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虚拟的历史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虚拟的历史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9-25 03:32: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虚拟的历史经典读后感10篇

  《虚拟历史》是一本由尼尔·弗格森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9.00元,页数:389,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虚拟的历史》读后感(一):穿越爱好者慎入,导言比正文更吸引人

  由于作者是个正统历史学家,导言里面对虚拟的历史的理论及历史有着学术上的深刻探讨,我想会对穿越小说家有着理论的帮助。但是普通读者怀抱猎奇的心态想在正文里看到对不同历史可能文艺描写可能要失望了,后面还是理论的探讨。

  《虚拟的历史》读后感(二):大杂汇式的合集

  你要去听演唱会,是会选择一个明星众多的拼盘,还是选择一个专场?这本书,先不论内容,光是形式,就算不上一本诚意之作。

  弗格森的这套书最近热卖,我也是看了微博上的推荐买了两本,先读的帝国,是英国史,还算及格,再看这本,落差很大,豆办上的评分竟然比帝国还高。这书翻译成问题,但即使读原文可能也收获不大。很受关注的导言,写得也是拖沓万分。这套书,本不是新品,现在被出版社重新拿出来包装,卖高价不说,二次加工手艺也不精,劝诸君不读也罢。

  《虚拟的历史》读后感(三):那些历史架空类小说爱好者还是不要看了~

  开头导言有78页,实际上导言完全是弗格森编著此书的全部立意所在,写得晦涩难懂,但对于全书而言又非常重要,可以讲完全是点晴之笔。

  全书导言加正文共10章,其中导言、第四章和后记为弗格森所写,其他章节分别由其他教授所写,售价偏……

  “这本书是一道令人大快朵颐的学术大餐言过其实,第一章和第三章如对英国历史无甚了解,则味同嚼蜡,其他章节的写作文风也是非严谨,是建立适度合理假设基础上的学术文章,而完全不是架空历史小说类体,本书实际上是一本纯粹的、严肃的历史学术读物。如果你指望此书能带给你类似祖国》般的阅读感受,还是趁早打消这个念头

  《虚拟的历史》读后感(四):反事实在学术领域的一次典范实践

  关于反事实的研究,近年来的趋势是国内冷国外热。此书加上李泽厚的那场论战,在21世纪前十年,引发了国内对该问题短暂关注。继此之后,国内学术界难觅反事实。与此相反,国外对这一领域的探索不断深入,并试图构建反事实假设的运行规则,我想这一定是多学科交叉的一次盛宴

  就此书而言,它所汇集的几篇文章。从形式而言,已经摆脱了文学式的幻想。当然,也正是这种论证的充分,使得许多对背景不太了解的读者难以从阅读中获得快感

  值得注意的是,该书的序言实际是编者的一篇论文。他从历史编撰学和史学理论的两个层次展开了对反事实的学术史回顾,并引入了混沌理论,将反事实的讨论提升了一个层次。

  国内学界对反事实的探索有着大量可垦之地。在这诸多面相中,我认为最为核心的是在分析哲学的视域下展开对反事实的讨论,而这将不可避免的要与模态逻辑相遇。

  《虚拟的历史》读后感(五):不错不错

  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不错的一本书~

  《虚拟的历史》读后感(六):不明觉厉的“混沌历史学”

  书名颇有点YY历史小说的调调,让人期待。但其实本书是一本论文集,9篇文章源自9名作者,各人的行文风格并不一致,而且由于是论文,里面涉及大量普通读者并不熟悉人名事件,因此我与多数读者的感觉一样,阅读快感一般。

  其实本书最重要的内容是导言《有关过去的一种“混沌”理论》,尼尔·弗格森一方面反对各种历史决定论(无论是神定论绝对理性,还是阶级斗争),另一方面反对偶然性、机遇和对因果关系反动,而是希望历史学家吸收科学界的最新成果,例如热力学第二定律、测不准原理、平行世界基因科学、混沌理论,因为它们都涉及到时间推移产生的各种变化特别是混沌理论,调和了因果性与偶然性,控制世界行为的不是只有线性的等式,还有非线性的方程,因而在历史中寻找普遍法则是徒劳的。因此在本书中,历史学家最多只能是基于可能性判断来构建合理的反事实假设,并根据这些假设来推测因果关系。

  用了近80页的篇幅,引述了各著名历史学家对于历史的观点(这需要读者对于西方史学史有一定基础),再很简略介绍了一些量子力学等理论,甚至引述博尔赫斯的小说《小径分叉的花园》,搞得云山雾罩样子。其实在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讲述“薛定谔的猫”假设时,引述的王阳明的话:“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就非常精妙

