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隐身衣》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隐身衣》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9-19 04:00: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隐身衣》经典读后感10篇

  《隐身衣》是一本由格非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18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隐身衣》读后感(一):熬通宵看完,觉得很赞。

  昨天刚收到这本书,上晚班午夜12点才回到家,迫不及待地看起这本书,熬通宵看了一遍。今天早上又起来看了一遍,并做了摘录和笔记一如既往精致,读完令人意犹未尽……小说文字不长,才9万字,不到200页,但是内容很多,看完掩卷,仿佛主人公一生出现在你的面前,他的成长恋爱工作生活爱好思想,一切的一切都是立体式的。

  《隐身衣》读后感(二):既然有太多话想说,干嘛要留白那么大

  与上一本《蒙娜丽莎的微笑一样,这本也读得异常快,格非先生的书好像都很对我的胃口,后面读的江南三部曲也是如夜半开车一般。

  读完的感觉也大致一样,故事有趣故弄玄虚。我是一个理性的读者,不会太计较作者悬而未决的设疑,因为这可能是作者自己风格。但如果要是我自己写小说的话,我是很讨厌这种风格的,可以有隐喻,可以忍痛舍去枝节,一定不会故弄玄虚。我执拗的认为只有二流小说作者才会这么做。

  《隐身衣》读后感(三):隐身衣?穿得可以看不见吗?

  隐身衣即是具有隐身效果的“衣服”,穿上它的物体将无法被肉眼、雷达等观察或探测到。隐身衣一直存在神话传说、小说或电子游戏中,一直未成为现实。不过目前世界上各国的科学家都在致力于研究出现实的隐身衣,并已取得一定进展。http://www.99gs.net/html/118/

  《隐身衣》读后感(四):书评《隐身衣》

  感谢人民出版社对书友的厚爱,早上收到赠送的《隐身衣》。很是惊喜,书不厚,装潢很好。里面还有一枚藏书票。这部作品是很有分量的,通过十一篇短文,呈现在眼前的是音乐人生真善美体现。十一篇短文即独立连贯。kt88 培尔金特 妈妈碟 短波收音机 天路 autograph 莲12 萨蒂 玄秘曲 红色黎明 莱恩哈特 300b 音乐发烧友耳闻能享的碟片或音响器材经过作者的内心世界,与家人朋友间的纠葛,还有对音乐器材的痴迷,让我们了解到作品的意境

  《隐身衣》读后感(五):只能回到表层

  这是一本能够用几个小时口气读完的作品。

  华语严肃文学无疑已经解决了可读性的问题。把熟悉的当代日常生活诡异化、发现其中的悬念性和戏剧性,这是格非老师擅长并愈发娴熟的叙事风格。

  关于小说是否可能或者需要重新回到现代小说之前的故事传统,格非老师这方面思考写作实践中一直得到了体现。

  故事里,亲情友情爱情都瓦解了,最后靠的是生活的神秘际遇类似民间故事式的的意外,交换条件是停止寻根问题,小心地避免去触碰事物表象下的深层根底,免得残酷使一切都经不起推敲。最后在表层中继续忍耐

  这真是最低限度的、没有办法的最后办法。

  体虚的人最好不要睡凉席,体温会溜走。

  《隐身衣》读后感(六):小人物的一笑

  格非的这本书说实话,也许我没看懂。。通篇不过是小人物悲喜,而这样的悲喜并非个例,也就没有因其独到之处而撼动人心力量,这悲喜却也太浅,就没有因引起共鸣感同身受触动

  作者假借的“我”及姐姐姐夫,是最底层小人物,勉强求生混口饭吃,却也瞧不上离异的大舌头寡妇,处心积虑不过为些许蝇头小利蝇营狗苟一如凡人。蒋颂平之流是更高层次些的小人物,有钱或有点儿社会地位,也终究离不开名利二字。

  假借“音乐”之名的故弄玄虚,还有点儿新颖之处,剥去这层皮,也并无新意。我们都是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我们人人穿着隐身衣,不被别人看见,也看不见别人。

  《隐身衣》读后感(七):读不懂的隐身衣

  看了格非是江南三部曲——人面桃花山河入梦,春尽江南,又百度了一下格非,才知道这部中篇隐身衣。最早知道格非是褐色鸟群,前后读了两遍。也大概知道他是先锋派的代表作家,是清华大学的老师。

