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统治世界1》读后感10篇
《心理学统治世界1》是一本由[法] 古斯塔夫·勒庞著作,金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5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心理学统治世界1》读后感(一):心理学真的那么厉害吗
此书2011.10印 180k 字 作者:古斯塔夫·勒庞 1,读前:看介绍很厉害的样子,不知道是否真的厉害,有待检验,此书已买一年有余(2015.2.22),价格便宜五元,近日准备拜读,希望可以坚持下去看完,因上次半途而废了
《心理学统治世界1》读后感(二):书的内容应该可以吧 但是翻译太差劲了
新书吧
很多人都买
第一次订货居然没货了
刚入手 看了看 错字很多
翻译也不是很流畅
许多名词译的莫名其妙
有些不是很满意
内容还是不错的 不过译者让本书打折不少
希望看到更好的译本
《心理学统治世界1》读后感(三):它悄悄的透漏了一点这个世界的秘密
神书,这样的赞美并不为过,这本书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但却告诉民众一个个不为人知的丑恶。说成是丑恶貌似有点过,但我坚持这么认为。
喜欢里面的一句话“只有感性的理论和宗教色彩的理念才可以统治一个国家”。这句话给了我一点企业管理方面的灵感。也许有些断章取义,但我就是这么认为的,O(∩_∩)O~
《心理学统治世界1》读后感(四):读起来很艰涩的一本书
一方面可能由于对于当时法国的政治社会状况不甚了解,另一方面就是此书译者的水平实在不敢恭维,很多话感觉就像是对着原文直译,很怀疑译者本身对于书本的内容是否有深入了解,语言生硬,断句病句颇多,对于理解本书更增添难度,可惜不懂法语,其实要理解外文书籍的原意还是看原版为宜。
:现在的译者水平实在是。。。只知单纯翻译,却无文学意识。
《心理学统治世界1》读后感(五):翻了两页就没兴趣了
不知道是我领悟能力太差,还是翻译水平太低?本来还是抱着很期待的心情把上下两测都买了,看了几页之后发现有点失望,感觉文字实在达不到流畅的水准,而且中式翻译很多,思维上会造成混乱,有点粗糙,不知道原著怎样,既然是名家,应该糟不到哪里去吧。虽然并不是专业学心理学的,但是我想这本书本来也是面对心理学基础并不深厚的普罗大众吧,既然是这样,只能是翻译的问题了。
《心理学统治世界1》读后感(六):理解
书中的观点透露出一个问题,西方的政治、法律贯彻了按需分配的原则,制度、法律上所强调的东西是民众急切需要的。而我们在这方面的欠缺是全盘西化,否认自己需要的东西,或者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至于翻译上,是生涩了点,无奈英文不好,没读过原著。
《心理学统治世界1》读后感(七):领袖意志??
本书大致在利用所分析民众心里的特点,认为领袖应有强大的意志。意志推动该民族的强盛。恐惧和懦弱,只会使权力分散,而集权之后的权力分散,往往带来割据和混乱。革命领导者利用煽动夺取群众的思想,而个体又不得不服从群体的压力,理性的个体被淹没,仿佛民众的根本利益的确被其代表。革命党领袖呼喊民主,空许诺言,放佛他为民众呐喊,以此换得更多民众支持。然而,民众运动的惯性是其无法控制的,民众的情绪不毁灭一切,打倒一切是不足以完全符合其疯狂的,情绪化的本质。恐惧,贪婪,欲望,嫉妒被伪装或诱惑成为屈服,妥协,人道,慈善,平等,反对集权和等级。其手段不外乎恐吓和诱惑,恐吓令其恐惧,诱惑令其贪婪嫉妒。再给其新时代的哲学理论或某种堂而皇之的信仰,民众是不可抗拒的力量。那么,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示人。用于不用,孰成孰败??
