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世事如烟》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世事如烟》读后感10篇

2018-08-23 04:58: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世事如烟》读后感10篇

  《世事如烟》是一本由余华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151图书,本书定价:17.00元,页数:2012-9,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世事如烟》读后感(一):欲将呕吐,故作冰冷

  在这部集子的八篇小说中,三篇涉及性,四篇涉及暴力,五篇涉及死亡,其中篇幅最长的两篇则是充斥这暴力、死亡,并非出于自然,而是荒诞剧般不断地上演。

  这就是早年余华,他曾说,之所以写这些是因为承受不了,不得不写出来。他笔触是直接、赤裸残忍的,而语气则是冰冷、漠然。这显然与同情心无关,就像一个欲将呕吐之人,应该胃里翻江倒海,所以冷汗直流,无法张嘴。

  最喜欢其中的 《十八岁出门远行》 :

  我徒步在山路上,天将黑,我需要找到旅馆。我搭上了路边的一辆车,快到村庄时,车子却抛锚了。这时村里来了一群人,二话不说,将车上苹果一抢而光,我大喊、阻拦,被揍得头破血流,眼看着车轮都被拆下来带走了。汽车司机站在路边,没事人般做着体操,做完后朝我一笑,和村民一起走了。天完全黑了,我躲进车厢——这正是个不错的旅馆)我回想起十八岁时,父亲扔给我一个背包,说“你该去见识下外面的世界了”,他在我脑上拍了一下,于是我离开家门,像只欢快马儿奔跑起来。

  《世事如烟》读后感(二):余华的苦难

  余华,《世事如烟》,薄薄的一本,不过150余页,买回来已经两周。花了几天的时间,却只看完三分之二。

  《世事如烟》由8个故事组成,是余华于1986年至1992年间所写的中短篇小说集。前面的七个故事,充斥着暴力、绝望与死亡,每看完一篇,心里便多一份沉重,需要合上书,花些时间沉淀心情积蓄勇气才能继续读下去。所以,只是100余页,我却读得断断续续。而当我看完《在劫难逃》,翻开最后一个故事《世事如烟》,只看到第一句话,“7卧床不起已经几日了”,我便再也没有了继续下去的勇气。只好将书扔在一边,看一眼手机里的网络小说。

  做人有始有终,读书也不能半途而废。于是昨天一整天,我几次试图将《世事如烟》读完,却奈何每次拿起,看不了几分钟,便承受不住内心的沉重,只好作罢!

  余华的书着实看过几本,《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细雨中呐喊》、《第七天》(《兄弟》早几年前买的,没看),几乎囊括了余华的大部分作品。这一次,更是买了三本中短篇小说集及杂文集,《世事如烟》、《我胆小如鼠》与《我们生活巨大差距里》。似乎是第一次,同一个作家的书,会买到8本,就冲这一点,也足见我对于余华的前几部作品的喜爱了。

  余华善写苦难。他小说里的主人公,几乎遭遇了人这一辈子所有可能不可能遇到的苦难。尤其是《活着》,主人富贵短暂生命中经历了嗜赌成性、一贫如洗、被抓壮丁、子欲养而亲不待、妻子重病儿子被抽光血致死、女儿生病致聋、后生产致死、晚年丧妻、女婿惨死,就连唯一的外孙小苦根也因为吃多了豆子而撑死了,历经沧桑的富贵最后只得一老牛相伴左右,若有朝一日身死,不要说披麻戴孝的人了,有没有人会来埋了自己,都不能确定

  这诸多的苦难,不要说是经历了,就只是从字面看上去,都让人觉得头皮发麻、心里发颤。而富贵却是一桩桩一件件的走过来了。《活着》,之所以让我难忘,并非是因为这些苦难,而是经历过这些苦难的富贵却慢慢变得坚强起来,展现出了生命强有力韧性。也曾悲伤、也曾痛哭、也曾哀叹,但富贵并没有被这些非人的磨折击倒,他一次次坚强的挺立下来,依然保持着对生命最大的尊重,依然保守着内心对于生的渴望,依然怀抱平实心态安静的度过每一个或灿烂忧伤日子

