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湖底的祭典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湖底的祭典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9-05 03:56: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湖底的祭典经典读后感10篇

  《湖底的祭典》是一本由[日]泡坂妻夫著作,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5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湖底的祭典》读后感(一):实现文字和推理的完美统一

  1975年,他以“泡坂妻夫”之名创作短篇小说《DL2号机事件》获首届《幻影城》新人佳作奖,两年后便以长篇小说失控玩具》夺得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继而凭《折鹤》、《荫桔梗》拿下泉镜花文学奖和直木奖,实现文字和推理的完美统一。

  《湖底的祭典》读后感(二):好书啊好书

  这本书写的相当的不错

  这本书写的相当的不错。

  这本书写的相当的不错。

  这本书写的相当的不错。

  这本书写的相当的不错。

  这本书写的相当的不错。

  这本书写的相当的不错。

  这本书写的相当的不错。

  这本书写的相当的不错。

  这本书写的相当的不错。

  这本书写的相当的不错。

  这本书写的相当的不错。

  这本书写的相当的不错。

  《湖底的祭典》读后感(三):骗局绘画

  旅行途中突然被激增的河水冲走的年轻女子紧紧地抓住被扔下来的绳索。得救的她决定好好答谢帮助她的青年晃二,然而次日清晨晃二却不见了。于是女子去热闹的神社打听晃二的消息,才得知晃二在一个月前就被人下毒杀害了。但昨天的那个人是谁呢?这是一部散发着文学之香,以作者精心设计谜团迷惑读者的小说。 泡坂妻夫始终耍花招的大骗子,而《湖底的祭典》正是大骗子用大规模骗术描绘出的一幅巨大的“骗局绘画”!

  《湖底的祭典》读后感(四):不忍拼起的真相

  泡坂妻夫真实不错的小说家

  是的。这本书首先是吸引人一气读完的优秀小说,其次才是推理小说。整本书用的不是密室,不是不可能犯罪,不是 诡计。是一点花招。在每个人物罗生门一般的叙述中,作者已经把线索如同拼图一样一块一块交到读者手中。只是这本小说太吸引人了,仿佛走进一个奇幻境界,让人只想探寻,几乎忘了循着线索解密。

  随着真相浮现在读者心中,即使凑齐所有线索也不想把他们拼起来了。

  和N的奇妙感情作为女性读者我有些许理解。但是作为男性作家,写的那么清晰,过度那么流畅让人感慨万千

  很多日本推理小说,特别是“馆”类和“时刻表”类,老是弄得像智力题。当然吸引脑子富裕的读者,但是那样结题式的小说看完有点落。

  难得有这样一本爱情小说无缝嵌进了一个严谨的本格推理故事,真真让人眼前一亮!看完值得回味

  想知道男读者看完后怎么看待绯纱子的情感

  《湖底的祭典》读后感(五):祭典如幻

  1978年连载后出版的作品,泡坂妻夫第三本长篇。

  女子在急流中失神落水等待着她的是一场艳遇。在这个村庄,对于是否要建水坝一事一直争执不下,如今抵抗派瓦解,工程迅速进展。得知案件之后,曾经记忆如梦如幻,就如一日之晨,睡眼惺忪状态

  一段故事,用不同人的视角写了三遍,也自然成了让人不待见的原因之一。然而这种技巧算是很常见的,横山秀夫的《临场》用了司法程序过程中的不同职业的视角,凑佳苗《告白》则是学校家庭中的不同角度,而连城三纪彦《白光》也是如此。多声部的“复调”,是重复之中的递进,《湖底的祭典》的三视角描写,我读着并不觉得厌倦。其中重复性较大的场景,反而有着本格角度的意义。对于strick(story+trick)一类,重布局的书,一定程度弥补了公平性。

