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不分享也OK: 培养孩子能力和同情心的29条“叛逆法则”》》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不分享也OK: 培养孩子能力和同情心的29条“叛逆法则”》》的

2018-08-30 04:15: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不分享也OK: 培养孩子能力和同情心的29条“叛逆法则”》》的

  《《不分享也OK: 培养孩子能力同情心的29条“叛逆法则”》》是一本由【美】希瑟·舒梅克著作,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6.80 元,页数:36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不分享也OK: 培养孩子能力和同情心的29条“叛逆法则”》》读后感(一):让孩子成为孩子

  身边有很多家长,经常会这样说:“孩子是一棵小树,长成什么样子,全靠家长来修剪。”没错,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家长是有责任匡正他们的一些行为,像修剪树木一眼砍去一些旁逸斜出的枝条,让小树长得又高又直。家长这样想,出发点非常好,愿望也没错,只是,我们在匡正孩子行为的时候需要先辨别,作为家长,我们的理念是对的吗,我们的匡正有没有过度,我们有没有放纵自己控制欲,我们有没有违背孩子天性

  读《不分享也ok》,我加深了这种认识,这本书让我更深刻的认识到尊重儿童成长的规律,顺应孩子成长的节奏,真正去满足孩子内心需求是多么重要。我深切意识到:让孩子成为孩子,是多么重要。

  《不分享也ok》的作者希瑟·舒梅克是两个孩子妈妈同时也是全美知名演讲家,是让低龄孩子在家庭幼儿园学校自由轻松玩耍的倡导者。她在育儿和幼教方面既有自己的见解又有切实的实践经验,这本《不分享也OK》一经出版,深受读者好评,它能给很多家长的带来育儿方面的震撼思考

  希瑟·舒梅克坚持认为:时代变迁,可是孩子并没有变,孩子的成长规律也没有变,变的只是我们成年人先入为主观念。我们认为孩子要在儿童阶段就要为自己后面的人生做好准备,可是,从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来看,这就好像让一个十岁的孩子学习安全驾驶,让一个四个月的宝宝下地走路,这些都是不可能事情

  作者在书中提出 “21世纪儿童权利清单”:

  有权充分自由地玩耍,且可以自由发挥

  有权体验独立自主

  有权冒险和犯错

  有权针对他人行为设立限制

  有权主宰自己的身体

  有权从事与其年龄相符的学习活动

  有权在每天经常享受课间休息时间

  有权在小学阶段不做家庭作业

  有权每天在户外玩耍

  有权活蹦乱跳

  有权享受充足睡眠

  有权投入他所生活世界

  有权接触屏幕以外的真实世界

  有权学习并练习当面社交技能

  有权享有安静时光

  有权了解科技产品健康界限

  有权经常受到周围人的充分关注

  有权促使成人始终支持这些权利

  这些看似与当下盛行的很多育儿理念相反的 “叛逆法则”,旨在让家长了解并接受孩子的当下。观点表面离经叛道,却完全尊重儿童的成长规律,顺应了孩子成长的节奏,真正满足了孩子内心的需求。

  ,读这本书,为人父母的会不由自主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没有育儿经验的也会获得一些启迪。你还会欣慰发现,书中有很多切实可行的育儿方法,教我们解决很多育儿过程中的棘手问题

  周国平在《童年价值》一文中说:“在人的一生中,童年似乎是最短暂的。可是,这似乎短暂的童年其实是人生中悠长的时光。我们仅在儿时体验过时光的永驻,而到了成年之后,儿时的回忆又将伴随我们的一生。倘若你珍惜你的童年,你一定也要尊重你的孩子的童年。当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时,不要用你眼中的正经事去打扰他。当孩子编织美丽梦想时,不要用你眼中的现实去纠正他。如同纪伯伦所说:孩子虽是借你而来,却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他爱,却不可给他想法,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如果你执意把孩子引上成人的轨道,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正是在粗暴地夺走他的童年。”

  皮尔斯也说:“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都是完整的。三岁不是没有完成的五岁,儿童也不是没有长大的成年人。”作为家长,接受孩子的当下,关注孩子当下的需求,让孩子按照自己独特的节奏来成长。”

  读完此书,我更坚定的觉得,我们每个成年人,都有责任保护孩子的童年,让孩子真正成为孩子。

  《《不分享也OK: 培养孩子能力和同情心的29条“叛逆法则”》》读后感(二):Share or Not Share? It is Not a Problem.