  富贵,这样一个曾经游手好闲输掉全部家当地主少爷,虽没有至理名言,却用他泣血的经历,让我懂得随遇而安人生苦短,却也坎坷荆棘,无论遭遇怎样的雨打风霜,我们都不应该放弃内心对生命的希望、对温暖温情渴求。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富贵,这样的一部《活着》,让我对能够写出这样一部作品的余华刮目相看,以至于到了今天,他的书已买了八本。

  可是,现在,余华以及他的《世事如烟》却是让我失望的。在我看完的这七个故事之中,核心依然是苦难。与富贵大部分都是因时代而造成苦难不同,《世事如烟》里的苦难大多源于内心,书中的杀人者或自杀者,让人沉重的并不是他们的遭遇或罪行,而是他们对于生命随意的处置态度,不负责任得令人发指

  生命的珍贵勿需多言,人类百年的生命历程,在历史长河之中也不过是如眨眼般的瞬间。一个人,无论怎样过自己的一生,不过都是其个人的选择实在没有他人置喙的余地。只是看着《世事如烟》里的主人公们如此糟蹋自己或者他人的性命,心里着实有些气愤不过,这让那些身患重病渴求治愈的人怎么想呢?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保守对于生命的敬畏与尊重。生命,是大自然最珍贵的礼物恩赐,我们理应心怀敬意感恩。若不是上天要收回,即使遭遇不幸,我们有什么理由对生命感到绝望?那些阴暗灰暗的心理,也许每个人都有,但万不可让它们成为主导,用温暖温情融化内心的灰暗,这才是我们应该抱持的人生态度。

  前面之所以说对余华失望,是因为个人觉得,对于一个有着世界知名度严肃作家来说,有责任使自己的作品保持正确的人生态度。这样说,并不是说不可以写心里阴暗占主导地位的人,而是要让读者能够在文字里看到希望,哪怕这希望只是渺茫,却不应该是完全泯灭。若一本书读完,却只能让读者感觉到压抑、沉重与绝望,那这样的文字最好不要展现在读者面前。

  这是一个作家应有的态度。

  《世事如烟》读后感(三):死亡的盛宴,叙事的狂欢

  死亡和命运一直是余华的主题。死亡跟月亮一样东西方自古一样。但命运却同,西方的命运与上帝连接,中国的命运更多与轮回因果纠缠一起。余华学习了西方小说的技法,又深谙中国传统的命运观念,由此造就了《世事如烟》这篇形式和技法上都颇具实验性的作品。

  整篇小说出现的所有人物都没有具体名字,他们有的只是代号,这代号可能是数字,如4、7;可以是职业,如司机、算命先生;由此衍生出其他人物,如7的妻子、算命先生的儿子。没有具体的人名,造成了一种玄妙氛围。这种玄妙的氛围非常适合讲述命运这类本身就形而上玄之又玄事情。所以故事里有无腿无脸的鬼魂闻鸡鸣而散,算命先生采阴补阳的养生观,因为与儿子生肖相克而一直生病的7。所有这些又无一不具备中国特色,符合中国传统的生死观。

  整篇小说就像是一场死亡的盛宴,每个人物都在不断走向死亡,而且无论他们如何挣扎,都逃不脱既定的命运。

  小说一开始就是一派死亡气息,出场的第一个人物就是生病卧床不起的7,这 也为整个小说奠定了一个基调。在最初的出场中,每个人的命运的轨道就已经铺定,所有的因果都片段式的展露出来:7在儿子生日时病倒,预示两人命运的相克;4的梦呓也是她悲剧命运的源头;3与她孙子同床从而有了后续乱伦的出现;司机驾驶的卡车将泥浆溅向灰衣女人,后来两人命运就始终纠缠在一起;6赶鸭似的赶着一群女孩象征着他对待女儿的态度;2以吊儿郎当的形象出现,这样的性格也是后来他陷入困境原因;而算命先生似乎始终掌控着一切。

