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愤怒的英语》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愤怒的英语》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8-22 05:29: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愤怒的英语》经典读后感10篇

  《愤怒的英语》是一本由[British] Jeremy Webb著作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18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愤怒的英语》读后感(一):学习帖~书中有必要记下来的英语(非纠错集锦)

  作者的确有点咬文嚼字,但是这份认真其实很可爱也很有用

  这里只记下来一些个人觉得比较有用的东西 类似缩写或者常用单词解释及示例神马的,虽然写英文工作邮件时候 用这些东西有点装,但是看到客户这样的邮件如果不懂就太2了……

  2C: business-to-consumer (我真的不知道是consumer 以为是customer神马的)

  下班的几个缩写:

  COB:close of business

  EOB:end of business

  EOD:end of day

  ETA:estimated time of arrival 预计到达时间

  ETD:estimated time of delivery 预计发货时间

  WIP:work in progress 进行中的工作、在制品

  * large的使用频率比big高,也更正式。只是有一些比喻用法要用big,而不能用large 例如big success

  * boring vs bored

  I'm boring 意思是 我是一个人让他人觉得很无聊的人

  I‘m bored 意思是 我因为某人或某事而感到很无聊

  主语+to be+ 现在分词=主语使(某人/某事)怎么样

  主语+to be+过去分词=主语被(某人/某事)怎么样

  类似的用法还有:interesting/interested,tiring/tired, amazing/amazed,exciting/excited

  *the lower Yangtze River 江南地区 Yangtze River 长江

  *cellphone 美式用法 mobile phone 英国人和澳大利亚

  *reach out 联络联系。有工作量很大的含义,这个说法一般是没有必要的,特别cliche

  *touch base 源于棒球比赛,比较强调一个人的成功,而contact是两个人共同完成的,强调合作。但确实是“碰一下”的最好译法,强调不会占用很多时间

  *deeper dive 深入探索研究

  *going forward 从现在开始,The Economist 认为这个说法一般是多余的。而且会显得过于正式。is(to be的一般现在时)本事就有“现在”的意思。其实即便用now 或者 from now on也还是有点多余的

  to be continued……

  《愤怒的英语》读后感(二):内容还好,排版太虚

  扣分在排版。

  内容是确实很好的。但是排版实在太虚了。看得我都很愤怒。

  看的时候除去思考的时间的话,我基本上就一直在翻页。

  满打满算一页不超过400个字——我还是算的字数挺多的一页。有些页根本就只有两三行。行距更是丧心病狂差不多25磅了...

  什么概念呢?打开word文档,默认格式下(宋体五号单倍行距)输入同一个中文汉字,一页排满一共1927个汉字。

  但是如果用25磅行距,一页就只有1025个字。

  也就是说这本184页(包括扉页、序和目录)的书,如果按照默认格式(宋体五号单倍行距)来排版的话,37张A4纸足够了......

  别说不够排版美观啊。人家也没有每版都满满当当400个字呢...

  居然被搞到184页。居然好意思定价32......

  虽然这年头书商确实很艰难,但是充实点内容也好啊。

  要么如果没那么多内容,就简简单单做成随身本或者小册子方便查阅也好啊。其实就是一些随手笔记,搞这么一本厚书:看上去多充实其实每页寥寥几个字。浪费纸张浪费资源

  说实话,内容这么好,又具有广泛科普性。做成小册子,小小一本卖个十来块钱,说不定销量更好...

  小白领要是提个小坤包逛书店,看到了想买还不一定乐意捧这么大本书呢,搁哪儿提回去啊。

  看了另一篇书评决定把四星改成三星

  我以为是我要求太高,结果发现确实是作者诚意不够。

  《愤怒的英语》读后感(三):愤怒的英语

  《愤怒的英语》,Jeremy Webb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年2月第1版。

  经鉴定,水书一本。当年一本书总要有二、三十万字,现在10万字基本就可以成书,这本才七万。按这个标准,一篇中篇小说也可以出本书了。

  其实,水书并非指字数。如《道德经》五千言,出本书哪个敢说水呢?内容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真可惜了这个书名。共140篇,最长的一篇居然是中国公司名的英文译法,如羊拉屎好几页啊。

  秉持本人读书一贯宗旨,一本书有一句有参考意义便使得。那这本书也还算能找出一句来,就是印在封面上的“We would all be much better at English if we stopped learning new words and got better at the ones we already knew.”

