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如诗,草木如织:诗经植物图鉴》读后感10篇
《美人如诗,草木如织:诗经植物图鉴》是一本由潘富俊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8元,页数:5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美人如诗,草木如织:诗经植物图鉴》读后感(一):一草一木皆关情
能在如今这浮躁的社会看到这样一本书是莫大的幸福,潘富俊先生这本诗经植物图鉴,把诗经中数量众多的各色植物逐一分析,优美的文笔与严谨的学者心态完美结合,这种古典文学邂逅自然科学的创意让人拍案叫绝。也让很多我这种半路出家想自行研究诗经的人有了一个非常专业的诗经植物类参考书。
《诗经》自然是我们的文学瑰宝,这无需多说,从普及来讲,大部分人都能说出一两首特别出名的诗句,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但是再问一句,你知道这里的蒹葭是指什么么?可能很多人就不知道了,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芦苇,是不是感觉很新奇,这样再读一下这句爱情诗,画面感是不是更强了呢,对于理解也有很好的帮助。作者潘富俊就从《诗经》的各篇中解析涉及到的植物特性,例如名称、种类、形状、所属科目等,在贴近原诗中所陈述的含义和情境下,更加真实的帮助我们去还原当时民众的生活环境,让诗经真正走近我们的生活。
而我也是看了本书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儿时家里的那片草原是如此的富饶,可以说诗经中涉及到的很多植物那里都有,但从前我根本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也从不会想到诗经中的植物离我曾如此之近,像那个细细长长的是车前草,球状带刺的是羊带来,像小包子可以吃的竟然就是传说中的冬葵,还有火蝈蝈最新喜欢呆的那片湿地里容易割手的叫香蒲!你能信嘛,简直就是惊喜!
除了这些科普对我来说是惊喜,还有的是作者对于这些植物的详细分析,作者从他们的分布、性状与用途逐一讲解,每种植物更是都有两张实拍图以便我们更好更迅速的认识这些植物。现如今城市化越来越快,很多小朋友甚至于年轻人对于植物的了解越来越少,本书就为这些小伙伴提供了认识的机会,更是为曾经在农村生活的人,像我这样,提供了重温旧时与草木亲近的怀旧时光。
除开这些,本书还在讲解植物的基础上,对于诗经中所涉及到的周朝时期500年间的社会风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动植物等方方面面都有介绍,也就是说作者其实在说植物的基础上更是延伸开来,让我们重新认识先民的智慧和生活方式,更能理解这部文学经典所蕴含的巨大魅力,也可以以今古植物的对照找到一点岁月的影子,看时代变迁,看岁月流转,而这些默默无言的植物们始终都在我们身边!
《美人如诗,草木如织:诗经植物图鉴》读后感(二):【草木人心皆有情】
一直想看一本全是有故事的植物写真,幸运地遇到了。 《草木如织,美人如诗》是一本与《诗经》有关的植物图鉴。书中的每一株植物都对应着一首小诗,很是惊妙!相比于此书老版的编排与插图组合,这一新版的每一株植物的排版都别有用心——诗经里代表此植株的名打头,下面注以今名、学名和科别,然后便是相关的诗歌、注解,拓展(其他文集中出现所用到的不同称谓)与植物小档案(配图、特征、习性等简介)。12类植物,类类如此,可见作者所投入的时间精力之大,真是用心良苦。此书也确实颇有学术与引阅价值。 唯一感觉小小遗憾的就是自己才疏学浅,许多植株的名字特别陌生总是需要查阅字典才能准确发音。虽然平日也很喜欢诗经,但有的诗句确实难以理解。所以如果想更好的理解诗经还需要多备一本参考书来辅助理解诗意更好的领会作者所选此植株的用意与奥妙。 除了上面感觉的小小遗憾,本书其他的内容安排都非常的得当,文献资料的补充也很是齐全。仅拿【栗】来说,作者潘福俊先生不仅找到了诗经里对应的“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还找到了《清异录》的“粮运不济,蒸栗以食。”有关栗子的记载。让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栗子作为农业时代经济植物的重要性,也可以更好的体会到其作为贺礼或祭品所承载的各种感情。 除了喜欢书里丰富的图片,更喜欢作者超级有心的比较。作者将《诗经》与三礼(《周礼》《礼记》《仪礼》)的植物做了宏观上的比较。让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感悟草木植株们身上肩负的不同使命和理解用它们做诗写词的诗人词人是想传达怎样一种情感。不得不说此书的编写真的很独具匠心了! 《诗经》中提及的动植物种类繁多,读此书可以弥补我们长居城市的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宝贝——植物的了解。阅读此书就像是上了一堂自然草木的体验课,不仅让读者认识了许多从未见过的植物更是让读者感动于它们所代表的精神与品质。真心觉得《草木如织,美人如诗》挺值得一读,尤其是推荐给那些旧居城市难以亲近草木植株的小伙伴们(*>◡❛) 这里草木含情,人亦有情。你若是读了此书定将感慨“江南无所有,聊赠此图鉴”是再好不过的了!