  命运之因从开篇就全部埋好,命运之轮一旦开始转动,至死方休。无论如何挣扎,都难以逃脱。这就是命运的悲剧性,而悲剧又常常是打破美好事物给你看。

  命运的不可改变体现在即使一开始它就显露踪迹,你仍是对此无可奈何殊途同归,无论你如何逃避,最终难免一死。司机虽然早就知道灰衣女人会给他带来死亡,他也试图挣扎,并自以为已经脱困。他跟着母亲来找算命先生,并按照吩咐遇见灰衣女人就停车,还将灰衣女人的灰色外衣当做替代品从上压过。当他认为已经安全时,收到婚礼请柬,并因此丧命。而婚礼的提前举行正是灰衣女人的儿子因为母亲意外死亡想要以丧冲喜。所以自始至终他都没有逃脱灰衣女人对他的死亡缠绕。而其他人也早在死之前就有预兆,灰衣女人拜完送子观音回来看到6的女儿,就看到死亡的气息在她脸上蔓延;算命先生的儿子始终处在死亡阴影之下,他的四个兄弟姐妹早就被父亲克死,而他终于也在某天晚上表现出了他的四个兄弟姐妹死之前惯有的眼神,随即在当晚死去。

  这种明知死亡就在那里,仍无力逃脱的悖论或者荒谬在马尔克斯的《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展现的淋漓尽致。而且本书中司机向他母亲询问梦的含义,显然也是有马尔克斯这本书里圣地亚哥请他母亲释梦的影子。余华当年被称作先锋派,那一代文学先锋,最直接的冲击正是来自拉美文学大爆炸。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和中国传统的《聊斋》,虽然在写作技法上有着根本区别,但内核却是相通,都打破了生与死的界限,死不再是生的尽头,而是生的另一种存在方式

  除了讲述命运的不可违拗外,余华还捎带着把美好扼杀,让丑恶留存。4在正篇小说里,都是青春和美好的象征,她的声音清泉叮咚,让久病失眠的7如沐春风瞎子心醉神迷潸然泪下并毅然随之赴死。3则是跟4对应着的衰老丑陋专业的哭丧者,声音如鬼嚎,还与自己的孙子乱伦。更黑暗邪恶的则是算命先生,一个老不死的老头,克死了自己的诸多子女,而且每个月都要玷污一位年轻的女孩。也正是他毁灭了美好的4。然而,就在所有人不断走向死亡时,3没有死,还怀孕了,丑陋留存且有新枝待发;算命先生也没有死,他收养了7的儿子,还将收养3那乱伦孕育的孽种。余华在此构建了一个同北岛《回答》里一样的世界。

  余华的叙事语言被贴上手术刀的标签,我想如果这定义成立的话,那一定是德国制造的手术刀——锋利冷酷,不失精致细节优雅造型。《世事如烟》的语言很值得玩味,想必那时的余华仍热衷于雕琢文字。如果作家太过超脱,写出的文字就是另一种味道了。

  举个例子,小说里新娘数次为司机擦脸,司机的感受是这样变化的:刚开始,看着新娘在做准备,“十个细长的手指绞起了毛巾。司机的眼里没有毛巾,他只看到十个手指正在完成系列迷人舞蹈,水在漂亮地往下滴,水是这个舞蹈的一部分“”新娘的一只手轻轻按住了他的后脑,他体会到了五个手指的迷人入侵““他感到的是很多手指在他脸上进行着温柔的抚摸,这抚摸使他觉得自己正在昏迷过去; 当2拿出40块钱让新娘再给他擦脸,”他再次看着新娘绞毛巾的手指时,刚才的美景没有重现。新娘的毛巾在他脸上移动时,也没有刚才令他激动的感受“; 2第四次让新娘给他擦脸,”新娘这次的毛巾贴在司机脸上时,使他感到疼痛难忍,仿佛是用很硬的刷子在刷他的脸。而按住他脑后的五个手指像是生锈的铁钉“。