  结论洋人在中国赚钱真他奶奶容易

  《愤怒的英语》读后感(四):我是愤怒的读者

  2星我给的是,

  1.作者写到语言背后的微妙心态,除了纠正错误,也让读者看到正确用法的缺憾

  2.还是重温了一下已经在豆瓣上看到的东西

  3.本书用的语气市面少见,颇有性格

  我和本书作者算校友(Leeds Uni),刚广告毕业所以没准也想求职于最强广告公司,按情理,本可以随手给五颗星再吆喝叫好,但此书完碎了我并不过分的期待,于是我想写一篇书评。

  我不是英国人,在内容正确与否上没有发言权。但作为希望学到东西的人,我为读到大量的陈词滥调滥竽充数而感到愤怒,如此看来此书耸人听闻大名比它的副标题更加贴切

  本书副标题“英语这样说,才不会出洋相” 让人误以为本书会以口语为主,但大量的篇幅其实纠结于书写方式大小写啊加不加横杠加不加撇啊单复数啊什么的。对于纠结于书写的同学或许是个提醒,你若是此方面严肃读者应该去找一本比如Harold Evans的Essential English或者Joan Pinkham的《中式英语之鉴》。对于想提高口语的同学我建议,若搞活动满百赠书里除了成功学和减肥学实在没别的可选,可以考虑入手。

  陈词滥调比如boring/bored,how about, when you back等,强调的点与初中老师无异,不过这不是作者的错,强调过不等于多数人就用明白了,对于一些中学时候不爱写英语作业的读者还是受用的,但对于高考英语120/150分以上的同学,此书不会比看一场悲惨世界原声电影对你的英语更有提高。

  滥竽充数的比如长————————达九页的中国企业英文名我无力吐槽,若作者有一丁点诚意,应该把仅列举六个中国食物例子稍,加,扩,充。比起火锅是hotpot,和外国朋友一起吃火锅,他们往往会指着一桌子待涮的木耳(fungus),冬瓜,青笋(lettuce stem, i guess),香菇香菜(coriander), 粉丝(vermicelli noodles)等问这、那是什么,当然你可以说我不知道怎么说你就吃吧,然后你咬到花椒表情奇特,想说“太麻了”(numbing)又找不到合适的词(好吧我在成都)⋯⋯ 总之与外国朋友一个桌子吃饭这些常被问道,也常需要自己表达一下口感,可惜作者只告诉你火锅是hotpot,广大同学继续对此无知,没讲过所以无错,无错所以这位英国朋友没意识到,这是中国人和外国朋友打交道会常被问到的现实问题。您那九页的中国企业英文名有啥子意义,谁需要的时候不会去官网翻一下,平时根本用不着您列出来为了让我们背么?winter melon。

  我理解作者希望提倡的“用好英文无需学新单词”的观点,除了可以作为公关噱头外也算有一点道理,基本适用于商务往来中发现对方耐心眉头听自己说话,或者听不懂对方但是能自说自话就当自我突破目标人群。若你希望在众英语母语人群中思想交流听说自由,读原著不用每读一页放弃一本的话,还是养成留意新单词的习惯为好。留意不是死记硬背,单词要记的是发音选择性)、情景和用法,除了不断在情境中碰见留意忘了再碰见几次,没什么捷径,单词一事基本自救

  排版编辑上,本书原本可以按错误类别分类(如《中式英语之鉴》),愤怒不应是作者不讲逻辑的托词,拿到看此书翻看,个案独立成篇,但前后读来不知重点,也无法类推。错误类型本易于归纳, 本书竟然按照字母顺序排列,这也怪不得编辑,毕竟在这个话题上多数人没发言权。估计作者在全球最强广告公司业务繁忙,出差间隙想出本书,可惜有出书的冲动,没写书的诚意。

