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心若向阳,无畏伤悲》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心若向阳,无畏伤悲》的读后感10篇

2018-09-06 03:42: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心若向阳,无畏伤悲》的读后感10篇

  《心若向阳,无畏伤悲》是一本由林徽因著作,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308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012-9,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心若向阳,无畏伤悲》读后感(一):心若向阳

  当时买这本书是因为作者是林徽因和大气书名。在书架上放了很久,最近因为对民国史和建筑修复产生浓厚兴趣才又翻出来看。书的内容很杂,散文小说诗歌书信一应俱全。 也许是因为很久没有看中式散文,也许因为我已经过了那个想成为文青的年龄,我完全不适应作者跳跃思维丰富情感。读这本书并没有像读林徽因学术文章那样引人所思。因为每一篇的联系都不大,每读完一篇便想把书撂下不读了。

  历史对林有着各种各样描述:民国才女,第一位女建筑,社会上层名流。。。有人敬她的才华,有人恶她的不专一作为那个时代女子,无论是她对感情追求或者是学术上的建树都是少有的。虽不喜她过于细腻的情感,但是对于她面对一切的勇气是折服的。

  书中的那一个个故事不妨看成是一个时代生活剪影, 像泛黄的老照片

  《心若向阳,无畏伤悲》读后感(二):做最好的自己

  林徽因一直是我算是很崇拜的女子,她的文字间总透着一股才气,毫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之词,《钟绿》一文中,她笔下那个和她一样传奇的女子,因为她丝毫不加掩饰的赞美而透出一股沁人的味道

  实事求是,林徽因的文笔的确与现代人习惯方式不同,比如“清癯”一词,于我而言,几乎是生僻的,这就导致我在阅读过程中还需不断查阅字典。但换个角度而言,我了解到更多汉字的文化文学素养也在不经意提升

  虽然问题与当代不符,但体现中心思想却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在动荡年代,在被人怀疑的嘘声里,林徽因选择过滤掉那些污秽声音,而反射出一个最真实的自己。

  最真实的自己,也许不完美,但就是最好的自己。

  《心若向阳,无畏伤悲》读后感(三):做学问心境

  这本集子真的很杂,打开看看,你就会看到诗歌、散文、译稿、小说等多种艺术形式,你甚至可以在最后面见到一篇全英文的东西。看到这些,你不得不感叹,这个林徽因,这个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这个被胡适誉为一代才女的女人,真的是很厉害

  我在推测,学建筑的应该是理科吧。不是我对文科人心偏见,只是觉得学理科的人心思更加敏捷罢了。这位林徽因才女,学贯中西,又是学理科出身,作为同为学理的我自然要感到亲切了。事实证明,我的想法是有道理的。从林才女的文中你完全可以体会出,其中多了一分灵动之气,理性之光。但是我们却不能否认,她的文笔和那些学文的人同样出色。这一点也是我们现今学理之人无法比拟的。这也没有办法,毕竟现在是个知识爆炸的年代,不论你学哪科,你总会有种疲于应付的感觉,这种感觉只能让你对某一行有所精专,但是想像以前那样做个博学多才的人,却是难上加难了。

  这是一本可以细细品味的书。诗是好诗,文是好文,小说是好小说,书信之中更是充满了具有民国时期特点的才气。虽然本书中的诗全是新体诗,并不是我最喜欢古诗,但是同样具有吸引力,能够让你体会到其中独有的诗意。你不得不感慨,在那个年代的人,真的是非优秀

  这样的书其实读者面很窄的,因为绝大多数人看不下去。对,就是看不下去。因为现今是个浮躁的年代,大家都沉不下心去。大家读书、写字都带着极大功利性。就连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莫言,拿到奖金的一刻也是在算计这笔钱能在北京买座多大的房子。当世的大文豪尚且如此,又何况我等。每一个写作的人,无非是想通过写作弄笔银子。每一个阅读的人,也只是在想靠这本书习得技能,使生活再有改善。总而言之,大家无法静其心,自然无法成其名了。

  比较而言,那个年代虽然不够安稳,未能安定,但是绝大多数有才之人还是心向艺术的。她们的心思没有那么多功利,也只有获得那份心境,才有可能成为大家。这正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在那样的乱世,大家都使出了自己十二分的力量,而在盛世当今,我们无忧无虑,自然也就没有那么多担心,不必那样费劲了。

  《心若向阳,无畏伤悲》读后感(四):做一个明媚的女子

  初识林徽因是阅读她的代表诗作《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温软的文字,沁人心脾;对她的再次认知是由于我的同门研究学界泰斗、哲学家金岳霖,涉及到她与他的爱情故事:为何金岳霖爱她一生、终生未娶。一个兼具才情风情的女子形象首先印入脑海