  当然,本书还是有其价值的。读了正文的9篇论文,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历史的细节。比如第一章《没有克伦威尔的英国》,有助于了解1639年苏格兰誓约派的脆弱实力,英格兰的人口年龄结构与议会下院的年龄结构,司法法官的年龄结构,以及联系欧洲大陆的三十年战争,能够促使我们更加深入理解那段历史。

  《虚拟的历史》读后感(七):弗格森的历史

  《虚拟的历史》,尼尔·弗格森,颜筝译,中信出版社,2012年3月第1版。

  这是近期读弗格森三本中最纠结的一本。不同于“帝国”与“文明主题相对集中,本书跳跃式地撷取历史片段予以假设,对于那些不甚了解背景的历史来说,实在难以跟上作者思路。也许有这个缘故,本书序言几占全书六分之一,后记又总体梳理了一遍脉络。但总有拼凑之感。

  说到拼凑,这个词也许正确。因为作者不仅仅是弗格森,而是一群,因此此书应该说是个集子才对。

  不过,以假设历史为主题成书倒也有趣,因为通常来说只有小说家才会假设历史,历史学家多会从各个角度解读。假设之作用,也许在于让人更明了历史中间的脉络曲折复杂,而非如只看结果那般非黑即白。但历史毕竟只是历史,任何假设都不能改变历史,因为历史是合力、是大势。事后分析如果希特勒占领英伦或扫平苏联都没有意义。如同我们现在假设若当年没有日本人会如何、没有西安事变会如何、没有太祖会如何、太子未殁于朝战又会如何,都没有太多意义

  假设历史的最大意义在于,把握现实。历史既然有无数可能,现实与未来便有无数可能。尽管偶然有时在历史的必然发挥更大作用,但我们能把握的只有必然,而不能期待偶然。作为渺小不过的个人,我们要相信,在历史的合力与大势中可以发挥纤毫作用;或者说,如果不努力的话,连这纤毫作用都没有了。

  弗格森若看到这儿,会否一哂?不得而知。但他的国际时评确较书好读得多,且更有意义。

  《虚拟的历史》读后感(八):如果还有如果,但是没有但是

  看完尼尔•弗格森的《虚拟的历史》,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如果有那么多如果,但是总没那么多的但是。作者通过反事实假设的手法,对20世纪转折性事件提供一个如果,如果事情走向转向另一个方向或者截然相反的走势,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历史是不是又不一样了。作者还是带着一如既往严密逻辑,滴水不漏的推理论证,当你看着那些故事的铺陈,你会怀疑自己的历史观是不是错误的,原来历史还有这一种真实的可能。

  其实作者这样的反事实假设与最近流行的“新历史可能性”小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过作者是老调换着弹,不仅换曲还要改词。而后者却是老调新谈,相同曲调却是不一样的词,它在尊重原有历史的基础上作出新解,为历史的发展添加更多的枝叶,有点揭秘的感觉。而《虚拟的历史》让我们觉得觉得活在很多个个不同的次元里面,每一分钟都是不同的角色。因为一旦某个转角开始变化,就会全部变化,这不是你我操纵的盗梦空间,真正的奠基者是作者。

  通读虚拟的历史这一整套细节,如果希特勒入侵英国,如果纳粹德国打败苏联,如果美国没有二战战争等等新可能的存在,那么历史真的可能不一样了。其实我们有时候同样在做着这样的构想,如果没有清朝的闭关自守,如果没有十年动乱,如果没有……中国应该会比现在更加强大,不会有许多的屈辱历史,但是这些历史转折事件背后都隐藏着人为因素客观条件,甚至是一些注定的规律。当作者再重新构思这些新事件,他摆脱一种思维定性的陷阱,不会让历史出现拐角再通过另外的事件拨乱反正,而是通过系统的分析与缜密的逻辑,来记录历史。这样的创作有点穿越的戏谑,但是又不失真实。通过这些新事件的解读,我们会重新思考历史,更加细致对待历史。

  如果你能建立对历史新可能性的爱好,那么你不会满足于给历史一个可能,还会更多的给现在更多的一个如果。也正因为这种可能性,生活才会变得更加有趣。因为通过偏左偏右忽上忽下的调试,反反复覆的尝试,小概率事件才会成为可能的事情。这好比在对的时间发生的事,不可能是错的,在错的时间出现的,也不可能是对的人。只要你自己对了,一切都对了。如果你想自己走的更好,那就尽量不要但是吧。

  《虚拟的历史》读后感(九):从虚拟中看真相

  第一次读尼尔•弗格森,确切说来,这其实算不上尼尔•弗格森的作品,只是他编著的一本论文集而已。不知道是这些作者的行文习惯问题,还是本书的翻译问题,读起来总觉得不够畅快,尤其对于如我这样对一些历史背景并不甚了解的读者来说,这些假想中的历史实在太过跳跃,又没有很好的逻辑性,读来感觉纯粹就是理论知识的堆积,并不形象生动文字也显得空洞乏味