  好像一个拳头大小的面团被拉出了一锅面卖了一天,本书干货水分足,可以50页解决掉的手册在排版中被花鸟国画似的留白成全为一本定价32的书,也成全了作者从苦逼编辑到畅销作家的质的飞跃。一片奉承之中,若作者读到此想必会再次愤怒,但在辜负了一小撮如我的读者的期待与荷包之后,我不得不提笔去替您对得起更多不知真相的读者。如有冒犯,还请拿出对得起读者的手册。

  没想到我在写评论过程中又把此书通读了一遍,耗时一刻钟。

  《愤怒的英语》读后感(五):【你适合看这本书吗?】

  先播此书书评的缘由---

  我的两个朋友,一个是英国留学归来在电视台记者美女L,一个是普通学校毕业在广告公司做客户维护的美女X。巧的是她俩都在微博上对本书作者Jeremy(也就是报道所称的“微博纠错哥”)有所耳闻,而且都看了这本书。

  有一天,我们三个聚在一起,X聊起了她想跳槽去外企,聊到了英文水平,然后就聊到了这本书上。结果俩人观点基本相悖,本书不幸成为俩个无聊女人的掐架点。

  简单来说,如下

  海龟L:1 书的内容有些简单,提到的许多问题我觉得没必要提,2 还有些内容太严肃,感觉用不上。整体来说,觉得作者比较敷衍。

  屌丝X:1 书的内容比较轻松搞笑,不枯燥,纠正的一些错误自己确实犯过,2 有些内容感觉太难,似乎显得太专业了,用不上。

  L对作者不持好态度,然后X为了对抗L的不屑一顾以彰显自己也不甘示弱,直接喷了一句,你以为谁都跟你一样海龟啊英语说的快赶上母语了。

  这一下我们几个恍然大悟:这书不是给L你这样的人看滴。

  ---------------------------------------------------------------------------------

  后来我和我的另一个朋友仔细阅读了这本书,介于我们俩都对英语学习抱有一定的热情且具有较为认真的态度,也介于我们俩都是英语只勉强过了四级的业余水平,在这里简单总结几点,以供参考(如有不合适之处请见谅,只有则个水平了~~~)

  1.作者的态度。

  首先,看作者简介,作者曾做过大量跟审校翻译有关的工作,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是个对文字比较较真的人,略有些“咬文嚼字”的精神。这一点我觉得没必要讨论,较真没什么坏处

  其次,作者说他写本书的原因就在于他平时接触的中国人犯错实在太多,“别以为你英语好,你犯的错我都不想再提了。”所以,这应当是一本着重于纠错的书,围绕作者所接触的大多数人的英文问题列出种种关键词。当然,这一点我相信作者的诚意。太多人犯错并不自知,我姑且相信作者不会去意淫我们“可能”会犯什么错,而是他身边的人“的确”在他面前犯过这些错,所以才造就了他写这本书的初衷

  所以,先不提内容,从态度上我们比较认可作者,进他的小组就可以看出来了。

  2. 内容写什么?

  (1)目录以字母顺序排列,可以理解编者的困难,书里提及的范围实在又广又杂,没法按照事物分类,也就背离了中国读者的习惯。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若通通按照生活、求职、旅行、商务合同等等来分类,又与其他大全类英语工具别无二致,且与本书的主题也偏离了。

  (2)写到这里发现内容真的很难总结。有简单的口语内容纠错,常见的单词用法错误,时尚品牌、企业名称的正确写法,商务书函的正确用法等等等等。可以说内容涉及的方面很多,但每一方面也并没太过细致的分析。基本上围绕“提出问题-分析原因及错误-推荐解决方案”这一模式来,体例倒也清晰。

  这里关于内容必须提到一点,正如罗少茜老师所说,英语是一种文化现象,很多人学习英语时缺乏对语言文化的尊重和欣赏,徒有语言知识,却不能有水平、有质量地运用语言,也就不能体会英语的语言习惯和特点,也可能会让native speaker误解。

