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那些拯救我们的人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那些拯救我们的人的读后感10篇

2018-09-05 03:14: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那些拯救我们的人的读后感10篇

  《那些拯救我们的人》是一本由[美]珍娜·布鲁姆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80元,页数:439,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那些拯救我们的人》读后感(一):那些拯救我们的人

  安娜是故事有血有肉主人公

  感情的事是最难以懂的,就如我没能看明白安娜为什么喜欢犹太医生,为他生下女儿

  安娜帮助医生躲避在家,安排医生出逃。医生被抓后,她拒绝父亲安排的婚姻离家出走。她要求集中营面包,是对医生生存还抱有希望吧。在反犹太人的当时,却这样勇敢的做着这些事,是因为追逐爱情吗?我不知道。

  安娜感谢拯救于他走出来的善良丈夫,但是她确排斥他的身体,想到中尉。她最想感谢并喜欢的应该是中尉吧。虽然不齿于情人这段经历,但是正是因为中尉的庇护,使她和女儿在最艰难的时候得以存活。她试图凭借中尉的喜欢,尝试拯救犹太人,但确触怒中尉。一变小心翼翼的讨好中尉,一边忍受或享受中尉的侵占,同时她也知道与中尉不可能未来,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感纠结?说不清楚

  《那些拯救我们的人》读后感(二):Those who save us!

  Jenna Blum的Those Who save us - 那些拯救我们的人,读完了,心里真的是久久不能平静,每几页几章节总会眼眶被打湿,不过因为眼疾太顽劣,努力控制不能流眼泪呀,二战历史多少我们每个人了解些,而描写那场屠杀的文学作品不计其数,反战类型的作品有着那么多,我自己也看过些,但是这一本不但描写了犹太人在那个时期悲惨命运,也诉说普通国人那时的艰难生活,为了活下去人们可以变成小偷强盗,告密者,娼妇,妓女军官情妇……人们痛恨着法西斯,纳粹,抨击着希特勒,诅咒着"死亡天使"约瑟夫•门格勒……不堪回首年代,经历的人想忘却永远无法忘怀的可怕回忆战争带来的灾难是无法估量的,也不是几部作品可以原景再现的,可是,强烈建议大家去看看吧,不是一本新书了,不过我才刚看到,看完它你会感激生在和平年代,你也许会不再浪费丁点食物,哪怕只是一个土豆,一粒米,你也许会发现现在的丁点烦恼挫折都不算什么,你才会了解到我们现在生活的美好。ps:我学德文,我们曾经有几节课讲柏林墙,说曾经被分割成的东德西德,许久见不到面的亲人,为了统一而死去的那些人们,德国人为他们的纳粹也付出鲜血 人生 家人,甚至生命,战争是无可避免的,谁对谁错是没办法纠结的,去享受并珍惜咱们的生活吧,爱要时常挂嘴边。

  《那些拯救我们的人》读后感(三):彼此的救赎

  安娜一生中三个最重要人,让她每一段的人生里有了活下去的意义。曼克斯是她的少年初恋,将她从只有专制武断的父亲和素不相识的求婚者的压抑沉闷世界中唤醒,让她发现原来生活除了每日帮父亲做免费的厨娘和女仆,除了小心翼翼度日,有朝一日被父亲当做卖相良好商品送给某个军官之外,还有真正的色彩梦想存在。因为曼克斯,她对未来的岁月产生期待,像一个美丽泡泡般一点点在少女的她心中不断膨胀,快要幸福得跳出身体来了。但是泡泡终究会破灭,因为战争的阴影其实一直在他们的周围,到最后连躲藏偷生也变得无济于事了。

  而从与曼克斯的爱情中收获的女儿楚蒂,成了失去了恋人,被父亲离弃后的安娜在战争中苦撑着活下去的理由。为了保护楚蒂和自己,她委身于纳粹中尉,以情妇的身份度过了战争如火如荼的艰难岁月。也许最初是出于无奈,但毕竟中尉在那段特殊的时期拯救和庇护了她和女儿,在她的人生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痕迹

