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不诚实的诚实真相》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不诚实的诚实真相》的读后感10篇

2018-08-20 05:45: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不诚实的诚实真相》的读后感10篇

  《不诚实的诚实真相》是一本由丹·艾瑞里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7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不诚实的诚实真相》读后感(一):诚实的维度

  没有一个人敢说自己绝对诚实,在可控范围内,诚实也有维度。

  学生时代,我们常在临交作业时和老师汇报“作业没有带,忘记在家里了”,每每临考前就肚子疼,和父母说“肚子好疼,不能参加考试了”,这样的谎言总是耳熟能详的。不过说这样的谎话,我们没有什么心理负担,因为少交一次作业、少一次考试并不会影响整个学习生涯。这是不是意味着,当谎言不超过心理预期,即不会对现实后果产生太大影响的情况下,我们总会产生不诚实的举动

  丹•艾瑞里在这本书里提到“为什么一到期末考试,学生们的亲人就纷纷离世?”学生要求缓考或延期交论文时间,就会编各种理由,包括奶奶离世。有勇敢研究员通过收集数据得到,奶奶在期中考试前去世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奶奶在期末考试前去世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9倍。看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学生的谎言总是换汤不换药,打着亲情牌博得教授同情,然后获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当然,这谎言建立在学生拖延、不复习基础上,我们笑过之后不禁思索,诚实的可控范围在哪里?一个人对诚信的基本道德点在哪里,是可以无所谓进行谎言,进行欺骗吗?

  关于一个人诚实的维度,作者做了许许多多的实验,这些实验很多是优秀大学生来进行的,每个小组设定不同,得到的实验结果也不同。当然行为心理学的实验绝不枯燥乏味,往往实验结果带给我们的反思也是深刻的。比如,热爱穿戴冒牌服饰的人可能比普通人更不诚实,创造力越强,粉饰不诚实行为的能力越强等。书中各类对比实验很多,最多的就是数据作弊实验。我们心中对诚信的度,在于不伤害别人,但又能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往往这种情况,又会使自己越发相信自己的谎言,就是所谓的自我欺骗。

  举个简单例子,我手头有20道题,实验人员说每做对一道题,我就能获得1美元。实验结束后,会给我一张纸自己测评自己的答案。随后把答案和题目销毁,然后自己去申报自己做对了多少。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实际上做对了10道,那么在可能谎报的情况下,我会报做对了13道。在实际做对了12道的情况下,我可能会谎报自己做对了15道。但很少有人会声称自己做对了19道或20道。这是因为我们要使自己相信自己的谎言,并且“自认为”不会影响别人,并能心安理得享受着额外的3美元,这是自我欺骗的过程。也是自己所能获得的“诚实的维度”。根据丹•艾瑞里的实验可能,一般人们上报欺骗的维度不超过10%。这是很有意思的一项实验。

  在不考虑善意的谎言”等额外因素的情况下,诚实有它自身的维度,当然人本身也是复杂多变的,各类实验也在某特定环境中进行,要分析诚实与谎言,诚信与欺瞒本就是复杂的,如何减少不必要的谎言,书中用了“保证签名、道德提醒监督”等方式进行。但我认为,诚实与否,本身就是相对论,绝对的诚实不可能,那么相对的欺骗,是否也是可行的呢?

  《不诚实的诚实真相》读后感(二):基于非理性的不诚实

  丹·艾瑞里说的很对

  不诚实是非理性的开端

  虽然这本书也是对于非理性的研究

  但是非常好读

  有时候读着读着对照自己的经历

  就是这样,不管是自我欺骗还是违背道德获取利益

  唉人性真是脆弱

  23

  现金出现得越少,人类的道德就会越败坏。

  代币条件参与者的欺骗程度增加得很多。

  当金融产品变得越来越虚无,越来越难与金钱联系在一起的时候(例如股票期权,金融衍生品和信用违约掉期),我们的个人道德和社会道德又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呢?

