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少女不十分》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书笔记 >

《少女不十分》的读后感10篇

2018-10-11 03:17: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少女不十分》的读后感10篇

  《少女不十分》是一本由西尾 維新著作,講談社出版的単行本(ソフトカバー)图书,本书定价:JPY 882,页数:22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少女不十分》读后感(一):少女不十分

  看这本是因为读过西尾的其他作品开始读的时候真的以为是自传,因为西尾把自己人格个性作为一个饱满角色而去创造的这个故事让人觉得太有实感,整个故事的确自我满足式的独白太多 但若没有这些看似多余文字 我想必也不会在最后给u讲故事的时候痛哭出声 总之我会觉得有被少女不十分救赎

  《少女不十分》读后感(二):十年过去了,献给我最爱的西尾维新

  少女不十分,出于私心的我要对这本书满分推荐。西尾维新啊西尾维新啊,你果然是我最爱的轻小说作家,我真的是爱死你了啊。当看到谎言具现化的一瞬间,我终于理解了这本小说你为什么要写了十年之久。它是这十年以来,你给读者们的最好礼物,也是给你自己的礼物。

  “对于就算什么也不干,也足以被人唾骂的自己,我是有羞耻自觉的,但是对于被唾骂的时候随之而产生的“自己跟周围的人不一样,是特别存在”、“不被理解,是因为我过于特别”等的想法,就是形成我那二十到三十岁的人生的主要材料,这也是一个可悲事实。“亲爱的西尾维新,你要不要这么煽情啊!我要和你一起中二下去,中二一辈子啊!

  《少女不十分》读后感(三):你,为何守护规则

  规则执行者,简直就如同机器一般的执行力,以至于忘记了名为人性的东西,这个在知识层面难以明确定义概念,这个被机械论、理性主义者痛恨的概念,少女U,行动就像一个AI,一个机械,高度秩序人间失格。

  规则就像拘束衣一样,使人不自由同时,换来了安全感。对世界没有形成一定的认识时,若不依靠规则,就无法生存下去。世界永远不会是公平的,世界的意志就是规则。守护规则,就能融入这个世界,而打破规则,流血的代价是必需的。过分脆弱的少女U脆弱地把自己封印在一本写着脆弱规则的书,把自主权交给规则——实质是自己的父母,甘愿做人偶。这种人生观,对“我”而言,只不过走的更远。大人的“我”,在事件细致思考各种情形措施、措辞、模拟各种可能性,也不过是在翻查漫长岁月记录下的规则而已。

  我想说的是,两位主角缺失了名为本能的东西,过于理性,从而上演了如此荒谬的事件。

  这就是规则,这个安全港的危险之处。

  规则本身是会冲突的,要解决冲突就得扩展规则的前置条件。而复杂的前置条件又会导致推理的选择肢越来越多,达到人的大脑不能承受程度,在选择之前迷茫焦虑停滞不前结果可能发生的就是持续选择前的状态。这也是为何U在两亲死后还那么平静的去上学,而“我”被关在里面也不想出来的原因

  没有勇气,没有情感空洞的躲在规则里面,但内心渴望着被拯救。少女不十分。

  《少女不十分》读后感(四):应该说是幸运吧。

  大概前几天,很巧的事情是我从别人那里得到了一个我根本没听过的想法:青春叛逆

  哦哦,

  我大概完全无法理解这个所谓的答案吧。

  因为我的生活中所谓的叛逆,都不算吧。

  都是在自己的控制之下。或者说自己的意愿吧。

  所有的事情也在顺着自己的意思来。

  很好呢。

  然后,当听到别人很严肃地说着青春是叛逆的时候,我有些吃惊

  啊啊啊。

  原来是叛逆啊,这个答案不错样子

  那么对一般人来说,是恋爱?是其他的什么?

