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海》读后感10篇
《灵海》是一本由钟云著作,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34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灵海》读后感(一):我可以骂娘么?
科学素养在哪里?就是恶补科普读物的编剧,就来大胆的用悬疑手法写科学幻想——在贴吧还宣传是硬科幻。 亲,没有20世纪的科幻就没有21世纪初的各种现代生活。 您了写的这东西,能让我们期待什么呢 ? 您了还是去您的传统领域捞钱去吧!
《灵海》读后感(二):科幻小说难道就是带有科学名词的幻想小说吗!
就这玩意儿还敢和三体比,来搞笑的吗?开篇各种堆砌名词,更可笑的是名词解释一股浓浓的百度百科味道。没有科学依据,胡乱堆积离奇事件,再套以各种炫酷的名称和解释,这是科幻?这是带科幻名词的幻想小说!书中人物,只要带个名字的就是科学家,煤老板能顺溜地说出各种科学名词解释,领导老婆也毫不含糊…作者在写的时候有考虑过人物之间的差异性、人物背景吗?作者真认为科幻就是带着科学名词的瞎想文学吗?毫无科学精神,我只能这么评价!
《灵海》读后感(三):失望……
就书而言,不做评论!
因为失望的不是书,而是评论!
是!有大刘的《三体》,还拿了国际大奖,可别拿这来说事啊!我们有几部《三体》?或者说有多少人看过《三体》……
指责作者文笔差尚能理解,可质疑作者是编剧写不好科幻这就搞笑了。难道就一定是小说作者写小说,诗人就不能写了?写出来带诗意的小说他难道就不是小说了?
科幻本身就应该展开想象,可不能说说这想象的不合我胃口,他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题外:
有些披着科幻外衣的科幻迷,姑且可以把他们称为科幻小资,看了几本科幻,就以为自己档次有多高,有多阳春白雪……唉,悲!
《灵海》读后感(四):灵海:黑镜危机
灵海
灵海:黑镜危机
- [ ] 小说精彩的是对宏观背景事件的设定。即黑镜世界的人收到灵海的侵入,而需要与人累意识进行融合以求得新生,而小说情节确实安排到这种融合获得了实现,以婴儿的方式侵入了人类群体中,而人类并未发现。顾天云的意识投递确实投递了过去,但黑镜人虚拟了一个顾天云意识消灭黑镜人的故事并反馈回了地球。即如此,黑镜世界发现了地球,黑镜世界碰撞到了地球,灵海因之通过黑镜人的婴儿计划也渗透了进来。情节虽然简单,但作者在处理上却处理的一真一假,真假难辨,有一定的烧脑情况。
- [ ] 超脱科幻小说之本有的科学层面,部分概念缺乏了可能的科学可想象的依据,例如意识共振或传递。
- [ ] 作者的部分描述思维例如主客体这样的概念跟马克思高中哲学的概念一样。
- [ ] 太多党国下的"忠君爱国"思维。作家未能让自己较好的摆脱现实价值的影响,而走向相对干净的高度星际科幻层面。
- [ ] 小说事件主轴与迹象事件过于拼凑。小说引入环节冗杂,从贪腐抗争拆迁而到科幻,跨度太大,未能快速引入吸引人之处,故事可能看到三分之二处才可能意识到小说的整体逻辑结构。
- [ ] 小说存在太多甚至大段的对话,对话本身可以存在,但对话本身似乎在模仿柏拉图的方式。并且小说还引入或小说本身也是借鉴了柏拉图"洞穴人"的逻辑。
- [ ] 小说掺杂了神学/宗教/哲学/诗歌语句,但探索本身并不够深入,并且缺乏相对清洗的自我价值方向,带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方式或说模仿。让人感觉不那么纯粹的科幻。
- [ ]
《灵海》读后感(五):立意还是比较烧脑
本书分别涉及了三个主题,多重空间、人工智能、意识本源。作者试图利用镜像空间的冲突引发人类对意识的自我审视,从而引发对三个主题的再次深度思考。所以,我个人认为作者的企图还是比较容易引发读者烧脑现象的,可惜坑挖的太多,不知道是为了以后续集积累填坑资源,还是说本身对科学的逻辑没有想透?
先谈多重空间,本书所谓的“黑镜世界”是指的的投影空间,我理解应该是百分之百的对称或者某种形式的映射,那么结果要不完全相同(绝对对称),只是某些对称性的“左右”概念的区别,要不表面上完全不同(相对对称),只是在某些维度存在对称。因而像书中所出现的人名相同,行为年龄存在区别这样的现象是无法解释成是“镜像世界”。
空间冲突,形成竞争对手,这个也很难理解。除非空间冲撞,否则既不会有“黑森林法则”,更不会出现作者设想的“防卫困境”。即使某种原因造成空间冲撞,冲突方式大概率会体现出主观意识是无能为力的。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意识不被空间所束缚,来去自由。如果这样,比较合理的设想是一个空间对应了无数的平行空间,且每个空间有一个互为镜像的绝对对称空间。一旦来自镜像世界的意识浸入相对应的世界,那个空间就成了新的平行空间,然后同时形成对应的镜像空间。所以有一种说法,我们是唯一和孤独的,所有的世界都是我们意识自我形成的,人择世界理论。
人工智能,会不会形成自我意识。本书的概念任何空间都会成为意识的容器,当然要形成自我意识,那就必须有自我意识表达的物质形式。意识也在进化,甚至会超越物质宇宙。我更倾向认为意识原是一体的,生命个体的出现将意识的表达也分成了无数的个体,因而形成了我们短暂的自我人格,或许某天又会汇成一起,什么样的物质表达结构对应什么样的意识位格。
智商其实算不上意识的领域,充其量只是逻辑和知识的加权集成,即使没有自我意识,智商也会很高,除非重新定义“智商测试”的方法。意识传送,这个估计短时间人类很难搞清楚,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人类至少意识基本可以永存了。
意识对意识的奴役,不如说是一种物质表达方式对另一种物质表达方式的奴役,一旦统一了,也就不存在竞争和奴役。本书中所描述的意识侵入,其实未必奏效,一旦拥有了人类这种物质表达方式的生命形式,无论这个意识以前是那种模式产生的,最终也会和人类一样。这个就好像中国人拿了美国护照,第一代第二代还会觉得自己首先是个中国人,但是,经过数代之后,他的后代迟早会成为真正的美国人。对比文化宗教的冲突,血统的冲突更无法调和,所以意识侵入,至少没有改变血统,结果应该是温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