  49

  薛定谔的这番描述意在批评量子力学无法描述客观事实,只能解决概率问题

  56

  牙齿裂痕 牙冠手术 CAD/CAM

  本来没必要做,医生建议做牙冠手术,结果导致牙齿坏死,做了牙根管手术,又失败

  金钱和健康的双重创伤

  与快感相连的大脑区域 主要是腹内侧前额 叶皮层 这部分大脑负责高阶思维,包括联想和读出含义

  63

  2007年如果从事抵押证券会获得500万奖金 《监守自盗》

  建立规则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自己不受自身利益的影响。

  有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尝试着排除利益冲突。当然,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最后,当我们在作重大决策,且听到的建议有偏差时(如医生建议我们在脸上刺青),我们应该花点时间和精力问问另一个与这个决策没有钱方面利害关系的人的意见

  博士生在论文开题报告答辩时常会给教授带些甜甜圈、松饼和曲奇饼干,这样的话,根据对“假释”的研究来看,博士生的“法官”更愿意批准他们的“学术假释申请”,并让他们开始自己独立生活

  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非常好,在此工作研究者也非常幸运,他们可以休假一年专心思考,到森林里散步,以及享受美食

  122

  无论是时尚行业还是其他行业,我们都应该认识到一次不道德的行为会引发另一次更不道德的行为,而且在某一方面作出的不道德行为也能影响到我们在其他方面的道德感。

  正因如此,我们应该看出不诚实行为的端倪,并在其有所发展前,将其扼杀于萌芽阶段

  146

  我们真正的动机模糊的,但这种模糊性并不能阻止我们为自己的行为、决策和感觉寻找听上去很具逻辑性的原因

  141

  前额皮质 负责高级思维活动安排日程决定如何抵制身边的诱惑支配思考、理性和道德

  灰质 组成大部分大脑神经元素集合的别称 为思考提供力量

  白质 连接大脑细胞

  灰质越少,白质越多,与大脑的连通性越高,越容易说谎,也容易觉得自己值得尊敬

  银汞合金 持久耐用,造价低 烤瓷昂贵易碎,但外形美观

  前者应用于后牙,后者应用于门牙

  221

  记住,你也会犯错/你也有不理性之时

  如果真有可能抑制不诚实,我们应该先了解人们最初表现不诚实的原因是什么,以此作为七点,我们就能想到更为有效的补救措施

  《不诚实的诚实真相》读后感(三):世界诚实了,那还有什么意思

  毋庸置疑,就算不看这本书,也深知这个世界的不诚实。尤其是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度

  欣慰的是书的结尾说我国并没有比其他发达国家子民更善于欺骗。

  不幸的是你发现全世界的人们都和我们什么的人一样那么的不诚实。

  所以,打算出国逃离这个国度的人们终于把目标发到了其他星球

  但是,试想一下,如果全世界都是完全诚实的,每个人跟你都是坦诚相待,没人会坑你的钱,骗你的感情,蹭你的饭,赞美你的妆容配合你的冷笑话,那这世界似乎真的有点冷冰冰的了。笑容变少了,声音变低了,歇斯底里更是听不到了。

  正是因为我们的世界中存在着欺骗,有人为我们的笑话不吝惜笑声,有人悄悄拿走我们的钱刺激我们不断努力,有人抱着玩玩心态最终修成正果。于是,这个世界的效率变高了,人与人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

  就是这样,不诚实让我们本来无聊、乏味、单调残酷疯狂、肃静的世界变得更容易接受了一些。

  《不诚实的诚实真相》读后感(四):试阅书评

  在办公室安静的一口气读完。

  一开始,觉得很多文字都心有戚戚焉。

  但同时也有另一种感觉,就是没有新意,在国内过去的大家文字中,你总能找到相近的。

  渐渐的读下去,开始急躁,因为作者提出一个个你早已知悉的问题后,他只是对问题的产生进行了分析,而没有解决方案。以致读者更加困惑,因为你在阅读中对很多生活中习以为常小事小错加以注意,而无从解决。因为时刻自省,也会自我耗竭……

