁的人生可以没有定论。为什么一定要在20岁出头就给自己的人生下一个定义呢?

  下了定义,即关上了可能性大门。你怎知日后不会遇到更令自己好奇亢奋事情?我为什么不能去做职业行家?为什么不能去做NGO?为什么不能在码了几年字后,突然迷上了摄影?Why not?

  若是回头梳理自己的人生履历,花些心思,会看到一条似乎清晰轨迹路线,进而“恍然大悟”:我正是循着这样的路一步步走来的,原来我从一开始就是想要成为这样的人啊。然而,这或许是欺骗性极强的“假象”——回望过去的履历,难免会总结、归类,拎出一条主线并不困难。但是,很可能你从一开始并不是想成为这样的人,甚至并不知道自己要走怎样的路,只是迷迷糊糊的,循着兴趣走过来了。

  当然,如果你现在的工作、实习、选择,让你突然在一个黄昏觉得心累了,突然在这条道路上看不到自己的价值人生意义了。这时候摇摆了,就该是思考的时候了——这条路到底该不该继续?如果方向错了,那么停止也是一种前进。没必要着急,因为青春的十字路口原本没有红绿灯

  三、我们都得一步步救自己

  不要像直线一样前行,没必要梦想着一步就去实现自己的最终理想,也没必要因为急着规划所以迷茫。陈丹青28岁去美国时,如何规划自己此生要成为对公共领域发言的学者名流呢?他只是喜欢画画,就画,一笔笔地画。秦晖15岁下乡插队时,如果认为自己这辈子就待在农村了,又如何“立志成为中国思想界的标杆”呢?他只是喜欢阅读,就读,一本本地读。

  摇摆与实现理想并不矛盾,因为只要随着心走,现实终究有一天会越来越接近理想。正如陈丹青给贾樟柯的书写的序,“我们都得一步一步救自己,我靠的是一笔一笔地画画,贾樟柯靠的是一寸一寸的胶片。”

  最后,我想说,我不知道自己最终要去哪儿,还在一边晃悠一边张望,走一步停一下,摸摸这个碰碰那个,试图去感知观察理解这个世界新鲜好奇着呢!但我确定,我只会走自己想走的林荫道。我会像哈维尔说的那样,遵从自己的内心,活在真实里。

  《千万次摇摆,才能长大成人》读后感(二):长大成人这件事

  确实写的不错,有些观点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不过,有些观点似乎是老生常谈比如说关于爱情

  作者说这本书面向的读者是成人或者正在迈向成人行列人群,但是书中部分内容似乎不是为这些读者服务的,像是家庭主妇这一部分。可能这是和韩国的文化有关

  总的来说,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少了点。内容还是比较浅。成长这件事实在是复杂,能够写好一部分就很伟大。每个人都只成长过一次,其他的经验都是观察别人得来,即使经过系统学习,毕竟不是亲身经历。从这一点来说,谁有能有自信做别人成人路上的导师呢?

  《千万次摇摆,才能长大成人》读后感(三):孤独成年人不治之症

  在很久很久以前,长大成人不可怕,孤独也不可怕。“孤”原本指少时没有父母,“独”是指老时没有儿女,这两个字合到一起,就意为“没有人和自己一起分担生活的重量”了。其实,所谓存在,本就是独自出生,又独自死去。就像《千万次摇摆》这本书里说的,孤独并不是成年人的苦痛,而是人的本质

  然而,当时代齿轮飞速旋转,80后怀旧派渐渐把耳机里的周杰伦换成了李志和痛仰,90后毕业生开始脱下帆布鞋穿上职业装,孤独,成了长大成人的必然代价,成为成年人的不治之症。

  长大成人的路上,看似有整个世界在陪你,可是通往成人的每一步路上,都是我们一个人在走。一个人在交织车流里狂奔,等着红绿灯变换,上班下班,排队打卡;一个人往胃里塞上地沟油和大葱煎饼;一个人生病时咬牙忍着,喝浓苦的中药;一个人焦虑地打开一个又一个网页,生怕被这个时代甩成out。

  “有时走在下班路上,看着缓缓西沉的夕阳,心里却没来由地感到一阵孤独。年龄越大,这种孤独的频率深度也越甚。”金兰都在书中的这句话,戳到了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心上。于是我们开始想找个伴,一个人在相亲网上实名认证,在一个又一个感情流水线上被打包,贴标签,分门别类。一个人和陌生人吃饭,接受你可有房有车有业有娃有膜的质问。

  “这个叫孤独的家伙,简直就像一头猪,只要对它稍有怠慢,这种感觉就会不分时间地点地冒出来撩拨你,问你是不是感到很空虚,借此引起你的注意。总之,孤独这种东西,并非是由于你切断了与他人的联系,它好像是来自灵魂警告提醒你记得回望自己空荡荡的内心。”金兰都提对孤独和成长的话题探讨,不仅仅在韩国,也正发生在中国千千万万年轻人身上。