  隐身衣隐藏的东西太多了,本身作者一定是古典音乐的发烧友,能感觉到这方面很专业。做音乐让老崔穷困潦倒,被姐姐追着赶着搬家,但是音乐的纯净的,没有杂质的,在网上购设备,没有被骗的时候

  情节中有很多没有交代的,需要读者去想象吗?发小蒋颂平和姐姐崔梨花发生了什么,丁采臣是死还是没死,被毁容的女人仅仅就是人质吗,可能这些对于作者来说已经不重要了,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作品也反映了很多现实的问题,大学教授知识分子侃侃而谈,不负责任;丁采臣在饭馆吃饭的时候可以拿枪,最后却落得了端着咖啡杯跳楼的下场

  文章虽短,有时间可以再读。

  《隐身衣》读后感(八):游戏文字

  老舍与鲁迅文学奖的双料得主——《隐身衣》,来自当年的偶象——格非。

  20年的时间流逝,格非没变。依旧是看似不经意地伏下一个个悬念,然后一步步接近谜底,再然后,忽然就没有了。

  这就是格非,《褐色鸟群》如此,《敌人》也如此。在读者被撩拨到忍无可忍的时候,戛然而止,像前戏过后穿衣离去的床伴。如果作者换成另一个名字绝对就是太监作品。曾经认为这是格非特有的风格,不过,我老了,老到开始怀疑格非是否有能力讲一个完整的故事。有很多偶像,把自己的缺点当成特点甚至还去发扬光大,比如崔健的吐字不清,比如格非的有始无终

  在《隐身衣》里,格非花了太多的篇幅在音响设备的介绍上,音响虽然是串起这半个故事的线索,却实在过细过繁。无疑这是格非个人爱好的投射,每个写作者应该都有过类似的投射体验悄无声息的是搏同好一笑,明目张胆的则是游戏文字。

  游戏文字,怎么能获严肃文学奖呢,这也太游戏了罢。

  《隐身衣》读后感(九):隐心衣

  这是一本装帧精美的小书,难得的是格非的故事和书的封面一样精致。不长的封面,说不上怎样的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可是你绝对愿意一口气读下去,读完它。

  更难的是,书中配上的细腻插图,还有封页上的藏书票。记忆中已经很少有书做到如此用心细致了。可是,读完你才发现,格非的语言色彩,格非说故事的方式,使得再美的插画也只不过是锦上添花。他的语言仿佛天然有一种画面感,简简单单的两三句,就勾画出明了场景,你甚至都不用去刻意想象,好像这些文字到画面的转化,是天生又自然事情

  我不知道如何去解读这本书的名字才足够准确到位。读着淡而有味的文字,沉浸在字里行间的画面感中,我并不是那么想去渴求着问题的答案。《隐身衣》,它一定不是《哈利波特》死亡三圣器里的那件神秘斗篷。也许不是每个人都想在这个时代张扬突兀地鹤立在人海中。有的人只愿万人如海一身藏。那并不需要什么神秘特别的隐身衣,需要的只是颗恬淡的心。

  《隐身衣》读后感(十):隐身的人

  图书馆新书架上,看到了这本精装书,对于精装书总是有种不一样的感情,因为那些文字有个一个很好的载体,就像对于一个很有才的人,你先是被他的外表所吸引,从而再了解他的才华。回了宿舍在靠窗的床上一个人静静的读,是长篇,读了一个半小时,当然,只能记得大致的情节。

  清华的文学系教授,开始以为对这样细致的装潢像是个女作家,没想到是个男的,或许只是以男性视角讲述的故事吧。作为老一辈的人充满了对以前大家音乐品味怀念,以及对现有流行音乐的鄙视,作者像是对于音箱很有研究,至少对于我这样一个外行的人来说,是很有研究。主人公作为一个音响的发烧友,更重要的是音响的装配人,隐身在这个世界中,为了自己的生计发愁,有一个睿智的妈妈,年轻的时候爱上了一个漂亮的女人,后来这个女人离开了自己。爱情是奢侈品,大家生活在一个浮躁的世界里,友情不堪一击,亲情到了最后也不过是一坨屎,黑社会压力也很大,薄薄的一本书,涵盖了社会的很多面,什么都逃不过现实。

  感情有多深,在于你是谁,你有多在意。。。

  最后“我”和一个面部被毁容的女人在一起了,有些荒诞,或许,这是最好的结局吧,我们其实是被现实绑架了,做了自己的人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