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红顶商人胡雪岩大全集-全6册-珍藏版》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红顶商人胡雪岩大全集-全6册-珍藏版》读后感10篇

2018-08-15 05:46: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红顶商人胡雪岩大全集-全6册-珍藏版》读后感10篇

  《红顶商人胡雪岩大全集-全6册-珍藏版》是一本由高阳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2.00元,页数:2013-1-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红顶商人胡雪岩大全集-全6册-珍藏版》读后感(一):远见

  对胡雪岩一直有着很浓的兴趣,直到看到高阳先生所写的历史小说才算把胡雪岩的一生认识了个清,虽说是小说,但是还是很贴近原型的,就像马识途的小说,能很好的构建当时社会一样

  一个商人的发展史,处处显露着他的敏锐开始对王有龄的投资,到攀上左宗棠…不可为他对世道冷静判断。政商的延续一直在今天还是有着深深烙印,在中华大地这块孕育了5000年文明土地上,永远占据一席之地,在脱离政治环境下的商业运作是不可能会取得成功的。一个原因就是政治资本的取得就是要掠夺有限的社会资源不然没有优越性的体现也就没有了皇室尊严,相比较下的差异生活才是人类部分族群向往,二是政治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喜欢谈论的谈资,任何小道消息都会让大家参与其中打法大把的时间,也就有了让政治参合商业的可能性大大提升,与其商人求人办事,不如自己捐官谋求发展来得实惠,就如店铺的开张注册并不是为了政府管理有序,而是为了让当权者展现权力代表手段之一……所以在如此一个环境下,商人出身的胡雪岩替官府办事来给自己找靠山,最大钱生意也就很好的得到解释了。阿里巴巴的马云长把这套书当作枕边书也就十分能理解了。

  当然了,只有打点官府一条路肯定是不可能发达的,最重要的是胡雪岩的远见和胆大,任何事物都有他的发展轨迹,胡雪岩就是瞄准了大步向前。小说里虽未直接写到他是如何预见的,但字里行间对话可以让你很深刻感受到他的敏锐洞察力,想着都不是一般人能有的能力,在很好运用借助这份力量同时年前的他很能做到知人善用,也是其独到眼光-“自己不懂没关系,重要的是我知道谁懂”。在建立自己商业帝国的同时培养了一些能独立思考行动人才,不仅拓展商业版图还让人死心塌地的跟着他,对他而言何止是一石二鸟啊!

  后期的胡雪岩都是在事业顶峰时,高傲不羁,得罪了相当多的人,更何况用人出现了很大问题,让他的商业帝国处在隐隐地危机中,最终也就因为还款不力导致战争预期带来的挤兑谣言,让他不仅一败涂地,而且还就在短短几天内失去了一切拥有东西,包括最珍贵名声。快速地扩张让他感觉到不是商业帝国的强大,而是千苍百孔。末期的胡雪岩也是回天乏力,深感自己在巅峰迷失让其步入了地狱深渊

  上山容易下山难,走得太快风景也就错过了,成功都是那么甜美,当你在路上时,要知道这是一场没有退路比赛谨慎对待自己和你要谨慎对待的事物才是重要点,长得胖不只是吃得多,还有可能是水肿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都是需要时间发酵的,能一步登上的台阶千万别逞能,分两步走可以走得更稳。

  急不得。

  《红顶商人胡雪岩大全集-全6册-珍藏版》读后感(二):功过人生任尔评,我自扪心问无愧

  这部小说足有六本,前四本是讲胡雪岩由白手起家成为当世最大的民族资本家,后两部则是描写了由盛入衰的家道没落,读起来让人不住扼腕叹息一代商圣出生在了错误年代。这是一本传记体小说,前四部写的不错,后两部则明显有凑字数嫌疑,高阳本书写作特点不在于文学特点,而是用小说的方式把胡雪岩的生平告诉大家,所以看本书的看点不在于文学性,而在于历史性(当然这个历史性建立在小说的基础之上,不是真正的史料)。当然书中对于一些俗语、俚语的运用显得比较下功夫,对人物当时暗语以及语言背后的意图的揣摩解释,也是比较不错的。

