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浪客剑心:追忆篇》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浪客剑心:追忆篇》观后感10篇

2017-10-21 21:38: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浪客剑心:追忆篇》观后感10篇

  《浪客剑心:追忆篇》是一部由古桥一浩执导,凉风真世 / 岩男子 / 佐佐木望主演的一部剧情 / 动作 / 爱情 / 动画 / 战争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浪客剑心:追忆篇》观后感(一):落梅故里沉香

故事的开头就是铺天盖地的血色 。抢匪持刀见人便砍,故事就这么直白地显出了“乱世”的背景。绯村在三个女子舍命保护下逃过一劫,被救他的十郎改了名字“从你往后,你就叫剑心吧。”少年眼神里的光消失了,取而代之是说不出的锋芒。

俗谚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乱世之中,少年执意化身为刀,辟出一个新时代。于是每晚奉命仗剑杀人,锋芒落处,净是血色。我知道那个眼神锋利却又单纯明澈的少年,从不会想太多。正如他身边的人所说:“这种肮脏的事,总是要有人去做的。”殊不知,孽已启,缘已结。

绯村被人称为拔刀斋后杀人的一晚,遇到了那个落梅沉雪般的女子。她一把栽倒在他怀里,像是所有英雄美人的故事一样,他带她回去,悉心照顾。却又始终戒备,生疏冷漠。

那个女子叫巴代雪。身份成谜,身带异香。一举一动都有气韵与美并显。她停在那个浑身血腥的少年身边,不远不近,却又细心照料。那个挥动少年的持刀人说:“我希望你成为他的刀鞘。”不知道巴代如何考虑,但我知道,她默默记下了。

动乱那晚,巴代与剑心在外游玩。两个人第一次展示了自己对持刀的看法,但有那么短暂。动乱结束后,故事到了最美的时候———雪与剑心假扮夫妻

那真真是神仙也会羡慕的日子,男耕女织,举案齐眉。但是却有那么短暂。

剑心杀了雪的未婚夫,雪选择了报仇,留在剑心身边,伺机而动。但是一个情字,谁也摆脱不了。他们双双坠入情网。

故事是个悲剧,是人物的悲剧,也是时代的悲剧。英雄防火烧了美人冢,又挥起了刀来。新的时代,那个万人称颂的明治时代终于到来,而迟到的少年却背负了太多,眼神早已不再清明。

故事的最后,又回到了最初。新立起的十字架,诉说着永远无法放下的羁绊。

  《浪客剑心:追忆篇》观后感(二):剑鞘 流萤 巴 和救赎

巴听从桂小太郎的嘱托,成了剑心的剑鞘,守卫了剑心的温存和理性,使他不至于疯魔。可硬币的另一面,巴也正是剑心的剑峰所在,保护巴的信念是剑心力量的源泉。

《十二国记》里也出现过剑鞘的比喻,阳子说,“心不需要鞘”。在种种困境下,阳子也受挫彷徨,可她再也没有逃避真实的自己,不带套的心是自由的。

“人间不见白梅香,生者独守十字伤。”剑心给巴的尸身着上素衣,说,他将永远背负着痛苦和十字刀疤继续活下去,一边找寻救赎的方法。他必须这么做,这是他第二次重生后的命和业。片中把这个心境转折处理很快,在巴死和剑心重生前,略去了对剑心自我否认、悔恨、沉沦、再振作的描绘,经历过的人都知道是怎样暗无天日的漫长吧,呵呵。镜头直接切到剑心为巴新立的冢,和飘扬的衣带,能看到淡淡白梅香。

星月迷蒙,血雨腥风,有两处印象深的打斗场景。一处是新选组搞偷袭,长州派吹灭屋里的烛火,黑寂中,只点点流萤发出的绿光,映着冷彻的剑影。另一处是贯穿全片的血色花瓣旋转绽放,刚与柔,死与生,暴力美学。不确定红花是不是彼岸花。

一直对“巴”这个日语名有好感,源头是《蔷薇少女》里的柏叶巴。'TO'MO'E。发音就很舒服,抚子般娴静。可不管是柏叶巴,还是雪代巴,其实都是刚烈的女子。好奇查了《说文解字》,“巴”象形的原意是“蛇”,有“期望”的引申义,其他就是些助词的功能。所以取在名字里是啥解释?

