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秘密》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秘密》读后感10篇

2018-08-08 05:47: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秘密》读后感10篇

  《秘密》是一本由朗达•拜恩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1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秘密》读后感(一):开始一天的生活

  1.亚里士多德的潜在与时空幻觉

  在西方世界里,亚里士多德的半身雕像几乎已成了高雅文化象征之一。亚里士多德反复提到了“潜在”概念,据这一点,他为“运动”下了一个明确的定义:“所以正是那潜在的东西,并且作为潜在的东西,其完全现实性才是运动”,这是亚里士多德迷人地方之一,他把原本机械的运动描述为一个人埋头的努力。但你如何把握潜在?你对未知的东西抓牢的力气有多大?你是否一直认为潜在是一种没有的,需要通过努力使其实现的东西,因此潜在并不具有太大的能量

  在没有遭到任何外界干扰情况下。你所能达到的改变,就像一粒埋在土里的种子,它的生长是潜在的;一个屋顶上的砖头,它的势能是潜在,有一天它们的潜在性被发挥后,会长成一个参天大树,也可能会将这个种树的人砸伤。潜在性也是为了要达成结果存在的,对于潜在者来说,时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不象空间具体实体  时间只是人们用来对空间的变化进行记录的刻度。种子可以在黑暗中埋藏很久。那个砖头可以为了等待一阵风的吹落,等上一百年.

  读澳大利亚作家朗达拜恩的《秘密》,她告诉我们,时空只是一个幻觉,没有大小难易之分,建立一个帝国和做一件小事一样的,事件不是一件接着一件,而是同时发生的,你的年老和现在同时呈现,潜在的东西并不是等待发生的,而是已经存在的东西,只是还未显现给你的,你心中所见即所有,思想是实体的潜在。成为并不需要时间,预想生活正如计划。这正是潜在的力量,埋在黑暗中种子心中,没有时空,只有要成为的结果。

  2.意识创造生命经验

  “精神力的振动最细微,但也最有力。”你每日的行动就像一根很长很长的杠杆,杠杆的那端维系着你所未知的一起,以一点一点的移动,改变着一个结局,像魔术师的黑幕中,他花言巧语和变幻的手势背后,隐藏着一个生命狂喜或者无法改变的悲伤,这种结局的阴影将伴随着直到你生命的结局。你不能说这个魔术师是高明的或是相反,只能说你的等待是否足够漫长内心是否忍受了煎熬,精神力不是一种外在的注入的硅胶,丰满街头的形象,它就是你当下的所思所想,在六月早晨阴冷的雨中,在你除了眼前不知道明天是什么的茫然,在你盯着银行运钞车的目光中,在你卑微的今天每一个闪过的念头

  生命经验的形式是我们的生活。你不是行尸走肉,而是能量,产生我们的正是能量。你正在形成它们,生命的经验,你以你自己的能量维系的另一端,像这个县城建设街尽头升起的晚霞

  3.宇宙反馈

  在哈扎尔词典中,我曾经读到一段震惊的句子——我们与蛾子交流方式就是拍死它,于是,我常常不断回想起拍蛾子这个动作,在你拍死一只蛾子时,会有鳞粉爆发出来。小时候都说那种鳞粉进入眼中会失明,后来我查过后知道,鳞粉的作用是脱逃(如被蛛网粘到)、伪装,更主要作用是防水,就是为了让它们能在雨中飞行。

  这是一种交流方式,在两个截然不同物种之间,也许宇宙力量和我们交流的方式,就是杀死我们。这也许能够赋予你的死亡以美感。至少我们并不孤独,我们和宇宙是可以交流的。朗达拜恩说:“你的感觉正是宇宙让你知道你的思考什么的反馈。”宇宙是个目录,像此刻你手中现在所持的点菜单,而服务员正拿着纸笔耐心地等在旁边,服务员希望你用现在式语态,把你想要的,记录在纸上。终于,我们现在的一切都成为了过去所思想的结果。

  4.关于行动

  日常的生活如此艰难,你如此感慨。为了让事件发生,你只身在满是污浊河流逆流而上。这时,如果你看到有人说事件是自动发生的,你会质疑,那段艰辛路程会因为吸引而自然而然发生吗?