  还有4的声音传入瞎子耳朵描写,堪称神笔:一开始”仿佛是无数灰尘纷纷扬扬掉入在瞎子的耳中“,当瞎子顺着声音走过去”他似乎感到了着迎面而来的声音如一场阵雨的雨点,扑打在他的脸上,使他的脸隐隐作痛““他慢慢感到这声音并不仅仅只是阵雨的雨点,他感到它似乎十分尖利,正刺入他的身体“”随后他又感到一幢房屋开始倒塌了,无数砖瓦朝他砸来“

  这些句子对于感受的精确把握并形象描述,对于感觉变化的细腻体现,都让这本书更值得回味对比有些长篇,我更喜欢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太长,尽管长河有壮阔之美,但毕竟能把每朵浪花刻画的美而生动的作家凤毛菱角。短篇小说好比桃核雕,方寸之地精雕细琢,显出精致与巧妙。余华的《世事如烟》在叙事上体现了西式技法的变化多端,在内核上仍然是中国人鬼之事,语言华丽不掩其锋,可谓妙品。这场死亡的盛宴,观赏性极强,余音可绕梁三日而不绝。

  《世事如烟》读后感(四):余华的这篇小说你最好别看,少儿不宜!

  说到余华,你肯定想到的是《活着》,或者是《许三观卖血记》,这可是个蜚声中外的正经作家,怎么会写少儿不宜的东西!?

  容我先卖个关子。

  这套六本装的余华中短篇小说集,是去年生日时好友所赠,说来惭愧直到最近才拿起看了其中的一本《世事如烟》,而《世事如烟》也是书中的其中一篇。

  这套书,黑皮封面,封面上印着红色的余华签名,封底放着余华掐着香烟的黑白照片,透着某种异样气质

  对这本书最初期待,大抵还是《活着》那种描述残酷现实的冷酷笔调,虽然残忍却真实。福贵面对的世界,每次人间温存姗姗来迟,却马上被现实撕得粉碎,人物一个个的死去。

  这样的故事我尚且是能接受的。但,《世事如烟》完全不是这样,它让读者堕入无尽的黑暗,看不到希望,永远是灰色的、潮湿的、模糊朦胧的景象,透露着民间志异的鬼怪、原始神秘的宿命论、人性中不可揣测的邪恶,还有光怪陆离的孤独感。

  看了几页,我就扔掉了书,实在看不下去。吃完晚饭,借着夜晚的静谧,读完了这篇小说,看完是那种汗毛竖起的惊悚感。这种感觉像极了十几年前的炎热夏夜,看完铃木光司的《死水》的那种恐惧感。

  不仅仅是惊悚感,还有那种抑郁感,日本人向来是叙述惊悚和压抑的行家,但这次我服了余华。

  你明白我为什么说少儿不宜了吧。接下来开始剧透。

  主人公有数字化的2、3、4、6、7,以及代号化的接生婆、算命先生、灰衣人、瞎子、司机等。

  2因为在灰衣人儿子的婚礼上捉弄司机,司机自杀,害怕死后的司机纠缠,买了6的女儿的尸首,给司机配了阴婚。

  3与孙儿同床乱伦,生下女儿后消失。

  4睡觉梦呓,父亲带她去算命先生处,算命先生通过性侵的方式治疗,之后4疯掉,死在河中。

  6生了五个子女,卖掉了四个,去早上去河边钓鱼,经常碰到没有脚的人在钓鱼,最小的女儿死在河边的一株桃树下。尸首卖给了2,给司机配了阴婚。

  7得莫名之病,找算命先生,用儿子换了一只公鸡,人却越来越没有生气。

  灰衣人总是出现在司机的梦中,为女儿不孕求问算命先生,之后暴毙。

  瞎子迷恋4的声音,听到了4被侵犯的声音,后跟着4一同坠入河中死亡。

  接生婆晚上被没有脚的人叫去接生,白天发现那是一片坟地,之后就死了。

  算命先生年近90,一共五个子女看,前四个相继死去,他通过继承阳寿命和采阴补阳术,延年益寿,他的算命之语,似乎隐隐中影响着其他人的命运。

  这一切,就发生在这个灰蒙、湿润的地方,把一切理性的事物撕裂得支离破碎。

  对余华写作影响最大的两位作家,川端康成和卡夫卡。这两位伟大的作家,都是极端个人化的风格。

  “女儿的脸生平第一次化妆,真像是一位出嫁的新娘。”川端康成在《禽兽》中如此描写,一个母亲看到女儿尸体的感受,而卡夫卡在《乡村医生》中,将医生看到患者的伤口,描写成像玫瑰花。