  读完后,明白了“副标题: 我们如何欺骗了每一个人,还有我们自己?”的含义。这本书就是分析问题而已……

  另外呢,本来想读这本书的初衷是对行为经济学好奇深入了解,结果此书更倾向于心理学

  《不诚实的诚实真相》读后感(五):非理性欺骗

  读《不诚实的诚实真相》,我仿佛回到了实验心理学大学课堂。丹·艾瑞里是杜克大学的经济学教授,研究人类的非理性行为,喜欢写作经济学普及文章畅销书《怪诞行为学》就出自他手。这本书的开头,艾瑞里就将读者带到了他的课堂上,一个演员扮演百万富翁,向学生们兜售致富捷径。他倒是没有具体讲解如何进行内部交易财务欺诈之类的勾当,而是赋予煽动性地询问学生们,你们想不想要顶级富豪的生活?没错,不考虑被抓个正着风险,也许来一点冒险,冲破一点道德底线,是不少人都会做出的选择,更不用提生活中为我们带来好处的各种小把戏了。不诚实现象如此普遍,没法不引人好奇。而艾瑞里的工作之一,就是通过行为实验的方法,研究不诚实行为。

  我们多半会假定,不诚实行为遵循精确的算计,是我们理性选择的结果。例如,知道了被抓到的风险、欺骗所获取的利益等因素,我们就能预测一个人的行为。艾瑞里的工作秉承行为经济学对非理性行为的探寻,用实验的方法向我们揭示:和我们的很多经济行为一样,不诚实,也不是几个变量控制的函数。例如,他们反复使用一个实验,让参与实验的人在规定时间内计算一些简单的数学题,根据完成多少,可以领取相应的酬劳。最简单的实验是,实验主试收回一组人的答题纸,让他们自己报告完成了多少;另一组的答题纸则让参与者自己销毁,只报告完成了多少就行。显然,后者给了参与者作弊的机会,只要把完成数目谎报多一点,就可以骗取多一点的酬劳了。

  实验结果一开始和我们估计的近似:允许作弊的那一组,报告的完成数目平均比不能作弊的一组多,超过了一般人能在这么短时间做到的平均成绩。然而,和我们预期不同的是,不论如何改变完成一道题给予的奖励,作弊者谎报的数目却相差无几。我们判断欺诈程度的依据,受到自己心理感受制约,并不会随着奖励的增大就跟着变化

  类似的不诚实行为中的非理性比比皆是。研究者发现,道德约束确实影响我们的不诚实行为,然而作用的方式却出人意料。例如,签署诚信条位置不同受到影响就不同。在填报自己的差旅费用后签署,和先签署再填报费用,后者填报的费用会更低,更接近真实情况。而一些小的观察也很有意思:作者的学生中有一名盲人,当她和一名视力正常者均在国外乘坐出租车时,他们发现,出租车司机反而经常给正常人绕很多路,却大多不会欺骗这位盲人,尽管她发现欺骗行为的可能性更低。

  而一些更奇怪也更有趣的不诚实行为,超越了我们对不诚实的固有观念,引发我们深深忧思。作者指出,药品企业给医生各种奖励,这种在美国也屡见不鲜医药行业痼疾,很可能让医生作为专业人士丧失理性的判断,更容易为病人使用某些药品或治疗方法。而只要把现金换成实物,把公物据为己有的行为就不那么让我们忌讳了——公共休息桌子上的现金完好无缺,但是文具只要放在那一会儿就会不翼而飞。这种对非现金道德控制力的放松,在我们这个现金正在被电子货币取代的时代,可能意味着更高的风险。

  一个来自“身体”的因素也在影响不诚实行为,就是我们的意志状态。我们通常会认为所谓意志力是一种较为恒定的心理品质,然而实际上它却更像一种消耗品。饥饿劳累等都会削弱我们的意志力,而低意志状态时,我们常常更肆无忌惮地做不诚实的事情。很多研究者用耗神的任务消耗一点人们的意志力,之后进行事关诚信的测试,结果发现,疲劳的人们表现得更不诚实。

