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唯心有物王阳明正传》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唯心有物王阳明正传》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9-01 04:14: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唯心有物王阳明正传》经典读后感10篇

  《唯心有物王阳明正传》是一本由赵家三郎著作,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3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唯心有物王阳明正传》读后感(一):王阳明和曾国藩对比如何做圣贤

  今天是大年初一没什么事情。他们都在打牌,看着没什么意思,就拿起自己的kindle翻了一翻,下午到晚上,把《唯有有物王阳明正传》看完了。

  去年的时候,因为太忙,时间太少,没有办法啃那些专业学术著作了。就挑选了几个人传记用来闲的时候偶尔看看。而《曾国藩:又笨又慢平天下》就是其中的一本。看完之后,感慨博深。但觉得意犹未尽,又无处着陆。又因为书中提到了王阳明,就想把王阳明的故事在回顾一下。用以和曾国藩对比一下。现在正好可以对比一下他们之间,来写一写自己的感触吧。

  他们两个人都有以下几个相同点:

  1. 办事太直,得罪权贵。曾国藩因为太直得罪了朝中权贵、地方官员甚至是咸丰皇帝。而王阳明则因为得罪了刘瑾被贬到贵州龙场当了小小的丞驿。

  2. 他们几乎都有一个三年的涅槃期,曾国藩因为父亲的死在家丁忧那两年左右,而王阳明则是在龙场之后的两三年中。

  3. 他们复出之后,都建立了不世功勋。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运动,而王阳明则是平定宁王之乱。

  4. 他们都在年轻时立志做圣贤。

  但他们有如下几点不同

  1. 出身不同,曾国藩出身在一个农民世家,他父亲才是本门里第一个考上秀才的,而且是在曾国藩年龄很大了以后才考上的。而王阳明出生与琅琊王氏,中国历史当之无愧豪门,历史上人才辈出

  2. 才智不同:曾国藩一直被批才略太浅,而王阳明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现天才一面

  那么,从以上几点稍作总结,似乎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人与人有天赋,出身,教育资源等等不同。但在机会面前,他们总是能抓住机会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各种原由,不外乎坚持二字。而外就有目标二字。坚持朝一个目标前进,总能有些效果的。

  《唯心有物王阳明正传》读后感(二):书是拼凑之作,但王魅力十足

  虽是拼凑之作,也从中得到不少乐趣

  加深了我对王生的认识

  1、王阳明出生时祖父取名为王云,意思是祥云送子。结果年至五岁仍不会说话,后一僧人看后连道可惜可惜,泄露了天机。祖父恍然大悟,遂改名为守仁,后终于能说话。

  2、了解了湛若水、娄谅(娄谅弃考的故事)、重温了几位皇帝的名字

  3、王在山东主持乡试时出题:所谓大臣以道侍君不可则止。(好霸气!)

  4、了解了天理即是人欲,就是狼吃羊。(对人际关系也有所领悟。)

  5、佛老之学非经世之学。(也算是解惑啦。怪不得古人儒释道三者皆通。得意儒家失意时佛老。)

  6、格物致知。(格物指的是思考物理事物来龙去脉。苏东坡石鼓歌最后一句:细思物理坐叹息,人生安得如汝寿。)

  《唯心有物王阳明正传》读后感(三):心中偶像王阳明

  看《明朝那些事》第一次认识了这个明朝最具传奇色彩人物,史上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第一人。这次再次重温王守仁的传奇!

  他的理论体系可以用他自己最后总结的这首诗来表达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理论体系里有三点一直是人们晶晶乐道的:

  1、首先是知行合一,这是与朱熹知先行后截然不同的。如果不能行就不是真知,这是格物的本质。如果你知道怎么做好,但是没办法做到,那就是你没有真正知道。知和行原来就是事务的两面,谁也脱离不了谁单独存在。我个人理解的知行合一,就是那种把任何知识技能完美运用实践过程。知和行在时间顺序重要性上都是一致的。如果遇到坏人就要比他更坏,遇到奸人就要比他更奸,直到达到自己的目标。要知道,无论你要做好人还是坏人,首先你得赢,如果赢不了就什么都不是。要做忠臣,必须必奸臣更奸,不然只能算是个可怜牺牲品

  2、其次是心即理,通过艰苦的格物体验,王守仁认识到了所谓的天理并不存在于万物,它只存在于我们的人心。所有的天理,所有的格物归根到底就是正心的过程。

  3、最后是致良知。通过知行合一的方式从心入手最后就可以达到致良知的境界。而致良知的结果又是新一轮的格物。从知善知恶再一次回到为善去恶的初始。

  书里提到不管是否了解过王阳明的心学,具有以下四个特质就算是成为心学的学徒

  1、具备强大的抗干扰能力,能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不寂寞

  2、快速进入角色工作生活截然分开。

  3、不容易伤心

  4、永远知道自己要什么,极强的行动力。

  上述四种都是从心入手,非常清楚自己需要什么,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不会因为各种莫名其妙的小情绪影响自己的精气神冷静客观果敢、抗压、执行力强!首先适应这个世界承受各种紧张威胁。在成为周遭一部分之后依然坚持内心良知,用格物的方式一点点改变周遭改善自己。目光长远坚定执着,在抉择时可以果断放弃别人看来挺重要东西

