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积极思考》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积极思考》读后感10篇

2018-08-11 05:23: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积极思考》读后感10篇

  《一个悲观主义者积极思考》是一本由叔本华著作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18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积极思考》读后感(一):哲学才是让人幸福科学

  摘录一些书中语句,以备可以随时读到,^_^ 最快乐命运,不是去体验到最怡人的欣喜或是最大的欢乐,而是把生命带到终点,未遭受到身体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我们心境平静愈少受到恐惧的扰乱,我们就可能更多地受到欲念和期望鼓励。当年事渐长,我们就变得容易说出“该怎么做我就敢怎么做”。年岁愈高,日子过得愈快,我们就想到把余生专注于智慧上的事,而忽视人生的实务。只要我们神智健全,我们过去所取得的那些知识经验配合发挥我们个人才能,让我们无论从事任何学科研究,都觉得轻松有趣。过去我们在蒙昧中所知有限的许许多多事物,现在都变得明朗清晰,每有成果都使我们感到困难已经克服。根据时间与他人相处的经验,我们已不再对别人抱有太大的期望。我们发现,跟人交往深入一些,并不会有所收获品格与幸福个性不健全的人对于人生欢乐的感受,就像美酒喝到含着苦胆的嘴中一样,无非是苦涩的。因此,所谓人生的幸福和艰辛,并不取决于我们的遭际,而在于我们如何应对它,在于我们感受它的性质程度简而言之,我们的性格品质,是唯一立即而且直接影响到我们快乐和幸福的因素。所有其他因素都是间接而非立即的,其影响可以化解和消除,但是人的性格的影响性,是永远的。这可以说明,由性格所引起的忌妒为什么最难平息——忌妒也是最善于掩饰的。最令人无法招架的事情是,人们觉得你要依赖他们。一有这种想法,人们就对你态度无理而专横。有些人,只要你跟他们进入任何关系,就变得不文明。例如,如果你在有些场合跟他们谈到秘密的事,他们立刻异想天开地觉得可以对你乱来,而试图逾越礼貌原则。跟人相处想要取得优势,唯一的方法是让对方看到,我们不依赖他。一个人把才智精明表现出来,就能够使自己社会中受人欢迎——要是这么想,你一定还涉世未深。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别人具有这些优点,只会引起憎恨和愤慨,又因为需要隐瞒生怒的真正缘由(甚至对自己),这就让人更难忍受。正如有人会从高空跳下,因为他慌张,换句话说,因为他觉得他已经再也站不稳当,他所处的位置给他的痛苦很大,他认为不如立刻把生命了结。这种不正常被称为恐高症。礼貌只是筹码——大家公认的假钱,吝于支出是蠢笨的——名达的人大把大把地使用。要是有理由怀疑某人在说谎,你得看起来像相信他说的每一个字。这会鼓励他继续说下去,他的说辞会变得更为激烈,最终便会自露马脚。你若是看出某人企图隐瞒你什么,但并不太成功,要装作你不信他。你的这种反对态度,会刺激他透露真情,把实话说出,以对付你的怀疑。在年轻时,事物的外表最能吸引我们;年老时,思索是我们心智的主要特质。因此,青春期是喜爱诗歌时代,老年就偏好哲学。在实务方面也是如此:我们在年轻时,多由外表世界所给予的印象形成我们的决心;而在年老时,我们用思想决定行动。只有一个人年纪大了,他观察外表的成果才够分量,才能让这些成果按照它们代表观念

  《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积极思考》读后感(二):一些摘录

  前前后后读了两个月,但目前只是finish,依然有大量内容没有消化,没有读懂,尤其是最后一章。希望假以时日再拿起这本书,能有更多的、不一样的感悟吧。

  毫无疑问,我们之所以获得生命,不是去享受此生,而是克服此生的困难——走完人生的路。

  当前可以忍受一时一刻,不管它们是如何的古板或普通,或是在我们不经意中过去,或是不耐烦地打发掉——这些就是我们应该珍重的时刻

  每夜睡觉之前,把当天所做之事,加以检讨。每天随便地生活,为工作或享乐忙忙碌碌,不对过去作任何的反思——好像不断地从生命的卷轴中拉出棉线——对于自己何去何从一无所知。当影响我们的事情时过境迁,我们往往无法找回并重温那时在我们心中所激起的某种情愫,但是,我们能记得我们是如何被当时情况引导而说过和做过什么。这些就可说是那些事情的结果,或是它们的外在表达和测度它们的准绳。

