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我忍不住又笑了经典读后感10篇
《在日本,我忍不住又笑了》是一本由萨苏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312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011-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在日本,我忍不住又笑了》读后感(一):小小的想不通
发现最近这类介绍日本的书很多啊,而且很轻松娱乐,日本人生活中的各种不同~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喜欢看这类书了呢。
不论是送好友去医院,因为中文不精,所急中生智以写了“大便不停”
《在日本,我忍不住又笑了》读后感(三):无聊的时候都看不下去的书
如果不是特别崇拜这个作者,特别关心他的私生活,那么这本书真是无聊透了,还以为能藉此了解些日本文化或者历史,而实际上这就是一本他的生活流水账,娶了一位日本老婆,就絮絮叨叨讲他们生活里那点儿事,如果能不这么啰嗦,如果真的能有点儿趣味……可惜没有如果,真的是无聊的时候也看不下去,用它来打发时间真是失败,若不是买得久了不能退货真想退了它!还定价那么高……坑爹!
不得不说本书的策划编辑很厉害,这么无聊的书硬是给安了个好标题好文案……可惜了可惜了
《在日本,我忍不住又笑了》读后感(四):其实总体来说还是挺有趣·
封面上的文字是编辑在玩文字游戏,忽悠读者,但是没办法 现在是眼球经济,只有抓住读者眼球才能赢。
里面是萨苏的日本生活见闻,如果没放上那么多的噱头,其实内容还不错,让我们看的时候会想:哦,日本原来是这样。 也确实有很多搞笑的情节。 饭后一读还是蛮合适的。
谁要想抱着研究什么的心态,那你就输了。萨苏只是一个普通中国人,不是专门的研究学者,他的有些观点只是代表他自己的 而且有的地方他还理解错了。
这本书就和《我们台湾这三十年》似的,如果你只抱着想要更了解一点对方的心理来读,就很好。
《在日本,我忍不住又笑了》读后感(五):也许,多重身份能让眼中的日本更客观。
魔女,日本人,去中国留过学,随夫君回国。
小小魔女,中日混血,生于日本,常去中国。
大部分国人提到日本虽不至于咬牙切齿,但往往心中会少不了一个疙瘩,历史的惯性总是难于消除,因此,国人眼中的日本是一个巨大的矛盾综合体,现实与想象的冲突,历史与现在的冲突,这让真实的日本是什么样,蒙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
假入您不是经常关注萨苏的新浪博客的话,也许,这本书会让您感觉是一本记录萨苏一家琐碎生活的流水帐,虽不至于乏味,可总是值不回书价。
假如您有关注过萨苏的博客的话,你就会发现,其实,萨苏只是通过描述他一家三口人在日本的平常百姓生活,从侧面反映他们眼中的日本是怎样的,这,也许是最不容易招人反感的描述了。
书还不错,打发时间就行。
《在日本,我忍不住又笑了》读后感(六):在日本,我忍不住又笑了
这本书看的比较仓促,一晚上看完了,带着了解日本文化来看的,那些生活细节的虽然有趣,却是跳着看的居多。
这本书写得比较口语化,也是聊天式的记录方式,以家庭为主体来呈现出日本的生活。读完此书,我对日本人又多了一些认识:
1.死板。或许严谨到了极致所引发的弱点便是死板。医院休息日不开放,男女生早恋,男尊女卑都可以反映出来。当然带来的是便利也是数不胜数,如垃圾分类,不打扰伤害他人(警察抓小偷的人性化考虑)等等。
2.日本人的高素质表现,一部分要归于优秀的制度。且钻空子的行为也会发生,如老人泡医院,因为医院对他们是免费开放的,公立医院的医生不那么细心等。当然日本的服务业,公共福利好的是没话说,各种细节到位,真是感叹什么时候中国能达到就好了。不过总的来说日本人还真是非常友好,对政治的态度实在是没中国人那么在意。反观作者,从头到尾是在歧视日本人,从鬼子两个字足以看出作者并未做到真正放下。
