叩佛问禅读后感精选10篇
《叩佛问禅》是一本由纪广洋著作,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2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叩佛问禅》读后感(一):不动声色的感悟与沉思——《牛城晚报》“书林”版2013年6月5日,作者:郭利
那是一脉淡淡的芬芳,那是一份轻轻的触动,那是一场心灵的洗涤,那是一段生命的顿悟。是禅心,也是诗意;是佛音,也是哲思;是纯美,也是大智。捧读纪广洋的新书《叩禅问佛》,扑面而来的就是这样清心润肺的感受,是这样拨动情怀的妥帖温暖。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每一种人生都有因果,每一处风景都有感动。作者浸淫佛学多年,深得其中的精粹。在这本书中,他以故事的形式,把佛家的智慧和灵光娓娓道来,循循善诱,宛如高僧谈禅,又似智者说道,用朴素的语言和生动的文字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往自由与幸福的心门,铺设了一条走向光明与美好的道路。
全书分成五辑,每辑20个小故事,一共一百篇,俱是有声有色,有情有景。虽然佛音袅袅,道理俨然,却因为都寄托在生动有趣的故事中,所以一点也不深奥晦涩,一点也不枯燥沉闷,让人在轻松中阅读,在微笑中领悟。
一个小故事,一句人生哲理,一段禅心感悟,构成了全书的风格建构,如行云流水、简洁而又明朗。这里面的每个故事都很短,阅读它们不用花很长的时间,可是它们给予我们心灵的滋养却很悠长深远;这里面的每个故事也都很简单,没有复杂的情节,经常是一段对话,一个小经历,可孕育其中的道理却很深刻,常常让读者情不自禁停下阅读,捧卷凝思,回味不已。
感触最深的是“顶峰后面是下坡”。故事写两个登山的团队,一个只顾攀登到山顶,另一个却是一路,结果没有攀登到山顶的反而比登顶的有更丰富的感受。作者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只是一种说法或一种境界,其实,无论是人生之旅还是山光景色,最美妙之处往往在于追寻或攀爬的过程,而不在于最终的目标和顶峰。而且,一个顶峰的到来恰恰是一个下坡的开始。”真的,我们在人生路上辛苦追寻,总想登上顶峰,却浑然不知错过了一路的风景。
最有味道的是“遍地的木鱼石”。一个僧人遇到两家贫困的石匠,送了他们每人一块木鱼石。一家弃之如敝履,多年后穷困如故;另一家则将其刻成佛像,并受到启发,开始用木鱼石雕刻各种东西,后来来了石雕厂。作者说:“僧人馈赠的同样的木鱼石,同样的家庭和境遇,其结果却有着天壤之别。因由就在于不同的眼光和心态,以及思考问题的角度和出发点。”是的,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因为固有的思维定势,不愿想,不敢想,更不敢尝试,结果错失了一个个我们不知道的命运转机。
这样的故事、慧思妙语在书中俯首皆是,不必挑选,信手拈来,就足以让我们心有所动,思考多时。
读《叩禅问佛》,领悟的不仅是些微的道理,更是生命的真谛,一行行读这些感悟,真的如清风过耳,如甘露润心。那些佛意禅心渐渐弥漫充盈的胸次间,于是,眼前的天空变得高远,草木变得柔和,而日日纠缠在红尘中拥堵的心灵茅塞顿开,曲径通幽;汲汲于世俗名利的头脑醍醐灌顶,清醒明澈。