  最大的问题在于这种谜底在如今是泛滥的。然而成书是于38年前,也就是此书如今去读,是时代变迁影响了它的效果

  就我读过的泡坂妻夫的书,都是伏线极佳,极具欺骗性。各种新颖构思,在写作方式上也各有不同。在那个新本格还未到来的时代,泡坂妻夫无疑是闪耀的。

  4星半

  《湖底的祭典》读后感(六):此货非推理【净泄不悯,未读慎入】

  防雷泡沫防雷泡沫防雷泡沫防雷泡沫防雷泡沫防雷泡沫防雷泡沫防雷泡沫防雷泡沫防雷泡沫防雷泡沫防雷泡沫防雷泡沫防雷泡沫防雷泡沫防雷泡沫防雷泡沫防雷泡沫防雷泡沫防雷泡沫防雷泡沫防雷泡沫防雷泡沫防雷泡沫防雷泡沫防雷泡沫防雷泡沫防雷泡沫防雷泡沫防雷泡沫

  ~~~~~~~~~~~~~~~~~~~~~~~~~~~~~~~~~~~~~~~~~~~~~~~~~~~~~

  没有侦探登场,警察只是执行了读者也能做到的庸常的调查程序。

  没有什么推理的过程,事件的真相是由当事人在逼不得已情况主动供述出来的。

  因此,《湖底的祭典》一书在不严格的意义上也难称是推理小说。归类为悬疑小说或神秘小说更合适

  尽管与真相有关关键信息直到谜团揭晓时才被作者提供出来,但是在前面稍微留意的话,比如“搓衣板”身材的女主角等描写,那么在同性恋这种次文化类型招摇过市的今天,如果读者的智力商数不低于八十,你完全应该有这样的省察——这TM不就是春哥么?

  也许这个世界上只有日本的推理作家才有兴趣不厌其烦的以性倒错为主题创作大量一部烂似一部的所谓推理小说。

  《湖底的祭典》充斥了大段、无微不至和反复再三的同性、异性间交媾过程的叙述。必须承认的是,作者泡坂妻夫凭借绚烂的文字功夫和足以把你“写到硬”的H场面描写技巧,使这个女女之间由爱生嫉再到恨的俗滥故事提升了一个档次

  但是,这依然掩盖不了作品本身故弄玄虚平庸本质

  总之,对我来说,初读之下也难觅惊喜。更遑论醍醐味了。

  本来勉强还可以打个三星,但在看了其他明显过誉的评价后,觉得所谓“传世之作”的论断实在扯淡,因此果断又降了一星。

  《湖底的祭典》读后感(七):论(bi-----消音)的危险

  【完全剧透】

  ~~~~~~~~~~~~~~

  ~~~~~~~~~~~~~~

  ~~~~~~~~~~~~~~

  ~~~~~~~~~~~~~~

  ~~~~~~~~~~~~~~

  ~~~~~~~~~~~~~~

  ~~~~~~~~~~~~~~

  ~~~~~~~~~~~~~~

  ~~~~~~~~~~~~~~

  ~~~~~~~~~~~~~~

  ~~~~~~~~~~~~~~

  ~~~~~~~~~~~~~~

  ~~~~~~~~~~~~~~

  ~~~~~~~~~~~~~~

  ~~~~~~~~~~~~~~

  ~~~~~~~~~~~~~~

  ~~~~~~~~~~~~~~

  ~~~~~~~~~~~~~~

  ~~~~~~~~~~~~~~

  ~~~~~~~~~~~~~~

  ~~~~~~~~~~~~~~

  看到妆子的留言那里,就大概知道了

  (P不可能是晃二,两个人并不认识。但刚结婚的涉及人物,那就是和晃二结婚的绯纱子了)。

  结合之前的宝冢铺垫,以及绯纱子的假小子外貌,妆子讨厌男性,就明白P是绯纱子了吧。(一开始和纪子缠绵的“晃二”,嘴唇很红,动作轻柔,知道所有的“台词”,而且总用手指····想必就是绯纱子了,纪子看到的阿供就是“晃二”,也就是绯纱子)

  后来绯纱子和警官结婚了···可又勾搭上了纪子····双性恋真可怕····="=

  (话说····标题消音和没消音差不多吧)

  .一段缠绵描写写了4遍····这到底是····骗稿费么··

  警察也是一如既往的弱智,绯纱子这么有嫌疑的人一点也不去查查么,和妆子学校那么近一查就出来了。

  创作年代加一星吧。

  《湖底的祭典》读后感(八):埋没旧时

  记得好几年以前看过一部香港同性题材电影画面中反复出现建设中的大桥的画面,从断裂到合龙,象征着主角最后心的联通。

  我很喜欢这种象征意义,把一物或一事反复渲染,有什么东西在心中怅然若失

  故事里的祭典也是这样,某种宗教仪式的狂欢,男人们的生与丧,女人们的喜与悲,未从上一段悲伤解脱出来,就被迫不及待推着进下一段生殖关系,有种下流的猥亵。从晃二的母亲,到晃二的妻子,然后又是年老色衰的女人,一段一段轮回,最后村庄伴随着祭典,沉入了湖底。