  而她牺牲自己的尊严保护长大的女儿楚蒂,在数十年后最终寻得了当年的知情人,并把对方带到了母亲面前。原来曾经是安娜的帮助给了他活下去的热望,虽然安娜对此并不知晓。而垂暮之年,他又反过来为安娜和楚蒂带来了解脱

  正如那句“最终,人生中一切值得去做的事,都是我们为别人所做的那些事”。安安拯救过的人,也为她带来了最终的救赎,让她和楚蒂得以与自己的过往达成和解。

  “生命的一部分结束了,新的篇章正要开始。”这是书的最终部分里的一句。我想,对于一个这样复杂沉重的故事,以及故事里的人来说,实在是至好的结局

  《那些拯救我们的人》读后感(四):每一个人都要学会自我拯救

  这本书是在春节假期看的,应该说坚持看书算是自己这一两年中自我拯救的一种表现了。这本书看的很心痛,两个女人,分别都是不幸福的女人,妈妈和女儿的关系,交错的故事叙述让整本书看起来不是那么的枯燥

  我算是一个比较喜欢历史的人,我只能说自己比较喜欢,但是不是很懂的。我很喜欢安娜这个角色,而且我应该很理解这个主人公。小小的年纪女生懵懂的年纪,那时候的自己相信了爱情,在二战的时候怀上了犹太人的孩子,然后背叛了父亲,逃离了家庭把孩子生了下来。这样的事情可能很多年轻女孩子都能够做的出来,这就是年轻的表现。不会为了世俗放弃自己心中最纯洁地方。多么羡慕这样的时光,年轻的时光,可以疯狂的去做事,敢爱敢恨。

  但当安娜只剩下自己和孩子的时候,生存成了她心中唯一的目标,所以她将自己廉价的贩卖给了中队长,我想这个时候的安娜也是纯洁的,因为她依旧没有放弃继续去做面包天使。即使是到这个时候她依旧没有忘记那个犹太人,这个时候的自己也是憎恨着纳粹。应该说中队长对安娜是有感情的,可能时间久了我们都会对某些人某些事物产生感情。

  我也是理解楚蒂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想弄清楚自己的身世,尤其是小时候的事情,但是我们也会逃避的就像我现在这样,小时候不开心的事情基本上不会提起。这本书最好的地方应该是结尾吧,我很喜欢这样的结尾,借用了其他人的嘴巴真实的事情说了出来。

  应该说我们每一个人都会遇到一些事情,但是我们会比安娜幸运很多,我们在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还是不要等待会有谁来帮助我们,我们需要的是自己去拯救自己。生存对于我们来说应该不是问题了,那么享受生活才是最重要的。生活中会有很多小问题,有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很难缠,但是那又有什么办法,一切面对就好了。我们会比安娜幸运很多,如果不信,请看看这个故事吧。

  《那些拯救我们的人》读后感(五):幸福了吗?——谈到一个几十年前的故事

  文/慧木丫头

  2012有句话儿被炒得特别热: 你幸福吗?

  “你幸福吗?”无论是乍被一问,还是认真地被追问,你能一下子回答,你是否幸福?我们想到了那么多令自己忧心烦心揪心虐心的事儿,想到曾经经历的所有挫折失败狼狈和苦,焦虑还没到来的明天和未来,甚至惊惶于若有若无的末世传说。你认为你幸福吗?……当被问到这句话时,许多人都主动忽略了自己生命中曾经感受到的欢乐融融时刻,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不幸福。

  因为我们对幸福存在了太多想象,我们以为,幸福一定要物质绝对好,精神上绝对满足社会一片和谐,一切都好的不能再好。幸福是一个遥不可及甚至不可测的梦,多少人为此梦了一生。

  我总是有意无意打量别人的人生,揣测别人是否幸福。

  比如我们的父辈童年时代开始便物资不足青春时代开始便上山下乡,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好的、完整教育。以后结婚、生子、辛苦听话工作退休,然后继续为子女事业婚姻和家庭操心……这样的人生,幸福吗?他们不说,我们不知道。以及,父辈的父辈,因为时代的缘故,经历过更跌宕更冲撞的人生,他们是否幸福,我们永不知晓。

  以及,那些异域的人们,那些动荡的、贫瘠的、昧愚之地的日常,那样的人生,所谓幸福到底指的是什么?