  最后,文化风气也是一个要命的因素。想一想那些参与了集体作假的公司吧,很多人并非没有遇到道德困扰,却屈从了大家的“决定”。回到一开始说的那个做题领取奖金的实验。研究者甚至安排了一名学生假扮参与者冒领奖金,观看了这一切的人之后也就大胆地瞒报真实成绩。艾瑞里称自己扮演作弊者的学生为麦道夫,正是金融行业那些背着黄金降落伞的人们,成了欺诈者前赴后继的绝好榜样

  艾瑞里指出,我们并非诚实的生物,然而这种不诚实绝不是理性判断的结果,相反,奖励和被抓住的风险基本不是我们决定的依据;而依靠行为经济学的实验,我们发现,影响我们诚实与否的因素竟然如此出乎意料。《不诚实的诚实真相》总结了关于不诚实问题的诸多研究,大概还不能帮助你解决他人的诚信问题,但是也能提供一次不错的阅读体验了。

  发于2013.2.27 第一财经日报

  《不诚实的诚实真相》读后感(六):自制力 -50

  感谢中信出版社的赠书!

  事实上此次赠送是存有潜在“交易关系”的,即出版社抽取一部分感兴趣读者作为书评人第一时间赠送此书,而“书评人”作为回报需要在收到书籍的10天之内提交书评。(详见活动页面:http://www.douban.com/event/18089190/)

  而这种"交易关系"并无直接的合约约束力,事实上作为合约方之一的我在约定的10天之外的第14天还处于书评制作过程中。这是本书研究及分析的不诚实行为,而我想知道这个不诚实行为是如何发生的,他的“诚实真相”为何。

  在写完上述几句话后,我又逛了逛豆瓣小组,刷了刷微博,吃了个饭后,回来继续逛豆瓣刷微博,再回到写这篇书评的状态,也许再拖延拖延就能以要写周报为由放弃这篇文章了,但似乎道德感作祟,让我始终认为得到了书不按约写书评是不对的,特别是出版社账号压根都没发豆油催促的情况下。如果对方催了,我大概会以工作繁忙的缘由始终拖延书评进展,并至最终放弃的境地。可对方没催促为什么会让我更有完成紧迫感呢?这纯粹是对方的放任(信任?)让我自觉更受社会契约约束的压力,特别是这种书与书评并非明显的金钱式交易,我也无法以其他形式报答对方的馈赠。另外“书”是与更高的道德感相关联的,不由使压力居高不下。

  再回顾我前些天为何没完成本书的阅读,最简单最直觉的想法是工作繁忙,下班后还要陪女友没时间。但是进一步内省之后发现这根本是不对的,像Dan所言,“我们都有一种极端的倾向,即想知道自己行为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以及世事的运行规律为何,即使我们牵强的解释与现实并不符合。”所以我得进一步向内看,我发现我没时间看书,但是完全有时间玩豆瓣刷微博看电影看美剧,这怎么可能?按现在行为经济学的解释,最近工作加上快过年回家要考虑各种事务压力大、疲倦是一个原因,在压力和倦怠感面前,我们的道德感和自制力会受到严重削弱,而书籍面前的“豆瓣”“微博”诱惑便变得难以抗拒了。

  或许我该把书签栏中豆瓣、知乎、微博什么的统统删了,fawave这样的插件自然是更要不得了。这样会有效吗?毕竟在地址栏中打出“weibo.com”这几个字符并非什么难事啊,但事实是这些书签在眼前出现会让他们实时成为一种诱惑,每每不小心看到一眼脑袋上就会复出一条 “自制力-1” 的tip,这种自制力的滑落好的情况是最终会让你到晚上时陷入零抵抗状态,面对油腻的美食和肥皂剧集而毫无反抗之力,糟的情况请自行YY。这突然让我理解了许多公司为什么会封闭购物网站、视频网站、社交网络的端口,你的自制力需要用在更紧要的事务上。顺便提一句,我并没有把豆瓣、知乎、微博的书签上了,我会放弃抵抗,避免”自制力-1“,还有更重要的是需要我去抵抗呢。