  可是金兰都跟我们说,“爱上你的孤独。”就像保罗·柯艾略在散文集《像流动河水一样》说的那样,“钢笔重要的部分,不是包裹着它的外壳,而是里面的笔芯。所以,应当时常侧耳倾听,听一听你的心里,正发生着什么。”能够倾听内心的时间,就是绝对孤独的时间。只有独自面对自己的时候,才能让你自省和成长。

  通讯交通便利,让孤独变成了奢侈品。摇摆成长的路上,通讯录越来越长,知己越来越少。我们害怕孤独,一天没有手机就觉得不踏实,三天没有网络就觉得被地球抛弃了。然而越是忙碌,就越应该铭记:省察和成长,只会在独自一人的时候发芽。最重要的,是有敢于直面孤独的勇气,而不是欺骗孤独,这才是长大成人,真正要达到的内心饱满充实

  就像尼采说的那样,“回到你的孤独中去吧!你和那些微不足道的、可怜事物,生活得太贴近了。”

  《千万次摇摆,才能长大成人》读后感(四):谁说从前认识的人,才是真正的好朋友(读完《摇摆》,也谈友情

  一、棒子教授预言

  “不要和同事做朋友”。这是我上班之前,师父嘱咐我的话。

  “初中的友情最瓷实,高中兄弟最铁,大学的朋友最亲。一开始工作了,发现认识的人越来越多,电话本越来越长,然而真正的朋友,确是停留在了大学毕业前的数量。”

  曾经和一个肄业后做公司的朋友走得很近,我问他,你可否哪怕半夜三点钟抓起电话打给他也不会彼此尴尬的人?恋人不算,就只说朋友。”这个商场上小有成绩的人想了想,说,“我想想”。

  我曾庆幸,如果说大学算是一笔财富的话,那么很大的一部分,是在此期间认识了一群朋友。并不是一定要在一个学校,也并不是认识的这个人也恰好是学生。只是在大学这段时间,你的心无所求的时候,会遇到很多没有利益关系,当时看起来只是因为彼此欣赏,现在看来无愧于朋友两个字的人。

  一直坚定相信,只有从前认识的人,才是真正的好朋友。

  可是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改变了我的想法。才发现书中那个棒子国教授的预言,竟然成了真。

  二、时光不是记忆橡皮擦,重逢才是。

  我不得不说,人人微信是两个好东西。前者让你联系上了那些几乎模糊名字的同学,后者让你有机会赤裸裸地发现——你们在同一个聊天群,却已经早不再一个世界。

  那个中学时让你砰然心动男生,那个小学时你特喜欢跟他有说不完话的朋友,那些曾经,看到他们的名字,会紧张、会激动、会拿起手机不知道该怎么回复的人……当他们在聊天群里不停地说话,我却第一次发现,我真的,和他们已经说不上话了。

  有时候会写一些小词短信好友,一个小学同学回复:“什么意思翻译一下。”在看到那条短信的一刹那,我突然有了一点点释然——原来,曾经那个一直放不下的梦,没有因为时光而模糊,却因为重逢的真相放下了。

  大概有这样一个笑话妻子丈夫说,她十年前在大学的初恋想见她,问到底去不去。丈夫说,那时候你的体重多少?妻子说,大概是现在的一半多一点。丈夫听后说,那你去吧,正好可以让他死了心。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学生时期的两小无猜,那些灰色而斑白的记忆,正是因为无可更改,所以在心里成了永恒

  因为回忆里的人,不会犯错。所以不会错过

  看着《千万次摇摆》中,那个棒子国教授写的话,突然间用手使劲地摩挲了那纸张

  为什么我青春的烦恼伤痛,竟然被一个棒子国教授,戳的一语中的

  也许,就像它在系列一中说的,因为痛,所以叫青春。

  回忆里的人,是否不该去打扰。为了当初的那份美好

  可是《千万次摇摆》中还说,人,总得接着往前走。或许我们真的该做点什么。

  三、谁是你青春的那根拐杖

  生病发烧是在好事脑袋糊涂了,心里反而知道真正想谁。

  躺在病床上,无聊地翻手机电话本,想给朋友打个电话。却发现好多曾经熟悉号码,竟然不知什么时候变成了空号。然后才想起来,对啊,真的好久好久不联系了,竟然都没感觉。

  世界上最残忍的事情,不是眼睁睁地和一个人已经离了好远;而是彼此其实已经离开了好远,自己却还浑然不知

  原来,很多人,你以为他在你心里没走,其实已经悄悄走了。很多人,你以为他已经走了,却在你心里留了下来。

  “现如今,让我觉得打从心里亲近的人,并不是遥远的记忆中的旧时好友,而是成年之后认识的新人,而且我和他们的亲近并不亚于儿时好友。”再看书中的话,突然懂了。

  以前,我总是觉得自己是一根拐杖,帮你们走完一段另段的路。

  现在发现,你们才是我的拐杖,陪我走过一段段的青涩人生。

  放下书,突然懂了,呵呵,谁说只有从前认识的人,才是真正的好朋友。

  心真就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