  对于任何可能影响我们祸福的事情,注意不要操之过急。不要让我们过分忧心,而要冷静心平气和地去考虑事情,把这件事看作跟我们关系并不特别密切抽象问题

  早晨是生命的精华,应该把它看作是近乎神圣的。每一天是一个小生命:每一次醒来和起身是小模样的出生,每一个早晨是短暂的青春,每一次休息和睡觉是小模样的死亡。

  影响我们快乐的,不是事物的客观性质或本身,而是它们对于我们的影响是什么。“事物不影响人,是我们对事物的想法影响我们。”

  我们的性格和品质,是唯一立即而且直接影响到我们快乐和幸福的因素。所有其他因素都是间接而非立即的,其影响可以化解和消除,但是人的性格的影响性,是永远的。

  我们永远不应该被一时的印象所操纵,也不应该为事物的表象所左右,这些印象和表象对我们的影响,其力量远远超过思想的或系列概念单纯作用

  别人对我们若有认识,则发生在他们的意识中,并不在我们的意识范围。我们只是我们在他们眼中所呈现的人物,以及我们的形象对他们所引起的思想。但是这些对于我们并不是直接的和立即的存在,只是对我们具有间接的影响,因为别人对我们的行为受到那些印象的指导

  国家性不过是人类的褊狭、悖逆卑劣性格在各国所表现的特殊形式的另一名称

  没有人能看到自己的高度之上。

  我们一生过程,绝不会完全是自己造成的,它是两个因素的产物——一系列所发生的事情,以及我们对每一事情所作出的决定。

  “世上所发生的每一件事——从最小的一直到最大的生存事实——都是有其需要而发生的。”

  热情决不会是快乐的来源各种各样的欢乐,都不过是一些需要和渴望缓和剂。需求一旦消失,欢乐就告结束,这话是谁都该接受的。

  《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积极思考》读后感(三):一个小书迷的自言自语

  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积极思考

  首先在前声明,我的言论没有什么参考价值,不想无意中浪费别人的时间,所以你们可以不看。

  这本书我决定每隔几个月就要读一遍,原因实在是每一句都富含我所能接受和认同的哲学,我不禁觉得很可怕的一点是,一直以来我的思想也是东拼西凑自己看的书,看的影视作品老师教的,父母教的,包括生活中感悟的,无一不是别人灌输给我的,似乎冥冥之中那些思想的源头把这些思想发散给我们,而且我从那些杂书中看到的思想,有很多事叔本华思想的延伸,甚至有的书只有他的书几页的内容和信息量,实在让我觉得我没法用我的才疏学浅评论叔本华的文章,但是为了私人的想抒发自己对他的敬仰之情我在此,写下看完这本书后自己的所思所想。

  首先,叔本华是悲观主义的创始人,可是我读他的文字没有任何的障碍,可以说他一方面说出了我想要表达的观点,一方面他解决了我的困惑,但是这本书的信息量太大我觉得,我是在是没有任何立场评价,因为我一不是学者二不是智商超群之人,所以我只能慢慢的咀嚼他这本书的每一个字,对他的文字驾驭能力还有缜密逻辑思维能力还有敢于发声敢于写出自己真正想要写出的东西勇敢和果断,这就是一代伟人真正要做的事情,敬仰,敬仰,敬仰。

  需要把这本书当做枕边读物,每天看一点,看一点就能清醒一点。

  《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积极思考》读后感(四):像悲观主义者一样清醒

  大约是因为浮躁浅薄缘故,看哲学书总是让我头疼,通常我是宁愿看枯燥论文集和杂文都不敢翻开哲学书的。然而跟一个热爱哲学的朋友聊起,她推荐我说,总是要看几本哲学书的,能让人清醒一些。于是勉强开始读这些哲学书目。

