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读库1103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书笔记 >

读库1103读后感10篇

2022-03-11 12:28:5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读库1103读后感10篇

  《读库1103》是一本由张立宪 主编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31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读库1103》读后感(一):一个时代的回望

  这一期的选文中有三篇可以找到一个特殊时代的音容:《武斗》、《青春期》和《国际歌》。子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可悲的是,中国历史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简单的重复。“让思想冲破牢笼”,这样的呼喊依然铿锵有力。

  《读库1103》读后感(二):车上看完了

  117-122 给儿子的一封信 蔡春猪

  这个老爸挺有趣的,当然,我还是不希望我将来有个抑郁症的孩子。

  百度一下作者的名字,他的博客名是“犬子在,不远游”,有意思。

  子曰:“犬子在,不远游,游必带犬子”

  《读库1103》读后感(三):我的第一本读库

  知道读库还是在微博上面,然后在他家买了共和国教科书全套,这本里面的爸爸爱喜禾很早就在微博看过,然后那篇外国人旅游的很有趣,很多细节都很让人会心一笑。另外里面的荆方的青春期让人眼前一亮,里面很多生活点滴都是我熟悉的,而且插图很耐看,总之这本书很有趣。

  《读库1103》读后感(四):写着写着就变成了书评

  一个鬼佬参加中国旅行团去他自己的老窝旅游,从这个角度写出来的东西确实独特,萨苏的日本发展中阶段角度也极独特,历史都有其规律性,我们经历过的发展中的阵痛,日本同样存在;文革中武斗漩涡地区看着都惊心动魄,不知为啥这段历史的研究就成了禁区;一个有自闭症孩子父亲的自白,语言幽默,一切苦难化成了调侃和对孩子的爱;七八十年代的少女青春期,一个全新的角度看自己父辈的青春岁月。

  《读库1103》读后感(五):日本社会发展大概领先中国50±20年

  《读库1103》读后感(六):含量丰富的一册

  爸爸爱喜禾

  当读到“恭喜老员外贺喜老员外”时,我终于笑了。满篇的强作笑颜,满篇的伤重哀沉,满篇的无可奈何,但是,这个叫猪的男人,自己让自己活下来。

  人啊,如果你遇到什么不如意的事儿,读读这篇文章。

  咦,我们不就是想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那种动物吗?是那种看到同类比自己惨,心里得到莫大安慰的动物吗?是那种时时刻刻想问人家“你有什么不高兴的事,说出来让大家高兴高兴”的动物吗?

  人的本性,何其善呢?

  但是,还是要说一句啊,希望蔡春猪可以永远这么调侃下去,希望喜禾越长大越普通。

  国际歌

  普一开始,我的脑子立刻像被原子弹炸了一下一样彻底的傻掉了。“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那嘶哑的嗓音透着绝对的反讽,把被洗脑了30年的污垢一下子荡涤出去。

  结论一:文艺战线从来都是最重要的。结论二:人的精神改变,真是太可怕了。

  所以,我爱国际歌庄严的旋律。我爱十送红军,我爱红歌。因为她们旋律真的优美,而且让你更加痛恨,更加惋惜来之不易的当前。

  死了那么多人,为了什么啊。

  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反动派 被打倒

  全国人民大团结

  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 建设高潮

  说得到 做得到

  全心全意为了人民立功劳

  要把伟大的祖国建设好 建设好

  社会主义江山人民保

  人民江山坐得牢

  反动派他想反也反不了

  社会主义社会一定胜利

  共产主义一定来到 一定来到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从来就没有什麽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让思想冲破牢笼

