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爱的日子经典读后感10篇
《相爱的日子》是一本由毕飞宇著作,重庆大学出版社/楚尘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4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相爱的日子》读后感(一):甜蜜的刺痒
有的像微电影,有的像小品,好像总能挠到心窝最软的地方,语调诱人,篇篇精彩,一气读穿。在这本书里我没有看到多少南京,却看出一种很亲很亲的感觉。以下感触和此书无关:
人在变得过于复杂、麻烦之前能找到一份确定的感情,拼的是智商,也是运气。当然,那种时刻活在自省和自嘲的五维空间网格里自得其乐的人,靠的主要还是智商,因为在他们看来,高智商的"游戏",不能靠运气。
《相爱的日子》读后感(二):戛然而止(结尾都很精彩)
短篇小说,很见功力,用最少的字,完成最一个故事,完成铺垫、叙事、转折、结尾。需要精炼、构思、描述。这本书里精彩的短篇里面有很多
《相爱的日子》
”他们的目光穿过了一大堆高级的或幸运的脑袋,彼此都在打量对方,开心了。他们不再寂寞,似乎也恢复自信。“
《家事》
他漫长的身躯是那样的空洞,只有两条没有内容的衣袖,还有两条没有内容的裤管。
这些描写让一个个人物跃然纸上。故事都是在转折之后,戛然而止。像网友的评论一样”有小小的粗暴,像突然而至让人猝不及防的拳头,疼过之后有小小的肿胀闷在心里! “
《相爱的日子》读后感(三):爱了就好,有爱就好,无爱更好
与以往不同的是,每次看完,我都会自问,这是爱情吗?而这次,小说的名字即已告訴我們,他們确实在爱着,而又为爱而分离。。。我没有悲伤,因為他們曾經拥有相愛的日子。
很早很早以前,我就会观察那些所謂小人物的情感,因為,我也是很早就认为,爱情并不高尚,或者是说,越是高端的人士越是没有爱情、没有资格谈论爱情,或许只在他們功成名就之前曾經拥有。
别说男人因性而生爱,其动机皆不纯,其实,只要是爱就好,是博爱也好,父兄之爱更好。总比那些为了其他目的而自称爱你的要好几万倍,而且,这些人又以爱你为名与你有了性。
毕飞宇的短篇集,能看到他的触角,或者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一根拐杖,他去探索,也去敲打,更多的是记忆,是对世态人情的解剖。
他关注那些弱势的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漂泊的青年)和卑微的人事和情事(情妇村),但不是纪实文学和报告文学,里面有小说家的视角和浪漫,残忍的残忍,但不残酷,温情的温情,但不煽情,更多的是无助的悲凉,是为小说的底色,也是人生的底色。
尤喜欢他描写那些时代中的孩子(小青,白夜,蛐蛐蛐蛐)和老人(婶娘,祖宗),也就是关乎未来和历史,他们的际遇是我们的病症之所在,也是我们的未来之所忧。
看完整部短篇小说集,半部留下印象,已经是优秀之作了。掩卷发现,毕飞宇不止在进行文学创作,他也在为世态人情照相,捕捉那些卑微的人及卑微的喜怒哀乐。
《相爱的日子》读后感(五):《相爱的日子》评论-8分
毕飞宇,我钟爱的国内当代作家,我的新偶像。这种感触是从《推拿》开始的,这次的《相爱的日子》是部短篇集,先前的感触持续不断,继续着,还要绵延不绝。我在当当的购物车里放上了毕飞宇的大多数的代表作品,一个都不能放过。