  嗯,起码对我来说恋爱是叛逆,逆反了自己本心的东西啊。

  所以,我也勉为其难接受了这个答案。

  虽然给我这个答案的人,她并不认为恋爱是叛逆这一点很可惜

  但是,很奇怪,我没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童年

  在免为其难地看完少女不十分。

  不对

  大概是看到第9章的时候,那规则的时候我才认真起来。

  大概,这是我太虚妄了,这一点我才开始明白西尾式废话感情,西尾式的异常。看着小说,我只是觉得异常,但是不明白。

  要打比方的话,就是躺在软绵绵的沙发里看着小说的样子,

  不认真,很懒散,虽然小说就应该这么读,但是对于西尾,我过分小瞧了呢。

  所以啊,我决定再读一遍。

  因为他最后才勉为其难地告诉我们这种混蛋

  哦,童年是听爸爸妈妈的话啊。

  这个答案真的一点都没错。

  真的啊,一点都没错。

  最后:

  请各位没有担当,没办法负担小孩养育的父母都去死吧,去死吧。

  去死吧。

  恶心。。。。

  《少女不十分》读后感(五):为什么西尾是个话唠

  西尾维新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话唠作家。他能说很多很多废话,每天好几万字的废话,每天写废话写了很多很多天,三千六百五十多天。了不起的作家,绝对的异常之人,为笔下人物编织幸福精神上的幼儿园小鬼厌恶自己却想给别人幸福的早已坏掉的人。

  话唠是西尾的特点,也是显著缺点,很多人因为这个弃了他的小说,比如说我。也许我不适合读西尾的小说,我曾经深深痴迷西尾笔下的人物,我曾为剧情突然性而震撼,但是却从未好好欣赏过他书里的废话。没有到厌恶的地步,只是不想看罢了。“又是废话,别看了,放弃吧,我和西尾没对上电波,再看下去会越来越无趣的。”这些话,我在读小说的时候不知道对自己说了多少遍,可我还是看完了。为什么呢?像他明明有很多机会逃跑,却在萝莉家老老实实被囚禁了一周一样,我也为自己不果断放弃这本小说找找借口吧。

  西尾说的是废话,但不是普通的废话,而是有趣的废话。有趣和无趣,如何判断?作家和希望成为作家的人的区别在于有没有“创造故事”。废话有趣无趣的分界线在哪里呢?我不知道,因为我不是作家,因为我只能写出无趣的废话,就像这篇文章一样。

  西尾是在用废话去塑造人物吗?也许是,也许不是。寥寥数笔的少女远比废话连篇的柿本老师出彩。

  不过,与其想知道废话到底妙在何处,我更想去问问西尾本人,你为什么一定要坚持不懈的写废话呢?

  虽然你的人生早就乱得一塌糊涂......但是也还没有到无法好好说话的地步。

  《少女不十分》读后感(六):日知所亡,无忘所能

  日知所忘,无忘所能。

  对读书很少温故知新的我而言,这句话可谓知而不行典范

  读《少女不十分》,约是三周前的事。周日网上闲逛,直到晚10点我碰到她。时间尴尬,这篇20万余字的文我只能马马虎虎囫囵吞下,明知读的急剩不下多少,抱着“轻小说而已,何足挂心?”的想法,我也安心了下来。

  读到结尾前,读到“我”向U讲故事后,读到不管过去、现在是怎样的人,都要努力的去争取自由时,我感动的一塌糊涂。少女的怪异行为,机械的动作教条化的思维方式,明明是牺牲品少女却独自背负一切的矛盾事实,自己都无法接受得坏掉了的未来...这些文中的过往,从心中化作情感涌上头部,在脑中形成多幅画面交织在一起,又和守护在少女面前不停地说“不要紧的”的我合而为一,不知不觉的从眼中宣泄而出,我实在是被感动的一塌糊涂。

  这大概是这种囫囵吞下的短时间阅读,在脑海中留下诸多记忆碎片的读法的最大好处吧。

  我给U讲的,所有这些不寻常的人在不寻常的状态下获得幸福的故事,都是整个我和U“真实”故事的平行世界:带有某种异常因素的人在异常状态下获得幸福的故事;不合群社交性格忤逆的人在保持原有个性的状态下,不断成熟而获得幸福的故事;不幸的人在不幸的状态下努力活下去的故事。

  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主动的去选择这样一种生活方式:相当快乐,相当有意思地度过自己的人生。我过的每一天,都是我想要的,这就是我最大的幸福了吧。

  当然,在警察突然出现,明知不救会断开的交叉线嘎然而止时,没有告别,再没有相交,这残酷现实,我竟也接受了,我进入自己的轨道。也算是离开了这件事给我的影响情绪给人的影响,强烈短暂。可我在十年间所写的所有东西,都不过是给U讲过的童话故事的延长线罢了。