《美人如诗,草木如织:诗经植物图鉴》读后感(三):草木有情
美人如诗,草木如织是从《诗经》中取意,通过对植物的寓意,美人的外貌就像诗歌一样优美,草木的精致就像丝织一般细腻。要想读懂此书,首先我们要先了解,《诗经》是什么?《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伦理、天文、地理、风俗、文艺等诸多方面,讲述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先秦时代称为“诗”或“诗三百”,孔子曾对其作过整理。西汉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诗”尊为经典,定名为《诗经》,被誉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美人如诗,草木如织:诗经植物图鉴》由潘富俊所著,潘富俊,美国夏威夷大学农艺及土壤博士,现任中国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景观系教授,讲授景观植物学、植物与文学、台湾的植物文化等课程。所学与植物相关,所爱与中国古典文学密不可分,田野工作与古典文学都是他的最爱。数年前,将台北植物园从研究用植物园成功转化为教学园及台北市民优质休憩点,让民众在林木花草中,悠哉吟咏古典诗文。著有《草木》、《诗经植物图鉴》、《楚辞植物图鉴》、《唐诗植物图鉴》等。
《诗经植物图鉴》以自然科学与古典文学邂逅的创意,把彩色图文应用到中国古典文学领域。以清楚的解说和清晰的照片介绍《诗经》中的135种植物,包括乔木、灌木、藤本植物、草本植物、水生植物、蕨类植物以及地衣类等。了解这些植物的分布、性状与用途,让读者在吟诵诗经时可以立刻看到诗经引喻植物的真实形象,帮助了解诗经之美以及诗经名篇在创作时的心境,同时也填补了以往《诗经》释意中对植物的介绍过于简略的缺陷。本书作者系植物学家同时对古典文学又颇为精通,故能成此佳作。
藉由认识文中所描述的植物,读出巜诗经》的另一番美感和趣味,更容易了解诗中所陈述的意境与情境。
《美人如诗,草木如织:诗经植物图鉴》读后感(四):诗里意诗外情
读这本书,你得明白,作者是在为哪部作品而写。此书写的是诗经,我们或许都听过、读过、看过,但你对诗经的历史有多了解就不一定了。《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中的名句有很多,想必很多人都读过其中的一些,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里如荇菜,杨柳等,可以发现都是植物,再仔细想来,我们可以发现,诗经里充斥着大量的植物色彩,这是为什么呢?可能是因为植物给古人的感觉是有灵性的,而且植物大多有很好闻的气味,不像动物,再者,《诗经》出现的年代,百姓都大多以植物为食,很难吃到较多的肉,而《诗经》得以流传,是因为贴近百姓生活,反应真实的广大民众生活历史。所以《诗经》较多以植物作比。另外还有以植物比拟各种感情色彩,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的出镜率吧。
所以我们如果能够了解这些植物在古人心中的象征的话,那就更能帮助我们去了解诗经里的意义和内涵了。书的作者因为是植物方面的专家学者,所以他将诗经中的大量的植物照片与诗经结合在一起,这个特殊的创意,一方面让我们了解这些植物的分布、性状与用途,这是开阔了我们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就尤为重要了,让我们对诗经有更深入的了解,帮助我们了解诗经中包含的感情色彩。
这本书还有一个我觉得最大的好处,以前我们的读物可能是唐诗宋词三百首之类的,而如今的孩子,接触的东西太多太快太浮夸,导致他们不能好好的去认识这个世界,以前我们摇头晃脑的背这些古诗词的景象也看不到了,外面的花花草草也不认识叫什么名字了,小孩子们都是端着手机打游戏。但是,现在如果家长和孩子能够一起学习这类书籍的话,不仅能欣赏到精美的插图,认识花花草草,同时还能够学习这些古典文学作品,真是一举两得。认识了这么多花花草草后,家长带孩子出去游玩踏青什么的,也能够提升家长的知识面,可以更好的给孩子进行科普,所以说,这本书不仅适用于给大人看,小孩子也可以和家长一起学习哦。
《美人如诗,草木如织:诗经植物图鉴》读后感(五):琪花瑶草