  考察别人的幸福,让我来不及思考自己是否幸福。

  我也爱观望各种被描述和被演绎的人生,体会这种人生是否幸福。所以于小说中,我尤其喜爱与时代和命运有关的故事。

  《那些拯救我们的人》,一个近乎七十年前的故事。三十余万字,我用了一天时间,捧起,思量,放下,再捧起,投入其中,无法自拔。明明 知道这又是一个跟二战时期的德国人和犹太人有关的故事,可它的深情细腻从一开始就打动了我,远不同于以前读过的二战小说。——它没有描写战争,写的是一个普通女人渴求幸福的一生。

  对于德国少女安娜来说,幸福的定义简单,就是有一个善良体贴的丈夫,与他孕育一个健康可爱的孩子。每天的早晨,能和丈夫一起吃着简单的面包和茶,看孩子在一旁玩耍;有的时候,全家一起度假,有阳光绿野,还有风。

  这幸福并不像如今的人们要求的具有多少物质的成分,这幸福就是被爱,和爱。

  安娜的母亲早逝,势利的父亲仅仅把她当成女仆和用来讨好党卫军、为自己加官进爵的工具。她从亲人和邻人那里几乎感受不到爱,直到她遇见犹太医生曼克斯,与他有了短暂亲密相处

  曼克斯爱安娜吗?说实话作为读者,我没有太深感受。但他是会定睛注视她的人,是会拥抱安慰她的人,是会和她说很久的话、谈很多的人生的人。与这样的人相遇,是安娜从没有过也没有料到过的。一片柔和宁静绿地纯净温顺的安娜面前出现,她兴奋地埋下了幸福的种子欢喜地期待它的长大。

  她知道这幸福其实是被诅咒的,也害怕拥有过一天,是否还能再拥有第二天。终于她甜蜜秘密被发现了,父亲亲手将曼克斯交给了党卫军。世上唯一关爱她的人离开了。幸福的小苗从此戛然枯萎。她的幸福不是梦,而是罪。

  怀孕了的安娜带着愤怒绝望逃家,开始了面包学徒生涯。她的人生从此被限在一团团粗粝坚硬面粉里。日复一日的吹捏和烘烤,日复一日的流泪与惊惶。与马蒂尔德一起,她目睹了太多世间凄苦残忍,甚至包括马蒂尔德的不幸亡故。这种凄苦与残忍在与中尉霍斯特的相伴中达到巅峰,对方以一种近乎变态的压制和操控来对待她,哪怕这其中含有他的留恋和爱。这是漫长的、看不到明天的日子,哪怕安娜和蒂蒂物质上并不十分匮乏,但没有幸福。她只能偶尔、悄悄、片刻地幻想一下自己从少女时代起就梦想的幸福人生:那个坐在桌边喝茶的丈夫、带着她们去郊外游玩的丈夫,面容那么模糊,他绝对不是霍斯特(虽然他的确带她们出去了),但也不是曼克斯,是谁?会是谁?能是谁?——至于曼克斯,她早就不敢去想他的死与生。他的每一种结果对她来说都是折磨,她的情窦初开,她整个的少女时代,早就死去了。

  安娜的心中是一片浑浊的海,海上天也浑浊,风也浑浊,没有舟,没有鸟,没有阳光,更没有岸。

  即使是自己与曼克斯共同所生的女儿楚蒂,也似乎没能成为她的希望和支柱这个孩子皮实、倔强,跟她的个性天然的不同,却更像她讨厌的父亲。更可怕的,是楚蒂一直对令她觉得如同魔鬼一般的霍斯特念念不忘。女儿为什么会对折磨自己的人有着父亲般的依恋?应该绝对去恨的人,为什么会让女儿由衷去想念?这种不正常的想念也是罪,不可犯,不可说。