  在前两章,叔本华对人的天性嘲讽和对天才总是忧郁而受世俗所累的观察,会在一开始让人产生不适感,而这种不适感却恰恰来自他这番话的准确,如对于人的天性妒忌、愚人与天才的不同境遇描述

  然而,有一些地方,我是不同意他的态度的。他提到,所谓“理想的社会”,对于天才和睿智之人来说其实是可怕的,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品行差异是如此的之大,而理想型的社会却要求我们忽略这些不同,通过建立权利平等”的制度阶级地位的平等,来限制天才的能力和才智,在他看来这是愚不可及的。”这些权利直接导致人人都可以自命不凡,那是大家都喜爱的“,在他所提及的这种理想社会中,为了和谐,天才们或者被磨去棱角蜷曲变形,或者被迫避世独居。我认为,叔本华所反对的这种理想型的社会,其实是传统的”乌托邦“社会,由于过分强调平等而忽略差异性,而差异性才是一切美好本源。因此,他所说的”理想社会“只是乌托邦式理想社会,而众所周知乌托邦只是一种特定的、被许多人所反对的“理想社会”模型,而非理想社会的等同含义本身。因此我认为他在此基础上一大段对虚伪不幸论述,其实是不恰当的。按照他所说”才智上的差别意味着所拥有的社会权利应该有有相对的不同”,我认为这是他对柏拉图的“哲学王”式的精英治世社会的赞同。在这本书的许多地方,他都流露出了作为天才所特有的傲慢和对社会的不屑。

  在第四章和第五章作者对于命运、世道和人生的悲观主义思考,对于我是非常有启发的。当我们认识到命运是如此的不可测,而所有的事物又都是稍纵即逝,便像作者一样建立起一种习惯不幸而将人生作为长久战事去面对的态度,嘲讽它的荒诞与虚伪,于自己更加的清醒,能适应长久的孤独

  别说它的福分

  就是我们的整个生命

  都不值得我们那么胆战心惊

  所以,且让我们英勇面对人生

  对命运的每次打击都勇敢相向。

  -----贺拉斯《讽》

  141页

  《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积极思考》读后感(五):读叔本华的《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积极思考》

  我并不是个爱读书的人,但是如果是自然科学科幻文学我就会读的如饥似渴。。也许只是对文学不太感兴趣吧。。。

  比如说,各种红的不要不要的言情小说都市喜剧,玄幻小说,金庸古龙等等。。小学时候迷恋过一阵霸道总裁系列,上了初中便觉得有点不现实,遂弃之。上了初中便发现了科幻文学,便一发不可收拾,每周必去书市上搜索

  我最最不爱看的,就是哲学。其实就是因为讨厌政治课上讲的所谓哲学,于是小小年纪就把哲学一棍子打死了。。。

  最近驴友推荐了一些读书软件,我经常翻翻,便决心攻一本哲学著作,看看到底要无聊晦涩到什么程度。也是因为最近觉得有一句反鸡汤特别适合我“说得太多,读书太少!!”,所以想努力借此改变现状

  选了两本,叔本华的《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积极思考》,还有一本《乌合之众》,都是与国内主流思想相左的,所以不太见广泛推荐的。

  先读了《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积极思考》。现在还差几十页就完结了,我已经觉得受益匪浅

  先说一下自己的问题吧。我这个人,并没有多少矛盾,也不优柔寡断,但是却充满了痛苦,而且特别容易被外界影响,别人任何的举动都很容易伤害到我。我也一直不知道怎么处理别人的无视,嫉妒,中伤等等。。收到伤害之后我会用大量的情绪愤怒爆发到别人身上去。别人只觉得我脾气不好,钻牛角尖,但是他们不知道我是很痛苦的。脾气不是发出去了就舒服了,之后会觉得痛苦,后悔羞耻。。等等。但是受到别人影响后我却找不到办法释放自己的压力,总是陷在这样的痛苦里没法自拔。