  作为一本“虚拟的书”,原本以为应该会很精彩,因为“虚拟”,所以在内容的丰富性和延展性上都可以有无限的可能,但是读下来,我个人认为想象力不足够,细节推理方面的发散性思维也差了点。这是不同作者写的一个合集,风格上本身就有不小的差异,而作为编著者,如果不能很好地把这些不同的历史片段衔接起来,给读者的感觉就是关联性和逻辑性很差,几乎就是完全不相关的几段历史的拼凑。

  再说导言,原本应该是引导读者更有兴趣地来阅读这本书的,但是尼尔•弗格森写的这个近八十页的导言却是极其晦涩难懂,开始读了十几页就读物不下去了,最后读完全文才回头继续把这个导言读完。其实这对全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如果作者能写得更加通俗易懂一点,势必能让这本书更为生动有趣些。

  读罢本书,不禁问自己,在这样虚拟的历史中,我到底读到了什么?却真的说不出来。就娱乐性而言,同样是写"虚拟的历史",我觉得本书不如新垣平博士的《剑桥倚天屠龙史》这一类的,后者要在可读性可趣味性上远胜于前者;就历史意义而言,这样“假设的历史”毕竟都是空想,并不能影响什么,也不能改变什么,最大的意义就在于,从虚拟的角度,还原一段历史的真相。

  总的说来,这不是一本好读的历史书,或许是需要对古今的世界历史有非常深的了解和认识才能读明白这本书吧。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本书也让我看清楚了自己,没有深厚的世界历史知识背景,真的也不适合读这样的著作,还是那些真实发生过的历史更适合我读。

  最后说说中信出的这套书,装帧真的不错,精装,大气,但是很重,当然价格也很高,很适合当礼品来赠送,却并不适合阅读,捧着这样一本书,实在有点太累。另外看到有人说,这本书十年前曾出过一本名为《未曾发生的历史》的中译本,当时的价格是25元,而十年后这本书价格涨了3倍还多,79元这个定价,在现今的简体中文书里真的也是有点偏高了。

  《虚拟的历史》读后感(十):并不是所有的假设都没有价值

  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心里多多少少有点狐疑,再读到本书中“假如没有爆发英国内战,假如没有发生美国独立革命,假如爱尔兰没有分裂,假如英国没有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假如希特勒没有进攻英国,假如希特勒战胜了苏联,假如苏联赢了冷战,假如肯尼迪没有遇刺,假如戈尔巴乔夫没有出现……”等一连串的设问,我的疑虑就更大了,历史也能虚拟吗,虚拟有什么意义,简直不可思议。在我的认知中,历史即是真相,真相即是历史,这是亘古不变的事实,不过有那么一个时刻,心底的另一个声音又仿佛在说“也不尽然吧”,的确,虽然我涉猎的历史资料并不多,但是在我有限的历史视野中,各个国家、各种版本、各种类别的历史,在很多时候、在很多情况下,历史更有其为某种不可告人的需要而服务的时候,毕竟历史是后人写的,于是这个被后人所记录、撰写和葆有的历史也必当带有撰写者以及他的时代的色彩以及好恶。因而历史不仅仅具有一个真相,或者说被人类所定名的历史完全可以因需要而以多种面貌出现。

  读《虚拟的历史》让我笃信了我们已然拥有的历史,绝不是人类进化时代变迁必然的演进结果,它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未可知性和多变性。人类就是在这些多变之中在太多的偶然之中踯躅而行的。也就是说,在同样的历史背景下,同样的历史事件中遭遇不一样的选择,它就完全可以成为另外的模样,而本书更加吸引我的是历史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模样的历史成因,读来令人耳目一新。其实做为没有点史学背景的普通国人读者来说,我们在历史教科书中曾经涉猎过诸如美国独立战争、纳粹德国的兴衰、“二战”爆发、苏联成立和解体等等这些20世纪极其重大的历史事件发生和发展的那点认识本来就是十分模糊的,再加上这么多年国内相关方面阅读资料的匮乏和个人不同生活经历和不同阅读取向的不断改变,那些历史似乎早已淡出了我们的视野,而今不同了,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的新著《虚拟的历史》显然未我们弥补了这许多,它让我们在思考假设论证假设的同时,更加有机会接近关于那些历史的真实。

  本书“以新颖的反事实假设深入到人类发展历程之中,带领读者重新思考历史的决定论”。它让我们读到的不仅仅是各种可能下完全有可以成为事实的历史,更为可贵的是还让阅读者轻易洞见了那些真实历史的细枝末节。并不是所有的假设都没有价值,《虚拟的历史》也不是历史学家无中生有的产物,在假设之上,是更为清晰的真实;在虚拟的背后,是没有完全偶然的真实,是任何历史都有规律可循……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