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别偷懒你要学点心理学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别偷懒你要学点心理学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9-19 03:16: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别偷懒你要学点心理学读后感精选10篇

  《别偷懒你要学点心理学》是一本由(英)丹尼尔·弗里曼//贾森·弗里曼|译者:金笙著作中信出版的274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2012-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别偷懒你要学点心理学》读后感(一):家常菜也营养

  前几天,看了本《重口味心理学》,觉得挺好的。和那本书一样,本书也是一本入门级的心理学普及读本,从书名《别偷懒,你要学点心理学》中也可以看出。显然,作者还是预见了部分读者的懒惰心理,激励读者别偷懒,以及点出心理学在职场中也有用,所以要学点,哈。

  普及读本,就要好懂,让读者看得进去。不瞒您说,我以前也学过心理学,厚厚的一本,主要是教育心理学,各种概念名词特征,让我等提不起兴趣。这本书还好了,题目平和,跟家常菜似的,显著区别于上面提到的《重口味心理学》。摘抄几个本书的内容,:人格智力记忆力、睡眠、恐惧焦虑……哈,可以很容易跟我们的生活联系其来,还可以在阅读过程中,随时停下来琢磨一下,跟我自己符合不符合,跟我周围的同事同学邻居情况一样不一样。

  本书7、8页有个人类型测试的表,我一直没看懂。1、6两题的分数加起来是外向性的得分。第1题是主动开口与陌生人交谈,第6题是组织聚会社交活动,我都选的是“很不像”,很不像对应的分值为5,那么我是10分,在外向型里面是高。这个我觉得很奇怪,我这不是很不外向吗?我怀疑是不是应该是“很不像”对应的是1分。这样我就是2分,属于外向型很低的类型。因为下一节就说,外向型的人喜欢冒险,而我根本不喜欢冒险。

  关于智商这一章我相信一定会及其很多众多读者的兴趣。我们中国人似乎太注重智商。尤其是当前的应试教育之下,智商高,在理科方面会有优势,智商不高的人学起来就够呛。大家也似乎很推崇高智商的人。这本书中介绍研究材料有趣,智商每高一份,年收入会高出200美元。这么说,智商就是财富啦。一些学习不好孩子也被老师家长带上了智力不佳甚至是弱智的标签。许许多多的中国家长把孩子送进各种早教班,中国特色式的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本书的一个观点有点新奇:教育培养对孩子的智力其实只有非常间接的影响作用。但作者又说智商有50%跟环境有关。教育不算环境的一部分么?貌似有点自相矛盾啊。不过,我倒是赞成不要把孩子过早送进各种早教班,没有什么太大作用。

  读读这类书,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我们的心理以及行为。如果说本书是家常菜的话,我要说,家常菜,也营养。

  《别偷懒你要学点心理学》读后感(二):心理学真是一门令人着迷的学科

  最近关于心理学研究方面的书真是读得不少,《别偷懒,你要学点心理学》就是其中令人印象相当不错的一本。

  学心理学,并不一定是为了成为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而是为了拥有一种分析和理解他人语言行为的能力,更好的分辨对方是否值得交往,是否存在危险。另一方面,我也很意外的因此而在写心理剖析方面的稿件上,更加的得心应手了。

  《别偷懒,你要学点心理学》是一本比较基础的心理学分析书,从人格、智力、思维记忆认知动机、睡眠、情绪感情多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种种的细腻的剖析,并且,将我们长久以来所说的“心理”,与大脑组织联系起来。

  在书中,有一些观点是属于心理学的根源解释,比如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理念,以及心理学基础概念的分析;有一些是现实问题讲解,属于大家都相当感兴趣的问题——像你相信一见钟情吗?什么样的亲子关系对孩子的成长有益?给孩子报各种特长班有必要吗?等等。还有一些比较新颖的内容,像群体和个人行为这一章节,我就特别感兴趣,因为这可以说明为什么人类发生暴动、施行残酷行为时,原有的罪恶感为何会完全消失。这无论在阅读故事或者自己叙述故事时,同样都具有指导意义