读《叩禅问佛》,获得的不仅是为人处世的智慧,更是对快乐幸福的深刻理解。这些洋溢着真善美的故事,这些满怀诗心禅意的话语,不仅抚慰着我们精神的疲惫,也平静着我们浮躁的心灵,让我们在不动声色中感知,在波澜不惊中沉思,然后一点点收获温暖、感恩、睿智、清醒、澄澈……
《叩佛问禅》读后感(二):人生永久幸福的真谛——《文汇读书周报》2013年5月24日,作者:周士财
《叩佛问禅》是知名作家纪广洋继《烹禅煮佛》之后又一篇有关佛理和禅悟的作品。
心灵的花开,生命的蓬勃,有时就缘于一次豁然的顿悟。而世上所谓的禅意,更多的也是一种感悟,这种感悟合乎真善美的条件,可以开拓我们的心灵,启发我们的智能。风尘弥漫的世界,歧途纵横; 混沌迷惘的心灵,无所适从。现在的社会,物质生活虽然奢侈俘华,许多人却感到空虚,不幸福。殊不知,这种烦恼都是自找的。人的心灵,若能如莲花与日月,超然平淡,无分别心、取舍心、爱憎心、得失心,便能获得快乐与祥和。拥有一颗平常心,回归本真,这便是参透人生,便是禅。于是,人们便去寻禅,希求得到心灵的慰藉,但却鲜有人能真正参悟到禅意,依旧迷茫一片。而《叩佛问禅》 正是通过一个个佛理小故事,再配以精美禅意书画,让心灵空虚的人们体悟到叩佛问禅的快乐和幸福,得到人生永久幸福的真谛。
全书共分为“花开的时候吵你了吗?”、“听我讲个故事吧”、“唤醒沉睡的心灵”、“三里之内皆怀抱”和“你只能走一条路”5辑108篇佛理禅意小故事。这些故事均为作者构思原创,娓娓道来,力避枯燥的平铺直叙,在生动的情节和有趣的由头上做了大量的努力,使故事不但生动有趣,而且每篇故事的结尾更是道出了佛理和禅悟,使读者经受心灵的洗涤。
《叩佛问禅》读后感(三):心中的一泓清泉
心中的一泓清泉
王春玲
心灵的花开,生命的蓬勃,有时就缘于一次次豁然的顿悟。纪广洋先生的《叩佛问禅》用一幅画、一句话、一个小故事揭示出博大精深的佛法佛理。《叩佛问禅》共分为五辑:花开的时候吵你了吗;听我讲个故事吧;唤醒沉睡的心灵;三里之内皆怀抱;你只能走一条路。本书给读者以美的感受,真正体悟叩佛问禅的快乐和幸福,如心中的一泓清泉滋润着我们。
在《花开的时候吵你了吗》中,纪广洋告诉我们“山深欲幽,水深欲静。真正有学问、有道行的人,真正成功和芬芳的人生,不见得张扬和炫耀。”在《你也是今夜的清风明月》中,我们领悟到了:“从现在做起,如果每个人都能有清风明月一样的风尚和心灵,整个社会才能变得真的河清海晏、澄明美好。”……
“禅”和“佛”,似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无,却存在于一花一树之间,植根在琐碎无边的世俗生活中。若我们的心是一片或广或狭的土地,《叩佛问禅》就是一泓流淌的清泉,滋润着这片土地,让善念和美德成长得更加枝繁叶茂。
《叩佛问禅》读后感(四):《以禅品人生——读<叩佛问禅>》,发表于2013年7月9日《人民代表报》
以禅品人生——读《叩佛问禅》
文/彭霞
生活即禅理,无处不充满禅机。
一直对佛学抱着敬畏的态度,不是缘于害怕,而是因为它的博大精深与高深玄奥。
直至一个偶然的机会,有幸读到作家纪广洋先生的《叩佛问禅》。我才知道,佛就在点点滴滴的生活琐事里,简单平凡一如日日可见的油盐酱醋茶,无处不透着浓浓的生活气息。
纪老师以庙宇里的故事,将佛学禅理,用鲜活生动的语言,向读者娓娓讲述,令所有人的内心变得澄明、清晰,所有阴霾与黑暗,都在那刻淡去,生活变得灿烂多姿起来。
那种憣然顿悟的感觉,就如你在茫然无绪的森林里兜兜转转,为始终找不到方向与出口焦虑万分时,眼前赫然出现一条鸟语花香、花开满地的小径,通往家的方向,那份欣喜自是无法比拟的。我每读一篇,都是一次心灵的震憾与洗礼。