  所以,不管结局是不是Good Ending ,我似乎也能接受了。

  所以,在看到结尾,听到十年后才道出口的“初次见面”时,我才能把她带来的感动和告慰延长延长再延长吧。毕竟,在U“绑架”我时,就看到了我学生证上的名字了啊。

  读罢望天,寅时月朦胧,匆匆睡去,留念写文之愿,今日达成。

  《少女不十分》读后感(七):名为西尾维新的作家

  少女不十分

  这么几年轻小说龄下来,西尾的作品也算是看过不少的了。

  要在下来说,在下对于这三个作家:西尾维新,蘑菇和虚渊玄在一种层次是非相像的——那就是,话痨子,黑暗系。

  老虚是军事武器控,平常行云流水文笔一到枪械就开始收不住脚又如黄河之水天上来;蘑菇喜欢通过文字表达图画效果,一大堆重复单词给予的空间压迫感。而西尾则是喜欢在自我表白花费及其巨大的时间以及……文字量。毫无疑问,西尾的作品是在下看的最累的。

  本书的刚开头一样不知所云,充满了自我满足式的内心表白和话唠。在耐心又一次快要被磨光的时候,西尾终于进入了主题。不过说是主题,依然充满了主人公的自白秀。并且,由于第一人称女主人公是萝莉的事实以及最后……,使人不得不怀疑这是不是西尾老湿的真实经历改编……恩,这个先按下不表。

  坏掉之人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亦或者说,他们的生活是怎样的。

  这或许可以称为西尾小说的一大主题,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怪异”。这份怪异在这部小说中并没有脱离现实的原因,就在于怪异中所蕴含的、名为“人性”的东西。在下不再赘述关于怪异的主题,今天,仅仅是今天——

  我们来谈谈作家。

  这或许是一群跟读者最为亲近生物了。读者因为看到优秀的作品而产生满足感,作家因为自己的作品得到认可而感到满足。

  若是讲的极端一点,那么读者会因为某个作家的书而得到救赎,而作家则会因为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而获得救赎。

  小说的最后,似乎也是毫不意外地转到了这样的一个点上——名为怪异之人,是否也有获得救赎的机会。是否也有获得幸福之资格。是否,也有在未来的某一天拯救某个人之机会。是否,也有在未来的某一天给予某个人以幸福之资格。

  结局早已经猜到。不论如何,这并不是一个意外的结局。不过,在下的、对于死线之蓝与语言玩弄者的最后结局倒是有了解释。似乎无论如何也无法走向幸福的两人究竟为何能够走向幸福的原因,只在于这是一部小说。

  因为这是一部小说,而我们仅仅是太过沉迷于小说情节合理性了。

  正因为如此,在最后作者痕迹才会突然显得如此明显

  意大利面王子和被火龙囚禁的公主,总有一天也会获得幸福的。

  五星献给想给这个世界奉献一个救赎故事的作家。

  《少女不十分》读后感(八):烂好人温柔

  首先我要说,这是一本跨时代的,连西尾的NC粉都会有种“老师你莫不是在凑字数吧?”的,可以堪称史上“废话之最”的小说。但是为什么这么多人看完以后都给了五星呢?因为在故事的最后部分,即使不想承认也会有种感觉要冲口而出:治愈了,竟然被那个人治愈了……

  于是这就是为什么突然非常想写书评的原因。看完以后非常想写,即便耽搁了两天依旧非常想写,因为不想忘记这个故事,不想忘记“我”最后对U说的话,不想忘记西尾这个烂好人的温柔。

  单从故事来说,是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小学生用600个字就能讲完,中学生或许可以扩写到1500字,大学生可以当成5000字的论文叙述,但西尾这个神人……竟然絮叨了12w字。

  开篇完全是不明所以的废话,不过正是因为这些废话,对西尾的印象霎时间好了起来。一个投稿也不会出版的无名写手,一个没心没肺,对事不理的奇怪的人。

  之前只看过戏言系列,但是怎么说呢,看的时候就会有这样的感觉:啊,那个作者一定是这样的家伙吧!于是《少女不十分》的开篇看完,心里舒了口气:看吧,西尾果然是那样的家伙。

  怪人……

  是啊,只有怪人才会写出那样的小说吧。

  不喜欢自己,却非常钟爱自己小说的怪人。

  因为开篇太真实了,完全以为在看西尾的自传,于是接下去看到小学七零八落尸体,存档游戏后才奔向朋友的U的时候,觉得又开始变得不太真实了。

  毕竟那个是西尾啊,该不会又开始要叙述什么奇怪的故事了吧。

  但是这种image是什么?烂好人一样的大学生,被小学生用小刀抵着开始监禁生活的废柴,这……真的是西尾啊!完全和印象合拍啊有木有!萝莉的U,我一直觉得西尾是萌loli的啊!