  因为这一点,所以我对作者略生了几分尊重。从内容上来看,有几条关键词是我觉得十分简单的,但我朋友却说她曾有过错,而有些我认为“哇原来如此”的地方,她却觉得显然是这样啊。所以应该说,每个人对内容的看法自然会因水平不同而各异,所以警示的也就便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当然,任何知识仅靠一本书是无法写完的。至于作者的内容实用与否,对读者是否诚恳,态度是否严谨认真,各人自有各人的看法。但是,任何知识对于各人来说也都是有一定益处的。我倒是从作者的语气中读出了许多尊重读者和“恨铁不成钢”的劲儿。

  还有个别内容我个人认为比较偏,用得上的时候比较少。但我朋友则认为,任何知识自有用上的时候,尤其是语言文化。你不知在何时写合同时就会遇上一个曾学过的词汇,你也不知在何种场合就会碰到你在书中见过的问题。也或许因为我暂时的工作与英语关系不大,所以诸如英文新闻标题、商务合同等方面的内容对我来说用处不大,但或许对那些在外企工作的朋友就大有用处了。

  3 简单总结。

  对英语学习抱有兴趣、对语言文学略有较真习惯、工作常用到英语并希望能避免常见或罕见错误、尊重native speaker的朋友,可以阅读阅读,多少应该会有一定的收获和欣喜。

  另建议,英文水平很高且海龟一类,个人就不推荐阅读了,觉得你读完也会不屑一顾。让我们这些英语小混情何以堪。

  客观来讲,也别指望一本书涵盖全部,一星扣在觉得价格略贵,虽然整体内容很广,但里面小节的内容还希望能更多更细一些。

  《愤怒的英语》读后感(六):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但这不是他居高临下的理由

  本书非常适用于没有很多国外生活经验却在工作中需要使用英语、经常写英文email、需要跟外国老板、上司、同事交流的人群。如果你恰好在外企工作并符合以上条件,更是推荐一读。

  好话到此结束。

  这本书从头到尾都有一种令人不适的受歧视感,作者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指摘着我们犯的错误,似乎作为一个英语非母语的学习者,犯了这些错误是荒谬的,且令人厌烦。看看作者使用的词汇吧:“真是受够了”,“难听死了”,“这显然是错误的,而且看起来还很荒谬”,“以后再也不要犯这种低级错误了”,诸如此类的用语不胜枚举。作为商业营销手段,这种愤怒和抱怨的语气本来就是本书的噱头之一,否则作者也不会自称 Angry Editor 了。

  但是,世界上的语言是平等的,没有任何一种语言因为其广泛的使用就凌驾于其他语言之上。语言只是载体,内容和思想才是真正需要传达的东西,不论它是英语、汉语、西语还是法语,只要它精彩,它都会存活并被译为其他语言传播。当一种语言真的凌驾于其他语言之上,它就离死亡不远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学者曾经以会使用优雅拗口的拉丁文为荣,并将拉丁文作为进入上流社会的通行证,但正因如此,拉丁文失去了在平民阶层中的生命活力,最终成为一具名存实亡的行尸走肉。现在的世界语言确实是英语,但英语为母语的人并不因此就应该高人一等。曾有很多美国朋友说,好羡慕会说多种语言的人啊,而他们只会英语,而且没有任何迫切的需要来学习另一种语言。

  一个优秀的语言教育工作者,基本的品质就是谦逊和富有耐心。世界各地的学习者,从几百门语言中选择了他教授的语言,是他的荣幸。他应该感到骄傲和自豪,并竭力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这门美丽的语言。学习者自然会犯错,自然会各种乱入,所以作为老师是没有理由生那种闷气的。我只能遗憾的表示,“优秀的语言教育工作者”这个称谓,这位 Angry Editor 远不够格。

  《愤怒的英语》读后感(七):英国纠错哥的传奇

  近日,微博“英国纠错哥”、豆瓣【英语错误】小组组长、angryeditor.com创始人--Angry Editor新作《Angry Editor:愤怒的英语--英语这样说,才不会出洋相!》出版,由台湾知名企业家、奥美中国区CEO庄淑芬,北师大英语名师、博导罗少茜联袂作序推荐,为所有为英语而水深火热的朋友送去了福音:不管你的英语是好是差,趁年轻,不放弃,一切都还来得及!