庙宇里,每件平凡琐事,通过纪老师的剖析,都变成了智慧的火花,令生活熠熠生辉。
禅是什么?禅是“流经你窗口的清风,朗照你的明月”;“化开墨宝,变成文字与书法作品流芳百世的滴滴清露”;“一棵喻示心灵成长的蓬勃榆树”;更是“老太婆心中奉若菩提日日敬仰跪拜的普通椴树……”。禅,无处不在,它是主宰世界的自我,胸怀坦荡,淡泊名利得失,关注灵魂的成长,追寻心中的信仰。参透了它,便懂得了人生的整个意义。
因此,当你因生活琐事烦恼彷徨时,不妨读读这本书,它会令你眼前一亮,内心明澈如镜;它能唤醒你麻木沉睡的心灵,苏醒振作;它能为你的生活找到快乐的源泉,不再感无聊与痛苦;它还能为梦想找到落脚的地方,因有了梦,便不觉天涯远。
《叩佛问禅》读后感(五):《大连群众文化》2013年第3期和《妙笔•阅读经典》2013年第9期:一本洗涤浮躁心灵的书,龙玉纯
一本洗涤浮躁心灵的书
——《叩佛问禅》读后
龙玉纯
喧嚣的社会,浮躁的心灵,这是当今世界的通病。人们那本该宁静的心灵也就逐渐变得迷茫与无奈起来。于是,一个个问题随之而来,这个世界无一处是宁静和祥和、无一处可休憩和依靠?搅动着每个人内心的清明与宁静。遭遇了灯红酒绿的虚无、是非得失的牵绕、喧嚣浮躁的困顿,怎样才能不迷失自己呢?纪广洋先生所著的《叩佛问禅》一书也许能给出意外的惊喜。
这是一本图文并茂禅意浓浓的书。纪广洋先生凭借多年的佛学修为,精心选取了能够观照内心的百余篇佛法佛理小故事,并配以精美禅意书画,形成一个前后呼应、内在逻辑贯穿的整体,给读者以美的感受,让读者在轻松快意间不知不觉体悟到叩佛问禅的快乐和幸福。书中那以佛法佛理为源泉的飞珠溅露般的小故事,就像夜空里迢遥闪烁的星光,在读者的心田撒下回味无穷的启示和感悟。
这个一本洗涤浮躁抚慰心灵的书。倾听心灵深处的声音,洗涤浮躁喧嚣的心灵,这是我读完此书后的最深感受。书中的那些小故事并不复杂,但每一篇故事读过后都能让人产生顿悟,效果直抵人心,让人如饮甘露、如沐春风。同时又像一根魔针,能有的放矢,一扎就是病的症结,让人痛并清醒。捧起书本,我们都来当一回书中的小沙弥吧,如果正在为取得成功而无比得意时,请读一读《花开的时候吵你了吗》;如果正为追求一个目标而不顾过程时,请读一读《顶峰后面是下坡》;如果正在埋怨世风日下而不知所措时,请读一读《你也是今晚的清风明月》;如果感觉自己正在沾染蒙受污染与尘埃时,请读一读《为心灵沐浴》……这些看似并不深奥的故事与人间禅语,也许就是为我们解开心结、摆脱困境、走出阴影、迎来新生的良药。
这还是一本教人顿悟收获幸福的书。有人说,人生最大的欠缺是顿悟!比如这条有名的顿悟就一直写在我的笔记本上,告诉我怎么为人处世:种下一个善念,收获一种良知;种下一种良知,收获一种道德;种下一种道德,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种下一种性格,收获一个人生。要有顿悟真那么难吗?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叩佛问禅事,花开有顿悟。顿悟是通过对原来知觉情景的改造,突然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这本书从头到尾都在教我们怎么从一个事例中获得有用的顿悟。故事中的老和尚总是启发和诱导小沙弥首先要从认真聆听别人的阐述开始,从而走入别人的世界,然后再通过拓宽思路而得出富有哲理的结论,这就是禅意。读过此书后我也有一点顿悟,那就是:一定不能因社会的喧嚣而放弃自己微弱的声音,一定不要让世风的浮躁感染自己朴素的心灵!