小时候爱看电视剧的我,还未学过《诗经》,在电视剧里学到第一句《诗经》的诗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当我读初中,课本里开始有学习《诗经》,我才知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出自《周南•关雎》,而在其中,我又喜欢上“参差荇菜”,当时从老师的讲解中,了解了诗意。对于荇菜我只知道是野菜,当我看了潘富俊老师著作的《美人如诗,草木如织:诗经植物图鉴》,荇菜,就是现在的我们说的莕菜、水荷,荇菜自古以来都是名菜。《诗经》有许多篇章以采集植物起兴的,将植物赋予情,一颦一笑,一思一愁,媚于语言。而所采集的植物均与当时生活有关。潘富俊老师在每篇的标题均采用《诗经》所录植物古名,标题下方简介今名、学名、科别、别称,以诗篇引文,对诗篇内容文意艰涩或难字加注解。下文对植物进行介绍说明,作者不仅仅是阐述植物的特色、用途,还会旁征博引其他文学作品为印证。书中介绍植物不单有文字介绍,还有彩色插图,插图均有说明植物的细部,方便读者图文对照。篇末还有详细介绍主题植物的形态、分布地区等内容的“植物小档案”。
荇菜本书所列《诗经》植物共有一百三十八种,一名多种者只详细介绍其中一种,其他各种则归在同一类之下。一百三十八种依生活型分为两大类:(一)木本植物,(二)草本植物。 本书的编排:1野菜类,2栽培蔬菜类,3栽培谷物类,4药材植物类,5果树类,6纤维植物类,7染料植物类,8用材植物类,9器用植物类,10观赏植物类,11祭祀植物类,12象征植物类,最后是“延伸阅读”部分。这本书可以称得上植物百科。在书中,我才发现我的姓氏“唐”在《诗经》里是指常用药材“菟丝”。我最爱的益母草《诗经》中也有出现:“蓷”……
益母草菟丝看植物百科的同时,我还能深读《诗经》,诗篇以托物言情,历来深入人心,由百姓们的生活入情入理。记得我学习《诗经》的一些诗篇重点只理解主要诗意、表达的思想,而对其中的植物名只知是某种野菜或是一种药材等,一知半解,从未深究。潘富俊老师著作的这本书很好地帮助我轻松了解诗经里出现的植物的功效、特征等知识。也让我从侧面了解“诗经”时代。他给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诗经”世界。令我尤为惊喜。作者对于植物文学方面的知识甚是深厚,著作这本书也应是下了很多的心力。可见,作者著作的初衷是尽他所能地将他所懂的知识传播给社会。这本书让我徜徉在诗经的世界里,给我全新的安宁融情体验。丰富了我的植物知识库。一本书,述说着祖国一草一木之灵性。可叹仁山智水千古秀,琪花瑶草四时春。
如诗般优美,如丝织般细腻《美人如诗,草木如织:诗经植物图鉴》读后感(六):乡间小路,草木入画
很喜欢这本书,很亲切;非常贴切我们的生活,尤其是书说着不同的植物。读者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的用心,非常细致,且知识渊博。本书按植物用途分类,比较植物的相似和不同之处;从不同文献来解说植物的学名;拍摄每一种植物实图,以求准确真实。这是我读潘君的第二本书,足以让我成为他的铁粉。 漫步在乡间的小路上;这次出发的意义有所不同,心里格外欣喜。出门前定个小目标:能把书中植物的一个零头拍摄到就好。当然这个有点难,毕竟植物分布大江南北;值得高兴的是,潘君在台湾,而我在福建,刚好在同一个纬度上(拉近和作者的距离),生长的环境相似,植物也相似。有幸拍到一些。
图一·图片并未分类依照植物用途分十二类,每一类开篇介绍《诗经》时代的经济活动,政治背景。以《诗经》为导向并结合其他文献写细写种类;古人喜寄情于物,第一篇野菜类先不说情;单说物,都让人忍不住流口水。大多已经没再食用,少部分至今还有;并且制作的非常可口。像“ 陟坡南山,言采其蕨”中的蕨,现在都有采食。老家有一种做法:蕨先用开水过一遍捞起和酿米酒的酒糟一起炒;熟透起锅即食。喜欢辣加辣,味更加。