  5.马太效应和不指向目的感恩

  宇宙并不是民主制,这像我们所遇到的困境相似,“凡是少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凡是多的,还要给他,叫他多多益善。”,在你是少的时候阳光还要把你所有的整晒出来,你当如何想,你是否会愤恨,如约伯般咒骂?当你多的时候,你是否还会记得感恩?你因为自身处境的改变,而对宇宙产生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情绪,记恨和遗忘,两者都来的太容易,给予的时候,你不说声谢谢,却转身就忘了,收回的时候,你愤恨咒骂。高估了自己所有的人,要把口袋掏空了,你至少拥有阅读这些文字眼睛,或者你的衣服,你至少拥有当下的思考的主体,那个笛卡尔围在火炉旁思考的主体。感恩你眼前所有的,你的每一个言语当作每一次无目的感恩的开端,把心思集中在你已拥有,而且让你感激事物上——在这句命令的后面,没有因果

  2013年6月10日

  玟涛

  《秘密》读后感(二):吸引力法则积极心理学

  昨天到今晚花了不到5小时看完,本身字数就少,加之以前看过同名纪录片很多遍,所以只是重点看了片子里没提到的一些观点。像这样有很大争议的、细看起来甚至批评大于赞誉(仅限豆瓣图书短评部分)的书,只有亲自读才有资格发表评论:在我看来这本书并没有很差劲,相反不论是影片还是书都给了我挺大震撼的,推荐阅读。很多观点都有给我挺大的启蒙和纠正的启示如下

  1.关注想要的,别说不想要的,负面想法思维没啥好处

  2.本书和影片中出现人物值得研究

  3.一些观点和《少有人走的路》相冲突适当取舍

  4.自己的想法很重要,别把别人的想法强加给自己,特别傻特别不值

  5.每天“回放”想法和做法,把不好的进行修正

  6.感恩法、现在时态视觉化、愿景板、jack canfield事例、扭转坏情绪都值得尝试训练

  7.有想法后的行动不可与其违背

  8.重点就这些,不过本书适合多看,我猜每看一次都会有新收获

  《秘密》读后感(三):成功鸡汤

  曾经在年少无知的时候有段时间很迷恋成功学,每每看到这种书感觉被打了鸡血一般。觉得自己想什么就能办到什么,自己与全世界全宇宙都相关。

  后来慢慢懂了些道理明白了我并没有什么特异功能,我与常人无异。无法改变世界,甚至一次次想要改变自己都受挫。于是,我认为成功学就是忽悠人,为什么成功学都是年轻人在读,因为他们如我们一样,涉世未深,轻易相信了别人,高估了自己能力

  慢慢地我对于成功学产生了反感,但是当我走不动的时候我还是需要心灵鸡汤类的读物伴我前行,直到我听《东吴相对论》的时候,听到主持人推荐这本书,冲动之下就买了这本书。

  如果有人问我这本书值不值得推荐给他人,那我很明确的说,不值得。

  为了扳回一局,为了对得起我出的书钱,那我还是分享一下我觉得值得分享的书中的观点:

  这是一本讲吸引力法则的书,为什么有些人运气比较好,有些人则不然。怎么才能吸引到好运气呢?有三个步骤要求,相信,接收。

  该步骤适用于所有场景,不论你想要获得什么。第一:你要有所要求。第二:你要相信你会获得你想要的。第三:你要感觉你获得它是什么样子。在想着你想要的事物时,你就会发出一个频率,并使用该事物的能量依着那个频率振动,然后把他带来给你。这就是吸引力法则。

  以上所说不是我感兴趣的,接下来所说的才是我喜欢的观点:

  1.不要使用负面的用词,比如说我讨厌这个,我不喜欢那样,而应该想象正面的结果。举个例子:我不想变胖,不能这么说,也不要这么想,而应该想我变得苗条,我多么有魅力。避免消极情绪。我觉得这个观点很棒。

  2.笑是最佳的良药快乐会带给你积极的东西,进而引发积极的行为,产生美好的结果。所以应该多发自内心的笑。

  3.过去的你不是你。每个人的过去都会有负面的情绪,过去的你不能代表现在的你,你现在的你才是此刻最真实的自己。积极的面对现在的自己,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后半段是我的鸡汤。