  《浪客剑心:追忆篇》观后感(三):新旧潮流的夹缝之间,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

对于浪客剑心这部动画,早在中学时代就已经下载了全部tv版并打算全部看完。然而事实是我并没有,对于每一集故事情节相对独立的作品,我很容易就一点点失去了兴趣。
后来又听人反复推荐了这部ova,终于找来挤出时间看完,其包含的主题之多,立意之深,确实让人看完久久不能平静。并且我知道,在可以预见到的未来,其中的一些段落还会被我反复拿出来重温。
追忆篇可以说是电视动画的前传,一共分为四幕,合计大约一个半小时,也就是一部普通电影的长度。故事完整,人物立体,因此我想大多数人都是一口气看完的。甚至单单对于这部作品的配乐都可以根据人物与情节,分析上大半天的时光,来说明其有多么的优秀,以至于几经完美
故事发生在明治维新时期,维新志士与幕府的拥护者们对彼此大开杀戒,明争暗斗,几乎每一个人都见惯了流血和死亡,很难说谁对人的生命本身,能有更多的同情与怜悯。
志同道合的人形成自己的秘密组织,以杀戮的方式试图贯彻自己的理想。作为领导者,把今天执行人物的人派出去,没有回来?好知道了,下次挑出剑术更为高超的前去;作为刽子手,每次剑起刃落,看着眼前血肉模糊的一片,内心也没有过多的波澜。
主角名叫緋村剑心,在一次试图逃亡的过程中所有的亲人皆被人杀害,姐姐舍身保护自己,后被他人救下勉强活了下来。
救剑心的恩人叫做比古清十郎,后来成为了剑心的剑术师父,并成功将他教导成剑术高强之人。
“你现在只能活下去了,你现在身上还负有他人的性命,活下去吧,变得强大,然后保护自己所珍视的东西。“
然而电影并没有讲述一个乱世中的凄惨少年如何为了复仇,努力修炼,终成一代侠士。
事实是,几乎在故事的一开始,剑心就已经是盛名在外的刽子手了。
这部电影所探讨的,是已经具备所有能力去实现理想的人,如何面对愈发丑陋的现实
之后的故事是剑心执意下山,结束修炼,决心用自己的刀剑保护手无寸铁的人民,用自己的剑术开创新时代。
只是他留下一句话
”不管用多么华丽的辞藻去掩饰,剑术就是杀人的勾当,所谓剑手就只是刽子手,如此而已。“
加入了维新派的剑心每日任务就是杀戮,不停地杀戮,要尽一切所能削弱幕府派的力量。他说服自己现在的杀戮是值得的,为了更好的明天,总是需要必然的牺牲。
一次任务中,技术高超的剑心竟被一个下层武士划破了脸颊,那道长长的伤疤不断的渗血来,在棉布上染出一道瘆人的殷红。
他的同僚说道,
”我听说含有怨念的伤痕,是很难愈合的哦。“
后来维新派的高层问起他的伤势,不解是何人能在剑术上胜过他。
剑心回答说,那不是剑术,是执念。
他或许不知道,就在他手刃那个下层武士的当场,他的妻子就在远处冷冷的看着他。
之后剑心在与幕府派刺客的一次交战后,看见雨中慢步走出一个白衣女子,身上沾染着自己刚才剑刃割过他人骨肉时溅出的,红的发紫的鲜血。
白衣女子突然倒在滂沱大雨中。
照理说所有看见的人都应被夺去性命,以此最大程度的保证组织的机密。但是剑心下不去手,也找不出恰如其分的理由,于是勉强将她背回了自己下榻的旅社。
后来在一次次的接触中也相安无事,武士当道的时代,男人女人志士平民,泾渭分明。女子说自己叫做雪代巴,家不在京都。
只是表面的和气,有时候会冷不丁的,被巴的一把短刀的寒气所割开。
双方的势均力敌一直持续到池田屋事件的爆发,效忠于京都的新选组突袭池田屋,杀害了多名维新派重要人物。维新派的势力收到了极大的打击,其领袖桂小五郎(木户孝允)不得不暂时隐蔽起来。可是维新的进程不会就此结束,剑心需要找个理由隐藏起来,等时机成熟后重新归来。
桂让剑心和巴假扮夫妻住去大津乡下,直至他叫人通信唤他们回来。
