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西藏的月光》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西藏的月光》读后感10篇

2018-09-20 03:34: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西藏的月光》读后感10篇

  《西藏的月光》是一本由白玛娜珍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4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西藏的月光》读后感(一):激流中的西藏

  西藏归来后,读的一本书。 初到西藏,其实是很失望的 藏族小女孩直接向我要钱 友人在哲蚌寺被藏族妇女拿着扫帚民俗导游对于汉族的嘲讽 感受到藏民对于外界的不友善 看完这本书,似乎理解了一点 他们等我喜怒哀乐 他们的无奈堕落 他们失去的 却被路上的朝圣者 大昭寺前十万个跪拜 藏族人朴实微笑 藏族老板热情好客 这个在激流中的圣地

  消失和得到的

  正在厮杀

  之后会成什么样

  只能靠佛祖显灵了

  《西藏的月光》读后感(二):不错的一本书

  真的不错,月光之下品读西藏,西藏普通人生活跃然纸上,他们和我们一样,都为生活奔波忙碌,滚滚红尘,他们虽然为生活忙碌,但是他们那种心灵纯净,对生活的无欲无求,对信仰执着,打动了我。

  摘录以下的句子,一起共同欣赏

  我终于又看到了我童年记忆中的马兰花,一簇簇绽开在山野;纯白的羊儿在山涧跳跃着;溪水白色岩石上活下哗哗的瀑布;还有层出现在我梦中的古老宫殿矗立在山上,在夕阳绽放金色光芒……

  不论什么季节太阳永远亲切地抚摸着西藏高原,那里有黝黑的儿童硬朗老人;有金黄的庙宇红色的墙;还有坦荡草原,碧蓝的湖泊

  但生命怎能重来?童年时光弥足珍贵,我决定冒险按旦的意愿放弃所有幼儿园所谓的学前教育,任由旦和乡里孩子们每天在山野中自由成长

  《西藏的月光》读后感(三):那裡也是這裡,他人也是自己

  我在地圖上細細數過,樟木、日喀則、拉薩、工布江達、八一、派鎮、米林、通麥、然烏、察隅、八宿、邦達、昌都、江達,在西藏一直走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行程近三千公里,但是現在問我描述西藏,我一定會因為太多的印象在心中而無法細細說出個所以然來。即使是在西藏經營客棧號稱這也去過那也去過的漢族,如果你細問下去也沒法說出一個根本來。原因很簡單,你不是那裡出生的,你不是那裡長大的,你非要用SPF50+的防曬因為不習慣那的陽光,你走遍大街找川菜因為不習慣哪兒的酥油,你走進金碧輝煌的廟宇面對神像卻無比的迷茫。要理解一個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他的信仰,實在是太難太難,創作這樣一本書介紹西藏的傳統和現實,實在是功德無量的。如果真的要像自己想像的一樣去皈依藏傳佛教,如果真要像照片里一樣愛上欣賞那片土地,除非在那裡生活一輩子,否則都是膚淺、膚淺、膚淺……。從西藏回來,我心中該明確的依然明確,該迷茫的依舊不知道答案,只是你知道這世界本身有無數種表現,你的答案會有無數種找到的路徑。下次再去西藏就以義工和志願者的身份在哪裡住上一年兩載,再說對西藏有了什麼樣更深的見解。

  《西藏的月光》读后感(四):西域人间烟火

  总是习惯在读完书些许光阴后才写书评闲暇时分脑海里飘出书中的情节,细细反刍,味道越发香浓。

  记得刚读完此书时,只是依稀对民族文化融化现象感到些许伤感。汉族文化的入侵,给原始的藏族文化带来一丝挑衅,藏族人们思想逐步汉化,原始的放牧文化受到冲击。汉族人的入侵,带来了先进的筑房技术,高效,对带有慢吞吞工作格调的藏族原筑房工队带来竞争压力,慢慢地,为了赢回市场竞争力,藏族原筑房工队也改变了原做风。后细细想来,觉得这种文化的融合也是必然,并不需要过多惋惜

  印象比较深的,还有作者的朝圣之旅,出家人的还俗的人生轨迹,她养的狗狗们,还有她那可爱男子汉十足的义气儿子……

  回忆起书中的种种,只觉西藏不再神秘,多了些许人间烟火的气息,但那草原的空气,永远向往呼吸!

  最后再粗粗翻一翻书本,“当你独自面对夜晚时,愿西藏的月光盈满你的心房”,多么深情,多么感人,多么温暖!