3.日本的教育,比较开明,不会那么强迫学习,和中国形成强烈对比。可有趣的是,当日本人看到更拼命学习的中国学生时,竟然会对这样的教育方式加以称赞并反思自己的教育,而中国人也同样对日本的教育也更认同,实在是只看表像,不思其本。
总的来说,日本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学习,特别是完善的制度,对待事情的细致和认真。然而其弊端在于一切过于程式化,有些一成不变的味道,生活乐趣会因此降低不少,所以在中国生活,虽然面对各种困境,却也能找出各种应对方法,有更多的生活可能性,也更有挑战性呢。
《在日本,我忍不住又笑了》读后感(七):萨苏带你侃日本
关于日本的书,近期出版了很多,有趣的是,它们越来越轻松,越来越生活化。
我们在理解日本时,往往是从历史、观念、价值评判角度进入,因此看到的是一个冷冰冰的日本,中日有太多相似的地方,所以我们总是觉得对方“应该”如此,当这个“应该”没出现时,轻视、愤怒与厌恶之情便油然而生。
值得注意的是,绝大多数生活在日本的中国人高度认同日本,因为在日本社会中,带有传统中国政治理想的影子,即理性、亲和、安全。
日本政民关系和谐,政府虽有作为,却能广泛接受批评,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吸纳意见、化解社会矛盾的架构,既保持了繁荣,又维护了稳定,日本人普遍有安全感,犯罪率极低,个人主义、个性等没给社会带来伤害。这种包容东西文明之长的能力,颇有当代中国值得深入学习的地方。所以,我们面对日本很难心态平和,或妒羡交集,或彻底拜服。然而,不论哪种路径,其实都是失去自我的表现。
本书的独特,在于萨苏的放松感,他以一副北京大爷的口吻,出入东瀛,他善于从严肃的日本中找出幽默的片段,从他的字里行间,我们惊讶地发现,给人拘谨印象的日本原来也很凑趣,也有那么多生动的侧面。
所谓超然,从笑开始,当你开始笑的时候,你和对方才真正对等。萨苏在笑,因为日本人不过如此,他们也是普通人,为着普通理想而奋斗,并不是整天处心积虑,被错误的教育所引导,天天梦想着去欺负别人,他们生活中也有很多不如意,也有很多自寻的烦恼,他们并不是一个模子中刻出来的,他们个性如此不同。
任何活着的文化,都是一段精彩的相声,关键你能不能听懂,能不能听下去。所以,还是跟着萨苏,一起去消遣日本吧。
《在日本,我忍不住又笑了》读后感(八):那啥,我也笑了,其实。
研究日本文化差不多贯穿了我的整个硕士生涯。从喜爱动漫到喜爱日本文化,在文化心理来讲,是对古代中国文化的追寻,因为中日文化一直就有“和魂汉才”之说。也是这个原因,我一直不能错过任何一本关于日本文化的书,尤其是中国人写日本文化。之前读过汤祯兆的所有写日本文化的书,那是一个香港人旅日有关日本文化的独立思考之作。一直乏有大陆人来写日本文化,读过李小牧的《歌舞伎町的案内人》,涉及日本文化,但是李小牧一了也很实在的告诉读者文化只是擦边球而已。比起李小牧来,萨苏就不厚道多了。封皮上赫然写着:萨苏带你看日本。所有的宣传语都和文化贴边,比如“左手菊花,右手刀”、“品味日本‘猫头鹰’”等,但是看过之后,才发现萨苏带我们看的只是自己在日本的生活或者和日本妻子在中国的生活。他和日本的亲缘关系是因为娶了一位日本的妻子,在我们看来,这的确是一件“跨文化”的事情,但是却远远不是“日本文化”。
萨苏是一位知名博主,之前在文字圈也小有名气。如果你拿到这本书,只是想要体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话,这些萨苏的家庭琐事所写成的博文,的确能满足你的阅读目的。只是,一旦涉及到“文化”的命题,若想要通过一个跨国组合的家庭来了解某国文化,那的确是一件只能令人苦笑的事情。
所以,当我阅读前几章的时候,一直在感慨,这中日跨国婚姻还挺有意思的。文化差异的端倪几乎不见,就是寻常夫妻那点生活的小情怀让作者妙笔生花的写出来,博君一笑顺便晒下甜蜜晒下幸福。我笑了,不过,读到文化部分,实话,是失望的。作者好像在快乐的家庭生活中缺乏思考文化内涵的土壤,于是,只求欢乐,不求深度。
还有一点,就是没太弄明白,那个朋友评论是起什么作用的啊。好好的一本书,即便是嬉笑怒骂,忍不住的笑,这也有点太不严肃了吧?读者们,我妄自揣测,应该不会看了你们跨国的一家欢乐的家庭琐事之后,还听你的朋友在后面捧臭脚吧?