  翻开这本书的前一天,我下班回家,老大很不开心地在床上躺着生气。我问她怎么了,除了学校的事情,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什么零食都给宝宝吃,我想玩他的玩具他却不让我玩!”分享,对七岁半的老大来说,从小就不是一个事儿;但对三岁半的老二来说,却一直都是一个难事儿。亲如妈妈,我超出他预期吃多了他的东西,他都会冲我发火。难怪姐姐郁闷。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书的时候,简直如同看到了福音书。

  然而,这本书并不是讲分享的,或者说不仅仅是关于分享的,作者只是用“分享”起了一个名字而已。如果拿鸡汤说事,这本书可以算作一本“育儿毒鸡汤”。因为这本书不像通常的育儿书那样,无条件地主张孩子与他人分享玩具,或者无条件地主张孩子与人友善(其实这对大人来说也是挺难的)。这本书的本质是接纳孩子本来的样子,接纳孩子不那么“天使”的方面,尊重孩子的天性,帮助、引导孩子学会处理各种负面的情绪与问题,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局面

  作者自言这是一本“叛逆法则”。所谓“叛逆”,并非让孩子“叛逆”,而是家长育儿的“叛逆”:在孩子需要暴力宣泄的时候,不是制止,而是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给孩子的替代发泄对象;不为了满足别人的要求而让孩子离开分享,而是让孩子用轮流来代替分享;当孩子打闹时,大人不用制止,而是让孩子自己规定界限,以及不能带着情绪打闹;当孩子弄伤别的孩子时,不是命令孩子说“对不起”,而是由家长去照顾对方安慰对方,并让自己的孩子帮忙;当孩子说谎的时候,不是指责孩子,而是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而是通过陈述事实,引导孩子。作者一共列出了29条“叛逆法则”,并对每一条都给出了例子以及针对孩子行为家长应该采取的应对

  作者的这些理念源自她曾经就读的幼儿园,也是该园自1969年创园以来奉行规则,而这些规则都是以儿童权利为基础:只要不伤害到人或物,孩子们享有玩耍时不受干扰的权利、选择玩伴的权利、不分享的权利、以及获得安全感的权利。在这个幼儿园里,老师鼓励孩子们疯玩,注重培养孩子的同情心和勇气。对孩子们来说,每一天都是在冒险和创新。

  一般来说,我是一个比较“佛性”的妈妈。为此,孩子爸爸经常指责我不管孩子。其实,我不是完全不管,只是很多时候,我想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毕竟在学校、在幼儿园,和同学发生争执的时候,要靠他们自己去面对,而不是由我出面。通常,我只在矛盾扩大化朝着不可收拾方向发展的时候才出面(如果孩子爸爸在家,这时候他已经跳出来了)。虽然我希望他们能够自己解决,很多时候他们也的确自己就解决了,但毕竟他们还是孩子,很多时候还是需要引导的。除了给他们提供自由发展的土壤外,我还需要给他们一些支持,帮助他们去处理自由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在老大为了老二不分享玩具气恼的时候,我问她为什么不直接告诉弟弟自己的想法。果然过了一会,我听见老大对老二说“我给你吃山楂条,你给我玩玩具,好吗”,而老二也爽快地答应了。再如,当我吃多了老二给我分享的冰淇淋引发他勃然大怒,发誓“再不和妈妈玩,不给妈妈吃宝宝的东西了”,等他平静下来,我告诉他,妈妈伤心了,妈妈保证以后吃他东西之前先跟他确认能吃多少。于是老二向我道歉,不该说“再不和妈妈玩”。我们为了分享食物发生的冲突大大减少了。

  总的来说,这本“叛逆法则”其实是当孩子做出出乎我们期望的“不当”举止时,家长们不是急于制止,或者替他们解决问题,而是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去引导他们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hare or not share? It’s not a problem. Just take it easy.