图二本书可以让人学习很多植物;植物备注今名。当时看到像卷耳:今名:卷耳;羊带来。老家方言翻译过来就是羊带来;想想都觉得好形象。还有古人也有说的很斯文的坏话:“言好自口,莠言自口”,莠是我们今天说的:狗尾草;是田间常见的杂草。作者多方介绍:出自哪里,地理分布,食用或入药等用途,或者古人拿来比喻等;看之必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图三《诗经》植物除食用,药用外还有祭祀。祭祀是重要的民俗活动,国有大事,必定先祭神告之,并占卜吉凶。对这一类知之甚少,现在提倡科学;但不防多一了解。萧在《诗经》中多次提及,可见对它的注重。其意义也有不同“廖彼萧斯”用作颂扬君子美德和祝福之词。假如你对一个人非常思恋,也可寄一支萧给对方。让他知道“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图四书末潘君总结了各类文献差异对比,所参考的文献之多;可见用心良苦。《诗经》是中国古人的智慧,需传承下去。潘君让我们从植物入手,加深对学习的兴趣。
——尽似
《美人如诗,草木如织:诗经植物图鉴》读后感(七):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
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草木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农民种谷物,文人赏花木,诗人寄情思。在这里,有“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的烂漫,有“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的清贵,有“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落寞;有“梅兰竹菊”的 气节,有“折柳送别”的情谊,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可以说,花草树木一直都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而古典文学中的植物世界也是丰富多彩而又意蕴深厚的,今天,就伴着潘富俊《美人如诗,草木如织——诗经植物图鉴》这本书,来走进夏商西周时期,中国劳动人民的植物世界吧。
封面一、书中植物分类清晰、范围广阔
舜 这本书是以《诗经》为底本,对其中出现的植物作以介绍,作者不在拘泥于传统《诗经》相关书籍以“风、雅、颂”来讲,而是直接将植物分为了野菜类,如荇菜、卷耳,栽培蔬菜类,如韭、椒;栽培谷物类,如黍、麦,药材植物类,如苓、艾,果树类,如枣、甘棠,纤维植物类,如葛、麻,燃料植物类,如绿、蓝,用材植物类,如柏、梓,器用植物类,如漆、竹,观赏植物类,如木瓜、荷;祭祀植物类,如萧、苹,象征植物类,如蓬、葭等等。可以说,分类十分详细,所包含的植物种类极其丰富,让我们对古代的植物以及那些古老的名字有了初步了解。
二、原文有注音,有注解,有利于学习《诗经》
上文说到,书中对植物的分类十分详细,范围也极其广阔,但它毕竟是一本关于《诗经》的书,所以,作者在介绍每个植物时,都附上了这种植物出现在《诗经》的哪一首诗中,它的拼音怎么读,诗中的词句都是什么意思,这种植物还出现在什么诗中等等,既有注音,又有注解,对于学习诗经也很有帮助,结合植物,让我们更加容易去理解当时的人们为什么会写到这种植物,通过这种植物,寄托什么样的情感。
舜三、书中有图片,有讲解,足以全方位了解植物
既然这本书的名字叫做《<诗经>植物图鉴》,那么,它一定是有图的,而本书中的图片十分丰富,有手绘的植物图,虽然是单色,但对植物的形态、特征都把握得很到位,如果手绘图看不过瘾,还有超大的彩色照片供你选择,大部分植物都有2-3张照片,从不同生长时期和不同角度来观察花儿,并附有这种植物在《诗经》中的寓意,在古代诗文世界的使用,现在的价值,甚至于它的生长习性和分布范围都为我们做了讲解,可谓是详尽周到,足以让我们全方位来了解这种植物了!
䉛《诗经》是我国诗歌的源头之一,也是现实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代表作,它作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承载了几千年来人们对于和平、爱情、理想等等美好事物的诉求,学习《诗经》就是学习中国最经典的传统文化,了解《诗经》中的植物也有助于了解我们的地球,我们的生存环境。美人如诗,草木如织,让我们在《诗经》的植物世界里探寻爱与美的真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