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女词经典读后感10篇
《花·女词》是一本由呀呀著作,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1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花·女词》读后感(一):个人不喜
因为昨天看今日说法,淘宝的店家说过:“做一千条好评,还不如一个差评。”突然觉得自己有点小没良心,所以决定把评价重新写下,希望评价会更加中肯。
说起呀呀,是一个让我很矛盾的画家。我不是那么喜欢她的画,却对她有着类似于敬佩的情绪。因为本人属于比较笨手笨脚类型的,画画也比较粗糙,所以她画的细腻每每都让我不得不敬佩她。
第一次接触她的画是在漫友的漫画100第182期的杂志上,封底就是她的画,因为是第一本买的漫友所以记得很清楚,但是这张画本身并没有特别的地方,所以那时候对她的画就每什么感觉,但是和《花女词》对比的话,可以看出巨大的进步,上色方式也变了超多,水彩的味道很浓厚。
后来,陆陆续续接触了她其他的作品,《青瓷》《薄姬》《唯墨》这三本画集并没有让我入手的冲动,《唯墨》当初有稍稍犹豫下,不过豆瓣上对它的评价并不是很好,就不了了之了。而《她她》,个人觉得是本很无趣的绘本,唯一的有点就是Q版人物很可爱。接下来就是这本《花·女词》了。
呀呀的微博经常会上传她的写生作品和平时一些小练习,因为画的特别细腻,而且我本身学过国画,对于花草和仕女、古风很有兴趣,且这本画集有很多我喜欢的元素在里面,所以就产生了收藏《花·女词》的冲动。
《花·女词》这本画集和名字很符合。内容如后记所说,是“花”和“仕女”的融合。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四个季节绽放的是不同的花。
①画册是线装本,这一点很好,很容易观看,不会给跨幅的画造成缺憾,这就是所谓的可以纵观全局吧。。。
③画集里花和仕女的搭配很巧妙,整本画集的色调让人耳目一新。沿袭呀呀一贯的风格,花花草草的气息满载,色彩清新透亮。有四季里较具有代表性的花卉,还有仕女和花融合的画。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很细腻的作品,但我却依旧不喜。
①封面是我不喜的原因之一,上妆的仕女给人的整体感觉很风骚,眼神很惹我讨厌。
②人物几乎都长得很妖媚,虽然我会喜欢妖媚的女子,可是这样的女人太多了,堆积在一起就让我不喜。而且呀呀笔下的女子都比较丰腴(看上去是这样的感觉),可能是上色原因,比较偏向于“白里透红”的肤色。(PS“里面只有两个男人,一个男娃,还有一个性别不明,喜欢帅哥的就别入手了)
③仕女的装束都属于比较飘逸的类型,比较像唐朝女子的装束(应该是吧,对这方面不怎么懂),个人对古代装束的喜好比较偏向于有质感类型的,交衽之类的,汉朝的应该就是这类型的衣服,另外伊吹五月画的衣服我比较喜欢。
④这本画集里的人物看上去不怎么灵动。
⑥花草的图鉴虽然不错,可是我喜欢的工笔比较少,写意占多数,不可以临摹,这让我很不爽,哼哼(。-`ω´-)
虽然我列举了诸多不喜,可是买回来收藏并不后悔,总是要收藏各种各样的书,博采众长嘛。
:我一直以为自己喜欢的是手绘,可是对于《花·女词》却不怎么喜欢,而eno.的《墨涧花》给我的感觉偏向暗沉,虽然这是一种风格啦。可能因为是手绘,很多地方难做到尽善尽美,搞得我现在都不知道自己喜欢的是CG还是手绘了゜。゚(゚´Д`゚)゚。
《花·女词》读后感(二):《唯墨》开始的印象——浅谈呀呀的插画
最初知道呀呀,是从《唯墨》开始。古色风韵的封面图片,是一位青丝松落如水墨漾开的女子,侧眸回头,神情自思。分明是水彩,却又有水墨的味道。乌黑柔软的青丝与书名相映,加上女子的淡薄红妆,古典与新丽浑然一体,叫人仿佛只从这画中,便能闻见墨香。印象深刻,不禁神思遐想。
《唯墨》《唯墨》不是呀呀的第一本书,但对我来说是第一本。这以后,书架上便很快又增加了《薄姬》《花女词》《沉香》和最早的但是一直缺货不过还是等到的《青瓷》。
画里,多是花与女子。
有时候也觉得奇怪,画的大都是女的,大都是花花草草,怎么就看不腻呢?