《心理学统治世界1》读后感(八):翻译很垃圾
翻译很垃圾 翻译所用底本 参照译本 译者注一概没有 这些都不说了
例子不也多举了 仅提一点 第239页:
过去神明告诉俄狄浦斯说:“你应该杀死你的父亲、妻子、母亲。”
俄狄浦斯弑父娶母,这是西方人都知道的典故,勒庞显然不可能傻到把这点典故诠释为“杀死他自己的全家” 译者的学术背景让人淌汗 如果真的是勒庞无知 你不能自己加个译者注纠正吗?
译者高永 是不是这个人:“高永,男,1979年出生,山东青年作家,图书出版人,济南品艺图书公司总监”http://baike.baidu.com/view/115963.htm#3
还是你在哪里花钱雇的人?
《心理学统治世界1》读后感(九):感性的群体心理
个人心理,是理性的。群体心理,往往是感性的。
群体心理是民族精神和宗教信仰形成的基本原因,这是最根本的,政治体制和法律制度是要适应于群体心理。反过来,若试图通过政治、法律去改变群体心理,是难以实现的。
群体心理是不理性的,对于危险的群体行为怎么去应对呢?作者倾向的观点是国家强权主义和坚强的打击,即不妥协、不让步。
从长远来看,统治者要更好地利用群体心理,要运用两种力量,一个是恐惧、一个是希望。
中国的封建中央集权,只是把恐惧的力量用到极致,把民众割裂开来,将之聚集成群体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从而容易被统治。但是,统治者没有用到希望的力量,也使得整体的民族精神极度缺乏创造力。
如何给予希望?上策,在精神层面,控制好宗教,丰富教义解释;中策,做好制度设计,让群众有提升生活质量的期待,从而努力生活;下策,如文学、戏剧等文艺方面的自娱自乐。
《心理学统治世界1》读后感(十):独立思考-我也来发一个。
《心理学统治世界-政治篇.领袖意志》客观分析了大众心理学与政治、法律、教育、信仰、战争的神秘关联,举例解析了党派专政、社会骚乱、群众盲从等一系列社会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其中他定义的群众是集结以下性格的人:比如刺激性、没有恒心、愤怒、轻信、没有评鉴知识、不受理性影响的、崇拜领袖比如偶像、希望服从等特点。他最激烈的行动,经常是被引导人所煽动的结果。群众总是预备跪服在暴君的前面,所以经常改变他们的暴君,今天和过去都一样。这一段话很残忍的概括了群众,却也真实。轻信,没有评鉴知识,不受理性影响,这就是无知,无知则无思考能力,何谈独立思考?故容易被煽动,被丢弃。
本书基于勒庞对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期间的时事点评,表述出的核心是:个体是如何被群体淹没的,领袖是如何操控群众的。由于对当时法国的政治社会状况不了解,对这书的内容也是一知半解,但某次小组分享会议,老大提到独立思考,当时就对这词记忆深刻,虽通读这书后仍不懂书的主旨,却想悟一悟独立思考,做一回想要思考的群众。
最近工作事项比较多,遇到问题通常就直接问其他人得知解决方案才开始做,在重复这样的动作后的某一加班回来的晚上,脑中突然浮现:某员工由于只知道执行,依赖性太强被解雇的场景,并附上自己想象出的乔布斯型的老板,当场被骂狗血喷头。突然意识到我就是那盲从的群众,没有意识到再忙也需要思考。越忙越需要思考。
将自己置身于没有独立思考的愧疚中,时刻提醒自己思考,以改变依赖的习惯,练习质疑。这是我百度+体会到的独立思考的方法。遇到问题,自己思考后提出解决方案,然后询问是否可行。把自己一天要做得事列写在纸条上,挨个勾选,就像在写购物清单,做完一件,勾一个,还挺爽。同时有条理,不会忘记,还方便以后总结写日志什么的。
读书可能不是说读完了,就一定要领会这本书的主旨,或一定要复述这本书的内容,他可以是某天的某个想法某个场景,与书中的场景或观点碰撞到一起,产生火花,于是才起了作用。我想这是我追求的读书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