  于是在幻觉一般的亦真亦假中,大段废话般叙述的监禁生活,登场人物竟然只有西尾和萝莉U的双居生活,每天只有上学放学中午吃营养午餐的枯燥生活,他到底是以怎样的心态把这么点破事写了将近10w字啊!

  终于到了最后的高潮,踏上二楼的阶梯,发现U的“规则簿”,以及对面房间的那个……秘密,迎接U放学后的回归。

  在这之前,光说故事顶多只有二星评价。不过之后的那些话,久久难以忘怀。

  我给U讲了故事。

  我给U讲的故事……是不寻常的人在不寻常的状态下获得幸福的故事。是脑子不正常的人在脑子不正常的状态下获得幸福的故事。是带有某种异常因素的人在异常的状态下获得幸福的故事。是没有朋友的人、不懂得说话的人、跟周围不合群的人、性格扭曲的人、性格忤逆的人,在保持着原有个性的状态下获得幸福的故事。是不幸的人在不幸的状态下努力活下去的故事。

  西尾的故事,原来有如此统一的风格……

  “虽然你的人生早就乱得一塌糊涂......但是也还没有严重到无法获得幸福的地步”

  ——啊,被治愈了。

  ——该死,真的要被治愈了。

  ——怎么办……

  尾声——

  给西尾跪了。。。

  有些作家真是了不得,再全篇90%都想骂骂咧咧的时候,最后读完你总是发现输给了他,一败涂地。

  原来有一种故事,并不是要多么出彩,只要有一个地方,哪怕那么仅仅的一个地方,打动了你一秒钟,就足够了。

  一边这样写的时候,一边觉得顶着打四星是很有鸭梨的。不过不认识西尾的人恐怕会给这书打一星也说不定。NC粉终究是有限度的,空缺的那一星,留给将来那个烂好人所描绘的灰黑色温柔。

  啊,就这么结束了,西尾和U的故事。

  我是真的愿意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虽然理智说不大可能),但是如果真的有这样的一个U,西尾,娶了吧,你连人家萝莉时期的玉体都看到过了还想怎样!

  《少女不十分》读后感(九):贝木泥舟or阿良良木,谁才是西尾维新?

  (这原本是我在知乎的一个回答,已稍作修改,作为书评也倒合适。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西尾在《少女不十分》这部小说里,反复强调这其实并不是一部小说,而是他的切身经历、他的心理阴影、他成为一个真正讲故事的作家的契机。

  而作为读者的我深知,在读小说的时候百分之百地相信主人公,是获得最大程度阅读乐趣的唯一途径,于是假定西尾在这本书里写的都是真事吧。

  下面是我阅读《少女不十分》时的感受:

  1、一个十岁的少女在红绿灯面前被卡车撞飞→这个少女,大概就是物语系列里八九寺真宵的原型吧

  2、西尾心爱的山地自行车被女孩子用暴力破坏→很容易让人想到神原骏河

  3、少女在被西尾知道自己的秘密之后,从暗处用刀具突然袭击西尾,把他绑架到了杂物间,声称要把他养起来,还进行了投食play→嗯,这应该就是战场原黑仪的原型了

  4、西尾被少女叫去洗澡,洗到一半天真烂漫的、平板身材的少女进来一起洗→哈哈哈西尾原来你喜欢和幼女一起洗澡的癖好是这么来的啊

  5、西尾发现少女身上满是伤痕→这就是羽川翼在家里遭受的待遇吧

  6、少女之前说,父母都不在了,西尾一直以为是出去旅行了,最后却在二楼发现了父母开始腐烂的尸体→这只能是老仓育的原型了

  7、西尾进入了少女的房间,房间里一尘不染,他发现了一本“不自由日记”,里面记满了父母给少女写的所有条条框框,还给这些规则定下了优先顺序,却没有教她怎样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这么悲剧的孩子我还认识一个,她的名字叫千石抚子

  没错,西尾在他最畅销的物语系列里创造的几乎所有的女性角色,都能够在这个少女的身上找到影子,荡漾、老仓和抚子这三个角色,直接取材于这个少女的经历的一部分。

  那么,西尾自己呢?