  以前有一句话叫做“做官需读《曾国藩》,从商必看《胡雪岩》”,在清末的几大富翁之中,资产不是最多的,红顶也不是最高的,但是名声却是最响的,当时则有“胡财神”封号,为什么会是这样,四个字“在商言商”,他作为一名商人却僭越了这四个字,成功也在此,失败也在此!不过胡雪岩却是我最喜欢的。

  首先来剖析胡雪岩的成功。

  正如前文所言,胡雪岩的一生成功是因为超越了 “在商言商”的的原则。他结交官场,是当时典型依靠官府做生意的典范,人生的第一桶金正是当时依靠王友龄当上知县之后的第一笔款子。当然这也是王友龄也是胡雪岩最具传奇色彩一笔投资,当时仅仅只凭几次见面和暗中的观察,不惜丢掉饭碗(这是他做人诚实缘故,接下来再剖析),毅然借给王友龄五百两银子,用现在的话说,这是一笔当时谁也不敢,更准确的说是谁都没有想到过的风投,他成功了,赢得了人生。

  从这个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出,胡雪岩为人慷慨,善于识人用人;心地善良,做人诚实;敢打敢拼,最关键的是敢想。为人慷慨,急人之所急,处处为朋友着想,绝对不会为了蝇头小利斤斤计较的,这使得他人缘广泛,朋友面广,当然这个优点在成功之后没有及时的转型,也为他的失败埋下了一些伏笔。心地善良,做人诚实,首先体现在有钱之后开办的胡庆余堂,一个诚心的货色十足的药铺,当然也体现在巅峰之处,囤丝开展中外丝绸大战,他出发点第一是他当时的承诺,其次就是他不忍心看到千万的丝农因此而失去生计。其实敢打敢拼很多商人也具有,但是敢想这点,很多商人就敢不上了,首先是之前风投王友龄,再之后和槽帮结交,成为爷叔等等。

  其实成功在后人看来是不可复制的,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有他成功的原因和方式,其中诸如时代、环境、机会等都是不可复制的,但是失败来说,却是后人可以借鉴的,一个相同情况出现,你复制前人路子,很难成功,但是你能堤防着前人失败的教训,也行你就能避免失败。

  胡雪岩的失败后人最直接的总结是被卷入了左宗棠和李鸿章的政治斗争旋涡之中,其实我认为这并不能成为胡雪岩失败的主观原因,第一跟着左宗棠是胡雪岩在王友龄殉城之后的出路,也是当时算是最正确选择了。第二,站队,这在任何时代任何局面都是一场豪赌,在左宗棠败绩初现之时,胡雪岩也没有要跳出队伍,如果跳出这个队伍就不是胡雪岩了。当然社会环境,封建时代,战争等因素都是外部因素,就此先不谈了。

  其实我认为胡雪岩失败最大的原因是没有全球战略观,也就是还没有看清当时的国际环境,在小说中,胡雪岩的对外事务都是古应春的一名虚构角色(我考证了一下貌似现实没有这个人物),我们就此分析他这一甩手掌柜使得胡雪岩不能对全球局势有一个明确的判断,在细节中虽说胡雪岩不排斥西洋文化,但是骨子里还是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商人,我一直困惑的是胡雪岩有大把的钱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出国去看看,即使不做风险管理,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在国外投资,但是至少自己应该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典型的天朝上国的思想

  其次有管理的科学程度还是初级阶段,没有对下属的考评监督,在摊子小的时候,他自己能亲自把关各个关口,任命职员,但是当他盘子大了之后,他没有进行科学化的管理。人在钱少的能保持本性,但是诱惑大了之后,谁还能保证呢?有人告诉他当铺档手有问题,建议他交叉任职之后,他居然倒在了美人计之下。这就是没有一个靠制度运行庞大商业帝国的一角

  第三,风险管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么大的商业帝国,在钱庄收到谣言开始挤兑之后,没有应急预案,没有措施,在通讯滞后的条件下,连自己最亲近的人都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最后,妻妾成群,生活奢侈,我觉得这并不是问题,问题是这种风格会带来风言风语,就是所谓舆论公司公关部门,党政军也有宣传部门,任何一个组织不能再舆论上占据一席之地,路难走。