  《秘密》读后感(四):唬人的诚心之作

  看完这本《秘密》之后,我不得不说,这是一本有点唬人的诚心之作。其实到目前为止不管你有没有遭遇过某些所谓的人生重大挫折,你应该都看过这类的励志书,卡耐基、心灵鸡汤、哈弗情商课,当然了还有陈安之老师。但是看过这些你会发现,他们有种把自己置之事外,貌似口气轻松地给我们这些迷途孩子各种指引,有点隔靴搔痒,有点高高在上,最终只好流于说教

  先不说朗达.拜恩如何唬人,先看看她的心诚之处吧。《秘密》其实既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也不属于那种到处采摘式的某某编著,而是一个有组织纪律团队合作的结果,除了朗达.拜恩本人,其后是一支强大的团队,这里面有各种潜力开发方面演讲师、心理学家、作家、物理学家,最后一定少不得营销专家。这支强大的团队集结各方力量,先是制作出了《秘密》的视频版,视频主要是由各位“砖家”的谈话剪辑而成,别的不说,多数人看完之后会有点晕,因为要看字幕。不过《秘密》书籍要好很多,全书前言、致谢、主要内容和书中人物介绍四个大部分,致谢部分真心巨细无遗,与之有关的各路人马全部在被感谢之列。重点说说书的主要内容部分,先是抛出“秘密”这个大概念,然后分章讲述秘密的运用,具体的操作方法,个人觉得这部分是她的诚心之处,给的方法对于相信的孩子来说具有可操作性。后面几章分别介绍了金钱人际关系健康、世界、自我和生命几个方面的“秘密”运用,方便读者迅速对位。最后的书中人物关系小传,据本人鉴定,是另一个版本的致谢,不过可供那些特别喜欢以及特别不喜欢本书的孩子去一一刨根问底,想来也是极好的。

  最后一句概括下,这是一本带着逻辑写的关于正能量的书,有大道理也有小方法,如果你能汲取到一点力量就好了,可一旦深陷其中麻烦你尽量自拔,至于开头提到的“唬人”,看完本书你会懂的。

  《秘密》读后感(五):吸引力法则的始祖

  上帝曾经说过,他一直与人们在一起,他会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各种方法让人们意识到他在人们的身边,也许是这一刻拂面而过的轻风,也许是下一个转角飘来的一首歌,也许是手上拿着的那本书。

  近几年所谓的宗教类书籍、修灵类书籍、励志类书籍越来越多,而且销售情况一直很好,连盗版书摊上都有一半是这类的书籍,足见人们在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巨大环境下正在寻求精神安慰,虽然有些人阅读这些书不是为了灵魂成长而是寻求另一种发财方式,但对上帝来说,阅读比不阅读要强,阅读就是一种靠近的方法,也许此时此地没有找到领悟的那点,但也许下一课的书中一句话可以让人豁然。每个人的性格经历均不一样,所喜所好所悟都不一样,所以一本书不会适用于所有人,就算是世界上阅读量最大的《圣经》也是如此,所以各种书籍充斥市场的好处就是可以让读者有更多的选择,选择更适合自己的书籍,就像孩子看书一样,有的孩子喜欢绘本书、有的孩子喜欢故事书、有的孩子喜欢游戏书、有的孩子喜欢立体书,大人不会因为他喜欢图画书而不是文字故事就生气,更不会迁怒出版社。所以我从来不随便评价书是好还是不好,如果有人不喜欢一本书很有可能是这本书不适合你,但如果市场上充斥了很多此类书,说明这类书的受众群体还是很广的。