  《《不分享也OK: 培养孩子能力和同情心的29条“叛逆法则”》》读后感(三):教育儿童的黄金法则

  二宝尚小,每天我都会带着他在楼下遛弯。小区的孩子很多,小朋友在一起,难免会有争抢玩具和零食,几乎每一次。我都会对二宝说:“宝宝,把玩具给弟弟玩玩,一会儿我们在玩好吗?”“宝宝,好东西要和好朋友一起分享。”二宝,虽然很不情愿,每次都很委屈把玩具让出来。我心里也不是滋味。今天有幸拜读了希瑟·舒梅克的《不分享也OK》,感触颇深。

  希瑟·舒梅克是全美知名的演讲家。也是两个宝宝的妈妈,她将平时教育孩子的经验总结文字,她的作品经常出现著名的《养育》、《孕育》杂志和其他出版物上。她是让低龄孩子在家庭、幼儿园和学校中自由轻松玩耍的倡导者。她的两本作品《不分享也OK》和《不听话也OK》获得家长们广泛的好评。

  这本书旨在培养孩子能力和同情心的29条“叛逆法则”,倡导一种全新的育儿理念。希瑟·舒梅克的很多育儿理念都颠覆我们的传统思维

  如法则3,孩子需要冲突。在中国人的传统教育理念中,我们都会教育孩子要和朋友邻居亲人和睦相处,中国人一直都是以和为贵。我们害怕孩子和别人起冲突,一方面担心他收到伤害,另一方面如果伤害了别人我们家长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希瑟·舒梅克这位美国的教育专家却有不同的观点,他认为:

  通过冲突体验,孩子可以学习到一生受用的技能,培养起乐观自信独立个性和处理未来冲突的调解技能。

  我可以维护自己的权益并且制止我不喜欢的事情。 我知道如何给别的孩子设立限制。 当我和别人有冲突时,我会和他交谈并且直截了当地告诉他/她,我不喜欢什么。 我需要聆听别人的意见,并在他们设立限制时停下我正在做的事情。 有时候我所超心的事情根本就是杞人忧天。 我们的意见或许不相同,但我们可以一起解决问题。 我不总是需要大人的帮助。我可以独自解决许多问题。

  如法则22别再说“真棒”,最近几十年来,中国倡导鼓励教育,面对孩子作对某一件事情或表现特别好时,我们会衷心赞美孩子,“你真棒”。这里希瑟·舒梅克认为:

  我喜欢挑战

  我坚持不懈。如果一开始成功,我仍然会不新学。

  我不需要总是去寻求表扬。表扬和奖賞对我来说并不是么重要。

  大人们对我做的事很关心:他们尊重我。

  我知道我是被爱的。

  作者一共为我们列举了29条法则,每一个法则都代表作者对这个问题的观点,接着作者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阐释和解读,得出“叛逆”的收获。然后在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如在法则3后面,作者给读者提供了帮助孩子调节冲突的十个步骤、调解冲突的策略脉络清晰地让读者明白冲突不是坏事,可以锻炼孩子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本书充分考虑了儿童活泼好动特点,帮助我们父母正确处理孩子之间的各种矛盾,作者主张家长不应该对孩子多加控制,而应该顺应儿童发展的规律,让孩子自由自在的成长。希瑟·舒梅克总结的29条“叛逆”法则的对我们这样的家长很强的指导意义。是我们教育孩子的黄金法则。

  孩子尽管很小,但他们也有自己的需求。我们做家长不能一味用爱的名义去压制他们、束缚他们,要给予他们方法的指导,让他们自由自在的成长。当孩子不愿与人分享时,家长要和颜悦色的说:“OK”。

  《《不分享也OK: 培养孩子能力和同情心的29条“叛逆法则”》》读后感(四):学会了解不分享

  学会了解不分享

  -----读《不分享OK》by烟波浩渺1980

  由青豆书坊出品的《不分享OK》是青豆家教系列的一册。作为家长,我每读一本家教书就感觉自己还需要学的太多,之前学的太少。每每怕自己不懂,生怕任性管理好孩子,让孩子因为妈妈的缘故犯了不该犯错误。一直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另一方面又控制不好自己脾气。不论怎样都很纠结,只好看看书寻求下答案和安慰。

  本书的作者希瑟·舒梅克,(Heather Shumaker)是一位有两个孩子的妈妈。在育儿和幼教方面,她现在是全美知名的演讲家。她的作品经常出现在著名的《养育》(parenting)、《孕育》(pregnancy)杂志和其他出版物上。她是让低龄孩子在家庭、幼儿园和学校中自由轻松玩耍的倡导者。(说是自由轻松,仍然是有规则,有原则。)