  林徽因是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她不仅具有科学家细致踏实精神,也具有诗人美感想象力。林徽因才貌兼具,高贵清雅,因而受包括梁思成在内的三大才子的倾慕爱恋。怀着对林徽因这位被胡适誉为一代才女的浓厚兴趣,我阅读了《心若向阳 无畏伤悲》。这本书是林徽因作品经典合集,辑录了她具有代表性的散文、小说、译稿、诗歌以及书信等。

  书中一篇篇小文,无不折射着一种韵味隽永、清丽雅致意境感受。林徽因的文字是如此的美:从内容表达看,她的文学作品展现的是人生五彩缤纷情愫色彩繁多感悟,在她的纤纤笔触之下,有一个智慧才女对纯净生命的哲思;从语言风格看,韵律工整、句式新颖描写精致,给人的感觉妙不可言;从艺术角度看,清丽典雅特色、自然流露心情以及理想浪漫灵魂,令人回味。或许,她把建筑之中的美应用于文学了吧。所谓经典就在于常读常新:无论时光如何流转,它们依然是读书人书架上不变的风景,因为每次阅读,都能带来不同的美的感知

  文如其人。经典是时间淘洗后留存的精品,它们是人性画像,是人性的注解。林徽因正是一位外表楚楚柔弱内心坚强无比、富有情诗意、既充满激情严谨踏实、魅力超凡脱俗人格近乎完美、令人过目不忘的明媚女子。只是令人遗憾的是,她从二十多岁就被疾病折磨,仅仅活了五十一个春秋。生命短促,却光彩照人。阅读《心若向阳 无畏伤悲》之后,在感受她的作品之美的同时,也使我永远记住了她那无与伦比美丽卓尔不群的才华。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做一个明媚的女子,不倾国,不倾城,以优雅淡然的姿态去生活,如同林徽因。

  《心若向阳,无畏伤悲》读后感(五):浸淫在徽因小字

  浸淫在徽因小字中

  ——我读《心若向阳,无谓伤悲》

  文蠹鱼

  林徽因在我印象中一直是一位仙化了的人物,觉得她的一生所经历的都是完美的传奇。

  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家,胡适眼中誉为的中国第一代才女,在民国时期几位优秀才女中也是佼佼者。在我印象中她参与国徽和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这样一位传奇女子,我不但羡慕这对学者伉俪,还羡慕爱着她的终身未娶的金岳森,和痴情徐志摩

  谈起民国,人很容易就会想起他们之间的情愫,也甚是羡慕在她的生活中,有这几位爱着她的人,都没有离开,一直伴在她左右。比如可钦佩的金岳森,为了林徽因终身未娶,这是怎样一种超凡的爱,可以超越多少才能终身对一个女子情痴不改,并相伴左右?又能和梁思成他们成为知己好友!又因赴林徽因的活动而坠机身亡的徐志摩;在《悼志摩》和《纪念志摩去世四周年》两篇散文中,你会读到仰望徐志摩的徽因与徐志摩之间的友情深度中肯真挚的情感坦露,非人能写得真切的!

  浸淫在这本《心若向阳,无谓伤悲》中,对林徽因更多了一些以往不了解的一面。本书分为六大块,分别有摹影零篇、散文、小说、译稿、诗歌和书信。从这本书中,你可以对林徽因系统地了解,创作逻辑思维缜密条理清晰,最重要的就是那字字句句不假,都由心发出。再就是,经历战争洗礼,她那不同寻常的一生,在信件里都能体现出来。在今天的人们看来,如此光纤的一面,在工作上、生活上该是非常满意的,但是字里行间还是能体会出自己的不满意,在我看来就是对自己要求太高,才会苛求自己。

  她是一位善感的人,在摹影零篇中最能体现出来。人物刻画生动,语言描写细腻。她笔下的人物都那么地鲜活;钟绿、吉公、文珍、绣绣。这几位人物都是她生活中或接触或相伴过的人,因林徽因善感,文章写得很动情,人物也就非常凸显。

  译文部分,那篇《夜莺玫瑰》,我想多数人应该都读过,今天才知道一直流程很广作品,原来是林徽因翻译的。故事甚是觉得凄美哀伤。既惊喜,又感伤,在这悲壮结局下,更使人向往那最真挚的爱,比生命更可贵的情感。

  浸淫在林徽因小字中,倒是觉得有种淡淡的忧伤在。为她的文字,为她的人生,而这些都不是外在那些成绩显赫光环所能掩盖的,是林徽因内心的东西。“心若向阳,无谓伤悲”,阅读那忧伤,还是想对她笑一笑,对自己笑一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