  这也是我希望成为的样子!阳明心学是我的心中明灯

  《唯心有物王阳明正传》读后感(四):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看完后我又被感动了

  首先调侃一下,看到三分之一老王悟道后初登政坛的时候,刚好和同事饭间对方玩笑说到一句“这世上所有问题上升起来全是哲学问题!”于是联想,莫非哲学学得好的人一旦潜心入世充分发挥所学所思,就会这般风生水起手到擒来?不是说没有挫折,而是经得起挫折,最后自我调侃一下,该干嘛照样干得漂亮,就如老王那样,昭狱待上几年贵州荒蛮之地折腾几年居然悟道了,此后在正德年间的政坛上为人行事风格独立,平贼戡乱,让想迫害他的政敌终无能为力黯然离开,总不该是运气吧。

  然后设问一下,看到三分之二的时候突发疑问:是否世间心战大于看得见的战争?无论敌方是谁亦或是自己。佩服老王写信的功夫,如何以最少的资源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大的胜利,如何不费兵卒就能让对方信服,俯首称臣或者直接变成他学生。这之间虚虚实真真假假,绕不过人心二字。果真越是自己缺乏的东西,才最崇拜

  再扯些圣人的话,现在才知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面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我是夺么无知,我们好像总强调个人的成功以及对社会贡献才让后半段广为流传吧。其实现在看到成功人士叉叉叉的句子心里一阵腻歪,从那天起也开始竹子的我说不定哪天也悟出点什么,但只求给自己一些指引足矣。说到立功力德立言,功绩过了福泽几代够了,立德高端一点,但说不定哪天也翻个船走个偏让人看了笑柄,著书立言如王老这般,才是给后世深入长远的影响吧。

  喜欢书中那句话:心若没有栖息地,走到哪里都是流浪。反过来说,心若定,到哪都无所谓。这是我现在的思维方式。做不到“此心光明”,也还是少言吧。

  力荐。

  《唯心有物王阳明正传》读后感(五):不咸不淡的流水

  王阳明的传记,我总不会放过。感谢多看的限免。

  其实我到现在都摸不着头脑,王明阳怎么红了?这么说对这位心学大师实在罪过,但书店铺天盖地的阳明传记,让我很有一夜暴富的心虚感。不过看了几本这样的传记后,我又踏实了,这类书把笔墨全都放在了阳明先生的个人的丰功伟绩上,对心学的思想体系提的极少,更没有将心学的形成完善成熟与阳明先生的经历挂上钩。于是阳明先生成了可供后人学习的成功人士,他的经历成了能被揣摩, 模仿的成功宝典

  比如这本书。

  名字很“唬人”,正传。阿Q才配有正传呢^_^王阳明的正传会是什么样子的,带着这样的好奇,我翻开了这本书。结果大失所望,流水账一本——从阳明先生的出生到死亡,用当年明月式的大白话写一遍,带点幽默,带点吐槽,然后就没有了……

  赤果果的《明朝那些事儿》跟风之作!

  没意思

  《唯心有物王阳明正传》读后感(六):王阳明正传,别样讲史

  本书是所有王阳明传记中最全面、最真实讲述王阳明一生的著作,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作者对于讲史手法运用的相当娴熟,功力不浅。

  作者赵家三郎用它精湛文笔书写了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王阳明先生的正传,这在王阳明人物传记史上会留有浓重的一笔。作者能用轻松幽默的必掉,讲述王阳明的一生,实属讲史作家中的怪才!

  这部作品从王阳明先生的哲学观——”唯心有物“出发,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在古代哲学史上历史地位非常重要。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理”、“知行合一”、”为求其实“等哲学观点,影响了当代哲学思想。因此,王阳明的思想也叫”阳明学“。

  总之,三郎的这部作品无论从言语上,还是作品的成熟程度,都是老道而精彩的,我推荐,值得一读!

  《唯心有物王阳明正传》读后感(七):虽是拼凑之作,但王阳明还是很有魅力的

  书虽是拼凑之作,但王阳明却是魅力十足。本书在我之前阅读过的明朝那些事、传习录基础上又加深了我对王生的理解。

  1、降生王母孕中梦到祥瑞,后祖父取名为王云,意为祥云送子。结果年至五岁仍不会言。一日与玩伴街上玩耍时,一僧翩然而至,叹息曰:可惜了,泄露了天机,而后又翩然而去。玩伴告知王之祖父,祖父恍然大悟遂改名为守仁,而守仁也开始讲话。

  2、格物致知。格物就是思考事物的道理、来龙去脉。(这我之前倒是没听说过,这里长见识了。)

  3、天理即是人欲望。(有所触动!)

  4、娄谅弃考的故事。

  5、初步了解了明代各类考试名称

  6、王在山东乡试时出题:所谓大臣以道事君不可则止。(霸气!)

