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猪案的读后感10篇
《公猪案》是一本由李杭育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2015-9-1图书,本书定价:272,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公猪案》读后感(一):穿越“猪”没有好下场
三头公猪都死了,或被竹竿打死,或被步枪射杀,或被注射死亡。
三头公猪的死是必然的,太平天国时的公猪旺财,因为身处乱世,人都难以善终,何况一头公猪,而且是一头一条有情义、有担当的公猪?土改时的公猪旺财,因为仇恨而死,引文那个时代仇恨的被仇恨的,先仇恨他人的和后来被他人仇恨的,都没有好果子吃。现代的公猪旺财死得其所,因为接下来的工作是屈辱的,而且也不能长久,它工作的乐趣,“猪”生的乐趣已经不复以往,所以安乐死倒是最好的结局。
《公猪案》读后感(二):穿越三世的八戒
首先,这是一部猪的穿越史。
别以为只有人会玩穿越,猪也会!
《公猪案》的故事以一个法官接到一纸诉状开始,状纸上写着:状告一头名叫旺财的公猪咬死了人,要求杀人偿命,并责成他的主人来福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
法官接案后展开调查,他发现自清末到现在这头名叫旺财的猪竟然在同一个地方干过三桩一模一样的事件,它穿越三世,从晚清的太平天国运动到解放初期的土改,再到新世纪的新农村建设,世世都以咬死屠夫为终极目标。当然,也没能逃脱枉死的命运。
一代公猪从清军的江南大营逃脱,带着猪婆猪儿子回到了主人身边,但村民因怀疑它带回来猪瘟而将它活活打死;二代公猪被枪子打得脑浆迸裂;三代公猪稍稍好命一点,在政府不准养猪的政策下,被安乐死。
麦家先生认为,这是一部游侠小说,旺财就是行走在天地间的游侠。也有学者这是一部奇幻小说,公猪旺盛的生命力裹挟着一种超越时间的力量,顽强抵抗者它作为猪的命运。正所谓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在这本书里看到的是生死轮回、因缘相续。
这是一头特别的猪,所以,它的到来背负了一定的使命。李育杭书里说:
“这头猪不太寻常。它毛色通体乌黑发亮,身材魁梧、彪悍,面目狰狞,发狂时嘴缝里还会生出一堆獠牙,最特别的,是它屁股后面突起的两个雄壮的卵蛋,每个比甜瓜都大。它不仅每天洗澡,而且顿顿都要吃鸡蛋。”
要洗澡、要吃鸡蛋、要人伺候。你瞧,这头猪活得比人还矫情!它每日的工作就是跟随主人走乡串村,靠着它两个雄壮的卵蛋去给母猪配种,为主人换一口饭吃。所以,它也是一头背负使命的猪。它的使命就是配种,创造更多的猪。作为猪老大,作为留下镇、青芝坞的猪爹,它生来就具有一种特殊的禀赋,对生猪肉味异常敏感,对屠夫怀着一股说不出的仇恨——屠夫们杀的可都是它的孩子呀!