在大津的这段时间或许巴日日都需忍受内心的撕裂。她怀着仇恨的心前去接近这个叫做剑心的男人,试图找出一个时机,一刀干脆利落的插入他的要害,不然她的夫婿怎能安息?只是日复一日的田园生活,虽然单调平淡,却竟能尝出一丝幸福的滋味。
“你不拔剑的时候,实在是太温柔了。”
这丝温暖让她感到无所适从,如同是对她的羞辱一般在她脸上狠狠扇了几个巴掌。
而剑心脸上的那道伤,也终于不再流血了。他们最后拥抱在一起的时候,他眼神中的热烈终于打破了冰冷,嘴角会有时上扬,露出几分笑意。
然而这短暂的幸福是不可能维持下去的,巴最后选择了自己离开
“再见了,我第二个深爱的男人。”
发现佳人已不在的剑心匆忙出门寻找,却被小人传谣言,说巴是幕府方面派来维新派的奸细,基地就在不远处的山上。剑心执意上山,却果真遇上了幕府的人。
观众和巴同一时间得知,原来巴的父亲利用自己的孩子引诱来剑心,早就布下了埋伏取其性命。
长久的田园生活,再加上已被现实敲打的,早已不那么坚定冷酷的内心,让剑心身负重伤筋疲力尽。巴的父亲对剑心一类的维新志士嗤之以鼻
“新时代的安居乐业?别开玩笑了,人民之所以能过几百年来的太平生活,全仰仗德川幕府的稳定。为了大家的幸福,只要是一点妄想政治革新的苗头,都会被连根拔起。”
要知道在历史真实地走向分叉口之前,没有人知道结果如何。每一个人都只是一腔热血的往上冲,为了自己一方的理念而浴血奋战,看不见所谓不同派别,在历史进程中所共同导致的黑暗。这时比古清十郎师父的话如洪钟般在耳畔回响:
“不要下山,加入那乱世之中就必然要加入其中一个派别,到头来只是被权利利用罢了。”
两个同样希望人民幸福的人最后冲向对方,都试图碾压对方,来贯彻自己的信念。
剑心一刀落下,等回过神来,发现倒在血泊中的除了对手,还有巴。
她还是选择了用生命守卫自己心爱的人。
最后巴倒在剑心怀里,用那把短刀在那道疤痕上横向添了一道新伤。以惨烈的幸福,消除了那道为时已久的怨念。也让剑心重新获得了感知幸福的能力。
失去幸福本身为代价。
这部作品是彻头彻尾的悲剧。真正的悲剧不仅仅是角色人生之间令人惋惜的交错,更多的是一种绝望般的无力感。
电影不论是在画风上,背景的渲染上还是画面的分镜上都做到了浑然一体,共同展现出了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我甚至可以说,就算不听一句对话,光是感受画面与音乐,就能仿佛看见绝美的樱花飘落,嗅到平静下的波涛汹涌。
日本影视,以幕府末代为主题的作品多如牛毛,而这部1999年的动画作品之所以能产生巨大的影响,以至于现在还有新的观众翻出来观看,凭的除了匠心,还有深远的立意。较为肤浅的作品总是喜欢让角色站队分明,每个人都贴上好坏的标签,专注于情节快速推进的动作场面而不知道要表达什么内容。剑心与巴的悲剧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他们不是因为一时的冲动或错意,只是这样的爱情在那样的年代注定无法存活下去。
在新时代到来的时候,在新旧潮流的夹缝之间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我有时在想,不知那些豪言壮语到底是出自其自信心,还是因对未来的迷茫,而反之爆发出的壮士断腕。每个人都知道,此行一去不复返,其实并没有那样的一个桃花源,能够撇开政治安心过小日子。
因此在这个错综复杂的年代背景下,看到这个凄美爱情的结局,那种感觉不是因误会而止不住眼泪悲痛,而是一种无语凝咽的窒息感。
因为你我都知道,这是任何人都无力改变的结局。
个人公众号:过半先。历史/时事/言论/书评/影评,欢迎来看看~

