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对权威的服从》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对权威的服从》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8-20 05:38: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对权威的服从》经典读后感10篇

  《对权威的服从》是一本由米尔格拉姆著作,新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3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对权威的服从》读后感(一):另眼看世界

  给四星,是因为我期待还能读到更精彩的书。这本书挺吸引我的,一口气能读完,本想写篇长长的书评,后来想想还是罢了。心理学的书剖析人的本性,越经典的书剖析的就越准确越彻底。然后,你会发现,读完这本书,走在大街上,看到身边来来往往的人,你想到书中写的人性这些人身上都具备,于是,这些人在你眼中就变成了没有穿衣服的人,你所看到的所有人都在裸奔!包括你自己! 我喜欢这本书,看的津津有味,也可能是因为自己对人缺乏必要了解,而且也不是很能理解中国人的委婉,所以这种剖析的如此直白的书才那么符合我的口味。但是,我愿意看到人类的“裸体”,并不代表其他人都愿意看到,毕竟裸奔是很让人难为情的,人类似乎还不能够接受。还有,书中实验设计缜密细节部分都能经得起推敲,充分明了作者具有严谨严肃周密科研素质。在分析应用环节,更是精彩。恕我不能透露细节,因为虽然我觉得很精彩,不代表其他人也这么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太大了,而我也不喜欢与人争论。再者,书这种东西与许多其他东西不同,只有自己去读,去体会,去感悟才能体会它的好。别人说的终究是虚的。

  《对权威的服从》读后感(二):米尔格拉姆的实验设计

  米尔格拉姆的电击实验的背后蕴含着关于道德政治深刻反思,在这里我们暂且抛开实验的社会意义,仅从实验方法角度记录精妙的设计。

  研究思路利用矛盾情境(权威VS道德),在最不可能服从权威的情境中研究其强度

  角色:被试(教师)、主试(权威)、同伙(学生),伪抽签方式决定

  地点:耶鲁大学实验室、耶鲁大学地下室、布里奇波特市

  引入情景惩罚学习效果影响单词配对学习任务

  惩罚方式:电击,30级,最低15V,最高450V,以15V递增

  权威力量:主试的电击命令

  反抗力量:道德等因素具体为被试的喊叫)

  服从指标:被试选择执行电击的强度

电击实验设计

  《对权威的服从》读后感(三):善与恶,人性的抉择

  读完了,发现在人性中有许多我们未曾注意深深影响我们一生的东西,比如,顺从,追求自由等,米尔格拉姆的实验让普通人站在了天平的中间,一边是顺从权威,遵守纪律,一边是保护别人,自我牺牲。本来两方面都是互不冲突美好品性,但是通过实验的设置,使得矛盾出现,天平不再平等,每个受试者都被迫要做出选择。痛苦,煎熬,犹豫,是每个人做选择时都出现的心理写照,也许,这也是每个人在生命中都会遇到的情景吧。文革时,家庭中的小儿子要在顺服中央大字进行家庭批斗和孝敬父母中间做个选择,二战时,德国年轻的上尉要在顺服希德勒的命令和帮助年幼孤儿中间做个选择,越战时,美国参战的士兵要在服从排长进行屠杀村民和遵从过去父母的教育爱护他人生命之间做个选择,虽然,我们都知道应该做怎样的选择,但是结果却常常出人意料。或许是我们太不了解我们自己了,或许是我们根本无法了解我们自己。

  《对权威的服从》读后感(四):读书笔记

  作者设计了一系列逻辑严谨的心理学实验来探究人们在权威之下执行伤害他人的实验,最后得出的结论绝大多数人尽管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在伤害他人、是不符合道德,也不符合善良正义,但是最终仍然会服从权威犯下恶行。

  作者通过多条件的实验来证明该实验的普遍性和说服力,也从多角度来分析人们这么做的原因,最后提出自己的看法警告

  印象想法

  在一套巨大制度中,感情丰富同理心强的人会被安排远离先施暴现场的位置,而感情淡漠的人则被安排到亲手实施暴行的位置,人人都是齿轮

  作者提出了警告,但是没有提出解决方案,在我看来这就是人性,没有解决方案,很多孩童都有虐杀昆虫或者小动物经历,人之初性既不是善也不是恶,善恶世界观后天形成宏观意义上的道德和善恶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性活动中得到的有利相处模式,也是符合人类的天性的、回报与复仇、喜悦悲恸生理决定心理,普世价值建立在人类的同一性之上的。