  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嘉孺子而哀妇人

  这篇看了个头,发现里面引的古文太多,就决定放到最后读。谁知道,这篇竟是含量如此丰富的一篇。

  只孟母那段话,就看了不下10遍,终于看懂了。

  周作人认为的思想界三盏明灯,一个我都不知道。

  我读的书真是太少了。

  这只是表面的文意。谈到里面的微言大义,数不胜数,还是您自己看吧。

  《读库1103》读后感(七):流水行云│事关《读库1103》

  在首届编辑魔鬼训练营课堂上,老六透露,如今留用的稿件已能排到明年,但他不会一口气将今年的《读库》全部出完,逍遥自在,而是以两个月为周期匀速推出,在此期间,等待更好的稿子,以替换一般的。对于本辑来说,蔡春猪的两篇文章无疑属于等来的“更好的稿子”。

  身为“第一读者团”成员,我校读了《读库1103》的三样。某夜,本想到十二点就收工,可《爸爸爱喜禾》让自己欲罢不能,阅毕,已是凌晨一点半。我兴犹未尽,给老六发去短信:“本辑应该附送纸巾。”其实没有那么夸张,只是作者以戏谑文笔表述爱恨歌哭,十分新奇,触动了自己最柔软的部位。事事皆生活,蔡春猪举重若轻,信手拈来,注解父爱。回头再看,由于是微博的底子,文中间或有“昨天”、“最近”等语词,且某些段落失于散乱,流于油滑,近乎文字游戏。如此套路记录,久了,难免让人疏离。所幸,他是清醒的:

  “我每天都想说说喜禾的事,但并不是每天都有事可说,而且,我任务艰巨,还要说的好笑。伏尔泰说,当你无话可说时,你再说的话就很拙劣。大部分早先以幽默智慧知性著称的知名微博,最后都陷入到这种窘境之中。有时看到他们生憋出来的话,就像看到自己的姐姐裤链没拉,尴尬,又不好意思提醒。我不要这样。”

  “表面上看,这似乎依赖每个人的自觉,但背后都是严格的法律。”《大旅行》转引李导的话,在我看来,彰显了日本那块“女性专用车厢”标牌的魔力之源。“如果说预言中国的开放会让它更靠近西方是天真的,那么否认更多微妙变化带来的力量也许一样天真。”诚哉斯言。日日拱卒,人人求进,其利断金,《“发展中国家”时代》对欧逸文的判断作了明确而生动的回应。

  除了殡仪馆电子炮的前世与定性郭沫若为“两栖动物”的高人,对于肖逢的《武斗》,我印象最深的是当年“大辩论”的风格,它不仅是武斗的一个起因,也是如今某些国人思维与言行模式的源头。魏邦良的《嘉孺子而哀妇人》,梳理周作人的著译文字,提炼其“爱儿童悯妇女”的价值观,母亲是国民素质培育的关键一环、读书当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诸种硬性读物入手等论断,均值得留意。

  附记:

  《爸爸爱喜禾》成书后,我第一时间将其请回来,比照与《读库1103》版的不同。图书版编辑对代前言《给儿子的一封信》部分调侃段落作了删节,主体由“英雄句短•父亲篇”和“一个父亲的猜想•喜禾篇”组成,前者即蔡春猪微博内容,保持原貌,后者以儿子的视角描写家庭成员与生活琐事,犹如一体两面,参阅之下,不胜唏嘘。相对而言,老六的动作更大,他将《老天爷》更名为《美国总统》,将《泯然众人矣》略加调整并入《皇室风度》,舍弃《“自闭症之父”》,并修剪微博中的枝杈,将其整理成浑然一体的文章,让读者的情绪不致中断。当然,如果他能将失于散乱流于油滑的段落进一步处理,效果会更好。

  近日,百花园杂志社内部工作调整,我得副总编虚职,不再负责发行部事务,转向事业发展部。百花园杂志社事业发展部是新创的部门,可谓特区,除了杂志的发行,无不可做。我在迷茫之余,计划先出一本增刊《微博天下》。此名具双关意,所收内容或与时下微博无关,只要精短耐读即可。初步确定此刊宣传语是“从生活出发”,一季度一册,三十二开,牛皮纸封面,正文九十六页,胶订,单册定价十元。除原有期刊发行渠道外,我有意将其投放图书发行渠道。

