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中国道路》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中国道路》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8-18 04:48: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中国道路》经典读后感10篇

  《中国道路》是一本由洛丽塔·纳波利奥尼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29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道路》读后感(一):实践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作者对中国政府表扬,让我这样的中国人都觉得太过于匪夷所思不可思议了,说真的,有点看不下去,感觉手里拿的是人民日报新闻联播精华

  所以我特别怀疑,难以想象作者,这个生活在西方社会女性,对中国的描述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难道已经被成功洗脑,或者是我们在西方世界的另外一位潜伏的同志

  更有可能是,作者以这种充满刺激感,可以挑战你的现实经验冲突点,来吸引销量,这倒是一个不错商业伎俩.玩得非常高明.

  不过,书还是有几个可取之处:

  1.对比,中国与智利,冰岛,苏联的改革进程结果

  2.反思自由主义供给学派问题

  3.对比马基雅维利对于西方世界政治体制影响与中国儒家的政体

  当然上面这些都是散见于最近多年的不同书记报刊文章,但是从来没有以中国道路这样的主题给串起来,这是新意地方.

  另外,还有一点,比较重要的是,对于邓小平这个二十世纪伟大政治家的推崇和认可.实际上,任何社会的改革,不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是一场试验,既然是试验,就必须风险可控!

  邓公改革理念里面的摸着石头过河,自下而上,县寻求社会认同,等认同到一定时间,优劣式比较有把握时候,再大规模进行推广的这种长期渐进式的改革,是非有意义的,相比新自由主义是要优越得多.

  社会改革问题上,千万不要相信那些专家书呆子.不过感觉现在中国社会似乎忘记了这一点,不然微博上的那些公知,怎么会个个都显得善于治理国家呢?

  所以实践出真知,永远要相信一线的经验,中国目前的确还能有点自信.不要相信那些坐在办公室的改革家.引用作者的一句话:“如果说邓小平是摸着石头过河,那么佛里德曼及其追随者们都被汹涌洪水卷走了。”

  既然说到社会改革,想多写一点,实际上,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是如何摆平目前社会的经济平等机会不平等,这是核心问题。我们所关心腐败收入分配问题,都聚焦在机会不平等上。

  教育机会,工作机会,邓公当年正是破除了这个问题,中国的生产力释放出来。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比较教育市场化,医疗市场化的改革,都未能解决平等的问题。腐败和收入差距自然就上去了。我也的确不认为,只有美国化那套政治经济体制才能改变现状。这些都得从实践中摸索出来,而没有现成的路可以走的。

  我从来不相信有什么经济学家,或者公知能提出多么nb的方案。我只相信,1978年5月11日刊发的《光明日报》的一篇特约评论员文章的说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中国道路》读后感(二):这书太奇葩了,忍不住要摘抄几段

  15:经济危机将整个欧美变成人人自危的恐怖之地......然而在中国,人民见证经济高速增长同时幸福感与日俱增

  147:在中国,政治决策不当对当权者来说是一种耻辱,极有可能伤害民众感情,因此,在汶川地震之后政府积极启动灾后重建,乳制品行业丑闻发生之后,政府官员公开辞职希望得到民众的谅解。这在西方几乎是不可能的。

  175:就经济救助计划而言,中国远比美国成功。中国没有像美国一样仅仅提升银行储备,而是通过监管金融和银行体系,使为银行提供的刺激经济增长的资金最后落到了老百姓手中。

  209:中国政府保障了中国的食品供应、教育体系,确保了中国的不断进步。我们猜一猜如果中国举行选举,那么民众会把票投给谁?西方人绝对不会理解也不想理解,中国政府对发展的指导靠的是民众的热情而不是行政法律手段

  240:尽管中国腐败问题仍然存在,甚至涉及高层,但是民众对于相关问题并不避讳,记者们也试图将那些似乎不可触碰的人拉下马。而这样的新闻在西方的民主国家中越来越少。西方的政客已经征服了媒体,甚至成为媒体的主人。在中国,没有记者因为报道而被判刑、受到起诉或被司法机关调查,而这样的事在西方却司空见惯