  “我们只能爱上那些拯救我们的人。”安娜告诉楚蒂。是的,她们最终被拯救了,再漫长的战争和饥馑都会结束,肉体上的伤痕总有平复的一日,心上的折磨却久久不息。此后安娜的故事隐匿于漠漠的红尘里,一个女人的后半生中再不提起对幸福的点滴体认。那幅脑海中的美好画面从此成尘烟。在楚蒂渐渐长大的心灵中,在她和周围人的记忆里,安娜成了一个淡漠而抽离的人。

  一个老人,不言往事,不言情

  对于拯救她们的人,安娜爱过吗?对于在她的生命中出入的所有人,安娜其实或多或少都爱过吧,只是这些爱,再没有一种,会像初识曼克斯时那样真,那样深。

  她的幸福那么短暂。

  一个悲伤现实的故事。

  幸福是一个梦,因我们主观的体认而存在着。不用去想幸福到底是什么,我要的幸福是什么。多去想想那些安宁的、不悲伤、不受煎熬的每一刻;幸福不该也不能是永存梦中的幻像。

  幸福了吗,你?

  幸福着吧。

  《那些拯救我们的人》读后感(六):那些拯救我们的人

  这本书的腰封上写着:比《莎拉的钥匙》更令人心碎的二战往事。我第一次觉得腰封也不全都是骗人的。《那些拯救我们的人》同样采用双主线结构,但两条主线更加平衡自然。《莎拉的钥匙》讲述了二战时期犹太人悲惨的遭遇,《那些拯救我们的人》则将视角转向同一时期的雅利安人。

  第一条主线的故事发生在1939年的德国魏玛,那年雅利安少女安娜十九岁。安娜非常美丽,但除去美丽的容颜之外,她只有一个把她当作女仆和厨娘使唤,并且无时无刻不想着把她嫁给某个纳粹高官以换取自己节节高升的父亲。直到安娜遇见曼克斯。曼克斯理解她,给她带来对未来的期待。但爱情永远不会那么顺遂,曼克斯是犹太人,是地下抵抗组织成员,是纳粹组织极力抓捕的对象。安娜选择藏匿曼克斯,在父亲的眼皮底下将曼克斯藏在自家门厅的壁橱里。在这里安娜和曼克斯相爱,度过了安娜一生中也许最美好的一段时光,他们计划着通过另一位抵抗组织成员——经营面包房的施陶德夫人办理新的身份证和护照,离开德国前往瑞士,在那里举办庄严隆重的婚礼。新的证件办好了,安娜满心欢喜的回到家中想将喜讯告诉曼克斯,却发现曼克斯已经被父亲交给了纳粹组织。安娜失去了爱人,她怀着曼克斯的孩子离开了家。

  安娜在施陶德夫人的面包房里生下了曼克斯的女儿——楚蒂。安娜用自己的方式接手了曼克斯的事业,和施陶德夫人一起夜以继日的烤面包,利用给党卫军送面包的机会,将多做的面包和抵抗组织的消息藏在一棵空心树里,传递给被捕的犹太人,她们把工作称为“特殊递送”。这样的日子持续到1942年3月初的一个早上,施陶德夫人进行了最后一次“特殊递送”,为被关押的策划暴动的政治犯送手枪。施陶德夫人再也没有回来,安娜在“特殊递送”的路线上找到了施陶德夫人的支离破碎的尸体。