  其实,我个人是很喜欢胡雪岩的,他成功亦或是失败,时事使然。英雄失败了,也是英雄。吸引我的正是他的品质或者说是人格魅力,“厚道”二字以概之,其实胡雪岩也是一个实践厚黑学的人,厚,不是脸皮厚而是待人厚道,黑,能够对外国人黑,对敌人黑,虽然说黑的还不够彻底。

  不用去埋怨社会,能成功的人会抓住机会的。

  《红顶商人胡雪岩大全集-全6册-珍藏版》读后感(三):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今年离高老故去已经有23年之久,这是我第二次读这部书,当年借别人的书,书页又黄又臭,观感太差,但从中学到了不少道理,故入手一套重温这位大清首富红顶商人的跌宕人生。

  书封对高阳的历史小说评价非常中肯----“既注重历史的真实,又擅长讲故事”,高老的书读起来,故事衔接丝丝入扣趣味性非常强,让人捧起就不愿放下,与此同时,又会详细介绍正史背景,甚至非常详细的典章制度(例如第一册中的清朝税收制度)、风俗民情等,给我们描述了一幅栩栩如生的清末社会画卷

  胡雪岩当年的职位相当于一个银行放贷专员,私自将一笔意外所得烂尾贷款赠与王有龄捐官,待王发达后,利用政府公款雁过拔毛开起了银行,后进入丝市,倚靠左宗棠,介入军火买卖….纯粹是空手套白狼。之后扶摇直上场面越铺越大,丈八灯台,身处高位目不能极各种污烂漏洞,且骄奢淫逸不能自律自省,最终败于左宗棠与李鸿章的政治斗争。不可否认的是胡雪岩的独到眼光,他看到了暴富的捷径--政治投机+金融游戏,并且有能力和运气玩转这个游戏。

  我想起马云在2014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对胡雪岩的评价,这是我在四年前读第一遍时未曾感悟到的。马云说:“胡雪岩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坏的榜样--红顶商人。”两个相隔近两个世纪的中国首富,且同为杭州人,为什么马云会这么说?因为胡雪岩的发家史实在非常具有“中国特色”,他身上紧紧贴着政治靠山的标签,发于“权”,败于“权”。中国近现代种种落马富豪状况与他是多么的相似!然出现这种“中国特色”的根本原因还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政体制度(政权垄断、重农抑商)以及社会生产力发展阶段决定的。胡雪岩说:“洋人做生意,官商一体,他们的官是保护商人的,有困难,官出来挡,有麻烦,官出来料理。他们的商人见了官,有什么话可以实说。我们的情形不同了,官不恤商艰,商人也不敢期望官会替我们出面去争斤论两。这样子的话,我们跟洋人做生意,就没有把握了,你看这条路子走的通,忽然官场中另出一个花样,变成前功尽弃。”

  以上是一方面,我们要做的是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并且为我所用。历史变迁朝代更迭,但是总有些道理是亘古不变的。

   眼光。不管是他看人的眼光,还是投资的眼光,都非常的独到且准确,他并未读过什么书,我想只能归结于天赋悟性。在这点上马云对胡雪岩也称赞有加,胡有一句话说的确实好:“生意越来越难做,越难做越是机会,关键是你的眼光,你的眼光看到一个省,你做一个省的生意,你的眼光看到全中国,你做的是全中国的生意,你的眼光看到全世界,你就有机会做全世界的生意,你的眼光看到今天,你做今天的生意,你的眼光看到十年以后,你做十年以后的生意。”做生意嘛,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人、财、物这三点把握住了,肯定就没有问题,而他在这三项上处处准确,他不发达谁发达!

   赌徒心态。胡雪岩500银两赠与王有龄,道光时期500银两相当于现在的十几万块人民币,他对王有龄虽然有一定了解,但也寥寥,这不就是在赌博吗?富贵险中求,做生意需要这样的心态,太循规蹈矩是做不了大事的。

   识人的眼光、用人的手腕,两具到家,把有本事的人收服了,他的本事就变成了自己的本事。用人所长(任用刘不才、朱福年),并给予足够信任凡事涉及人际关系,“利”字永远向后放,人情是最重要的投资。