  现在励志类书籍内容很简单,一般都是围绕一个主题反复论述,这类畅销书只要在头三章吸引住人们的眼球基本上就不愁销量了。所以本书是畅销书的经典范例,书的印刷质量精美,每一页每一行都是精心设计过的,我最喜欢书封面上的类似古代欧洲封印信的蜡痕,这种书拿在手上都会是一种幸福,所以如果要买这本书的人我还是建议买正版,不管读了什么,起码阅读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本书的内容和预期的一样,相对比较简单,吸引力法则,其实就是说“你生命中经历的每一件事,绝对都是你给出去的思想和感觉的结果,你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书中有很多名人针对吸引力法则写的名言警句,在书讨论的内容时随处可见。书的内容简单到,书后附送的警句卡片里基本都涵盖了所有重点内容。虽然看起来内容简单,但是书自身提出的观点着实影响了不少人及思想,很多书其实也延展了此书的论点然后有各种不同的书籍出现,从励志书籍已经扩展到了修灵书的领域。本书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有些悬乎,是一种心想事成理论版,简单说你想什么事是要努力想就能成,但从另外的观点来看,本书其实说明的还是一种心态,就像人们说的“同一个人无法拥有不同的未来”,当你面对一个人或者一件事的时候,往正面去想去看待,往往结局会不同。就像书中说的“你越是付出爱且感觉美好,你磁场的吸引力就会越来越强,范围也越来越大,把你喜爱的所有人事物都吸引到你身边。”至于如何实操就各自看天赋了,毕竟这种修行方法实操性不强。本书有一点让人觉得很好的,就是口号性很强,在某些时刻随手翻看应该会有不同的感悟。

  不管本书的内容你喜欢如否,他都让很多读者追捧,所以作者朗达被《时代杂志》列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100人之一。在新一年“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人:创造者和巨擎人物”评选中,更是唯一以作家身份与路易威登总裁、任天堂首席游戏制作人宫本茂以及百事可乐公司总裁、苹果公司CEO史蒂夫?乔布斯名列全球13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不管这是不是书商们宣传的噱头,本书还是值得阅读后再评价的。至于“中国唯一正版简体中文授权”这点我就不评价了。

  《秘密》读后感(六):向着人生的精彩航行

  说到《秘密》,就不得不说我的一位老朋友,虽然和她已经失去联系很久了,但我依然还记得当年她极力向我推荐电影《秘密》时的情景,她说在她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就不断想到我,因为我总是强调自己生活中的无奈:没钱,身体差,没人爱,没工作,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我反驳说,这本来就是事实啊。她说即使是事实也不应该一直挂在嘴巴上。我说不挂在嘴巴上就不是事实了吗?她沉吟一会,说,你还是看看电影吧。

  从此,我开始接触到了“吸引力法则”。

  我不知道我的人生是不是从那时起开始受益,但我的人生确实慢慢的有点不太一样了。我记得我那时候计划过我的生活:有稳定的收入,有自己的电脑可以用来写作,有看不完的书,还要有个伴侣。去年我遇到一个女孩,我对她说我已经实现了前三个愿望,有了工作、有了电脑、也有看不完的书——这个“看不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一种美好的负担,因为我会源源不断地接到出版社找我约新书的书评。唯一没有实现的愿望,就是还没有找到我的伴侣。女孩听完我的话后说,那么我来帮你实现这个愿望如何。当我拥女孩入怀的那一刻,我觉得这一切真的是很神奇。

  当我再一次看《秘密》这本书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我的爱情来得有点晚,那是因为我虽然相信我的爱情会来,但内心深处还是觉得这会很“困难”,于是,我对爱情的吸引也变得很困难。还好,因为我的信念比较坚定,最终,幸福还是如约而至。

  吸引力法则确实很神奇。不过,正是因为有人把它的神奇之处过分夸大和简化,使得一些人对其要么不理解,要么会把它当成迷信来鄙视。实际上,就连《秘密》这本书本身也有些简化和夸大吸引力法则的作用。书上是怎么说的呢?只要向宇宙发出信号,表达出你的希望,宇宙就会反馈给你。这样的说法有点类似阿拉丁神灯之类的神话故事。《秘密》一书中也确实引用到了阿拉丁神灯的故事来为吸引力法则证明,不过这对那些怀疑论者可能只会更加深他们的怀疑。他们会用各种“理性”思维来反驳吸引力法则,当然也包括不时抬出“神话里都是骗人的”这杠大旗。太理性的人从来都不相信有奇迹,于是奇迹也就不会发生在他们身上。这倒不是“信某哥得永生”的那种信奉哲学,而是如果你认为某件事确实不会发生,你自然也就不会为之努力,于是最后当然就不会得到希望的结果。这就好像一个人来到宝藏的门口,别人告诉他只要喊一声“芝麻开门”就会得到财富,但因为他不相信他就是不喊,那么芝麻也自然就永远也不会给他开门。

