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相爱的日子》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相爱的日子》读后感10篇

2018-01-09 20:3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相爱的日子》读后感10篇

  《相爱的日子》是一本由毕飞宇著作,重庆大学出版社/楚尘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24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相爱的日子》读后感(一):戛然而止(结尾都很精彩

  短篇小说,很见功力,用最少的字,完成最一个故事,完成铺垫、叙事、转折、结尾。需要精炼、构思、描述。这本书里精彩的短篇里面有很多

  《相爱的日子》

  ”两侧的路灯拉出了浩荡的透视.“

  ”他们的目光穿过了一大堆高级的或幸运脑袋,彼此都在打量对方开心了。他们不再寂寞,似乎也恢复自信。“

  《家事》

  他漫长的身躯是那样的空洞,只有两条没有内容的衣袖,还有两条没有内容的裤管。

  这些描写让一个个人跃然纸上故事都是在转折之后,戛然而止。像网友的评论一样”有小小的粗暴,像突然而至让人猝不及防的拳头,疼过之后有小小的肿胀闷在心里! “

  《相爱的日子》读后感(二):《相爱的日子》评论-8分

  毕飞宇,我钟爱的国内当代作家,我的新偶像。这种感触是从《推拿》开始的,这次的《相爱的日子》是部短篇集,先前的感触持续不断,继续着,还要绵延不绝。我在当当的购物车里放上了毕飞宇的大多数的代表作品,一个都不能放过。

  五六十年代的作家是中国现代作家的主要支柱,也是现在中国文学的主要生产者,中国文学也随着莫言的诺贝尔奖项,被更多的人所关注和认可。莫言作品高产且涉猎题材和故事时代跨度很大,大家风范当仁不让。路遥《平凡世界》是消耗我眼泪最多的一部长篇,记忆深刻,是务必珍藏于心的激励和颤动。余华苦涩当中有胆敢于直指对错,值得敬佩。贾平凹高产,乡土地气息厚重,而且很黄很暴力。刘震云风格幽默逗趣,嬉笑之中浸透生活,只是近两年有些匿迹了,应该是在酝酿大作吧。

  毕飞宇恐怕不能出于其右,与以上重量级作家比较,也是年纪最轻的,作品数量不算高产,要说特点,应该叫做:平淡见真知,每次的入手点恰到好处,都点中了我的要害呀。

  他不算现代的高楼大厦,不算地标建筑,不算历史古迹或特色景点,他在我的精神世界里,筑起鳞次栉比的平层住宅楼。这正是我所关注和需要的贴切、温暖感觉。足够用。

  这是我的新偶像,毕飞宇。以上谈论仅是我个人的读书体会,当然也还有很多很多没有提及的优秀作家。今年有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十分期待,待我继续看书,一定还会有更多的深刻体会,也一定会与现在不同

  今天是好听的生日,九岁,希望它继续茁壮成长

  以上是一篇书评,这不像是一篇书评,也不仅仅是一篇书评。

  《相爱的日子》读后感(三):爱了就好,有爱就好,无爱更好

  与以往不同的是,每次看完,我都会自问,这是爱情吗?而这次,小说名字即已告訴我們,他們确实在爱着,而又为爱而分离。。。我没有悲伤,因為他們曾經拥有相愛的日子。

  很早很早以前,我就会观察那些所謂小人物情感,因為,我也是很早就认为,爱情并不高尚,或者是说,越是高端的人士越是没有爱情、没有资格谈论爱情,或许只在他們功成名就之前曾經拥有。

  别说男人因性而生爱,其动机皆不纯,其实,只要是爱就好,是博爱也好,父兄之爱更好。总比那些为了其他目的而自称爱你的要好几万倍,而且,这些人又以爱你为名与你有了性。

  《相爱的日子》读后感(四):小却不薄

  毕飞宇短篇小说集。我原先说毕飞宇的小说哲学建构不够,我收回我说的话;我原先说毕飞宇的中篇写得比长篇好,我要再加一句,短篇也写得比长篇好。在毕飞宇的短篇里,我看到了哲学思考,而我认为,这一点是区别作家与伟大作家的主要标志。

  这个集子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主题主要是死亡,婚姻,还有一些传奇类似《聊斋》。莫言曾说自己写的东西受了蒲松龄的影响,毕飞宇有些地方似乎也是。