   宽广心胸和社会责任感。两件事,一是杭州围城,国难当头,胡雪岩挺身而出,拼死出城买粮,对王有龄重情重义,对杭州人民责任有担当。二是中外丝战,保护民族手工业对抗新式巢丝厂。胡雪岩做慈善一方面为了面子,另一方面如他所说:“做生意总要市面平靖,而市面的平靖,不能光靠官府,全需大家同心协力。”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这就是为何商贾巨富颇多,而胡雪岩却能名留青史。写到这想起最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一句话:“工业化、信息化的车轮滚滚向前,处于低层的弱势群体也许难逃被碾压的命运,这样的现实冰冷而无情。我们总是希望走的更快,但当镜头对准当中的每一个人,以及他们真实的生活和家庭时,我们又希望放慢前进的脚步……”

   强执行力,思虑清楚立刻行动。

   沉着冷静,思路清晰,应变能力强,做事主次排序非常清楚。正事尽力去做,闲事不钻牛角尖耗精力

   不怕得罪人,敢于争取自己的利益,又得饶人处且饶人,给别人也给自己留后路(张胖子事件)。

   信誉即生意。即使在落魄之后,也能坚持此原则,方为可贵。

  胡雪岩的成功最重要的一点,还是他对于分寸有着浑然天成的拿捏,如书中所说,既厚道,心又狠,既有魄力,心又细。自己也有创业的想法,读的书或许比胡雪岩多,但懂得多了,便会瞻前顾后,处处制肘。可见世间万事没有绝对,就在于分寸之间的把握,这也是最难做到的。

  附书中很有道理的一些话:

   古应春说:“那些人是闭门造车谈洋务,一种是开口就是“夷人”,把人家看做茹毛饮血的野人,再一种就是听见“洋人”二字,就恨不得先跪下来叫一声:“洋大人。”这样子谈洋务,办洋务,无非自取其辱。”------现在社会这两种人似乎也非常突出。

   “这个道理,就叫爬得高,跌得重!他爬上去是靠机会,或者别的人有意把他捧了上去的,捧上了台,要能守得住,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这一摔摔下来,就不送命,也跌得鼻青脸肿。所以这种志大才疏的人,怎么样也是苦恼!稽诸史实,有许多草莽英雄,因缘时会,成王称帝,到头 来一场春梦, 性命不保。说起来大都是吃了这四个字的亏。”------嵇鹤龄一语成谶,这或许就是读书多的好处。

   犯法的事,我们不能做;不过,朝廷的王法是有板有眼的东西,他怎么说,我们怎么做,这就是守法。他没有说,我们就可以照我们自己的意思做。讲到良心;生意人的良心,就只有对主顾来讲。公平交易,老少无欺,就是我们的良心。至于对朝廷,要做官的讲良心。这实在也跟做生意跟主顾讲良心是一样的道理,‘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朝廷是文武官儿的主顾,是他们的衣食父母,不能不讲良心。我们讲法,对朝廷守法,就是对朝廷讲良心。做生意的守朝廷的法,做官的对朝廷有良心,一定天下太平。再说一句:只要做官的对朝廷讲良心,做生意的就不敢不守法。如果做官的对朝廷没有良心,要我们来对朝廷讲良心,未免迂腐。------胡雪岩对于商人的良心之见解。

   或者暗示,或者默许,只要攻下一座城池,三日之内,可以不守两条军法:抢劫与奸淫。蒋益澧可能亦曾有过这样许诺,这时候要他出告示禁止,变成主将食言,将来就难带兵了。------由太平军和清政府的杭州围城到国共的长春围城感慨,一旦发生战争,最惨的还是百姓。现在一提边境领土之争,很多人都摩拳擦掌,慷慨激昂,我想说,纯粹一群傻冒,让他们去前线吧。

   “用兵三十余年, 聚而为兵,散而为盗,蔓延天下,隐患方深。重以水旱频仍,吏治调敝,盗贼满野,民不聊生,而于是时急开边畔,募兵以资防御,旷日逾时,而耗敝不可支矣。”这是就军费者言,说中国不能战。就算战胜了,又怎么办?战胜当然要裁兵,将刚招募的新兵遣散,结果是“游荡无所归”,聚集“饥困之民图逞”,是自己制造乱源。------左宗棠与李鸿章,主战不见得值得称颂,主和不见得是懦弱,清末政治腐败,经济衰退,军饷压力都在百姓身上,忍一时愤图百年之计也只是因为无奈吧。中国现在社会也存在这样一大群无赖的无产者,近现代喜欢闹事起哄的人,就是他们,不是所有的百姓都无辜。