②《鹤岗日报》“边城书韵”版2013年8月19日:
③《妙笔•阅读经典》2013年第9期
④《大连群众文化》2013年第3期
叩佛问禅悟人生
王凤英
风尘弥漫的世界,歧途纵横;混沌迷惘的心灵,无所适从。岁月的长河里,生活的道路上,总有这样那样的人生难题,妨碍着人们的快乐和希望。近日,作家纪广洋出版的《叩佛问禅》,以故事的形式,从慈悲、无欲、放下、包容、成功、梦想、得道、随缘等方面,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使人们在佛禅的智慧中轻松提升心灵修养、培养禅悦心态、摆脱种种困扰、享受智慧人生。
《叩佛问禅》一书精选了纪广洋先生一百余篇作品。 100个蕴含人生哲理的小故事,蕴藏着丰富的人生智慧,并配以精美禅意书画,形成一个前后呼应、内在逻辑贯穿的整体,使读者在领悟人生真谛和哲理的同时,真正体悟到叩佛问禅的快乐和幸福!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心灵的花开,生命的蓬勃,有时就缘于一次次豁然的顿悟。
比如在《花开的时候吵你了吗》一文中,作者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一个小沙弥总是心浮气躁、喜欢张扬、骄傲自满。每学会一样东西,他就到处显摆,甚至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为了改变和遏制他的不良行为和作风,法师把一盆含苞待放的夜来香送给值更的小沙弥。到了夜晚,夜来香的悄然开放,让小沙弥喜不自禁。第二天一早,法师问:“花开的时候,吵你了吗?”一句话立刻点悟了小沙弥,原来,山深欲幽,水深欲静。而真正有学问有道行的人,是不喜欢张扬和炫耀的。
“心中装着别人,装着衣食父母、亲情悠悠的男女老少,装着需要照顾、需要超度的芸芸众生,肚子能不大吗?笑容能不爽朗吗?”《心中装着别人》一文中,围绕着弥勒佛大腹便便、笑口常开的因由,作者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人生哲理:一个人的人生价值和真实幸福,不能仅仅囵于个人的一管之见、一私之利。要关爱别人、回馈社会,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只有具备这样的心志和心态,人生才能抵达一种高尚而神圣的境界。
阅读《叩佛问禅》里的每一个故事,无论是《妙不可言的空心竹》,还是《流芳百世的露珠》,抑或是《装满细纱的竹筒》《静然蓬勃的榆树》,作家纪广洋总能从一幅画、一句话、一个小故事中寻找出博大精深的佛法佛理,让你读后茅塞顿开,受益匪浅。而书中的每一篇故事,都如一滴滴清澈的甘露,能净化你疲惫的心灵,祛除你内心的疑惑,涤荡你心中的尘垢,滋润你干涸的心田,使你拥有一个自在的心灵。
《叩佛问禅》有着说不尽道不完的人生哲理,也有着灵异神奇的人间百态,世事沧桑。它既是点燃读者心智的明烛,也是开启读者心智的钥匙。所以,期待通过叩佛问禅,使读者体味出意想不到的心灵启示,穷究人生的大感悟大智慧,甚至找到创造的灵感和人生的答案。
《叩佛问禅》,纪广洋著,经济科学出版社,定价:45.00元
《叩佛问禅》读后感(七):凉茶一杯,静心以对——《济宁日报》文化周末“盛宴”版,作者:赵艳红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吧:越热越烦躁,而越烦躁就越热。倘若心如止水,没有什么烦心事,再热的天,也并不觉得多么难耐了。白居易在《香山避暑二绝》中写道:“纱巾草履行疏衣,晚下香山蹋翠微。一路凉风十八里,卧乘篮舆睡中归。”乾隆皇帝评这首诗是“北窗高枕,无此恬适。真足破除热恼。”白居易在一首名为《苦热题恒寂师禅室》的诗中直接写道:“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可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