  对了,前几天在知乎上看到有人问”两个收入相同的人,处于IT行业的总是给别人一种‘屌丝男’的形象,而在金融行业工作,大家会立马想到‘高富帅’。为什么?“书中Dan有一个角度可以告诉你高帅富的穿着在给你塑造高帅富的内心,屌丝的穿着则让你保持屌丝心态。事实上,相对于欺骗他人,人更善于自欺,而且自欺的改变更本质。

  下面是一些我认为书中给了我很多启发的话语和少量总结:

  人们会在自相矛盾的保持良好自我印象的愿望与从欺骗中获得利益间实现微妙的平衡。

  相对于真实的货币,人们在虚拟货币或物品(非商品属性)面前更容易变得不诚实。

  如果能受到道德标准的约束,我们欺骗的意愿和倾向就可能得到消减。

  “我觉得购置了CAD/CAM设备的牙医认为自己既然斥巨资购买了这台设备,就应该物尽其用。这一点影响了牙医的专业判断,致使他们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给出建议和做出决策,而不是为病人着想。”

  事前建立规则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自己不受资深利益的影响。

  ”信息公开“”阳光政策“让被试将自己的欺骗行为视为理所当然,将建议作为少收道德感约束的博弈行为。

  压力和疲倦会降低道德感和自制力。

  理性自我放纵理论,接纳诱惑,减少抵制诱惑时的自制力消耗,从而能应对更重要的决策。

  做出不道德行为的个体是否属于自身接纳群体会影响旁观者的行为意向。

  ”我们有时候并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做某件事、选某样物品或有某种感觉。“

  ”我们都有一种极端的倾向,即想知道自己行为背后的驱动力是什么,以及世事的运行规律为何,即使我们牵强的解释与现实并不符合。“

  以上这几条内容我就不做解释了,Dan丰富的研究案例和深入浅出的解释会让你有更多的收获,也更容易从中联想到自己的事例,解释自己的行为。

  好了,头顶的自制力能量条已经在闪烁,经不起再多的消耗,我得刷微博去了。

  《不诚实的诚实真相》读后感(七):你欺骗了谁?

  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用很高的道德标准衡量别人,但是一旦涉及自身的行为则有些保留。如此同时,人人都想成为别人眼中的正人君子,但暗地却干着违背道德的勾当。需要什么样的标杆去衡量道德和法律的临界点,而这样的规则由谁而定,看似简单,实则很难。

  欺骗是种不诚实的表现,有时候欺骗的不仅仅是别人,还有可能是自己。人们对于不诚实的表现主要是为了减少利益上的损失,这种损失可能是金钱,也可能是名誉,或者情感上的表达。

  丹.艾瑞里是位研究行为经济学的学者,他曾经出版过两本畅销书《怪诞行为学》,该书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传统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不会出现,人类的消费行为大多数是非理性的,因此研究经济学应当着重考虑人的心理变化和行为习惯。

  最近丹.艾瑞里出版的《不诚实的诚实真相》一书,同样也是研究人类的行为习惯,与《怪诞行为学》不同的是,该书着重研究人类的不诚实现象,似乎在作者看来,由于某些原因,人人都有不诚实的表现,只不过有些人表现得比较强烈罢了。

  虽然人类的行为是非理性的,但也离不开理性的权衡,人们总是权衡违法的成本和效益,一旦效益大于成本,违法的概率也就加大。譬如,在中国最常见的受贿,受贿的金额与受罚的程度不成正比,在不同行政级别和不同金额上的受罚相差很大,当受贿100万元与受贿上千万元的处罚相差不多时,官员倾向后者,而受贿100万以下的官员则有些委屈。

  贝克尔与杰夫的欺骗方式说明了这一点,欺骗有三种要素构成,即从罪行中获得的利益、被抓住的可能性、被抓住受到可预料到的惩罚。当可获得利益大于被抓住的可能性和可预料的惩罚,人们更会趋向于欺骗。