   “人就是这样子,什么事都要讲机会。明明一定办得到的事,阴错阳差,叫你不能如愿。”他心里在想胡雪岩今日的遭遇,也是一连串阴错阳差的累积,如果不是法国构衅,如果不是左宗棠出军机,如果不是邵友濂当上海道,如果不是宓本常亏空了阜康的款子…..------其实这几件事情,有些是自己能左右的,只是在乎一心。

   人以役物,不可为物所役。心爱之物固然要当心被窃,但为了怕被窃,不敢拿出来用,甚至时时忧虑,处处小心,这就是为物所役,倒不如无此一物。

   秦寿门说:“有事不可怕事者,是要沉得住气,气稳则心定,心定则神闲,死棋肚里才会出仙着。”

   胡雪岩深知官场中人的脾气,只许他们亲热,不许别人越礼。

   虽说不招人妒是庸才,可以不招妒而自己做的招妒就太傻了。

   人与人之间,交情跟关系的建立与进展,全靠在这种地方有个扎实的表示。这一步跨越不了,密友亦会变成泛泛之交。

   做生意切莫斗气。

   做小生意迁就局势,做大生意先帮公家拿局势扭过来。

   用兵之道,在乎一心!做生意跟带兵打仗的道理是差不多的,只有看人行事,看事说话,随机应变之外,还要从变化中找出机会来!

   古应春不做声。这个决定原是很用一下的,但出入太大,自己一定要表现出很郑重的态度,才能说动胡雪岩,所以他的沉默,等于盘马弯弓,实际上是要引起胡雪岩的注意和重视。

   江湖上行事,有时要“充”,不会的也得要大包大揽,满口答应;有时要“冲”,不管做得到做不到,硬做了去。但是,有时既不能充,更不能冲,一要诚实,二要稳健。

   “毛病是谈不到。不过,小爷叔,中国人有句话,叫做‘业精干勤,荒于嬉’,这个 ‘勤’字照我讲,应该当做敬业的敬,反过来‘嬉’字不作懒惰解释,要当作浮而不实的不敬来讲。敬则专,专心一志,自然精益求精。小爷叔,如果说你有失策之处,我直言相谈,就是不专心。”古应春又说,“人的精力到底有限,你经手的事情到底太多了,眼前来看,好像面面俱到,未出纰漏,其实是不是漏了许多好机会,谁也不得而知。”

   俗语说:‘前半夜想想人家,后半夜想想自己。’我们现在先想自己,有什么好处到人家那里,人家肯看交情上头,冒一冒险。

   尽满不动气!听得这一说,古应春实在不能不佩服。原是极浅的道理,只为方寸一乱,看不真切。这一点功夫,说来容易,临事却不易做到,正就是胡雪岩过人的长处。

   世界上有许多事,本来是用不着才干的,人人能做,只看你是不是肯做,是不是一本正经去做。能够这样,就是个了不起的人。

   八个坛子七个盖,盖来盖去不穿帮,就是会做生意。

   我胡某人之有今天,是天时、地利、人和,再加上两个可遇不可求,可一不可再的机会凑成功的。试问,天时、地利、人和,我还占得到哪一样?就算占全了,也不会再有那样两个机会了。