  心理学真是一门令人着迷的学科。因为一直无比的喜欢这一方面的内容,而很自然的也会将之运用在现实生活中,并运用于逻辑推理中。简单来说,比如在与一位陌生人在网上聊天时,一般只需要五分钟,我就可以大概了解对方是怎样的一个人。只需要从对方的打字习惯文字表达关注的内容三方面去分析;而对于稍微感兴趣的人,我可能会多花一周的时间确定,这时会关注对方的日志心情等。之所以需要一周,是因为很少上网,其实按照频率来说大概是三到四次的沟通就可以确定。有时从某句心情的蛛丝马迹中我可以清晰的看出一个毫无联系的人最近所面临的困境具体是什么。

  面对周围新认识的邻居、朋友,甚至采访对象,都可以非常准确的判读对方的性格特点思想境界,这也给我减少了不少时间。一方面是对症下药,可以更快的与对方沟通,谈论对方感兴趣的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清楚对方的想法个性,便能明确对方与自己所能达到的感情阶段

  在新闻里,我们也会看到一些人被熟人所杀害,孩子被熟人所拐卖、绑架等非常不堪的事,这或者便是印证了“知人知面不知心”这一句话,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也证明这些人对朋友、熟人的了解并不透彻;同样的,为什么有些人在爱情上顺风顺水,有些人却一次次受伤碰壁呢?其实这也一样是在心理学上做的文章

  不过也许也是因为如此,我对自己日益冷静的心理感觉非常讶异,假如一个人对所有的甜言蜜语、所有的打击责备都渐渐无动于衷,而且还暗自观察周围他人的行为举止,在内心加以评定,那么或者这样的我,也已经接近心理怪异边缘了。

  《别偷懒你要学点心理学》读后感(三):一部通俗易懂的心理学著作

  尽管我学习过不少心理学知识,也通读过不少心理学专著。但我依然拿起了这本通俗易懂的心理学著作,享受着这本书带给我的精神愉悦

  这本书共有16个章节,每一个章节的内容基本上都可以独立成篇。如同其他的一些心理学概述这类的著作一样,这本书涉及心理学的很多研究领域,诸如:人格、智力、思考决策、记忆、感官与认知、动机与行为、睡眠、恐惧与焦虑、幸福悲伤、两性关系友情和爱情、儿童心理、群体与个体、心理问题与治疗方法、大脑、心理学简史等。这本书跟其他同类心理学著作比起来,涉及面更显得广泛些,基本理论相对来说,谈的比较少一些,但这本书显然更生动些,谈论的话题、举的例子更是读者比较关心的有趣的内容。而且从这本书谈论的话题来看,作者也是试图介绍了目前人类行为研究领域中最新的研究成果,而且作者是用浅显易懂的话来阐述的。也也许根作者费里曼博士从事临床心理学研究,跟很多普通老百姓打交道有关。也许是出于通俗易懂的缘故,译者把原英文书名 Use Your Head 翻译成了《别偷懒,你要学点心理学》。

  这本书中有很多话题我是比较感兴趣的。比如提高人的记忆力问题。这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如何让我们能够记住更多的学习内容。这本书提出的几个记忆方法来我们来说,还是比较有参考价值的。如何来强化我们的记忆?作者指出主要是要想办法改善记忆材料的组织和储存方式,换句话说就是如何给记忆编码。下面是作者介绍的几种改善编码能力的方法,我觉得还是比较有效的。第一个方法是要全神贯注,这很对,如果你不把注意力放在对希望要记住的东西上,那记忆的效果当然要打折扣了。第二个方法是让内容更易于记忆。换句话说,就是把想记住的东西跟一个有趣的东西联系起来记忆,这样就能提高记忆效果。关于这一点,我们也是有过这样的体验的。要记住一串长数字,你如果把这个数字跟某些谐音词联系起来记忆,效果就会好的多。第三个方法是复习。这个方法当然很有效,但我要补充一句,及时复习更有效。第四个方法是分组。把记忆复杂信息分为易于处理的小块会更容易记忆。第五个方法是利用口头助记符。有时候一个顺口溜就是能起到很好的效果。第六个方法是充分理解。这一点也比较好理解,意义记忆比机械记忆效果好的多。第七个方法是利用线索情景。有情景的提示,我们就能比较好的回忆起当时经历的情况。第八个方法是写下来。俗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表达的也是同样的意思