  《浪客剑心:追忆篇》观后感(四):雪代巴的血

追忆篇十几年来我已经n刷了(n>100),关于第三部中雪代巴的流血镜头一直持疑。近几年,成长的我认为,一,生理痛不现实,血是呈环形流下,这很奇怪~而且生理痛的寓意本身就无法解释此镜头。二,堕胎,这是我此前的想法,但是对剧情没有推动作用,而且作为对欧美公映的作品,渲染幕末未婚先孕的性生活糜烂意义何在?因此我后来的推断是破处,而且根据血流形状是用的那把短刀。短刀反复被提及却没有说明出处,我猜测是某种信物,换句话说巴已经准备好腐蚀人斩的最后一步,也就是献身。在此之前用用未婚夫的信物破处,代表她还是把第一次留给了清里。之后没多久就与剑心合体,第二天任务完成。追忆篇是神作,这里面没有恶人,每个角色都有自己所要追求的信念。新时代,弱者,金钱,未婚夫,姐姐,还有…爱人

  《浪客剑心:追忆篇》观后感(五):我的追忆

今天又重温了一遍《浪客剑心追忆篇》,再次感叹,果然不愧是我心目中最好的动画!它的凄美,难诉言语,不入文字。 故事主线非常的简单,俗套。幕府末年,年幼的绯村剑心父母因霍乱而死,在被人贩子运送途中遭遇了强盗,一行人马被屠戮殆尽之际为白衣剑客比古清十郎所救。后跟随其学习剑术——御剑飞天流。因幼年时的遭遇,剑心立志要用剑术拯救世人,逐不顾师傅清十郎的劝告下山入世,坠入红尘后遇到了倒幕义士首领桂小五郎,为贯彻自己的信念他化身为修罗,替天行道、仗剑杀人。在一次暗杀任务中,剑心被有着强烈求生执念的武士清里在临死前划伤了脸颊。又在其后一个腥风血雨的夜晚,邂逅了清里的未婚妻——雪代巴。多直白的BOY MEET GIRL啊,之后的故事讲述了两人在乱世之中的情理冲突、爱恨纠缠。嘿嘿,瞬间就脑补了句歌词:爱恨就在一瞬间。故事大概就是这样子,再聊聊其他方面吧。 音乐是现代影视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好的配乐可为电影加分不少。本片的电影配乐我个人评价是神级,近乎完美的存在。由交响乐团演奏的配乐宏大幽深、凄婉动人,与剧情场景结合恰如其分,以至于我常常忽略配乐的存在,仿佛只是那一段段沁人的旋律从心底飘荡于屏幕之前。 作为一部二十年前动画作品,追忆篇的画面如今看来依旧的是十分的精致。 景物刻画真实细致且意境深远、虚实相间、动静协和,往往寥寥几笔的画面就艺术感十足。对人物表情变化的呈现也是灵动真实、鞭辟入里,会让人觉得如此真实,感同身受。整部影片从头到尾可说是没有一丝多余、突兀的镜头,剧中物品及景物多有其象征意义。例如红椿就艳似鲜血出现在杀戮之刻、菖蒲花风雨飘摇暗语乱世之中难得的幸福,而贯穿全剧的陀螺更是映射了绯村剑心人如陀螺,世事如鞭,旋转于乱世旋涡之中的坎坷宿命。 当然了,作为一部宏大的幕末时代剧,《浪客剑心追忆篇》有它深刻的思想内涵,且待诸看官们自我发掘,我在这里就不哔哔更多了(其实是哔哔不出来了)。如此一番吹水,想必大家对此片都有了初步的印象,没看过的小伙伴们赶紧都去品鉴下吧,只因美好之物皆应彼此分享,心心念之。