那啥,我也忍不住笑了,其实。
《在日本,我忍不住又笑了》读后感(九):中日合璧后的家庭文化差异
一段时间有关日本的书真是层出不穷,我也看了不少。而这次这本却不是在写日本的什么历史,或者有关日本的文化等。而是通过作者与自己的日本夫人的生活点滴记事,作者在这些生活中为我们展示了两国文化的差异和理念差异,让这个家庭生活充满了不一样的快乐。这本书从作者自己亲历的家庭生活,用不一样的视角,不一样的感受,在轻松愉快的字里行间中展现了两国特有的文化背景。这里不是给你讲解什么日本独特历史文化,而是一种生活文化,是中日合璧之后的生活文化,里面有各自对生活的理解,慢慢的融合,慢慢的渗透,慢慢的理解,慢慢的包容。更写了家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奉献。
里面有些情节,能不让你让发笑么?你能忍住么?因为这种笑是两者对不同文化理解上的差异所导致的家庭式笑话,最经典的就是那个“麻翻”一词的用处,正是两国文化差异,萨苏的夫人并不了解,这词有其独特的背景,并不是随处可用的。当然更配上作者萨苏独特的中式幽默,有时近似调侃的态度,更为这本书增添了更多乐事。更又夹杂着萨苏的点评和说明。
从家庭生活看日本,了解日本女人对生活、对家庭的理解。而这份了解来自于萨苏娶了个日本老婆。在他的笔下自己的老婆被称为魔女,这个魔女真是够厉害,在北京留学、在北京工作,而且是药学师。这因为这份工作,搞的萨苏的父母总是很紧张。魔女喜好中国文化,特别是喜欢读中国的名著,而且能够把名著中的文字用到生活中,虽然也会弄出些笑话,但是这是她真实一面的流露,不做作。生活的琐事在萨苏的文字下显得别有情趣,用欢快的言语表达出了,将婚姻、将家庭、将女儿的生活也融入到记事录中。除了记录自家的事情,也记录了与这家庭相关人的生活以及他们对爱情婚姻的看法。
书中写了不少两国文化的差异,看看日本对中国名著的解读,就觉得非常好笑,日本可以说是对《三国》情有独钟,估计他们觉得那个时代很像当年他们自己的武田信玄、丰臣秀吉时代,群雄并起,逐鹿四方。但是曾看到过他们构造的女版《三国》,可能也是有自己的独特想法展示。
《在日本,我忍不住又笑了》读后感(十):老萨家的可笑事
我收这本书,是冲着书名去的。萨苏是谁?不知道。他的作品我更是没有拜读过。只是有着非常执着的八褂精神的我非常想知道萨苏在日本为什么忍不住又笑了而已。
这本书写得挺逗的,至少把我弄得忍不住笑了又笑,特别是在我儿子似睡非睡时,忍笑真的很辛苦。萨苏本人是驻日10年的工程师,又娶了个日本太太,即原来做过药剂师的日本白衣天使小魔女。如此一来老萨也能算是半个日本人了,所以他对日本风土人情的体会可不是一般的深啊!这本书写的是多是老萨家里的事情,所以老萨信笔写来特别的得心应手。生活中的老萨一定是个特别有幽默感的人,同样一件事,有的人碰到可能会生气,可能会无奈,但老萨总能用自己的幽默细胞把事情圆滿化解了。
这本书共分五个章节来归纳老萨对日本认识的点点滴滴,以及生活中发生的那些轶闻趣事。第一章,老萨当然是得让老婆小魔女先出场,要不然搓衣板有的跪了。小魔女是个典型的日本女孩,从她身上我们更容易看到中日观念、教育、对事物认知上的差异。小魔女很想做个贤妻良母,对老萨也是体贴备至,虽然小魔女经常会整出一些令人捧腹的乌龙事件,但得妻若此也是很令人羡慕的。在第二章,老萨的宝贝女儿小小魔女隆重登场。这个小小魔女比小魔女更能搞怪,经常把老萨、小魔女二人折磨得天昏地暗。虽然养育孩子很辛苦,但老萨夫妻还是总可以从这个过程中发现一些乐趣,有事没事搞笑一番。第三章是中日一家。老萨家娶了个日本媳妇,小魔女家得了个中国女婿,中日文化在这一家碰撞出的乐事还真不少。在全书的第四五章,老萨终于开始规规矩矩的给我们介绍他眼中的日本文化和风土人情,他的介绍非常理性客观,又不失幽默风趣。既没有把日本妖魔化,又没有对日本盲目崇拜。老萨把一个真实的日本呈现在我们眼前,是非功过任由人评说。
我很喜欢这本书,通过老萨的小家透视日本现状这种方式很新颖独特。书中的故事非常温馨有趣,小魔女、小小魔女都好可爱,老萨好幸福哟!本书唯一的缺点就是书中插入的照片太不清楚了,暗暗的,完全看不出精彩之处,希望再版时可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