  与主流思想强调集体主义不同,这本书完全是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来写的,虽然德语翻译过来有点生涩,但是习惯了也就读下去了。刚读完第一章我就知道我选对了书。这本书从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分析自己开始,扩展到如何与外界接触,如何融入人群,如何对待相左的意见,如何对待敌人争执等等。。完全是在剖析个人的感觉,如何解析痛苦,以及从人性本质解释爱慕友谊,嫉妒,痛苦的来源。。对于我这种追根问底的人来说,十分好接受,并不是泛泛而谈,而是具体的分析了各种情况。

  就讲一下对我触动比较大的几点吧。

  1. 人们不会对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财富过于苛责,但是对别人拥有的天赋才能却是会非常的介意,通常表现为集体性的“失明”和“失声”,就是完全视而不见,似的才能拥有人对自己的能力感到低估和无用挫败。

  这些话解释了我从小到大一直解决不了的疑问。我无数次的问过爸爸妈妈,但是他们也并不能给出答案。我一直觉得,人们会因为我家里是否有钱,是否父母慈爱而产生嫉妒,因为这些事是我们生来不能选择的,是不公平的。但是如果我会画画不会唱歌,你会唱歌不会画画,我们是没有必要嫉妒对方的,因为我们可以选择把自己的天赋发挥出来或者藏起来,是可选的。而且每个人都有一些天赋,是平衡的,是公平的。

  而我从小看到的,却是大家对我能花多少钱反应非常正常,但是如果我一露出来点画画的能力,跳舞的爱好。。身边的人要不集体性的沉默,当没看见,要不就是有几个很不爽的人冒出来各种酸气的评论,很不友好。而且关系越远,大家的态度越宽容,关系越近就越苛责。所以我可以在写博客的时候交到陌生的,从未谋面的朋友,却不能在同学和同事之间找到心态平和接受我的人。我便很不明白为什么。我只会这点东西,你们不也会其他东西吗,比如说弹钢琴,比如说唱美声,比如说写小说。。我都不会呀,我也都给你们点赞了呀。

  直到读了这本书里的相关章节,我才明白这只是人之本性,是不能以我的一厢情愿来理解的。所以,想要让人喜欢我,就把自己的才能藏起来些,不然自己不知道的时候就已经树立了敌人。虽然我还是不会藏起来,还是会把新作品发朋友圈,但是我不会再对别人的态度那么在意,觉得是不是自己做的还是不够好,画的不够漂亮,所以别人才没有反应,才会酸气的评论不好的话。我也不会再在单位里所有同事面前表演节目之后,奇怪为什么一个部门的同事们第二天会统一冷着脸,绝口不提此事而只有其他部门认识的不太想干的人跑来跟我说哎呀跳得真好呀。。。我知道自己的性格不会改变,所以并不指望一本书可以把我转变成人见人爱的老油条,但是我真的很需要一个答案,让我可以安心下来,不再惶惶恐恐的责怪自己。

  2. 独处是正常的,不愿意过多与人交谈也不是错误。这个社会对内向的人太过苛责,但是人在独处时才能真正的思考,与自己交谈,战胜自己。

  我从小就没有什么朋友,因为我喜欢的东西跟大家太不一样,成长轨迹也太不同,永远都不合群。妈妈很慈爱,从来没有因为我的内向而苛责我,但是我自己却因为没有大群的朋友而羞愧。。于是我拼命的努力合群,即使自己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做着自己非常不享受的事情,但是有了很多朋友的陪伴,我至少成为了一个“正常人”。多年以后,毕业了,工作了,再到出国留学,我终于忍受不了这样自欺欺人了,回到了独来独往的生活,不再故意迎合别人而作践自己,但是心里的自卑还是有的,相比别人一呼百应的友谊,我还是觉得自己的形单影只是有罪的,是应该羞愧的。