  女人的物化感、无力感,始终被绑在历史的铁链上。

  这本出版于2008年的作品,腰封贯以“领先时代三十年”,2018年,我读到,称之为“领先时代四十年”也毫不夸张,不论是这几年浩浩荡荡的女权潮流,还是LBGT的政治正确,绯纱江在雌雄两个角色中的来回转换游刃有余,并且在作者巧妙架构布局下的互文趣味,仅猎奇元素来说,即使是这年代,也是毫不逊色话题之作。

  直白的性描写构成了本书的争议,比之这些年的小黄文,或者直男作家男性视角的笔触,倒是觉得这里的作者并没有沦为低俗下流,反而有种文学的美感,与如梦如幻的爱情的浪漫身体的觉醒唤醒了灵魂的觉醒,直白的爱语文字一方面为后文的解谜留下了铺垫,另一方面也塑造了在男与女、爱与欲之间迷失挣扎、徘徊的而又个性迥然不同的女性角色。倒是蛮嬉皮士。

  妆子的渐入疯魔,绯纱江的挣扎,纪子从一开始的脆弱到后来的坚定,在作者细腻的笔触下,不正是展现了女子不同的可爱吗。

  诚然,绯纱江从一开始的情迷百合到后来的与男人结婚,不同身体的体验,让她发现自己女性完整一面,在旧情人妆子与丈夫晃二之间,毅然选择了后者,有种90年代TVB的说教意味,笑~~与现今的I was born like this的“政治正确”或许有些背道而驰,但我却觉得真正的自我不正是这样吗,我们在一个又一个漩涡中挣扎,体验,方而选择,后悔甚至全盘否定过去,不论那是否“政治正确”,这才是人生。当然也可以视为时代的局限。

  不过最后似是而非结局,现在瞧来,倒是蛮会心一笑,嗯,大家都懂的~

  《湖底的祭典》读后感(九):《湖底的祭典》——推理世界中的百合恋

  当故事最后一页纪子饱含着一股全新的、甜蜜的思慕之情对着实为女儿身的梦中心上人“晃二”说:

  【不用告诉我,你是谁都无所谓了。】虽然只有一句,但纪子说的是真心话。

  瞬间我就恍惚神情,似乎揣测了两百多页的真相与凶手都全部退到次席。

  这个故事从醉生梦死的迷幻中开始,结局又重新让人陷入有关性别的情感迷幻中。

  作为局外人的纪子的最终告白比起并不复杂三角情杀案要来得更值得玩味啊,

  她以第一个视角人物的身份娓娓道来这个被浓雾重重掩盖的故事,在城市中受尽男人侮辱的她邂逅了故事中真正的女主角绯紗江,抱着“如果是【他】,一定能彻底治愈我”的想法爱上了眼前人,最终自己反而迷失在了阵阵浓雾中。

  这是以喜欢魔术闻名的作者泡坂妻夫除了杀人外,在我心中变得最美妙的一个戏法:

  女人治愈女人,女人爱上女人。

  诞生于70年代末的这篇推理小说弥漫着神秘的浪漫主义色彩,本格推理都不由得要让位了。

  过分强调凶杀背后的人性故事和历史村落民风民俗,摒弃那些超越智商的作案手法阴谋诡计,这无疑是我最钟爱的推理小说类型:人比计谋精彩

  当然这本书要是落入一个吹毛求疵的本格推理迷的手中难免要被批评:凶案简单情节逆转过于突兀、人物性格转变缺乏逻辑

  如果从写作手法上来评判这本小说,《湖底的祭典》能很明显地被分为两个部分,【纪子】与【晃二】代表的神秘色彩的上半部,【妆子】与【绯紗江】代表的揭露真相,迷雾被风刮走的下半部。泡坂妻夫魔术师的手法主要运用在上半部中写的两次千字村邂逅:作为故事之眼的纪子与假晃二在秋季祭典前的邂逅;真晃二与绯紗江的致命邂逅。前者宛如在朦胧梦境发生,后者一模一样文本结构让读者像深处迷宫孩童一样找不到解题的蛛丝马迹。泡坂妻夫的时间差幻术请君入瓮。