  我们在这个小说里看到了这样的一个西尾:

  他有无数次机会逃脱少女的拘禁,最开始被少女用刀划了一下脚然后用刀指着,他知道少女臂展有限,自己一脚就能踢翻她,西尾没有这么做,理由是“脚受伤了”。

  少女只是用刀刺着他的背往前走,他只需要快速奔跑就能逃离,西尾没有这么做,理由是“旁边都是行人很丢脸”

  少女把他关在里杂物间后离开了,他有手机只需要报警就能脱险,西尾没有这么做,理由是“反正随时可以走,还是等父母回来之后教育一下就好了,如果告诉警察情况就会很麻烦”

  父母一直没有回来,少女把自己的唯一食物来源食堂饭菜全部给了西尾吃,自己饿着肚子。西尾察觉到之后愧疚不已,第二天,西尾先是提出自己吃不了那么多,提议和少女分着吃,接着拿出自己藏在袜子里的一万日元给少女,让她去买吃的,两个人一起吃。

  看到少女身上的伤痕和之后的不自由日记,西尾感到了对少女父母的愤怒。

  ......

  好嘛,西尾老师,合着阿良良木历这个角色是完全以您为原型塑造的啊?滥好人也要有个度好吗摔?!

  下面回答最初的问题,西尾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一个别扭的滥好人,一个同情心泛滥、却总是用总坏的恶意揣测自己的滥好人,一个充满正义感、却永远把自己的动机归结为利己主义的滥好人,一个废话连篇,内心戏丰富,永远不嫌麻烦地向对方讲清楚自己真正想表达的东西的人。

  当然我们不能忽视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少女不十分》这本书也是西尾编造的谎言。如果真是如此,不能不说《少女不十分》真的是一个极具创意的小说创作尝试:这篇小说的少女,并不是物语系列角色灵感的来源,而是西尾有意地提取物语系列角色里的成分创造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读者相信,这是西尾维新的真人真事。

  鉴于《少女不十分》出版于2011年,当时老仓育这个角色还没有出现,也就是说西尾为了增加这个谎言的可信度,甚至不惜在终物语里创造一个新的角色来符合少女U的经历。这个骗局做到如此,想必西尾笔下的贝木泥舟也难以望其项背。

  又或许,贝木泥舟才是西尾维新真正的样子呢?一个靠编织谎言为生的人,一个勤奋的喜欢坐飞机的工作狂,一个在想帮助别人的时候,为自己拐着弯找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借口的人,一个很清楚自己并不喜欢自己、只喜欢着自己编织的谎言的人。

  这,就是我眼中的西尾维新了。

  《少女不十分》读后感(十):《少女不十分》摘录

  然后,我就开始讲“故事”了。面向在沙发上半睡半醒的U,我轻声地说了起来。本来因为紧张而变了调的声音,也在不知不觉间恢复了常态。那一定是因为我所讲的并不是属于我本身的“故事”的缘故吧。在故事中并不存在我这个人,我只是一个说书先生而已。

  但是我给U讲的童话故事,并不是像桃太郎那样的“正义和强大的人必胜”的故事。既不是像灰姑娘那样的“认真的人一定会得到回报”的故事,也不是像白雪公主那样的“心灵纯洁的人一定会得到真爱”的故事。

  我给U讲的故事……是不寻常的人在不寻常的状态下获得幸福的故事。是脑子不正常的人在脑子不正常的状态下获得幸福的故事。是带有某种异常因素的人在异常的状态下获得幸福的故事。是没有朋友的入、不懂得说话的人、跟周围不合群的人、性格扭曲的人、性格忤逆的人,在保持着原有个性的状态下获得幸福的故事。是不幸的人在不幸的状态下努力活下去的故事。