  《对权威的服从》读后感(五):从美德走向平庸的恶

  后来我一直没能找到那部电影,当时是在央视电影频道看的,关于二战集中营故事

  看完后,我给朋友发了个短信,说如果我在二战德国的话,很有可能是个像艾希曼这样的一个刽子手。朋友不信,但是我很清楚,我的一个特性决定了如果我在某个岗位会是这样一个人的。

  这部电影中,一个集中营的看守收了某位犹太人的钱,对犹太人的某个行为采取了睁只眼和闭只眼的行为。

  我是个很讲究职业道德敬业精神的人,对于这样受贿的行为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但是那个收钱的看守,虽然没有所谓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恰恰救了几个人的命---而如果是我这样一个不受贿也不讲私情的人,虽然在职业道德上我没有问题,但是放到更大的历史背景下,我这样的行为却是一个杀人的行为。

  思考到这里,让我得出结论:我曾经自以为骄傲自豪的美德,在这样的场景下却成了杀人的品质,为什么会这样?

  《对权威的服从》在解决了我的这个困惑同时,也让我从更深层的角度去解读希特勒极权如何能在德国系统地屠杀犹太人。

  这本书通过1960年耶鲁大学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一系列实验,向我们解剖和揭示了权威是如何左右我们心理和行为反应的。

  斯坦利。米尔格拉姆的19个独立实验,1000多个实验对象参与,用科学的方法得出了让我们自己都无法相信但是却是完全真实的结果:我们对权威存在着盲目的服从,而这种服从,正是极权杀人合法合理存在的原因和基础

  汉娜。阿伦特在1963年出版的《耶路撒冷的艾希曼》一书中首次提出了平庸的恶这个概念。这个概念的背后道德基础就是服从这个群体生活、社会生活和结构中,人类通过进化而产生的美德。书中作者也详细分析和介绍了人们为什么会服从的历史原因和产生机制。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在掌握了服从产生的原因和机制后,可以通过独立思考来解决破坏性的盲目服从,以及认清真正的建设性的服从。

  我个人认为,对于一个命令或者权威的服从,一定要学会跳出权威和命令当时的场景和结构,从整个人类社会和人类道德的基本普世价值来判断这个命令是否冲突:即把当时的场景和机构,把权威的命令放在一个更大的社会和人类发展历史的视野来进行解读。

  当然,我知道,这个是知易行难。

  曾经在微博看到过这样一个问题:你的上司对你特别好,所有的福利都有,假期都给足,加班都有加班费,工资奖金从来不少,请假什么的都问题不大,可以说是一个对属下非常好的领导,但是有一个问题:他贪污。请问,你会去告发他吗?

  看完这本书,亮出你的答案来。

  《对权威的服从》读后感(六):试验介绍了情况,该走的路还是要我们自己选择

  在天朝这个环境下,我不清楚有多少人是依靠体制吃饭,至少我是体制内的最底层一员。

  最大的威权体制下,我们丧失梦想,不得不做一些选择,因为我们如果胆敢违背权威,生存都会变得特别难。

  我们没有自己的标签,只会是某某的儿子,某某的手下。我们代理着父母或者是领导的权限】。所以现在啃老的小孩子们,迫切的就是建立自己的标签,超过上级威权,赢得自由。

  某种意义上说,权威和自由又是一体的,我们的自由,就是来源于自己或者是别人转嫁的权威,在权威的范围内,我们有了我们有限的自由。

  书中提到了面对权威的辩证冲突中,保守派和人文派的不同立场。提到了人们为了说服自己的内心,用了多少种不同的办法让自己能坦然服从权威。

  实验对象中,有无数脸谱,像我们身边出现的人。他们按照各自的性格,有的从服从中获得快感,有的在服从中严重冲突,有的又像是贴了面具对下权威,对上谄媚

  如果是从这本书中想得到在权威中如何自处的方法,我想估计是不行

  估计还得看两本书。《社会契约论》和《集权主义起源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