  虽然后半部魔幻风格急转直下现实力量湍急水流冲散了迷雾效果,草草地就将真相大白于天下。但合上书本仍不舍地咀嚼着纪子最后那句意味深长对白,这个结局够绝美。

  在推理小说中加入了两段说不清道不明的女同性恋桥段,但泡坂妻夫并没有站在男人的视角上以猎奇审判目光去写,行文中凶手兼受害者妆子那股子凄美恨意,倒让小说充满了浓浓少女心。有意思的是,在小说创作的70年代末,日本涌现出了一批以著名漫画家池田理代子创作的《凡尔赛玫瑰》为代表的有着百合擦边球内容的少女漫画。当然那个年代的漫画更注重的还是描写少女之间心灵上的契合以及单纯的、淡淡的依恋与倾慕。但作品中也开始出现那种结合了女性温柔和男性宽厚性情的完美女性角色。

  不知道是不是情节上巧妙的安排,还是为了追逐当时日本社会的潮流,小说中办案刑警馆崎的女儿阿栗这个角色是个彻底的宝冢迷,时常去东京看演出并迷恋着结合了男人与女人优点的男役。馆崎对此十分不解:女儿为什么会喜欢看女人扮演男人的歌剧呢?【女人更易被女人治愈】像是一个隐藏的主题一样被泡坂妻夫小心翼翼地埋在小说的各个角落里。阿栗钟爱的歌剧《威尼斯商人》也成了破案前作者留下的彩蛋:这是个和女人之间的恋爱有着关系的案子啊。

  如果放到21世纪,文艺病娇大小姐杀死同性恋人的丈夫实在不算是个复杂的案子,然而在70年代不能不说是个在电影漫画中才会出现的血腥浪漫的故事吧。热爱戏剧生活在幻想中的妆子爱上了犹如男儿般帅气洒脱的绯紗江,而从缠绵悱恻中醒悟过来的绯紗江明确地告诉她“我们两人在一起是违背自然的,你过去追求的我仅仅是你的幻想。你追求的是完美的人,你希望找到一个兼具男性和女性特点的人。而这种人在世界上是不存在的。但我对你的爱永远不会变。”理性而又不乏温存的拒绝最终引发了悲剧。

  躲在这一切之后的泡坂妻夫似乎戴着辩证的眼镜在观赏着三女一男。他时而是古板的中年男刑警,看不懂女人对女人的痴迷;时而又成为妆子与绯紗江爱情的导演,点穿了大部分柔弱的少女都有的梦想:找一个或许不存在的兼具男性和女性特点的爱人。偏执的妆子就像是一朵精神失常的病玫瑰,在自己的梦境中不愿醒来。决心忘记一切重新开始的绯紗江偏偏又在化身为晃二的夜里遭遇了纪子这个过客,同性之爱的迷梦仍在持续当中,泡坂妻夫放了一把诡艳的烟火,不给答案。

  小说中隐藏着一个段位很深颇有寓言意味的角色——馆崎刑警那个离了婚痴迷宝冢的女儿阿栗。她用她的知识告诉爸爸受害者座驾Seraphim的含义:炽天使是献身性的爱的意思。拥有出色的男性机能,又洋溢着美丽女性的优美。天使是人的理想形象。天使再怎么万能,描绘出来的姿态都是女性的。人也是一样,即使能力再出众,缺乏温柔的男人都是有缺陷的人。

  “爸爸,我为什么要离婚,真正的意思你知道么?”

  阿栗笑了“完美的天使是不需要异性的。”

  馆崎愣住了,读者却什么都明白了。

  《湖底的祭典》读后感(十):解说(by:绫辻行人)

  ○关于《幻影城》

  此《幻影城》不是指江户川乱步的名著,而是指从1975年到1979发行的侦探小说专刊——《幻影城》。

  由于社会派推理小说的繁荣,这本专刊的价值曾一度被全盘否定。《幻影城》创刊的最初目的是为了对战前、战后的“推理小说”进行再度评价。该杂志设置了小说和研究评价新人奖,致力于发掘新写手。于是在那个时代,对推理小说抱有极大兴趣的人才源源不断地聚集到该杂志旗下。

  出版社破产,杂志停刊,以有形杂志形式存在的《幻影城》仅仅维持了四年的寿命。但它却成为另一文化运动——即80年代末开始成为众人话题的“新本格”运动的起因。这一点从笠井洁的文章《侦探小说的构造——本格论》(《EQ》1993年一号刊)可以得到证明。