  人类固然热衷于对金钱的崇拜,甚至不择手段获取更多的利益,但是人性本身也有虚伪的表现,人们既希望从欺骗中获取效益,又希望维持自我良好的自我感觉。一张2美元的钞票和同等价值的一听可乐都放在公共场所,人们更趋向拿着可乐,而不是先拿着钞票。实验表明,人们在欺骗的过程中总有愧疚感,为了减少这种愧疚感,人们更易于把不诚实的行为表现在非直接的金钱关系上。

  丹.艾瑞里在书中解释了许多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欺骗现象,譬如,“为什么一到期末考试,学生们的亲人就纷纷离世?”“你会把办公室的铅笔拿回家用吗”“穿冒牌货的人更易于表现不诚实,甚至认为穿正牌货的人也不真实”等等。在这些常见的案例中,不诚实的行为总是在我们身边存在。

  本书的末尾,作者总结了一些常见增加不诚实的行为,即合理化的能力、利益冲突、创造力、一个不道德的行为、精神耗竭、别人从我们的欺骗中获益、看见别人不诚实的行为、有着不诚实风气的文化氛围,与此同时,他也提出了减少不诚实行为的方法,即通过保证、签名、监督、道德提醒等方法减少不诚实的行为。然而在笔者看来,这些方法固然有一定的效果,能够减少利益的损失,但是无法彻底杜绝不诚实的行为。不诚实是人类的天生本性,我们要做的是,把不诚实的行为与金钱的利益割裂开来,同时最大程度上减少由不诚实行为导致的伤害。

  《不诚实的诚实真相》读后感(八):简评

  这是一本有趣的书。

  作者在这本书里试图探究这么一个问题:欺骗从何而来?欺骗行为仅仅是少数坏人的行径,还是一个更为普遍的问题?他提出了这么一个观点,即「人们并非仅仅基于对各种情况进行的理性分析来决定是否犯罪/欺骗。日常生活中,人们既希望从欺诈中获益,又希望维持自我良好的自我感觉。 」因此对于一些难以维持自我良好感觉的欺骗,人们是比较少进行的。

  作者在书中通过许多非常有意思的实验验证了以下的有趣观点:

  1.如果把直接的金钱收益和欺骗分开,那么欺骗的概率很可能会增加。比如有些人可能会将自己办公室的文具带回家使用,但不会顺手牵羊同事的钱包。

  2.如果做适当的提醒,那么欺骗的概率会大大减少。但这些提醒,只在人们行动之前发生才有效,在行动发生后再提醒,则无效。(比如考试前的承诺书,某种程度上会减少学生作弊的可能性)

  3.当人们疲惫的时候,更有可能做出不诚信的行为。如果你耗尽了你的意志力,那么你的约束能力也会随之下降,同时也更容易使你做出不诚信的举动。

  4.使用真名牌会使人更加诚实,使用假名牌使人更加不诚实!!!

  5.小的不诚实行为会逐渐积累,之后会变成大的不诚实…就像…开始节食时,你努力遵守节食的烦琐规则:早餐吃半个葡萄柚,一片杂粮面包和一个荷包蛋;午餐吃含有几片火鸡肉和用热量为零的调味酱拌的沙拉;晚餐吃烤鱼和蒸熟的西兰花。正如我们在前一章中设置的情景,你现在明显已经很饿了,有个人在你面前放了一块蛋糕。就在你屈从于眼前的诱惑而吃了第一口的时候,你的观点发生转变了,你对自己说:“管他呢,既然我已经违背了节食的规则,何不吃掉整块蛋糕呢?再来一个芝士比萨,要烤得香香的、上面撒满香肠的那种,要知道我可是馋了一周呢。明天再开始减肥吧,要么周一再开始。不过现在我可不想坚持了。”不诚实也是如此。从小的不诚实,开始一点点惯性滑动。

  6.创造力和一个人的不诚实行为有关系,我们越具创造力,就越能为我们自私的行为找到合理借口。病态说谎者前额皮质中的白质含量比非病态说谎者要多22%~26%。有了更多的白质(记住,白质是连接灰质的物质),病态说谎者就更有可能将不同的记忆和想法联系起来,而储存在灰质中的、想要更多的接触世界的想法也许是使他们成为天生的说谎者的潜层次原因。