  《浪客剑心:追忆篇》观后感(六):一个喜欢剑心的人,雪代巴。

全篇最有感触的就是第三集了,当剑心放下杀戮的任务和雪代巴一起生活,虽然雪代巴没有放弃她自己的任务,但是时时刻刻的矛盾充斥着她的内心也是很令人寻味。
剑心,当比古清十郎看到这个孩子时就注定了他会是飞天御剑流的传人,估计比古清十郎在一开始也就知道剑心的人生会怎么走。剑心太善良,太单纯,他面对无端的杀戮和剥夺都没有扭曲他的心,他是最适合学习剑法的人,但这也注定了他的命运,剑心这种人除非不出山否则在乱世只有被改变或者被毁灭。
如果剑心生命中没有雪代巴,那他最终的结局就是 "被人玩坏",打比方一把锋利的刀被一个不会刀法的人用来胡乱瞎砍一样,这刀早晚会被砍坏的。
其实我的重点并不是想讲剑心,说他只是想捎带的概括一下故事。
第三集之所以耐人寻味重要是在生活,剑心和雪代巴都是一个没有多余机心的人(注意是多余 雪代巴的复仇之心以人类的感情来看复仇是一种很复杂的情感不能说是多余),两个没有机心的人活在当下虽然清苦但这才是真正的快乐呀。
活在当下,这才是生活的意义呀,剑心之所以累是因为他背负着推到旧时代的任务,他眼睛看的地方太远所以忽略了眼前的景色。雪代巴则是一个传统的女人,传统的女人什么都好唯独是会容易放弃自己的幸福(假如雪代巴不让未婚夫走那么悲剧就不会产生),她太矜持,尽凭自己她是不会和别人走到一起的,实际上就连和剑心生活的这一小段期间都是通过别人安排的,虽然说是阴谋但对于雪代巴确是一个机会。雪代巴直面了自己的感情,她确实喜欢剑心,但却一直心里有愧 愧对自己的未婚夫,悲剧(阴谋)的幼苗已经产生了但没人加以阻止,结果(死亡)来的那么突然也是理所应当的。
再来说说剑心,剑心深爱过雪代巴,但按照事实来说 在乱世 爱情这种东西是不值一提,即便是剑心这种高手也保护不了,除非他带着雪代巴归隐山林,或许剑心考虑过这些但是悲剧来的太突然。其实全篇剑心都是一个被蒙在鼓里的形象,所有的阴谋他都没察觉,开头比古清的话应验了 剑心下山必定会被彻彻底底的利用。
整个追忆篇的灵魂人物就是雪代巴,结尾未婚夫的石榴花点明了主题,石榴花象征着幸福,但无论是剑心还是雪代巴都没有追求到自己的幸福,因为追求不到所以那短暂的乡村时光显得无比珍贵。雪 剑的悲剧是必然的,拔刀斋也是自此才变成后来的剑心,我是不喜欢星霜篇的结局,但无论是哪个结局剑心最终都释然了,无数的人淹没在了历史的血与骨当中,而这些却并没有改变剑心就如同片头心太埋葬仇人的尸骨一样,曾经的刀光剑影也随这些尸骨被深深地埋葬了。所以说剑心必定是飞天御剑流的传人,比古清一开始就看出来了,剑心是最适合学习剑法的人。
最后来说雪代巴,事实上我一直无法放下这个虚构的人物,有的时候一想如果身边有她陪伴心就很容易静下来,如果有和我一样的,我认为是我们还是没有活在当下,那种心静的感觉实际就是活在当下的平静。但是一个人能永远的活在当下不是容易的,真要有一个雪代巴一样的女子陪伴会容易很多。所以说女同志们知道自己的榜样是谁了吗?雪代巴这样的传统知性的女性才是最能打动男人的。*^_^* ^_^ ^