  出生于《幻影城》的才俊们,此后在文坛的活跃程度是非常显著的。栗本熏、连城三纪彦、田中文雄、田中芳树、竹本健治、友成纯一……仅列举这些作家的名字就足以说明。当然,本书《湖底之祭》的作者泡坂妻夫,毋庸置疑也名列这些才俊之一。

  ○关于作家泡坂妻夫

  1975年,作品《DL2号机事件》入选幻影城新人佳作奖。从此次出道到现在,作家泡坂妻夫的创作活动完全可以用“变幻自如”这一词语来形容。

  泡坂妻夫以撰写富有独创性的长篇推理小说为主,同时也是非常有名的短篇小说家。从文章结构设计技巧到心理描写技巧,再到叙事技巧,各种技巧他都能运用自如。文体根据文章种类和主题的不同而变化多端。他既幽默又写实,作品包括本格推理小说、幻想小说、恋爱小说、时代小说等各种类型。

  从细节描写到人物的幻想描写,还有心理描写和作者精心设计的圈套,甚至是一张纸牌、一枚硬币、一根绳子、一块绸布,都隐藏着许多秘密。泡坂妻夫通过作品,表演着自己得意的魔术。这位魔术师微笑着说:表演的企划、舞台演出、音乐、照明,什么都准备好,我来表演给你看,但是创造出好的东西需要花点时间哦。

  另外,他的作品也可以用“顽固不化”来形容。

  他对“骗局”执着到近乎顽固的地步。每一位想写推理小说的作家,尤其是想写本格推理小说的作家,他们都持有“顽固不化”的热情,而泡坂妻夫的这种热情很不一般。读过他的最新长篇作品《弓形之月》(双叶社,1994年),我折服了。这位作家写作十九年,对“骗局”的执着一点都没衰减。我真是彻底被折服了。

  他也写过推理小说色彩较为淡薄的作品,像直木奖获奖作品《阴桔梗》(新潮社,1990年)。但在我看来,作者的这种设计是“别有用心”。对于看不懂这位魔法师的新魔法的看官们,魔术师向他们致以优雅的微笑:“没办法呐,那请你们看这个吧!”说着便从空中携来一支花朵。——我觉得《阴桔梗》就是这样的花朵。

  ○关于本格推理作家的“业障”

  在山口雅也的《庞克基德的冒渎》(东京创元社,1993年)这一作品的解说中,北村熏将本格推理小说直接定义为“‘这边的人’创作的神秘故事”。“这边的人”,即对本格持有“爱”的人。

  原来如此,真是精炼且一针见血的看法。但同时,我也认为这种表达方式过于单纯。

  “爱”有各种各样的形式,“爱”也能变化成其他各种各样的形式。各种各样的情感会被卷入这份爱,而这些情感并非全都是积极的。北村氏当然知道这一道理,我很清楚这一点。在知道这一道理的情况下,北村氏仅用一个“爱”就道尽了所有,这就是北村氏厉害的地方。

  我就是喜欢写推理小说,喜欢得不得了,无论别人说什么我都喜欢写。最开始是天堂,但一直走下去可能就会到达地狱。埃勒里•奎因一定是世界上跨进地狱最深处的推理作家。

  我喜欢得不得了,情到深处,痛到极致却难以自拔。干脆恨一下可能还会好受一点,但我还是喜欢。当一个人的喜欢已经到达这个地步时,便已不是单纯的“爱”就能说清楚的。“业障”、“性情”都包含在里面。有时候,甚至不得不说这个人已成为一个“无可救药”的灵魂。

  变幻自如且顽固不化——每次看到作家泡坂妻夫对“骗局”表现出的非同寻常的执着时,我都深刻地感受到类似“业障”一样的东西。

  想行骗,想迷惑他人,想让他人感到震惊,想使他人感到不可思议……因为彻底爱上了本格推理小说(及魔术),所以他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得不这样做。这是他的“业障”。对于这种说法,泡坂妻夫自身肯定会带着和平时一样的笑容说道“啊,这样啊?”,一笑而过。

  如果你们还未读过泡坂妻夫作品,我向你们推荐这本书——《幸福之书》(新潮社,1987)。这是由妖术师约吉•甘地担任侦探的系列作品中,唯一一篇长篇小说。

  创造出世界小说史上的稀有作品,需要花费不一般的热情和劳力。不能以“赏玩的心态”或“坚强的毅力”来简单评价。仅凭对待工作的良好素质及对读者的奉献精神,是不可能完成如此震撼的工作的。这是一种沉重的,令人痛心的执着。我甚至能够感觉到一种与死亡相邻,仍不断奔跑的悲壮。我脑袋是不是有点问题呢?