五六十年代的作家是中国现代作家的主要支柱,也是现在中国文学的主要生产者,中国文学也随着莫言的诺贝尔奖项,被更多的人所关注和认可。莫言作品高产且涉猎题材和故事时代跨度很大,大家风范当仁不让。路遥《平凡的世界》是消耗我眼泪最多的一部长篇,记忆深刻,是务必珍藏于心的激励和颤动。余华苦涩当中有胆敢于直指对错,值得敬佩。贾平凹高产,乡土地域气息厚重,而且很黄很暴力。刘震云风格幽默逗趣,嬉笑之中浸透生活,只是近两年有些匿迹了,应该是在酝酿大作吧。
毕飞宇恐怕不能出于其右,与以上重量级作家比较,也是年纪最轻的,作品数量不算高产,要说特点,应该叫做:平淡见真知,每次的入手点恰到好处,都点中了我的要害呀。
他不算现代的高楼大厦,不算地标建筑,不算历史古迹或特色景点,他在我的精神世界里,筑起鳞次栉比的平层住宅楼。这正是我所关注和需要的贴切、温暖的感觉。足够用。
这是我的新偶像,毕飞宇。以上谈论仅是我个人的读书体会,当然也还有很多很多没有提及的优秀作家。今年有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十分期待,待我继续看书,一定还会有更多的深刻体会,也一定会与现在不同。
以上是一篇书评,这不像是一篇书评,也不仅仅是一篇书评。
《相爱的日子》读后感(六):小却不薄
毕飞宇短篇小说集。我原先说毕飞宇的小说哲学建构不够,我收回我说的话;我原先说毕飞宇的中篇写得比长篇好,我要再加一句,短篇也写得比长篇好。在毕飞宇的短篇里,我看到了哲学思考,而我认为,这一点是区别作家与伟大作家的主要标志。
这个集子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主题主要是死亡,婚姻,还有一些传奇,类似《聊斋》。莫言曾说自己写的东西受了蒲松龄的影响,毕飞宇有些地方似乎也是。
《蛐蛐》:写死亡令人唏嘘。因为比较关注关于死亡的主题,这个短篇的写法给人新奇的感受。没有直接写死亡,而是通过“人死后变成蛐蛐”,去间接的写死亡,透过死亡反映时代和命运(我不想对他所反映的时代说什么)。小说总是迂回的,欲言又止,言此及他,这样的小说有意味。《怀念妹妹小青》也是写死亡,却写得直接而令人心颤,一个花季的女孩子,就那样在读者眼皮子地下直接的无可挽回的消失了,令人感叹生命的脆弱,命运的不羁,人生的无常。(同样,若要把个体命运归咎于时代的话,我不愿发表什么评论)
《相爱的日子》:写一对男女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困境,写得惨绝。看起来谈情,事实是谈物质;看起来谈男女,事实是谈社会;而我,更愿意把它看成是谈时代。是的,这里折射了时代,无论你愿意与否。同样谈论时代的,还有《哺乳期的女人》,从一个奇特的小的角度,谈论工业时代,打工时代。还有《彩虹》,你可以把它看成是谈论时代,也可以把它看成是谈论亲情。《睡觉》,你可以把它看成是谈论青春,也可以把它看成是谈论时代。
谈论婚姻也是毕飞宇这个短篇集子较多的主题,《男人还剩下什么》把婚姻写得瘆人,冷峻无情而充满黑色幽默,《五月九日和十日》有一种古怪的别扭,《火车里的天堂》,极短的容量,却容纳了丰富的内容。
《白夜》《婶娘》《祖宗》,就有点《聊斋》的意思,而《充满瓷器的时代》,依然聊斋,有点写欲望的意思了。说到欲望,这个集子却涉及的不多,当然,都有欲望,但把欲望作为主题深入写的,却没有。
《相爱的日子》读后感(七):相爱的日子
短片小说的好处就是零零散散的时间可以拼凑起来,然后在不知觉中吧这本书一直看到最后一页。还有他的一篇中篇小说#明天遥遥无期#我只翻看了一下,没有细看内容。
相爱的日子记录的大多是最贴近生活的东西,大概是作者生活在南京。这本书的主角大多在南京,也多了很多南京的地名,还有方言。