  7、湛若水。

  《唯心有物王阳明正传》读后感(八):通俗易懂

  此前完全高中政治课上哲学部分的“王阳明唯心主义”给忽悠了,导致十几年中始终认为“王阳明=主观唯心主义”,看了这书才明白,王阳明原来是个大智者。坑爹的高中政治课啊。

  ------------------------------------------------------------------------------------------------

  如此具有指导现实意义的思想体系,居然被东瀛岛国吸收利用,而被自己人无视掉,太可惜了。

  ------------------------------------------------------------------------------------------------

  书写的通俗易懂,诙谐调侃的表达方式,很像《明朝那些事儿》。

  《唯心有物王阳明正传》读后感(九):一本类似于《明朝那些事》的口吻书写的中国儒文化历史上的大师级人物

  1、非常非常通俗,适合每个人对新学的感兴趣的人看,哪怕是一个初学者,对于害怕枯燥儒学,完全可以把这本书当成小说

  2、王阳明和曾国藩一样,有着同样悲壮的人生,同样是不到60岁就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同样曾经遇到过极其悲惨遭遇

  3、正如作者所说,王阳明是中国历上为数不多的立业、立说、立德的功德圆满任务

  4、本书对王阳明的“心说”讲述的并不多,所以并不是一个研究性传记,但是作者写的非常的通俗生动,口吻与《明朝那些事》作者非常相似,可谓通俗易懂,但是不能作为研究性书籍看待

  5、对于王阳明个人给打5分+,本书从通俗角度也可以打4分。

  《唯心有物王阳明正传》读后感(十):一生俯首拜阳明

  1. 贵人语迟,敏于行却不讷于言,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2. 王阳明儿童教育观: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萎。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3. 男孩淘气,长大没出息

  4.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5. 成大事者,通常把志向放在心里,融入血液,成为一体外界条件一旦成熟,自然会迸发而出

  6. 一个人的思想开始改变,确定自己的人生观,然后朝着目标前进。只要肯这样做,他一定会成功

  7. 想要赚更多的钱,先要改变思想。脑袋瓜子时刻琢磨怎么赚钱,有了这种思想,树立敏锐经济观念,之后才能发现商机,继而一蹴而就生活中类型人有很多,同学聚会,也经常谈论某某在何处发财。更多人是得过且过混日子型,会经常抱怨命运不公,时运不济,有那工夫为什么不审视自我?天天不想着赚钱,梦想有天飞黄腾达,如果钱是大风刮来的,那么人人都愿意站在马路边,四十五度角仰望天空喝西北风。此种人逐渐会沦为社会底层,也就是穷人

  8. 一个人把自己发家致富的思想及过程形成理论体系,那就是成功学;一个国家把本民族致富的思想及过程形成理论体系,那就是国富论。

  9.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10. 中国文人的核心价值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11. 圣人必可学而至。

  12.人就是这样,生活中漫不经心的一句话,常常能点醒沉睡的巨人

  13. 如果一个人在学习的时候感觉时间不够用,那么他就是真的学进去了

  14. 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15. 小马乍行嫌路窄,大鹏展翅恨天低

  16. 瘗旅文: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莫知西东兮,维天则同。异域殊方兮,环海之中;达观随寓兮,奚必予宫?魂兮魂兮,无悲以恫!又歌以慰之,曰:与尔皆乡土之离兮,蛮之人言语不相知兮。性命不可期,吾苟死于兹兮,率尔子仆来从予兮。吾与尔遨以嬉兮,骖紫彪而乘文螭兮,登望故乡而嘘唏兮。吾苟获生归兮,尔子尔仆尚尔随兮,无以无侣悲兮。道傍之冢累累兮,多中土之流离兮,相与呼啸而徘徊兮。飧风饮露,无尔饥兮;朝友麋鹿,暮猿与栖兮。尔安尔居兮,无为厉于兹墟兮

  17. 理学:你是猪,你的未来在餐桌,所以你只有被宰杀。

  18. 心学,强调个体价值,解放人性

  19. 永远知道自己要什么,极强的行动力

  20.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21. 某尝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22.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23. 人惟患无志,不患无功。

  24. 四方上下曰宇,古往今来曰宙

  25. 人与天地万物,皆在无穷之中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26. 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

  27. 有所作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

  28. 我们一直用眼睛去看事物,看历史,看红尘世界,波澜起伏,却忽略了内心,才有了“眼见为实”之说,忘却了自己真实的态度。

  29. 小心以奉官法,勤谨以办国课,恭俭以守家业,谦和以处乡里

  30. 中国文人共有三大最高目标:立德、立功、立言

  31.桃花庵歌: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32. 盛者衰之始,福者祸之基

  33.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注: 心学要诀

  34. 顷之,瞑目而逝,死于肺疾,时间定格在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辰时,即公元1529年1月9日8时许。王阳明走完了光辉的一生,年五十七岁

  35. 心学要义:天理即人欲,知行合一,经世致用,明心见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