纪广洋的《叩佛问禅》正值盛夏出版了,这本书精选了作者100余篇参禅悟道的散文,文章把脉这个纷繁的时代,用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小故事,形象地揭示出生命的真相和幸福的真谛。我对作者笑称,这是今年解暑的最好凉茶。《花开的时候吵你了吗》中讲述:小沙弥心浮气躁、喜欢张扬。法师想把一盆含苞待放的夜来香送给这个小沙弥。第二天早上,小沙弥当着众僧的面大声对法师说:“您送给我的这盆花太奇妙了!它晚上开放,清香四溢、美不胜收。可是,一到早晨,它又收敛了它的香花芳蕊……”法师问小沙弥:“它晚上开花的时候,吵你了吗?”“没、没有,”小沙弥高高兴兴地说,“它的开放和闭合都是静悄悄的,哪能吵我呢。”“哦,原来是这样啊,”法师以一种特殊的口吻说,“老纳还以为花开的时候得吵闹着炫耀一番呢。”小沙弥幡然醒悟。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一篇文章,一个故事,一个做人处事的道理。不是掉进书袋似的引经据典,而完全是取自作者的所思所感所悟,用生活化的故事阐述日常生活中的哲理。文章短小,言简意长,不给人以阅读负担,不像大部头那么让人望而生畏,读者可将其放在办公桌或床头,每天看上几页,让绷紧的神经得以松弛,让浮躁的心态平和下来。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装帧独具匠心,采用100克的纯质米黄高档纸,彩色印刷,文字间配以清新淡雅的国画,让人赏心悦目。文学书籍包装到这样精致程度的,少有。“风尘弥漫的世界,歧途纵横;混沌迷惘的心灵,无所适从。岁月的长河里,生活的道路上,总有这样那样的人生难题,妨碍着人们的快乐和希望。”莫学他人误歧路,盲目攀比乱心神。总有一种人生适合你,总有一种幸福是他人所不及。看了《叩佛问禅》,让人豁然顿悟,原来生活处处有哲学,哲理无处不在。只因身惑名利间,浮云遮望眼。一点禅意,几许诗意。凉茶一杯,静心以对。《叩佛问禅》值得静下心来品味。■《叩佛问禅》 纪广洋 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4月
《叩佛问禅》读后感(八):《淄博日报》2013年7月12日:叩佛问禅,心中的一泓清泉
心中的一泓清泉
王春玲
心灵的花开,生命的蓬勃,有时就缘于一次次豁然的顿悟。纪广洋先生的《叩佛问禅》用一幅画、一句话、一个小故事揭示出博大精深的佛法佛理。《叩佛问禅》共分为五辑:花开的时候吵你了吗;听我讲个故事吧;唤醒沉睡的心灵;三里之内皆怀抱;你只能走一条路。本书精选纪广洋先生作品100余篇,并配以精美禅意书画,形成一个前后呼应、内在逻辑贯穿的整体,给读者以美的感受,真正体悟叩佛问禅的快乐和幸福,如心中的一泓清泉滋润着我们。
有一个小沙弥,患了一种严重的抑郁症,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当他紧闭双眼,准备纵身跳下悬崖时,老方丈用一只大手按住了他的肩膀。小沙弥的眼泪马上就流出来了,他如实告诉方丈,他已经万念俱灰,什么牵挂都没有了,也可以说什么都没有了,只想一死了之。
老方丈异常关切地说:“你拥有的东西还很多很多,你先看看你手背上不是有眼泪吗?”“再看看你的手心。”老方丈呵呵一笑说:“那不满是阳光吗?”老方丈又循循善诱地说:“你再抬头看看。”这回小沙弥开窍了,没等方丈开导,就心悦诚服地说:“还有蓝天,我还有蓝天!”除了眼泪,你还有阳光和蓝天,读纪广洋这本充满禅味的《叩佛问禅》,浮躁迷茫的心灵得到了慰藉,对人生也有了更积极的认知。
有一年深冬,老方丈抽查小沙弥们的修炼、学习情况时,发现一个小沙弥不仅刚学的不会,连原来学的也忘得一干二净了。老方丈拿出两个碗来,让小沙弥倒上两个半碗的清水,再把其中的一个碗端到门外的石凳上,另一个则让他端着站到门外去,并嘱咐说,端着的半碗清水要不停地晃动,不要让水停止荡漾。后来,当石凳上碗里的水结了冰时,他似乎有所开悟了——因为他捧着碗里的水由于不停地荡漾而丝毫没有结冰。
流水不冻,荡漾着的水也难以结冰,老方丈通过简单的例子阐释了治学之道,《小沙弥手上的半碗水》因为荡漾没有结冰,而我们在学习中,也会因为反刍、思考和温习找到一条通往成功的路。
这样让人醍醐灌顶的故事还很多。在《顶峰后面是下坡》中,纪广洋提醒我们:“无限风光在险峰,只是一种说法或一种境界。其实,无论是人生之旅还是山光景色,最美妙之处往往在于追寻或攀爬的过程,而不在于最终的目标和顶峰。而且,一个顶峰的到来恰恰是一个下坡的开始。”
在《花开的时候吵你了吗》中,纪广洋告诉我们“山深欲幽,水深欲静。真正有学问、有道行的人,真正成功和芬芳的人生,不见得张扬和炫耀。”在《你也是今夜的清风明月》中,我们领悟到了:“从现在做起,如果每个人都能有清风明月一样的风尚和心灵,整个社会才能变得真的河清海晏、澄明美好。”……