语言其实很有中国的特色,一种质朴感,不轻不重的拍打在心头之上,人物也各有特色。中学生的叛逆的心理,而立之年的迷茫,女性的迷茫,男人的颓败,得意之人的招摇,失意之人的刻薄。从一个简单的家庭或者一个人的故事,去展现了整个中国现实社会的百态。没有矫饰,把一切小小的事情放大了在你面前,原原本本的事变得更清楚。
毕飞宇在开头的序里面说,比成名作更重要的是这之前一系列的作品,因为他更能反映出一个作家的心理变化,这是动态的过程。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这个小说叫相爱的日子,而不是《家事》或者别的什么。后来又再看了一遍《相爱的日子》(短篇之一),在城市里相互慰藉的男女,看似相爱,但是却是现实的。这段相爱的日子,又可以说成虚无的日子。他们性爱,互相照顾,最终意料之中的停止。城市的水泥冰冷,他们赤裸着取暖,然后穿上衣服活着,往没有对方的日子里去。
人的感情是很难受到控制的,你越爱一个人的时候,越难以把握自己。这几年,老姚对她女儿的爱,女儿表面完美,被人艳羡,自己的内心却不能接触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被压抑着,更想反叛。这种表面上的光鲜,让她更想到如果有钱就好了,父母没有钱让她国标。最终吵架的时候,这对夫妇的心是碎开了的。女儿活的像公主一样完美,但是却不是出生在皇室吧。老姚没有钱,他家里却很有钱。老父亲留下的东西,怎么也舍不得碰。这是老姚最后的底气——让女儿去美国的时候才可以动的钱。这真的反映了当下的社会,因为宅基地而一夜之间成为富人,却不敢动,但是为了子女又愿意倾其所有。老姚就是这样质朴而又简单,但带了点自命清高的人。
只说了老姚这个人。
生活是百态的,有缺口的。
这里面有很多的爱,青涩的爱情,成年人的慰藉之爱,厚重的父爱……
《相爱的日子》读后感(八):请你睡个觉
看这本书的由头说来有些可笑,一位写CP文的博主说毕飞宇的这本书让她落泪。之前看过毕飞宇的小说课,写的真好,但由于我对国内小说的不信任,一直迟迟未看他的其他作品。这本书是我在网上买的二手书,很神奇,带着一股熏香的味道。
最喜欢《相爱的日子》、《睡觉》、《彩虹》、《家事》、《蛐蛐》。很少有这样的感觉了,从拿到书之后没有休息废寝忘食,一口气读完,酣畅。
《相爱的日子》开头很像偶像剧,过程像一部不缓不急的文艺片,结尾是一部俗套的爱情故事,但是我真的很喜欢啊!《睡觉》,毕飞宇把女孩的心思描绘的很透彻,最后女孩和男孩躺在草坪上,那种感觉真的很美好。这个女孩让我想到《推拿》里按摩店的女孩。《彩虹》,过程有一些惊悚,结尾很李安,有种中国家庭生活缩影的写实感。《家事》渣女最终被傻男俘获,被老爸拎走。《蛐蛐》,读小说课的时候就知道了,他要模仿《聊斋》写一部关于蛐蛐的短篇,探讨的是死亡。
《怀念妹妹小青》《婶娘的弥留之际》《祖宗》讲述的是关于家人的死亡。
《男人还剩下什么》《五月九日和十日》讲的是悲惨可怕的婚姻生活。
一些摘要:
每天深夜的零点,在一个目子结束的时分,在另外一个日子开始的时分,这五条短信一定会飞扬在城市的夜空。在时光的边缘,它们绕过了摩天大楼、行道树,它们绕过了孤寂的、同时又还是斑斓的灯火,最终,成了母与子虚拟的拥抱。它们是重复的,家常了,却更是仪式。这仪式是张开的臂膀,一头是昨天,一头是今天,一头是儿子,一头是母亲。绝密。
小艾当然不可能把她和田满的事告诉乔书。然而,小艾忽略了一点,一个人如果患上了单相思,他的鼻子就拥有上天入地的敏锐,这是任何高科技都不能破解的伟大秘笈。就在宁海路和颐和路的交界处,乔韦把他的自行车架在了路口,他的表情用四个字就可以概括了,面无人色。原来嫉妒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长相的,乔韦今天的长相就很成问题,很愚昧。他很狰狞。