  施陶德夫人惨死的当天下午,霍斯特中尉来找安娜。如果安娜不够美丽的话,也许在那一天就会被当作同谋死在中尉的枪口之下,包括曼克斯的女儿楚蒂。为了保护自己和楚蒂,安娜委身于霍斯特中尉,成为他的情妇。在这段时间里,安娜和霍斯特的关系也慢慢发生着转变。霍斯特对安娜一开始只是无休无止的占有,渐渐地,霍斯特开始和安娜说起自己的生活,那些让他骄傲或担忧的种种;霍斯特带着安娜和楚蒂去度假,在靠配给券生存的艰难年代给安娜和楚蒂送去奢侈的肉和牛奶,漂亮的衣服和鞋子;在安娜受到冒犯时,中尉说:“我夫人竟然目睹了这么不堪的一幕”;他说,安娜,你是我的救世主,缘分多么奇妙啊!他甚至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为安娜庆祝了二十三岁生日。与此同时,安娜对霍斯特的情感,也不再是单纯的厌恶和恐惧,她开始习惯了 “每周约会”,对霍斯特的存在产生了依赖,安娜和霍斯特的相处慢慢放松下来,有时还有了感动和欢笑;她一直幻想着,和深爱自己的丈夫一起推着女儿的婴儿车回到家中,丈夫会把衣服整齐地叠放在某处,与她相拥而眠,而那个温柔的丈夫形象,不知从何时起,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幻化成霍斯特中尉。尽管霍斯特喜怒无常,有时会突如其来的野蛮暴力起来,但他无疑是安娜在战争年代最稳固的依靠。1945年,德军溃败,霍斯特也没有忘记安娜,安娜在他心里已经不是一个随时可以抛弃的情妇,他让安娜作为他的妻子随他同去阿根廷,但他没法给楚蒂伪造证件,便将楚蒂托付给慕尼黑“生命之源”计划。安娜拒绝了霍斯特,她无法抛弃她和曼克斯的女儿,也不能接受让自己的女儿沦落到人种净化的计划中,霍斯特会给她幸福的种种保证最终没能打动她,她目送着霍斯特绝尘而去。在和霍斯特相处的这几年里,安娜一直没有放弃“特殊递送”事业,战争已近尾声,我相信如果霍斯特也为楚蒂伪造了证件,安娜一定会随他远去。但安娜不舍楚蒂,霍斯特又力不能及。

  霍斯特走后,安娜陷入了新一轮的骚扰,她的美貌似乎给她带来的只有麻烦。她被一个美国大兵——杰克解救了,在美国大兵清洗魏玛人的行动中,杰克又一次保护了安娜和她的女儿,1945年7月,安娜认命似的嫁给了杰克,跟随杰克,去了美国。

  曼克斯、霍斯特、杰克。这三个男人在安娜的生活中留下了不同的印记。曼克斯是安娜少女时代的初恋,安娜对他的爱是冲动却真挚的,那时的爱就是那样不理性,尽管我明白你我种族对立不会有结果,但是我还是爱你;霍斯特在战争年代切切实实地保护了安娜和楚蒂,安娜有惧怕,也有感激,从一开始霍斯特单方面的占有,发展到最后安娜内心深处时隐时现的我愿意;杰克给了安娜安稳的家庭,即使没有感情基础,但从1945年到1993年长长久久的相伴,相信也是支撑安娜平静生活的强大力量。

  书中说:“生活常常是不公平而且充满痛苦的,要找到真爱,很难很难,你必须随时随地去珍惜,不管这爱有多短暂,也不管它会如何结束。”

  也许,我们最终都会爱上那些拯救我们的人。

  第二条主线的主人公是安娜和曼克斯的女儿——楚蒂。

  楚蒂有一些烦恼。她觉得无法和母亲安娜相处,母亲总是沉默的,而且从来不提起父亲。战争年代的楚蒂年纪尚小,她觉得陪伴自己长大的杰克并不是自己真正的父亲,自己的父亲是那张合照里的德国纳粹军官。她纠结着想要知道真相,想知道母亲是以什么样的身份和父亲生下了她,是妻子,还是情人;与生俱来的对父亲执着的爱和身为纳粹军官女儿的羞愧感一直拉扯着她,令她疲惫又痛苦不堪。作为一名大学历史系教授,楚蒂在参与一项战争时期大屠杀调查课题的研究过程中,不仅挖掘出人性的阴暗和光辉,也挖掘出母亲深埋心底数十年的秘密。

  佩特拉•克拉吉夫人。希特勒入侵波兰时,佩特拉刚满二十一岁,她可以算作忠诚的纳粹拥护者,认为元首入侵波兰实际上为雅利安人赢得了更多的生存空间。她觉得希特勒的排犹政策让生活变得更方便——商店里有更多空间了,德国人有更多食物了;她自欺欺人地认为犹太人并不为此苦恼,犹太人有钱,他们总有办法获得食物,他们也喜欢和自己的种族生活在一起,这没有什么值得苦恼的;她否认犹太人遭到迫害,成千上万的死于集中营的事实,声称确实死了一些犹太人,但大多死于饥饿、疾病和流弹,很多德国人也是这样死去的;她甚至在纳粹围捕犹太人时期跑到犹太人的藏身地,向他们索要钱财,当犹太人再也没有财物满足她的时候,她选择向纳粹组织举报以获取奖金。她的理由是:孤身一人的女人要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必须好好照顾自己。佩特拉完全代表了人性的阴暗面,灾难面前永远不缺少这种趁火打劫的人,生存确实不易,但就算不能救人于水火,至少也不要为一己私欲去加害他人,这是做人的底线。