  《浪客剑心:追忆篇》观后感(七):白梅香

上次看还是寒假时,居然连一二集都漏掉了,真是脑袋秀逗了,这次翻出来再看看,也算是对巴和剑心有了更深的认识。

虽然自己并没有看过多少OVA,但是看到“最强OVA”这样的评价时,也会怀着些许赞同。本作在分镜,作画,配乐方面都无可挑剔,看的时候时刻都要感慨“画得真是漂亮”,分镜被戏称为“教科书般的分镜”,其实剧情安排何尝不是“教科书般的起承转合”呢,不过这样的稳扎稳打倒也蛮好的。

巴的悲剧其实自己多少有些不甘,稍微让男主开一点点挂,也不至于变成这个样子,嘛,这都是我的妄想罢了,毕竟悲剧的感染力挺强的,也只有悲剧,让这部作成为名作,才让人感受到动乱的年代里带来的深深痛处,这正是应了巴的那句“你真的能唤来腥风血雨呢”。

除却巴和剑心,其他都是扁形人物,心怀政治理想的维新志士,力图维持政治稳定的德川武士,全程坏像十足的内奸。若不是巴和剑心,这也不过就是明治维新政治冲突的一幕罢了。但是这两人却是立体的,巴的矛盾是个人的矛盾,剑心的矛盾是时代的矛盾,巴是清楚自己和剑心不是一个世界的,但仍会支持着。这种剑和剑鞘的关系,诶,士郎和saber也是的诶,但是蘑菇写的剧本真实感不强啊,啊,跑题了。

巴是个悲情女主,是个美丽的女人,“菖蒲花,是雨中最香的花,即使在腥风血雨中也是。”