  直到读到这本书,这个问题也算有了答案。虽然很多人都说过,独处如何如何好,不是坏事,但是真的在一本哲学著作中读到,心里才能真正的接受,便对自己的性格释然了。

  同样的,独来独往,确实会受到孤独的折磨,但是我仍然不会改变自己的性格去迎合别人换来友谊,我只是需要一个答案,来理解我自己,知道我这样没有错,只是跟别人不一样而已。

  3. 别人做着不好的事,说着不好的话,听着恨不得你大声责骂他们。。。处理方法便是,想象他们正在演一出喜剧,屡试不爽。

  我很多的痛苦来源都是周围人越过界限来跟我指手画脚。我试图在周围立起一圈高墙,但是仍然不时有人试图进攻进来,告诉我他们对我的生活态度多么的有意见,多么想把我改造的正常。而且我发现跟他们无法讲道理,他们不理解什么叫做“做想做的事情”,什么叫做“找到合适的人再结婚”,什么叫“我不知道我行不行,但是我想试一试”。他们眼里只有“你应该这样,你应该那样,你应该像那谁谁谁一样。。。”。很幸运的是,我的父母并不是他们中的一员。我有时候觉得这些人很可笑,我的父母尚且不会逼迫我,你们算老几?觉得自己多大能耐?敢越过我的父母来教育我?怎么不回家照顾一下自己着火的后院呢?

  在大街上,会有陌生男人突然凑过来冲我大喊,说我敢单独出门在大街上走就是想找人非礼的。会有拉着小孙女的老爷爷对面走过来,淫荡的看着我,与我脸对脸5厘米的距离擦肩而过,把带着烟臭的口气喷在我的脖颈上,完全不顾身边小孙女一脸的好奇。。

  在单位,会有看我不爽便口出不逊的,会有看我像个花瓶就认为我是靠脸踩男人爬上来的,会有认为自己能力高资历老就不服从我管理的。。

  在办公室里,会有某名牌博士,大谈女人读书无用,找个有钱人当小三就一辈子衣食无忧好了,无视我们一屋子女博士硕士,人数明显压倒男性。会有八卦之人对某个品性很好的姑娘各种污蔑。会有对领导的谄媚,对下级的欺凌。。。

  所有这些,现在虽然还会影响到我,但是却基本上被我挡在了高墙之外。因为他们只是身外之物,不该打扰到我内心的平静。他们每天在身边吵吵闹闹,让我感觉恶心,让我感觉厌恶,让我想要一拳打过去。。。可是就像书里说的那样,别人如何行为,是由于他们受到的教育而来,这世上最不可能的事就是试图改变别人,实在被影响的时候,就把他们想象成话剧里的小丑,说着奇奇怪怪可笑的话。于是,周围每天上演着各种闹剧,而高墙之内我的内心,却平静了。

  暂时只想到这几点,是对我影响比较大的。我真的推荐内向不善社交,还对此自卑的朋友们读一读这本书,说不定也可以像我一样原谅自己,找到生活的答案。

  此外,作者生活的年代很早,整本书说的都是站在男人的角度,对女人只提了几句,也是那种不屑一提的口气,女权主义者看了说不定会爆炸的。

  《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积极思考》读后感(六):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积极思考

  叔本华认为人生快乐是不实际的,苦难才是真实。认为人所有的危害在于不能独处,认为大多数人是道德低劣且愚钝的,没有必要深交,理想中幸福应该克己,保持独身后内心世界的平和。 不太认同他的观点,从心理学角度看人类的很多快乐来自群体间的交互,结交朋友会扩大自我意识和认知,拥有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人感到快乐的重要部分。中世纪的时候,很多修士过着独立与世隔绝的生活,然而受到的诱惑反而更多,生活并没有更好。其次聪明有才却不表露自己的想法其实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就好比有一颗珍珠却不能被世人知晓,知音难觅般的痛苦。 我猜叔本华是个孤僻的人,也是个十足的悲观主义者,他的观点很可能和他早期的经历和性格有关系。虽然不认同他的观点,不过他提出幸福感来自于内心这个观点很值得思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