  所以,这种痕迹在《世事如烟》中若隐若现。总之,这篇小说的叙事有很多论文在分析。

  人物关系图片来源:钟雨柔,《叙事控制、“被经验的话语“与叙事气氛——余华《世事如烟》的叙事学分析》。

  《世事如烟》读后感(五):世事如烟

  《世事如烟》这本书是余华一九八六年到一九九八年的写作旅程。 余华在自序中写到,写作使我拥有了两个人生,现实的和虚构的,它们的关系就像是健康和疾病,当一个强大起来时,另一个必然会衰落。当我现实的人生越来越平乏之时,我虚构的人生已经异常丰富了。 而《世事如烟》中所收录的八篇中短篇小说就是它的另一条人生之路。 《十八岁出门远行》,生活不要见了欢喜就忘了伤悲,生活的丑恶往往让善良的你措手不及。 《西北风呼啸的中午》,荒诞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构成。如果你沦陷其中,也要带着面具配合所有演员。 《死亡叙述》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只是时候未到。 《爱情故事》懦弱到尽头还是懦弱。扛不起生活的大旗,就不要自讨苦吃。 《命中注定》宿命,难道是上天安排好了吗? 《两个人的历史》时间会让每一个人面目全非。曾经的美好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消失得一干二净。 《难逃劫数》,东山与露珠,森林与沙子,广佛与彩蝶,这篇中篇中的人物名称都似乎带着丝丝讽刺。东山没有大山的巍峨,露珠没有露珠的轻盈,森林没有森林地广阔,沙子也没有沙子的犀利。广佛并没有佛心,彩蝶也并非蝴蝶般妖娆。背叛,阴险与仇恨是这世上谁也想躲开,但始终躲不开的谜题。 《世事如烟》,数字符号,迷雾重重,该来的终究会来,谁也逃不开死亡。 整篇小说中都充斥着残忍,背叛,阴险与仇恨,还有解不开的迷题。这是作者在那个时期的另一条人生之路,人间抑或鬼魅,都把丑恶一一揭示。 每个人都是以同样的方式来到世间,然后以同样方式结束。人世一遭,你经历的一切都会以同一种方式回馈给你。这本书中收录的小说没有一个是皆大欢喜。其实,生活也是如此,生活不会是处处如意,你所经历的一切到最后也是随着生命消逝,而如烟散去。

  这本书反映了在八十年代,一个青年在现实中的各种挣扎,想要挣脱各种束缚,找到自由的出路。

  《世事如烟》读后感(六):余华对于细节的描写太逼真了,他在自序中想说什么呀

  读《世事如烟》时最大的感慨: 作家的感知,细微、敏感、准确。 写作中怎么把生活经验融入,把事情说清楚、感情传达明白,都极考验写作者。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写作中会遇到言不及义的问题。余华在这方面就太厉害了,他的环境描写、在文章中所用的比喻,都十分到位,让人感到亲切、实际。 读完后,再回看余华的自序。他说,写作使他拥有两个人生,帮他建立了现实之外的另一条人生道路。现在我还是不理解这句话。 他还说,写作创造的这条人生道路,“它有着还原的可能,而且准确无误”。我在第一次读到这句话时,在后面标了问号。现在想想,这几个中篇,昏暗、压抑,人性贪婪、丑陋,这不也正是每天正在上演的生活吗。

  《世事如烟》读后感(七):人间烟火抵万金 ‖ PB-17(2018038)