  比如说,光靠语言勉强维持着生计的少年和支配世界的蓝发天才少女的故事。再比如说,病态地溺爱着妹妹的兄长和无论如何也无法容忍事物的暖昧性的女高中生的故事。企图单凭着智慧与勇气挽救地球的小学生和梦想着能够实现成长和成熟的魔法少女的故事。注重家族爱的杀人狂和被杀人狂的魅力所吸引的毛线帽少女的故事。挽救了一个濒死怪物的伪善者和爱上了他的吸血鬼的故事。讨厌去电影院的男人和他的第十七个妹妹的故事。在与世隔绝的小岛上长大的没有感情的高大男人和浑身都被怨恨和愤怒所占据的小姑娘的故事。认识到挫折滋味的格斗家和无视挫折的格斗家的故事。出乎意料地赢得了人气的流行作家和求职中的侄女的故事。有着奇妙偏向的读书迷和住在书店里的怪人的故事。不管做什么都总是失败的受托人和心甘情愿地被她耍得团团转的刑警的故事。光凭意志生存下去的女忍者和默默地守望着她的头领的故事。

  虽然这些都是漫无边际的、彼此之间几乎没有共通点的故事,但凝聚在根底部分的主题都只有一个。

  即使是误入歧途的人,即使是因为犯错而从社会中脱落的人,都可以很好的——不,或许也不能说是很好的吧,但也可以相当快乐地、相当有意思地度过自己的人生。

  那就是贯穿在所有故事里的信息了。

  不管是我还是U,不管是任何人,虽然可能什么都做不到,但还是可以很好地活下去——我就是要向U说明这一点。

  不知不觉间,太阳已经下山,夜幕降临了。但是我也没有其他的事可做,还是继续向U讲着“故事”,而U也一直在听着我讲。

  当然了,那样的“故事”根本是不存在的,不存在于任何地方。在世间为人们所传诵的“故事”,对于像我们这样的人都非常冷漠,总是在跟我们说必须贯彻正义、必须变强、必须当个普通人、必须当个正常人什么的……总是向我们提出必须跟大家融洽相处、必须懂得关心他人等等对某阶层的人来说根本不可能做到的无理要求。在现在的U面前,我实在无法给她讲那种教训人的故事和类似说教的故事。

  所以我就创造了故事。虽然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的即兴故事,但我还是把所有想说的话注入到故事里,不停地向U说着。

  不要紧的。

  就算做错了许多事,就算人生出现了裂痕,就算失败了很多次,就算犯了各种无法挽回的错误,虽然可能已经无法走回正常的人生轨道,但也不要紧的,那样也是没有问题的——我继续向U诉说道。

  既不是英雄的故事,也不是救世主的故事,我说的全都是异端分子的故事。就是这样,我不停不休地把这些故事一个接一个地讲了下去。

  做这种事有什么意义,我会不会只是在白费力气——类似这样的疑问,我完全没有考虑过。我的心情罕见地变得充满了积极性。我之所以至今为止都没有逃出去,而是一直甘于忍受被监禁的状况……或者说,我之所以立志要当作家,就是为了在这种时候发挥自己的力量——我产生了这样的确信。

  当然,我也许是在白费力气。

  我也许只是没有想到,实际上我可能真的在做一件毫无意义的事。

  对于我这样子讲出来的故事,年幼的U恐怕很快就会忘得一干二净了吧……毕竟里面包含了许多从年龄上来说难以理解的描写和语言表达方式。即使不是这样,在半睡半醒的状态下听到的故事,她也不可一直都记得那么清楚。

  在她那被父母创造的规矩紧紧束缚着的心中,我创作的不成熟的故事究竟能造成多大的影响,我实在没有办法估计……但是尽管很不成熟,尽管很幼稚,我还是深信着故事的力量。对多疑而慎重的我来说,那是唯一可以相信的存在……而我已经把这唯一的存在全部都讲给U听了。如果说这都是毫无意义、白费力气的行为,那么我就只能去剖腹自杀了。

  而且,即使在她父母创造的规矩——“不自由笔记”中,也有这样的一句话。

  “必须好好听别人说话。”

  没错。

  所以你就好好听着吧,U。

  那一天我所目击到的、你的那个被父母称之为“真面目”的本质,在平时生活的过程中的确有必要把它隐藏起来,不过那决不是什么可耻的东西。

  虽然你的人生早就乱得一塌糊涂……但是也还没有严重到无法获得幸福的地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