那些年轻的美妙女子,她们或点唇、或绾发、或执伞、或阅书、或垂钓、或荡秋千……在妆台前、在花丛中、在庭院里、在小桥上、在溪流边……有时候她们独自一人,有时候她们和亲密的人在一起。有时候欣喜、有时候恬淡、有时候悲伤、有时候落寞……但无论她们在哪里,在做什么,在一种什么样的情境之中,都带着恬适安宁的神情,温柔纯洁的气质。不慌不忙,与世无争,在那一纸的方寸之间自是美丽细腻,让人感觉清新、自由、舒服。
虽然是古典风致的外貌与情景,但从她们澄澈的眼睛里,能看到精灵。
看着呀呀的画,会觉得有一种不可思议但又情理之中的协调感,有时候甚至惊讶。比如,明明人物姿态万千却又觉再亲切寻常不过,似乎感觉不到她什么时候变了,但她确实变了,等你幡然醒悟,一切早已不知不觉过去。颜色多类却不觉繁复,色调鲜艳又自含清新,情景真实里交着梦幻,人物若似实则各个不同。要是以文学比喻,个人觉得,倒像小令与宋词的交织,缱绻悠美,让人流连。适合在良辰美景,最好是春色盎然时节,寻一处带着些许古韵的自然所在,也学着那画中人,或独坐花丛,或倚栏凭靠,不做别念,但闲看书。
《花女词》封面她们就在那里静静地美着,那些花,那些如花般的女子,总能叫你舍不得那么快就翻完。像一粒珍贵的糖,想要慢慢含。
而我却觉得,它可能一直都含不完。
《花·女词》读后感(三):成也仕女,败也仕女
业余者,装逼向,不懂装懂←这里是说我嗯哼。所以有错误不要喷哈~
一开始看感觉非常好,仔细慢慢看下去就发现一些细节上的不完美之处,略微可惜。我一项一项说吧~
色彩:★★★★★
超级赞!!!五星MAX!!!全书基本都是手绘,作者水彩和国画功底很强,对我这种上色废来说简直是高山仰止。水彩是水与墨的艺术,看不同色彩通过各种技法交融,晕染,过渡,变幻,其中的精妙让人沉醉。
造型:★★★★
整体人物动态和意境都描绘得很不错,特别是服饰部分,衣襟飘飘衣带翩跹,皱褶又精细,有羽化登仙之感。但似乎发现了个问题,就是人物几乎都是从正面平视的,侧面的都没有,连斜侧面都很少。这是由于作者只擅长这种角度的缘故吧?虽然看一两张还好,但整本画集看下来就觉得很怪。希望作者还是多加强人物练习。(人物还有问题,等下再说)
脸自然是没得说(PS 人物五官,特别是眼睛和夏达的画风有相似之处~),呀呀画人物最大的硬伤就是在人物上。粗看不打紧,细看结构实在太糟糕,特别是人物头部头发部分,几乎每张都有问题。头部过大过长,弄得头似乎是橄榄球状,走形严重,违和感特别强。而且这个问题似乎在《薄姬》里就有,一直没有纠正过来,真的特别遗憾。
除此之外,身体部分也是,(以下是某些图的问题,就不具体说是哪张了,反正仔细看都看得出来)手臂透视不准,扭曲得诡异。塌肩膀,也许是学习传统仕女画的柳肩,但个人真的欣赏不来。胸部过大或含胸,含胸还可以解释,巨乳实在太奇怪。脖子过长,像美女蛇。。。。。。基本上这些都是我看得出来的问题。身为职业画师,专注于花草写生的同时,也关注下人物的问题吧。出过三本画册人物结构还如此糟糕,实在说不过去。
写到这里突然想到,这本的主题的是仕女,会不会是故意模仿古代仕女图,才会有重整体效果不重结构,甚至柳肩之类的情况出现?如果硬要这么解释似乎也可以,但是我还是认为绘画应该与时俱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造型之类可以学习,甚至柳肩长脖子圆手臂也忍了,追求传统嘛。但头部的严重问题还是请改改吧,毕竟仕女不是外星人啊。
背景:★★★☆
作为主要背景的花花草草当然是没话说,国画画法与水彩人物的结合也很赞。(荷花那几张棒透了!)而且貌似有些背景还是没有草稿直接画的,吾等叹为观止。但有些地方有很碍眼的瑕疵——板绘的乱入。这点应该说比ENO好很多,至少数量非常少不怎么显眼,板绘技术也好很多。但对手绘有洁癖的人表示还是接受不了这种
手绘+后期的方式。
比较明显的是荷花中的一幅(又是它←_←)荷花花瓣的纹理是非常粗糙僵硬的板绘(其实我怀疑是鼠绘= =)画的,男主的线也是板绘勾的。虽说男主衣着部分其实还可以,但是,完!全!没!必!要!啊!这样明显的风格乱入有玷污手绘的感觉,况且又不是过于精细不好手绘,也没什么特殊的效果。我真心想不出用板绘的理由在哪。其他地方也有用CG做光芒等效果,感觉同样违和,不如不要用。
看《薄姬》时貌似最后的绘制过程里有CG上色的步骤,看来是作者的习惯问题。但那本感觉还好,可能是整本都用手绘+板绘的原因,比这本整体手绘+不明情况的CG效果要好的多。
作者大概就说到这里。给我的感觉是画花草很棒上色绝赞人物却不耐看。希望作者今后能多多改进,再接再厉~~
特别表扬一下天闻角川,对开的画集没有用胶装订而是线装,让中间夹缝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比漫友不知高出几个层次了~(似乎《妖绘卷》也是胶装?能改进,有进步就非常好)
再扯一下,天闻角川的入驻真的是件大好事,一下子带来了那么多有实力却名不见经传的画师和作者,打破了漫友垄断的画集市场,让读者能看到更多好作者好作品。希望能再接再厉,培养下原创黑白漫画市场,不要让漫友一家独大,有竞争才有进步~~(卧槽,怎么写得那么官方?果然是快高考的人了答题答多了么@( ̄- ̄)@)
其实画风还算是好的,但形成自己的风格还差一些。
但这些都不是重点
那起码应该正视一下历史。
至少先看看沈从文的古代服饰考
再下笔。
晚清时期的服装,却梳着汉朝的发髻的男子,令人觉得这一页不如撕了不看。【这一页也让我窥视到中国的编辑出版行业多么不正规,居然连这个扎眼的错误都没看出来
既然是清朝的满人服饰,那就不应该出现明朝时期的大长衣裾和飘带什么的吧
哪怕只有一眼 能好好领略中国服饰汉唐明清之间的差别 并且运用到图画当中,那中国的商业插画就会变得很好了吧
相比起不停的折腾版权和著作权这样从金钱出发的事情 多参考古代服饰画出有意义的东西,形成个人的鲜明风格,被人一提起的时候就自然的想起【啊,就是那个很考证历史的插画家】,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根本也不会发生抄袭这类的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