  《红顶商人胡雪岩大全集-全6册-珍藏版》读后感(四):那年花开月正圆——经商便是天时地利人和

  曾有一档热门连续剧《那年花开乐正圆》也是从历史真实人物改变,讲述的是清朝一代女富商周莹的奋斗之路。但编剧急转而下迂回曲折的感情之路与略不合理的商贾经营之道弄得这电视剧实在不好看,还不如来看这本同朝商人胡雪岩的故事。 后来细想电视剧名,那年花开月正圆是个什么意思,联系剧情我也不能论断一二,但单说剧名,我却能想到的一层意思便是天时、地利、人和。周莹做的生意不免有些巧合,而胡雪岩亦然。 天时,是指中国的最后一个朝代,西学东渐,闭关锁国的封建大门正在被打开,中外通商,中国经济有所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在不断勃发。而在政治上它存在着内忧外患,内有小刀会与长毛等起义,外有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签订不平等条约。人民百姓水深火热,官府管制也是焦头烂额,顾不暇接。正所谓乱世出英雄,事多之际便有更多的机会乘风破浪,因为这考验不仅仅的是固有资本,更是个人能力。此时的胡雪岩便是靠这一手的能力脱颖而出,不能不说是有着天时之利。 地利。胡雪岩从杭州发家,由钱庄生意做起,将阜康的生意名扬千里。杭州是为华夏山清水秀之地,在此做伙计的他便是在这块土地上结识王有龄等好兄弟。在此后,他湖州做丝,上海买卖军火。便都是因地制宜,利用地域优势做足生意。其实单说地利是不足为信,这里必然要与人和所联系起来。 胡雪岩的个人能力我是敬佩不已,游走在官商之间,漂泊在江湖之上。将政治与经济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利用政权为商路开道,同时在经商之时不忘辅助国家,以大局为重,明白政通人和百事兴的道理。而交友不仅是在政治上与官同行,而江湖上也有义气兄弟,不是简单的落门槛,而是漕帮的小爷叔。与尤五和郁四的结识也是他在商贾大道上的一大助力。人和之处不仅仅是巧合所致,莫名的欣赏与信任,这都是雪岩兄一步一经营,交友推心置腹的结果。灵活的交际手段加之一颗炽热真诚的心,想问谁能拒绝呢。 有这天时地利人和,不怕不成功。红顶商人胡雪岩真正做到了清代最成功的商贾。但结局却是令人扼腕。 读此书时我却没有读到结局,全书六本,我读罢三本便收了手。高阳作者的文笔与故事应是不错,但三本读罢却感故事节奏的缓慢,加之男欢女爱的情感戏的冗杂,兴许是利用娶妻置妾推动情节,但太多的男女交往便给我一种起点小说之感。胡雪岩的经商之路我还了解一二,便也不借这本小说细读,望以后机会再能从史书上读到。

  《红顶商人胡雪岩大全集-全6册-珍藏版》读后感(五):读完一头浆糊

  一直久慕高阳先生的大名,也知道《胡雪岩》这部大作,却一直无缘欣赏。在网上找到了一部电子版,看起来和纸质书效果接近,于是花了两个多月时间,将电子书3000+的内容读完。读完,第一感觉就是一头浆糊。

  可能我是一位工科男,平时对经济方面关注很少,对书中很多经营方式根本没有概念,看到书中胡雪岩辗转腾挪、翻云覆雨获取经济利益,只能目瞪口呆。当然,这并不是我一头浆糊的主要原因。

  我总是觉得,小说中的每一个出场角色,都应该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重点描述的人物,更应该贯穿主线,有始有终的。可是这部作品里面人物出场很多,往往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让人应接不暇。可是,有些重点描述的角色,却是有始无终,在故事的发展中消失不见,不知所踪了。如第一部中郁四、阿珠、陈世龙等一众人物,当时描写笔墨不少,可到后面根本没有出现,特别是陈世龙,作为一个接盘侠,胡雪岩似乎打算委以重任,打算让其学生意,学外语。可是接完阿珠这个盘以后,陈世龙就销声匿迹了。嵇鹤龄同样如此,我还以为这位胡雪岩的结拜大哥,仕途一路高升,会为胡雪岩继续提供帮助。哪知后面再也没有见过。

  写到了阿珠,不得不提整个作品里面的情感纠葛。在这部书中,几个男性角色好像都是花心大萝卜,经常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胡雪岩更是如此,几个重点女性角色,好像除了七姐这个女张飞外,胡雪岩是见一个爱一个。人不风流枉少年,滥情也就算了,可是开始郎情妾意,突然就灰飞烟灭了,中间的转折也太快了。和阿珠那么你侬我侬,就撒手不管了。书中给出了理由,但是却很牵强。不过阿珠还好点,最终还有陈世龙。阿巧(记不清楚了,里面有太多的巧、珍、珠等)就太不幸了,开始不知怎么就和胡雪岩擦出了火花,可是胡却始乱终弃,转手送给了何桂清。等到胡雪岩重病,命悬一线的时候。阿巧又挺身而出,服侍左右。结果等人家病好了,就又翻脸了,还美其名曰是害怕阿巧受委屈。这边大老婆还在为娶芙蓉和胡雪岩闹家务,让胡雪岩头疼不已。转眼胡雪岩就又找了一个妙珠,立为上海夫人,也不害怕大老婆找事,更不害怕和他一块去上海的芙蓉知道了会伤心。这都有点太不合理了。