  在整理内容的过程中,发现其过于琐碎,很难撑得起来,便想到了蔡春猪的《爸爸爱喜禾》。我想以老六编辑的版本为基础,结合图书版,并加入新作,编一个更纯粹的版本,拟以如下文字介绍蔡春猪的文章:“绝望但不表演绝望,伤心但不表演伤心。父爱的另一种写法。”这几年作文行事深受老六影响,偷偷地“拿来主义”肯定不合适,于是我给他发去一封邮件,提出申请,请予准允《微博天下》转载《读库1103》版蔡春猪二文,承诺按百花园杂志社稿酬标准支付作者及原刊编辑稿酬,及时寄达样书。不久,他回应说,他那里并无问题,但得和小蔡打个招呼,并把蔡春猪的电话给了我。和作者联系上,如我所愿,得到许可。嗯,学习老六的做法,心里很踏实。目前,《微博天下》(第一季)正在编辑中。

  对了,蔡春猪本名叫蔡朝辉。

  《读库1103》读后感(八):一个老外眼中的中国式旅游

  这篇文章讲的是作者跟着中国旅游团到欧洲旅行的经历,作者从这个视角从旅行这个横切面解剖中国和中国人。理性客观去审视身边的中国游客,引起国人发人深省的思考,旁观者往往比我们自己更了解我们自己。  

  这里边包含了很多详尽和丰富的信息量,中国旅游业的民意测试显得,欧洲已成为中国人“最梦想旅游目的地”。经典欧洲游只需两千二百美元。十天内横贯五个国家。只是担保费多些,要交六千七百美元以防止游客回国前失踪。想想看十天内完成五个国家的旅行,这和古典的大旅行形成讽刺的对比,所谓的中国式旅游,不过是导游在车上讲解的多一些,省去游客看景点的时间,到了地方下车尽情拍照即可。从未有一个国家比中国人热衷于在旅行中拍照,摆各种做作的姿势和鬼脸。中国人总是这么匆忙,每个人好像都在跑道上。在消费观念上,用一百美元买十件东西比用一百元买一件东西更容易被中国人接受。   

  在这个旅游团里,中国游客大多来自于中产阶级,老师,房地产管理者,电视台布景师,室内设计师以及叽叽喳喳的学生。   

  里边谈到欧洲生活的慢节奏,他们保存所有古旧和有价值的东西,不像国内大都市到处是高楼大厦,还谈到欧洲统治世界时,中国也一样强大,后来为什么会猛然衰落,一个中国游客给出的答案是一种典型的中国式回答,受害者的角度和拒绝承认自身问题的答案。作者给出的答案是官僚主义和集权主义令人窒息。  

  一位中国游客谈到中国的历史,他说在1949年到1978年中国丢掉了道教佛教和孔夫子的儒家思想,是阶级革命思想统治的30年。这是一种灾难。他还自豪的谈起周朝,那个有着孔子老子和其他思想基石人物的朝代,就像古罗马或古埃及一样。   

  中国游客吃不惯欧洲的食物,到任何一个国家都吃中餐,中餐和欧洲的食物相比做的快吃的也快,有时他们会选择吃麦当劳。

  FACEBOOK在中国禁止登录与政治有关,FACEBOOK在阿拉伯世界变革中发挥作用的新闻,我们没看过。希望中国的新浪微博也同样能发挥作用。   

  有位学生游客说塞纳河和黄浦江差不多,除了建筑不同,欧洲有的东西中国都有,地铁什么的,这位学生的母亲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看到欧洲和中国超越“硬件”层面的不同,欧洲缓慢但庄严的速度,让我肃然起敬,中国只有现代没有化,这就是不同。  