  过去读过余华老师的长篇,苦于其短篇没有Kindle版,所以一拖再拖今年终于将其短篇纸质书购到家中,翻开其自序,不到一页就已经明显地感受到余华又走到了我的身边,用心雕琢的每一句话都看似那么随意不羁,其实想要读到心坎里去,还是需要沉淀。世事如烟7.6余华 / 2012 / 作家出版社本书内共有8篇文章,前六篇犹如大餐前的开胃小菜,后两篇才是今天的主菜,值得细细品味,主题还是关于命运,关于死亡。读余华老师的故事,你很难去评判故事里面所发生的事情的对与否、是与非,很多时候故事的本身容不得你抽身出来换一个视角来读,置身事外很难。如果说一本优秀的小说需要非常好的代入感,那么读余华老师的小说谈代入感已经无法来表述自我的主观意识,陷入感或许更能贴近阅读小说时的感受。

  在《难逃劫数》文中,一上来可能有些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如果手中没有笔将人物记录下来,很难说你在读后能够有一个非常清理的脉络,文中还以几个人的视角进行书写,会有些许的错位感,但不影响整体的阅读。而在《世事如烟》文中,余华老师直接使用的数字来反映故事人物,感觉最开始这些数字是有名字的,只是后来被余华老师用“Ctrl + H”将主人公的名字替换为了数字,一个小的变动可以非常好地逼迫你认真阅读每一段文字,并一边在手稿纸上呈现出人物的特征与脉络,将重心放在故事本身上,一气呵成酣畅淋漓

  故事的确够精彩,文字也被余华老师细心雕琢过,最后还是回归到意识层面,余华老师通过此书想要表达什么?人性的懒惰吗?书中看似的边缘人物其实你我身边或多或少皆曾接触过,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在遇到这些解不开的结的时候,大部分选择了什么?屈服于命运?并委身于命运?算命先生的角色或许可以很好地阐述这个问题,但是他自己亦无法看清自己未来的路。愚昧不求上进的思想一直这么盘踞在社会底层人民内部,而这群人又是社会上最坚实的一个群体,社会的安定还需他们的维系,弃医从文的鲁迅先生或许看到的应该更多更深入吧。

书封

  “回首往事,有时候就像翻阅陈旧的日历,昔日曾经出现过的欢乐和痛苦的时光成为了同样的颜色,在泛黄的纸上字迹都是一样暗淡,使人难以区分,这似乎就是人生之路,经历总是比回忆鲜明有力,回忆在岁月消失后出现,如同一根稻草漂浮到溺水者眼前,自我的拯救仅仅只是象征,同样的道理,回忆无法还原过去的生活,它只是偶然提醒我们过去曾经拥有过什么,而且这样这样的提醒时常以篡改为荣,不过人们也需要偷梁换柱的回忆来满足内心的需求,使过去的人生变得丰富饱满。”

  《世事如烟》读后感(八):《世事如烟》余华的台词功底

  《十八岁出门远行》

  1.柏油马路起伏不止,马路像是贴在海浪上。我走在这条山区公路上,我像一条船。

  2.那时我还没为旅店操心,那时我只是觉得搭一下车非常了不起。可那个司机看也没看我,汽车和司机一样,也是看也没看,在我眼前一闪就***过去了。我就在汽车后面拼命地追了一阵,我这样做只是为了高兴,因为那时我还没有为旅店操心。

  3.天色完全黑了,四周什么都没有,只有遍体鳞伤的汽车和遍体鳞伤的我。我无限悲伤地看着汽车,汽车也无限悲伤地看着我。我伸出手去抚摸它。它浑身冰凉。

  4.外面风越来越大,但我躺在座椅上开始感到暖和一点了。我感到这汽车虽然遍体鳞伤,可它心窝还是健全的,还是暖和的。

  5.我躺在汽车的心窝里,想起了那么一个晴朗温和的下午,那时的阳光非常美丽。

  ——————————————

  《西北风呼啸的中午》

  1.我还来不及细想这结果是值得高兴还是值得发愁,就听到了一片嘹亮的哭声。大汉将我推入这哭声中。

  2.她又用我的手去擦眼泪了,她把我的手当成手帕了。她那浑浊又滚烫的泪水在我手上一塌糊涂地涂了开来。

  (女人真是奇妙。有软和的小手可牵。有绵软的脸蛋。世上还有比女人更柔软可亲的生物么。)