“禅”和“佛”,似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虚无,却存在于一花一树之间,植根在琐碎无边的世俗生活中。若我们的心是一片或广或狭的土地,《叩佛问禅》就是一泓流淌的清泉,滋润着这片土地,让善念和美德成长得更加枝繁叶茂。
《淄博日报》2013年7月12日:
《叩佛问禅》读后感(九):《浔阳晚报》2013-08-21荐书,叩佛问禅:看一树心灵的花开
看一树心灵的花开
盛国英
纪广洋,济宁市中区作协副主席,习武之人,光头,看着就是一个粗犷、豪迈的男人,但每每读他的书,都能品出一种细腻的情感。他总是能看到我们看不到的东西,写出我们的困顿与迷茫,这一本《叩佛问禅》更是如此。
禅、佛对于平常人来说,一直是高深而遥远的,可在纪广洋的笔下,它们变得通俗而真实,由浅入深,构思却极巧妙,读之令人赞叹不已。这并不是一本理论书籍,而是一些关于佛教的小故事。在这里,你能找到人生的答案,就像作者在前言中所写:“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心灵的花开,生命的蓬勃,有时就缘于一次次豁然的顿悟。”里面的每一个小故事,都会带给你一次顿悟。
书分五辑,每辑二十个故事。一页页读下去,好似在走一条禅寺的路,一阶又一阶,听寺院悠扬清远的钟声传来,心,刹那间变得平和而充盈。
很喜欢那篇《沙弥的抑郁症》,一个小沙弥,有了轻生的念头。跳崖之际,遇到老方丈,他说他什么都没有了,只想一死了之。老方丈却问他手背、手心有什么,抬头看看又有什么。其实,手背有热泪,手心有阳光,头顶是一方蓝天。我们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习惯了无视。平常日子里,当你抱怨什么都没有的时候,试着在心底找找答案,亲情、健康、嘘寒问暖的朋友……其实都是最宝贵的财富。此篇末尾有这么一句话:“凡是有痛苦和烦恼的人,都是可以拯救和自我拯救的。”记得用快乐而温暖的态度去拯救有困顿的人,同时,你其实也在拯救自己。
也许,许多小故事,真的只有亲自读了,才能感悟到自己经历了怎么样的洗涤。
②《浔阳晚报》“阅读”版:
《叩佛问禅》读后感(十):《石狮日报》2013-08-12“书报缘”版,叩佛问禅:佛缘如斯人生如斯
佛缘如斯人生如斯
——读纪广洋新作《叩佛问禅》有感
李剑红
纷繁复杂的尘世,我们时常会遇到许多烦恼,人生的难题一道接一道地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心情郁闷,愁眉紧锁,忧心忡忡。如今,有这样一本好书,可以解除你心中的忧愁和苦闷,开悟你的心灵。佛说:度人不如度心。作家纪广洋的《叩佛问禅》正是帮助你修心、度心,化解人生难题,让你心生快乐的好书。境由心生,如果你的心快乐了,你的人生岂能不快乐?佛缘如斯,人生如斯。
佛祖释迦牟尼在人间出生,为众生说法,在人间涅槃。这一佛教历史说明一个道理:“佛离不开人间。以佛教的观点来说,佛是已经开悟的凡夫、凡夫是未开悟的佛。佛教并不是让人们出家、避世,而恰恰要注重入世、提倡自觉、重视利他、从善如流。”
《叩佛问禅》这本书通过灵动鲜活的禅意小故事,以启发式的语言,把你引入一种充满禅意的人生境界。故事从开始就问你“花开的时候吵你了吗?”接着让你欣赏“妙不可言的空心竹”,交给你“装满细纱的竹筒”,细心地给你讲述“一朵花的凋零”,让你懂得“唾手可得的美丽”就像“易碎的瓷瓶”一样,你更要加倍地珍惜;从“一炷心香”,让你“心中装着别人”,提醒你“不要忘了自己的初衷”,从而“唤醒你沉睡的心灵”,帮助你“为梦想找到落脚的地方”,教会你“认识你自己”,告诉你“嚼苦读书的奥妙”,给你一颗“心灵的钻石”,让你知道“最亮的星星就是你自己”,带着你观赏“世上最美丽的风光”,当“心灵的钟声”响起的时候,最后告诉你,在你这一生中,“你只能走一条路”。
《叩佛问禅》这本书引领你去赴一次奇妙的人生旅行,让你沿途中看到许多美丽的风景:雄伟的山峦,可爱的花花草草,小溪流水,清风明月,青灯古佛等等;通过妙趣横生的禅意小故事,开启你的智慧之心,让你好好把握现在,好好做好当下,成为生活的智者。
《叩佛问禅》这本书让每一个人都拥有一颗智慧的心,靠自己去感悟生活。从人生中觉悟,得到生命的启示。佛缘如此,人生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