  7.当欺骗纯粹是为了使他人受益,且欺骗者从自身的欺骗行为中得不到任何利益时,欺骗的程度会变得更高。

  这本书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看待问题的角度。

  适合做销售的人阅读,适合睡前阅读,适合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随手阅读。

  《不诚实的诚实真相》读后感(九):关于不诚实的真相

  关于不诚实的真相

  评《不诚实的诚实真相》

  这本书的书名有足够的迷惑性:不诚实的诚实真相,那么这个真相到底诚实还是不诚实?细细读来,才知道是分析关于不诚实行为的背后动机、心理成因等等。因此,书名改为《关于不诚实的诚实真相》可能会更好。作者艾瑞里之前还写了《怪诞行为学》(1、2),对各种出乎人们意料的行为进行了精彩的解读和分析,其独到的观察视角和幽默的行文风格令人印象深刻。这本《不诚实的诚实真相》其实也是他在对于各种不诚实行为的经济学分析,人们如何看待谎言,社会的环境如何影响人们诚实或者撒谎等,整本书读起来非常有趣、有用。

  通过本书,我们能看到诚实和不诚实是从两个方面来考虑的,我们诚实是因为想获取别人的信任,我们不诚实则是想藉此获得利益(这是一种既想获利又想获得信任的侥幸心理)。更多的时候,我们不可能两者兼得,而是在行为之前就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通过分析确定自己诚实或者不诚实的做法。通常,我们的决策是通过直觉做出,而不是心理方面的成本效益分析。有趣的是,我们的行为并不总是表现出这样的理性,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环境因素、文化背景、监管以及个人道德水准等同样会影响我们做出诚实或者不诚实行为。

  我们普遍都有不诚实的趋势,这里有一个相关的笑话:一位留学生在国外因为闯红灯被外国女友抛弃,回国后因为不闯红灯被中国女友谴责。我们认为这位留学生回国后依据自己的理解,做出了诚实的举止,但他依然没有得到女友的理解,反而被认为“不诚实”。诚实与否,不仅仅出自行为人本身的一种心理预期与行为特征,更重要的是他的周边环境对他的影响。

  有句话说得好:屁股决定脑袋。意思就是说,你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你的思考、行为。从这一点来说,诚实和不诚实的选择就得从行为人的直接判断上去理解了。官员们在各种公开场合上的官话、套话,有多少是诚实的,有多少是不诚实的?专家、教授在得到了某些资助和暗示之后,他们的“真相”会不会多少有些水分?再说那些收费的认证组织,在认证过程中能否坚持客观、公正的尺度?

  我们的生活的确需要更多的诚实,当然善意的谎言也可以点缀我们的生活,让生活变得更加多彩。关于不诚实行为的各种分析和解说,不是教我们去变得更加不诚实,而是让我们客观认识这种不诚实的行为,努力营造一个诚实的社会。

  2013-2-2

  《不诚实的诚实真相》读后感(十):无

  世界上所有的人,都非常懂得为自已所撒的谎找到合理的的理由;

  只要条件允许,便可能会说谎;

  道德标准约束及一双眼睛,可以减少欺骗的发生;

  如果可以,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作弊;签名的位置不同,谎报信息的程度也不同(签表头的力量);

  作为社会性动物,互惠心理会左右我们的偏好(多都偏向给了自己好处的一方);

  不要过于相信德高望重的学者及鉴定意见;

  假设马上要参加一个假释听证会,那么你一定要确保这个听证会是你早晨或午餐后要做的第一件事,研究表明,假释裁决委员会的法官在精力充沛的时候,更容易同意假释要求;

  在某些方面给自己压力过大的人,在其他方面其道德感会降低吗?是的。总的来说,如果你的意志力下降了,控制欲望的难度就会增大,这种难度最终也会降低你的诚信水平;

  自我耗竭会使我们的部分理性和道德感降低;

  穿冒牌货的人们更容易说谎,服饰会带来自我信号的改变;

  我们会本能地高估自己的能力与智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