  米兰到处是涂鸦和满的堆出来的垃圾箱,导游说着他的观察:韩国人下巴是方的,西方男人身上有黑而短的毛,意大利男人长着很长的眼睫毛,他们会对没有戒心的女性像“扇扇子那样眨巴眼睫毛”。由报纸上意大利总理的丑闻讨论国家民主的利与弊,在我看来,我宁愿国民经济缓慢,也要推进民主。  

  教育制度的束缚、房价的比较、GDP将超美国的讨论文章中都提到过,这篇文章国人读来就像一面镜子,得以理清思路。看清自己,在中国愤青太多了,抱怨的声音太多了,我更多是希望大家能用建设去破坏现有的制度,我相信努力就会有所改变。   

  《读库1103》读后感(九):独立阅读与《读库》

  完整格式版本:http://towerjoo.github.com/blog/2012/11/29/duku-11-03-04/

  现在每4周会更新一次在省图所借阅的书籍,此次周期中借阅了2本《读库》,分别是 1103期和1104期,这算是第一次与《读库》的亲密接触,然而只此一见,便生出 无限热爱,所谓一见钟情。

  欣喜大致有2个方面,一是选文,一是读者。

  选文

  “兼容并包,百花齐放”用于此算是合适的,管中窥豹的2期阅读当是不能看到《读库》全貌的, 但只此一瞥,便也看到了编者的用心,及个中的情趣与品味。

  以1103期为例,翻至目录,有如下选文:

  大旅行:外国人的视角审视同游的新时期国人,其间的语言、行为,真实而有趣,自是一面镜子, 照着了国人当有余(时间、财富)时旅行中的百态。

  “发展中国家”时代:讲的是日本类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下社会的变迁,曾经经济对于日本的文化、环境、生活 等方面的影响正在中国上演,相似的可怕,所谓“历史就是当代史”

  给儿子的一封信:这是亲情的直接表述,用轻松的文笔触碰苦痛的伤口,我告诉老婆这便是“幽默中的苦痛”, 虽即木已成舟的事实难以改变,能够改变的是心态,或许孩子也如同镜子一般,你笑他也笑,你哭他便哭。 还好,作者文字中透着阳光,如同黑暗森林中树间的缕缕阳光,黑暗中的阳光更显得弥足珍贵。

  爸爸爱喜禾:是4的续篇,同样的风格。记得昨天我的闺女打5个月的疫苗,是老婆陪着打的,我不断追问 娃是不是哭了,得到肯定答复后,心便舒展开来,正常健康的娃才是最重要的,我们不祈求爱因斯坦或比尔盖茨。

  青春期:作者讲的年代先于我生之日,但读到文中的故事,也算是兴味盎然。关于大家一起围看电视的事情,也勾起 了我儿时的记忆,那时我们村这边也只有一户有个大一些的彩电,晚上时,主家便将电视置于房子门前院子的饭桌上, 四周的娃娃们、大人们便围看起来,好像是7点陕西3套放电影,每晚一个,算是比较消遣的事,已经大致忘了 所看之片,但让人脸红耳赤的亲热戏还是记忆深刻的,也算是青春期的启蒙吧。

  嘉孺子而哀妇人:讲的是社会、人们应对妇人持有的态度,特别是周作人的一些观点。之前对于周作人只知其散文的 造诣,对于其政治、权利的主张知之甚少,再加上作者所做的考证,也补了不少的课。

  皮克斯“寻蛋”之旅(下):这是电影了,可惜的是我对于皮克斯算是只闻其大名,未看过任何一部作品。各种总动员, 飞屋环游记等等,再加上乔布斯的关系,期待已久。计划近期看下机器人总动员。

  国际歌:这是音乐了。有些东西在记忆中是抹不去的,特别是儿时的记忆,而音乐那自是更加刻骨而铭心。我记得我初中时 也有一本小心翼翼保护的笔记本,记着满满的歌词,继而升格为歌词本,那时班里几乎人手一本类似的歌词本,那种 热爱是那般强烈和火热,所以每当有那时的旋律响起时,不禁动容不已。作者也是类似,作者讲到了唐朝的《国际歌》, 我顺道听了听,融入摇滚的歌曲自是另一种感受,想必作者更是感受颇深吧。