  其实吸引力法则没那么玄,它很好理解。如果你心心念念都为一件事,那么最后你一定会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它。我说“在某种程度上”,指的是看你的心念是正还是负。比如,你心里想的一直是一个姑娘,但你总是为之痛苦,那么你得到的就一定会是一份痛不欲生的爱情。当然,爱情是个特例,因为这东西总是有各种说不清的因素。我们来说事业,因为这个方面最容易证明吸引力法则的存在。巴菲特之所以成为巴菲特,是因为他一直在关注投资;乔布斯之所以成为乔布斯,则是因为他一直在关注科技。如果一个人一直致力于发财,那么他时时刻刻都在琢磨哪里有发财的机遇;而一个人一直想升官,则他关注的自然是如何向上爬;同样,一个人一心想当作家,那么他看到的一切都是写作的素材。这些“一心”为某件事发送能量的人,基本上都会成功。而我们大部分的凡人,关注的可能只是菜价上涨了子女成绩差了单位里别人比自己的资金拿得多了等等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于是我们收获的也只有鸡毛蒜皮的烦恼。反馈给我们的不是宇宙,恰恰就是我们自己,是我们自己困住了自己。

  当然,专注也未必就一定会有收获,就像中国文坛专注于文学创作的人很多,但真正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只有莫言一人。但反过来说,如果莫言不专注文学,那么他是绝对不会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在这里,我用的是一个比较功利的说法。《秘密》这本书里所举的例子也都非常功利化。但有些时候专注于一些事的本身就是一种很大的收获。尤其是当我们关注于那些能让我们快乐和幸福的事情时。如果我们永远关注我们的匮乏、残缺、阴暗、疼痛、肮脏、烦恼,那么即使有阳光和鲜花,我们也感觉不到它们的美好。相反,如果我们一心向上,一心向善,一心向美,那么我们就会增加内心的高度、强大,和愉悦。这就是所说的正能量。只有正能量才能吸引正能量。吸引力法则,就是看你选择面向阳光还是面向阴暗。

  当然,人生这个航程不可能永远一帆风顺,即便是我们完全相信吸引力法则,也终究有不如意的时候。但只要我们把好心中的舵,一直向着积极的方向,人生的航程就一定会向着精彩。

  《秘密》读后感(七):心想事成的秘密

  《秘密》再版了,于是怎么样也要收藏一本,因为它,真的在我的人生中,曾经有过重要的影响。那个时候,我还没有看过这本书,最初接触的,就是作者在前言中说到的那个纪录片《秘密》。它像一块神奇的磁石,让我的脑海中第一次有了“吸引力法则”这个概念,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起,心里一直怀抱着美好的祈愿,总是相信有好事情发生,而我的生活,真的就这样不经意的在悄悄的改变着。

  说起来,咱们这些唯物主义者可能感觉不可思议。以前有句话说,当你心里真切渴望什么的时候,全宇宙都会来帮你。小男孩想要一辆脚踏车,终于在某个清晨,一辆崭新的脚踏车就放在他的门外。当我第二次看这部纪录片并且推荐给别人的时候,有人告诉我,小的时候,真的这样做过,而自己的小小愿望还经常就在不经意之间达成了,她曾经还以为自己有魔力。宇宙就像一块磁石,只有一样的材质,才会互相吸引。正能量会带来正能量,负能量会积聚负能量,很多玄妙的东西很难说的清楚,但是我的生活,的确曾经因为吸引力法则而变得不一样。

  再版的《秘密》是铜版印刷,比过去精致了许多。我相信,这本书在全世界范围内风靡如此之久,是因为真的很多人因此而改变。对于一个人而言,信念可以很重要,只要你相信。我一直无法将《秘密》啊《羊皮卷》当成成功学,或者像宣传里面介绍的跟随某某导师,一个人拥有很多财富并不一定就是成功的象征,而我们,只不过是想通过阅读变得更美好。吸引力法则是让自我感受幸福的一种方法,是一种积极的心里能量。同时,强烈的推荐下纪录片《秘密》。我第一次看的时候还没有中文字幕,连英文字幕也没有,就这样的听的一知半解,却也一下子迷上了。好的能量,的确需要一个积极的心灵去共振,让我们相信,生活中的那些美好,而这些美好会因为我们的心向往之而变得更加美好。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秘密》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