  ——————————————

  《死亡叙述》

  1.我看到那孩子惊慌地转过头来看了我一眼,那双眼睛又黑又亮。

  2.山里人生孩子都很旺盛。

  3.真把我吓了一跳,他根本不像是人,倒像是从百货商店买来的玩具。那时候他躺在摇篮里总是乱蹬腿,一会儿尿来了,一会儿屎又来了,还放着响亮的屁,那屁臭得奇奇怪怪。

  4.原先开车外出,心里总惦记着老婆,后来有了儿子就不想老婆了,总想儿子。

  5.那黑黑的长发披落在手臂上,让我觉得十多年过去后男孩的头发竟这么长了。

  ——————————————

  《爱情故事》

  1.一九七七年的秋天和两个少年有关。

  2.女孩此刻的心情像一页课文一样单调,她偷偷望着车站敞开的小门,她的目光平静如水。

  然后男孩从车站走了出来,他的脸色苍白而又憔悴。

  3.多年来,她总是在我眼前晃来晃去,这种晃来晃去使我沮丧无比。我的最大错误就是在结婚的前一夜,没有及时意识到她一生都将在我眼前晃来晃去。

  4.我一次又一次地问她。但她始终以一种迷茫的神色望着我。

  5.她总是在这个时候表现出一些慌乱。

  6.我看到她眼泪流下来时显得有些愚蠢。

  7.我无法走向自己的座位,我只能站在这辆已经行驶的汽车里。我看着那条破烂不堪的公路怎样捉弄着我们的汽车。我感到自己像是被装在瓶子里,然后被人不停地摇晃。

  8.因此我们互相都不可能使对方感到惊喜。我们最多只能给对方一点高兴,而这种高兴在大街上到处都有。

  ——————————————

  《命中注定》

  1.陈雷在众多大人的腿间无精打采地走来。

  (去新的城市旅游,毫无目的地走。没有认路,路名跟错肩的人一样,虽然见过但陌生。每一条路对于我来说都一样,那都不是我旅馆的路。)

  (天亮的时候,离旅馆越远越好。天黑的时候,就想马上回到床上。)

  2.两个孩子已在那条正弥漫着黑暗的路上逃跑了。

  ——————————————

  《难逃劫数》

  1.他也就无法看到命运所暗示的不幸。

  2.她以全部的智慧看到了朝三暮四。

  3.所有的朋友都来了,他们像一堆垃圾一样聚集在东山的婚礼上。

  4.他们的嘴像是水中的鱼嘴一样吧嗒着。

  5.他甚至还记起曾有一串灰尘从屋顶掉落下来,灰尘掉入了东山的酒杯。

  6.森林感到东山的颜色与对面那扇门有关,那扇门半掩着,他看到一张床的一只角。

  7.可他的新娘因为无法理解而脸上布满了愚蠢。

  8.森林微微一笑,他想:“一张破床。”

  9.他脸上的笑容像是一只烂掉的苹果,但他总算像一个新郎了,他的新娘紧随其后,新娘的脸色像一只二十瓦的灯泡一样闪闪发光。他们从容不迫地在刚才的位置上坐了下来,他们的神态强词夺理地在说明他们没有离开过。