  《西藏的月光》读后感(五):城里的灯光

  今年夏天独自去了西藏,踏上这片土地后才发觉自己对这里的认知是如此有限

  宗教人文,给我留下的盲点实在太多,藏文的资料也如外语一般无法读懂。我不喜欢做一个只在景点留下照片,标记到此一游客人,而回来后图书馆里翻阅到的这本书为我之前留下的疑问,填补了不少空白

  作者是一个地道的藏族人,从她的视角娓娓道来的西藏人文,宗教,风景,信仰,充满着深情,这不是那种矫情小资作家写出来的空洞文字,你能感受到字面背后深厚文化底蕴支撑

  1. 生活方式与现代化发展碰撞

  藏人也许对汉人文化的渗透很迷茫甚至反感不知所措。作者例举了建筑行业例子,在学习了汉人高效的工作节奏同时也失去劳作的快乐,但如果以以往传统的工作态度和节奏,势必会被现在的市场淘汰。

  底层人民的活路和欢乐歌谣成了一种对立。

  年轻的藏族女孩投入红尘滚滚,眼界开了,迷失了方向,她们穿上时尚服饰,染了发,有限的认知和汉语能力让她们只能在底层徘徊,山谷,清溪,放牧的阿妈阿爸,何处是归处?

  西藏是我二度入藏,第一次在香格里拉,远离景点在沿路遇到的藏民是质朴的。迎面走来的一位藏族妇女,送上了一把格桑花塞满了我整个草帽也填满了我的心,微笑拉着我去她家喝茶的卓玛,草原上坐在家门外的老汉和流着鼻涕孙子,他们都是纯净而真诚的。

  然而在拉萨街头又或是香格里拉独克宗古镇商贩的藏人对汉人是疏离的,谨慎的,高价商品,不热情的款待。对于藏客,彼此之间说着亲切的藏语,开朗活泼。自己就是个外人,一个游客

  大家也许都很矛盾,作家有些埋怨我们带去了现代化抢走了他们原始宁静自足的生活方式,带去了汉人小小的滑头,而汉地的所谓发展和文明又何尝不是这样过度而来?城市的月光,星斗渐弱,点亮夜晚的只有城市的灯光。

  2. 信仰的事

  藏人的全民信教令人感动公车上,路上,都有带着佛珠和转经筒的人虔诚念诵经文,他们之间友善和礼让,对长者尊重时刻体现寺庙里的僧人常驻,学院分明,生活和学习都在里头。而我们汉地的寺庙可能更趋向于上下班制的旅游景点。这是我亲身感受到的。

  作者在书里将宗教对于她自己及家人的影响贯穿始终。仁波切在她人生迷茫时给予的指导,转山领略修行者生活的体验,她用信仰诘问和衡量自己在红尘中的种种迷茫时,也同时为我这个在茫茫众生中的一员做了开示。

  颇瓦法,莲花大师,空行母,几间上百年的寺庙,一些词汇的注解,填补了我对这些词不闻其意的空白。

  3. 人间情爱

  我在书里看到了僧人的情爱,为了一个女子失魂落魄,为了情爱还俗,被家人唾弃,可是心爱的女人做了四川老板的情人,堕胎后返回家乡,死于强度过大的劳动中。

  还俗的僧人照顾着作者的旅舍,又一次落入了一个有夫之妇的情网

  僧人失了温良与智慧,偷用旅舍的钱来讨好女人。如此信任他的作者看到他成了这样也是心碎的。

  远山小庙里,原为邻居的一双男女,因为相爱,离开了各自的家庭,来到这里共同生活,往事尘封。

  土屋里的老僧人,妻亡后,成为僧人独自修行。

  草原上19岁的少年爱上了当时34岁已婚的女人,最后他们在一起生了很多孩子,生活在草原。

  暂且不捆绑道德标准,藏人的爱是直白的,尊重自性本心的,真实的。

  一切似幻成空,不驻的肉身,你我都在无常中来去,不为人建立的各种体系而捆绑,一个连家族姓氏都舍弃掉的民族,尊重本心,又何错之有呢?

  白玛娜珍的文字饱满诗意美好而深情,对天地万物乡野孩童牲畜家狗的描写让我从喧嚣的城市来到一座宁美的桃源。

  借得这一抹西藏的月光,让我来对抗这喧嚣现代,人心迷失的城里的灯光。

  谢谢你,美好的白玛娜珍。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