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白崇禧将军身影集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经典读后感10篇

2022-03-15 11:05: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经典读后感10篇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是一本由白先勇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元,页数:6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读后感(一):慢慢还原历史本来面目,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受到某些力量的影响,我们对于很多民国历史人物的认知其实有非常重大的偏差,尤其是对当年国民政府的很多人物,我们的印象里面除了负面就是调侃,这是对历史的亵渎。写这段历史的人做了恶,我们如果有机会了解本来面目,其实就是对这种恶的一种补偿。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读后感(二):值得

  微博索票后去编辑部拿的票 还跟编辑闲聊了几句

  24日回桂林听演讲

  虽然打酱油者众多 但一些白将军昔日部下的后代全家前来的场面还是很感人的

  75岁高龄不辞辛苦奔波全国 这种体力和精神不得不为我辈深深佩服

  况且历史兼听则明

  书价 就不要提了 这年头有书是不贵的吗

  如果真的有兴趣 就入手吧 做个纪念

  我是等了七年才见到本人的 激动之外觉得一切值得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读后感(三):两处可能的删削

  上册《父亲与民国》

  78页,1928年白崇禧建议西北国防的电文,白氏陈述原因之五,谈及新疆省:“今外蒙既在苏俄掌握……非由新省入手以控其侧面,未易成功。此为预防英、俄隐患……”两处省略号疑有广师社技术处理。

  238页,1946年6月,谈及蒋介石强迫白崇禧停止进军哈尔滨歼灭林彪残部,最终让林坐大。“这个八十万人口东北北部工业经济中心,对G军队政治、战略、经济的价值,是不容低估的……”该处省略号也应技术处理过。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读后感(四):一点感想

  从这本书了解到蒋介石在军事方面缺少天赋,四平街会战正当林彪军队大败之时下令停战,导致形势逆转;徐蚌会战不采纳白崇禧“守江必先守淮”的建议,反而另设刘峙为徐州剿总,将战线布在徐州平原,遂至抱恨终身。但另一方面看,蒋之抉择迫不得已。就东北战场而言,内战之初颇受马歇尔掣肘,又担心苏联介入,在战略上始终犹豫不决;就徐蚌会战而言,战前白崇禧助李宗仁成功竞选副总统,致使很大程度上失去蒋的信任,撤掉其国防部长,改任华中剿总(武汉)。白崇禧事后也认为这是自己生平最大一次政治失误。如蒋始终授予白指挥全权,则战场形势或可逆转,但胜利之时可能也是蒋被李取代之时,出于这种担忧,蒋不得不预先防备。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读后感(五):白先勇先生的偏颇

  看访谈,白先勇的一些观点是肤浅偏颇的,不足为信,有时候怕就怕这种当事人的主观情绪,他一说,大家就都信了,还以为历史就是那样的了,铁证如山,不用质疑了。抱定对历史负责任的态度,对二二八事件,他是不应该说一些比较不是那么准确的话的。“他(白崇禧)也讲,二二八事件源于两岸多年的隔阂。台湾在日本统治下五十年,语言、文化都很隔阂。有得台湾人看到抗日胜利,就觉得回归了祖国;也有一些人,跟日本的关系很深,敌我意识不分。很多人被日本人训练唱日本歌、穿日本军服。”(节选自南方周末采访)。吴念真老师就曾说过,“中原文化有一种优越感”。我们从这段话就可以体会到。

  还是吴念真老师说的那样,“像我觉得,二二八最大的问题是一种「认知错误」及「文化冲击」。因为两地已经相隔五十年了,会有很多文化上的差异产生。”没有谁对谁错,历史就是这样的。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读后感(六):稍有过誉

  本书我买过两个版本:内地版和台版。内地版是白先勇先生针对此书来搞讲座签售时购买的,当时多嘴问白先生此书在港台是否有出版,答曰陆港台三地同时发售。又多问一句内容上是否有不同?白先生答曰台版内容更丰富一点,有条件的话欢迎比对着来看,于是本人就又想法购买到台版。

  两个版本单从内容来说其实差别没有想象中的大,台版图片更多一些,内容也较内地版稍多那么一点,内地版在某些用词上温柔一点。另外呢,觉得此时对白将军的评价过誉了一些,不过想到是儿子写父亲,也就释然和理解了。

  最后想说的是针对书籍本身的。内地版原价98元,台版折合人民币150元,但若相互比较,如果台版值150元的话,内地版最多值50元。两个版本无论是纸张、印刷还是装帧来说,台版的都要精美许多,拿在手上有不想放的感觉。所以,若想把书拿来收藏又不在乎价钱的,可以考虑购买台版。反之,卓越的定价还是比较准确的,呵呵。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读后感(七):一家之言,犹可叹息