  这本书写的比较通俗易懂,有些心理学内容可能你似曾相识,但作者也是用有趣的笔调描写出来。这一部通俗易懂的心理学著作值得阅读一下。

  《别偷懒你要学点心理学》读后感(四):为你分析,为你解惑

  为你分析,为你解惑

  ——我读《别偷懒,你要学点心理学》

  文 蠹鱼

  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是自己喜欢阅读的类型。往往在书中更能清楚地看清自己,同时想起曾子的三省吾身,那“三省”用在今天阅读体会上也恰好。

  最近状态一直不佳,刚送走考生,人就倒了下来。头疼病又复发,日不见好,这种情绪的干扰,不正是一种心理反应。正好有这样一本书送到我面前。说心里话,起初没有阅读的欲望,是强迫阅读的。读着读着,就被这种换做科学的冷浪漫吸引了。因贴近内心,换句话说,就是写我们的内心变化。通过举例,通过科学分析,通过诸心理专家的观点来说人们的内心世界。当你不了解他人,又想了解的时候,这本书会给你很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呢,不要偷懒,学点心理学还是有必要的;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非常有效的。

  这本书使我想起《般若境缘集》,无论你从哪里翻看都可以。《别偷懒,你要学点心理学》,就是这样的一本书,你可以跳跃式阅读,而不会影响读书的质量。少了按部就班灵活程度就大了许多,我们可以先挑自己喜欢的阅读,想先了解的哪些内容,就从哪里开始,这样更容易令你快速进入阅读思考领域中去。本书又是一本易懂的书,阅读上不会有障碍,虽然里面有严密的科学求证等大量信息,在读者看来,也不会觉得生硬,而是给你一种轻松欢快的阅读享受

  书中用大量的章节描写人格、智力、思考、认知、心理问题,都是我们切身关心的话题,分析友情与爱情、分析男人和女人、分析儿童的心理、分析个体和群体等等等的一系列心理问题,以及治疗的方法。让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入手,学会从理论到实践的这样一个过程。

  阅读后,你就会知道自己内心世界是一个什么样的模式,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我建议读者,身为父母的人看看关于儿童心理那一块,对于孩子未来发展家庭教育起到改变孩子命运的作用,有些信息值得我们家长反思。关于睡眠那一章节是我个人比较注重的。我多梦,又能把梦记得很牢靠,书中说法是:“富裕的人比贫困的人记得更多的梦境内容。”用我自己的话说,尚不如说闲人更容易记住梦境。我还是书中所说的那四分之一,“清醒”的梦境者。大多数能意识到自己在做梦。因此,睡眠质量一点都不好,不属于蟒蛇、蝙蝠那类可以睡上18到20小时,给自己划为长颈鹿那类里了!稍好一些的就是,比长颈鹿的睡眠稍多一点,长颈鹿连续不到两个小时,我的也就三四个小时。这就是自己一直认为最糟糕事情。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一句名言:“世界上最糟糕的事情莫过于想睡,却睡不着”,这样的睡眠质量导致自己一直是骨感体态。在本章节后面,附了十多种改善睡眠质量的点子,容易接受,也容易操作

  本书其实就是以思维理论来研究人类内心的学科,以精神生活来破解思维里的基本的结构。非常欣赏书中这样一个标题“生活是没有最佳答案游戏”,实质上,这个现实社会里,生活的残酷与复杂远要超过游戏本身。所以我说的“三省”,要多次通过书本了解自己,了解他人;认清自己,才能更好地做自己。