  作者简介:

  他是在华六年的英国人,他在全球最强广告公司之一奥美集团担任公关策略师、编辑。

  他毕业于英国利兹大学,并获一等中文学士学位。他曾在北京奥运期间担任英国《独立报》记者;他为包括《人民日报》在内的各家媒体担任审校;他翻译过包括中国大型央企年报的各式文章;他教过包括艺人黄晓明等各类人群的英语。

  他在三年前创建“angryeditor.com”网站,专为网友解决各种英语问题;之后创建豆瓣“英文纠错小组”,被媒体称为英国“纠错哥”,受到广大网民的推崇,成为最受网友喜爱的超人气英语老师。

  他所提出的学习理念与以往的学习法大有不同。他并不支持“为了提高英语而拼命背单词”,他所倡导的方法,不仅让英文学习变得更简单、更好玩,更是让人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他是Jeremy Webb。他的中文名叫周愚。

  内容简介:

  Angry Editor(Jeremy Webb):我在中国教英语的这些年--

  “我知道的英文单词太少,所以英语不好。”

  --你以为真的是这样吗?你错了!别再找这样的借口!

  这么多年来,你知道的单词并不少,可你的英语就是不好!真正的问题在于,你并不是真的懂怎么用它们,你也没意识到自己常常犯错误。那么好了,翻开这本书,找找你的问题吧--有许多意外的惊喜在等着你!

  学了英语却不敢张口的同学们,对英语倍感压力的白领们,想拥有最地道口语的朋友们……这本书就是为你们准备的!不用再死记硬背,不用再花钱补习;不管你的英语多好或多差,它都会让你感受到英语并不那么难,它也会教你用最简单的方法说出你最想表达的意思!

  本书的风格很独特、很好玩,你可以从头到尾、翻来覆去、边读边笑地看;除了纠错以外,还有一些Angry Editor总结的特别内容。比如,“容易拼错的品牌名称”等常识性列表,“怎么写英文新闻标题”等职场实用指南,以及人人爱说的流行语等地道表达。学习英语不再是件枯燥的事,轻松阅读就能熟记于心!

  精彩书摘:

  Come on: “加油”的6个英语说法

  中文里的“加油”能翻译成很多英文单词或短语,选用哪个比较合适要依上下文和对话双方而决定,不同的语境选用不同的说法。如果用错了,会闹出不少笑话。

  为了避免犯错,Angry Editor在此罗列了6个关于“加油”的英语说法。

  1.“中国加油”,“英格兰加油”怎么说?(为比赛呐喊助威)

  这个比较容易,可说成:Come on China!Come on England!

  2.“中国加油,中国加油,中国加油”(连续呐喊助威)

  如果连续喊“Come on China! Come on China!”听起来会很别扭。

  所以建议喊成:Chi-na! Chi-na! Chi-na!

  3. “为……加油”用英语怎么说?(看比赛之类)

  此时用cheer sb. on比较常见。例如:

  We cheered the players on. (我们为运动员加油。)

  4. “加油”(对方有需要克服的困难,并且已经在崩溃边缘的情况下)

  在这种情况下,跟汉语不同,英语没有一个方便且通用的说法。Angry Editor个人可能会说good luck,或者用其他的词语来安慰对方。

  例如:

  A: I still have 3,000 words to write of my essay.(我的论文还剩下三千字要写。)

  : Good luck.(加油!)