  1.今晚阅白先勇著《白崇禧将军身影录》前卷,《建议西北国防的见闻》与“三民主义模范省”之建立印象深刻。阅白公文章,观点明晰、据陈有力、条理分明、文采横绝,而其用词姿态亦谦卑恭谨,方知白公绝非兵家而已,亦儒将也。经营宇内、谋划国是常有超前眼光,可谓乱局中之明眼人也,无愧“小诸葛”之称谓。国军拥此良帅,实乃大幸事也。“三自”“三寓”“三救”树三民主义政治新风,政军学三位一体,“全省皆兵”,建设“斯巴达化的广西”以“建设广西、复兴中华”;建立空军于贫瘠之土壤,苍天血色忠烈不绝,超前思想最堪夸;“回头望月”、“乌云盖雪”良驹驰骋沙场,一骑绝尘,胭脂研墨,挥波澜画卷;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与日本人进行长期作战。太祖“论持久战”无疑此战略之翻版,而《论》蜚声海内,白说遁声,心大不快。日军谓之战神,林彪惧之胆裂,而四平街之遗憾、徐蚌之失利,葬将军鲲鹏志向,悲剧英雄,惜哉。纵览全篇,得一白先勇结论:若先父秉钧,全权军事,无势掣肘,天下早平。一家之言,败笔之处粉敷之至,父子情深可见。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读后感(八):白崇禧将军的最伟大贡献

  白崇禧将军的最伟大贡献,不在于抗日,也不在于广西搞的自治运动,因为这些都不是决定性的事情,而在于和蒋中正联手,在上海实行清党。

  白崇禧所做的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使得桂系三巨头之间关系得到巩固,而没有再一开始的时候就造成散伙(黄李之间有矛盾),并劝说黄李等加入以广东国民党为首的北伐联盟,成为内战胜利者的一员(保定军校毕业生很多因为受到北洋军中军功阶层的排挤而得不到发展,所以对北洋集团仇视,所以很多为南方革命军系说收容,白也不例外)

  桂系的政策方针是以广西为基准发展自治,然后把广西模式推向全国,这也是桂系所认同的救国道路,其基准实际上亦和国党政策区别不大,加强对基层的军政控制,实现基层一体化

  然桂系终因缺乏财经集团支持而难以统御全国,是以在蒋桂战争中落败。而在四年内战中因和蒋的矛盾冲突,而最终和国府一起幻灭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读后感(九):父亲与民国

  奋发勤学 努力向上 很小年纪就能展露出过人的毅力与机智

  武昌起义-北伐山海-中原大战-蒋桂冷战-厉兵秣马-抗日战争--台儿庄战役-昆仑关大捷-国共内乱

  不过是二十多岁的青年 晋见省长马君武时 条陈施政意见 使而对这位年轻军官印象深刻

  后更与艾森豪威尔和麦克阿瑟齐名

  人生至此 也是夫复何求

  虽然大部内容都是由史料拼凑而成 再加作者主观角度出发的个人溢美 有一种看野史的感觉 但白先勇文字厚重踏实有国之韵味 写史也能娓娓道来 高人一等 让人看的很舒服

  可惜带插图且赋予纪念意义的精装本 连同把电子书价也以虚高

  从这一两月假期里接触他为数不多的几部短篇集 散文集 一部小说 半部传记 真感他的知名度和作品水准相去甚远

  文字功底如此厚实,文学素养如此博大的一位作家 知道的人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包括他的几部作品也是一样 因为他的作品题材大多不入主流文化?因为他的台湾背景?因为内战军官之后的家庭背景?

  虽然作品数量的确不多,但算得上数的精华好篇也是不少,在现代文坛里的影响力与名气远不如当今附庸风雅 以一味迎合市场而屡获抛头露面之机 坐地营收之徒

  将门之后,一代名家,如今作曲立传,低调如此,虽是他性情和追求使然,仍真不免觉得可惜了

  《白崇禧将军身影集》读后感(十):历史到底是不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读这本书主要还是因为作者是白先勇,之前读了他的作品全集,从小说来看我以为他和白崇禧是有隔阂的。孽子中父子死生不复相见的情景和他本人离开台湾后直到白崇禧去世才回台的经历看上去很类似。白先勇是公开的同性恋者,白崇禧作为国民党内的高级将领,对这件事的态度我也很好奇。

  我在读这本书之前对白崇禧的认识很浅,只知道是桂系军阀,和李宗仁搭档过。百度上的除了一些粗浅的介绍,更多的就是说白蒋李之间的内讧,还有白崇禧晚年的荒唐和各种版本的离奇去世故事。白最高做过国民政府的国防部长,也是雄踞两广的桂系军阀,在乱世之中至少也是枭雄,而留在历史上的记录居然这么寡淡?历史尤其是为人传颂的部分多半是任人打扮过了吧。

  总的来说,此书是值得一看的,即使离还原史实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是里面的图片好歹是珍贵的史实。我突然很有兴趣知道,在台湾幻想光复大陆的那些年,他们又是怎样写大陆的历史的呢?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