  罗丝•格蕾特•费尔奇夫人。罗丝是德国人中心存良知的无辜受难者。1944年,罗丝十六岁,纳粹“特别行动队”来到罗丝生活的村庄,大肆屠杀犹太人。罗丝回忆,在一片树木深处,她看见犹太人无论男女老少,都被迫脱得精光,站在一个大坑的边缘,整排整排地被特别行动队枪杀,她从未见过那么令人发指的场面。接着,她看见了丽贝卡,她儿时的玩伴,有着浓密卷曲的深色头发,丽贝卡站在面临处决的队伍里。罗丝想,以前应该多和她在一起的,多了解她一下,现在已经晚了。她的举动被特别行动队的军官看在眼里,军官没有把她当做被残忍场面惊吓到的孩子,也没有考虑到罗丝和他是相同的种族,在他眼里,罗丝是不折不扣的亲犹分子,居然这样明目张胆地对犹太人应得的下场表露同情。军官毫不手软地将一根针插进了罗丝的右眼。几十年以后,罗丝说,在那可怕的一天之前,我完全可以帮助丽贝卡,但我什么也没做,我选择视而不见,因此,我失去了那只眼睛。人在面对生死时难免权衡利弊,即使怯懦也无可指摘,罗丝的遭遇和告解在我看来,异常动人。

  赖纳•约瑟夫•戈德曼先生。赖纳的资料完完整整地展示了犹太人所遭受的悲惨境遇。他们被迫戴上黄色星星的标记;为了一点点的生存资源变卖已故父母珍贵的遗物;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日渐消瘦,甚至死在怀中;女人们珍视的一头长发被粗暴的剃光;最后,在纳粹分子说着送你去洗澡的谎言中,死在毒气室中。赖纳的声声控诉甚至让我产生了一种感同身受的痛苦——“他们会将你烧毁,烧得干干净净:你的灵魂、你的肉体、你爱的人们,以及所有的那些尸体——有的满布皱纹,有的带着胎记,有的有好看的膝盖,有的大拇指有两个关节,有的身上有充满故事的伤痕,这些身体在严寒与流感中都得到过很好的照料,曾经鲜活地新陈代谢,曾经穿着好看的衣服住在温暖的房舍里,曾经享受过母亲的抚摩与爱人的亲吻。他们会烧掉你的大脑,那里曾经有着活泼的思想、美好的回忆、艰深的学问,留有你读过的书、看过的地方、你对别人说出的温存软语、你对自己的反问与思考,以及你从不肯示人的美丽与哀愁。”珍贵的一切,具有非凡意义的一切,全部化作一缕青烟。

  菲利克斯•费弗尔先生。菲利克斯曾被关押在布痕瓦尔德集中营,他是安娜和楚蒂、曼克斯和霍斯特的连结点。他告诉楚蒂,有两个为他们送去面包和信息的“面包天使”,狱中的“好医生”曼克斯•斯坦恩,和其中一个“面包天使”有一个女儿,曼克斯是为了得到女儿的消息而活下去的;那个“面包天使”为了使自己和女儿免遭惨死的下场,做了一名高级军官的情妇,那名军官叫霍斯特•冯•司德恩……而“面包天使”传递出去的信息促成了同盟国对布痕瓦尔德集中营的轰炸,很多人因此获救,包括菲利克斯。

  楚蒂从菲利克斯口中得到了真相,但安娜永远不会承认这一切,至死都不会将做过的事情说出来。就像书中所说,不管是英勇的事迹还是屈辱的过往,每个人都有权利去选择如何对待自己的过去,这是生而为人的尊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