  上面说了这么多,最主要表达的就是这部书结构的混乱。也许是我喜欢看推理小说,注重情节发展的合理,逻辑的通顺。可是这部书,往往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情节跳跃太多。有些和主线明显没有联系的设置,作者也下很大功夫来描写。比如第六部里面,让查封当铺,出场几个人物,费了很多的笔墨,结果好像没了下文,对情节发展没有什么作用。再如描写朱太太如何骗人掘宝,其实就为了证明此人心怀叵测罢了。结果絮絮叨叨写了几十页,和主线一点联系也没有。再者,有些情节应该在前面埋下伏笔,在后面徐徐展开,如螺蛳太太这个后几部比较吃重的角色,前几部根本没有一点描写,等到需要了,赶快来个插叙。如此做法,就把故事的脉络弄得七零八落,混乱不堪。

  提了这么的意见,其实说句良心话,这部作品还是很不错的。整部书里面的描写细致,语言流畅,人物性格鲜明,跃然纸上,不愧是一部大作。比起大陆某个作家,竟然野心勃勃、异想天开到用一部小说来争夺文明话语权,改变人们对历史的看法,高阳要好很多。

  《红顶商人胡雪岩大全集-全6册-珍藏版》读后感(六):一代巨贾的发家历史和衰落

  从当初在茶楼混迹的市井小民到后来纵横商场的商业大佬,胡雪岩这一路走来伴随着运气和处事的精明。从资助王有龄捐官开始,那个时代的人是重情重义的,懂得知恩图报,于是胡雪岩走上了红顶商人的途径,一个时局动荡的年代往往是一个政治腐败的年代,自古以来官和商都是形影不离,权力和金钱必定彼此相互依靠。胡雪岩的成功在于他会做人,能够投其所好和根据能力任命下属,这一点不得想起本世纪初,那位在东南沿海名噪一时的人,他们身上都有类似的踪迹。而现在的商业更加尊重市场或许这一套还能够走通,但是已经不想从前那般放任了。后期的胡雪岩把他的商业版图扩张得太大,已经深陷政治的泥潭不能够抽身,而这场较劲往往是像胡雪岩这样的副手去其锋芒。

  胡雪岩后期对属下的管束不够,纸醉金迷纵情声色也是导致他商业帝国崩溃的原因,越是关键的时刻越是要懂得收敛,避免他人虎视眈眈。缺点是可以有的,但是如果这个缺点影响到了整个局势的发展和自己对事情的把控的话,那么这个缺点的坏处就会无限放大。胡雪岩后期因为情人而放弃对典当行的整改已经暴露出他商业下坠的端倪,同时那是个巨变的时代,如果对相应的商机和新型产业把握不准的话,也容易失败。同时胡雪岩书读的少或许也是他的一个弊端。

  书最精彩的地方在于太平天国时期他设法拯救被困于杭州城内的王有龄,可以看出二者之间的有情有义,那或许是最可贵的东西,依稀有胡雪岩隔江流泪的画面。同时早期扩展商业版图,拉拢人心也是很值得品位的地方。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

  真

  《红顶商人胡雪岩大全集-全6册-珍藏版》读后感(七):20180624(29)

  想到了杜月笙。可能是胡雪岩的史料太少。偏小说话了。也看不到人物的成长。不如看杜月笙传。

  帮人,敢于担500元的风险,投资王有龄。

  祖上积德,曾经帮过的人,会知恩图报,何桂清帮王有龄,

  看书是快速成长的最好的路径,王有龄了解时政,

  让别人帮忙,会用人,讲诚信,讲义气,懂苦衷,成人之美。利他,给他人留面子,大方,失落是不麻烦,发达是不忘老朋友。

  不能只靠运气,最终是要靠自己。

  有想到韦小宝,曾国藩。商道,这本书当小说看,还可以。整体写的很一般。

  在人物的心理,清朝的细节民俗上还可以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