  或者

  A: I am going to have to work until midnight everyday this week.(我这周每天都要加班到12点。)

  : Don‘t worry, it’ll all be over soon.(加油!只有一个礼拜就结束了。)

  5. 汉语的“加油”(对方是了解中国或汉语的外国人)

  大部分在中国或者对中国感兴趣的外国人,不管中文怎么样,都知道“加油”这个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完全可以用汉语的“加油”来表达,而通常也不会导致误解。

  6. 真正的“加油”用英语怎么说?(给汽车加油等)

  “加油”本身的意思也经常被用错。refuel或者fill up最常用,而且没有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之分。

  “加油站”在英国是petrol station,在美国则是gas station。

  例如:

  I need to find a petrol station to fill up the car.

  我要找加油站,汽车该加油了。

  Headlines:如何写好英文新闻标题

  第一印象决定一切。标题是文章的第一印象,读者用它来决定是否会继续阅读。因此,标题决定了整篇文章的命运。

  不过,很多人并不知道怎么写英文标题,这总是让Angry Editor气得要死。

  我在这里要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学好英文新闻标题的写法其实很容易。按照Angry Editor的方法去做,你就不会出大错(Angry Editor也就可以过一段平静的日子了)。

  对于撰写创意文案等领域的用途,这篇文章未必能给你带来太大的启发,因为在写创意的标题时,你需要玩文字游戏,有时还要故意出错。

  这篇文章只限于给撰写或者翻译英文新闻标题提供帮助。那么,如果你需要撰写新闻稿或翻译英语新闻等,这篇文章正好适合你。

  需要注意的是,你学过的很多英语语法规则在撰写或翻译英文新闻标题时并不适用。

  请抛开任何语法书,仔细看下文。

  1. 冠词通常可以省略

  为了节省字数,我们经常把冠词(the, a)去掉。

  例如:Tallest man in China breaks world record

  中国个子最高的人破了新纪录

  Englishman becomes first man to reach moon

  英格兰人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

  2. be动词通常省略

  为了节省更多的字数,be动词一般可以省略。

  例如:Employment increasing in France

  法国就业率提高了

  Three Americans arrested on suspicion of murder

  三个美国人涉嫌谋杀被捕

  3. 缩写

  缩写也是个节省字数的好方法。不过,你一定要认真考虑读者对象。只要你确定读者都能认识,你就可以把缩写词置于标题中。当然,你需要在正文中将缩写词的完整表达形式呈现出来或者解释清楚,而且最好是在文章开头。

  4. 标题最好限于7~8个词

  恭喜你,你已经可以省略很多词,节省了很多空间。不过,你还可以精简更多的词。

  大多数西方报纸的新闻标题有4~11个单词,其中大部分只有7~8个单词。所以,除非必须逐字翻译,为了符合长短的惯例,常常需要把传达额外信息的词语去掉。

  但你也不必过分担心,英文新闻标题与中文新闻标题的区别之一是所含信息的多少。英文新闻标题不需要给读者罗列那么多信息,只要在正文最开头的几句话中有所提及就可以了。所以,减掉一些次要的单词完全没问题。

  5. 用一般现在时表达已发生的事

  使用过去时态容易产生陈旧感,缺乏吸引力,所以英文新闻标题常用一般现在时增强报道的新鲜感。例如:

  诺基亚于三月份推出了三款手机,标题应该是:

  okia releases 3 phones in March

  我因为上班时睡觉所以昨天被炒鱿鱼了,今天的标题应该是:

  Angry Editor fired for laziness

  即使上面的第二个例句中有个ed,但它并不代表过去式,而是用过去分词来表示被动。英文标题里面,被动句很受人们青睐。

  6. 动词不定式表达将来时

  因为动词不定式中的to只有两个字母,比一般将来时中的will少,所以to能有效缩减标题的长度。 例如:

  明年三星打算推出三十款手机,标题应该是:

  amsung to release 30 phones next year

  中国将会投入三亿人民币建设医院,标题应该是:

  China to invest 300 million in new hospitals

  7. 大写与小写的问题

  英文标题字母究竟是大写还是小写,这里为你提供两种解决办法:

  ⑴像普通句子一样,除了标题的句首字母、专有名词和首字母缩写词以外,其余均小写。

  ⑵除了介词、冠词和连词以外,把每个单词的首字母大写。

  除了一些出名的“叛逆者”(例如《纽约时报》)以外,大部分媒体都采用第一个办法,因为这样比较好看而且容易使用。Angry Editor也常用第一个方法。

  总之,你可以任选其中一种方法,但一定要保持统一!