  《浪客剑心:追忆篇》观后感(八):我的心意 要你知道——也谈谈十字伤

第一次看《追忆篇》是2002年的秋天,到现在快15年了。一直以来都想就《追忆篇》写点什么,但也一直没下笔——《追忆篇》值得写的东西太多。往往提起笔来,这个也想写,那个也想写,于是便不知如何下笔了。
刚刚又看了一些对于十字伤的争论,不外乎巴那句“对不起,夫君”是对谁说的,十字伤究竟有何意义等等。略略把自己的思路梳理一遍,觉得不写下来实在有点可惜。于是这里仅就十字伤这个细节,谈谈自己的看法。
最大的感觉:看了这么多争论,觉得大家对剑心的分析日益深刻,却真的把巴想简单了。
好,先说第一个问题,巴临终那句“对不起,夫君”究竟是对谁说的?历来的答案是1、剑心;2清里;3剑心和清里。
我的看法:仅对剑心,没有其他。
为什么?其实大家的猜想全部源自中文的“对不起,夫君”,而假如我们直接看日文原文的话,就知道这是翻译引起的错觉。
巴的遗言原话是“ごめんなさい あなた”,其中ごめんなさい是对不起,这个翻译没问题。あなた翻译成“夫君”就出了问题。あなた是日语的第二人称(你),并且特别仅在夫妻间对称时表一种极其亲密的关系。因此巴的遗言其实是“对不起你(夫妻间爱称)”,而译作“夫君”之后,太强调其隐含意,反而无形中将あなた第二人称(你)这个特指给取消了。这句话是巴生命最后一刻倒在剑心怀中,向着低下头看着自己的剑心脸对脸说的话。“你”当然只能指剑心。而翻成“夫君”实际将“你”这个特指取消了,那么自然会被不少人将虚无缥缈的清里加进来了。
解释完巴的遗言是对谁说的,我们再看十字伤的含义就有意思了。很多人将巴划的那一刀理解成代表清里复仇,这当然再配合上将“夫君”理解成清里,看似自洽了。其实恰恰是完全误解了巴,同样也是完全没理解巴。
为什么?因为在最后,巴早已不纠结“为清里复仇”,更不会觉得自己有资格代表清里向剑心“复仇”。一部《追忆篇》,不仅是剑心在不断拷问自己,最后找到真正的自己,同样也是巴在不断拷问自己,最后找到真正的自己。只是后一点很多人并未能领会到神髓。
此话怎讲呢?我们复习一下第三幕“宵里山”23:42开始的巴的内心独白,也就是剑心说出“我要保护你”后巴的心理活动,这段极重要——“他死在一个我根本不知道的地方,我的幸福亦随他一同消逝了。我总是无法抓紧眼前的幸福,但那是我自己的错,错在我没把自己的心意告诉他。那个时候,如果我有勇气……我越想越觉得,如果不去恨某个人,我就会疯掉,于是我投身于刺杀你的计划”——谁是清里之死的责任人?剑心吗?剑心确实是直接杀死清里的人,但真正的最大责任人,至少在巴的意识中,其实早就认识到了——就是巴自己。
清里之死的脉络是清晰的。巴和清里订婚后,清里因为是武家次子(日本是长子继承制,次子无法继承家业),自认为无法给巴幸福,于是投身京都所司代,试图在乱世中搏一番功业,使巴能过上幸福的生活(第三幕宵里山14:48开始),但巴觉得能和清里结婚已经很幸福了,却没有能将自己的心意让清里知道(第三幕宵里山24:55开始).,他其实只要和清里在一起就很满足了(第四幕十字伤07:10开始)换言之,清里去京东冒险根本是一件毫无必要的送死行为(清里不擅长剑术,在动荡的京都又胆当了巡查队这样第一线任务,被杀几乎只是时间问题,不是剑心他也会死在别人刀下)巴已经很幸福了,但她根本没表现出幸福让清里觉得她不幸福,于是为了让巴得到幸福去冒险结果丧了命。巴在理智上认定自己才是害死清里的最大责任人是逻辑自洽的。
这也是后来巴选择恨剑心的原因——“我越想越觉得,如果不去恨某个人,我就会疯掉,于是我投身于刺杀你的计划”——恨剑心其实不是真恨剑心,而是心理作用转嫁责任,骗自己相信自己恨那个杀了清里的凶手,来减轻自责——否则沉重的自责会让她疯掉的。
但当她真正投身暗杀计划,接触到剑心之后,这种自欺其人的“仇恨”实际上让巴的心理起了微妙的变化,善良单纯的剑心让她对自己的这种委过于人的做法产生了对剑心的愧疚和自责,进而在愧疚的基调上随着和剑心的共同生活而生发出爱。剑心和巴的爱情奇妙地以两人同时感到愧疚感到亏欠对方为基础。
所以在双方的爱情升华后,巴也坦诚地面对了自己,清楚地明确自己才是害死清里的最大责任人——而不是剑心。因此,在整个第四幕中,巴都不存在为清里向剑心复仇的概念——这等于将巴退回之前自欺其人的状态中去了。
漫画版在这里的处理其实是相当清楚直白的:

  《浪客剑心:追忆篇》观后感(九):时代洪流中人性的价值

个人的幸福取决于身处的时代,其次是社会,然后是家庭。而时代,社会,或是家庭,都是人不能选择的,剑心,巴,与清里,无一不是被时代与社会利用的棋子,而遇到可以自己选择幸福的时候,却又受到原生家庭的约束。剑心是那个时代的最大受害者,他或许是幕府社会中最底层的农民,自倒幕开始,还是孩子的剑心就沦为流放的难民,父母亲也被幕府的武士杀死于乱世中。后来他亲眼目睹了与他同行的难民姐姐死在武士阶级的刀下,那一刀,是刚认识一天的姐姐为他挡住的。一个五岁的孩子,经历了多次人性的真善美被撕碎的过程,而这个直接的始作俑者是幕府,所以他把一切的恨意都放在幕府身上。幸运的是他遇见了比谷,比谷送给他“剑心”这个名字,他让剑心成长为一个强大的武士。不幸的是他遇见了比谷,比谷救了剑心的命,却抚平不了剑心的心。十五岁的剑心拥有了唤来血雨腥风的能力,却看不清,他说他希望改变一个时代,也许他的理想只是源于报复心理。比谷试图阻止他,阻止他踏入乱世洪流,本质上是害怕剑心被阶级斗争所利用,最终伤害到自己。剑心最终不仅伤害到了自己,他杀了他最爱的人的丈夫,幕府的破碎,也让曾经骄傲的武士沦为流浪人,那个剑心亲手扶持起来的新政府,却忘却了他。
“春观夜樱,夏望繁星,秋赏满月,冬会初雪。此情此景,哪有酒不好喝? 倘若还觉得难喝,那便证明自己有毛病。你终有一日会明白酒的味道,那时我们一起品尝美酒吧!”电影看到第三遍的时候,我才懂了,这是比谷对剑心最动人的劝言。剑心不懂何为风月,何为生活,他的双眼被仇恨蒙住了,他的眼睛总是像豹一般望着猎物。比谷是一个智者,他看到在乱世中随风飘渺的人,总是容易被利用,他认识这样的世界,把人性最初的渴望抹杀,只剩下概念式的口号。
当剑心遇见巴,他人性中最柔软最原始的渴望才展现了出来,至此剑心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这时候的剑心,才尝到了酒的美味。巴无疑是一个由“超我”与“本我”的矛盾引发的悲剧性人物,“超我”主要是由原生家庭教育形成的一系列道德体系,而在社会中家庭是严格受到阶级制度的制约的。巴来自下级武士家庭,因此她长成一个贤惠能干,有白梅香味的隐忍女性。她是在封建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传统女性,没有勇气去跨越道德体系,当个人幸福与固有的道德相悖时,她选择牺牲自己来成全道义与情感。
巴在另一个时代或许会说,“我可以和你在宵里山中的小屋旁种下你爱吃的小圆白萝卜,可以和你一起背着背篓去山上采新长出的草药,然后步行到镇里叫卖,可以在堆满夜雪的小屋里和你依偎在炉火边喝少许清酒。我想每天都把地板擦得能映出我们的面容,冬天如果很漫长我们可以尽量少吃。这样的日子虽然清贫可是没有人能指责。”可是他们都没有那么幸运,巴所在的阶级与剑心的阶级是对立的,终有一天,悲剧还是诞生。
清里,现实社会对个人生活的影响造成的压力,光耀门楣是何等荣幸之事,这一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地存在。身为下级武士的他,投身于阶级斗争中,虽然知道自己剑术平平,依旧怀着满腔抱负,只不过是想成家立业给妻子一个更优渥的环境。只可惜,清里不懂巴的需求,纵是光耀门楣却是失了卿卿性命,害了巴的一生。让巴也成为阶级斗争的棋子,在可以选择幸福的时候,背负背叛乃至背叛家族的道德包袱。
剑心,巴,清里。都是时代的受害者,被操控鱼于荒谬的命运中。剑心杀的只是旧势力的一个顽固的挣扎者,但是他不知道,这个挣扎者,服务于旧势力,却是为了个人的幸福。
这个挣扎者,除了是一位旧势力的武士,他还是一个有责任心的男人,他是一个家庭中的丈夫,儿子,他所做的努力是为了家庭的荣誉。
剑心更不知道的是,巴除了是一位温软的女性,她还是幕府武士家的女儿,也是旧势力挣扎者的妻子。
巴也不知道,剑心除了是弑夫仇人,还是个饱受摧残的孩子。
在单一地看待一个人的身份时,往往是片面的,但是人性最根本的美,却是永恒的,抛开阶级背景,剑心是单纯的,巴是单纯的,清里也是单纯的。然而这样的单纯,在阶级斗争中却没有立足之地,这样的单纯,在交织的命运中,却是作茧自缚的根源。
这部电影的深邃含义乃是,唯有探求人性的根本,阶级斗争才荡然无存,命运的车轮才无法碾压单纯的心脏,因为这个社会的每一个阶级都是由人组成。
但是道理说得轻巧,既然可以唯探求人性之根本,那阶级斗争的根源为何。这个问题值得人深思。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