天亮了,像说破了的谎。
他就没送。她走之后他便坐在了床上,点了一根烟,附带把她掉在床上的头发捡起来。这个疯丫头,做爱的时候就喜欢晃脑袋,床单上全是她的头发。他一根一根地捡,也没地方放,只好绕在了左手食指的指尖上。抽完烟,掐了烟头,他就给自已穿。衣服穿好了,他也该下楼吃饭去了。走到过道的时候他突然就觉得左手的食指有点疼,一看,嗨,全是头发。他就把头发撸了下来,用打火机点着了。人去楼空,可空气里全是她。她真香啊。
小美的离开显然有些仓促,她沿着小伙子的来路匆匆而去。路人就必须是这样,相向而行,然后,背道而驰。
自天还好,比较下来,黑夜就不那么好办。黑夜有一种功能,它能放大所有的坏东西。到处都是独守空房的女人,到处都是死一般的静寂。皇家别墅苑,名副其实了。
生活就是先生在某个时刻某个地点把一个数字打进这个数字,然后,小美在另一个时刻另一个地点把那个数字从这个数字里掏出来。这就是所谓的“数字化生存”,生活最核心的机密全部在这里
夜里头不能邋狗,小美就检讨自己短暂的人生。小美的一切其实都挺好。她所过的并不是自已“想过”的日子,说白了,也不是自己“不想过”的日子。一句话,小美现在所过的是自己“可以过”的日子。人生其实就是这样的。
小美突然睁开眼,回过头来,对小伙子说:“我请你睡觉吧。小伙子斯斯文文的,愣了一下,脸上的颜色似乎有些变化。小美笑起来,说:“不要误会,是睡“素觉‘,就在这儿。—你睡在我的顶头,怎么样?”小伙子明白了,却在犹豫。小美果断地伸出一只手,张开了她的手指,给小伙子看。小伙子看了看小美的五根手指头,又看了看小美的脸,说“脑袋对着脑袋是吧?”—躺下了小美也躺下了。躺在草地上真是太舒服了,草地被晒了一天,绵软和蓬松不说,还有一股子蓬勃的气味。天是被子,地是床,是年轻的豪迈,也许还是革命的豪迈。为了配合这种舒适,小美睡得极端正,脚尖呈倒八字,两只手交叉着放在腹部,远远地看过去,小美就是一具年轻而又光荣的尸体。
瀚,那么星光灿烂了。我知道,雪光和寂会导致错觉,有时候,雪光就是一种错觉,要不然怎么会偏蓝呢?而阒寂也是,要不然我怎么会战果呢?
谁不想拥有一只上好的蛐蛐呢。但是,要想得到一只好光靠努力是不够的,你得有亡灵的护佑。道理很简单,天下所有的蛐蛐都是死人变的。人活在世上的时候,不是你革我的命,就是我偷你的老婆,但我们还能微笑,握手,干杯。人一死所有的怨毒就顺着灵魂飘出来了。这时候人就成了蛐蛐,谁都不能见谁,一见面就咬。要么留下翅膀,要么留下大腿。蛙蚰就是人们的来世,在牙齿与牙齿之间,一个都不宽恕。活着的人显然看到了这一点,他们点着灯笼,在坟墓与坟墓之间捕捉亡灵,再把它们放到一只小盆子里去,这样一来前世的恩怨就成了现世的娱乐活动。人们看见了亡灵的嘴咬。人们彻底看清了人死之后又干了些什么。所以,你要想得到一只好蛐蛐,光提着灯笼是不够的,光在坟墓与坟墓之间转悠是不够的,它取决于你与亡灵的关系。你的耳朵必须听到亡魂的吟。
我知道自己和大部分中国男人一样,即使在表达父爱的时候,也是缺乏想象力的。我们在表达恨的时候是天才,而到了爱面前我们就如此平庸。
桑蚕们不再关心这些了。它们还在缓慢地吐。沿着半透明的蚕茧内侧一圈又一圈地包裹自己,围困自己。在变成昏睡的蚕蛹之前,它们唯一需要坚持并且需要完成的只有一件事:把自己吐干净,使内质完完全全地成为躯壳,然后,被自己束之高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