  作者在书中倡导“叛逆法则”的理念:尊重儿童成长的规律,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维护儿童的应有权利,满足孩子内心真正需要。情感认同是作者最为重视地方,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性格也是千差万别,教育孩子不能用一种方法,随着孩子成长变化,管理方法也应该随之变化。

  读者在书中最应该学到的就是:给孩子设置界限,教会他们通过合适的方式表达情感。这也是规则和爱的另一种说法。努力做一个有规则、有计划、有手段的家长,理解孩子的不分享的心态,认同他们刚开始的自我想法,安静下来就会知道安抚一个哇哇叫的孩子,一个叛逆的孩子还是有办法的,有方案可以参考。

  书中的29条“叛逆法则”是作者对前几代人的经验教训的总结,据她说经受住了时间考验,是75位教育工作的智慧结晶。本书中举例说明案例的由来,案例后面配有多个解决方案,用灰色页面注明,让读者方便的按照情况分门别类寻找答案。

  当妈妈被孩子闹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一定要默念:只要没有伤害到人和物就没有问题。以往大人认为孩子玩炸弹、玩具枪和扮演坏人会让孩子更暴力,其实不是的,玩具武器不会让孩子更暴力。这一点我是重新学习的。只要告诉他游戏的规则,不可以用玩具指着别人,不能伤害到人,大人应该尊重他们选择游戏的权利,玩具武器和玩过家家并没有不同。

  接受他讨厌小宝宝,淡定接受孩子的嫉妒心,嫉妒心这是正常的,也是可以引导的。拒绝和玩伴玩也没有问题,也允许孩子讲难听的话,要给他自由的空间释放等等,这些都是我从中读到感受颇深的地方,是值得每个人思考的地方。

  我们从了解不分享原因,理解孩子内心,教会他们同情心,都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需要我们有耐心和手段,慢慢来。

  2018年8月29日星期一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请联系笔者或2933702061@qq.com。

  《《不分享也OK: 培养孩子能力和同情心的29条“叛逆法则”》》读后感(五):不分享

  孩子的笑容是世界上最纯美的笑容。每一个小孩子都是从天真无邪、一尘不染的白纸,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不能缺席,教育也不能缺席。父母对于自己的孩子总是有诸多的心愿和希冀,而最大的心愿,可能就是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健康快乐的人。在慢慢人生的道路上,童年期的快乐对孩子的未来和幸福至关重要,如何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一直以来都是父母的必修课。健康快乐并不是事业的成功、物质富有的副产品,而是一种性格特质,一种思维方式,一种丰盈的人生。

  孩童的教育与父母和家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和家庭教育的氛围都会在孩童幼小的心灵播撒下种子,温馨的童年教育和快乐的学习生涯,会让孩子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生活的更加快乐。在当下鱼龙混杂的社会中,孩子的心理也发生着不同的变化,越来越多极端小孩的案件频繁出现在报端,比如重庆小女孩在电梯里摔打刚一岁半的男婴,熊孩子猛推孕妇仅仅想看对方会不会流产等等,孩子的教育和能力,叛逆和同情心等是怎样发展的,一直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

  在这本图书中作者列举了一系列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叛逆法则”,以儿童的成长规律为基础,顺应孩子成长的节奏,让孩子在看似“叛逆”的生涯中,学习生存的法则。作为父母总是希望以成人的观点来教育孩童,希望孩子在儿童阶段就要为自己后面的人生做好准备,可是,从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来看,这并不现实,当孩子成长到一定阶段,叛逆心理自然而生,比如说不分享。一直以来,很多孩子的分享教育都是建立在非自愿的基础基础之上的,我们要求孩子们跟陌生人分享自己的玩具,自己所有的好玩的好吃的,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孩子选择的权利。强迫孩子分享事物,可能造成孩子对分享这件事产生恐惧感,从心底感到不敢保护自己的东西,不知不觉压抑了自己的需求,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愿,更无法在长大后建立责任感,甚至为孩子讨好型性格形成种下恶果。一直以来我们被要求分享所误导,其实不分享也可以,在图书中所列举的叛逆法则,都详尽的道出了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耐心,细心对待,保持一颗平常心,对待孩子的叛逆或诉求,稳定自己的情绪,不要去计较,和孩子较劲,可以用适当的理智的和孩子理论一下,培养孩子不断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在健康的思维和同理心下,做出自己的选择,健康成长。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