  当然了,泡坂妻夫自己是不会露出这种悲壮感的。“这是一种痴狂”,他这样说道,轻笑而去。

  我只有佩服了。

  ○关于《湖底的祭典》

  《湖底的祭典》是泡坂妻夫的第三部长篇小说,连载于《幻影城》1978年6、7月合刊、8月号、9月号及10月号刊。同年,在《幻影城》发行单行本后,于1980年被收入角川书店的文库系列中。

  这是一部非常了不起的作品。

  泡坂妻夫的作品,每一部我都非常喜欢。尤其是他初期的几部作品,我认为非常耐人寻味。而在当时,能写出这类作品的作家少得可怜。他的第一部长篇《11张牌》(1976年)如此,第二部长篇《失控的玩具》(1977年)亦是如此,亚爱一郎系列依旧引人深思……不过比起上面这些作品,《湖底的祭典》带给我的冲击及感悟更加巨大。

  初读该作品已经是14年前的事了。

  杂志连载该作品时,我还是一名高三学生。当时知道《幻影城》的存在,也经常留意它的消息,但坦白地说,那时的我更喜欢SF 。而且,由于我当时只是一介穷学生,没有足够的钱供我每个月买杂志,更没有购买精装本书籍的经济实力,于是角川文库版出版之后,我才得以阅读该作品。

  在拜读该作品之前,我读过《11张牌》和《失控的玩具》这两部杰作,因而对《湖底的祭典》的期待更加高涨。和平常的书一样,这本书在封面的衬页上记载有内容简介以及宣传语——“由本格推理构成的结构之中,追求幻想之美!引人注目的推理浪漫!”我并没有在意这些内容。不管怎么说,该书的作者是写过《11张牌》和《失控的玩具》的泡板妻夫,这部作品也一定会体现前两部作品所蕴含的那种富有技巧的真实感。可谁知——

  只是读了开头的一小部分,我就发觉不一样了。这部作品与此前的作品毫不相同。它带给读者的感受也不同。

  第一章是精心描绘的自然风景。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名女性的心情。某种相遇、醉生梦醒的***。奇妙的乡村祭典。然后,在第一章结束的时候,终于出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谜团……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记得当时自己抱着一连串的疑问,继续阅读下去。

  这是怎么回事呢?作者要告诉我什么呢?这里将要发生什么,又发生过什么呢?

  我的迷惑不久变成了惊讶,接着转化为强烈的眩晕感。

  在被重重浓雾包围的朦胧氛围中,故事进入了第二章。事情追溯到一个月以前。然后,在那里发生了……

  我不能再透露剧情了。我知道即使在这里注明“没读过这部作品的请先阅读作品正文”,还是会有人不听劝的。这是一位最杰出的推理作家呕心沥血创造出的杰作,我不能把多余的信息提前告知给还没阅读的读者们。

  角川文库版收集了一篇被称为连城三纪彦绝品的文章,作为本书的附加解说。里面有一句话:

  “泡坂妻夫是用几条绳子都捆绑不住的难缠作家,《湖底的祭典》是该作家以画笔来行文,用文章描绘出的一副画——而且这还不是一副普通的画。无论写出怎样的小短篇作品,泡坂妻夫始终是耍花招的大骗子,而《湖底的祭典》是大骗子用大规模骗术描绘的一副巨大的‘骗局绘画’。”

  有连城三纪彦的这句话足已,不需要我再附加任何评论。

  圈套、修辞、情节、故事……所有东西都浑然一体。——泡板妻夫创造出的这一副完美的“骗局绘画”,的确是这样的一副作品。

  我很羡慕因这次创元推理文库出版而第一次与该作品相遇的读者们。你们也即将充分体味到那种强烈的眩晕感。

  如果可能的话,希望读者们能将封面背后与卷首等处记载的故事梗概、解说文,或者在别处获得的所有相关信息,以及某些先入为主的观念等等,统统收起来,以一种全然不知情的心态阅读本书。

  (1994年5月7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