  10.彩蝶立刻嗅到了广佛身上开始散发出来的腐烂味,于是她就比广佛自己更早地预感到了他的死亡。

  11.她的思想摇曳地感到自己似乎是父亲手枪里的一颗子弹。

  12.她站起来以后装腔作势地微微一笑。随后她以同样的装腔作势说:“还算不错。”但她的声音正在枯萎。

  13.沙子在听到她的声音时,恍若看到一片秋天里的枯叶从半空里凄凉的飘落下来。因此在那一刻里,沙子隐约地看到了彩蝶近在眉睫的毁灭。

  14.他们决定走了,他们觉得有价值的器官都被刺过了,剩下的不过是些皮肉和骨骼。

  ——————————————

  《世事如烟》

  1.他可以想象出祖孙二人在床上的睡态,那便是他和妻子的睡态。

  2.子女的早殁,做父亲的必会长寿。

  3.瞎子每次听到4的声音时都将颤抖不已。

  4.可是4紧接着从他身旁走过时,他却并不知道在这个人的嗓子里有着他日夜期待的声音。

  5.两只红色的袖管美妙地撤退了,他看到两条纤细的手臂,手臂的肤色在灯光下闪烁着细腻滑润的色泽。然后十个细长的手指绞起了毛巾。

  6.他有点紧张地去推厨房的门,他看到自己的手伸过去时像是风中的一根树枝。

  7.冰冷的江水从她脚踝慢慢升起,一直掩盖到她的脖子,使她感到正在穿上一件新衣服。

  ——————————————

  END

  《世事如烟》读后感(九):#世事如烟#余华#

  1.晚霞则像蒸气似的在升腾。

  2.旅店就这样重又来到了我脑中,并且逐渐膨胀,不一会便把我的脑袋塞满了。

  3.我的鲜血往四周爬去

  4.她的美丽微笑还未成长便被他摧残了

  5.有关我们的传闻将像街上的灰尘一样经久不息。

  6.我看着那条破烂不堪的公路怎样捉弄着我们的汽车。我感到自己像是被装在瓶子里,然后被人不停地摇晃。

  7.那个楼梯总有人下来,可是她一直没有下来。

  8.男孩像一棵树一样半晌没有动弹。

  9.她脸上的皱纹是在我的目光下成长起来的,我熟悉它们犹如熟悉自己的手掌。

  10.即将进入黎明的天空在窗户上一片灰暗。

  11.在窗户的白色开始明显起来时

  12.在一个像口腔一样敞开的窗口

  13.这动作二十年前他就掌握了,二十年的操练已经具有了炉火纯青的结果,那就是这窗帘的一角已经微微翘起。

  14.她的两条手臂像是狂风里瑟瑟摇晃的枯树枝。

  15.沙子在听到她的声音时,恍若看到一片秋天里的枯叶从半空里凄凉地飘落下来。

  16.当彩蝶将身体转过来时,所有人都吃惊地看到那张像白纸一样没有生命的脸。

  17.彩蝶的眼睛开始叙述起凄凉

  18.那时候呈现在沙子眼中的东山这张脸,如同一张被揉皱后又马虎拉开的纸,他看到昏暗的灯光在东山脸上起伏。

  19.她笨重的身体扑过去时竟然像一只麻雀一样灵巧

  20.他并不感到自己敲门的动作强烈,但门框上的灰尘纷纷扬扬弥漫开来。

  21.窗外滴着春天最初的眼泪

  22.一条湿漉漉的街道出现在7虚幻的目光里,恍若五岁的儿子留在袖管上一道亮晶晶的鼻涕痕迹。

  23.6来到户外时,天色依旧漆黑一片,街上只有几只昏暗的路灯,蒙蒙细雨从浅青色的灯光里潇潇飘落,仿佛是很多萤火虫在倾泻下来。

  24.江水的破裂声

  25.笑声持续了很久,然后才像一场雨一样小了下去。

  26.从天窗玻璃上倾泻下来的光线沐浴了她的全身

  27.这种笑不是鲜花盛开般的笑,而是鲜花凋谢似的笑。

  28.他看到街两旁几乎所有的窗口都有脑袋挂在那里,有一家窗口挂着好几个脑袋。

  27.一群火像是一群马一样奔腾而起,一片黑烟在红色的火中缭绕不绝。顷刻之后,火势便跌落下来,于是失去了保护的黑烟也立刻四散而去。

  28.一股微风吹到她稚嫩的皮肤上,仿佛要吹皱她的皮肤了。

  29.冰冷的江水从她脚踝慢慢升起,一直掩盖到她的脖子,使她感到正在穿上一件新衣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