  《别偷懒你要学点心理学》读后感(五):没偷懒但是忘性大所以记不住

  刚开始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心想,哼,作者一定是个不懂心理学的家伙,这书准是被他外包给别人写的。别偷懒,你要学点心理学。这标题不就是专为激起人的反感的么,下意识就会回一句:胡说,你才偷懒呢~我这不是在学么

  学习心理学就像学外语一样,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内,大家都是以赶时髦目的去学的,譬如英语学完后嘴里随时叽里咕噜几句鸟语大伙都听不懂感觉特好,学心理学的好处是,即便你学到的只是很粗浅的一点东西,也可以动不动抓个人说你的性格是啥适合做什么工作,在众人吓得一愣一愣的目光中摆出高深莫测嘴脸来。是的,分析性格基本上已经成了心理学的入门,比如大五人格和九型人格,不管非诚勿扰主持人的书卖得如何红火,我们都知道哪些猴崽子一定买回去都没有认真读,否则没法解释,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自诩能够博采众长主管们让外向性人去看仓库,叫严谨性人去跑业务单子。人们还一度信以为真,经过后天的努力能把一个人的性格扭转的连他自己都不认识,简直是斯蒂芬行为学派的得道高徒,不管不顾与生俱来的品质的愚昧真是让头脑中尚存理智者想住到火星上去。

  有趣的是,这本书和一本标题为《心理学的50大奥秘》的书我是同时读的,两者在观点上也有共同点,譬如都认为《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这本风靡很长时间的书的观点危言耸听,其实就是扯淡,男女固然在思维上有差异,但绝对不像书中说的那样水火不相容。而本书在内容编排上比后者还有更有趣一些,可能因为不是抱着破除迷信的情绪来看待问题,所以作者时常在讲述出聊聊问题缘起或学派建立的趣闻,给“学徒”受众们一点跳跳糖吃。

  举几个有趣的例子,譬如谈到失眠,啊,我是一个天塌下来都妨碍不了我睡觉的人,而我妈却恰恰相反,不容易入睡而且很容易就会被惊醒,作者在书中提到1894年《英国医学杂志》上刊登了一份读者来信,说自己找到一种独特的治疗失眠的方子:在头上抹满黄色肥皂一直按摩到发根,然后用浴巾把全是泡沫的头给包起来去睡觉第二天铣床后在洗净连续坚持两周。据这位先生自述,试过之后就再也没失眠过,偶尔睡不着,用上一两个晚上就好了。——我啃着自己的爪子考虑了半天,还是决定不要把这法子告诉我妈,因为感觉和美国审讯塔利班分子的水刑非常相似。

  再如第八章:恐惧与焦虑。作者首先解释,恐惧和焦虑是两回事(很多人总是喜欢混为一谈),尽管两者都可能突然失控扰乱我们对现实的判断能力,两者似乎都与我们大脑中一个名叫杏仁核的组织有关系,一位女患者,脑部严重受损以至于完全失去了长期记忆能力,当他的主治医生克拉帕雷德先生离开一两分钟后再回来,患者就完全记不得他了。我们知道医生再初识患者的时候总要握手自我介绍一下,于是很坏的克拉帕雷德先生有一次在手中藏了枚大头针与该患者握手,事后过几分钟再回来,这位患者就拒绝与他握手,尽管她的记忆力并没有好转,你瞧,杏仁核内的非意识层面的情感记忆却保留了下来。这就是我们的恐惧还是焦虑呢?我经常感到焦虑,但我可不想被人这么试验。

  当看过那么多的心理学书籍后,我总是禁不住的反省自己,我明明是一个记忆力还不错的人,可是我发现,几乎每位心理学家在书中说一遍“智商测试不是智力的绝对度量标准,他们代表的是你在同龄人中的相对水平”时我总是点头称是,然后反应过来我早就知道这个道理,但每回一看见智商测试就焦虑,嗯,我得搁下这本书去一边想想我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