  魏惠王的野望:这是历史了。春秋战国时期虽即已经遥远无比,可是每当看到那时的文字时,仍是让人激情澎湃, 不为别的,只因为文人的坚守、武将的无畏,类比今日,于是又生出了“回到唐朝”的念想。

  10篇文章,300多页,兼容并包,百花齐放,我想这便是编者心中的使命所在——开启民智,兼容并包。

  读者

  其实想说的是老婆,记得那日我给老婆念了一段《爸爸爱喜禾》的片段,幽默的文字便吸引住了老婆,老婆操起书不忍释卷, 便逐一读起来。

  我之于阅读的原动力是强于老婆数倍,那自是乐在阅读之中,而一直想让老婆能够读更多的书的夙愿,历往都没有大的进展, 《读库》竟帮了大忙。

  不致难懂,不致无趣,老少咸宜,无鸿儒与白丁的甄别,只要是爱阅读之人,想必都能从此书中找到自己的知己。

  昨日看《天天向上》高晓松和老狼是嘉宾,谈到了文艺青年的老狼,也在阅读《读库》,也算是一个广告吧,希望更多的人 能开始阅读。

  独立阅读

  也一直在阅读独立阅读,这是一种书评类月刊,与《读库》有异曲同工之妙,前者选书给予点评,后者选文无点评, 无论有观点或无观点,凡是能够开启民智,普度众生,我都是欢迎的。

  独立阅读,倡导的是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或与胡适所倡之事不谋而合,而今之中国,或是更希望独立的声音, 独立的民众,如是,中国大幸,国人大幸。

  参考资料

  独立阅读

  《读库》

  《读库1103》读后感(十):【一些摘录】

  【愤青】

  这种保守主义不同于保持现状的保守主义,因为他们并不满足于这个只

  有现状而没有原则的国家。

  【三线人】

  毛主席这么说:”搞攀枝花、搞成昆线没有钱,拿我的稿费去搞“。

  “在三线人当年的行李中,有三样东西堪称标准配置:一是《毛主席语

  集》,这个一般是工厂领导、亲朋好友之间相互用来赠送的;第三件才

  是跟生活有关的物件,一个木制箱子。”

  【大旅行】

  欧洲的司机打卡驾驶,最多不能连续驾车十二小时。

  2005年在马来西亚的赌场酒店,三百名中国游客分发到了带着卡通猪的

  特殊餐券,感到受辱,高唱国歌举行静坐,而酒店表示,此举仅是为了

  区分中国游客与穆斯林。

  【“发展中国家”时代】

  【女性专用车厢】

  日本在列车中设置女性专用车厢可以上溯到1912年,不过与其说是照顾

  女性,毋宁说是歧视女性。因为社会地位的原因,那时大多数日本男性

  以与女性同乘为耻。真正意义上的女性专用车厢在日本出现是1947年。

  高峰时间段地铁的乘车率达到设计的3倍。体力较差的女性和儿童乘坐地

  铁简直近乎自杀。在连续发生几次因此造成的受伤事件后,日本铁路公

  司不得不考虑设置“妇女儿童专用车厢”。

  【假酒】

  日本人在战争中有用医疗酒精加水兑假酒的传统。不知道产业酒精的危

  害之大,死亡残疾几万人后才醒悟过来

  【东宝映画】

  1946年到1948年,日本东宝映画的演员们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与资方冲

  突的示威活动。日本东宝映画是日本最大的电影制片厂,这次参加与资

  方对峙的演员也都是三川敏郎等日本最著名的演员。

  经济艰难的时候,人们经常到电影营造的虚幻世界里寻求安慰。战争时

  期日本对电影严格控制,露大腿都会遭遇剪电影的危险,出的电影只剩

  宣传天皇万岁了。战后宽松的政治环境,人们得到了欣赏更多样艺术作

  品的机会。战后排长队看电影在日本是很常见的事情。

  【神风敢死队】

  谈起日本的神风敢死队的最后一个队员,那就是日本的三级片演员——

  前野光保。

  1976年3月23日,他驾驶一架塞斯纳PA-28-140“切诺基”轻型飞机,头

  士夫的住宅中,结果造成一场大火。在二楼修养的玉誉士夫毫发未损,

  但前野机毁人亡,时年29岁。

  玉誉士夫:

  新闻媒体爆出美国洛克希德飞机公司为了让日本购买其飞机,通过右翼

  大人物玉誉士夫向日本高官赠送巨额贿赂。玉誉士夫曾在中国从事间谍

  活动,可以上溯到“九一八”之前。战后凭借其掠夺的财富,逃脱了甲

  级战犯的审判。

  战后玉誉士夫在日本政坛呼风唤雨,从吉田茂到佐藤荣作,从田中角荣

  到中曾根康弘,那个时代几乎每个首相上台背后都有他的影子。

  但日本电影却因美国大兵的到来,以及随之而来的美国大片,而难以盈

  利。美国电影则是一律免检的。

  【高考】

  1966年,正是出生于战后声誉高峰期的少男少女开始步入大学年龄的时

  代。大学入学名额破天荒的大刀了75万余人。但大多数是付费的普通大

  学(相当于我国的大专),如东京大学、庆应大学这些真正优秀大学的

  考试,变成了地地道道的“鬼门关”和“独木桥”。

  如今日本已经没有传统意义的高考了,高三毕业前只有一个叫“学历水

  平测试”的统一考试,但分数不权威,只做参考,而且不是必须参加。

  要上大学,各校有自己单独的入学考试。

  办学校在日本经济大发展时期被认为是一项赚钱的事业,所以,在七十

  年代后期数量越来越多,而学费由于竞争不得不减了下来。

  20年前,日本开始进入少子化社会,适龄学生越来越少,现在高中毕业

  生与大学招生人数是1:1,“日本的高中生只要有个脑袋就有大学上。”

  并非虚言。甚至有大学教授到高考生家里推销大学的情况。

  【妓男】

  1948年11月22日,日本刚上任的警视厅长田中荣一,在日辟谷公园扫黄

  时,被男妓打成重伤。

  田中厅长长期坐办公室,缺乏对史记工作的了解,他认为自己职责所在

  ,应该亲临现场,了解真实的日本卖淫和色情现象,于是这一天,他亲

  自到日比谷公园进行便衣侦查——顺便还带了几位记者——厅长大人亲

  临第一线进行扫黄活动如果被报道出来,是一件很增光的事。

  街头色情活动的丰富多彩,让没见过世面的厅长大人深感震惊,他发现

  日比谷公园里面不但有站街女,还有站街男。

  日本的男妓没有服用荷尔蒙或者阉割手术的传统,所以除了假发和女性

  服装外,性别特征依然清晰可辨。不知男妓为何物的田中,忍不住靠近

  ,对这些奇怪的性工作者加以观察。

  发现记者正在拍摄自己的男妓恼羞成怒,认为这名厅长可能是故意前来

  刺探他们的情况并要曝光他们的面孔,于是冲过来群起而攻之。

  记者见势不妙鸟兽散,只有田中厅长跑不过男妓们,结果被围殴打成重

  伤。

  【黑社会】

  教日本本语的老师说,山口组这样的组织,内部管理很严格,不亚于一

  家跨国公司,而且纪律如同八路军,成员违规惩处十分严厉。走在日本

  街头,有人告诉我,只有两种人永远西服领带,皮鞋铮亮,一种是公司

  职员,一种是黑社会。

  那怎么区别这两种人呢?据说只有发型不同。

  公司职员是分头,而黑社会成员是寸头——如果谢顶,那就没法区分了

  。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读库1103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