  《中国道路》读后感(三):中国道路的西方视角,一个西方学者的反思

  这位学者从对中国的发展情况分析与对中西方道路的对比研究中得出结论:昔日柏林墙的倒塌并非共产主义的没落,更非西方的绝对胜利。就在西方的政治精英们热衷于不遗余力地催眠与自我催眠的同时,中国以自己选择独特方式,抓住机遇,忍受阵痛,在经济崛起的道路上一路狂奔。

  说实话,这位学者对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赞扬与推崇在一贯以单向思维歧视对待中国的西方知识分子中甚为罕见,他也从一个西方学者的角度向我们展示出我们的道路在看似繁荣先进的西方,亦不啻一剂良药。中国道路,值得所有西方国家深思。

  就像他所赞扬的那样:“哪一个西方的民主政权现在能够为了国家的利益开诚布公地对自己进行审视?又有哪一个西方政府能够有勇气对自己的政治思想做出调整,并不仅仅是对前任政府的政策,还包括自己?当邓小平提议废除作为毛泽东思想基石之一的人民公社的时候,当邓小平提出向外资企业提供土地租赁的时候,实际上已经回答了上面的问题”。中国道路,或许对新自由化以来渐渐增长乏力、陷入危机的西方,是一帖独特却有效的良药。

  《中国道路》读后感(四):从“罗马古道”到“中国道路”

  原载于上海书评

  古希腊史学名著《罗马帝国的崛起》(波里比阿著,翁嘉声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的中译本问世,一方面是近十余年来古典热的结果,另一方面则是在探寻当今世界各种道路之争的历史资源。在波里比阿那里,历史是实用史,更是普世史。他描述罗马帝国的崛起,乃是在撰写希腊化世界的发展历程。他认为第一次布匿战争是罗马征服世界的重要一步,所以用前两卷来谈这场战争。汉尼拔和马其顿菲利普五世结盟(前215年),不过反被罗马与伊托利亚联合反制,从此罗马几乎统治整个希腊化世界。所以,波里比阿选择以前220至前216年作为《罗马帝国的崛起》的主体叙事之始。波里比阿惊奇于罗马用了不足五十三年就统治了几乎整个人类居住的世界,所以,他在卷六讨论第二次布匿战争时戛然而止,转而论述罗马政制。人类历史上存在过六种基本政体,三种常态政体是王权政体、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三种常态政体对应的变态政体分别是僭主政体、寡头政体和暴民政体。罗马兴盛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混合政体,它混合了王权政体、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

  罗马曾经是西方的光荣,也因此才有了“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古谚,而它的最终结果是倒塌。在《中国道路——一个西方学者眼中的中国模式》(洛丽塔·纳波利奥尼著,孙豫宁译,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中,美国的权力正在向越来越少的人手中集聚,华盛顿是现代版的拉韦纳(罗马帝国元老院的所在地),美国正在重蹈罗马帝国的覆辙。

  作者以为当今世界的发展情势奠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这主要归因于中国的邓小平、英国的撒切尔和美国的里根。三个人不约而同地发现政府是问题的所在;撒切尔和里根更是“一见钟情”,当党内人士还在抱着凯恩斯的大腿时,他们都转向了弗里德曼,想要以市场国家取代民族国家。民族国家只是使民众从你死我活丛林法则中摆脱出来,而市场国家则是为公民个人财富创造最好的条件。不过,欧美的改革走到了今天是经济危机,而中国则通过其独特的模式赢了世界。作者不忘指出,2010年欧盟向卡扎菲出售了四亿欧元的武器装备,他还以为2011年北非中东发生的极端事件反映了欧美的无能。但中国却在走上坡路,历史上的万里长城没有被作者看作是闭锁的象征,其抵御匈奴作用反而被她一再提起。中国与非洲的关系生产关系,而非西方妖魔化的殖民关系。当前的中国,正在践行着“中国特色卢梭式民主”。卢梭的观点是,人民意志即大众意志。而撒切尔与里根的思想教父密尔则认为,人民利益即不同利益集团的利益。这就导致了,同样作为改革者,邓小平却和撒切尔与里根带来了不同的国家实力

  波里比阿身处希腊化时期,是罗马道路的切身经历者,他的史著或许有当时的生活感,亦可能有对当时的超越。问题是,纳波利奥尼这样一位盛赞中国模式的作家,如果她对中国的描述基于很多让国人尚体验不到的事实,其结论就有待商榷了。不过,不管怎样,世界秩序中心从罗马到中国,是正在发生的,也是我们需要深思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