屠夫杀猪,犯杀戒,公猪报仇,咬死屠夫,此乃冤冤相报。一切都不出佛家的因果说。
再来看它的主人旺财。三代旺财之间有着微妙的联系。二代旺财在这三个里面最富有传奇色彩,他本是富商家独子,标准的富二代。可他看见旺财时欢喜得不得了,觉得找到了知音。竟用自己在青芝坞的地产向自己家的帮工换了这头猪,乐颠颠的做起了猪倌。在旺财咬死曹主席的那天,他看见了自己前世的影子——一代来福。他在旺财被村里人活活打死后神智恍惚,日日背着旺财的阳具在留下通往青芝坞的路上来回游荡。
前世的孽障,杀与被杀的命运,善与恶的循环在故事里翻腾上演。佛家《阿含经》言:“法生则生。法灭则灭。皆由因缘合会生苦。若无因缘。诸苦便灭。众生因缘会相连续则生诸法。如来见众生相连续生已。便作是说。有生有死。”大概意思就是说:所有事物或一切现象的生起都是相对的,因和缘是相对中的关系和条件,即因果。离开任何一方都不能生起任何一个事物和现象。我们人世间一切的人、事、物都来自每个人的那一段因果。众多的因果构成了我们这个世界,没有因果就没有我们。
所以,屠夫们被猪咬死不是偶然,富二代变成猪倌也不是偶然,一手遮天的主席惨死猪嘴更不是偶然现象,它必然要发生。前世的因造就了今世的果。我非宿命论者,但事发蹊跷时,不得不让人联想到世间无巧合和因果相续。
正是因为屠夫杀死了猪,种下了因,所以猪咬死屠夫便是果。屠夫死前起嗔心,转世再杀猪报仇,猪再咬死屠夫。世世循环,冤冤相报。一切都在因果的网里。原人论曰:形骸之色,思虑之心,从无始来,因缘力故,念念生灭,相续无穷。如水涓涓,如灯焰焰。身心假合,似一似常。凡愚不觉之,执之为我。宝此我故,即起贪嗔痴等三毒。三毒击意,发动身口,造一切业。
不过,虽认为故事逃不出因果业障,我在最后稍稍为屠夫喊一下冤!屠夫是一门职业,他杀猪有什么错呢?他只是履行他的职责罢了。就像刽子手,不过是独裁者的一个工具。真正坏的是独裁者。
屠夫之所以为屠夫,是因为有诱因。诱因背后的主使者就是一个一个的我们(当然我并不爱吃猪肉)。人们需要吃肉,花钱去买肉,自然就有了卖肉人,有了屠夫。这是一个没有买卖就没有杀戮的市场。屠夫背着让大众吃上肉的使命日日白刀子进红刀子出,末了还背上杀戮者的罪名,想想都冤,当初是谁要吃肉来着?
但,冤有头债有主,动刀子放血卖肉的是屠夫,所以,公猪咬死了屠夫——它毕竟是一头猪啊!
《公猪案》读后感(三):不变的善良万变的恶
在这个故事里,旺财不是狗,是头猪。
已经是第二次读这部小说了,第一次阅读的时候有一种对作者肃然起敬的感觉。这部小说太牛了,写的很大胆、很放肆、很任性,写了三代人,三代猪毫无关联又隐喻交织的恩怨情仇。架构大胆、语言老辣,绝不是普通的作家能创作的。草草看完后,马上百度了一下作者李杭育,果然不同凡响!
李老师的名字一直都有印象,在《书城》杂志里看过他写的文章,一直以为他是个评论家,百度后才知道他原来是曾经风风火火的“寻根派文学”代表作家,是广大60、70后文学青年的偶像。《公猪案》是他时隔二十年再次创作的小说,于是我端着学习的态度,再次重温了这部小说。
读这部小说,内心需要有点强大。故事很离奇,讲述了太平天国、解放初期和现代社会三个时代、三个来福(人)、三头旺财(猪)的故事。三个不同的来福和旺财,以同样的姓名、同样的命运、同样的结局穿梭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历史中。带给读者一连串跳跃的联想,让读者沉浸在一种合理而意味深长的混沌中不能自拔。
小说的语言很生动、很生活,浓浓的地域特征和乡土风情支撑了整部小说的语言架构。每个来福和旺财都是由善变恶,这个转换的过程中贪婪的人性和残酷的现实是主要催化剂。太平天国时期,战争和生存把温顺的猪变成了吃人的兽。解放初期利益急剧转换后,把善良的人心底的恶激发出来了,恶人也不亚于兽。现代社会善恶都隐藏在文明的外衣下,一旦被贪婪和利益驱动,人兽难分。
看更多精彩原创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悦人笔记》《公猪案》读后感(四):穿越“猪”没有好下场
三头公猪都死了,或被竹竿打死,或被步枪射杀,或被注射死亡。
三头公猪的死是必然的,太平天国时的公猪旺财,因为身处乱世,人都难以善终,何况一头公猪,而且是一头一条有情义、有担当的公猪?土改时的公猪旺财,因为仇恨而死,引文那个时代仇恨的被仇恨的,先仇恨他人的和后来被他人仇恨的,都没有好果子吃。现代的公猪旺财死得其所,因为接下来的工作是屈辱的,而且也不能长久,它工作的乐趣,“猪”生的乐趣已经不复以往,所以安乐死倒是最好的结局。
看完这部小说,我关心的是,公猪旺财的老婆珍珍去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