  8. 标题中的标点符号

  在标题里,大部分媒体不使用任何符号。

  不要用感叹号!你还在标题里使用问号吗?这真让我无法忍受。

  为了节省空间,你也可以把连词省略,而用逗号代替。

  例如:

  Chinese market increasingly important to U.S. economy, jobs

  中国市场对美国经济和就业越来越重要

  英文新闻标题里从来没有出现过分号。

  冒号有很多不同的用法。在中文标题里,冒号通常是用来分隔发言人或机构与其引语或看法的。有的西方媒体也这么使用,不过大部分媒体使用冒号来表示话题和细节。

  例如:

  Y fashion week: fur and feathers

  纽约时装周:动物的皮毛和羽毛是重点

  外国人说just so so吗?反正我没听过

  你听过英语国家的人用过just so so这个说法吗?

  我没听过,我也从来没用过。

  症结所在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习惯,也不是英国或英式英语的习惯用语。我问了两个加拿大的朋友,他们都没用过just so so。我问了个美国同事,他也没用过。我还问了澳大利亚的朋友,一样也没用过。

  除了自己没用过以外,我好像这辈子到现在都还没听过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这样说过。

  不过,Angry Editor的很多中国朋友都爱用just so so来表达“不过如此、一般、马马虎虎”的意思。

  不过,除非你想让你的英语表现得很中式(Angry Editor觉得中式英语口语不一定就不好,因为你毕竟是中国人),Angry Editor建议大家不要用just so so这个说法。

  推荐方案

  如果不用just so so,那应该用什么呢?

  OK,not bad,not great等都可以,跟just so so所要表达的意思一样。

  “我想你”:I miss you不一定对

  “我想你”用英语应该怎么说呢?不一定是I miss you。

  Angry Editor还记得第一次遇到中国人跟我说I miss you,是我的女朋友给我发的短信。说这句英文我觉得非常奇怪。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只认识了几天,而且两个小时前我们还在一起,她怎么可能这么快就miss我呢?

  我的很多西方朋友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

  “miss”比“想”的程度更强一点。

  Angry Editor会把miss用到远距离或长时间不在一起的情况下。比如:

  Angry Editor has been in China for eight months without going home. He misses his Mum terribly.

  Angry Editor在中国已经连续八个月没回老家了。他特别想念他的妈妈。

  在其他的情况下怎么表达“想”呢?

  “我想你”的“想”没有完全对应的英文说法。不过,我觉得有很多不同的解决方案来表达类似的意思,例如:

  I‘m thinking of you.

  虽然这句话可以直译为“我想到了你”,但是我还是最喜欢这种表达方式。我觉得这句话最能够表达这种感情。

  I want you. 或 I want to see you. 前者有点“肉欲”的感觉,使用时要格外小心。

  如果这种情感很强烈,可以用:I can’t get you out of my mind.

  逼着你的异性朋友学会“我想你”这个表达吧。中国的男女关系离不开这句话。

  什么时候不能把“欢迎”说成welcome?

  我几乎每天上班时经过王府井附近一家专门忽悠外国人的小茶叶店的时候,服务生都会这样打招呼:

  Good morning sir! Welcome to our tea shop!

  服务生的意思应该是:早上好!欢迎光临我们的茶叶店!

  我从来没进去过。只有我进去了,服务生才可以这样用welcome这个词。

  服务生应该说:Good morning sir! Please come and take a look at our tea shop.

  有时可以用welcome来欢迎一个还没到某地方的人。不过,不能单独用welcome,而应该这样说:

  You are welcome to visit us any time.

  欢迎您随时过来。

  这本书写完后,我决定送一本给那个服务生。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