  《蛐蛐》:写死亡令人唏嘘。因为比较关注关于死亡的主题,这个短篇的写法给人新奇的感受。没有直接写死亡,而是通过“人死后变成蛐蛐”,去间接的写死亡,透过死亡反映时代和命运(我不想对他所反映的时代说什么)。小说总是迂回的,欲言又止,言此及他,这样的小说有意味。《怀念妹妹小青》也是写死亡,却写得直接而令人心颤,一个花季的女孩子,就那样在读者眼皮子地下直接的无可挽回的消失了,令人感叹生命脆弱,命运的不羁,人生的无常。(同样,若要把个体命运归咎于时代的话,我不愿发表什么评论)

  《相爱的日子》:写一对男女精神物质的双重困境,写得惨绝。看起来谈情,事实是谈物质;看起来谈男女,事实是谈社会;而我,更愿意把它看成是谈时代。是的,这里折射了时代,无论你愿意与否。同样谈论时代的,还有《哺乳期的女人》,从一个奇特的小的角度,谈论工业时代,打工时代。还有《彩虹》,你可以把它看成是谈论时代,也可以把它看成是谈论亲情。《睡觉》,你可以把它看成是谈论青春,也可以把它看成是谈论时代。

  谈论婚姻也是毕飞宇这个短篇集子较多的主题,《男人还剩下什么》把婚姻写得瘆人,冷峻无情而充满黑色幽默,《五月九日和十日》有一种古怪的别扭,《火车里的天堂》,极短的容量,却容纳了丰富的内容。

  《白夜》《婶娘》《祖宗》,就有点《聊斋》的意思,而《充满瓷器的时代》,依然聊斋,有点写欲望的意思了。说到欲望,这个集子却涉及的不多,当然,都有欲望,但把欲望作为主题深入写的,却没有。

  《相爱的日子》读后感(五):相爱的日子

  短片小说的好处就是零零散散的时间可以拼凑起来,然后在不知觉中吧这本书一直看到最后一页。还有他的一篇中篇小说#明天遥遥无期#我只翻看了一下,没有细看内容。

  相爱的日子记录的大多是最贴近生活的东西,大概是作者生活在南京。这本书的主角大多在南京,也多了很多南京的地名,还有方言。

  语言其实很有中国的特色,一种质朴感,不轻不重的拍打在心头之上,人物也各有特色。中学生叛逆心理而立之年迷茫女性的迷茫,男人的颓败,得意之人的招摇,失意之人的刻薄。从一个简单家庭或者一个人的故事,去展现了整个中国现实社会的百态。没有矫饰,把一切小小的事情放大了在你面前,原原本本的事变得更清楚

  毕飞宇在开头的序里面说,比成名作更重要的是这之前一系列的作品,因为他更能反映出一个作家的心理变化,这是动态过程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这个小说叫相爱的日子,而不是《家事》或者别的什么。后来又再看了一遍《相爱的日子》(短篇之一),在城市里相互慰藉的男女,看似相爱,但是却是现实的。这段相爱的日子,又可以说成虚无的日子。他们性爱,互相照顾,最终意料之中的停止。城市的水泥冰冷,他们赤裸着取暖,然后穿上衣服活着,往没有对方的日子里去。

  她可真香啊,枕头上又爬满了她的头发

  这是最真切的感受,最真实孤独

  人的感情是很难受控制的,你越爱一个人的时候,越难以把握自己。这几年,老姚对她女儿的爱,女儿表面完美,被人艳羡,自己的内心却不能接触到自己喜欢的东西,被压抑着,更想反叛。这种表面上的光鲜,让她更想到如果有钱就好了,父母没有钱让她国标。最终吵架的时候,这对夫妇的心是碎开了的。女儿活的像公主一样完美,但是却不是出生在皇室吧。老姚没有钱,他家里却很有钱。老父亲留下的东西,怎么也舍不得碰。这是老姚最后的底气——让女儿去美国的时候才可以动的钱。这真的反映了当下的社会,因为宅基地而一夜之间成为富人,却不敢动,但是为了子女又愿意倾其所有。老姚就是这样质朴而又简单,但带了点自命清高的人。

  只说了老姚这个人。

  生活是百态的,有缺口的。

  相爱的日子,是有缺憾的,普通人的日子。

  这里面有很多的爱,青涩的爱情,成年人的慰藉之爱,厚重的父爱……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